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简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关于政治答题中常犯的错误

  1.审题不细。一是不能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领会并把握它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把握不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贴近、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不能满天撒网、空泛议论甚至不着边际地议论,时间花了不少,文字写得满满的,却没有多少有效的内容,分数与字数无关,阅卷老师不会因为你写的字多,就给你同情分的。

  2.理论无法说明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考生“运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①答非所问,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瞎写一气。②笼统回答,泛泛地说些道理,不能切题,缺少实质性的认识和分析。③机械、死板地写几个定义式的句子,不会拿这个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灵活说明应回答的问题。④片面性,不能作全面、完整的回答。

  3.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分析答卷可以看出考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中的知识不熟悉;二是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有的考生不重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复习,在考试时单凭自己的“感觉”去回答问题难得高分。政治答题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

  4.不关心时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的德育课程,必然要求考生用正确的政治认识、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去回答高考政治学科的考试题。这就要求考生关心和了解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的形势发展,以及对我国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了解和思考。

政治简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考研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05年1月8日在第二届丰田世界围棋王座战决赛中,常昊以优势开局,求稳怯战而终于执黑中盘负于韩国李进石九段,再次冲击世界冠军失败,虽然多年在综合棋力上稳居中国首座,却在世界围棋大赛中六次争冠六次折戟,从而表明

  A常昊千年老二的宿命

  B求胜心切偶然失手

  C关键时缺乏敢于决战的主观能动性

  D实力差距悬殊

  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

  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4列宁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B揭示了资本的积累过程

  C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

  D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5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A价值构成的

  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资本构成的

  D货币构成的

  6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方式

  C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7商品经济是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8毛泽东阐述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代表性著作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D《新民主主义论》

  9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0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

  A执政为民

  B与时俱进C坚持党的先进性

  D以民为本

  11在邓小平“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中,最根本的是

  A人民利益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12邓小平首先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A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

  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

  D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

  13党的十六大最重大的历史贡献是

  A实现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旧交替

  B提出和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C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D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14.2004年人大修宪关于人权的规定是

  A.公民人权不受侵犯

  B.公民人权高于一切

  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自由是人权的根本原则

  15胡锦涛访法时中法发表的重要文件是

  A中法推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B中法推动共同军事合作的“联合声明”

  C中法深入经贸合作的“联合声明”

  D中法推进世界多极化的“联合声明”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总和

  D.方法论体现世界观17.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

  A.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B.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C.没有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发展中

  D.否认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18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

  A生产要素国际化

  B产品国际化

  C生产过程国际化

  D科学技术国际化

  19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以独立化的资本向国际范围扩展,形成三种表现形态是

  A商业资本国际化

  B借贷资本国际化

  C银行资本国际化

  D产业资本国际化

  20经济全球化主要内容是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

  D科技全球化

  2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主要有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主导作用增强

  D劳动力在全球自由流动

  22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基本适应、部分不适应的特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巩固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23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主客观条件和必然性在于

  A政治上实现了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B经济上没收了官僚买办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奠定了相当的物质基础

  C初步积累了利用、限制、改造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经验

  D二战后欧亚一批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241953年到1964年我国提出的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战略步骤是指

  A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第一步形成了农轻重并举的工业化格局

  C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家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D第二步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25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依据是

  A教育与人才培养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

  B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C教育是实现人的全在发展的根本途径

  D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以上竞争的根本就是人才竞争

  26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主要措施是

  A充分认识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把科技兴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

  C加大政府投入,同时推动社会教育投入

  D对农村贫困地区、贫困学生实行救助制度

  2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坚持

  A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B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

  C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

  D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2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C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D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92004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元首峰会在塔什干召开,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A签署了《塔什干宣言》B接纳蒙古为该组织观察员

  C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反恐局

  D批准该组织的《观察员条例》

  30.2004年胡锦涛在亚洲博鳌论坛提出实现亚洲振兴对亚洲各国发展全面、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要求是

  A.政治上平等互信

  B.经济上互利共赢

  C.文化上交流借鉴

  D.安全上对话协作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31“三个有利于”是价值判断,不具有真理性认识的意义。

