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篇科普小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身边的小科学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着很多小的生活细节,他们很多都有着科学的原理,不信你听我说。

  我每天的早餐是牛奶和面包鸡蛋。一天,妈妈在给我热奶时,我发现牛奶上面有一层皮,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牛奶上会有一层皮呢?”妈妈说:“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们问问“老师”吧。”我说:“老师是谁呀?”妈妈说:“老师就是电脑呀!”

  我们打开电脑,用百度进行搜索,噢,原来是这样啊:原来浮在牛奶表面的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质,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一旦受热就会凝固,凝固后就成了一层皮。

  吃惊吗,这就是我们什么的科学,我们身边还有这许许多多的小科学,只要你有一颗细心观察的心,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小惊喜的。

15篇科普小故事

科学知识在身边

  那天下午,我给正在忙碌的父母倒杯水。我把水倒在玻璃杯里,并放了一勺白糖,然后拿根筷子想把白糖搅匀。我刚把筷子放入水杯,便听见有人敲门,是邻居姐姐来借我的水彩笔。送走她以后,我继续自己的事情。

  我往茶几上一望,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咦!水杯里怎么放着一根弯弯的筷子?我明明拿的是洁白而笔直的筷子啊?莫非筷子在水里被泡弯了?是不是水有问题啊?我顾不得别的,连忙向家长报告:“大事不好啦!大事不好啦!筷子被水泡弯了,水里是不是有杂质啊?”爸爸一听,微笑着抬起头,轻轻地告诉我:“这

  是正常的折射现象。”我立即回答:“什么折射?我不懂,我只知道筷子变弯了。”爸爸就带着我来到书房,从书柜里找到物理书,给我进行了知识普及。

  原来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再加上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对光反射,到水面的时候又与原来的位置发生了偏离,我们眼中看到弯弯的筷子其实是筷子的虚像,是由折射光的聚集造成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此类光折射现象,比如沙漠里出现的海市蜃楼。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笑了,原来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啊!

科普读物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神秘和奇妙

  一个个熟视无睹的“为什么”一下子激起了我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为什么不能喝反复煮沸的开水?为什么防毒面具能防毒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洗干净的鸡蛋反而容易坏?我带着好奇心看了下去,哦!原来,刚生下的鸡蛋表面有一层胶状物质,能够堵住鸡蛋上的这些孔洞,这层胶状物能溶于水。所以用水洗鸡蛋的污垢时,便一起洗掉了胶状物。这样,蛋壳上的微小孔洞就像打开的窗子一样,细菌从此进入,所以鸡蛋很快就坏了。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我所不知道的“为什么”,可我从没有关心过这些“为什么”。今天的阅读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探究的大门。因为世界上还有无穷无尽的“为什么”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究。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勤思好问,将来也为人类提供一流的科学技术,为大家造福。我太喜欢这套书了,因为它让我明白了要努力学习,去领悟更多的新知识!

儿童科学家小故事

  小猫和小刺猬是好朋友。

  一天,它们聊起了家常。

  小刺猬说:“小猫,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你总是不刮胡子呢?这样看上去多邋遢呀!我看人类就每天都刮胡子的。”

  小猫听了,哈哈一笑说:“好朋友,这你可就错了,我并非是不愿意刮胡子,而是不能刮胡子,因为我们胡子根部有一根非常细的神经,只要一碰到物体,它就能感觉到。平时我们都是靠它感知物体的。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成为我们测量老鼠洞的有效测量工具,方便我们捕鼠,所以我们的胡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小刺猬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它说:“原来是我误会啦!”

科普,就在你身边

  6月阳光明朗,当我沐浴在阳光下时,妈妈和我一起看了一场科普活动。

  正当我暗暗的想着一会儿应该会有什么节目时,一个小脑袋小心翼翼地从幕布后边探出来,她是谁呢?蝴蝶还是苍蝇?不不不,都不是,是蜻蜓。她说:“你们都猜不到,我就是蜻蜓人,刚才啊,我趁爷爷不注意,偷偷溜了出来,嘿嘿嘿!现在他大概在找我呢吧,谁叫我是他的小助手呢!”

  你们知道吗,蜻蜓人最近迷上了一种游戏,就是吹泡泡啦。说着说着,她便拿起泡泡水吹了起来。一个个小泡泡飞上了天空,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站起来,想摸摸这可爱的小泡泡。这时,蜻蜓人又说了起来:“小时候,妈妈对我说‘每个泡泡里都装着自己的一个心愿当你每吹出一个泡泡时,都会许下一个愿望’”有的小朋友提出问题了,小小的泡泡怎么能装得下我大大的愿望呢。谁知精奇爷爷走了出来,把蜻蜓人吓的魂都快要飞了。正当蜻蜓人抱怨之际,爷爷开口了:“要想泡泡变大可不难,只要在泡泡水里加上一些生油就可以了!”

  接下来,爷爷还为我们准备了好几个惊奇,每一个惊奇都令我们叹息不止。

  这次看的科普活动令我受益匪浅,科学的世界是多么妙不可言,知识的领域是多么博大精深,只要你细心观察,科普,就在你身边。

科学小故事

  科学的小故事吃人树

  豚鼠兄弟卡卡和支支来到一棵大树前。“这棵树真高啊,它的枝条都垂到了地面上,会不会被人踩断呢”卡卡说着,伸手就想去拽地上的枝条

  “慢!你不要命了”一只蝴蝶在卡卡头顶飞舞着,着急地大喊。

  “我担心枝条被人踩烂。”卡卡解释道。

  “你为什么要阻止我哥哥做好事呢”支支不满地问。

  蝴蝶说:“还做好事呢,你明白这是什么树吗”

  卡卡摇摇头,支支也摇摇头。

  “吃人树!”蝴蝶的话一出口,卡卡和支支都被吓呆了。

  “吃人树人类多么厉害呀,它竟然敢吃人”支支不相信。

  “哦,好像有人来了,我们赶紧藏起来吧。”

  蝴蝶说着,扇动翅膀飞向灌木丛。卡卡和支支也急忙跑到灌木丛里,隐藏起来。

  一群人走过来,有两个人还抬着一个大竹篓。他们走到“吃人树”面前,停了下来。一个身材高大的人对两个抬竹篓的人说:“开始投鱼吧,其他人做好准备!”

