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的故事和传说
让我感动的革命圣地-井冈山
“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在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对井冈山发展的评价。
转眼五十多年过去,现在的井冈山已经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绿色的宝库,更是一块让所有人感动的革命圣地。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兰花坪,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人民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曾深刻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千年的历史变迁,不变的青山秀水,积淀下来的是浓郁的地方文化。从1927年红色的铁流融汇在井冈山之后,井冈山的生命力得到了焕发,“星星之火”不仅燃遍了神州,同时,凝聚成了不朽的井冈山革命精神。传奇的石刻碑帖,淳朴的民间风俗,优美的民间传说,丰富的文学作品……构成了井冈山的深厚人文背景。井岗山是一座绿色的山,井岗山又是一座红色的山。绿的是永恒的青山,红的是悲壮的历史。在这里毛主席率领工农革命军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来学习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不仅为这里的秀丽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的革命悲壮历史一页感到震撼和自豪。在中国革命斗争璀璨不朽的画卷中,井岗山占据了绚丽夺目的一页,伟人的文韬武略,先烈的赤胆忠诚,志士的坚贞不谕,仁人的满腔碧血,谱写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赞歌。
怎能不让我们感动?我们一定要在未来的道路上学井冈山精神,走井冈山道路,举井冈山旗帜,做井冈山传人!
井冈山
我爱井冈山,因为她庄严肃穆。我爱井冈山,因为她令人留恋。我爱井冈山,更因为她是红色摇篮,是革命圣地。
游毛主席故居
第一天下午,爸爸带我来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故居。
当我踏进毛主席故居,我发现主席是那么的朴素。在主席的简介上,我知道了毛主席在写东西时,本可以用3根灯芯,但主席为了节省,只用1根灯芯。由此可看出,那时的红军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可没有他们的苦,怎么有我们的甜呢
游烈士陵园
那红色的记忆—井冈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每每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我们耳畔响起,我们都不禁会想到那些为民族的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他们曾用青春,生命与信念来换回中国人民的解放。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那还要从革命圣地——井冈山说起••••••话说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创建新中国的希望。
所以,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这里,又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的斗争(1927年10月—1930年2月)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坚定信念,敢创新路”的“井冈山精神”漫步于井冈山的土地上,踏着革命烈士曾经走过的路程,时不时嗅一下路边的花香,捧起一捧沾染着烈士鲜血的泥土,感受红色记忆的悠长,在井冈山,一边观看着井冈山的美丽风景,一边摸寻着这红色记忆,或许会别有一番韵味吧!
到井冈山来,或许使你心灵震撼的,不仅仅是这里的红色记忆,也许更多的是那些“井冈山精神”吧!
井冈山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毛主席说的就是井冈山。井冈山是著名的革命圣地,是红色文化的发扬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井冈山地处湘东赣西边界,距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我作为红色土地的儿女,有幸来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早上六点钟我和我的同学们乘坐汽车出发,一个半小时后来到了井冈山。
来到井冈山,光靠走路是不行的,还得靠车。我们进入景区,老师告诉我们先去井冈山革命纪念馆。于是,我们乘坐了一会儿小车,走了一小段路,到达了目的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井冈山上的茨坪,是中国遗址性革命史类博物馆。我们按秩序进入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光辉的红色历史。博物馆内的藏品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德朱爷爷在井冈山挑粮的扁担。工作人员跟我们讲,那个时候的朱爷爷已经四十多岁了,为了部队,为了新中国,自己不顾工作劳累,下山和同志们一起挑粮食。这根扁担,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依然闪耀着光辉。
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传承革命信念,共建和谐社会,复兴中华。
历史的见证—井冈山
——观电视剧《井冈山》有感
今年的“八一”建军节格外有庆祝意义,因为到今年为止,我国军队已经成立了八十周年!