  32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请予分析。

  33毛泽东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提出过一条“以工业为先导,农业为基础,农轻重并举”的工业化道路;十六大又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比较以上两条工业化道路。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34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飞天和嫦娥奔月的梦想,2003年神舟五号航天使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开始成为现实;在神舟五号航天的基础上中国又开始规划、实现探月工程。请以有关哲学原理对此加以分析。

  ——(附题)试析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35结合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转变实践,分析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并且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6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西方产权理论的分歧所在,并且说明国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改革实践可以做到产权明晰。

  37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根据一组全球化问题的材料,说明以下问题(材料略)

  (1)全球化问题的原因与对策主张。

  (2)经济全球化是否等于西方化

  (3)分析全球化与国家主权问题。

  选做题Ⅱ

  根据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资本主义历史走向的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长期性、前进性与曲折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1C2C3A4D5B6A7C8C9C10C11C12A13C14C15A

  二、选择题Ⅱ

  16ABD17ABC18ABCD19ABD20ABC21ABC22ABCD23ABCD24AD25ABCD26ABCD27ABCD28ABCD29ABD30ABCD

  三、辨析题

  31【答案要点】

  (1)所谓价值是客观对主体需要、利益与愿望的一种满足。价值的特点是主体性、多样性;真理的特点是客观性和一元性;真理本身没有主体的差别,而价值是多元的,不同主体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2)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存在着矛盾,真理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它们之间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求。二者矛盾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促进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3)“三个有利于”以主体需要、愿望与功利为转移,是价值判断标准;但是,“三个有利于”中最根本的又是生产力标准,体现的是人民利益标准与生产力标准和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统一,是实践标准在我国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也是生产力标准的深化,体现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破除了“姓资”、“姓社”抽象的争论,提出了检验实际工作和方针、政策的可操作的根本标准,是立足于实践检验和生产力衡量这些真理性认识标准的价值判断标准。

  32【答案要点】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中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在促进研究开发、开展技术竞争的过程中促使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积极争夺这一制高点;第三,在协调各国之间经贸政策的过程中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其二,金融风险加大。因此,不能说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百利无一害。

  33【答案要点】

  (1)毛泽东工业化道路的主要思想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先导,工农轻重并举。

  (2)“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是指: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上述“两条工业化道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第一,都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从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出发;

  第二,都强调社会主义的工业化道路,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快我国的工业进程,又以工业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第三,工业化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让中国最大多数人共享工业化的成果。

  (4)“两条工业化道路”又存在着重大的区别,发生了一些重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体制基础不同,即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型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等;

  第二,国际条件不同,即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化是在封锁、被封锁的条件下进行的,新型工业化是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对比的条件下进行的,尽管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对我们仍实行种种高技术限制,但是,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科技和生产力基础不同,即毛泽东时代,工业化基础没有受到新工业科技革命的影响,新时期以来的新型工业化在科技革命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型企业发展方向,与“以工业为先导、农业为基础、工农轻重并举”的传统产业格局存在重大的区别。

  四、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从杨利伟神舟五号航天到即将展开的中国探月工程,中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的基础上,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逐步实现着自己的飞天和奔月梦想,表明人类在整体上、在无限深入的实践进程中,对客观世界具有无限的认识能力,可以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奥秘,深化对人类航天的规律性认识,是真理绝对性和人类思维无限性、至上性的突出证明。当然,即使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对月球、对火星、对宇宙和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仍然是相对的、有限的,认识成果带有相对真理性的特点,说明思维又具有有限性和非至上性;但是,正是中国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在每一代人有限认识成果的基础上,表现了中国以至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和至上性,也就是说,人类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构成人类思维至上性的基础,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中国以及人类航天事业是认识主体创造性的突出表现。

  第一,航天事业与航天理论所面对的是一个人类感官无法直接面对的遥远的对象,从中华民族古老的梦想到航天实践与探月规划,都是人类超越感性认识对认识对象的理性把握,是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生动证明;