  抬竹篓的人将竹篓放到地上,拿出一条条鲜活的鱼,向“吃人树”投去。

  “哇!竟然给树喂鱼!”支支惊讶地说。“嘘!”卡卡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说话。

  “吃人树”遇到这些鲜鱼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它舞动那些长长的枝条,抓住投过来的鱼,还分泌出一种很黏的胶液,将鱼牢牢地粘住。

  “‘吃人树’在分泌唾液吗看着像是口水。”支支禁不住又说话了。

  蝴蝶说:“别说话,好戏还在后头呢。”

  人们将竹篓里的鱼都喂给了“吃人树”。

  “吃人树”好像吃饱了,一副慵懒的样貌,静静地晒着太阳。

  人们围着“吃人树”看了看,之后有人说:“动手吧!”

  人们拿着工具开始割“吃人树”分泌出来的黏液。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呢”卡卡也憋不住了,好奇地问蝴蝶。

  “嘘!等他们走了,我再告诉你们。”蝴蝶看着卡卡说。

  人们采集了许多黏液,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看着人们走远了,蝴蝶这才说道:“‘吃人树’叫奠柏,透过枝条抓住人,分泌黏液将人消化掉。你们明白吗,它的黏液是一种珍贵药材,很贵的!人们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就喂它鲜鱼,等它吃饱之后,变得懒洋洋的时候,人们再采集它的黏液,这时的“吃人树”就不会吃人了。”

  “哦,那它以后还吃人吗”卡卡问。

  “会呀,只要它肚子饿了。人们为了避免它吃人,还会喂鱼给它的。”蝴蝶说。

  “好神奇的’‘吃人树’哦!”支支看着“吃人树”瞪大了眼睛。

科普

  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课外活动,让我们体验了一次科普活动。你知道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吗?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刚到那里,就被一架“线控飞机”迷住了,只见那个模型飞机时而起伏上升,时而向下俯冲,时而盘旋……十分精彩。再看另一边的模拟火箭发射,只见一个个火箭模型“嗖”的一声腾空而起,直指苍穹。“哇!”“好厉害!”人群中发出了赞叹声。只见火箭飞到二十米高的时候打开了降落伞,慢慢地飘落下来。

  最后一个项目是“穿越火线”,这个项目可以自己尝试,同学们一个个开始玩,我还没轮到便在一旁看着。“穿越火线”就是拿着一个铁环,绕过铁管,便成功了。还没到我,我心里十分紧张:这个游戏我应该能玩完吧。到我了,我十分紧张,我手拿着铁环,慢慢地向前移动,到了拐弯的地方,我一直在心里默念:一定要慢点,一定要慢点。我经过五分钟的移动,终于把所有的弯道都过了。到了铁球的地方,我更加紧张,连汗都流出来了:一定要过。可是,刚碰到铁球,警报却响了。活动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回教室了。

  这次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而且还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科学小故事

  在美丽的磐燕山下有一个叫神秘又美丽的地方叫树叶谷,树叶谷里有一群快乐的小动物,那里还有流星游乐场、动物学校、中心体育馆,还有牛博士的实验室。

  牛博士把实验室设在树叶谷就是为了研究这个神秘树叶谷的稀奇植物和古怪的大石头。要是小朋友们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就来问问牛博士,博士也很耐心地讲解。

  “甜甜,爸爸妈妈今天有事,晚上可能会不来了,你自己个能行吗?”“哎呀!当然没事啦!你们就放一百个心吧!”兔爸爸兔妈妈看见甜甜这么自立,也就放心啦!“哎!妈妈爸爸终于走啦!我要做点什么哪?”甜甜兔想了一会,“嗯,乐乐羊的点子多,让她来吧!”

  “喂!乐乐吗?我爸爸妈妈今天不在家,你能来陪陪我吗?”“哦,好的,我给妈妈说一声马上就来啊!你别着急啊!我很快就来了!”

  乐乐羊很快就来了,甜甜兔别提有多高兴了,拉着乐乐羊坐在地毯上玩起布娃娃,过了一会儿乐乐羊和甜甜兔都玩腻了,乐乐羊就建议:“咱们玩赛跑游戏吧?”“哦,!好啊”去前院玩吧!”玩了不知多久,乐乐羊和甜甜兔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哎,乐乐,我早上还没吃饭,现在都中午了,怎么办?”“要不,咱们自己做吧?”“好啊!”

  于是,两个小朋友便忙开了,洗锅、择菜、洗菜,还挺认真的呢!

  “一切都准备好了,炒菜吧!”“甜甜,我看见我妈妈炒菜是先放油的。”“我妈妈也是” “哎呀!油热了,乐乐你快放菜啊!博士说过,油温升到一定程度是会找火的!”

  噼里啪啦……“哎呦!这油这么这么烫响啊!啊――烫死我了,这油怎么回事?”“快,把锅盖盖上啊!”甜甜兔大叫到。

  “哎呀!乐乐,你一定很痛吧?这里都起泡了,我去给你拿烫伤膏吧!”“哎呀,刚才的又是怎么回事?”“啊!我也不知道啊!马上去问问博士爷爷吧!”

