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的古诗大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要珍惜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三岁小孩都能倒背如流的古诗。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这首诗所包含的意义呢

  我们碗中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的劳动成果。在烈日炎炎的中午,人们都在休息,而农民们还在田里为禾苗锄草,满头大汗也顾不上休息。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被禾苗汲取了。可谁能真正体会到农民的辛勤呢

  现在人们的生活都宽裕起来,早将先人的“勤俭节约”统统抛到了脑后。今天,我就遇到了一件令人愤怒的事。

  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一个看上去差不多三四年级的学生走在我前边,他左手拿着一瓶酸奶,右手捧着一碗炒粉丝,书包侧袋还装着一个面包,馋得还未吃早饭的我垂涎三尺。那小同学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吸着酸奶,看着他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我不禁咽了口唾沫。可不知是面包不合他口味,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小同学皱了皱眉头,便将面包随手一扔,若无其事的向前大步走去。我忽然对那小男孩充满了鄙视,心想:你再有钱也不能浪费食物呀!既然买来了,就应该全部吃完。连小学生都如此奢侈、浪费,那这社会……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浪费是令人憎恨的,浪费是糟蹋农民的劳动成果。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节约粮食的古诗大全

珍惜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在我们浪费粮食时,大人就会朗诵起这首诗,提醒我们要节约粮食。

  每当我们浪费粮食时,是否想过碗中的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呢?在我们学校食堂里,同学也常常浪费粮食。食堂有三层楼,每一楼都有两个大桶,一个年级的同学倒掉的饭菜常常装满这两个大桶,学校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浪费两大桶的饭菜,那一天就浪费了十二大桶饭菜,一年下来要浪费多少桶饭菜啊,足足可以让多少贫困山区的孩子不挨饿啊!

  我们祖先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劳动成果,应该从爱惜一粒米,一根线开始,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吧!

爱粮节粮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的古诗。爸爸告诉我这首诗的含义是:粮食来之不易,让大家都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节约每一粒粮食。

  记得爷爷以前跟我说过,他们小时候为了充饥,经常吃一些树皮、野菜,如果谁家的粗粮能填饱肚子,那就非常幸运了。当时爷爷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够吃饱,能够餐餐吃上一碗白米饭。爷爷的这种愿望和同学们的做法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在同学们眼里,吃剩的馒头充当“武器”去“打仗”,刺激而又不会伤人;但在爷爷眼里,这种行为是绝对错误的,令人痛心的。

  学校里如此,社会上更是如此。在一些宾馆,不论大事小事,人们习惯大操大办,摆排场,讲阔气,很多的时候,整肉、整鸡、整鱼未动一筷就扔了;宴席上,啤酒、白酒贱如水,胡乱地灌,拼命地呕;吃剩的饭渣随便地倒入垃圾桶,白花花的米饭成了垃圾……这些现象,无一不让人为之震撼,为之痛心!

  “民以食为天”,为了粮食,人类曾一次又一次发动战争;为了粮食,农民冒着严寒酷暑,在田间地头辛勤地劳作;为了粮食,文人曾一遍又一遍地吟出了“粒粒皆辛苦”的感人诗句……粮食是生命之源,是力量之源。没有了粮食,人类将饿殍遍野;没有了粮食,盖世英雄也手无缚鸡之力……总之,人的生命就是食物支撑的,人不能脱离粮食而生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全国的头等大事,在我们的国徽上,不就有两支颗粒饱满的麦穗吗?“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最大的安全,前人说过“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据2003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三年当年产量低于消费量,年产需缺口在250亿-350亿公斤,且缺口不断扩大!看到这里,我想每一位读者都会感到一份沉重,一份深思!

  同学们,你们不要以为我们能够吃饱饭了,全世界的人也都不再忍饥挨饿了。其实,我国就尚有2000万贫困人口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这个地球上,每天还有8亿多人在挨饿,5亿儿童食品不足,智力体力得不到充分发育,每年饿死的人至少有2000万!看到这组数据,我们怎么能够浪费粮食,糟蹋粮食呢?我们对得起那些因饥饿而死去的人吗?假如我们把这些丢弃的粮食送给那些正在挨饿的人,他们会看作是无价之宝,而倍加珍惜的呢!古人说:“暴殄天物,不得寿天!”意思是说,上天给我们的宝物,我们随便地浪费,是不能够长寿的!忆及前段时间从老师处读到的《蔡世平散文·崇拜粮食》一文,真是振聋发聩,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藏族姑娘的“以舌洗碗”,司令员捡吃泔水桶里浸得鼓鼓的馒头,使每个读者为之动容,为之感慨!可惜现在知道珍惜粮食,崇拜粮食的人太少了;相反,浪费粮食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家见怪不怪,已成为了一种遍及全社会的陋习。1994年,美国学者布朗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谁来养活中国》一文,散布轰动世界的“中国粮食威胁论”,预言到2030年中国将缺粮2.07亿~3.69亿吨!布朗的“中国粮食威胁论”还言犹在耳,袁隆平院士还正在为“超级杂交水稻”而日夜焦心,难道我们就失去了自古以来对粮食的“深厚感情”,把安全养命的“宝物”视为垃圾而随意丢弃吗