在这八十年里,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多少坎坷,多少困难,经历了最衰弱的时期,也经历了最辉煌的时刻。在八月,许多电视剧都是以建军八十周年作为主题的。
每当我晚上游泳回家时,老是发现妈妈在看一个电视剧,叫《井冈山》,我刚开始对它并不感兴趣,因为以近代革命军队作为主题的电视剧太多了。但闲着没事做,就随便看看,打发打发时间,结果后来慢慢对这个电视感兴趣了。
1927年,毛泽东率领的红军登上了井冈山,第二年,朱德也领着自己的部队与毛泽东会师,建立了红四军,井冈山也就成为了革命根据地。站稳脚跟后,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来投靠朱毛红军,使军队强大了一些。红军在井冈山汲取了很多经验,可是也敌人也不甘心,发动了四次围剿都没有成功,在第五次围剿开始前,红军开始选举新一届前委书记,毛泽东没有续任,正在处于政治的低谷阶段,事后,毛泽东生了病,高烧不退,休息了好一阵才康复。然而没了毛泽东的指导方向,红军没能抵挡住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军队伤亡惨重,连井冈山的临时军委书记也牺牲了,导致了井冈山的沦陷。迫不得已,红军离开了井冈山,只留下一部分人在山里打游击。红军的主要领导人,朱德,陈毅等人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向毛泽东道歉,还婆口苦心地劝他回去继任。毛泽东犹豫了半天,终于同意了,于是在福建展开了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红军就又在他的领导之下展开了新的战斗。
故事中也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例。在井冈山的小井,有一座红军医院,里面都是红军的伤员,其中有一位女医生,丈夫已经牺牲了,刚刚养好了自己的孩子就开始为伤员包扎伤口。因为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敌人冲上小井,把红军医院里的伤员全部杀死,并在寻找一位师长。女医生拼命将受伤的师长抬走,连自己刚刚出生一个月的孩子都托付给别人了。她把师长也给别人后,就掩护他们逃走,故意制造假象,迷惑敌人。敌人终于捉住了她,在一次和领头的对话中,女医生明白了:杀死她丈夫的凶手就是眼前这个人!她气上心头,忽然发现,身旁有一筐手**,起身就拿来一个,结果与她丈夫的凶手同归于尽了。还有一位小姑娘,也是为了掩护师长逃走,把另一个领头的引到山顶上,把他推下山崖,自己也和哪个领头的一起跳了下去。
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初期的共产党军队是多么的弱小,但还是可以在井冈山驻扎,并且成为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在那儿学习到许多开发根据地的知识,也学习到了许多的作战经验。毛泽东呢,在自己政治的低谷阶段,依然能坚强地过去;朱德呢,他提出了许多意见,但有时和毛泽东的思想不一样,所以会发上一些分歧,可朱毛两家好似亲兄弟似的,吵了架,总是马上就和好;陈毅呢,和事佬当到底,在两家吵架时劝他们和好,并且也在做着自己的政治工作。
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少年儿童,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向当年的红军学些什么?对,是精神,一种为了革命事业能奉献的精神,我们学习这种精神,是为了真理,为了世界,可以奉献的精神!
《井冈山》故事梗概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到失败。
面临着生死存亡严峻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危局,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七天后,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会后,毛泽东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武装的第一面军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利。
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当机立断,放弃攻打长沙退守文家市,率部转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井冈山寻求立足。途经三湾时,毛泽东在与余洒度等人的斗争中,将队伍进行了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
推行“三大民主”和成立士兵委员会等重要的建军原则,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在贺子珍等人的帮助下,毛泽东得到了井冈山“绿林”首领袁文才、王佐的支持,使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立住了脚。
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倡导实践调查研究,先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三大任务”等人民军队等建军原则;在通过“水口建党”等措施加强军队内部党的建设的同时,抓紧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组织;建立了遂川等三个县的红色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取得蓬勃发展之时,陈浩的叛变使毛泽东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湖南省委特派员周鲁贯彻中央“左”倾盲动政策,把毛泽东开除出党,使之迫走湘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遭受巨大损失,史称“三月失败”。
南昌起义部队在三河坝一战中伤亡惨重,朱德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拔起残破的军旗,发誓一定要把这面军旗扛下去。他的决心得到了陈毅的支持,两人率领起义部队余部始终坚持艰苦卓绝地斗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湘南暴动,历经周折和磨难,与毛泽东在井冈山砻市胜利会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后,在朱毛的领导下,采取灵活的“十六字诀”作战方针,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的数次“会剿”,接连取得了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大捷,使根据地的建设扩大到了六个县的区域,成立了湘赣边界人民政府。
