简短的少年英雄小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少年英雄》作文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随着《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结束,《少年英雄》这部影片开演了。

  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中住着一个名叫王二小的孩子,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之后,二小被八路军收留了,加入了儿童团,学到了许多知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一天,敌人又开始扫荡另一个村子,二小看着敌人向着村民们转移的方向前进,便故意引起敌人的注意,鬼子见是个小孩,就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了二小的胸膛,把二小摔在石头上……

  在中国,像王二小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勇敢机智的小英雄雨来;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敢于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小兵张嘎……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数的革命先辈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这些英雄们凭着顽强的精神,宁死不屈,与敌人拼搏到底,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胜利。想到这里,我不禁深思:他们为了祖国能够胜利,是用命去与日军作斗争,但他们难道没想过,他们自己死了,不就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吗?哦,我明白了,当他们全力抵抗入侵者时,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而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他们那舍己为人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简短的少年英雄小故事

英雄故事三分钟

  王小二烈士之墓王二小(1929—1942),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

  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关于小英雄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女救护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她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培训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她调任了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土地运动。

  1946年秋,国XX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张留下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被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将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她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在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怎个死法?”匪军喝道“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随后,毛泽东又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个光辉的名字,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刘胡兰。

英雄的故事作文

  童年的生活最幸福,在我们躺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可曾知道,在抗日年代牺牲的小英雄的童年是怎样的苦涩。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地方走去,心里很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他,要他为自己带路,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说了几句话,鬼子相信了他,就跟着他走了。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里,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长。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再也听不到了。

  而我呢,小时候咿咿呀呀的喊,长大一点,看见玩具就要买,把父母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像流水一样挥洒,比起这些小英雄,我们要幸福多了,吃的好、住的好、穿的好,可以快乐的上学,可以安稳地睡觉,快乐地过着每一天,享受着美好时光。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而抗日小英雄的童年,是辛酸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他们!

小英雄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爸爸老赵是民兵连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个"小羊倌",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平川炮楼的敌人出来抢粮,村里的人看到海娃拉倒了"消息树",都纷纷退到山上去。海娃正赶着羊向山里走,忽然遇到他爸爸,海娃的爸爸老赵得到了炮楼里自己人递出来的消息--炮楼里只剩下"猫眼司令官"和几个看家的日军、伪军。

  老赵拿出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和一封信,要海娃送到三王村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叫张连长赶快带队伍去攻打炮楼。海娃看到信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就已放羊做掩护,携信立即上路。没想到在山沟里就遇到了敌人的队伍。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紧紧绑在头羊的尾巴上。敌人看中了海娃的羊群,还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为了老羊头尾巴下的鸡毛信,一路上海娃忍受着日军伪军的打骂。太阳下山了,敌人的队伍开进了平西庄,到处开枪,翻缸倒罐搜粮食。晚上,伪军怕海娃逃走,把他推到屋子最里边一个墙角睡。过了半夜,海娃跨过睡的象死猪的敌人,逃出门来,取出鸡毛信,溜出了村子。可是在路上却发觉鸡毛信不见了,于是海娃又回头去找。在村口海娃找到了鸡毛信,但却被伪军给抓到了。伪军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海娃把敌人带到一条山路上,敌人的骡马不能爬陡峭山坡,海娃越走越快,来到了山腰。敌人发觉走错了路,开枪打伤了海娃。海娃忍痛跑到山顶,倒在地上。危急时刻,张连长出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日军和伪军全部被消灭,海娃也得救了。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立即带领队伍攻下了炮楼,活捉了"猫眼司令"。海娃回到了龙门村,他比以前更勇敢更警惕的站在山头放哨。

十二小英雄的故事

  土地革命时期,在陕甘黄土高原上,有一支神出鬼没的少年武装——红军少年先锋队。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跟随红军打土豪,分粮食,发动群众,消灭白军,创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1931年的冬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刘志丹带领一支红军游击队,在陕甘交界的桥山中行进。雪已经下了几天,山川白茫茫的一片。刘志丹正带领队伍走下一座山,突然发现雪地里躺着两个孩子。他急忙跑过去摸了摸,又趴在一个孩子的胸口上听了听,然后向后摆手说:“有救!”说着,他解开老羊皮大衣,把一个冻僵了的孩子暖在了怀里。

