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历史知识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七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 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 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 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 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 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 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 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 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 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 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 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 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 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 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 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 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 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 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 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 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 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 “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 “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 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 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 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 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 城濮之战称英雄, “退避三舍”诱楚军, 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 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二六0战又起, 秦赵之间战长平, 赵括纸上来谈兵, 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 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 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 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 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 造福人民几千年。

  (三)

  孝公治国有心计, 商鞅变法最有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 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贵族的权力, 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得到大发展, 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 商鞅变法了不起。

  八、九、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文字可考在商朝, 甲骨文字算最早, 青铜器上刻金文, 周晚大篆形成了。

  (二)

  古人观天很注意, 日食月食书中记, 夏朝历法叫“夏历”, 战国二十四节气。

  (三)

  最早名医是扁鹊, 针刺汤药和按摩, “望闻问切”诊疾病,中医沿用真不错。

  (四)

  楚国诗人叫屈原, 上了世界名人篇, 抒情长诗有《离骚》,思想艺术传千年。

  (五)

  孔子相传为圣人, 思想教育都精明,

  主张“爱人”察民情, “为政以德”反酷刑, 办学收徒三千人, 因材施教出贤能, 启发学生多思考, 主张温故而知新, 言行收录在《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

  (六)

  老子道家创始人, 学说记在《道德经》, 主张事物对立面, 正反两面要想清。

  (七)

  百家争鸣好形式, “墨儒道法兵”在此, “兼爱”“非攻”墨主张, “仁政”治国是孟子, 道家代表是庄子,主张“无为”而来治, 法家代表韩非子,反对空谈倡“法治”, 兵家鼻祖是孙武,《孙子兵法》论军事。

  十、“秦王扫六合”

  (一)

  前 230 — 221(年),秦灭六国大统一, 始皇咸阳来登基, 至高无上大权集。

  (二)

  丞相、太尉和御史, 地方推行郡县制, 全国统一度量衡, 还有货币和文字, 为了思想大控制, “焚书坑儒”有得失。

  (三)

  抵御匈奴筑长城, 开发南疆修灵渠, 开疆拓土好疆域, 世界大国了不起。

  十一、“伐无道 诛暴秦”

  (一)

  秦朝暴政民愤激, 戍卒大泽揭竿起, 势如破竹建政权, 陈吴败后项刘继。

  项羽领兵创奇迹, 巨鹿大败秦主力, 刘邦率兵逼咸阳, 短命秦朝就灭亡, 楚汉之争又四年, 刘邦长安建政权。

9年级历史知识点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

  (4)影响: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礼乐制度

  (1)含义: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目的:

  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 ◆ ◆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

  ①权力高度集中

  天下大权,集于中央 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

  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

  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 制、诏 、玺)

  ④皇位世袭

  2.特点

  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

  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

  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

  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

  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 ◆ ◆

  第三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4.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5.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央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朝

  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 ◆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根本——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2.措施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加强了君主专制

  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

  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

  二、内阁的创立

  1.原因

  减轻皇帝沉重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形成与发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奠基)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拟 批红 (发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 (发展)

  明神宗——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顶峰)

  3.性质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4.权力

  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过程

  (1)清初(皇太极): 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3)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上传下达)

  2.特点

  简 速 密

  3.职能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不得私自与官员交往

  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将诏令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执行

  4.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 ◆ ◆

  第五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三、评价

  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3.进步性:

  (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历史常考知识点

  1、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威海卫战役。

  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8、揭开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1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

  1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3、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是——南昌起义

  16、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7、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1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23、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4、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或者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或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25、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6、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的事件是或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2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2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性事件——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9、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0、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31.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的事件是——港澳回归

  32、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3、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3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3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宫廷政变或称为(光荣革命)

  36、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37、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38、美国诞生的标志是(美国的国庆日)——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39、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庆日)

  40、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派掌握政权。

  41、法国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1794年热月政变

  4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43、工业革命主要的标志是——1785年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

