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孝道的理解和认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谈谈“孝”

  孝是中华五千年传承的美德,也是做人之根本。为人父母,爱其子女,孝敬长辈,是责任也是义务。为人子女,孝顺父母,亲睦邻里,尊敬师长,关爱老人,是孝的最好释义。

  孝、和是一家,孝和是美,孝和是传统美德、是做人做事的原则。孝字当先,古人以孝治天下,传扬孝道,也有了二十四孝。凡人做事,我觉得只要是一个hi尊敬长辈、爱护幼儿的人,本性自然不差。现在的人因为经济条件好了,变得自私,变得自顾自的,父母的溺爱也让孝这个字眼变得遥远。

  我想仁德、善良、孝道都是做人的基本,我们应该自主去遵守,孝敬长辈,爱护幼儿,才是炎黄好子孙。

对孝道的理解和认识

论孝道,行孝德,怀感恩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字的国家,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没有一个不教导人要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没有一个不是自己努力去实践孝道。中国古代各种古典文学,也常有赞颂孝行和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戴的文字。让我们承接他们的伟大思想和行动,做一个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孝经》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让我想起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惇,他在被射中时,本想把箭拔下来,却把左眼珠也拔下来了,他大喝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便把眼珠吃了,可见他是多么得孝父母。

  “孝”最初来源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才是最无私的,无悔付出的,伟大的。这,我们无法还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减少他们的痛苦,是挂在他们脸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远的泪光闪闪。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就本能的想去回报父母,其实,这就是“”。对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扩大到视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们的老师,为我们提供粮食的农民。我们一切的一切,自己并没有创造多少,几乎都是别人给予的,不求回报给予的。因此,就产生了爱心,懂得了回报。

  做一个人,最要懂得就是感恩。因为,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过于行孝,最纯洁的想法就是感恩,

  但是,随着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快速步伐,有些人却和父母疏远了疏远了。那些父母们就像被人扔在角落里的旧衣服,被忘了曾经的为他得付出和帮助,和为他减少的伤害,眼睁睁的看着他去穿一些表面华丽,而对他有不合身的衣服。而我们却习以为常,不看在眼里,而认为那是理所当然,仍旧不在意。

  一个人有了孝,就有了仁爱之心,他自然就会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疾恶如仇,由此而产生正义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产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现为有礼而不轻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会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开启智慧;有了感恩之心,与人交往自然就会诚信无欺。现在商业上的信用危机,思想的根源在于经营者不承认自己的“成功”是靠别人的“成全”,对社会、对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谓五德:仁、义、礼、智、信,人的优良品德都是由这种感恩之心而来的。他教我们做一个懂“,孝德,感恩”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在社会生活的“人”不得不需要对父母尽孝,需要对爱的正确认识,需要心存感恩,这样人活着才能对这个社会有所作用,自己有作为,不枉费活在世上的岁月,不浪费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所付出的爱。努力,奋进!

论“孝”

  清朝的《增广贤文》里这样写道:“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的确如此,此细想想我们读过的那些文化经典,几乎都将孝道写在开篇。这是为什么呢?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被认为是道德的开始,一个人如果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他怎么可能会是一个正直有道德的人呢

  司马迁说:“父母者,人之本也。”对我们来说父母就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是父母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是父母给了我们感受这个世界的机会,是父母含辛茹苦地将自己宝贵的年华和精力都倾注在我们身上,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长大。不论父母能给你的是粗茶淡饭还是山珍海味,他们给你的爱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他们总是竭尽全力把最哈好的给你,却不求你一丝的汇报。我想这份爱与朋友或是爱人远远无法比较的。

  对于父母这份爱,我们是否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呢?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们回报父母的方法就是孝敬我们的父母。但是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孝敬父母就是给予父母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因为自己工作忙就将父母送到敬老院甚至将他们独自留在家中。其实父母更需要的还是感情精神上的孝敬,他们需要的是子女的爱。当父母还健壮时,我们需要的是尊敬和听从父母的教诲,让他们感到身心愉悦。当父母年老时,我们要给他们舒适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最重要的经常陪伴他们,让他们不会感到孤独。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但是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道中还包含着很多愚孝。论语中写道的“三年之丧”以及“三年无改于父道”成为束缚子女的精神枷锁,极不利于个性的伸展。在传统观念中就算父母做错事时,子女如果指出父母的错误也会被当做是一种“不孝”。这也很容易造成子女混乱的是非观。因此,当我们继承和发扬孝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真正理解孝的含义,千万要避免愚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但要做到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做到尊敬其他的老人。现在的社会,充斥着一股冷漠的社会风气,我们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甚至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个民族尽孝。因此我们说,现代意义上的孝,是爱心的表现,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孝维持了长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至诚感谢,更是无怨无悔的回馈报恩。为自己所爱是小孝,为家族亲人为中孝,为国家民族是大孝。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父母的孝顺,应该从亲人做起,进而“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扩充至整个社会和国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光时光请对父母温柔一些,我想要牵着父母的一进走过更多个春秋冬夏。

