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一本书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亲子共读

  作为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是很快乐的事情。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

  在孩子的学习中与孩子共同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首先在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做完作业,预习完功课,开始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坐在舒服的沙发上,与孩子靠在一起,不时的拍拍他的小脑袋。让他感觉到一起读书的幸福。

  读书时要让孩子有计划的阅读。把全书分的精细一些,哪些需要精读,哪些需要略读,哪些需要摘抄记录。在读书中与孩子一块探讨,让孩子有充分的发言权。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不明确的情况下查找资料,给孩子准确的答案。

  读书中不止让孩子回答一些问题。让孩子在读书中寻找,增加孩子对读书的欲望。在读《爱的教育》时,孩子总结了《我们的新老师》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新老师的和蔼、善良,老师对同学的关心。老师对孩子们说的话,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孩子们只有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用实际行动向老师表达谢意。从读书中让孩子知道了所谓的爱。不只是父母的爱,还有老师的爱,以及别的亲人的爱。

  读书的同时可以让孩子讲一讲有趣的故事。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自己去吸取书中的知识。作为家长从读书中也学到不少知识,我们也有重新学习的机会。让我们知道怎样去教育孩子,怎样去善待别人,做孩子的好榜样。以后我们会进一步改进方法,激发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时刻提醒我们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在读书中让孩子寻找快乐,健康成长。和孩子共读,一起摘取丰收的成果吧。

亲子共读一本书

亲子阅读,共同成长

  大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理解一件事情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果和家长一起读书,就会深刻的明白其中的意思,同时也会感觉到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一起分享其中的道理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

  我妈妈是一名老师,她常常对我说:“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教我们怎样去读书。我们读书必须用到心、嘴、眼齐到才好。这样我们才能读得进去,读得懂,所有的知识都会被我们读透。

  在寒假里,老师组织了亲子共读活动,于是我跟妈妈商量,该读一本什么书好呢?没想到妈妈竟然拿了一本《爱的教育》,还对我说:“陈弘钦,来,咱们一起看这本书,认真读、仔细体会,你一定会有收获的。”按照妈妈的要求,我端起了这本厚厚的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书中对生活朴素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人类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我认为这种关心理解都离不开一个根本的东西一一那就是爱。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封父亲的信《要学会爱人》,信中讲到安利柯的父亲看安利柯走路时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妇女,连对不起也没说就走,感到十分生气,并告诉他今后应该怎样尊重别人,培养好的品格。说实话,其实我也有时和安利柯差不多。

  有一次是在上学的路上,当我走到斑马线时,刚刚变红灯,我便停了下来,这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因为没有看到红灯,便继续往前走,眼看对面的车就要过来了。本来这时就应该赶紧把老奶奶拉回来,可我还在犹豫,到底去还是不去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身旁的一位阿姨连忙把老奶奶拉了回来,并对她说:“红灯了,先不能过。”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过了马路。

  看到这些,我十分后悔,后悔我当时在犹豫什么?我发现我的爱心忽然间全部飞走了,我对自己说,以后可千万不能再这样了。一个人要培养好品德,务必从小事做起。

  我和妈妈在亲子阅读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和礼节,还学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生道理。书架在充实,我们都在成长,家庭读书气氛也越来越好。读书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读书的快乐也伴随着我们快乐的一家。

亲子共读一本书—《三松堂断忆》读后感

  晚饭后女儿再次催我,问我亲子共读一本书的作业什么时候完成,我才恍然大悟——交作业的时间到了,然而暑假刚开始时承诺女儿的亲子共读还没有兑现,顿时汗颜的感觉油然而生。

  已经记不起有多久没有捧着一本书静心阅读了。就在今晚,为了兑现给女儿的承诺,我关掉手机,抛开纷纭琐事的干扰,拿出女儿的《河的第三条岸》,开始静心阅读。谁知竟一发不可收拾,放下手中的书时,已是星光满天的深夜。无论是书中隽永的文字,作者的深沉的情感,还是书中角色表现出的坚韧、自强、豪放的高贵品质,都成了我不忍释卷的理由。同时不由暗暗赞赏女儿选书的眼光。

