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38封信内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

  这是一个不喜欢心灵鸡汤的时代,很多人想要的是白花花的银子,而不是令我们心情愉悦、但是一无所用的花言巧语。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这本书收录的是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给自己的儿子写的38封信,如果看了就会知道,书里满满的都是鸡汤。

  但是如果我们又了解到,这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在和自己的儿子关于做人、做事乃至人生追求的沟通,或许我们就知道,它是如此的真挚、感人并且富有向上的力量。

  在分享真正的内容之前,我首先要说,洛克菲勒的信中有些观点不免带有偏颇,所以看书时也需要甄别,有区别地进行吸收。

  思想成就人的伟大

  书中的第一篇选的是洛克菲勒在芝加哥大学演讲后写给自己儿子的,主要讲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富贵有贫贱,思想无高下。我们内在的思想高度或者准确地说是认识的高度,是会决定我们一生的成就的,因为这种思想会左右我们的行动,导向我们所要的结果,最终体现在我们的成就上。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从书中或者其它地方来汲取能量,除了专业的技能还有深邃的思想,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最终是否能够摘得桂冠取决于是否我们坚持的时间。

  我记得在去年的电影《缝纫机乐队》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以前,我们都盼着每一天的开始;看看现在,我们更多地盼望着每一天的结局。我觉得这句话说得也是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曾经是那样渴望着走向未来,却在走向前方的途中一再降低标准,然后说:现实就是这样子啊。当我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如果也不会感觉到一点心痛,那就是我们已经忘掉了高尚的思想,成了一具行走的活尸。

  锁定目标,信念是金

  我现在是一名做销售的,说来也巧,在看这本书之前的一段时间,我会经常的和客户发生争执,原因在于在某些观念上我很难屈从他们,并且试图把我的认知灌输给他们,最终的结果就是争执变成了一件难免的事情。

  其实,在我和客户争执的时候,已经忘记了和客户交流的初衷,就是把产品的价值传递给我的客户,并且最终达成合作的事宜。

  后来我和朋友们交流的时候,会发现这种情况其实比比皆是,不仅仅是谈判,在亲情间爱情间也会有这样的事情。

  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在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时所采取的行动背离了我们的初衷,当然,我们并不是有意的背离初衷,而是我们会因为一些不相干的鸡毛蒜皮忘记自己初衷。

  如此,我们可以说,在每一次工作前一定要谨记自己的目标,除了达成这个目标,在不违反道德法律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切行动。

  拒绝责难,拒绝推诿

  责难并不能改变事情的结局,推诿也不能摆脱自己的无能。

  其实这一句话的两个意思是说给两种人听的,拒绝责难是说给领导的,拒绝推诿是说给下属的。

  下属难免有做错事情的时候,做错事情以后,很多领导只顾着责难下属,而不是和下属一起想办法去弥补问题,最终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为糟糕,也使下属的进取心受到了严重折损。

  人性本身就是利己的,所以在很多问题出现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为自己开脱,但是无论怎么开脱,是自己的问题终究是逃不过,倒不如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消极地对待生活,生活自会回报我们消极的结果;积极地对待生活,生活自会回报我们积极的结果。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只可惜很多人都不相信。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不错的一本书,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给我的生命里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让我能够在汲取了这些力量后继续负重前行。

  2018年已经快要过去两个月了,这两个月读书明显比以前少了很多,在读书的路上不能放慢脚步。

洛克菲勒38封信内容

遇见好书,读书笔记:《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真实记录了洛克菲勒创造财富神话的种种业绩。从书中人们不仅仅可以看到洛克菲勒优良的品德、卓越的经商才能,还可窥见一代巨富创造财富的谋略与秘密。

  这是父亲洛克菲勒用书信形式与儿子约翰谈论了38个问题。明确告诉儿子约翰如何树立目标、信念,如何正确对待借钱、贪心、对手,如何培养忠诚、责任、合作,如何与人竞争,敢作一流,勇当第一等等内容,这也是父亲洛克菲勒人生实践的总结,更是富人发财致富的所具备的思维和观念。

  洛克菲勒是美国乃至全球商业史上的顶级富豪,是著名的“石油大王”,在他留给儿子的38封信中,能强烈感受到他身上所具备的成功者的优良品德,自信、勤奋、果断的执行力和必胜的信念,以及他卓越的经商才能,更为后代留下了如何获取财富的谋略,这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洛克菲勒,地球上第一个亿万富翁。中国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21世纪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

  洛克菲勒家族过去150年的发展史,足以证明老洛克菲勒的言传身教的有效性。这不仅是财富的继承,更是思想、精神和价值的传承。

  38封信就是38个观点,38条信念!每封信都阐述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商业上的游戏规则,有做人的道理,更有面对生活的态度。