  国家前几年颁布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我想,爱惜粮食也应该是公民的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同时更是一个平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口大国的最重要的生存之道!因此,要旗帜鲜明地提倡爱惜粮食,保护粮食;反对浪费,反对铺张。

珍惜粮食,人人有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这首诗谁都能背出来,意思也简单的很,只是总有一些人装作不懂,像这种人,真是不负假文盲这个称号,你会背悯农吗﹖这个问题相信谁听了都会不屑一笑,但还真的有人不懂,接下来,我带你去看看,一粒米的从出生到浪费的哭诉吧!

  大家好,我是一颗小米粒,只可惜我的命运注定要悲惨一生,我可怜的命运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的……那是我还没出生,农民伯伯把我的同类撒到地下当种子,长出了我的妈妈,妈妈每天吸收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渐渐地长大了,农民伯伯起早贪黑的把妈妈们收起来,把她们插到别的地方去,你可别以为这样农民伯伯就能休息了,天气干燥,妈妈们口渴非常,这时农民就用水桶一桶一桶地浇灌,直到妈妈们不口渴了才停。遇上下暴雨,农民伯伯就给妈妈们排水,就算去不了,暴雨也打在农民伯伯的心里。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我也渐渐出现,妈妈们一天一天的成熟了。

  终于我长大了,我看见了农民伯伯的笑脸,我听见了,妈妈所讲的她成长的故事,我和其余的小伙伴们被运到了工厂里,在这里,我脱去了金黄的外衣,被运到了大城市里,可是这里却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美好,在我每一个车轮碾压的前一刻,我想起了农民伯伯的笑脸,想起了妈妈的故事,想起了我在来这里的路上,对这里的憧憬,说真的,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受到这样的待遇,我留下了最后一滴眼泪,但那滴眼泪里包含的不只是悲伤,还有许许多多的情感。有不甘,有失望,有怀念。车轮飞驰而过,我,一粒从乡下来到大城市的米粒,我有过兴奋,有过憧憬,有过恐惧,有过哀伤,但是在这一刻全都烟消云散,我心里在死的那一刻,没有任何东西,只有对人类无知的同情,我消失了……

  看过这个小米粒的一生,我也同小米粒一样为那些无知的人感到悲哀,那些人的的确确的错了了,我不知道世上还有多少这样的小米粒,但我希望这种悲剧在世上永久的消失,现在开始,人人开始改变自己的浪费习惯吧。

珍惜粮食的经典诗歌

  常常看到在繁华的街上有精美的粮食

  被人们遗弃

  像遗弃在人们良心背面奄奄一息的生命

  摸摸我们厚厚脂肪下面还跳动的心脏否

  这些厚度的时光如何能让这些幼头穿过时空抵达

  缺氧的雪山,那些红色而坚硬的生命如何以雪来充饥

  以及埋伏杀机的草原啊,我们的前辈又如何以野菜、草根来

  延续革命洪流

  粮食啊、粮食,你一不小心就晕倒在路边,背景离乡

  土地全无,常常见你在古典的诗篇中探出你瘦骨嶙峋的大手

  昭示天下——路有饿死骨

  并有血泪史诗警醒千古

  今天,土地丰盈、肉体丰满,人心却日渐荒漠

  让我们再去路边看看的那些曾经倒下的骨头

  现在却立在粮食之上

  痛心疾首血泪全无

  今天,我们都流着祖先的血液

  拾起那路边上的粮食

  向伤疤样警示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惜粮节粮

  古人有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大家都能背出这首耳熟能详的诗,而且曾经都被教育过要珍惜粮食。可是,我们到底有没有做到惜粮节粮?没有,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些堆积如山的剩菜剩饭。

  你可曾知道,我们吃的一粒粒米饭,一棵棵蔬菜,都是从哪来的吗?没错,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是农民伯伯辛勤的耕耘出来的!我的外公就是个种粮的农民。每天外公早早地起床,去田里干农活。不顾头上的太阳多么毒辣,他依然低头干活。外公头上滴下的汗水落到土里,滋养着田里的庄稼。中午,外公回来时背心都被汗水湿透了,他笑嘻嘻地和外婆交谈,今年的庄稼长势。农民起早贪黑,辛苦的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才培育出来这些粮食。我们把那一粒粒蕴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的粮食给浪费了,我们应该这样错下去吗

  也许你觉得你并未浪费;也许你觉得你浪费这一点算不了什么;也许你觉得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你知道吗?当你吃着大鱼大肉,剩下一大堆剩菜剩饭时,那些山区的孩子正在为没有粮食而饥肠辘辘!甚至有些孩子因很长没有粮食而死去!我们应该好好想想,我们该不该浪费粮食!现在科技发达,城市日新月异。可是,“节约”却被人们忽视和忘记了。现在的城市里,经常能看见吃了一半的面包或咬了一口的包子被丢弃在垃圾桶旁。要知道,浪费是一种可耻!