浅谈孝道作文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谈谈孝道

  孝道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但是孝道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具体来说:

  在过去,孝”字占据着几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识。不论年长、年幼,都遵循着“孝”。古时候的“孝”便为“顺”,孝顺永远连在一起,最后终于成为专有词。一家之中,父亲为一家之主,儿女必须言听计从,不论对错,一律服从,这也是孝的一种体现。

  而今,“孝”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从一味顺从,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异,从精神、物质两方面来尽孝。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每当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总是儿女满堂,聚在一起,对老人问寒问暖,给老人买补品,陪老人谈天,孙子们也向老人汇报好成绩,逗老人开心,这是新时代孝的体现。

  社会在一天天地进步,从古时的一味顺从发展到今天的物质、精神两方面尽孝,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人对“孝”的重视。

  而国外与我们不同,他们那里子女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只是金钱关系,家长只负责把儿女抚养成人,其余则撒手不管,全无关系了。而家长到了晚年,纵使儿女成群,也不会出现儿孙满堂,欢聚一堂的情景,他们是冷漠的金钱关系。我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当邮差来送养老金清单时,发现这个老人已死去多时了。是由于突发心脏病而亡。据了解,她有九个儿女,个个生活得都不错,还有一个是大资本家。可她在这九个儿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们,顶多在圣诞节时收到几份小礼物。而在她死后,她的儿女也未曾表示过什么。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异。无怪乎有人这么评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是儿童的天堂,成人的战场和老人的地狱。

  可见,讲“孝道”是中国人的美德之一。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亲。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由于行动不便,年老多病,把裤子拉脏了。当她看见陈毅进来,忙把脏裤子藏到褥子底下。当陈毅发现褥子下的脏裤子之后,埋怨母亲为什么把裤子藏起来,自己的儿子有什么顾忌的。她母亲说:“这粗活还是让别人去干吧。”陈毅却说:“我是您的儿子呀?别人怎能代替呢!”说罢,三下五除二就把裤子洗好了。

  可见,上至领袖,下到百姓,无一不在遵循着“孝道”,孝道是我们中国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们青少年理应继承这一美德,决不能像那幅漫画所画的那样做,而是进一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

孝道的认识作文

  孝道,是我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好的美德,也是值得我们永远记在心里的美德,可我现在渐渐地发现啊,因为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越来越忙碌了,我们好像也渐渐把这种我们当初捧在掌心的美德抛之脑后了吧,关于孝道你是如何看待的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自古以来,孝顺就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送一辆子或是一栋房子,其实这些东西远不如从内心发出最真心的关怀。

  每个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小孩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平平安安的,这对父母来说,好过你送他们一栋房子或一辆车子或是更多的东西,因为孩子的快乐将使父母无所烦忧,无所担心,我想这是孝顺最为重要的了;再者,自己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如果孩子不小心受了伤,父母会终日悬着心,好像有块石头压在身上一样的难过,所以不使自己受伤而使父母担心也是孝顺之一;古时常有”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光耀门楣,荣显父母,也是孝顺之一。

  孝顺是要从心底发出的真心真意,人要懂得孝道、孝敬和孝悌。这三种是需要慢慢悟透它真正的意义,并且要做得到,这样才算是一个敬老尊贤,尊师重道的孝子。

  世界上有多的例子。像我爸爸朋友他的母亲,因为她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瘫痪了,长年在医院,但我爸爸的朋友每天都去照顾他的母亲,且从不间断,非常的有孝心呢!他母亲因不能自己吃东西,所以只好插管喂食,不仅如此,还要常常替她翻身擦拭,但他从不喊累,真是孝顺!在我妈妈上班的地方有一个爷爷,他的媳妇每天都到医院去帮爷爷做复健,而且会带爷爷到外面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爷爷也变得活泼开朗,爷爷以前都不听护士的话,都不做复健呢!之后爷爷的媳妇辞职,全心全意的照顾爷爷,爷爷的身子才会健康起来,由此可知爷爷的媳妇是多么孝顺。

  自古以来,孝顺是最重要的,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人而不孝,不知其可。但是我们常常在电视上看到现今社会乱象充斥,居然有那么多的不孝子,手持菜刀砍杀其母或其父,真是丧尽天良;孝道的沦落是社会和教育单位极需注意的事项,希望大家能好好提倡孝道,使孝顺风气能蔚为风气!

