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阅读最佳时间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根据年龄选则读物
因为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不一样,所以专家认为:
小学一二年级,因为识字不多,拼音不熟练,学生读的书可以以图为主,字大一点,书簿一点,最好选的书是拼音版本的。童话与神话故事书这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最爱,还有笑话书、卡通书等。
因为孩子小,不会选书,所以家长要帮着孩子参谋着选书。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书,发现孩子不爱看,就以为孩子不喜欢看课外书,诸不知有时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自己身上。有可能是家长选的书不适合孩子看,二是选的书难度高于孩子的阅读水平。
低年级家长,尤其是一年级家长替孩子选书时要注意三点:
一、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图多对开发孩子右脑有好处。可以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像,对孩子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有好处。
二、书尽量选簿一点的,最好是一本书里只有一两个故事的,这样孩子很快能读完一本,内心就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下次就还会想读。如果家长为了省钱,给孩子买那种少图的、故事多的,很厚的书,孩子就会丧失读书的兴趣。(举我的孩子读一年级时,读安徒生童话,很厚,结果孩子不想读了。)
三、最好先帮孩子扫除书里生字的障碍。要么是买拼音版本的,一本书里不认识的字最好控制在20%以内,这样孩子读起来才不会磕磕巴巴,才会乐意读下去。否则的话,就建议父母与孩子一起读,最好是识字与读书同步进行。
小学三四年级,可以读一些深刻的童话书,像科学童话与故事,知识类图书(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科学、宇宙之谜、动物知识等)、伟人故事与历史类的书,还有儿童报刊等。
小学五六年级可以读一些漫画书、寓言、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探险故事、人生智慧、为人处世、少儿百科全书等等。
初中时期最适合读的书是名人传记、谈人生、以及人生智慧方面的书。因为初中时代是一个人奠基立志的时代,有特别强烈的模仿倾向,特别崇拜心中的偶像,如果孩子在初中时代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名人传记方面的书,他就会去追名星,歌星。另外还可以看一些科普的、青春期知识方面的、大众流行读物等。
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把握阅读关键期
1935年,奥地利著名的生态学家、诺贝尔获得者洛伦兹经过发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像小鸭、小鹅这类动物,总是喜欢在破壳的前两天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比如:第一次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第一次见到的是人,就追人,以为人就是自己的妈妈。并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如果在这一两天内,将它与母鹅或人分开,那么过后,母鹅或人与小鹅再怎么接触,它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这是由大脑的结构决定的。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印刻现象",把小鹅的这个时期,叫关键期。
再比如小羊刚出生后的几天不在妈妈身边,以后它就不再合群而总是乱跑。如果小鸟出生后的头几周不在鸟群生活,它将永远不能唱出动听的"歌声"。
有一个印度男孩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狼叼去哺养,8岁时才被人从狼窝中救出来。由于多年来与狼生活在一起,错过了学习语言、行走、运动等关键期,她不会走,不会用手拿东西,只会爬。她的习性是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午夜嚎叫,只会用嘴叼吃生肉。人们努力教育她去掉狼性,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一个简单的站立她学了2年时间,走路学了6年时间。17岁临死时才学会了十几个单词,智力仅相当于4岁的孩子。
我国"猪孩"王显凤从小被继父遗弃在猪圈中吃猪奶长大。她学会了在猪槽中抢食、啃草根树皮、扒土、蹭痒。一直到8岁才被人发现,救出来后,发现她不会说话、穿衣、吃饭,跟猪的习性一样,专业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她教育、训练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