  不过,为时还不过晚。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粮食,浪费这种现象一定会在地球上消失。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惜粮节粮!

节约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来自唐朝李绅的——《悯农(其二)》。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知道这首诗是让我们要“节约粮食”,不可浪费粮食的诗吧!但有多少人节约粮食了呢

  我们知道,这些粮食是每一位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是每一位农民伯伯日日头上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种出来的,我们何必要浪费粮食呢

  我们来看看,每一家饭店装剩饭的还 有许多剩菜啊!这些饭菜,如果我们吃不下了,完全可以打包带回家的,但有一些人认 为“打包”多费事、多丢人啊,还有一些人认为大桶里是不是有很多剩米饭、吃了几口的白馒头,还有许多盛菜啊。这些饭菜,如果我们吃不了,完全可以打包回家的,但有些人认为“打包”多费事、多丢人啊,还有一些 人认为自己家反正多的是钱,可以买很多米,浪费这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可你们想想,米,是农民伯伯们用汗水辛辛苦苦浇灌出来的啊!你们如此浪费粮食,就不怕农民伯伯伤心吗?俗话说:“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据我推测,中国有将近80%的人是浪费粮食行为,可想而之,我国究竟有多少可耻之人啊!然而,当我们随手仍掉粮食时,还有多少人在为一顿饭而发愁啊!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节约粮食”这四个字,从自己做起,为了别人,也为了 自己,让节约粮食在我们心中永存!

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李绅青年时目睹农民每天做农活缺吃不饱,穿不暖,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来的。这首诗描写了农民种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

  农民在骄阳底下干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粮食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也不珍惜粮食。诗的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句,是写诗人李绅在田野里看见农民扛着锄头,在太阳底下干活,种粮食。由于非常炎热,汗水从农民的脸颊一直不停地流到庄家地里,不禁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之心。

  诗的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意思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这个反问句,诗人强烈地表达了痛恨不珍惜粮食的人,同时要求人们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现在农民种地不再那么辛苦了,可是节约粮食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而浪费却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应该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词的真正含义,在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节约、不浪费,同时它也包含了一个人的素质、品质!

爱粮节粮,杜绝浪费 珍惜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你听过吗?这就是讲我们要爱惜粮食。不能因为你家里粮食多久随便浪费,这样你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粮食。等到你真的需要粮食的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米饭或者其它食物。

  记得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独自去朋友家玩。过了一会儿,她家吃饭了,我就在门外等她,她拿着饭来找我。

  我对她说:“我们一会儿一起玩捉迷藏吧!”

  “好啊!”

  “你在吃饭,我多给你点时间吧!”

  不一会儿,我就数完了100声,立即跑去找她。当我找到她时,发现她正要把饭倒掉。我连忙阻止到:“喂!别倒!”幸好喊得及时,她没有这么做,我耐心地告诉她:“小红,你倒了这碗饭,就代表浪费了许多粮食,你可别忘了李绅写的那首诗啊!”

  听了我的话,小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表示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经过这件事后,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粮食的可贵性,这个中午发生的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节约粮食的诗歌

  《呼唤节约粮食》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变迁

  温饱问题

  已经不再是生活的关键

  为什么还要节约

  为什么还要勤俭

  为什么在这里

  我还要把节约粮食呐喊

  看到馒头乱丢

  看到乱仍米饭

  看到糟蹋粮食

  看到种粮的艰难

  我忧心忡忡

  我心潮滚翻

  我国是缺粮大国

  无粮难度荒年

  我国人口众多

  缺粮威胁着平安

  粮食依赖进口

  存在很大祸患

  不仅被动挨打

  还有卡脖的危险

  节约粮食

  其实不差钱

  关键是每个公民

  都要养成好习惯

  小富由俭

  大富由天

  节约粮食长寿

  命里注定你的粮食有限

  如果你无端的浪费

  到老饿死那是必然

  我不是宿命

  也不是胡言

  老人古语

  我们还是应该信一点

  每一粒粮食

  都是农民的血汗

  春种秋收

  付出的辛苦万千

  没有理由去浪费

  没有理由不节俭

  不管你是暴富

  不管你多有钱

  不管你是学生

  不管你是高官

  你不浪费粮食

  就不会遭到天谴

  大家都来行动吧

  人人养成好习惯

  每人每天少浪费的粮

  汇聚一起可以堆成山

  每人每顿少浪费一粒米

  那就是一个米粮川

  饱时省一口

  饿时不犯难

  请大家都能接受我呼唤

  为全民节粮做贡献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入团的目的及意义

早安励志短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