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论文格式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样本

  一、概述

  手机被称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与广播、电视等不同的是,手机短信能更好的彰显出文字的作用,这种文字不同于报刊杂志的行文特点与规则,呈现出其特有的语言运用特征体系和行文规范。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分析和探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本人查找、下载并仔细研读了大量参考文献,其中主要有:2006年11月的《中国科技翻译》中蔡苏勤的《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上面陈媛媛的《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2007年1月中国青年研究中宁薇的《短信文化实质与特征探析》,2007年第11期Sino-USEnglish中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修辞学习》中孟建安的《手机短信话语文本的语体学分析》,2007年11月发表于上的王本利的《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析》,2006年4月上袁晓明的《时髦“国学短信”能拯救传统文化吗》和《中国信息产业网》上无名氏的一篇题名为《展望短信发展趋势》的文章等。

  二、主体

  1.手机短信的定义

  陈媛媛在《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一文中提到:手机短信(ShortMessageService)是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短信息传送服务方式。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一个额外信道来传送包含有文本以及二元非文本的短小讯息,实现信息简单交换的目的。同时她还提到:手机短信从其形态上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创造一种独特、新鲜、能准确反映年轻人心态的话语表达方式,展现其独特的个性色彩。对于手机短信的语言,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顾晓鸣提出“机话文”的概念,认为手机短信在发展过程中会新的词汇和用法,形成一种新的话语文体模式。

  2.手机短信的发展现状

  2.1.来自《中国信息产业网》的一篇题为《展望短信发展趋势》的文章中指出:2001年中国电信业持续稳定发展,是全球电信业中为数不多的亮点,而短信业务则当仁不让地成为亮点中的亮点。中国移动2000年年初将短信发展的目标定为100亿条时,对这个“宏伟”的目标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而实际上,2000年中国移动的短信业务量达到了159亿条,收入近16亿元,中国联通也有30亿条的收成。2001年,短信从“时尚消费”走向了“大众消费”。

  据世界GSM协会统计,2001年世界范围内手机短信总量为2500亿条,2002年前3个月的手机短信总发送量为750亿条,预计全年可达3600亿条。到目前为止,手机短信的需求仍然呈爆炸式增长。

  另悉,中国移动2002年的短信发展目标为300亿条,是2001年全年业务量的两倍;中国联通为100亿条,是2001年业务量的3倍多。可见,短信将继续是无线通信的亮点业务,谁抓住了短信谁就抓住了金矿!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短信从时髦走向大众似乎只是一夜之间的事。关于它迅速“走红”的原因,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开通方便、收费低廉、内容丰富、可以随时随地发送,无疑都是它独具魅力的地方。

  2.2.宁薇的《短信文化的实质与特征探析》指出: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从此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2000年,我国的手机短信服务逐渐兴起。悄悄然,短短几年间,短信业务在我国的年发送量已超过3000亿条,短信形式由纯文本逐步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转换。

  3.手机短信的分类

  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提到:手机短信的产生是与其功能及情境语境相适应的。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情境语境有三个主要成分:话语范围(field)、话语基调(tenor)和话语方式(刘世生等,2006:211)。据此,可将英文手机短信分为若干种语体:根据话语范围(即短信内容)分为公务短信(如广告、新闻等短信)和个人短信;根据话语基调(即发信人与收信人关系的亲密程度)分为庄严体、正式体、非正式体、随意体、亲昵体等;根据话语方式(即发送与接收方式的不同)分为文本短信、语音短信和彩信。每一种语体因其功能不同,所体现出的语言特征也有差异。

  对来自因特尔网及笔者亲友的一千多条短信进行综合分析、考察,发现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主要有非文学体和文学体两大类。(申丹:1998(2))

  3.1.非文学体短信

  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提到:非文学体短信的话语范围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际工作、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实用”特点,多用来实现询问、回复、通知、感谢、道歉等功能。这类短信简洁明了。如:

  例orry,Ihaveso,eetso,ok?(对不起,我要做的事太多了,今天没空见你。我们改日见面,好吗?)