  “博士爷爷,博士爷爷……”“又怎么啦?你们两个小鬼又想出什么坏主意啦?”“博士爷爷,我们有问题想问问您。”“哦?什么问题?说来听听。”于是,她们两个吧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牛博士。

  听完后,牛博士笑了,他拿出一个容器,倒进一些水和油,让乐乐她们看着。不一会儿,容器里的液体便分成了两层,油在上面,水在下面。“这说明油比较轻,所有浮在了水的上面。”博士说

  然后,博士又将容器加热,容器里的液体慢慢变热。后来水开始沸腾了,可是油却安然不动。继续加热。水沸腾得更加剧烈。

  “你们两个站远点,不要靠的太近!”看着两个好奇的小家伙,博士笑着说。

  “现在明白了吗?油比水轻,沸点又比水高,所以,当水碰到温度很高的油时,马上沸腾,同时就把油给溅出来了,知道了吗?”

  “刚才你们的菜上是不是有很多水?以后可要当心,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千万不要胡来啊,那是很危险的,记住了吗?”

  “知道了,博士爷爷,谢谢您。可是,我们两个还没有吃午饭呢?”“好吧。爷爷马上就给你们做饭,想吃什么啊?手撕包菜还是烧油麦呢?对啦,这油可不要浪费了啊!要珍惜资源啊!”

儿童故事科普故事

  柳小河边有两棵树,一棵是柳树,另外一棵是什么树呢

  兔站在河边上,看着那些在天空中飘飞的,像雪花一样,轻柔的、洁白的、细小的绒球。它们真漂亮呀,就像是漫天飘动的精灵一样。兔想着想着,渐渐发起呆来。

  “你在做什么呢?”过了不知道多久,兔被一声问候打破了沉思。是松鼠,他歪着头站在自己身后不远的地方。

  “早晨我看到窗外飘起来这些纷纷扬扬的绒花,还以为是下雪了呢,接在手心里才发现不是的。于是我顺着他们飘来的方向,一路走过来,发现了这两棵树。我认识这棵是柳树,另一棵是什么树呢?”兔子摊开手心,一边给松鼠看手心那朵绒花,一边说。“嘻,这两棵都是柳树呀!”松鼠晃着他蓬松的尾巴,忍不住龇着牙笑出声来。

  “这两棵,都是柳树?”兔不相信地睁大了眼睛。“可是它们长得一点儿都不一样呀。”

  是啊,这两棵树,除了叶子都有些细细长长的之外,基本上一点儿相似的地方都没有:你看嘛,左边的那一棵,矮矮的,树干弯弯曲曲的,枝条那么柔软,细细长长的像是层层叠叠,细细密密的帘子,上面长满了翠绿的细长的叶子,叶子中间还有些嫩黄色的小花。那些枝条一直垂到河面上去,风一吹过,就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这株树就是全森林里面最温柔的一棵树啦。他叫做柳树啊,兔是认得的。而右边那一棵呢,它高高的,枝条也有些像柳树一样垂下来,叶子嘛,也有点儿像柳树,叶子中间那些灰褐色的是什么呢,也有点儿像柳树的花了,可是她表面布满了白色的绒毛,就好像刚刚打过雪杖,沾了一身的雪花,总觉得很狼狈的样子。

  兔看看这棵树,又看看那棵树,忍不住抓了抓头,小声说,“虽然长得有点儿像,可是柳树从来没有飘过这些白色的绒毛呀,这颗真的叫做柳树吗?”

  松鼠站在兔的身边,踮起脚尖儿拉下一根“柳树”的枝条,对兔说:“这棵树就是柳树呀,这是去年的夏天,河狸先生从很远的地方带来的树苗种在这里的。”

  “可是……”兔想问,为什么河边的这棵老柳树长了好多年了,可是从来都没有看到他飘起这些白色的绒毛呢?可是兔还没说完呢,松鼠又继续说了起来:“柳树也是有性别的,有的树上只开雄花,就是雄树,只开雌花的,就是雌树了。你看这些树上的花朵,这棵老柳树上面这些嫩黄色花瓣的就是雄花,这一棵上面的这些灰褐色的就是雌花了,现在柳树的花已经快开败了,雌花盛开的时候,颜色也几乎是嫩绿嫩绿的呢,雌花授粉以后就会长出种子。以前,因为小河边上只有这么一棵雄性的柳树,孤孤单单的,他的花粉被风吹散了,找不到雌花,就形成不了种子呢。你看现在满天这些白色的绒毛,就是柳树的种子啊。”

  “你说得对。不过还有些小错误。”不知道什么时候,河狸先生从河里探出头来,他翻了个身舒舒服服的躺在河面上,圆滚滚的肚皮晒着太阳,慢吞吞地说:“柳树的雄花虽然看上去是浅黄色的,但那可不是花瓣的颜色哦。柳树是没有花瓣的,那些浅黄色的部分,其实就是柳花雄蕊上的花药。柳的雌花也是没有花瓣的,只有雌蕊呢。它们直接长在花枝上。虽然柳树的花很不起眼,颜色也不鲜艳,但是因为柳花也有蜜腺,蜜蜂来采蜜的时候就把花粉传播开来,柳树是虫媒花啊。”

  “原来是这样,虽然柳树的传粉不是靠风力,但是柳树的种子却是靠着风才能传播呢。它们乘着风四处旅行,找到合适的地方,应该就会慢慢的发芽长大了吧。”松鼠目送着又一朵小小的绒花离开枝头,渐渐消失在风里了,自言自语着说。“是啊,每个孩子都有离开父母自立成长的那一天呢。”河狸太太从后面不远的地方跟了上来,“去年我们从河的上游搬到这里来,”她用鼻子推了推大腹便便的河狸先生,目光里满是温柔。“因为我特别喜欢柳树,而这里的柳树只有这一棵,所以他特意跑到河的上游去,折了一条柳枝栽种在这里。”