"狼孩"、"猪孩"都是从8岁被人发现、解救,再由专业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施以专业的救治、矫正。但是,再好的教育条件,也没能使她们恢复"人性",她们落下了"弱智"的终身残疾,原因就是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
经过脑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自然界的所有动物,包括人,在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发育计划时间表:在哪一个阶段哪些*能先发育,哪些*能后发育。如果家长抓住了这个大脑发育时间表,在孩子哪些大脑*能正在发育的高峰期,对孩子适时实施教育,则效果就要好的多。反之,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再对孩子实施教育,效果就要差许多。
与此相反还有一个例子:二战时,一名叫横井庄一的日本士兵,在东南亚大森林里迷了路。他只好独自一人,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可是获救后,他只用了82天,就完全恢复了原来的能力,原因就在于,在他的成年之前,他没有错过受教育的那些"关键期"。
做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在教养自己的孩子时,就应该认识关键期,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把握住了"关键期",教孩子就会事半*倍,错失了"关键期"去教孩子,就会事倍*半。
那么孩子有哪些关键期昵
1、感官关键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2、形象视学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这时候的孩子,一般喜欢"上公园"、"出去玩",这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室外自然风光、鲜明的画面。这时,除了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内的时候,还要给他多看图画书、动画片,开阔孩子的视野。
3、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4、语言关键期(3~6岁):这个时候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12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再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好。
6、秩序关键期(2-6岁):2岁到6岁是教孩子知晓、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7、想像力关键期(2-8岁):这个时期,家长要让幼儿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科幻片,识字后多读书。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家长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
8、文化敏感期(小学1-4年级):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父母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包括对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的资源,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如果这个时候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可能孩子这方面的渴求会转向其他方面,比如捣乱、多动等。许多聪明孩子在课堂上有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等等毛病,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9、黄金阅读期(8-14岁):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这是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一个最佳阅读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这个时期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主要在8~14岁,具体依据每个人的教育环境、个性喜好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中国教育升学考试制度,一个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观、价值观、知识基础、阅读兴趣的大量阅读,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不到五年的时间。由于教育条件和个体条件的不同,这个时间有的人长一些,有的人短一些。因为四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进行文字书籍的阅读;而到了初二下学期,各学校又为了中考普遍增加了师生的学习时间、习题数量,没有时间阅读,到了大学阶段,又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英语考级、教研、就业、实习打工压力,也没有时间集中阅读。