  第二,人类用于指导航天事业的航天科学理论,是一个个概念、判断、推理以至模拟和计算的理论体系,人类以此透过现象认识和把握航天事业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思维创造性的重要表现;

  第三,人类在航天实践中超前规划,模拟航天过程,最终在实践中得到成功,不仅改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是主体创造性的集中体现。

  (3)可能与现实。中国古代飞天、奔月只是抽象的可能、不可能的可能;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中变成了现实的可能,并且在神舟五号航天中成为新的现实;中国规划并且实施探月工程,又在神舟五号航天这个新的现实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可能,说明可能与现实在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努力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从中国的“两弹一星”精神到中国的航天精神,中国科学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是中国人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条件推进中国航天事业的证明。

  【附题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社会价值是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的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个人价值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又一个方面,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不可分割的。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应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人的个人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的关系;反对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享受不讲创造的片面观点。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表明:人的价值实现的惟一途径是参与社会实践。因此,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当前,就是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实践中不仅要贡献自己的才智,而且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也就是说对社会的贡献不仅要有物质方面的贡献,而且还要有精神方面的贡献,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方面的贡献更为可贵。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完美的实现。

  (3)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的价值问题与人生问题密切相关,个人价值就是人生价值。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是统一的。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意义,也就是是否有价值的问题,是对于人生的根本评价。有价值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生,也是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人生。正确的人生观主张把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把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

  35【答案要点】

  (1)历史必然性在于:

  第一,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制度条件;

  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满足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也有利于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共同富裕之路;

  第四,政治上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政策上利用、限制私营工商业和引导农民进行互助合作的实践,分别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

  第五,国际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部分,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广大劳动人民从此彻底摆脱了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成了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人,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得到巩固。

题型答题技巧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用二个要点。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1)、明确论据类型;

  (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信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1)、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2)、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7、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8、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

  依题探点:

  《过有理想的生活》(07年中考试题)(内容略)设四道题。

  1、本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知识点3: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提炼或概括文章的论点;知识点1:论证方法及作用。)

  2、第⑤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3、谈谈自己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4、请为文章某段某处补写一个与上下文连贯的事实论据。

解题技巧

  一、找准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淡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沦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

  1、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2、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3、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论点。“淡骨气”是一个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谈”,表明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是“骨气”。显然, “骨气”是个比喻的说法,用来比喻“气节",由此可以推测本文要论述的是“气节"问题,出论点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二、分析论据:

  1、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2、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三、明确论证方法:

  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六、阅读议论文:

  同样涉及到语音、词语、句意的理解等基础知识,这就要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领悟。考题上出现此类内容,要从文章内容上,尤其是从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七、要从整体上把握:

  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正读懂。只有读懂了。答题才会准确。

高考专题:政治考试如何复习

  在复习中,应根据近两年高考所考查的知识范围,以及考点与本年度重大时政联系的紧密度,对今年考纲上列出的考点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复习效率。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显著特点是“迎着热点上”,以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弄清来龙去脉,了解产生原因,分析如何发展,注意解决对策,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评价。

  今年高考复习必须设置的专题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区域发展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专题讲座要注意三点:一是专题不是知识的罗列归类;二是专题要实不能空,要细化,不能贪大;三是专题讲座要以题目带知识,把专题同考题有机结合起来。专题讲座要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知识的运用,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突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答题能力训练

  文综政治考纲对考核目标与要求,是以四种能力来评价,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探讨问题”。这四项能力考核目标依次递进,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科综合能力目标和要求。

  与以往高考文综以记忆、理解、运用三种层次来考查考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相比较,将有助于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准确评价,同时也将会使文综测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变化,是以“能力立意”为特征的高考改革深入发展的表现,对复习备考提出更高要求。

  在复习过程中,要综合近几年文综政治能力测试反映较好的题目,进行思维过程的训练,熟悉命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设计立意、设问角度、答案组织等关键环节。