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机勃勃地进入全盛时期时,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贯彻分兵向湘南进军的盲动政策,使红29团全军覆没,加之袁崇全的叛变,队伍几乎濒临绝境,根据地再次惨遭浩劫,史称“八月失败”。毛泽东临危不乱、立持异议,日夜兼程,亲自迎接朱德等上山。留守井冈山的何挺颖、朱云卿等带领军民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彭德怀等率领在平江起义中创建的红五军也来到井冈山,使井冈山的武装斗争力量得以进一步加强。
对“朱毛红军”起初不以为然的蒋介石终于亲自披挂上阵,接连不断地调动重兵从“进剿”到“会剿”。面对强敌,朱毛决定留彭德怀守山,自领主力转战赣南,以求“围魏救赵”。但终因敌强我寡,井冈山失守。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部队中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分歧,加之留苏归来的刘安恭大肆推行“城市中心论”,攻击毛泽东,致使毛泽东在“七大”上落选,被迫离开红四军。
中央的“九月来信”纠正了红四军内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陈毅亲往闽西请毛泽东回到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上。红四军“九大”即古田会议上,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红军两年多来在井冈山斗争中不断探索的经验总结,集中解决了如何建设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这一根本性问题。会后,针对林彪在新年贺信中提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又洋洋洒洒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至此,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已初现雏形。
春天将至,毛泽东和贺子珍并肩登上山巅。望着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两人一起朗诵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后那段诗一般的文句……
井冈山
井冈山的山,山连山,山套山;井冈山的水,飞瀑隆隆,清泉涓涓。一代文豪郭沫若在游览井冈山后,挥笔写下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朱德同志也誉其为“天下第一山”。说得一点没错。
在中国,井冈山这个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秋收起义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命摇篮”的盛誉。
在单位组织下,20多名同事怀着向往已久的心情,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学习考察旅游。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向往以久的革命圣地。我们乘车前往黄洋界参观,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快速向山上进发。满山都是翠绿欲滴的翠竹挺拔的青松,潺潺的流水,还有点缀在它们中间那不知名的红花,俨然就是一个再生的“桃花源”,大家忍不住翘首向车窗外观望。当我们还意犹未尽时,车已经到了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革命领袖毛泽东主席那首《西江月井冈山》的千古绝唱的诗篇镌刻在纪念碑上。我站在黄洋界昔日的战壕里,抚摸当年令敌人丧胆的山炮,望着脚下的群山深壑,自己仿佛置身于鼓角声中,与红军战士一道筑起黄洋界上的钢墙铁壁,与敌人进行战斗。侧耳细听,那轰隆的炮声,嘹亮的鼓声,不仅是向敌人进攻的命令,更是向我们这年轻一代人发出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井冈山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沿山路盘旋而上,山高路窄,弯多坡陡,穿行在群山之间,看流云涌动,听溪流潺潺,观瀑布飞流直下,你不得不叹服井冈山的壮丽多姿。
井冈山有五井,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皆因被群山环绕、宛若井状而得名,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庄,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到达这里。这里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屋里有一堵被敌人枪炮打得伤痕累累的残墙,是1929年2月,这栋房屋被敌人烧毁时仅剩的,1960年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新旧对比,敌人对井冈山的疯狂烧杀和红军的殊死拼搏便昭然若现,成为历史的见证。
红军小道,蜿蜒在树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是井冈山军民为运送粮食和枪枝弹药,披荆斩棘,踏出的一条羊肠小道。走在红军走过的小道上,我们无比激动和自豪。这条小道漫长曲折,起伏不平,虽被铺上了石块,在陡峭处修建了台阶,比当时的红军小道拓宽了许多,好走许多,但有的地方在悬崖峭壁上,只有一尺宽,稍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谷,有的地方须弯腰驼背行走,因为头一抬,就可能碰到山崖。我们提心吊胆,小心谨慎,虽轻装而行,走走歇歇,但个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回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我们在晴天丽日里,徒手走,就疲惫不堪,井冈山军民却更多地要在雨雪天气或天黑时,挑着上百斤的粮食或弹药上山,该是何等艰难。是呀,走过先烈走过的路,才真切体会到“崎岖”的涵义、“跋涉”的艰辛、“艰苦卓绝”的可贵和信念坚定的强大力量。