因此,在10-14岁四年多的时间里,如果学生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就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阅读期,那么,今后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会暴露出难以弥补的"先天不足",那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突击补课,将很难奏效。
但是,令人痛心的是,这几年时间,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各种补习班、各种特长班中奔忙,学生的大量阅读时间,就这样被一个个补习班、特长班给"抗兑"了。
如此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分数,又为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呢
阅读的贫乏,带来了明显的后劲不足。结果,孩子越学越吃力,越到高年级,负面影响越大。最终的的表现是,许多大、中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许多学生在中考和高考中束手无策,不仅直接影响了语文成绩,同时也影响了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的成绩。虽然结果表现在中考和高考,但根源却在于小学阶段的阅读缺陷。
所以,让学生从疲惫不堪的补习牢笼中走出来,还孩子们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是许多仍然迷信文化补习家长的当务之急。
聪明的父母都这样培养孩子养成看书的好习惯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看书能够使孩子们丰富孩子课外知识,还能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因此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养成看书的好习惯,但是督促孩子看书,一定不要太严厉,那样会起到反效果的,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看书的兴趣昵?相信很多父母都想知道吧,那么下面毕老师来给大家分享几个培养孩子养成看书的好习惯,欢迎大家阅读。
/写在最后/
培养孩子看书一定要用对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就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纲要》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因此我认为在小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纲要精神的。可是许多教师都发现,幼儿对图书的兴趣远远不如对玩具的兴趣。幼儿来到图书角,总是翻翻这本,拿拿那本,阅读率相当低,而损坏率却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提供图书吸引不了孩子的兴趣;孩子阅读习惯、方法的不正确。那么怎样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从我自身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引导幼儿正确放书的方法
小班幼儿刚跨入学校,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不多,因此在阅读中认知水平较低。本学期开始,我有意识地开始培养幼儿看书阅读的兴趣。
在语言活动中,我发给孩子们《幼儿画册》,想手捧图书进行阅读,应该最简单不过了:拿到书置正,然后阅读。但小班幼儿拿书的方法却不是这样的。在阅读活动中,我连续发现几位小朋友都是把书倒拿着阅读的。细细观察,孩子们还看得津津有味,摇头晃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开始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较长的时间里,我采用和他们一起看书的方法,目的是通过示范引导,培养其正确的拿书方式。但孩子自己阅读时,还经常把书倒置。
经过探索。我改变了指导方法。将一张大大的人像图片倒挂在教室里,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观察。结果,大部分孩子都发现图片的方位有错误,七嘴八舌地说:“图片挂倒了。”我故意奇怪地问:“倒了吗?你们怎么知道是倒了呢?”“头碰在地上,就是摔跤了。”于是,我就请经常倒拿书的小朋友帮老师的忙,放正图片,并说图片上的人和小朋友脸对脸,脚对脚,看起来舒服多了。
另外,我故意在阅读区墙上粘贴倒放的图片,让孩子们去发现。一段时间后,倒拿图书的孩子明显少了。
二、引导幼儿正确的翻书方法,