  《河的第三条岸》是由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编著的一部文集。书中精选收录了古今中外文学巨匠所著的30篇文章,文体有散文、小说、诗歌、元曲、书信等。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宗璞女士写的《三松堂断忆》。

  《三松堂断忆》是宗璞女士在父亲仙逝一年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散文。文中回忆了宗璞女士父亲的生平几件小事。虽是小事,但见微知著,字里行间不仅充盈着宗璞女士对父亲的浓浓哀思,更是表达了对父亲坚韧、顽强、节俭、豪放、自强、无私等高贵品质的褒扬及赞美。

  宗璞女士的父亲是我国国学大师、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冯友兰先生一生醉心于哲学研究,著述颇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战及解放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均奋斗在哲学教育的第一线,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哲学人才。不仅如此,冯友兰先生的二子二女四个子女均为各个行业的精英,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作出了不朽的业绩。小女儿宗璞女士更是继承了冯友兰先生的遗志,徜徉在文学家的殿堂,成为了我国文化界的一颗瑰丽的新星。

  身为父亲的我,在对冯友兰先生的子女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羡慕的同时,更是对冯友兰先生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倍感兴趣。再三遍览全文,发现唯有八个字可以概括冯友兰先生的育子心经:“躬先表率、以身作则”。

  冯友兰先生一生酷爱思索,即使是文革期间遭受批判,仍不放弃思索,终于自成一系,创立“冯派”哲学思想体系;先生总是为别人着想,尽量减少别人的麻烦,活到九十五岁没有一点怪癖;先生生活节俭,但富有生活情趣,在女儿小时常带女儿去颐和园包船游湖,饱览落日绮辉;不肯钻营将幼子调回北京,以致将钟爱的幼子钟越长期留在医疗条件落后的黄土高原,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流尽的汗和血,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先生回老家奔丧,县长拜望,告辞时先生不送,而对身为普通百姓的旧亲友则一直送到大门口……中国文人身上坚韧、顽强、节俭、豪放、自强、无私、不畏权贵的风骨在冯友兰先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难怪冯先生的子女都能取得骄人的业绩了。

  在和女儿交流读书心得时,女儿的话更是让我如芒在背。女儿说:“你工作再忙,能有冯友兰忙吗?你对我的关心,比得过冯友兰对女儿的关心吗?”是啊,细细想来,我这个父亲和冯友兰先生比起来,当然是不称职的。平时以工作忙为由,几乎没有过问过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女儿平时读什么书?平时想些什么?作业完成得如何?喜欢吃什么菜?平时交的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这些问题我几乎都一无所知。更为关键的是,下班回家后,我总是坐在沙发上捧着手机看个没完,和女儿根本聊不了几句话,对女儿的内心世界当然是知之甚少。像这样静下心来和女儿共读一本书并共同交流读书心得的经历更是没有过的。然而,一晃眼间,女儿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再过几年,女儿就要离开我和妻子的呵护,自己去展翅翱翔,遍览山川了。然而我又应该怎样为女儿翱翔的翅膀增添力量

  我想,文中冯友兰先生的行为已经告诉了我答案。那就是“躬先表率、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绝不是空话。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身为父母,一定要谨言慎行,时时处处为孩子树立正直、善良、自强、无私、顽强、节俭的形象。这些正能量的品质都会转化为女儿翱翔天空时的力量,帮助女儿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有用之才。

  感谢实中的这次亲子共读一本书的作业,因为这让我作为父亲的“职业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经常放下手机,拿起女儿的书,把和女儿共读一本书的“作业”继续做下去。

