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的概念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旅行

  “万千世界之大,美景无处不有。”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上,有着许多令我们沉醉其中、赏心悦目的景色。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不同的色彩,使我们能够在“学海”之外大饱眼福,感受人间那神奇美妙、变幻万端的景色。

  当然,我所去过的景区以及古迹,多得可能说到天明也说不完。有家喻户晓、举世无双的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有宏伟壮观、令人皆知的北京长城;有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焦作云台山;还有清澈见底,一望无际的桂林漓江……然而,在这些举世闻名的景区和古迹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广阔无垠、碧绿无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得好:“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这一段古诗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每一棵小草,那种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大草原那壮观的美景。怀着对小草的欣赏以及敬畏之情,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共同踏上了盼望已久的“草原之旅”。

  一到草原,我就立刻被那满山遍野的绿色所吸引了,仔细观察大草原上的每一颗小草,发现他们都是那么的饱满,那么的顽强,那么的青绿。它们就像是一个个绿色的战士,共同维护着自己的家园。回想12月,那个大雪飘飞的月份,小草们都在与猛烈的暴风雪作顽强的斗争,它们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令我们动容,不禁想要将这些“饱经风霜”的小草树立为我的榜样。

  游览片刻,我们一行来到了草原上最著名的景区之一赛马场。一来到这里,我们就被那一位位身体强壮、体格丰满的骏马以及骑马手给吸引了,看着那些驾驭骏马在大草原上飞驰的骑手们,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蒙古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回想当年,成吉思汗带领那一支英勇善战的蒙古军团,几乎打遍了整个大江南北,不仅统一了中国,同时还占领了欧洲的部分土地,带领蒙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国,同时也收获了“一代天骄”的美誉。

  除了这些,我们又去品尝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经典美食——烤全羊,那鲜香的味道,那嫩滑可口的质感,可真是令我久久难忘。

  看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可真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这里的一牛一马、一草一虫,都是显得那么的有生机,那么的有活力。看到这么美丽的大草原,我想,今后我将会更加的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全域旅游的概念

旅游遐思

  现如今,出门一趟太恐怖了,让你出钱买罪受。

  看吧,各大名山上人流如织,挤得你死去活来,山上的景还不错,可往往至精彩之处便有一白须老和尚拦路收费。可应了某杂志上写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挡住道,一边晒太阳,一边卖门票。”气愤之余,又有几丝无奈。

  再看各大城市,人来人往,导游一到便拉着你购物。从小手绢买到大花瓶,一样也不落下。我就不懂了,就那么一个城市,哪来的六七十种手工艺品呢?这个暂且不说,回到宾馆,餐厅的饭菜早已卖完,无奈,去外面吃饭吧,服务小姐递上菜单,只见“奇味麒麟”四个大字。待上菜一看,乃是一道巴蜀名菜――五香驴肉。

  沿海地区亦然,一去必然是沙滩,白云,炎炎烈日,要不就是潜水,冲浪,摩托艇。无论干什么,都少不了一大瓶防晒霜,全身涂得象涂了一层油,晒个一塌糊涂,自以为毫发无伤,照镜子一看,竟认不出眼前这个非洲人是何许人也。说什么也不晒了,那就只有下水了,刚钻下水,警铃就骤然响起:“鲨鱼来了!”忙不迭上了岸,又听得是误报,救生员误把远处的风浪板当鲨鱼鳍了。救生员连连赔笑:“实在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是个高度近视眼加散光……”众游客默然。既为近视,还当救生员

  实在没地儿玩儿了,出国吧,要走就走远点。一下飞机傻了眼,白天困得要命,走着走着都要睡着,而晚上精神却好得很,吃了半瓶安眠药就是睡不着。晚上又没什么玩儿的,去酒吧玩儿,一碧眼高个服务生走上前:“What can I do for you?”想喝杯柠檬汁,无奈忘记如何说了,酝酿了半天,憋出一句:“I a…… a……”大高个服务生一脸不解,随即,他微笑着,用一口纯正的,甚至还带点北京腔的普通话来了一句:“嘿,小伙子,会说英语吗?不会用中文也成!”