新《纲要》也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因此我认为在小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纲要精神的。可是许多教师都发现,幼儿对图书的兴趣远远不如对玩具的兴趣。幼儿来到图书角,总是翻翻这本,拿拿那本,阅读率相当低。小班的幼儿刚刚接触阅读,在翻阅图书时往往是非常随意的,同时,图书就像他们的玩具一样,正拿、反拿、颠倒拿。刚开始幼儿有时从封面开始翻,有时从封底开始翻,大都不会按顺序翻页,有时好几页一起翻,信手乱翻,翻到哪一页就是哪一页。这样的翻书方法不仅不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使幼儿无法有效地接收图书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集体阅读活动中,就要教幼儿认识书的封面,教师先示范正确的翻书方法: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翻,拎住书本的小脚翻,看完一页再翻一页,一页一页地按顺序向后翻。还利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这样的方法:“书宝宝有很多的脚,我们要拎好他们的脚,一页一页翻哦。”经过反复练习,幼儿在独立阅读时学会了正确的翻书方法。这样的翻书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起了页与页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三、引导幼儿从无序到有序看书
阅读图书,正确的方法是由前往后翻阅书。但小班幼儿并非如此。在阅读活动中,我发现有孩子看书的方法是从后往前看,有的孩子从中间看起,也有的孩子是任意前翻后翻,即无序地看书。我问:“你看什么呀?‘孩子指着最熟悉的,最喜欢的某一页,用简单的句子告诉我:“大象。”“老虎。”“绿绿的小草。”我从孩子的回答中悟出,小班幼儿还不知道事物的前因后果,对故事还不了解。因此,老师要以孩子为本,创设适合孩子阅读的条件。首先,选择的读物要形象鲜明,画面上的角色以1—2个为佳;无需有背景图,图书的页码也要少之再少。于是,我自己改编图书,从两张三页逐渐增加到三张五页。我指导幼儿看书,先看封面,封面上是有字的。我还在书的封面上贴上红点等作为标记,并告诉孩子。久而久之,看书要先看书封面,然后再往后看的习惯形成了。孩子拿到书,看过封面,很容易就翻到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在这种图书的帮助下,幼儿看一页翻一页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了。
四、引导在有序中取放图书的习惯
如何取书看,看完了又如何把书放好。看似一个简单的过程,对小班幼儿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不仅不利于幼儿阅读,而且容易在区域中发生安全事故。
在我班刚建立阅读区时,每次孩子们看书时,乱成一团,不停地听到告状声“老师,某某挤到我了。”“老师,她抢我的书。”看着混乱的场面,我想怎么让孩子能有序地进入阅读区安静的看书呢?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在阅读之前,我先让幼儿观看摆放好的图书,然后再作如何取放书的示范,最后请幼儿模仿练习取放书。刚开始孩子们还是用自己的方法取书,用劲往外拽,看着书变形的样子,我及时请孩子们对他的做法给予指正,孩子们在互相学习中,基本掌握了正确取放书的方法。取书时从最上面拿书,拿到就离开;放书时先把书合好,封面朝上放;为保持图书的整齐,我经常带领幼儿一起整理图书,将书按大小分类摆放,并在图书架上做好记号。
还有就是每次看书时,孩子你推我挤的拿书,不知道谦让,这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不利,也容易发生危险。于是我请孩子们说说,在取书时应该怎么做,别看孩子们年龄小,老师的引导下,说的是头头是道,“不能推人”“要排队”等。我对孩子们的提议惊醒了小结并共同制定了规则。在孩子们实际取放书时,提醒孩子如果前面有小朋友,那么自己要在后面排队等待,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由于孩子们参与制定的规则,在活动中效果很好。
如何培养小孩子的阅读习惯
第一部分:学前孩子的阅读
现在的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很多妈妈都在跟孩子亲子阅读。
我个人的体会是,一两岁的小孩,听妈妈给读故事,他主要是在学语言和了解这个世界。孩子天生有学习语言的动力和能力,所以一两岁的孩子一般都会有很强的阅读热情。很多孩子还会把大人讲的故事像录音机一样复述下来,尽管他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我女儿那时只要吃饱了,就拿起一本给她讲过的书,在地上来回踱步大声念。那时她的发音还不清晰,很多时候只有我能完全听懂。
所以,觉得这时的亲子阅读倒是比较轻松的、好做的。绘本的选择也比较容易——语言和画面质量好、故事长短适宜、内容积极健康、情节人物孩子喜欢,大致就可以。市面上能买到的好的绘本也比较多。我个人喜欢对小孩的情感和生活描写细腻真实的,不喜欢一些完全以说教为主的故事。我曾看到过两套国内出的书,故事完全相同但画面却不同,内容都是关于某个小动物总吃糖不刷牙然后牙痛去看牙医、某个小动物不吃蔬菜长得瘦、某个小动物自私不跟其他动物分享等等。这些方面我们当然应该教育,但是如果故事完全这样设计,就少了乐趣,而损失了阅读乐趣,这代价太大了。