  经过刘志丹和游击队员们的抢救,两个孩子苏醒了。刘志丹一问,才知道那个胖墩墩的少年叫王有福,15岁,是地主家的小羊倌。那个低矮黑瘦的少年,名叫赵玉杰,是小乞丐,因为他爱蹦爱跳,外号叫虼蚤。他们俩受不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凭着半张革命的传单,到山里去找穷人的队伍。因冻饿交加,坡陟路滑,滚下山坡,差点冻死。幸好碰上了红军的队伍。

  从此,王有福和虼蚤就跟着红军游击队活动。后来,又有十多个穷孩子,也陆续来到游击队里。他们大都十三四岁,最小的小柱子只有11岁。刘志丹、谢子长同志见他们年纪小、体力差,而游击队要经常行军,生活太艰苦,就劝他们回去,可是他们不干,死缠活赖地要当游击队员。

  游击队准备出发了。突然,从队伍的尾部,传来了一声“立正”的口令。王有福和小伙伴们端端正正地站在队伍的排尾,一个个双脚并拢,胸脯挺起,神气十足地注视着前方。王有福跑到刘志丹面前立正敬礼,大声报告:“娃娃班应到11人,实到11人,一个不短!”刘志丹望着这些可爱的孩子,和谢子长交换了一下眼色,温和地说:“好吧,等指挥部讨论一下,看是不是可以成立个娃娃班!”

  第二天,娃娃班就正式成立了,王有福任班长。总指挥部还派来了一位指导员——边德荣(他是陕西耀县交王村人,矿工出身,后任陕甘边骑兵连连长,1936年在战斗中牺牲)。边指导员每天领着娃娃班操练,还教给他们唱歌,说故事,很受孩子们爱戴。

  有一天晚上,部队驻在艾蒿洼。娃娃班住在离村二里多路的小窑科。孩子们正在睡觉,突然,从艾蒿洼传来了激烈的枪声。王有福一骨碌爬起来,叫醒小伙伴,大家提起小马枪、梭标、大刀、小木枪,赶忙跑出村,朝西北的一条驴巴梁上爬去。等爬到了高高的石崖上边,发现在崖下不远处的村庄,硝烟弥漫,黑压压的敌人,正在机枪的掩护下,向村子里进攻。游击队的处境十分危险。

  孩子们十分焦急。忽然他们发现石崖下边的小沟渠里,驻着一群敌人。王有福立刻命令:“狠狠地打!”原来这是陕北有名的大土豪张廷芝的队伍。接着,子弹、手榴弹、石头块,居高临下,向敌人的头上飞去。崖下的敌人万没想到石崖顶上会有游击队从背后袭击,结果敌人倒的倒,逃的逃,指挥一下子失灵了。

  村子里被围困的游击队,趁敌人慌乱的机会,猛冲猛打,反败为胜,把敌人打跑了。战斗结束后,游击队员们知道是娃娃班出奇兵,捣敌营,解了围,都夸他们机智、勇敢,人小志气大!

  1932年2月22日,在甘肃省正宁县三泉原,举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授旗典礼大会。会上,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宣布娃娃班改名为红军少先队。刘志丹把一面绣着“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少年先锋队”的旗帜,授给了少先队队长王有福。红军少先队成立后,跟随红军游击队打土豪,分粮食,学文化,学军事,宣传革命,还打过几次胜仗。少先队员们渐渐地都成了能打仗、能站岗,又会做群众工作的战士了。

  当年旧历正月初二,少先队决定到财主的城堡何姑绅去“拜年”。太阳刚露头,在通往耀县何姑绅的路上,走着一群化装拜年的少年人:虼蚤引着一条大黄狗,边走边玩;七石子戴着学生帽,穿着黑制服,提着一个马头琴盒子,走在虼蚤后边;余免娃扮个新媳妇,骑在黄马上;王有福装个揽工汉,牵着马;边德荣手里拿个旱烟袋,走在后边。城门前,民团哨兵检查行人,对这一家来拜年的没有注意。虼蚤大摇大摆地走到哨兵跟前,伸腿将他绊倒,被边德荣和王有福一人一刀,结果了哨兵的性命。埋伏在后边的游击队员,立刻冲进城去,干净、利落地收拾了城里的敌兵和土豪。