接着我们来到了革命博物馆。在那庄严肃穆的展厅里,首先映入帘的是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字,是那么的潇洒苍劲。那已褪色的布满了弹孔的,由镰刀和铁锤组成图案的旗帜,是那么的令我思绪奋勇,心潮澎湃。正是这镰刀在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正是这铁锤在呐喊着,要砸碎一个旧的岁月。中国,因为有了这面旗帜的指引,从此走出了漫漫长夜。中国人民,因为有了这面旗帜的指引,从此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还有那带血迹的红军臂章,小井红军医院的残迹,为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牺牲的红军将士和被土匪枪杀的群众照片……随着解说员的悲壮解说,我们的思绪进入了血与火的井冈山革命根据斗争中。
我们意尤未尽的返回酒店,吃过晚饭,返回房间,脑海中还在浮现今天的所见,一整天的番山越岭很快让我进入梦想。经过一夜的恢复,第二天刚刚亮,我们就开始了龙潭之旅。龙潭位距江西茨坪西北面七公里,由五龙潭和金狮面两个景区组成,是以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五神河是龙潭“五潭十八瀑”的源泉。溪水冲击小井峡谷后,陡然跌落绝壁之下,又连续飞下四级断崖,形成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这就是碧玉、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五瀑。细察五潭,碧水泱泱,树影幢幢,崖壁如刀削斧凿,崖脚怪石,汀芷竞秀,绿荫覆盖四周。仰观五瀑,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著名画家陆俨少,丁巳年夏日游历龙潭绘画时,看到龙潭便惊叹不已,既绘画又作诗记兴云:
跷下已惊壑转雷,更于九夏觉风寒。
龙蟠谷底天矫下,尾祯苍岩欲锁难。
百丈飞流流不竭,半天直下起风雷。
问渠那得许多水,为有源头万万山。
游龙潭是随着瀑布的声音一路下行,当来到观龙潭瀑布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看过去,只见瀑布水流从山涧上滚涌而来,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于碧玉潭上。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一边欣赏着这些落在人间的“银河”,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解,这才知道,碧玉潭瀑布落差67米,始宽6米,终宽17米,三面危崖如削,喷珠吐玉,飞落绿苔,水声震耳,浓雾如烟,因潭面如翡翠碧玉,故名碧玉潭,是井冈山最壮观的瀑布之一。知道了这些,我更加觉得碧玉潭瀑布不同凡响,接下去的是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瀑布,她们各具神态,或秀美、或壮观,她们隐身于山峦,与天地连为一体,形成自然界的一道壮观。
旅游的最后,我们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的名字都刻在四周墙壁上,周围摆满了敬献的花圈。烈士陵园后面山顶上是井冈山烈士纪念碑,碑高27米,寓意27年创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碑的上端是用金属做成的形态各异的圆柱,闪闪发亮,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现了井岗山革命斗争史,那浴血罗宵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副前赴后继、激战的画面,各个人物栩栩如生,那名红军指挥员,左手揽扶着多伤的战友、右手拿着武器指向前方,侧过头,瞪着眼睛,张着嘴在召唤战友,同时也是在召唤后来人,号召我们加入他们的队伍,完成他们未尽的伟业。
我驻足山顶,环视四野,回想这两天的所见所闻,感慨万千。当年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红军战士,大多已作古,少数健在的,也已年逾古稀。他们的战斗经历,无论是领袖的文韬武略,英雄的赤胆忠诚,还是志士的坚贞不谕,仁人的满腔碧血、不仅谱写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赞歌,而且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的精神瑰宝。我们充满了对这块土地的敬仰并誓言要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继承到底。
在纪念碑前,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在党的旗帜下,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井冈山历史
当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从这里组建起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培育出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这种精神,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