  “栽种柳枝?”兔觉得很惊奇。“是呢,只要环境合适,柳枝插在泥土里面就可以生根发芽的。柳是一种生命力很顽强的植物。”河狸先生说。“这也叫做无性繁殖,就是不需要通过雌花和雄花的授粉就能繁殖的方式,很多植物通过枝条的扦插,都能长成一颗新的植物呢。”河狸太太补充着。“好啦,小伙子们,我们先走了,我要带着孩子们回家呢!”河狸先生点点头算是道别,带着河狸太太,扭着屁股慢慢游远了。在他们的身后,跟着一、二、三……五只小小的河狸宝宝。“好吧,再见了。”松鼠和兔向着他们的背影摇摇手,站在河堤上,小心翼翼的放下一捧松软的泥土,在它的下面安安静静的躺着那枚,已经被兔握得有些湿润的柳的种子。

  没有羽服,我们照样可以过冬

  当雪花飘舞着来装扮世界的时候,大地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大雁已带着它们的孩子飞往温暖的南方;小松鼠躺在舒服的窝里,大嚼着秋天时收集起来的松果;钻进泥土的青蛙,美美地睡着大觉;躲在土里的蚂蚱卵,正耐心等着“春风闹铃”响起呢。动物们都找到了自己过冬的住所,没有腿脚的植物,它们会躲起来吗?它们怎么度过漫漫寒冬呢

  白杨树:“辞退”“用水大户”——叶子秋天时,白杨树将身上那些由绿变黄的叶子“抖落”下来,为过冬做起了准备。这不仅可以防备树叶上积雪过多,把树枝压断,更重要的是可以让白杨树成为“节水”能手。

  冬天里,白杨树面临的困难可不仅仅是寒冷的天气,更要命的是长时间的干旱。所以水必须得省着点用。

  白杨树的叶子可以称得上“用水大户”,不过,也不能怪叶片浪费,这是由它们的工作任务决定的。叶片要利用阳光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变成植物的“美味面包”——碳水化合物,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用到钙、铁等营养物质,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白杨树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把吸收来的水和营养物质混合成“营养汤”,沿着白杨树的“血管”——导管,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叶片。

  可是,“营养汤”是靠什么力量上升到叶片的呢?难道树上有给水提供力量的水泵吗?的确,树上真的有“水泵”,就是叶片哦。当叶片细胞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从叶片上面的气孔溜出去的时候,缺水的细胞就会从其他水分充足的细胞那里“抢夺”水分,这样,一个抢一个的,水就被不断提升到了高处,水里那些营养物质,也“搭便车”来到了叶片。科学家曾测算过,树根吸收来的水分,100份中,得有99份都变成水蒸气,从叶片的气孔挥发出去,给大树“提水”提供动力。

  可是,冬季那么干燥,哪有那么多水可供挥发呢?于是,白杨树就辞退了叶片,等春天再让叶片重新“上岗”。不过,松树和柏树等的叶子还在上班,那是因为它们比白杨树的叶子节约用水。

  莲花:备好“粮食”好过冬小松鼠秋天时收集松果,是为了冬天不会挨饿。植物也是一样,比如莲花,一到秋天就像小松鼠一样开始储备“粮食”。夏天,莲花藏在水下淤泥中的根状茎——莲藕,努力把它们像树根一样的身体伸长再伸长。等到秋风吹起时,莲藕便停止长长,开始“发福变胖”,变成我们平常熟悉的藕节,它们就是莲藕储备“食物”的仓库。这时的仓库还是空的,大部分空间都被水分占据着。所以刚刚长成的藕(特别是果藕),嚼起来脆脆的,就算炖上一天,也不会变得绵软。

  整个秋天,莲花叶片制造的营养,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藕节里,其中大部分营养都转变成了小小的淀粉(面粉和米粒的主要成分)颗粒。等到莲花叶片枯黄时,藕节里面已经存满了淀粉粒。所以,我们冬天吃到的莲藕是绵软的。冬天,莲花就靠着仓库中的“粮食”,安然过冬。等到来年春天时,“仓库”开仓放“粮”,我们又会看到挺立在水面的莲花了。

  大蒜:建个临时仓库来过冬像莲花一样,在仓库里“存粮”过冬的植物还有很多,不过,它们的仓库有的是永久的,比如莲藕就是永久的仓库,有的则是临时的。这些临时仓库的“材料”和“形态”千奇百怪,比如,马铃薯的临时仓库是块茎,红薯的临时仓库则是贮藏根,虽然它们的模样相似,却是不同的器官。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马铃薯的块茎上有一个个的小芽眼,而红薯的表面却是光溜溜的。大蒜蒜瓣也是一种临时仓库,被称为鳞茎。等到冬天过去春天来临时,植物又恢复了生机,开始发芽、成长、开花,帮助它们过冬的那些临时仓库,都会慢慢被“拆除”,逐渐变得干瘪,直至消失。

  储备着丰富营养的仓库,让土壤中那些小虫子和细菌嘴馋得很。为了保护仓库中的营养物质不被偷吃,蒜瓣准备了厉害的化学武器——大蒜素。我们吃大蒜时那种辣辣的感觉,以及吃过大蒜后,嘴巴里留下的那种难闻的味道,都是大蒜素带来的。

  和大蒜类似,芋头的临时仓库准备了又苦又涩的草酸钙,土豆准备了可以毒杀害虫的龙葵素,有了化学武器防身,这些临时仓库就可以安然度过冬天,来年为植物供应营养了。

  种子:经历寒冬才苏醒不论是大树“辞退”叶子,莲花储存粮食,还是大蒜搭建临时仓库,都不如使用种子更保险。种子大多披着厚厚的“铠甲”(像桃核外部那样厚实的种皮,或者像花生那样结实的果皮),可以使它们少受昆虫的侵扰,同时这层“铠甲”还可以让种子同空气隔绝开来,这样种子更容易保存。当然,种子里还储存了足够多的营养,花生那两片果仁(子叶)和玉米粒上黄灿灿的那部分(胚乳),就是储存营养的地方。