  旅游来旅游去,哪儿哪儿都走得差不多了,我得出个结论,与其到处旅游,还不如好好呆在家里,好好学学各方面的知识,毕竟,现在并不是那个非要出门才见得了世面的时代啦。

对旅游的畅想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旅游失去了最原始的意愿。而正是在旅游作为一个产业争取利益最大化后,旅游不再是一个梦想,而成了一种失落。游客长途跋涉来到一处观光胜地,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排队买票,美境被人为地设定为禁区,交钱方可入内。而漫长的排队买票,排队进场之路,无意中把这旅游的兴致给减去了一大半。

  有时对旅游的畅想是:漫无目的地走动中突然会有人间仙境从天而降,人猛地一下跌入仙境,此时山在身边,水在脚下,耳边是鸟语婉转,抓一把是山花烂漫,人睁大眼睛,云里雾里地周游一阵,然后尽兴而归。这或许有点象爱丽丝漫游仙境,只会在童话故事中出现;也或许象陶渊明撞入桃花源,脱胎换骨似的到了另外一个朝代,只是人内心的美好愿望而已。

  唉!心中的愿望总不可与现实生活同日而语。

旅游景点

  至静至宁的湖面,纯朴悠扬的山歌,自由翱翔的候鸟,灰瓦白墙的民居,悠然自得的马群,蓝天白云碧水,这就是冬日拉市海的素描,一幅行云流水的画卷。

  拉市海是高原湖泊,坐车围着湖边开着,如镜的湖面倒映着 玉龙雪山,越冬的候鸟安然栖息,或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构成高原湿地特有的气息,让我对拉市海愈加好奇。

  我们来到了拉市海的国际湿地公园的马场,但由于大人们觉得走茶马古道太艰辛,时间太长,就让马夫带我们骑马围着纳西族的村落转转,了解一下纳西族的风土人情,顺便到拉市海边走走,看看南迁的候鸟。 “就这几匹!”我们挑中了六匹马,我在爸爸的帮助下,骑上了马。我用手握住马的缰绳,用脚蹬住马蹬,呼了一口气,平静了一下心情,在马夫的吆喝下,我们骑的六匹马就跟在马夫身后走了起来,我的马走在最前面,由马夫牵着绳子。妈妈问马夫说:“你怎么不牵着这三匹马呢?”“用不着,我们家的马可乖了,会自己跟着走的。”马夫骄傲的夸奖道。

  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独自骑马,心里不免有些激动。正当我悠哉悠哉地骑在马上时,就听见骑在最后的妈妈叫了起来:“这马怎么不走了?呀呀!”回头一看,只见妈妈的马已经离我们的马队隔了老远,正悠闲地吃着路边的草。马夫连忙把我的马的缰绳交到我的手中,吆喝了它一声,便连忙跑回去牵我妈妈的马了。

  天啊!这才叫我一个人真正地骑马嘛……我兴奋极了,马儿也挺乖的,慢慢往前走着,让紧张的我慢慢放松了下来,脚勾住马蹬轻轻夹了一下马肚子,马儿小跑了几步,又乖乖的继续悠闲地走在田间小道上了。

  马夫也挺热情的,边走边给我们介绍着这个村落:这是我们的果园,那里是苹果,那里还种着牧草,那里是梅花……边听边看,让我是目不暇接啊。还没回过神来,马夫就兴奋的对我们说:“那里有候鸟!带你们去看看!”说完就拉着马向那边小跑了过去。我们下了马,跨过一条小河沟,来到拉市海边,在海边的一片草地上,降落着几十只大雁,洁白的羽毛,头上黄色的羽毛,使它们显得更加神气。我们都兴奋的拿起相机对着大雁一阵猛拍,还不时传来尖叫声……骑上马在湖边照相,马儿们却又想着招躲开马夫的视线,专挑湖边水草丰美的地方吃草,马夫刚把这匹马牵走,那一匹又跑去吃草了,我们都是哭笑不得啊!

  中午简单吃了点饭后,湖边静静地停放着几只猪槽船,随波荡漾。在船夫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六人,就坐上了湖边的小船,船夫撑着小船向湖中心划去……候鸟不时从我们头顶掠过,船夫向我们介绍说:“拉市海每年有3万只左右, 57种的候鸟过冬,因此拉市海也是候鸟的天堂啊!”说话间透出一股止不住的骄傲。远处一条船上,一位老人烤着鱼,发出诱人的香味,我们把船靠近买了一大盘烤鱼,听着渔民唱着小调,吃着烤鱼。在渔民的歌声中,吃着烤鱼,仿佛忘掉了一切忧愁,看着没有一丝瑕疵的天空,感觉无比的舒畅……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拉市海。

