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个人感想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祖国的变化—建国有感

  光辉岁月弹指之间,转眼60年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XX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60岁了,今年的10月1日正是祖国60岁生日。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艰苦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伟大的中国像一只昂首的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那时的中国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但是现在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时代也跟着进步了,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不屈不挠。伟大的祖国仅仅用三年的时间就恢复了经济,从这里我知道了祖国的不容易,祖国的伟大。祖国经过三年的努力,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好转,不过还是有许多国家远远高于我们,我们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还是低于发达国家。祖国正在不断进取着······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它成为我国工业的起始点。我感受到了祖国一直不停努力和进步着。一开始看到一些新奇的东西还不会造,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经历过,但从资料片中完全能体会到,当时的人民生活依旧很辛苦,我知道了现在祖国能够这么强大都是我国人民在被后默默地奉献才有今天的。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光来到了XX年,我正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落成的新闻。又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我不曾想起了XX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想起了奥运健儿们的英姿,想起了中国一共发射了“神五”“神六”“神七”火箭飞向了天空,“神七”首次完成太空行走,这些成就是多么的让我们中国人骄傲,自豪啊!现在的中国已不是以前那个中国了,他将越来越强大,站在世界的东方,永远屹立在哪儿,啊!祖国真伟大!在这儿我祝祖国永远繁荣富强,越来越辉煌!

中国这十年个人感想

“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观看心得

  时代在进步,中国在发展。从贫穷的解放时代到富裕繁华的今天,在这短短的60年间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有钱买不到东西到食品供应丰富,从物质匮乏造成饥饿感到现在只是尝新鲜,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跨越贫穷奔向了小康。

  光从衣、食、住、行中我们就能看出中国的变化之大!

  衣

  在解放时期,只要有衣服穿并能穿暖就很让人满足了。而现在人们的衣着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现在人们都注重得体和个性,那些被丢弃的衣服不知比以前人们穿的衣服好多少倍!

  食

  曾经就算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如果有口饱饭吃那已相当不错了,而现在,肉类食物都被大家厌烦了,现在的人都注意味道和营养了!

  住

  以前,那些老百姓,农民们住的房子都是又矮又小的毛草房,土破屋而且光线又不好,又潮湿,一到下雨天就漏雨。现在呢?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一幢幢立在我们面前,房子宽敞、明亮、家俱电器样样齐全。

  行

  那个年代交通不发达。自行车、汽车廖廖无几,学生上学要翻山越岭而现在许多学校都已是专车接送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也越来越普遍了,人们出门都很方便。

  不管是物质水平、生活方式、消费观点还是思维方式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我坚信我们的祖国在今后的岁月里会更加兴旺发达,就让历史来见证吧!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观后感心得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一名基层辅警,我们是政策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与群众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位置,把人民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好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真诚、热情地服务好群众。

中国这十年活动观后感

  十年间,一个更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市场环境逐渐成型,中国经济潜力因此持续释放。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削减繁冗行政审批,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使不同所有制企业得以真正同台竞技;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令科研人员不必再受“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困扰……种种改革举措,让中国经济活力尽显。

  据官方数据,2021年中国市场主体总量已超过1.5亿户,其中企业40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较上年都有8%到10.2%不等的增长。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牛先锋称,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套成熟定型的制度,给人一个稳定的预期,让人们充分发挥潜力,放开手脚干事业、谋发展。近年来,中国的改革正是充分发挥了制度的正向激励作用,为激发各类社会主体活力提供了制度保证。

  十年间,一个旨在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加速建立,中国因此与世界更加深度交融。

  从先后设立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到出台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全面实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从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到积极商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谋求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一系列举措将中国对外开放推向更高水平,也使中国在保护主义兴起时成为全球化的一大“稳定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直言,现在全球供应链正有迹象朝着逆全球化方向演变,但与中国有关的数据明确提供了反例,个中原因就在于中国持续而坚定的开放政策。今年1月,中国吸收外资额同比增长11.6%,增速接近去年同期的三倍。

  “现在我们已经享受到了和中国企业同等的待遇,这让我们更愿意也更有信心在中国投资。”路易达孚北亚区首席执行官陈嘉渊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上一个十年,中国凭借改革开放,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了“更上一层楼”。下一个十年,中国所处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改革开放将如何迈上更高水平引发多方关注。

  牛先锋表示,要想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发展,中国今后需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应牢牢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重点,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类要素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说,新形势下中国需进一步发挥改革和开放的相互促进作用,以开放促改革。应通过参与高水平自由贸易区或投资协定谈判,推动经济体制与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接轨。此外,还应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等平台作用,为高水平改革开放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心得观后感

  经过学习教育阶段的学习,我认为对我们每名政法干警来说,应该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即“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四个方面对自身进行认真检视。