  有了“铠甲”,还有充足的粮食,种子们就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上一冬天,直到春天才会苏醒过来。人们常说,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的温暖和雨水的滋润。其实这还不够,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春天一过,白色的荠菜花和紫色的二月兰、紫云英就都不见了踪影,它们结出的种子这时已经藏到土壤里去了,为什么这些种子不在夏天充沛的雨水和阳光中发芽开花呢?这是因为,这些种子里有一个“掌管”发芽的“开关”,这个“开关”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低温来开启。因而,这些种子要经过寒冬,才会在春天时发芽呢。

  种子里的这个“开关”很重要,如果刚结出来的种子,一遇到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就开始发芽,正长得欢呢,寒冬就来了,那可是一件糟糕的事。

  小草:“抗寒基因”做法宝大多数植物都要想方设法逃避低温。但是有些小草却不怕冷,在寒风中照样挺立着。秋天播种发芽的冬小麦,就是不怕冷的小草的代表。

  植物之所以害怕严寒,主要是因为低温会破坏它们的细胞膜。在正常温度下,植物的细胞膜就像智能化的城墙,将有用物质放进细胞,又能将有害物质排出去。但是低温会让这面“城墙”失效,结果细胞里外乱成一锅粥,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无法进行了。更要命的是,气温下降会使细胞内的水冻结成冰,这些有棱有角的冰晶,难免会“刺伤”细胞,破坏细胞结构,这样植物还怎么活

  不过,有些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却练就了对付严寒的高招。它们的细胞膜中有一些可以防止细胞膜破损的物质,比如不饱和脂肪酸,使得细胞膜在低温下还能正常工作。同时,它们的细胞中还有不少其他法宝,可以降低水结冰的温度,这些法宝就是蛋白质、糖等。即使结冰,有些蛋白质也可以让冰晶的形状更圆滑,减少刺伤细胞的危险。有了这些秘密武器,一些小草就可以装扮寒冬了。

  不怕冷的小草能制造出抵抗寒冷的秘密武器,是由它们身体内部的基因决定的。科学家正在不断尝试,想把这些“抗寒基因”“请”到怕冷的水果蔬菜当中,如果成功了,以后在北方就可以种植香蕉和荔枝等植物啦。

  白杨树为了抗寒节水,抖落了身上的叶子,莲花在藕节里存满了软糯的淀粉,蒜瓣为了保护临时仓库动用了“化学武器”,而冬小麦会一直在寒冬中“站岗”。各有高招的植物,在度过漫漫寒冬之后,又会给我们一个灿烂的花季。已刊登于《我们爱科学》

  酒屋鹅毛一样的大雪铺天盖地的从天空中落了下来,路灯散发着温和的光芒,像一只橘子远远的挂在街道之上。灯罩周围的雪花飞舞着,在暗蓝的夜色里,好像一只只萤火虫,仿佛夏夜似的,让人有点期待蟋蟀的歌声了。“真冷呵。”我搓着手,把放在面前的杯子一饮而尽,这里的蜂蜜酒真的棒极了,身上立刻变得暖和起来。这是镇子上唯一的一家酒屋,店已经快打烊了,除了我之外也没有别的客人。和老板娘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我忍不住问她:“你的酒是怎么酿的呢,像是有什么魔法似的,全身都变得温暖起来了!”

  老板娘看看窗外的夜色,目光忽然变得深邃而忧伤起来,她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也倒了一杯酒,在我身边坐下,缓缓地说起来她的故事:“上一次下着这么大雪的夜晚,已经是三十年前了吧,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小的,小小的小姑娘,那个时候,我的父亲才刚刚去世……

  父亲是一位皮货商人,他的工作,就是每年的秋天,从镇上到山里去,向那里的猎户收购动物的皮毛,就像狐狸皮啦,鹿皮啦,熊皮啦,野兔皮啦什么的,然后把他们卖给皮匠,做成大家的靴子、围巾、手套、皮衣什么的,这样整个冬天就不怕寒冷了。

  这么多年来都是我和父亲两个人相依为命的,母亲在我出生的时候就去世啦。父亲总是喜欢用他浓密的胡茬蹭得我咯咯直笑,还会给我讲那些关于星星的故事啦,树的故事啦,花的故事啊……什么的。

  在那之前的冬天,他收到了一条纯白的狐狸皮,那条狐狸皮多么洁白呀,就像下过雪之后大山的颜色一样,这条狐狸皮太难得了,有人出高价买去,可是爸爸把它留下来,做成了手套和围巾,送给我……他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爸爸。可是那一年,父亲驾着马车去了山里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我围着爸爸送给我的那副手套和围巾,把钥匙挂在胸口上,关好了家里的大门,到了山里面。那些热情的山民们告诉我,你的父亲的确多呆了几天啦,收到了很多上好的皮毛,还有一条金色的狐狸皮呢!可是他也上个礼拜就走啦!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到镇上了吧,你没有在路上看到他吗

  这下我着急起来,从镇上到山里面也不过三天的路程啊。急忙沿着来时的路匆匆赶回来,可是半路上,就遇到了那么大的雪。天地之间变得白茫茫一片,我也觉得越来越冷,又渴又饿,渐渐的,头昏沉沉的,眼皮好像再也张不开了,再也看不见路了。就这么沉沉的倒在雪地里,昏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我发现我躺在一个山洞里,面前燃着火堆,再前面有些什么人,热热闹闹的好像在庆贺着什么,然而声音又不算大,好像怕吵醒我似的。再向外看去,外面已经是晴天了。大概是一个什么好心的商队路过救了我吧!我这样想着,站起身,摇摇晃晃地向他们走过去想要道谢。可他们忽然安静下来,好像又有点怕我似的。

  我走近了才发现,原来这一群,都是山里的动物们啊,狐狸,野兔,鹿,还有獾和狸啊谁的。他们围坐在大石块旁边,石块上堆着一些坚果,浆果干,还有些树叶和草,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只核桃壳,那是杯子吧,里面盛着透明的山枣颜色的液体,散发着奇异的香气。