  强化答题能力训练,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编制的试题要体现教材的特点;二是要符合考纲要求和训练思想;三是要体现新颖性、准确性和导向性,有助于疏理、归纳训练。练习时要注意板块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学科综合训练与跨学科综合训练相结合,通过训练做到能力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跨学科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解题思路与技巧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如:《怀疑与学问》中

  分论点①: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

  分论点②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找准论点:论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陈述。有些文章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如《谈骨气》在一开头就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有的文章中心论点在中间提出,如《想和做》。有的文章中心论点在篇末。也有文章对论点表述不集中,需要自己去概括。

答题技巧

  在高考和平时的考试中,议论文阅读题常常是考试的重点,那么,如何解答议论文阅读题呢?具体说来,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准中心论点

  议论文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但有的议论文有多个分论点,而没有中心论点。如,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就用分论点对青年们提出了希望。

  议论文对论点的要求是:正确、鲜明、集中、一致。即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方法应正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论点前后要保持一致。

  为此,要注意中心论点的这些特点,看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出现在开头,也有的出现在中间和结尾。

  二.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概括性很强,往往运用长句(使用修饰语)来阐述。又由于议论文的逻辑严密,推理合理,因此,其结构非常严谨。为此,分析语言时,要抓修饰限制语,用语法分析法进行剖析。平时,可找出鲁迅先生的议论文进行分析,看其语言有什么特点。

  三.看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论述的对象(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和事实,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总的论证方法为: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细分为:引证法、例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归谬法、比喻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等。分析议论文,要注意找出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以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中心。

  四.注意议论的方式

  议论文有两种议论方式,即立论和驳论。立论是从正面证明所提出的论点。驳论是反驳错误的论点或错误的论据、论证。

  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很常见,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可参考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看鲁迅先生是怎样反驳论点和论据的。

  五.明确议论文的结构方式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有以下几种:

  1.纵贯式结构。即按照引论(导论、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2.并列式结构。即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用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从不同角度共同论证中心论点。3.递进式结构。即作者阐述中心论点时,使文章的各个层次和段落逐层深入,从而推出文章的结论。4.对比式结构。即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或事例加以对比,使两种不同的观点或事例在对比中更加鲜明、清晰,以使正面的论点和主张更加突出。

  明确了议论文的结构方式,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行文脉络,从而对文章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知道了以上的方法,阅读时可采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法,注意从原文中筛选信息。要把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勾画下来,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注意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看符合哪种结构方式,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

  要注意认真阅读题干,带着问题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对与题干无关的内容,可略读或不读。

  【范文赏析】

  创新每天都在改变着人类

  文/舒云

  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得力于20世纪前25年间物理学的三大成就。爱因斯坦打破牛顿力学,创立了划时代的相对论。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创立了量子力学及原子核物理。从苏联第一颗卫星上天,到美国人从月球取回“一片月光”;从1901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克尼在大西洋两岸实现无线电传送,到一张光盘装下一座图书馆,一根头发丝般的光纤在不到一秒钟内传送《华尔街日报》创办以来的所有内容。近30年,人类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创新在综合化、产业化的同时,出现高速化,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计算机,甚至每分每秒都在变化。而且现代科学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成了集体的“活儿”。信息和生物技术最终可能发展为神经技术,目前德国科学家已成功地使神经在集成电路板上生长。小型的传感器或检测器预测早期疾病,可以下载自己的基因图谱。现在吃药不用水,注射不用针,而是用生物贴片,或口腔崩解片,入嘴就化。南京鼓楼医院从国外引进无线胶囊内镜,病人吞服后,能连续拍下胃肠道不同部位的五万余张图像,医生由此看到了你的胃肠道,可以直接确诊那些长期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等。