组工干部学习弘扬井冈山精神,就应结合辽源组织工作实际,真正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去。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组织部门是党委重要的工作部门,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组织工作水平的高低、组工干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思想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成熟,以理论上的扎实保持信念上的坚定。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应对不良思潮的冲击,正确认识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坚定对党的正确领导的信赖,确保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组织工作的活力源泉。缺乏“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精神的组织工作是没有生命力的。当前,组织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立足服务辽源转型发展大局,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在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层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上破解难题;把握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新理念促进新跨越。
三是坚持艰苦奋斗。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组织部门和组织工作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加快推进辽源经济转型中,着力巩固基础,建设班子,培养干部,延揽人才,营造环境,强化自身,为推进辽源“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四是坚持服务群众。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表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无私奉献,是我们党无尽的力量源泉,在任何条件下,只要我们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处处关心群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当前,组织部门和组织工作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组织工作的唯一标准,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和“组织部长下基层”等活动为载体,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始终做到心中想着群众、感情贴近群众、工作深入群众,全力服务党员、服务干部、服务人才、服务群众,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井冈山的故事
山绕着水转,水绕着山转,我绕着井冈山的山水转。我在井冈山的山水间,听着井冈山的诉说。
在山下的军营里,它对我说着“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潺潺的流水在浅滩上嬉戏着,给岸边的石子儿,穿上了一层水衣。阳光浮起在水面上,尖尖的石子儿像耸在平壤里那么出众,让人望而怯步。想当年。红军踏遍了千山万水,终于到了井冈山,他们走过了多少条这样的路啊!他们的鞋该是多么呢?简简单单的,几根稻草,几根细线,不知通过一种怎样的方式,竟把它们变成了一双鞋。看那鞋上的“草针”,草间的石子儿。当脚被它们包裹的时候,那是一翻怎样的触觉呢?他们,就穿着这样的鞋,涉过了急水,翻过了高山。终于,到了井冈山他们快乐着,激动着,“到了到了。”可井冈山并不能带给他们轻松,这只是那艰苦战斗的开始。
在林间的战壕旁,他对我说着军民的鱼水情。那时候天可能很蓝,阳光可能很灿烂。战士们唱着战歌,挥着锄头。村民们提着装满饭菜的篮子,吆喝着,叫红军们吃饭。香喷喷的杂粮凝聚了村名们对红军的支持,深深地土坑隐隐盛满了红军的战斗热情。阳光洒在他们黝黑的皮肤上,金色沁入了那晶莹的汗珠。现在他们的鲜血也沁入了这片土地。永远都不会被风化。
在黄洋界的是墙旁,它对我说着战士们的英勇。阳光落在树冠上,风一吹,它就簌簌地从树上飘下,镶嵌在石雕上。这时,那些举着枪挥着大刀的红军仿佛跃然墙上。他们正在奋勇地向前冲,好似正纵声一跃的虎豹。他们冲过了一片厮杀。炮火在井冈山的土地上燃烧。听,那响彻云霄的炮声,枪声;看,在树林上空,那惊慌失措的鸟儿。被枪子儿擦过的树剧烈地颤抖着,而身受重伤的战士们仍在向前冲。终于,他们迎来了一份来之不易的胜利。
现在的井冈山上,人们拥有着快乐的生活,那浅滩上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有人扎起裤脚,在水里打水仗,有人在水里捉小鱼小虾;在在山间的小径上,他们拿着相机记录着这一切,他们跳跃着,相互交谈着;黄洋界的水泥坪前,孩子们手拉着手滑着冰,大人们相互合影留念。这里,留下了他们快乐的回忆。
事过境迁,现在的井冈山仍在向人们诉说着井冈山的故事,那故事激人奋进,那故事难以忘却。如论如何,今非昔比!
井冈山的传说
李纪泽
井冈山上有一处景物,两棵小树紧贴在一棵大树旁,人们叫它思念树。据说还有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井冈山绿草如茵,鲜果累累,那里世代有人居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人人都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幸福美满。可是有一年,山上来了个身上带火的骷髅怪。这以后,山上的树木草坪被它烧没了,溪水也被它用泥土阻拦住了。山上居住的人们只好拖儿带女,离开了世代生活的“世外桃源”。在山上,居住着黄杨、黄化和他们的母亲三人。母亲慈善勤劳,黄杨黄化21岁,聪明又勇敢。他们看到骷髅怪把这原本美丽的井冈山搞得寸草不生,心里又悲伤又气愤,决心铲除骷髅怪,解救井冈山和乡民。他们开始苦练本领,足足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成了高超的射箭技术和出神入化的棍法。一天,黄杨和黄化要离开家去除怪了。妈妈含泪说:“儿啊,妈不挡你们,可是你们一定要活着回来,好吗?”“妈,我们一定会铲除骷髅怪的,到时候,我们再过上以前那样的生活!”
这天下午,乌云罩住了太阳,空气一片闷热。突然,一道火光射来,黄杨断定这就是骷髅怪,于是便搭箭拉弓,使劲射去。“嗷——”,骷髅怪被射到了头颅,惨叫一声,黄化再趁势一棍,用力向骷髅怪劈去,直劈得骷髅怪生不如死。忽然,骷髅怪身上的火迅速变大,把自己焚烧成了一堆骨灰,骷髅怪终于被消灭了。这时,万物顿时复苏,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黄杨、黄化却被骷髅怪的鬼火烧死了,从此,他们的母亲日夜不离的为他们守灵,天长日久,母亲渐渐变成一棵大树,黄杨黄化渐渐变成两棵小树,依偎在大树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