对孝道的看法

  在我们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孝道。天天只知道在外面做自己想的事初中作文 ,一回家就吃饭再就洗完澡就睡觉。每一天都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可父母每一天都辛辛苦苦的做着他们的事,可我还以为父母很轻松,还说出气父母的话,不过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等到开始懂事,就到外面做小时候不敢做的事,到处给父母打麻烦。我还记得那一次在和别人玩的好好的,突然一架打了起来和别人的头上打了一个洞,打完之后,才知道后悔。不过事已经做也无法再去改变了。

  等到上大成人的时候,就会想以前自己为什么要到处给父母打麻烦。等到那时候才知道心痛父母,为父母担心,想着父母每天都辛苦的做事都是为了我而做的。而那时才知道孝顺父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过那时又能真正孝顺父母几年呢

  所以,我认为,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要求去做,以后要少给父母找麻烦。

浅谈孝道

  我们都说我们的民族是礼仪之邦;仅仅关于孝道,就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感悟。

  我们都知道羊羔是跪乳的,乌鸦是反哺的……关于孝道,在自然界中就有许许多多的例子,作为我们人类真的需要反思。

  涉世未深的我们,还不很明白孝道的真正含义。孝道,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每天被许许多多的事物困扰着,每天我们除了学习、睡觉还有吃饭和玩以外似乎再也没有其它的可以做的事了,也许我们偶尔会为某个好朋友准备一件特殊的生日礼物而弄得自己好几天心绪不宁。可是,对于自己的父母,我们可曾如此关注过?对于自己的父母,我们除了无休止的索取之外,可曾记得帮他们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懵懵懂懂的我们准确无误地说出某个明星的一大堆信息,我们还可以清晰地记着某个自己喜欢的异性朋友的生日,可是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可以一口说出自己父母的生日?我想不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人应该占绝大多数。血气方刚的我们,可以因为自己朋友而与别人大打出手,可是,我们中又有谁注意到父母为自己擦拭伤口时眼角偷偷流下的泪水?情窦初开的我们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可以大献殷勤,可是又有多少人愿意主动为妈妈洗碗,为爸爸捶背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是啊,当我们知道父母年龄之后,首先感到的是庆幸,庆幸我们的父母如今还健在,可接下来感到的便是那隐隐的伤感了。我们感伤父母又苍老了许多,感伤怕有一天父母会离开我们。有时想到自己正处于困境而感到自己不够孝顺时,便不觉潸然泪下……

  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一时间引发了许多思考:从前,有一棵果树,一个小男孩几乎每天都来果树底下玩,每当果子成熟后,小男孩就摘下果子拿到城里卖了,他便买了文具。所以,有很长时间小男孩不来果树这里,因为他上学了。有一天,长大了的小男孩来到果树这里,原来他正为没有木材而发愁,果树便让小男孩砍了它的树枝去盖房子……又过去了许多年,以迈入中年的小男孩又来到只剩下树干的果树这里。他正在因为没有船出海而苦恼,果树便让小男孩砍了它的树干去坐船出海……就这样,小男孩好长时间没来只剩下树根的果树这里。有一天,拄着拐杖的小男孩来到这里,他坐在树根上休息。果树很内疚,因为他没有什么可以给予小男孩了。可小男孩却说:“不,我已经老了,有果子也吃不动了,有树枝也爬不上去了,我只想坐下来休息,因为我累了。”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只知道索取,而我们的父母却毫无怨言的给予…….

  我们往往因为日常琐事而使自己忙碌,所以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可是,我们心灵的空间真的无立锥之地了吗

  有一位老师拿着一个装了一块大石头的瓶子问学生:“满了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没有,还可以装沙子。”等到在瓶子中装入沙子之后老师又问:“满了吗?”大家齐声回答:“满了!”可是,令同学们意外的是,老师又向看似已满了的瓶子中加入水,这才真正填满了瓶子。

  日常琐事就像装入瓶子中的石头和沙子,它们看似占据了我们全部的生活,以至于让我们觉得“孝敬”这两个字很难装入看似无立锥之地的生活这个大瓶子之中。可是我们可曾想过,只要我们对父母心存孝敬,其实那时“孝敬”早已融入点滴生活了……