  关于金钱:

  绝不能当穷人,要努力赚钱,财富越多,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才越大,对家人和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贪婪是件好事,要有野心;任何时候都不要廉价出售自己;不要为了赚钱而赚钱,不要当金钱的奴隶,而要把金钱当奴隶,要懂得赚钱之道,要让钱生钱。

  关于工作:

  把工作当作快乐的事;要专注自己的长处,永远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给别人打工很难成功,只有给自己打工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永远要争第一,第二名和最后一名没什么区别;人要有远见,有策略,任何时候都要坚强和坚毅;要有合作精神,前提是对自己要有益;尊重员工,以礼待人,不要高高在上,要温暖员工的心,才能让他们忠诚地为老板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于朋友:多接触积极的朋友,少跟消极的人来往;给再多的钱都不交换好朋友。

  三点心得总结:

  首先,我们要内化于心,一个人先是忠于自己、尊重自己,了解自己的,这是一切的开始,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了解自己具体有什么,其次是与自己内心对话,让自己变得坚强,勇敢。修炼出一颗强大的内心,这是面对未来,面对不确定,面对一切未知事的基础。最后当然是在于不断的自立,去除惰性,每个人都有惰性,只有通过具体的计划安排来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不至于拖延,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律自立、自强不息的人。

  其次我们外化于物,一是,不断努力学习来提升具体做事技能,包括人际交往,知人善用,办事效率等各个方面。二是,学会利用资源,如银行借款、与对手合作、最大限度开发利用自身人脉资源等方面。外化于物是一个人不断学习的过程,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学会运用别人的价值,和别人双赢,共同成功。

  最后,我们要努力奋进,一个人拥有一颗坚毅的心和超常的能力是基础,重点在于行动,学以致用。首先要明确目标,做好定位与规划,洛克菲勒从小的目标就是当世界首富,正如他所言,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穷人缺乏一颗变富的野心”,有了目标,有了对自己的定位,为了这个目标去行动和努力是最重要的。当然在行动时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人生没有那么多捷径,正道才是坦途。而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不是指多有钱,也不是指地位职位有多好,而是对这个社会的责任和帮助。公共责任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才能让一个人内心清凉安然。

  在这个金秋九月,一本清香扑鼻的《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带给了我温馨与感动,珍惜与感恩。那一封封平常心平淡的平凡而又平实的“家书”,那一行行寄托着希翼的文字,承载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构成了融世态、亲情、个性于一体的独特的家书文化。

  在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没有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像家书一样有那么丰富的内涵,连接着千家万户和五湖四海,传递着情感和信息,寄托着希望和期待,记录着社会进程,见证着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封家书都是一笔文化遗产。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

  约翰·D·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美国最著名的企业王朝的创建人,他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被誉为“窥见上帝秘密的人”。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但是至今,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已经传承到了第六代,且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洛克菲勒的子孙,之所以能将家族的辉煌与成功延续至今,和他们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洛克菲勒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是其一生的思想精华,饱含了一位父亲对孩子们那浓浓的爱以及殷切的希望,真实、完整地记录了洛克菲勒在其98年的峥嵘岁月中的人生智慧和成功之道,展示了一位商业巨子是如何从无到有创造财富,又是如何抓住每一分钱来赚取更多财富的。从中你将看到一位传奇的商业巨子、一位伟大的父亲,为你揭示成长、修身、处世与财富的秘密。这不仅是一些教子的忠告,更是一把收获幸福、走向成功、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

  这38封信包含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盼,包含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包含了为人处事的原则,包含了积极进取的心态,在这里选取其中3封信分享给大家。

  第一封:起点不决定终点

  每一个人的人生起点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人生的最后结果就是被出身定性。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存在贫富世袭,也不存在成败罔替。有的只是我奋斗我成功的真理,我坚信,我们的命运由我们自己决定,而绝对不是由我们的出身决定。

  第二封信:运气靠策划

  我承认就像人不能没有金钱一样,人不能没有运气。但是想要有所作为,就不能只等待运气光顾,我的信条是:我不依赖天赐的运气,但我靠策划运气,平步青云,我相信好的计划会左右运气,甚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成功的影响运气。

  第三封信:现在就去做

  我一直相信机会是靠争取来的。再好的构想都存在缺陷。即使再普通不过的计划,只要你确实执行并且持续发展。所起到的效果都比半途而废的计划要好的多,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而后者却前功尽弃,所以我说成功没有秘诀,要在人生中取得正面结果,要有过人的智慧和一技之长自然好,没有也无需沮丧,只要肯积极行动就会越来越接近成功。