书伴我快乐成长—亲子共读

  我们这个家庭是一个伴着浓浓书香的快乐之家,我们崇尚快乐读书。我们的读书口号是“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这次学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以来,我们家长把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进行了认真研究,还抽空学习了许多家教方面的书籍。在亲子阅读中,我们不断总结读书的经验,形成了一些适合我们家庭的读书方法。“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就是和智者对话,读书是心灵的旅行。我们在亲子阅读中从被动读书慢慢转变为主动读书,亲子阅读正在成为我们一家人良好的习惯。以后我们会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读书、求索和创造的热情,使孩子们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在每个家庭里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又处于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积极,知识丰富,思维活跃。但是,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些呢?单就读书这一项,我的体会是: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在书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一起回味历史的厚重沉淀,体验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学的新奇和不可预知,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听妈妈讲故事。一个故事,要妈妈讲上三五遍,每一次,我都会被书中的故事深深打动。读书带给我最隽永的乐趣,读书带给我丰富的世界,让我用善良和纯真的目光看待一切。当我成了一名母亲以后,我也希望我的孩子用他们善良可爱的童心在书中品味这个世界,教会了他们识别善与恶,教会了他们去行善,去痛恨邪恶。让他们从书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真,善,美;从书中体会到了博爱。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也可以不急着回答,反而提一些问题要他回答,启发他主动思考,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哪怕他的想法是粗浅的,偏颇的,也不要粗暴而简单的否定,有许多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可以耐心的解释,可以激烈的讨论,彼此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对方,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向纵深发展,倘若相持不下,可以一起再查资料,再看书,寻求最佳答案,这样可以使他接受的心悦诚服而又自然而然。此时,家长也增长了以前没有关注的或者没有兴趣的知识,达到了和孩子一起积累一起成长的目的。

  一起读书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家长和孩子共同经历着书藉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心情让家长和孩子贴的更近,彼此间没有隔阂,象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在给孩子讲其中的故事时,我们不是完全照着书中的字去念,因为那样的话,孩子可能有许多地方不理解,所以我们总是使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话语,尝试不同的人物采用不同的声音或语调来配合讲解。每当故事讲完,我们都会要求他再来简短地反述一下故事的主要情节,最后再向他详细说明这则故事给人的启发和寓意。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喜欢上听这类的故事,有时同一个故事讲了几遍甚至十几遍,孩子总是百听不厌,我们都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因此,对于父母来说,千万不要奢望可以教给孩子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给孩子一个“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感觉的,情绪的,认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长,而不只是被灌输属于父母的认知和技能,那样的人生无味而无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和孩子一起快乐的读书吧。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小书虫!

亲子共读一本书—读《冒险小虎队》有感

  今天,我和母亲一起共读一本书————《冒险小虎队》。在读的过程中,我囫囵吞枣地读着,十分专注地欣赏着那些让人牵肠挂肚的历险情节,而母亲却一边读,一边那着笔在一旁工工整整的抄词语,句子。我十分奇怪,向母亲疑问到:“老妈,你在干什么呀?”母亲把笔停了下来,慢慢抬起头来,回答到:“记录好词佳句呀!”

  顿时,我心中一震,想到:我以前看书时,只图个情节,根本不去管书中描写的优美的好词佳句,对这写好段落都一看而过的,可母亲都已经30出头,快40多岁了,还一直保持着看书做笔记的习惯,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呀!我的心里不由增加了几分对母亲的佩服之情。通过学校布置的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我明白了:看书不能只图个情节,要善于记笔记。于是,我也向母亲一样,拿出一本本子,和母亲一起记录好词佳句……

亲子共读一本书

  寒假初,我迷上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有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有众多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看后如身临其境,使我流连忘返。

  读书不仅要细看,更要讲究方法。

  在读书时,我会选择勾画法。

  在阅读时可以勾画出四字成语,可让自己记忆深刻,利于积累;勾画出佳句,可以积累一些修辞手法,也可以学会一些写作手法;勾画出有疑问的地方,在阅读时找到答案,或者借用网络查找答案,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也培养了自己质疑问难的能力,这样一举三得,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妈妈看我读得如痴如醉,也重新阅读了《三国演义》。

  比起我,妈妈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

  妈妈阅读时会反复读这本书,仔仔细细地记住书中的内容、重要人物,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妈妈不但能够记住很多故事情节,而且能够形象具体的概括出书的主要内容。

  读完这本书,我和妈妈都意犹未尽,我们探讨起了书中的人物。

  在本书中,我们最喜欢最佩服的还是诸葛亮,我敬佩地说:“诸葛亮真是奇人呀!在《诸葛亮草船借箭》一章中,诸葛亮竟能提前了解当天的天气,最重要的是还能准确地知道当天的风向,真是厉害!最重要的是诸葛亮能探知曹操的性格、心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才能取胜。