  那是什么呢?我疑惑的看着他们,这比我看到动物们坐在一起还要让我感到奇怪,怎么会有这么迷人的香气?那是一种好像是春天的山谷里面各种颜色的花,从山的这一篇铺天盖地地开到另一端去了,又好像能看到野葡萄挂满藤,天高云淡,空气里刮着清冽的风似的。一只最胖的狐狸好像看到了我的疑惑,他说道:“这是酒啊,想不想也来一点儿?”这下我才真的吃惊了,有会说话的狐狸!可能是因为知道一定是他们救了我吧,我一点儿也不害怕,于是就坐下来,“这是酒?”我艰难的发出来那个音。“是啊,这叫做酒。你不知道吗?”狐狸睁大了眼睛。“小镇里面从来没有过‘酒’这种东西啊,”我摇摇头轻轻的说。“它是什么东西做的?”“这些都是秋天的野果呀,把他们堆积在树洞里,到了秋天的时候,就会变成好喝的美酒了。说起来,酿酒的方法还是你们人类发明的呢。”狐狸说着。“酿酒?”我重复着,这个词的尾音好长啊,好像真的有什么东西在舌尖上起了我不知道的变化似的。“是呀,酿酒。这些吃起来甜甜的东西,把它们放在容器里面封起来发酵,过段时间就变成好喝的酒了。”鹿解释着说。老板娘用手搓着杯子,看着我,轻轻说:“在那之前小镇上从来没有酒这种东西,就是过往的商人也没有带过这东西来,直到现在我也是这个镇子上唯一会造酒的人吧。”

  我又点了一杯麦芽酒,告诉她:“在我的国度里,造酒的方法倒是流传了几千年了。那些吃起来甜甜的,也就是含有大量糖分的食物都可以用来酿酒,譬如水果、蜂蜜和甘蔗。粮食呀这些含有很多淀粉的东西,也是可以拿来酿酒的,在那之前必须有淀粉酶帮助淀粉转化成糖分。淀粉也是一种糖呢,只不过因为结构比较大,所以吃起来才不甜。我们吃饭的时候如果咀嚼的比较久,唾液里面的淀粉酶帮助淀粉分解成糖,吃起来也会有点甜的。这些糖分转化成葡萄糖,经过酿酒酵母的发酵,就会变成酒了。”

  “是啊,不过动物们虽然知道怎么造酒,这里面的原理却是说不清楚的呢。”老板娘笑起来的时候眼角浮现起细细的皱纹,眼神又飘进了三十年前的那个雪夜里……

  “稻谷呀,秸秆呀都是可以用来酿酒的,可惜我们不会种植那些。”狐狸搓着手指说着。“不同的原料造出来的酒,味道都会不一样的。”“其实这酒你已经喝过一些啦,我们在雪地里面发现你的时候你都昏过去啦。我们给你灌了一点儿酒,才背到这里来的。”鹿甩了甩脖子说着,动作很轻盈。“你一个人在这个季节里面跑到山里面来做什么呢?”狐狸问。“没想到这些动物懂得的还蛮多的嘛!其实酒就是因为糖分被转化成了酒精而形成的。酒精在身体里面可以让血管扩张,尤其是皮肤表面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可以把体内的热量大量的带到体表来,这样就可以让人产生暖呼呼的感觉了。不过这个时候也要注意保暖,要不然热量大量散发,人会觉得更冷的。”我忍不住插嘴,啧啧赞叹起来。“是啊,正是鹿把我背回来,给我盖上了厚厚的被子放在火堆旁边的。”老板娘继续说着。“我坐在它们中间,端起小杯子喝了一口酒。那是一种多么温暖的感觉啊,就好像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喝着热汤,或者是妈妈温暖了被窝,准备了故事书在睡前轻吟。又好像是怀抱着一只纯白色的小狐狸,暖暖的,仿佛那是我的家人似的。这种感觉太温暖了,我只喝了一小口,就忍不住哭了出来。

  “我的父亲啊,我是到山里面是为了找我的父亲呀。他是到山村里面来收皮货,可是现在还没有回到家里面呢!”我越想越伤心,忍不住大哭起来。本来还在七嘴八舌说着话的大家忽然安静下来。他们互相看了看,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最后是狐狸:“你说你的父亲是收皮货的?是不是赶着一架马车,马车上面用丝线系着蝴蝶结的那个皮货商人?”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点头,可是忽然觉得空气变得粘稠的快要凝固了,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就会发生似的。听到这里我也倒吸了一口凉气,嘴巴张的老大:“那些是山里面的动物啊,难道说……”想到这里,我吃惊地捂住了嘴巴。“你听我说完吧。”老板娘微笑着,摇了摇头。

  说话的那只狐狸,看上去已经有些年纪,皮毛是纯净的金色,眼睛里一直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可是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好像还是很为难似的。他说,“不瞒你说,刚才我们喝酒其实就在因为这件事情呢,可是对你来说,也许是个不好的消息。”

  老板娘的声音变得有点忧伤起来。“我想那大概就是你的父亲吧,那天他从村子里面出来,载着我们的皮毛,结果路过前面那片树林的时候,马车呼啦一下翻进猎人捕熊的陷阱里面去了啊。那个陷阱实在是太深了啊……”那只狐狸很不好意思的搓着手,这样说着。“我的眼泪一下子流出来更多了。我知道我的父亲再也回不来了……后来,他们帮我把父亲葬在了山路的旁边。那个时候雪已经停了,站在山路上道别的时候,老狐狸忽然说,“我把酿酒的方法教给你吧,还有一个谁都不知道的,秘密的配方。你能不能把你的手套和围巾送给我作为回报呢?我知道这个要求好像很无礼,可是看在我们帮助了你的份儿上,请答应我吧!”说着这话的时候,老狐狸竟然把爪子摆在胸前,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个躬下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一开始还疑惑着,为什么会忽然要这条围巾和手套呢?“还有一条金色的狐狸皮呢!”“老狐狸皮毛是纯净的金色”“载着我们的皮毛”“喝酒的时候好像怀里抱着一条小小的白狐似的”我忽然回想起来老板娘刚才提到的这些。忽然全部都明白了。那只小白狐,大概是他的孙子吧……)“这些山里面的动物是多么善良啊!”一想到这些,我忍不住赞叹着。