  美国《时代》杂志评出2002年问世的40多项“最酷”的发明,像篮球一样可以“跳来跳去”的全能麦克风,塞在耳朵里的利用蓝牙技术的无线手机,“寿命延长”的肥皂泡,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制的没有发动机,没有操纵杆,没有刹车闸,也不需要汽油的疾驰如飞的汽车,“烧”剩下的“废物”仅仅是水蒸汽。美国宇航局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研制出一种像烟一样轻的凝胶,但成分却与玻璃相似,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为世界最轻的物质。如果用在航天器上,无疑是一场“航天革命”。美国医学家研制出可以让盲人重见光明的眼镜,将数码摄像机和电脑联结,由安装在镜片上的摄像头负责“看”,数字图像信号植入盲人的大脑中,这样,盲人就可以“读”出景象,并能分辨最基本的颜色。日本冲电气公司研制出由弹簧和微型发动机组成的会弹跳的机器人腿。

  美国陆军士兵装备研究中心在波士顿西边的半岛有一个“疯狂”实验室,50多年中发明不断。为美国宇航局提供铝牙膏管的苹果酱,以及冻干色拉、三明治和冰淇淋。并发明了民用食品罐头、巧克力豆、速溶咖啡等食品的包装。坏不了的三明治,咸而浓的烤鸡配方,能保证在高温下三年不变质。戴在手腕上的语言指挥发射器,监测士兵生理指标的遥感装置,以电池为能源的冷热衫。像“智能皮肤”的新型纤维军装,能储存个人信息和医疗数据,还有能飞檐走壁的军鞋,以及安装在牙齿上的“手机”,代替护照的眼球识别技术等,并试图在人的眼睛中安装精微的夜视装置。以及像鸟一样振翅的人力飞机,太阳能轻型飞机,太阳能动力汽车,氢动力汽车……

  靠着无穷无尽的幻想,一位名叫皮布尔斯的美国人结合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诸多特点,搞出了实用的旋翼飞机,创造出全新的飞行技术。大型客机将安装神经网络软件,它能“边看边学”,自动下达命令,保证飞机安全降落。1998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利用仿生原理研制出微型“苍蝇”,100毫克的重量,不到3厘米的身高,堪称未来世界的“超级间谍”。最近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小生物计算机由脱氧核糖核酸和酶构成,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面对这些“天方夜谭”,也许我们连想都没想过,而人家做出来了。很多事情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透,有时候我们真需要一点点好奇心。

  有人说种庄稼要像打机关枪一样就好了,于是有人发明了种子枪。

  瑞士的机械手表世界闻名,但电子表出现时却被瑞士手表制造商拒绝。电池驱动,没有轴承或主发条,又几乎没有齿轮,这哪能叫手表啊。而日本精工株式会社在1968年世界博览会看到这个发明,立即认定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典创造,由此发明了准确实用、价格低廉的电子表,赢得了世界手表市场。

  通用自动计算机公司发明了计算机,但他们拒绝与商人谈判,认为没有商业用途,整个世界也就几个科学家需要。大好的商机就这样被IBM、苹果电脑公司抢去了。

  1861年德国人菲利普发明了传送音乐的机器,距电话的发明很近了。但因为电报联络已经很好,所有的德国通信专家都说没有市场。15年后,亚历山大格雷姆贝尔发明了电话,成了亿万富翁,而德国是他的第一个客户。

  20世纪的发明数以万计,像不锈钢、空调、阿斯匹林、汽车、飞机、电灯泡、袖珍计算器、硅片、电影、心电图、传真、光导纤维、照相机、复印机、彩色照片、微波炉、基因工程、杀虫剂、试管婴儿、胰岛素、网络、激光、洗衣机、隐形眼镜、心动记录仪、地铁、冰箱、电子计算机、青霉素、避孕药、塑料、雷达、无线电、射电望远镜、放射疗法、核能、手表、人工肾、机器人、人造卫星、磺酰胺、超导体、信用卡、电视、电唱机、输血、录像机……这些重大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可是有哪一个是中国人的专利呢

  选自《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版”第10期

  【简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运用大量的事例来论述“创新每天都在改变着人类”。议论文中的事例非常重要,因为“事实胜于雄辩”。作者选用的事例非常典型,但又发人深省。面对如此繁多的“创新”,正如作者所说,“这些重大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可是有哪一个是中国人的专利呢?”为此,文章的结尾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写议论文,要注意选用典型的事例来论证论点,举例之后,应有画龙点睛的议论。作者很注重这一点,她为我们写议论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试题设计】