旅游作文

  关于旅游的词汇有:旅客,旅店,旅伴,旅程,旅途……很多很多。英文中旅游的拼法,travel,tour,journey。因为心之所向,所以一直铭记。

  安妮宝贝说,旅游,就是要一直的走,一直的走,不说话的行走。这个生活在繁华都市中寂寞的女子,她所说的旅游是一种灵魂上的放逐。实质性的就是背着一个大大的背囊,里面装着许多琐碎的东西。这类东西有一个总称,贴身物品。她说,这个是没有安全感的一种表现。我笑,安全感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匮乏的物品之一。

  我把安全感作为一个物品看待,但是它却不能卖,它只能靠别人的给予,这叫施舍。

  在认识的朋友里很多都对旅游有着异样的憧憬。y君常常念叨着travel,然后对我说悠悠球我们去旅游把。悠悠球是y君给我的爱称。我笑着说,好啊好啊,我们去哪里旅游呢?y君“嘿嘿”了几句便没有了下文。后来我去y君的留言板上看。她的留言板置顶的大多都是“旅游”二字,英文的,中文的,她是一个初一的小孩,现在要初二了。大多时候她却比我要成熟许多。她对我说过最为坚定的话就是:“旅游,我说的是一定!”不知道为什么,她坚定的口气反倒让我有点退缩了。c君说她要旅游,她是想去普罗旺斯看薰衣草,要成片的那种。这是一场奇异的视觉图片,c君却是如此的向往。我常常调侃c君异想天开。c君是疯子,疯狂而又热烈地爱着那片土地,写的小说总是会有薰衣草的出现,题目也是别具一格。《听说那儿很美》。是啊,的确挺美。

  至于我,我只是想行走而已,然后利用相机定格住美的瞬间。你说永恒不就是这样来的么?将时间定格。我想保持拍照这个姿势,拍那明晃晃的阳光。或许还会拍那太阳,引起相机的燃烧,我要证明我向阳。有的时候很累很累,父亲接送我上下学的时候,会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脑中就是一片空白,窗外吹来的自然风打在脸上,是痒痒的触感。想啊,如果一直这样该有多好,一直这样子,车子在马路上飞速的形式,不要停下来。地球是圆的,无所谓的“天涯”,“海角”更是扯淡,一发不可收拾。亲爱的车啊,带我远离这喧嚣吧。可是这世界上没有如果。车停了,我不舍地睁开眼,看见了眼前的学校,没有喧嚣了。车,你真好。可是为什么要来这里呢?多么烦恼。

  我将行走,地点却是在校园。

  旅游,我终将成为游者。

旅游

  国庆节期间,我们有一个学校组织的活动,就是在老师的组织下,去积极参与。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3D艺术体验馆。里面有一些民间艺术画,都是哥哥姐姐、爷爷奶奶他们画的,很好看的。还有一些3D艺术画,同学们都纷纷抢着与它们合影。第一次看到这些图画感觉神奇极啦!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枣乡纪念展览馆,里面有一些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物品。老师告诉我们里面都是爷爷、奶奶年轻时用过的东西;有耕地的犁、耙子等,还有一些古老的生活用品:纺车、照相机等等,还有很多很多古老的物件,很新奇。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枣博物馆,导游阿姨带领我们观看了各种各样的小枣标本;有金丝小枣、冬枣、鸡蛋蜜枣、无核小枣等等,还给我们讲了小枣的来历。真是大开眼界啊!

  这次旅行让我见到了很多,学习了很多,真是一次愉快难忘的旅行!

浅谈旅游利与弊

  当今科技在飞速的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于是,旅游成了我们假期中的一大热点。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这一大热点也存在着它的利与弊。

  我也是一位旅游的爱好者,我愿意用心去拥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去欣赏花红柳绿,行云流水……她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增添美感;她会消除我们学习上的疲劳,令我们留连忘返。使我们懂得,生活不该封闭在钢筋混凝土浇铸的框架里,我们应该向大自然索取热情与意志的试卷,寻求人生价值的答案。当我们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我们的心情会变得愉快,我们的知识会有所增长,我们的视野会更加开阔。你听,鸟儿啼鸣,使我们心旷神怡;你看,潺潺流水,使我们聆听自然的乐章;你去感受,气势磅礴的壮丽山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杰作!通过旅游,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