  “是的,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些救了我的,就是,就是当时父亲收到的那些啊……可是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这些冬天里面,我们穿在身上的,可能都是他们的妻子,儿女,父亲啊……”老板娘的眼泪又要出来了。“所以从那之后,我在镇上开了这家酒屋。老狐狸教给我的秘密配方,能让人喝一口酒就温暖一整个冬天,再也不用去想那些皮靴,皮草的事情了。现在小镇里面,皮匠和皮货商人都不见啦”老板娘说到这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宅完这个冬天吧炉子里的木柴烧得正欢,茶壶欢快地冒着热气,盖子被顶得噗噗直响。房间里暖暖的,玻璃窗上结了一层水汽,外面景色朦胧。

  这个时候如果松鼠把头探到窗户外面去的话,就会发现整个山谷已经被积雪覆盖了,漫山遍野的白,明晃晃的。

  天空蓝得不像话,太阳远远的挂在天上,几片白云就像棉絮,在空中悠闲地飘。

  松鼠蜷在椅子里面,把毯子裹得更紧一些,手里的书又翻了一页,可是也没什么心情看下去。

  “唉——真是无聊啊!”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与此同时,砰砰——门响了。

  松鼠开门的时候忍耐不住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是兔,他戴了一顶帽子,两只长耳朵被压弯了盖在脸颊两边,如果不是背后没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的话,简直就像松鼠的亲兄弟似的。

  “今天外面棒极了,你不出去真可惜!你看那些云彩,如果它们是棉花,我一定全都摘下来塞进我的被子里,做成一条全世界最松软最暖和的被子!”兔的声音显得很欢快。

  看到兔,松鼠总算开心起来。这几天他都显得恹恹的。“冬天真是让人想睡觉啊,你看朋友们都睡了,獾睡了,熊睡了,刺猬睡了。鸟儿们都跑去了南方。树叶子也都掉光了。我真想不出除了在家发呆,还能有什么更好的事情来做。”“看我带来的好东西,我们可以吃火锅。”兔抖抖腿上沾着的雪,扬了扬手里拎着的胡萝玉米和一棵白菜。另一只手把帽子摘下来,又把两只长耳朵竖起来,理了理毛发。“在这种下雪的天气里吃火锅是最让人高兴的事情啦!”“吃火锅!那我这就去准备!”松鼠从橱子的最下层找出来那只很久没有用过的铜火锅,装了满满一锅水放在炉子上,然后又去门外抱了一大把木柴,把火烧得旺旺的。

  “真奇怪,我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松鼠一边把香菇切成小块扔进锅里,一边说。“你看啊,这只锅子放在房间里面,我端他出来的时候觉得特别的冷。可是那些木柴放在房间外面,应该跟冰雪一样冷吧,可是我抱着它们的时候却不觉得凉呢!”“这是因为金属和木头传导热的速度不同呀。”兔在帮忙把胡萝卜切成一段一段的。

  “传导热的速率不同?”松鼠有些不明白。“铜传热的速率比木头快多了。你的手摸在它上面的时候,温度马上就降低了,木头传热没那么快,手的温度没有那么低,所以就觉得铜比木头冷得多了。”兔子解释说。“还有一件更好玩的事情。你来试试看。”兔拿出来两个杯子,在一个杯子里面装满积雪,另一个杯子里面装满了热水。然后对松鼠说:“你现在先摸摸那个茶壶,是不是觉得温热的,刚刚好?”“是呀,然后呢?”松鼠按照兔说的去做了。“你把左手握住这个杯子,右手手握住那个。”“嗯,左手冰冰凉凉的,右手觉得很烫。”松鼠迟疑着握住两个杯子,不知道兔子是要做什么。

  过了一会儿,松鼠的两只手好像适应了两个杯子的温度,没再觉得像刚才那么明显的冷热了。又按照兔的吩咐握住那个温温热热的胖茶壶。“咦?左手觉得茶壶是烫的,右手觉得茶壶是凉的。好奇怪啊!”松鼠吃惊的睁大了眼睛,两只手在茶壶上更换着不同的位置摸来摸去的。“我们的神经对温度的判断都有一个大概的标准,比它高的就觉得热,比它低就觉得冷。这个标准一般都和平时正常的体温差不多。但是呢,神经对于温度的感受是有适应性的,你的左手在冰水里,温度降低了,过了一段时间,适应了低的温度之后,就会把比较低的这个温度当成原来的标准。这时候去摸温热的茶壶,因为茶壶的温度比手高,不仅让你感觉到热,而且在判断的时候,会让你错误地在原来的标准上加上温差,所以会觉得热水特别烫。相反的,先适应了热水会觉得温水变冷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下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的感觉有时候也会会骗人的呀。”松鼠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吃完糖之后再吃果子会觉得果子更酸了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吧!”吃完火锅之后,松鼠心满意足:“现在做什么好呢?打牌吧?打牌吧?”“得了吧,争上游你老是输,我可不想玩抽王八。”兔摇了摇耳朵。“可是我们只有两个人,还能玩什么呢?”松鼠歪着脑袋想。“可以喊鹿过来,我昨天在河边遇到过他。”兔说。“他不打牌的。其实早晨我给他打过电话,你知道他说什么吗?‘我从来不打牌,你看我的蹄子,我根本没办法握牌!’”松鼠学着鹿的语气。“那太遗憾了。”兔龇着牙大笑起来。橡树屋也跟着轻轻摇晃着,雪花扑簌簌落下来。这个需要宅在家里的冬季,才刚开始呢。

简短有趣的科普小故事

  科普小故事:蛤蟆吃西瓜(1)

  有一只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

  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蛤蟆心里真着急呀!