  1.选出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 )

  A.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创立了量子力学及原子核物理。

  B.南京鼓楼医院从国外引进无线胶囊内镜,病人吞服后,能连续拍下胃肠道不同部位的五万余张图像。

  C.国宇航局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研制出一种像烟一样轻的凝胶,但成分却与玻璃相似,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为世界最轻的物质。

  D.大型客机已经安装神经网络软件,它能“边看边学”,自动下达命令,保证飞机安全降落。

  2.本文主要运用了 、 、 的论证的方法。

  3.解释文中 “天方夜谭” 的含义。

  【答案示例】

  1.D (“未然”和“已然”发生混淆。原文为“将安装”,选项中改为了“已经安装”)

  2.主要运用了例证法、比喻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3.靠着无穷无尽的幻想进行大胆的创新,创造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发明

怎么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快速掌握阅读方法,这才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首要问题。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的识别:一看题目,二看首尾,三看是否是明晰的判断,四看是否统帅全文,五看论据证明的观点。

  方法:

  (1)标题揭示

  (2)开头提出

  (3)结尾归纳

  (4)承上启下的句子

  (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2、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类型。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

  (1)明确论据类型;

  (2)具体分析作用。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概括内容),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3、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3)比喻论证: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4、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答题格式: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的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5、议论文题目分析

  (1)作用分析:

  ①点明论点

  ②交待论题

  ③点明议论由头

  ④:1、2、3

  方法: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如:珍惜,学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成与败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

  (2)效果分析:点明了文章论述的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提出了论点等。

  6、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7、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8、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

  (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体特点: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9、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

  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论点。

  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

  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

  ②以……论证方法为主。

  ③针对生活中的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等。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10、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下(全)文;

  (2)总结前(全)文;

  (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答题规范格式。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8:“结尾的作用”回答。

  11、议论文的全文(或段落)结构特点

  总——分——总,总——分,分——总。议论文段落的作用:总领全文,引领下文,过度,总结全文,前后呼应。

  12、启发思考类题目和补充论据

  (1)启发思考类题目:

  ①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

  ②把文章中心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

  ③注意联系实际题必须联系实际。

  (2)补充论据

  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①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②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答题方法解析

  二、为什么?(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横向:多样性

  1、主要表现: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原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程度低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现实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纵向:继承性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1)继承性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

  (2)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传统文化的作用:我们要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抵制或剔除。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4、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5、文化创新的途径

  a.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e.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三、怎么看:(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1)特点:源远流长(见证:文字和史书典籍);博大精深(A.领域广:①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着独特的作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B.地域广: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C.民族广:①中华文化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个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共同铸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②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民族精神

  (1)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名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4)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5)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4.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为指导.(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5)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

  四怎么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实践—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大众文化—落后腐朽文化---精神文明(四有公民;公益文化;和谐文化)—道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两种素质

  1、实践: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2、先进文化:牢牢把握前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全面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保持民族性,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性,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

  4、外来文化:着眼于世界优秀的文化发展前沿,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大众文化: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前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落后腐朽文化: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7、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四有公民;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公益性文化权益;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造活动,弘扬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8、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9、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0、荣辱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11、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先进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大众文化;落后与腐朽文化;精神文明(教育科技);道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

  个人:以下几句话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把握正确的航向,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自觉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企业(或者文化从业人员文化单位):

  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对经济和人的影响;加强待业自律,提高经营者的道德修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生产人民大众需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

  注意:

  1.怎么样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或者影响力。一般用以下语言?按教材顺序背诵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

  (3)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增加文化消费的比重,以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6)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7)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吸引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8)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于其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1)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2)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赋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利用现代传媒发展。

  (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

  (4)要立足于社会实践,面向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5)吸引多方面投资,规模化经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3.公民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树立崇高的理想。

  (3)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4.如果材料中涉及到文化交流的有关问题时,答文化交流意义,涉及的原理有: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2)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3)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4)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安全教育会议记录内容

一二年级交通安全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