女儿当时看的书里有一本非常可爱——《格斯的冒险之旅》。这本书网上有,但发现看的人不多,顺便推荐一下。这本书的两位美国制作者出了好多本,都是用食物做造型讲故事。造型可爱有创意,故事结构很完美,像个微型好莱坞电影,唯一有些遗憾的是翻译后语言有点不自然。我们那时还看了所有的有大段文字的喜羊羊书。一是因为她正好认识了喜羊羊,我们又限制看电视;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不是翻译作品,文字更自然真实,所以即便有些故事情节不算多好,也就看了,以接触语言为主。
我估计两岁半、三岁之后,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告一段落,孩子的注意力逐渐被其他事情所吸引,这时,一些孩子的阅读热情就会有点降温。从这时开始,我们家长就要有意去引导孩子阅读。下面是我对怎样引导孩子阅读的一些想法,大家也多介绍自己的经验:
最大的对手——电视
孩子到了三四岁,我们逐渐会发现阅读的最强大的对手是电视。书里是静止的,电视是动的。书上是不变的,电视随时在变化。怎样才能让书战胜电视,或者说让书和电视各司其职、电视不要喧宾夺主呢
大家都知道读书比看电视好,对于孩子来说,电视少看为佳。但是很多家庭里,电视仍然是像灯一样永远开着,成了背景画。我建议我们回到看电视报圈定某些电视节目的年代,有选择地看固定节目。节目结束就关电视。我知道有些人家里只要孩子在,就不开电视。其实完全不看也没必要也不见得效果就好,因为孩子会更加好奇,同时我们也的确需要让孩子通过电视了解世界。
急于教识字——容易把阅读功利化的想法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去识字,争取让孩子在学前实现自主阅读。但是关键是教识字的方法要慎重。我看到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孩子认识更多的字,每次一起看书,总是忍不住教识字,慢慢把看书搞成了识字课,这样如果弄不好,很容易让孩子没有了阅读热情。
小孩其实在还不会说话之前,就有能力认识很多字。但是我个人不太主张过早教孩子认字。我想,识字可以在三岁之后开始,而且要尽量让识字过程自然一些,要以激发他自己的识字兴趣为开端。比如说,在他喜欢的故事书里,挑他喜欢的字告诉他,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识字的活动也应该是立体的,不要总是捧着书或识字卡在教他考他。我们可以随时指着商店牌子、产品标识等等去教,或者跟孩子做游戏。另外家长亲自用笔写给孩子也是好办法,让孩子看着一个个字是怎样写出来的,这个过程对他来说可能跟变魔术差不多。我有时在本上写一些女儿说的话,她都非常高兴。如果只看识字卡,换了地方和形状,孩子有可能就不认识了。
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太心急。只要家长多想办法去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自己都会发问,求你教他识字。真的会有那么一个时刻——孩子跑过来问你:妈妈,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妈妈,那个字怎么写?妈妈,看,我发现这个是“书”字!……这时我们再大加鼓励,顺势去教,形成良性循环。
书的选择
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喜好,选择可能更有难度。我想,家长要把自己的推荐和孩子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考虑。带孩子去书店一起挑书是个好办法。选择有系列的书也非常好,孩子如果对人物和故事模式有熟悉感,就会比较爱看。选择有影视作品和有声音资料的书也是个办法,可以用影视带动阅读。
讲故事的技巧
家长讲故事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故事变生动起来。女儿不到一岁时,我曾抱着她讲故事,讲“河水才到膝盖”就揉揉她膝盖,讲“咕咚来啦,快跑啊”就故意颠着跑两步,把她逗得嘎嘎乐。当然不能总这么讲,我体力不支啊。
想起在澳洲时,我去当地的社区图书馆,经常能看到一位男图书管理员在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们在地毯上坐一圈。他讲得真是生动,离远听,好像他一个人演出了一个动画片。他还跟孩子们互动,小孩时而瞪圆眼睛,时而吓得捂住脸,时而大笑。我父母来也看到了,印象极深刻。中国真是很缺乏这样的设施和服务。
在家里,我们可以动员全家人一起演戏,把故事里的情节演出来。我想这样就有望让书籍成功PK电视了。
创造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家长带动阅读
这一点大家会常常提到,但是我们不一定真的去做了。比如,给孩子一个可爱的专用书架;在家设定一个读书时间,吃完饭收拾完,大家都坐下来各看各的书;休息时跟孩子说,明天陪妈妈去书店买书啊,你也可以给自己挑两本……
我一直相信一点:如果家长是爱读书的人,孩子不可能不喜欢阅读。如果看书是大人的一种很重要的生活方式,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其中,那他得有多大的力量和创意才能跳出这个生活方式啊。
我女儿很小就知道我在当当网买书,玩游戏都玩过来送书的情节。两岁多时,有一次她把一个大纸板对折,说是她的笔记本电脑。我就势给画上键盘,然后我问上面画什么呢?她说画当当网,以为电脑就这个用途。前几天,她顺手拿起我桌上的一本英文书,让我念。我拿腔作调地念,念一句,她接一句“Garfieldhasbeenhere!”,从加菲猫里学来的一句英语跟我对付。她小时候有一阵每天都把我书架上的书一本本往下搬,还会挑一本一页页翻着念,当然念的都是乱码……
小孩的好奇心太强。看着大人总是在那捧本书看,他对书得是多么好奇啊!