  这一天,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看到这么大的西瓜,就帮蛤蟆想办法。青蛙说:"我们用石头砸西瓜吧!"蛤蟆想了一下,"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青蛙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用刀砍西瓜吧!"蛤蟆又想-下,"还是不行,哪来这么大的刀呢?我们又怎么扛得动?"

  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一根竹管。蛤蟆看着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

  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从竹管的另一头流了出来。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们喝饱了,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西瓜汁还在流。于是,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个水笼头,可以随时开关。它还在竹管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

  小动物们看见牌子,部来了,他们排起了队,轮流喝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科学道理:西瓜的水分很多,吃起来很甜。

  科普小故事:小鸡出世(2)

  鸡妈妈生了两个蛋。它小心的把蛋放在肚子下边,认真地孵了起来。

  鸡蛋里真暖和,小鸡也一天天长大了,它们多想出来呀。笃,壳破了,小鸡看到蓝蓝的天,它们想,外边一定是蓝色的。笃笃笃,壳碎了,两只鸡宝宝咕噜,翻了个身,小鸡看到红红的花,它们想,外边一定是红色的。小鸡来到草地上,看到绿树、红花、蓝蓝的天空,它们高兴地说:"原来外边是彩色的呀!"两只小鸡越长越大,慢慢地变成了一只小公鸡和一只小母鸡。它们又长啊长啊,变成了鸡爸爸和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到草地上学本领去了。

  科学道理:鸡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科普小故事:红红的小东西(3)

  马路上有一个红红的小东西,它高高兴兴地往前滚着。滚呀、滚呀,它遇见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说:"你是谁呀?"小东西:"我不知道。"小老鼠说:"你是一颗红樱桃,不然我就一口把你吃掉了。"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遇见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有两只红红的眼睛,小东西说:"让我做你的第三只眼睛吧!"小白兔说:"我才不要做妖怪呢!"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经过了小熊的家,小熊要过四岁生日了,可是它的门前只有三盏红灯笼,小东西想:"我是不是那第四盏红灯笼呢?"小熊说:"你是假的,你不会发光。"小东西又继续往前滚着,它遇见了一只小猫,小猫今天很不高兴,因为它的红衬衫上掉了一颗红纽扣,小东西明白了:"噢,我就是那颗红纽扣呀!"

  科学道理: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东西都是红色的。

  科普小故事:小蛇多多(4)

  有一天,小蛇多多要到外面去玩,妈妈叮嘱它不要乱吃东西。小蛇多多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走着走着,小蛇多多看见了一根香蕉。它想:香蕉软软的,一定很好吃!于是多多吃了一根香蕉。走着走着,多多看见一串葡萄。它想:葡萄酸酸的,一定很好吃。于是,多多吃下了一串葡萄。走着走着,多多看见一个苹果。它想:苹果脆脆的,一定很好吃!于是多多又吃下一个苹果。多多的小肚子已经很饱了,可是,不一会儿,多多又看见了一块西瓜,它费劲地把西瓜也吃了下去。哎呀呀!多多吃了太多的水果,不能动了。肚子涨涨的,真难受呀!

  这时,一只小蚂蚁爬到了多多的鼻尖上。蚂蚁在多多的鼻尖上爬来爬去,多多觉得鼻子痒痒的、痒痒的,它实在忍不住了,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啊嚏"

  咚咚!肚子里的水果都飞了出来。多多把水果送给了小蚂蚁,轻轻松松地回家了。

  科学道理:吃的太多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不要贪吃。

  科普小故事:下雨了(5)

  天哗啦啦的下雨了,大家跑来跑去,找避雨的地方。

  小蚂蚁找到一个胖胖的蘑菇,躲在在下面避雨。啊,在这里避雨正好,蘑菇像把小花伞。

  小蝴蝶找到一篇圆圆的绿绿的叶子,躲在下面避雨。啊,在这里避雨正好,绿叶像顶小帐篷。

  小蜜蜂找到一朵香香的红红的花朵,躲进花心里避雨。啊,在这里避雨正好, 花儿像间香香的小房子。

  只有毛茸茸的小黄鸡找不到避雨的地方,急得叽叽直叫。

  这时候,鸡妈妈来了,它张开翅膀,让小鸡钻了进来。现在小黄鸡也有避雨的地方了,他再也不冷了。可是,鸡妈妈还站在雨里挨淋呢,冻得鸡妈妈制哆嗦。

  这时候,忽然有谁在鸡妈妈头顶上张开了一把伞,鸡妈妈抬起头一看,哦,原来是小姐姐。

  现在,小姐姐、鸡妈妈、小鸡都站在雨伞下避雨,他们就像回到家一样温暖。

  科学道理:各种动物避雨的方法都不一样。

  科普小故事:电灯的发明(6)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发详细的试验计划, 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

  为了研制电灯,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通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点亮1200个小时。电灯的发明,曾使煤气股票3天内猛跌百分之十二。

  继爱迪生之后,1909年,美国柯进而奇发明了用钨丝代替炭丝,使电灯效率猛增。从此,电灯跃上新台阶,日光灯、碘钨灯等形形色色的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舞台。

  灯使黑暗化为光明,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光彩夺目,绚丽多姿.

  点击展开全文#art_sho;z-index:900;botto;;padding:0;%;height:50px;border-botto solid #f9f9f9;background-i-gradient(hsla(0,0%,100%,0),#f9f9f9);color:#1c6bcc;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170px}#art_sho{position:relative;font-size:14px}#art_sho,#art_sho{position:absolute;top:-20px;left:50%;display:inline-block;-left:-4px;;height:8px;border-botto solid #1c6bcc;border-left:1px solid #1c6bcc;content:' ';transfor(-45deg)}#art_sho{top:-15px}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数学课评课稿 通用

又回到以前上班的地方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