  但是,旅游也存在种种弊端。环保作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被世界人民所关注。可当今旅游业却成了环保这一主题的一大漏洞。在我们身边的赛马蒲石河虽然景色优美,可在看看那些小河边,到处都是一些白色垃圾,使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危害。有些游客到长城游览,为了做纪念,在长城砖上留下“到此一游”的证明。也有的人对动物太过于亲密,比如不久前发生的狒狒事件:一些游客由于对狒狒的过分喜爱,而造成了狒狒性格忧郁,不爱和同伴交流的现象。旅游还关乎着人们的自身安全,曾经有一位小男孩儿被鳄鱼吞吃了,其原因就是游客对于动物太过于亲密,才造成了这样的后果。这就是旅游的弊端所在。

  我认为我们应该走进大自然,让莺啼鸟鸣,拨响我们的心弦,余音袅袅,使我们犹如走进音乐的殿堂。但是我们同样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旅游,让旅游业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益处,提供更好的服务!

旅游作文

  旅游和旅行人们常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可真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啊!

  一直觉得旅行不等于旅游,旅游总是蕴含着太强的目的性,旅行则是发现自己的过程,至于到哪里,随心所欲。个人认为可以更简单的理解为旅游为“游”,游山玩水。旅行重在“行”,为修行,操行。

  而更多的人是旅游。接着吐槽一下国内的景点,首先我没有去过国外,不知道国外的景点是怎么样的,但国内的景点我还有游的多了,普遍的感觉是“挤,贵,乱”比如“挤”,国人好挤,就说坐火车验票,最终的结果大家都会在火车上,找到各自的座位,同时出发,可国人就是喜欢挤,哪里最挤挤哪里。在说“贵”,记得“杭州极地海洋公园”几年前还是一百,突然就涨到一百五,而现在好像已经要一百七了,如果说这老百姓不能抱怨,毕竟人家花了大价钱造的,那那些把自然山水围起来,卖门票的简直就是强盗行径,无耻之极,难道真应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之说,这方面做的好的应该属西湖,虽然评上世界自然遗产,还是像世界敞开心扉,还有就是故宫,淡季40元一张的票价真的很便宜。

  还有就是乱,厦门有免费的海滩,宁波也有免费的海滩,每个地方都有免费的海滩,凡是免费的景点往往“脏,乱,差”就像海滩上居然有

旅游的意义

  说到旅游,从小我也没少在中国的大江南北转悠,从长白天池的烟雾缭绕到五大连池的泉水叮咚,从北京故宫的红墙绿瓦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从泰山之巅的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到孔府孔庙中的中华文化之悠久,从五台山的晨钟暮鼓到云岗石窟的灿烂辉煌,从上海的繁华到苏园的清幽……

  游览过了名山大川、历史古迹,当然没少长见识,可是,无论现在回想起哪个地方,都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要我细说,究竞看到了学到了什么,我不得不承认我真的记不得了。为什么呢?当然,也许那时我还小吧?可是我觉得不全因为这个……

  从客观上说,游览不少地言时都令我感受到中国人真是太多了!自古人们称蓬莱为“仙境”,可蓬莱给我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人间”,那里汇集了黑头发、蓝眼珠、黑皮肤的来自七大洲五大洋的人们,英语、普通话、粤语及各个地区的方言在它的上空交融,肩挨着肩、踵接着踵——别说是妄想见到其盛名远扬、十几年才一遇的海市蜃楼,就是想仔细的看一看所谓“仙境”的亭台楼阁也难有空档机会。所以蓬莱给我最深的印象恐怕要是人了。

  中国人真是太忙了!如果跟着旅游团走,那恐怕没有哪处景观你是能真正看懂看透的。每到一处,总会在长长的人流后面侧耳细听导游的讲解,而往往导游已将大队人马拉向另一处景点时,你还没能看见导游刚才讲述的那座庙、那间殿中到底是何般景象。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旅游给我的印象是匆匆忙忙,走马观花。

  中国人把名胜搞得太商业化了!不和说很多景点过一道门就要收一次费、检一次票,更可怕的是,过度商业经营已经使一些景观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记得在烟台某处香火鼎盛的寺院,我们游览时正值某位大师在寺中讲禅论道,不少人都站长排,尤其是带孩子的家长们,都想让大师的灵光照一照,轮到我时,在一位小僧的引导下,我们进了一间暗室,一位蓄有极长的白须的年老僧人盘坐在地上的一个蒲团上,然后说了声“阿弥陀佛”,就对在旁的另一位小僧使了个眼色,叫他把我们带进了另一间屋子,只见那和尚拿出一个红布裹着的小盒子,打开后是一块玉佩,他说了大师认定我与佛门有缘之类的一些话,宗旨是需要哪块玉佩的保护,而那一块小小的玉佩的售价竟是一千五百元!这就是所谓的“佛门圣地”?我有些怀疑。