  例(好的)

  例baby,(告诉我,宝贝儿,你何时回家?)

  例ouforthehospitality.(谢谢款待)

  3.2.文学体短信

  3.2.1.微型小说体: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例verdecidednottoreportitbecausethethief(一男子信用卡被盗。他决定不去报案,因为这位小偷花掉的钱比他妻子花的少多了。)

  3.2.2.极短散文体: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例ersonyou(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你只是一个人;而对于某一个人来说,你却是整个世界。)

  3.2.3.迷你诗歌体: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例erthereisatree,erthereisyou,irthday!(有树的地方,就有我的念。有你的地方,就有我的祝愿。生日快乐!)

  4.手机短信的功能

  4.1.宁薇的《短信文化的实质与特征探析》提到手机短信功能有:

  4.1.1.娱乐功能:娱乐精神是短信文化的实质,幽默短信正是这种娱乐精神的集中体现。诸如“听说你最近很牛气,普京扶你下飞机,布什给你当司机,麦当娜陪你上楼梯,金喜善给你烤烧鸡,刘德华帮你倒垃圾,连我都要给你发短信息!”(王本利)

  4.1.2.情感功能:短信文化是维系友情,也是维系爱情的纽带之一。

  4.1.3.交流功能:短信文化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使人际交流的渠道更为通畅有效。

  4.1.4.教育功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短信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4月北大哲学系推出‘手机国学’,国学爱好者可以通过‘国学短信’的方式学习。‘国学短信’不仅包括‘经史子集’中的精髓语句,还有国学大师的剖析解释。”(袁晓明)这条信息的发布标志着教育界已经开始自觉地利用手机短信这个谁都不能忽视的新兴信息传播载体,短信文化的教育功能正在被一些有识之士开发运用。

  4.2.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也谈到了手机短信的功能。

  4.2.1.信息传递是所有媒体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

  4.2.2.娱乐功能。娱乐类的信息包括幽默、故事、笑话、谜语、新闻等等。

  4.2.3.手机的第三大功能是用于英语教学。

  5.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

  5.1.缩写词的大量运用。

  5.1.1.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谈到手机短信常利用英语的语音规则,选用一些缩写词,如将较长的英文单词的若干音节去掉,但这些单词必须是常用的单词,否则会给信息接收者的理解带来困难,甚至造成误解。常见的如:Necessary-nece;i-i;co-co不难看出,对常用长单词的缩写通常是保留前两个音节。

  还有一种缩写法是将单词中的元音字母省去,如:received-rcvd;please-pls这种缩写常见于商务短信中,如:Plsinfr

  有些单词甚至简缩成了字母,即使用相同读音的字母来代替单词,最常见的如:-V;you-u请看下面一个带有多个简缩词的完整信息:Ayear-rond,600

  5.1.2.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提到手机短信中常用的缩略语可分为以下几类(鲁修红,2004):(1)音似型,如U代表you;(2)首字母型,如用ATB表示allthebest;(3)数字型,主要与2、4、8的发音相似,如例和4分别表示和for;(4)主要字母型,如hrs由hours中的主要字母构成;(5)综合型,由“主要字母+读音”构成,如用thx代表thanks。这类词简洁明了、省时省空间,备受“拇指族”喜爱。

  5.2.数字的巧妙运用

  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谈到手机短信常以阿拉伯数字来代替英文单词,如four-4。或者将字母与阿拉伯数字和一些符号结合起来,如:before-B4,noone-NO1.请看下面一个例子:Ne(Ne)

  5.3.借用网络用语

  5.3.1.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谈到:同网络上的交流一样,由于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交际双方无法看到对方的表情,也很难感受到对方的语气,因此常借助别的手段来表达情感意义。例如:^_^表示s等。

  5.3.2.陈媛媛在《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中也提到:例如:“^_@_@”代表挤眉弄眼,“:-(”表示生气了,“=^_^=”表示脸红了等。