  一是从政治上检视是否绝对忠诚,能否做到信念坚定。

  具体包括检视入党动机是否正确;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是否到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是否全面;能否在大是大非、关键时刻做到“两个维护”;能否坚持“四个自信”,始终同错误的思想和言论做斗争等。

  二是从立场上检视是否有群众观念,能否做到执法为民。

  具体包括检视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否理解全面;对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的相关要求和举措的理解是否充分;对如何丰富和改进为民服务的方法和举措是否有明确的思考和谋划等。

  三是从责任上检视是否有过硬能力,能否做到敢于担当。

  具体包括检视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队伍建设的指示和要求是否清楚;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是否清晰;对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是否清晰;对自身与政法英模、先进典型之间的差距是否清晰;对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方法和举措是否有清晰的思考和谋划等。

  四是从品质上检视是否有优良作风,能否做到清正廉洁。

  具体包括检视对党规党纪的学习、掌握、运用是否扎实;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要重点整治的顽瘴痼疾是否有清晰认识;对如何改进工作作风,筑牢廉政防线是否有明确的思考和举措;对通过教育整顿,自身要实现什么样的提升、转变或突破是否有合理的预期等。

祖国70年变化感受

  光阴荏苒,物转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70周年,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成长为世界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它已然成为一个领先时代的大国,绽放着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国发展的道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哀伤也有喜悦。在中华民族最困难的时期,先辈们做“被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无悔选择,是他们把祖国送进了和平发展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他们曾是科学救国,实业兴邦;曾是一寸山河一寸血,10万斗士40万军;曾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曾是改革开放,不断探索。

  有了前辈们鼓足干劲的积极拼搏,让祖国发展起来,才有了如今中国的欣欣向荣之象,而当代杰出人物作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苦心研究几十年,历经无数次的失败,不抛弃,不放弃,最终研发成功,使中国在探索宇宙的领域上更上一层楼,引领时代的发展;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无限的科研,致力于提高水稻产量,解决了世界饥饿难题;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更是研发出青蒿素,救天下百姓苦痛中……还有许多杰出的人,也在默默的为祖国发展做贡献,他们不求回报,立足当下,积极奋斗,为国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才有高下,贡献无大小。”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被新生代一脉相承并发扬光大,才有了新中国如此蓬勃发展之姿,

  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写道:“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习近平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之一代的。”展望未来,当今社会的我们,生活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里,青少年应不坠青云之志,敢于拼搏,敢于担当,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将命运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我们还需警惕外界的挑战,贸易战始终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当奋斗,为了从中国梦而奋斗,我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索我理想之中华,幸勿姑息迁延,韶光坐误。”让我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紧紧抓住同祖国、同时代一起成长的机会,肩负起推动中华崛起,富民强国的中国梦。

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观后感心得

  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政法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可以说桩桩件件都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维度、各层面,其成败得失直接关乎民心向背、关乎政权稳固。当下,全国上下正在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开展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广大政法干警提供了补课充电、整改提升的珍贵契机,是政法系统推进自我革命进程中的又一伟大实践,正当其时、意义深远。然正如无跬步不积之千里,无溪流不聚之江河,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多点发力、统筹推进,才可实效尽彰。

  一、守好“主阵地”,避免责任落空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意味着政法各单位既是教育整顿的领导主体,又是落实主体、工作主体,既要谋划部署,又要身体力行、直接参与。要敢于从自身出发查找问题,从纠正习惯于喊口号、摆造型、只挂帅不出征等认知偏差上入手,从整改不想得罪人、不敢动真格等行为偏差上发力,以上率下、明岗明责,做到政法各单位领导班子负责“不松手”、一把手尽责“不甩手”、班子成员担责“不缩手”,真正将教育整顿工作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特别是在“学习教育”环节,要精准围绕“四项教育”内容,聚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点内容于一体,整合发力、统筹推进,绝不可“专攻一域”“不谋全局”。

  二、用好“杀手锏”,倒逼责任落地

  有责不担,正气难彰;失责不问,百弊丛生。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强化担当作为,加快破难补短;严格问责追究,通过责任追究进一步推动各项具体工作落实,真正把“两个维护”体现到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坚守住教育整顿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谁不担责、不作为,就要打板子,不仅要打疼形成震慑,还要打响警示他人。尤其是对不抓不管导致相关问题长期滋生蔓延的,对屡屡出现重大问题不制止、不报告的,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要倒查相关领导的责任,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教育整顿责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特别是在“查纠整改”环节,要精准聚焦问题线索,围绕群众反馈意见,真查实查、真改实改,对所有问题列出清单,能够立即整改的明确时限和要求,一时解决不了的,盯住不放,通过不断深化认识、增强自觉、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抓好整改,对整改责任落实不力的坚决追责问责,对“害群之马”拒不姑息,坚决防止有形无实的“走过场”、上推下卸的“踢皮球”、直晒不改的“问题秀”。