  通过洛克菲勒的这38封信,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成功者的心态都是很接近的,都是积极乐观,有目标,有方法,用强大的企图心去解决事业当中的各种困境和难题。当你习惯于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你的好运气就越来越多了。而当你习惯逃避问题,或者抱怨各种不公的时候,那你就离倒霉不远了。

  所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其实都是内心选择的结果。我们要认真审视自己的选择,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

  你知道历史上最富有的美国人是谁吗?你知道是谁创造了石油王国吗?你知道他如何从一个家境贫穷变为最富有的人的?其实我早就想了解,一直没有机会,正好最近公司组织学习《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学习之后很有收获,如果把他一些经典的理论运用于工作生活中,一定也会收获很大,无论物质还是精神。现把深深触动我心灵的几点与大家分享。第一, 设计运气,就是设计人生。

  幸运是精心策划的结果,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者和建筑师,我们不能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要靠策划运气来使自己更发达。我们常常看到别人的做出的优异成绩,但是不知道别人付出的艰辛努力。别人的幸运也是提前策划,努力奋斗的结果。不要相信奇迹发生,奇迹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第二, 要有接受挑战的决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要有钢铁般的决心,相信一定能成功,且要情绪高昂,乐在其中。

  就像亮剑里面李云龙说的“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尤荣”。我们工作中也是一样的,一定要敢于接受挑战,勇于接受挑战,当然只有勇气还不行,还要有实力,就像书上说的拐杖不能代替强健有力的双脚,我们要努力磨练,强化和锻炼自己的双脚,再高的山还是要用脚去攀登。只要我们双脚强壮有力,又有勇气,我们一定会成功。

《洛克菲勒给孩子的38封信》读后感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也不断的在更新变换,孩子也越来越大,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出现了力不从心,有些教育方法会不被接受,作为家长也不想紧固孩子的思想,所以要让自己不断的学习。经朋友介绍买到这本书,利用寒假这个机会认真的拜读了一遍,也从中有很多体会。

  洛克菲勒,全名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美国实业家,慈善家。因革新了石油工业和塑造了慈善事业现代化结构而闻名。他一生坚信人生的目的是“尽力的赚钱,尽力的存钱,尽力的捐钱”。他以许多负面手段成为了空前绝后的巨富,但他终生不烟不酒,私生活严谨,一生勤俭自持。他并在晚年将大部分财产捐出资助慈善事业,开美国富豪行善之先河,给今天如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等富豪写下了先例,成为美国近代史上最富传奇色彩与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洛克菲勒给孩子的38封信》真实地再现了洛克菲勒一生思想精华,其中既饱含了一个父亲对孩子殷切的希望与切实的指导,也有着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亿万富翁的财富谋略与管理才华。书中包含了起点不决定成败、态度改变生活、别拖延,现在做、失败并不可怕善与合作等各方面的家庭教育。

  一.起点不决定终点

  生活中每人的出生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出生贫寒,有的人出生显

  赫,但是命运如何最终取决于我们是否努力,而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出身,有的人出生贫寒,却终成大业;有的人出生显赫,却最终落魄。我们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只是说出生贫寒的人会有一种渴求改变生活的斗志,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改变命运。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放手一搏的气概。他们对待工作或生活都会积极争取。我们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过什么样的人生,是我们自己争取的,只要我们努力,我们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成功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

  二.态度改变生活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工作也是如此。你热爱工作,在工作中投入无限热情,那么你收获的就不只是工作的酬劳,还会有自我的满足感。如果你厌恶工作,那么生活也会在这种厌恶中变得灰暗。关于这一方面有个故事,那就是有三个石匠在雕塑石像,当有一个人问他们在做什么时,第一个人给出的回答是:“如你所见,我在凿石头,凿完这块我就可以回家了”。第二个人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这是我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酬劳很高”。第三个人放下锤子,骄傲地指着石雕说:“我正在制作一件艺术品”。从三个人的回答上可以看出,第一个人永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的意识里只有一个字——累。第二个人视工作为负担,认为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而第三个人永远以工作为荣,他的工作总是充满意义。生活其实就是一种态度,视工作为乐趣,人生亦如天堂;视工作为负担,人生恰如地狱。所以改变态度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同,我们也会真正的快乐起来。

  三.善于合作

  在奋斗的道路上,没有谁可以单枪匹马地获得成功。每个人或多

  或少地都会依靠他人的力量。要想获得成功,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合作。成功有赖于他人的支持。我们要善于与人合作。比尔盖茨曾说过一句话:我成功的秘诀是有更多的成功人士为我工作。这句话反应出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仅仅靠自己,要用团队的共同努力。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与人合作,才会让自己走的更远。