观察、思考、探究、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
这是我非常想强调的一点。我看到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几万块钱的国外绘本,放在家里,却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都不跟孩子一起睡觉。保姆也会给孩子念书,但是缺乏深层交流。其实,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这些方面比较留意培养或者保护,孩子爱观察爱思考,那么孩子就已经为读书做好了心理和智力上的准备,他也必然能有读书的热情。如果家长平时很少有机会跟孩子交流,不跟他聊这聊那,不激发他去观察、动脑子,那么培养孩子阅读就有难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互动的,缺一不可。
读书只是个行为,通过读书去激发思考和想象,这个行为才有意义。所以在阅读之前、阅读过程中,和阅读之后,家长引导孩子去思考、想象、探究,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归根结底,引导学前孩子阅读,不是仅仅为了帮孩子识字,或是让孩子表演讲故事获得夸奖,或是炫耀读书数目,阅读是为了促进这些方面的发展、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工程部维修工的岗位职责1、严格遵守公司员工守则和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班安排,除完成日常维修任务外,有计划地承担其它工作任务;2、努力学习技术,熟练掌握现有电气设备的原理及实际操作与维修;3、积极协调配电工的工作,出现事故时无条件地迅速返回机房,听从领班的指挥;4、招待执行所管辖设备的检修计划,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并填好记录表格;5、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做好日夜班的交接班工作;6、交班时发生故障,上一班必须协同下一班排队故障后才能下班,配电设备发生事故时不得离岗;7、请假、补休需在一天前报告领班,并由领班安排合适的替班人.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阅读
一.让孩子“亲”选图书,从内心激发阅读兴趣
女儿小的时候,她的书都是我们大人给她买的,从儿歌,识图卡,识字卡,画册,幼儿画报等等,因为那时她还没有识别能力。她上小学后,她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我领她进书店,让她自己选书,自己付钱,整个过程由孩子独立完成。孩子跟我们成人一样“对自己做的自己买的东西特别珍惜。”这样既可锻炼孩子理财,又会让孩子对自己买的书特别珍惜。相应的,孩子会从内心对图书产生移情作用(自己买的嘛)。我不知在座的家长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有时我们出差在外,或在书店里,砍刀一本自己认为很有价值的书,可能价格还不菲,马上子买回来,可孩子不喜欢,现在放在书柜里永远成了藏书。
二.利用孩子的兴趣迁移阅读
现在让我们十一,二岁的孩子正儿八经地地坐上一二个小时专门阅读我们指定的书目,她肯定受不了,甚至厌烦,但她总有自己喜欢的事物或活动,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地把孩子对其他事物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阅读中来,例如两年前央市台的“蓝猫,淘气三千问”播放的时候,孩子特别感兴趣,只要一提到蓝猫,淘气,她就兴奋地讲个不停,于是我就抓住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找到“蓝猫,淘气三千问”系列丛书,很好地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家庭中要尽量营造读书的氛围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想让孩子爱读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爱读书,我们的孩子对我们有一种天生的依赖,他们愿意大人和他们一起学习,愿意大人听他们谈论学习情况,喜欢大人在一旁看他们学习。如果大人长期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觉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适当备一些百科知识,文学类,历史类,地理类的书篇和工具书,既便于和孩子共同阅读,也便于我们查找资料。欧美社会从十八世纪以来就有一个传统,一家人在晚间灯下,彼此朗读一段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能分享知识,也是维系一家人感情的最好方式。我们中国人,一家人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吃饭睡觉外,没有什么才、增进彼此心灵了解的话可讲,一起读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个缺陷的最自然途径(我们大人常抱怨孩子和自己不沟通。其实是我们的孩子认为他们和我们没什么好沟通。)
四.孩子多记笔记
随便写什么都可以,写个简单的书名也好,可以培养孩子从阅读中获取一些东西的习惯。因为工作的性质,我本身有摘抄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也鼓励她摘抄和写读书笔记,因为写的过程就是内容梳理的过程和认识提升的过程。它促使孩子对所读内容再作思考,这时往往会有思想的火花在一刹那间出现,小学四年级时,她的习作《九里沟看诗去》发表于小学生学习报上。
五.要到正规的图书馆或读者俱乐部租借
因为这里的书相对来说全且内容健康向上,多让孩子看一些优秀的儿童读物,中外古典名著,文学艺术经典,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现在我们的图书市场不规范,鱼龙混杂,做家长的要筛查。对网游,侦探,武侠,言情之类的书要严格控制,因为这些书对孩子百害无一益。(我这有一书,都是课堂上没收的,这些孩子成绩较好,沉醉于网游世界里,成绩有些下滑,不分白天黑夜上课下课地看,这类书像吸鸦片一样上瘾难戒。父母很痛心,老师也惋惜。我们的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初中,趁我们的孩子还小,我们还能管得住他们,因此对孩子的阅读书目一定要严把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