  还有一次,少先队按照刘志丹的命令撤退隐蔽。少先队跑了100多里路,连饥带渴,早就疲惫不堪。天黑了,王有福带领少先队员们进村子歇息,在孙老汉的家里,大家一坐下,就呼噜呼噜地打起鼾声。突然,哨兵跑来报告:敌人包围了村庄。王有福忙叫醒队员,组织突围。敌人用机关枪封锁了门口,密集的子弹,直往土窑里扫射。少先队员们扔出几棵手榴弹,把敌人炸死一大片,其余的都退了下去。

  敌人从烟囱里丢下来两颗手榴弹,把土炕炸塌了。孙老汉抱来一大卷羊毛毡,挡住破烟囱,说:“快,往毡上浇水培土。”队员们依法加固了两个烟囱。敌人又往窑里冲锋。队员们用长枪、刺刀、手榴弹,一次又一次地消灭敌人。打退了敌人的第八次冲锋之后,子弹快完了。手榴弹也快完了。少先队员们准备和敌人作最后拚搏。孙大爷却拉着王有福的手说:“不行啊,孩子,那么多的敌人,你们一伙娃娃,怎么冲得出去?我想起一条路:在中窖下边,有个地窨子。窨子里边,有二里多长的地道,直通后沟。这是早年跑土匪时打的,你们从这里出去。”说着,老人和有福揭开了窨子口,让队员们快下去。王有福就领着少先队员钻进窨子,穿过地道,来到后沟,又顺坡向上,离开了村子。

  敌人抓住了孙老汉,问红军少年先锋队到哪里去了。孙老汉说他亲眼看见双方打得正紧火的时候,忽然一阵旋风,满窑的娃娃都不见了!“那是神兵呀,怎么抓得着?你们没有听人说;‘先锋队,是旋风,来无影,去无踪吗?说打你鼻梁,不撞你眼睛,靠你凡人,怎能胜神兵?”说得神乎其神。从此以后,红军少年先锋队便被称作“旋风队”,说成“神兵”了。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军游击队迅速地扩大,先后组织了红26军,红27军,每个军下边都有几个团,每个团都有一个少先队或先锋连。到1935年秋,红军少先队员发展到二三百人,成为红军中一支活跃的战斗力量。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陕北的红15军团(包括红25军、红26军、红27军)配合中央红军在直罗镇打了个大胜仗。直罗镇战役,战斗异常激烈,红军向敌人猛扑,决心攻下直罗镇,敌人以猛烈的火力,密集的机枪子弹,阻挡红军前进,许多红军中弹牺牲。

  山梁上有12个少先队员看得真切,急得哭了。小队长小柱子见西北风刮得很猛,他想出了主意,叫队员们准备了一些麦子土,用干粮袋和衣裳包着,绕过山头,向敌人的机枪阵地扑去。乘敌人不备,他们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三挺机枪。小柱子指挥队员居高临下,把细面子土向空中扬洒。西北风吹着尘土,象是雾团,搞得敌人睁不开眼,打不准枪。少先队员们乘机冲入机枪阵地,一阵子手榴弹,打得敌人机枪阵地大乱。红军趁机攻上山梁,拔了敌人的机枪火力点。可是在战斗中,王芽、小柱子等12位少先队员被敌人俘虏了。

  敌人把12位小战士押送到师部审问。一个白军军官,提着明晃晃的马刀,指着小柱子问:“你是干什么的?”

  “干革命的,干打倒反动派的!”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红军战士,我叫少年先锋队员!”

  白军军官又追问“包围我们的红军有多少?快说!”