  当然还少不了主观原因,就像没有知识就算再富贵也谈不上高雅,不了解就谈不上喜爱。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自己不曾读过有关的书籍,当然也就谈不上对某处景观能存有深刻的理解,当然就不曾有过真正地感悟,没有感悟的游览就像是过眼云烟,一会就散,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刻在脑海中的。

  然而不涉足名山大川,不游荡江河海湖,就不知祖国地域之广大,历史之悠久。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就不知其绝。读万卷书,不须行万里路。不如此,哪能知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真谛!不如此,怎能悟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

  就算某些古迹已被现代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或者已被现代文明摧残的面目全非,但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并静下心来去感悟,抛开世俗加在那些景观上的东西,那么“旅游”就有了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我记起曾经有人说过:“旅游,不在于看到了什么,而在于感悟到了什么。”

浅谈旅游

  旅游是国人消遣方式的一种,目的是从旅游中放松并获取快乐。可几曾何时,这种消遣方式开始变得粗鄙不堪,可是绝大多数却尚未察觉。

  旅游与消费

  在现代人眼中,旅游总与消费挂钩,每次旅游,少则数千,多则上万。旅游花钱,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消费后的旅游质量却难以保证。国内知名旅游景点中,每逢旺季,售票处的人总要排成长龙。消费者无法加以改变,只能在抱怨中等待时间的流逝。吵闹、乱扔垃圾、插队……人性丑陋的一面此时一览无余。票贩子也开始炒票,高价售出大批量低价收入的票,严重浪费社会资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但所谓有需求便有市场,如果没有大批游客选择消费旅游,也不会如此助长票贩子的威风。

  景区内,消费旅游更是有量无质,大波游客涌进景区,人山人海,恐怕有心欣赏者也只能看见人与他们手中的相机。除此之外,大量的游客更是破坏了景区环境,素质之低,令人扼腕。景区内的商贩又有了市场,打着旅游纪念品的名义,用外省某小市场加工品来糊弄游客,商品鱼龙混杂,稍有不慎便要吃亏。景区内的物价更是无法无天,一元两元的矿泉水可以卖到五元十元,有需求的消费者只能默默挨宰。导游把客人带到与旅行社关联的消费场所,无论质量高低都能从中捞上一笔。更有甚者敷衍至极,讲解词千篇一律不说,对待游客之态度亦不敢恭维,仗势欺人,因游客不参加自费活动便打骂游客,扔游客包者更不在少数。“天价虾”、“天价鱼”等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消费旅游,花了钱却未必舒心。对于这种行为,我认为旅游在质而不在量。减少消费旅行,也能使其他选择消费旅行的游客更舒适,更有意义。国民素质要提高,旅游社、导游与消费场所的问题,更是等待有关部门解决。

  精神旅游

  古人无有旅游一词,大多是儿子分开使用,“旅”有凄苦分离,客在他乡之意。“旅人”正是指漂泊在外的人。“游”相对“旅”则轻松愉快,更是潇洒写意。如庄子之逍遥游,苏轼之承天寺夜游。“旅”、“游”二字古风之美,合二为一则为现代旅游之粗鄙。古人之游,大多为精神之游。柳宗元于小石潭之游是为偶遇,闻水声,伐竹取道而下见小潭。感小石潭之凄神寒骨。苏轼于承天寺之游则是即兴,月色入户而步于中庭,感闲人之自在。

  古人生产水平低下,尚不能温饱,故没有消费旅游之说。唯文人墨客方有闲情雅致,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而有所感,以得千古名文。而今之人,有条件游山玩水,却难以作出文来,提笔有如千斤。正是精神不到而无所感而致,旅游失去了古时的风雅。

  精神所到,小石潭亦有人情冷暖;精神所到,月与竹柏也有诗情画意。在泛娱乐化的今天,我们只能被迫接受低俗的娱乐来填充空虚的生活,失去了原有的品味,我们也把原有高雅的旅游变得粗鄙不堪。也许真正的风景不在所谓的旅游景区之中,精神所向往的才是最美的风景。等我们也能在小石潭前写出游记,在月与竹柏下作出文来,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自然的名山大川,从古至今的人文名胜。于此时方能尽享旅游之美。这样的精神旅游,定是远胜消费旅游。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责任担当的名人素材

旅游方面的行业现状和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