对孝的理解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

  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在纸上它是一个字,一个静静地躺着,悄无声息的黑字。孝,在生活中,它是一件事,一件让人很难满足它意愿的事。古今孝事,且不说轰天动地,作为平凡人的我们能在今夜月圆的日子回家看看,也是一种孝;能在父母生病时给予力所能及的照料,也是一种孝;能在父母忙不过来时,帮帮忙也是一种孝。孝,生活中到处都有,唯一缺少的是发现“孝”的良心。孝,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要靠父母来卖血来维持学业,他们相信到衣锦还乡的时候,就可以让父母享清福。可时间是残酷的,会让你无法偿还父母的恩情。老师曾经向我们诉说过一件事,那是在她外公危在旦夕的时候,她没能抽出空来看望他,就当她醒悟过来时,她发现原来万般疼爱自己的外公已经永远离开了她。这笔遗留下的感情债让她永远偿还不了,成了心里的一块伤疤。

  孝是宽广无私的,孝是博爱的,孝是不计较的。家里有老有少,对待老人我们要怀着一颗体贴的孝,对待父母,我们要怀着一颗诚挚的孝心。因为,孝一但被污染了,那么它将会成为悲哀的历史。记得看过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个湖南泳洲的女人,当得知妈妈银行卡密码时,就偷偷地把里面仅有的1.6万钱偷偷地转入自己的银行卡帐号内,她妈妈知道后叫她转回去,而她不肯,在最后无奈下,妈妈威逼要把她告上法庭,她回答说,宁愿自己坐牢也不肯把钱还回去。孝,它是这么脆弱,禁不起金钱的诱惑,些人对孝的理解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吗?孝字,躺在纸上容易,一但活在了世上,是可望而不可即。

我对孝的认识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一直是人们所极为看重的品德。今天,我们就谈论一下孝这个极为严肃的话题。

  孔子说过:“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所爱的事物我们也要爱,父母所尊敬的事物,我们也要尊重,这体现了我们的大儒、先贤——孔子,对父母的重视,以及对他们的尊重与顺从,也间接表达了他对的父母的爱,这就是孝。

  在古代有一些极为感人的,关于孝的故事,被一位叫郭居敬的人统一编辑了起来,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二十四孝,虽然有些人的做法并不可取,但是,二十四孝里的每一位孝子,都是一部讲孝的教科书啊!!他们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孝道的民族。

  我最为推崇的是《怀橘遗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名叫陆绩的六岁孩子,他在去别人家做客时,发现一些橘子放在桌上,临走时,他拿起来几个放到袖子里准备回家,突然,橘子滚落了出来,主人看了,笑话他,可他却说:“我带回这些橘子是想给我妈妈吃,她非常喜欢吃橘子。”主人大为感动,赠给他了很多橘子。虽然这只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但这其间透露出了陆绩对他妈妈的爱!!这就是孝。

  虽然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古代,孝被极度扭曲了!所谓人之发肤,受之父母,这是对父母的爱,和对妈妈疼痛十月怀胎的感恩,古代人们因为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而儒家传统认为包括身体发肤在内的整个的人格主权都属于父母,这是我所不推崇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恩情,而把人格都给了父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应该像朋友,当和父母有争议的时候,我们尽量商量着来,试着和父母沟通,而不是一昧的以自我为中心,更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味的听命于父母,当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不是我们忘了爸爸妈妈含辛茹苦的培育。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中,孝占领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不光在古代,在现代同样有许多的关于孝的感人故事。

  马福建,浙江省德清县上柏太平村人。1959年3月4日生。他代过课、做过小工、卖过烧饼油条、办过校办厂。改革开放后,马福建开始承包种植、搞运输,以后从事海鲜生意。1996年他用自己做小生意辛苦积攒起来的资金,设立了全国首创的“孝敬父母奖”,1997年创办了莫干山老年乐园。马福建作为大孝子,事迹曾经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马福建曾经被多次评为县、市、省、全国敬老爱老模范。1996年马福建拿出了一万元,在自己的家乡上柏太平村设立了全国首创的“孝敬父母奖”,也在社会上得到了强烈的反响。孝敬父母奖设立十年,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敬老爱老的好风尚。1997年,马福建毅然投资兴建了莫干山老年乐园,用自己的孝心让更多的老人安享快乐晚年。创办十年来,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集居住、生活、娱乐、养生保健等功能于一体,拥有床位200多张的真正的老年乐园!!(马福建资料来源网络)

  这也是孝,这是一种更广义的孝,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把爸爸妈妈的忧愁分担,在生活上多关心他,并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尽量分担爸爸妈妈的劳动量,如:洗一洗自己的袜子等一些衣物,拖一拖地等,当爸爸妈妈晚上回家时,我们应当适当的与他们聊天,并为他们减轻疲劳,如:给爸爸妈妈捏捏肩膀,为他们洗一洗脚。用实际行动,尽我们力所能及的孝道!

  我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啊,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或是将来,孝道将会一直传承下去!!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担一下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古代孝顺父母的故事

校园消防安全知识内容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