  “我是红军宣传员,打起竹板才能说,你给我竹板。”小柱子说。

  白军军官不懂竹板,只好答应自己用刺刀敲枪筒,叫小柱子说快板。

  小柱子说:“猫头鹰眼,先别转,包围你的红军你看不见,满西北、遍江南,人数好有几万万。……”

  猫头鹰眼气得发了疯,命令士兵在隔壁房间准备好刑具。小柱子临危不畏惧,继续说着快板,其他11个少先队员一齐和着他的调子:

  “同志们,齐步走,红彤彤的太阳在前头。少年先锋队真英勇,不怕受刑,不怕杀头,永远跟着共产党,向前走呵,向前走!……”

  几十个气急败坏的敌人涌进来,把12个少先队员推进刑讯室。一连好几天,敌人对这12位小战士用了种种酷刑:鞭打、吊拷、压杠子、坐老虎凳、上夹棍、竹签钉指头、烙铁烫……他们一次次晕厥,又一次次被凉水泼醒,却始终没有一个人投降、变节,没有一个人向敌人暴露红军的机密。敌人又恨又怕,把这12个英勇不屈的小战士分别用木棍痛打,用马刀乱砍……

  就这样,12位少先队员被敌人凶残地杀害了。人们把他们称为12小英雄。

  第二天深夜,少先队员王有福,领着一支由18名少先队员组成的小分队,向直罗镇飞奔。他们端着手提冲锋枪,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射击。正在“围剿”游击队的敌人,腹背受敌,以为红军主力又来消灭他们,夹着尾巴逃跑了。

  直罗战役后,少先队进行了整编。300多名红军少先队员,编成了三个少先连,一个少共营。不久,英雄的少先队员们,高举红旗,唱着《抗日少年先锋队歌》,雄赳赳地奔赴抗日战场。

英雄故事作文

  如果没有革命英雄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如果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那么革命英雄们就是祖国的大树;如果不是他们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那也不可呢有我那哥们现在安稳的生活。

  下面我来给你们讲一些有关英雄的小故事。

  从小到大,我读过许多英雄的小故事:上学前班的时候,妈妈给我讲了王二小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经常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迷路了。敌人看见王二小在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躲藏转移的乡亲们,把敌人带到了八路军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的把王二小用刀挑死了。就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所有的敌人。虽然敌人们都被消灭了,但王二小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王二小是多么的勇敢!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又学习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让我体会到了小雨来得坚强勇敢,更让我体会到了他的爱国情意。上五年级的时候,我又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知道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自己跳崖自尽让群众和部队主力平平安安的转移。他们是多么伟大啊!这些人在敌人面前毫不畏惧,坚强不屈。都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真让人敬佩!

  学习,我们要认真对待。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挫折,一定要勇敢的面对。

  现在我们要好好的学习,要有出息,不能再让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像以前一样随意让人践踏。

  我们中华人民有许多英雄,他们都在时时刻刻地保卫着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高喊:中国人万岁!万岁!

影响孩子一生的革命英雄故事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1947年1月18日清晨,国 民 党对侯河地区进行“扫荡”。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即通知乡干部,为了掩护这些乡干部撤退,周银海挺身而出,将敌人引开,自己却英勇被捕。敌人逼他供出谁是共产党干部和干部家属,周银海坚定地说:“我不知道!”。敌营长命令士兵把周银海按倒跪在地上,一边压杠子,一边要周银海说出谁是共产党,直至把周银海压昏过去。敌人又舀来一盆冷水泼向周银海。周银海透了口气,一字一句地说:“你们这些狗东西,就是打死我,我还是不知道!”敌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银海绑在凳上,脚后跟下塞进一块块大砖,上到四块,他又一次晕厥过去。从上午直到深夜,敌人还在对这个钢铁般的少年不断用刑。在敌人的酷刑下,周银海一次次昏迷过去,但是始终没有屈服。敌人将全村乡亲集合在晒场上,把周银海带到人群面前,要他当场指认谁是共产党干部和干部家属。周银海环视四周,大声喊:“乡亲们,解放军一定会打败反动派!”敌人见无计可施,就放出狼犬,将周银海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咬下来周银海始终没有屈服。敌人一无所获,就将周银海拖到晒场枪杀。刚满14周岁的周银海壮烈牺牲!