  ”“是啊,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全军覆灭,四散飞逃,诸葛亮居然能够算准地点,埋下伏兵,以少胜多,果真是神机妙算。

  ”妈妈接着补充。

  我接着说:“诸葛亮这空城计真令人叫绝,在城中空虚的时候,能想出空城计,可见诸葛亮有着很大的智慧,一人强过百万雄师。

  ”“没错,但人免不了犯错。

  诸葛亮因为重用了马谡,而失去了战胜魏、吴国的大好机会,真是可惜,我们应该从中得到教训呀!”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不过,刘备虽然谋略不胜诸葛亮,但是他极重情义,对于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十分照顾,并且至死都不会改变,真是让我也自叹不如。”我说道。

  妈妈对我说:“可惜张飞、关羽被害死,刘备急于复仇,损伤了不少兵马。

  看来,冲动是魔鬼,人一冲动,不知会出现什么意外,我们做事一定要冷静。

  ”……亲子共读不但让我和妈妈友好交流,增进情感,更拓宽了知识面,让我们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体会、感悟更加深刻。

  假期中的亲子共读让我尝到了读书的甜头,以后我会和妈妈坚持读书,共同进步。

亲子共读家长读书心得

  我在学校号召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中,我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收益颇丰。在陪伴孩子读书的同时,自己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仿佛又重新体会到了童年成长的乐趣。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在书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一起回味历史的厚重沉淀,体验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学的新奇和不可预知,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出发点,找一些相关的,充满童趣的书藉,和孩子共同阅读,慢慢地孩子的知识面会变得开阔起来,思路会变得活跃起来,当碰到问题,会提出许多的"为什么",而为了解决这许多的为什么,她就愿意去看更多的书,就近一步激发了她看书的举趣,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她以前不感兴趣的领域,探索的乐趣,拓宽了她的兴趣面,以此类推,形成良好的循环。对每个孩子来说,书本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想象。我们作为家长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领孩子去阅读,让他们发现阅读是一种有趣的、愉快的经历。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以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共同来读书,在充满亲情的氛围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于书的世界里,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

  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也可以不急着回答,反而提一些问题要她回答,启发她主动思考,引导她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哪怕她的想法是粗浅的,偏颇的,也不要粗暴而简单的否定,有许多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可以耐心的解释,可以激烈的讨论,彼此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对方,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向纵深发展,倘若相持不下,可以一起再查资料,再看书,寻求最佳答案,这样可以使她接受的心悦诚服而又自然而然。此时,家长也增长了以前没有关注的或者没有兴趣的知识,达到了和孩子一起积累一起成长的目的。

  一起读书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家长和孩子共同经历着书藉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心情让家长和孩子贴的更近,彼此间没有隔阂,象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家庭环境。通过学习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有责任的公民。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努力着。我们深知榜样的带动力量。从我们自己做起,在闲暇时,我们家长会拿上一本书,静静地品读,给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让孩子知道读书是一个好习惯。具体做法为:一是固定读书时间。我们把晚上七点半至八点作为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在这个时段里,关闭电视和电脑,全家一起漫步在书中,享受读书的快乐。二是做好导读准备。根据孩子的读书水平,将全书划分精读、选读、略读的不同区域,重点增加读书的趣味性。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做家长的考验,我们应督促孩子每天朗读一篇文章,让孩子有意识的识记文章中好的句子和词语。在读书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时做家长应尽量正确的回答孩子的疑问,遇到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时要翻阅其它书,一定要正确对待回答孩子疑问,要帮助孩子提高一下思维空间,第一次接触的词语要重复的阅读和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记忆才会更深刻。

  因此,对于父母来说,千万不要奢望可以教给孩子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给孩子一个"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感觉的,情绪的,认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长,而不只是被灌输属于父母的认知和技能,那样的人生无味而无趣。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就是和智者对话,读书是心灵的旅行。我们在亲子阅读中从被动读书慢慢转变为主动读书,亲子阅读正在成为我们一家人良好的习惯。以后我们会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读书、求索和创造的热情,使孩子们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亲子共读书心得体会