  4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4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7、标志着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是——明治维新

  48、标志着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的事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49、“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50、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51、标志着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的事件是——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5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闪击波兰

  53、标志着二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

  54、二战的规模空前扩大(世界规模)的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55、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的事件是——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56、标志着欧洲战争结束的事件是——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57、标志着二战结束的事件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58、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59、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60、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1、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2、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63、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4、《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65、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66、农奴制改革——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67、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

  68、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

  69、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70、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71、辛亥革命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7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3、五四运动的性质——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74、兴中会的性质——全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75、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77、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78、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

  79、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80、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81、巴黎公社的性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82、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3、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4、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86、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

  87、斯大林模式的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88、巴黎和会的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8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90、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侵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

  9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92、欧盟的性质——它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93、冷战政策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94、杜鲁门主义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9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军事政治同盟组织

历史知识点总结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武王伐纣

  1、纣王的暴政

  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暴政,使学生理解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暴政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

  2、周国的强盛

  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发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苦奋斗,和特别是领导者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

  3、武王伐纣

  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①商纣王的暴政,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②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③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

  宋代三大词人及代表作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著名盛世及皇帝

  贞观之治:唐太宗

  贞观遗风: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

  四大名著及作者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主要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创设,包括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下设有六部。

  科举制:隋朝创设,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时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行省制度:元朝创设,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厂卫特务的机构:明朝设立,主要有明太祖设的“锦衣卫”和明成祖设的“东厂”。

  八股取士:明朝的科举制度,考试范围在“四书五经”,文章称“八股文”,对读书人危害甚巨。

  军机处:清朝雍正皇帝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春秋

  1、在"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这主要是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后经周天子派人送去代表权力的的弓和车,其盟主地位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

  2、春秋时期著名的兼并战争包括晋楚城濮之战,长江下游的吴越争霸。

  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 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

  <1>1865 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

  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 ,主张“海防” 与“塞防” 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 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②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③1878 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

  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宗棠与李鸿章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 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秦始皇

  1、"六合"指东、西、南、北、天和地。

  2、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是秦国,BC230--BC221,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决定自称"皇帝"。又因他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所以自称"朕"。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的两级行政长官分别叫做郡守和县令。

  4、秦朝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统一的文字,后又在全国推广一种笔画平直、便于书写的新字体隶书,至今仍很常用。

  5、秦始皇下令废除流过旧货币,统一使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还在全国颁行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器。

  6、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中原。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反击,收复河套地区,并且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万里长城加以防御。

  7、秦始皇派兵征服岭南地区的越族后,在那里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为了转运粮饷而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8、秦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9、秦始皇暴虐无比,其子秦二世胡亥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

  10、BC209年,陈胜和吴广带人戍边,行至大泽乡突遇暴雨,按秦律必死无疑,无奈起义,在陈建立政权,一度打到咸阳附近,最终虽然失败,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人民反秦,最终,秦始皇相传之万世的秦朝仅存在15年就灭亡了。

  11、简述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治国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

  (1)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汉武帝在自己统治时期完成了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的大一统。

  (2)秦始皇处理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用推恩令从根本上解决了西汉初年造成的王国问题。

  (3)秦始皇曾派大将蒙恬出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曾派大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

  不同点: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同: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汉武帝则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战国

  1、战国七雄包括:齐、楚、秦、燕、赵、魏、韩,有东南西北到中间之说。

  2、在战国七雄的变法活动中,秦国商鞅的变法最为突出。内容包括:废除旧田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的特权。

  4、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5、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是长平之战,秦国国实力最强。

  6、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主要原因是铁制农具的使用耕牛的推广。

  7、战国时期最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

  商朝

  1、商朝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出土文物。

  2、我们把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作"甲骨文",它反映了商朝的历史。

  3、商周时期,青铜器上也铸有文字,它们被称为甲骨文或金文。

  4、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楚辞",代表作是《离骚》。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情感语录文字素材

聊天情话大全浪漫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