  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英雄少年

  在抗战时期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少年英雄:放牛娃王二小;勇敢机智的小英雄雨来;敢于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小兵张嘎;疾恶如仇的潘冬子……面对敌人的枪口,他们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烽火三少年》,讲述了三位少年冬梅、石头和留孩的故事。他们虽然只是平凡的少年,但在我的心目中,他们也是值得尊敬的抗日英雄。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山区。年仅14岁的贫农女儿冬梅,在她的弟弟石头以及留孩的帮助下,不顾个人生命安危,从敌人严密包围的笊篱坪,救出了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女战士陈虹。冬梅和她的弟弟石头以及留孩为了保护这个八路军伤号,曾好几次被敌人打伤。但是由于她和弟弟、奶奶和留孩以及村里地下党的巧妙掩护和精心治疗,终于帮助陈虹养好了伤,找到了上级,重新组织起了抗日武装。

  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面对敌人的枪口也毫不畏惧、视死如归,他们这种为了保护八路军、保卫祖国而不顾生命危险、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令人感动啊!而像潘兰田、潘彪这些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汉奸一心想着自己的荣华富贵,对祖国的危难却视而不见,这样的人又怎样对得起自己的祖国呢?最终也只能丧命在枪下,被人民唾弃。

  我觉得冬梅、石头和留孩都比我坚强。记得有一次,我被易拉罐的盖子划破了手指,便号啕大哭。妈妈给我贴上了创口贴,可我还说痛。现在比起来,他们比我坚强多了。他们为了保护陈虹这个八路军伤号,多少次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可他们从未喊过一声疼。一天夜晚,冬梅悄悄地去笊篱坪寻找陈虹。路上一丛野酸枣拉住了她的衣角,她猛力一扯,衣服被撕开了。那葛针扎进了肉里,一股鲜血流了出来。但是她根本不顾,继续寻找陈虹。我觉得我的这些小伤跟她比起来,简直就是微不足道。而且,她伤着了还毫不在乎。而我却总对着这事喋喋不休。我想,我以后一定要改正这个缺点,做一个坚强的女孩。

  这三位少年凭着顽强的精神,宁死不屈,与敌人拼搏到底,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胜利。读毕,掩卷沉思:他们拼着命与日军作斗争,但他们难道没想过,他们自己死了,不就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吗?哦,我明白了,当他们全力抵抗入侵者时,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而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他们那舍己为人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正是这些少年英雄和无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我们青少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做新时代的少年英雄。但愿当今世界不再有可恶的硝烟子弹,但愿和平之花开满全世界!

少年英雄

  说起英雄,我不得不说起王小二这个少年英雄,那是一个动人的、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西柏坡……

  “鬼子来啦,鬼子来啦!”解放军叔叔飞速冲进村长办公室,报告王梅村长。“什么!”王梅村长立刻起身,迅速应答;“情报里不是说鬼子下午才发动进攻的吗?快,快去通知村民们把粮食,行李全整理好,躲进地道里,我们绝对不能给鬼子留下一粒粮食,一件物品!”“是”。解放军叔叔一声回答,又迅速冲出办公室去通知村民们这个重要的坏消息。

  正在村民们慌乱的跑来跑去收拾东西时,有一个小身影站在人群中正对着王梅村长,原来是王小二,“让我去引鬼子吧。”王小二一本正经地说,“让我爸鬼子带到山谷里,带着小鬼子进你们谷中的包围圈,然后我再抄小路逃走。”王梅村长犹豫了一会儿然后不假思索严肃地说:“好吧,我出发了,可别忘了我已经是个小小的解放军了哦!”王小二鞭炮边回头说“二小哥哥。”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王小二小耳朵边檫过,原来是儿童队的女生枣花“二小哥哥,王梅村长说可以让我和你一起行动。”枣花笑眯眯地说,“我带了许多好吃美味的饼,你一定饿了吧,快吃点。”王小二吃了六七个饼抱着枣花说:“我把鬼子引入解放军叔叔们社的鬼子埋葬地然后再回来找你,你这次和王梅村长一起走吧。”

  “小傻子”,快带路去西柏坡。“一个中国狗汉奸队往下而说。王小二带着鬼子翻山越林最后到了鬼见愁,王小二用小石头让自己贴身跟着小牛儿跑得很快,趁机在鬼见愁甩掉了鬼子;枣花他们在鬼见愁”终点“等着王小二。王小二一听新情报像山谷的道路被大石头挡住了那……于是王小二不假思索地回去把柜子带到了山峰脚下。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班级运动会入场口号

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