  从儒儒很小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陪伴儒儒亲子阅读,我认为,在孩子阅读时,父母的参与和伴读能带来情感滋润和认知意识,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伴读的过程,不但是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的过程,也是父母与孩子一同享受亲情,一道分享快乐的过程。下面,我简单谈一下我在和儒儒亲子阅读中的感受。

  培养孩子的兴趣是良好阅读的基础。有人说过,兴趣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使孩子受益一生。小时候儒儒特别喜欢看电视,我们就有意识的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并不停向他灌输书本里有趣的故事,把孩子的兴趣从电视引向书籍。

  选择适合孩子的书是良好阅读的关键。我们陪同儒儒一起去书店买书,选择的书籍既要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又要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如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同时我们还会选择一些有图画、有文字拼音版的故事书给儒儒看。比如幼儿园开展的图书节互换图书活动就很有意义和效果。当时我们选择了绘本图书,绘本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正如新西兰图书馆员多罗西?怀特所说“图画书是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图画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幼儿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我们注重给儒儒进行绘本阅读,在绘本亲子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和孩子进行很多的对话和交流。问问儒儒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往往会发现孩子的独到眼光和无穷的想象力。

  通过亲子阅读,我感到儒儒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开拓了他的视野,丰富了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会使孩子一生受用。我想我们会将亲子阅读坚持下去,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快乐,在快乐中健康茁壮成长!

亲子共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亲子活动是少之再少,大多是父母长期工作,工作下班后又给料理饭菜,而孩子放学就是做作业,根本没有一点时间来陪孩子,更不要说在一起学习读书了,所以这次学校组织亲子共读,我们要好好珍惜。

  读书,是人生的一大积累,它能塑造健全的人格,锤炼顽强拼搏的意志,更能丰富课外知识与大脑的智慧积累,它可能影响我们新一代的一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难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是一个不称职的家长。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并不能做到每天陪儿子共读,但我每星期至少能陪孩子两次共读。自从开始亲子共读,在与儿子的一同阅读、一同学习中,我又重新找回了那种美妙与神奇,每次亲子共读都是乐在其中,回味无穷!

  我们在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时,一起享受书中人物的喜怒与哀乐,一起感受到主人公顽强不息的精神和超强的生存能力,给孩子讲解碰到困难时,要象鲁滨孙在困难环境中顽强不息的精神,不可以遇到困难就逃避,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克服解决它。

  我在欣赏孩子的成长中也收获了快乐,书中的童真童趣拂去了我心灵上的尘埃,让我有幸走进孩子的世界,懂得如何去亲近这些纯真的天使。

  20xx年,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乐在其中的我会将亲子共读进行到底,让孩子和我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彩无比!

亲子共读一本书读后感

  有这样一个女孩,她聪明活泼、纯真善良,尽管她遭遇父母早亡的不幸,五岁时就被送到独居在山上的爷爷那里,但她却非常坚强,用自己的爱心影响着周围的人。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孩就是瑞士作家施比里的作品——《海蒂》中的小主人公。

  记不清这是我和妈妈一起阅读的第几本书了。当我俩读完时都沉默了一会儿,我知道,妈妈和我一样也被感动了,被海蒂的善良感动了。她的爱,让小伙伴彼得的羊儿更加健壮;她的爱,让失去女儿的薛斯曼医生找回了快乐;她的爱,让失明的祖母重现微笑;她的爱,让残疾女孩克拉拉奇迹般的恢复了独立行走的能力。爱铺就了一条快乐的路,更创造了让人激动的无数奇迹。我多么希望我们每一个人也能像海蒂一样拥有善良、拥有爱,那世界就会多么和谐美好。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把阿尔姆山写得绚丽多彩,给人美的享受。我很羡慕海蒂能天天喝鲜羊奶,晚上能看着闪闪烁烁的星星进入甜美的梦乡。让我们都来记住美丽的阿尔姆山和善良的海蒂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最适合父母出游的15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