  5.4.修辞格的大量使用

  5.4.1.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谈到手机短信虽是书面语,但有时往往不遵从书面语的规则和行文规范,大量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谐音、排比、双关、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等等,以轻松诙谐、幽默夸张的语气和口吻极尽调侃之能事,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请看下面一则信息:Peoplelaughpeoplecry。该条信息将排比、压韵融为一体,最后一句还使用了倒装来加以强调。

  5.4.2.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提到手机短信运用到大量的修辞手法,例如:Astarhas5ends,asquarehas4ends,atrianglehas3ends,alinehas2ends,peourlovehasnoend.(一颗星星五顶点,一个方形四顶点,一个三角三顶点,一条线段两端点,一条生命一终点,但愿我们的爱情无终点。)该条信息使用了排偶和层递(cli)修辞格,作者将一系列平淡无奇的客观事实按顺序排列,六个排偶句结构匀称,表达的思想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末行达到高潮,突出并升华了“爱”这一永恒的主题。ersonyou(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你只是一个人;而对于某一个人来说,你却是整个世界。)

  该条信息使用了回文(chias)修辞格,下句与上句首尾相反,结构匀称整齐,其中语义相对的词语对照鲜明,而意义相同的词语又互相衬托。回文的运用使得英文短信言辞绝妙,寓意深刻。

  5.5.诗歌体的巧妙使用

  5.5.1.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谈到手机短信的短小篇幅决定了它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采用诗歌体。例如:

  Flo,violetsneedde

  Allangelsinheavenkno

  Years,tears,

  Myfriendship

  该信息运用了简单的诗歌体,将信息分为上下两部分,句尾压韵,读来别有一番韵味境,将friendship这一极为普通但又永恒的主题通过诗歌的形式加以美化和升华。

  5.5.2.吕文澎,张军历的《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中也提到手机短信采用迷你诗歌题,例如:Whereverthereisatree,erthereisyou,irthday!(有树的地方,就有我的思念。有你的地方,就有我的祝愿。生日快乐!)

  5.6.中英文相结合使用

  蔡苏勤在《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一文中列举出中英文相结合的例子,如: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有棒棒的body,满满的,多多的happy,每天心情都sunny,无忧无虑像个baby。

  她还指出:中英文的结合使用,使得信息既有中文的凝重严肃、传统规则,又有英文的诙谐俏皮,珠联璧合,既增添了手机信息的新奇性和时代性,同时也不失幽默风趣,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5.7.符号、图片与书面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

  陈媛媛的《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一文中提到短信作为新兴的文化品种,总会带有某些时代的特征,凸现时代的语言风格和文化风范。早期的短信服务,主要以控制文本信息为主,现在短信语言符号更为丰富,包括铃声下载、图片传情等。

  5.8.表意符号的运用

  宁薇的《短信文化的实质与特征探析》一文中列举出的有“→”代表一箭穿心、“↑↓”代表出入平安。

  三.总结

  本人所查阅的这些文献都从手机短信的定义手机短信的发展现状,手机短信的分类,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等不同方面对手机短信及英文手机短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正确把握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和规律,促进手机英语教学和国际间交流有所裨益。

  四.参考文献

  蔡苏勤.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J].中国科技翻译.2006,(11).

  陈媛媛.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J/OL].

  鲁修红.常用手机短信简略语[J].科技英语.2004(8).

  吕文澎,张军历.英文手机短信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J].Sino-USEnglishTeaching.2007,(11).

  孟建安.手机短信话语文本的语体学分析[J].修辞学习.2001,(4).

  宁薇.短信文化实质与特征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1).

  申丹.从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看如何避免批评理论中的片面性[J].国外文学.1998,(2).

  王本利.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析[J/OL].

  袁晓明.时髦“国学短信”能拯救传统文化吗[J/OL].