  这本书已经读完,但是书中的一些文字总会在我脑中浮现,洛克菲勒不仅仅在教导他们的孩子怎么赚钱,更重要的是,他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生活。我也会利用这些感悟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去努力。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

  断断续续读完了《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这本书收录了1897年至1936年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每一封的开头都是:亲爱的约翰,落款都是:爱你的父亲。看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殷切的期望和倾囊而出的无私。

  我在想,为什么洛克菲勒只写给约翰呢?从第一封信里,可以看出他不止一个孩子,难道他也重男轻女?经百度,洛克菲勒有3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写给约翰,是因为约翰做了继承人,他需要将商业帝国交到儿子手上。从信件的时间分布来看,1897—1906这10年,有25封,后面的20年,一共写了13封,其中最后10年只写了3封。排除出版挑选的原因,这也符合正常逻辑。在孩子刚刚起步的时候,父母总会有很多的担心,总会各种各样地去引导、指正、鼓励,以免孩子走弯路。等到成熟以后,便会放手让孩子自由飞翔。

  第一封信,洛克菲勒对儿子说:我不能用财富埋葬我心爱的孩子们,愚蠢地让你们成为不思进取、只知道依赖父母成果的无能之辈。这就是他写下这么多信的初衷,他期待至少不要因为自己的财富葬送了孩子们的前途,当然,他更期待的是孩子们能够发扬光大,将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传承下去。他做到了,他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洛克菲勒家族已经延续6代,成为美国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想,这些离不开洛克菲勒的这些家书。

  在约翰遇到困难时,取得进步时,受到挫折打击时,或者沾沾自喜时,甚至林肯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时,洛克菲勒总是适时地写信,来开导、引导、鼓励甚至说教。他非常坦诚地跟孩子交流自己的想法,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看法,或喜欢,或憎恶,最重要的是,他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他始终提醒约翰要知己知彼,要盯紧自己的竞争对手。

  通篇读完,感受到洛克菲勒希望儿子能够在自己铺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同时他也为不仅仅是约翰的后代们,甚至包括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很幸运,可以听到首位亿万富翁的教诲。

  也许我们普通人并没有那么多的财富继承,那我们是不是比祖辈,比父辈有进步呢,我们如何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继续前行?我们会比洛克菲勒还忙吗,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更有时间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我们可不可试着帮孩子去寻找榜样,给他们力量?结果是什么,取决于我们为此做了什么样的努力。我们每天喊着希望孩子比我们更强更好,我们为他们做了什么?更好的经济条件就够了吗,这只是我们个人能力内的好,跟很多人相比是无足轻重的。唯有知识在这个时代是最为公平的东西,只要你想获取,总有各种途径。最好的方式是我们吸收了,言传身教;如果不能,我们至少可以告诉孩子,路在哪里,鼓励孩子勇敢走下去。

  最后,我只想对自己说,为了孩子有好的生活,继续努力!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也许将来会给孩子一些帮助。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

  书中的信件记录了洛克菲勒在1998年中的人生智慧和成功之道。他这些信的价值,正如艾伦.格林斯潘所说的:“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的财富还要重要。

  他曾写给儿子一封叫《不要找借口》的信。这封信让我受益匪浅。信中讲到了斯科菲尔德船长打高尔夫球又输了,他有些气急败坏了,他一怒之下把他那根很漂亮的高尔夫球杆给扔掉了,结果他只能再买一根新的。但是斯科菲尔德船长还有另外一点令人称赞。尽管输球会让他不高兴,但是他认为赢球本身并不代表一切,而是努力去赢球的过程才最重要的。所以,不管输赢他从不找借口。

  作者认为找借口是一种思想上的疾病,而患有这种病的人,往往都是是失败者。那些没有作为的人和那些处处成功的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在于找借口。

  这让想起了上次做题的时候。

  星期六上午,我在家做题。当我做到最后一道题目的时候,我不会了。我在傍边放了些草稿纸,一边看着题,一边在纸上画图、列算式、计算。但是答案总是不对。我开始不耐烦了。开始找理由来回避这道题。“什么啊!怎么不对了啊?是不是出错题了啊?”,我不耐烦的问道。说完我就把题扔到一边,干别的去了。后来我看了答案的解题过程。我发现是我错了。可我不愿意承认,就找借口说:“我写错数了”。但在我看完这封信之后,我学习中不再是这样了。我会去注重过程,弄明白每一道题是为什么。这样,我在后面做题时,少犯了很多错误,大大提高了正确率。

  我们在做所有的事情时,都是一样。输了、错了,不要找借口。及时的改正这些错误,加强练习,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大自然最漂亮的山水画

享受大自然的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