  三、织密“铁笼子”,促进责任落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教育整顿真正取得实效并能长期巩固其成果,必须抓好制度建设,扎密“铁笼子”。然,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成果能否形成长效机制,很大程度取决于相关的制度建设是否配套跟进。因此,在当前务必要以政治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建立健全选人用人、防错纠错、源头防腐、“三重一大”决策等制度机制,逐步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长效体系,不断增强落实教育整顿责任的严肃性、严密性。同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听取汇报、检查指导等方式,加大制度执行和权力运行的监督检查力度,深入挖掘问题线索,提高监督质量,将教育整顿工作压力层层传导下去,把责任压紧压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切实维护教育整顿的严肃性。特别是在“总结评估”环节,要边全面总结、边查缺补漏、边建章立制,探索形成管长效、管长远的制度机制,固化教育整顿成果,延伸教育整顿成效。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党要管党、从严治警决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全体政法干警都要自觉当好教育整顿的践行者、引领者、推动者和示范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扎实工作,以管党治警的实际成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中国这十年主题观后感作文

  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攻坚意识、传导责任压力、细化工作措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冲刺决战,坚决打好最后歼灭战,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从来不止是口号和数字,而是千千万万个“与我有关”的故事,吃得上自来水,上得了学,开垦得了贫瘠的土地,也翻得过险峻的大山。精准扶贫,不仅是不再靠天吃饭,而是走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5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7000万,每分钟至少有26人摆脱了贫困;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贫困县数量减少了153个。让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确定的庄严目标。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后收官阶段、最后总攻阶段、最后交卷阶段。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起就要严肃查处问责一起,切不可姑息迁就。只有时刻从严要求、处处实字当头,才能既给困难群众信心,也为基层干部减负,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保障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在脱贫攻坚中,要坚决反对和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拒绝“表格扶贫”、“材料扶贫”。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根源上来说,就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本质上则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我们必须要树立从严从实的干部作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提供精细化、精准化服务。

关于“中国这十年”观看感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共最高领导层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向外界清晰阐明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中国致力于实现的目标。

  如今,当踏上新的征程,中国未来的发展又将以何为目标,再度吸引海内外关注。这一答案或许正蕴含在习近平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话语中。人们不难发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刻画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的清晰脉络,也将成为外界观察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维度。

  实现小康是中华民族持续千年的接力,也是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期待。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到2021时,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也成为外界熟知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习近平如此强调。在2012年底,当时中国近1亿贫困人口的现状,成为实现小康梦想难啃的“硬骨头”。为此,中共发起了一场长达8年、向贫困宣战的“战役”。十八大以来,中国实现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当百年大党与千年小康相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缩影。过去十年,中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中国将继续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人们对美好生活也赋予了更高层次的定义。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习近平所言,随着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一招。

  当时间回溯至10年前,彼时的中国虽然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尽管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并非易事,但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正是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习近平在多个场合提及改革之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也正因如此,十八大以来,中共进一步展示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雄心。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亮出“总目标”和“总路线图”。随后在中央最高层面设立专门的改革机构,习近平亲自挂帅,尤其重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场深刻变革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均前所未有,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体制支撑和保障。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共通过连续作为,为新阶段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把脉定调。在外界看来,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中国改革的步伐永不停歇。

  不断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中共治国理政的一道“加试题”。在抗疫大考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答卷”的底色。保障生命健康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这也是中国面对疫情冲击始终秉持的价值标尺。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一个个感人细节,诠释着人民至上的理念。从要求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到快速扩充收治床位、不断优化诊疗方案,一件件生动事实彰显直面大考的使命担当。

  历史总是在特殊时刻更能给人以启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成中国过去10年发展最显著的逻辑主线。在新征程上,这也将继续成为中国未来始终锚定的目标。而这一决心或许用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的话概括最为确切——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中国这十年观后感

  国企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十年来,中国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群众办事更方便,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推进改革。”

  老百姓的一个个“好评”,就是改革成效的最生动注脚。“有一次,我在北京办理个人公积金信息登记问题,比较棘手,当天有一个负责人亲自到窗口为我解决问题,还强调说‘要让群众只跑一趟’,然后那天我真的只跑了一趟就把事情办完了。”李莉说。

  十年来,中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利企便民,开公司更加方便,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极大释放。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1.54亿户。市场主体总量已经比2012年底的5494.9万户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达到12.1%。全国日均新设企业由0.69万户持续增长到2021年的2.48万户。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自我鉴定350字左右本科

自我鉴定300字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