  佚名.展望短信发展趋势[J/OL].中国产业信息网

2000字论文格式

议论文写作方法篇:概念分析

  议论文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展开论点、论证论点等几个基本环节。这些环节中,都必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而议论文写作中一些主要的问题,比如不善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以及议论的片面性、绝对化等,其实质还是在于不能正确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为此,本书在“上篇”中,将分节介绍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其中包括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分析、综合、概括、演绎、归类、类比等)、形象思维方法(主要有想象和联想)和辩证思维方法。

  第一章 分析

  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下各节先介绍分析。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层次、阶段和因素,并分别地加以考察。比如我们观赏一幅画,起初只有一个比较粗浅的总体印象。为了求得深入的了解,我们需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仔细观察,我们也需要从色彩、构图、立意、题材等方面仔细思考、品味,这些便可以算是在“分析”了。很明显,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对于这幅画,只能具有起初那个粗浅的印象;而经过了分析,我们对于这幅画,便可能形成较深刻的认识。事物是复杂的,世间有许许多的事物,比一幅画要复杂得多。没有“分析”这种方法,我们对事物只能形成一些粗浅的、混沌的认识。根据实践的需要,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议论文写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比较分析等等。

  第一节 概念分析

  [训练讲话] 作文中我们面对的题目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感性材料,比如一段事实的文字介绍,一幅漫画等等。一类是理性材料,可以是概念,比如“说谦虚”、“自大和自卑”、“树木、森林、气候”等等,也可以是判断(或省略形式的判断),如“谦虚使人进步”、“文以情动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等等。即使是感性材料,提炼出来的论点,还得用上概念、判断,在说理、论证过程中,也离不开概念、判断。“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学习写作议论文,必须学习会对概念作分析。分析概念,主要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常所说的“概念的含义”就是概念的内涵。一个概念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特性,二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所属的范围。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有语言、能思维,两足直立的动物。”其中“动物”是“人”所属的范围,“动物”前面那四个定语,揭示了“人”所具有的特性。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或者说,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性的事物。比如“人”这个概念,就是诸如曹操、孙中山以及其他的具体的人。揭示概念的内涵,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比如揭示“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概念的内涵,可以给它下定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所有制形式。”揭示概念的外延,通常采用分类的方法。比如揭示“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概念的外延,可以对它的适用范围进行分类:“有两种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后者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综合使用下定义和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对概念形成深刻而具体的认识。与下定义、分类相关联,我们还经常采用抽象化、具体化的思维方法。下文将再行介绍。概念分析中通常还运用下列方法:1.解释法。比如:“什么是成才?成才就是成为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2.打比方。比如:“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了,就难以自拔而停滞不前;自卑,像根受了潮的火柴,也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3.举例。比如:“文字要写得简练。”什么叫简练呢?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很多(以上为解释)。举一两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只不过十四个字,可是包含多少情和景呀!4.定范围。比如:“在学业上要想取得成果,贵在一个‘勤’字,包括勤练,勤记,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这些方法,从根本上说,也可以说是具体化或抽象化方法的运用,只是更加通俗化了。概念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准确、丰富的认识。在议论文写作中,概念分析有很大作用。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有时就是由一个概念展开而形成的。对概念作分析,有助于我们形成判断,论证判断,分析判断。而议论文中的论点,其实便是一篇议论文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判断。所以概念分析在议论文写作的审题立意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使议论文中心明确、集中。由于实践的要求不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认识同一事物。反过来,一个概念用来反映某一事物,可以揭示事物多方面的特性,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在短短的一篇议论文中,如果不将概念的内涵加以明确的界定,写作中极易造成中心不明确,甚至“偷换概念”。比如高考作文《习惯》,有些考生从学习习惯谈到生活习惯,从个人的习惯谈到一个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样写下去,要想做到中心明确,大概是不可能的。第二,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比如《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一个论点,一个判断,其中关键的概念是“自知之明”。对这个概念作分析,可以知道“自知之明”应该包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了解自己的短处”两个方面,据此中心论点就可以分为两个分论点:“了解自己的长处是可贵的”,“了解自己的短处是可贵的”。如果再作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知道,所谓“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在性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据此分论点还可以分解为更多的分论点,所以说概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将论点分解为分论点,从而打开议论的思路。第三,可以帮助我们展开论证。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要能够论证“知识就是力量”,可以对“知识”和“力量”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所谓“知识”,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所谓“力量”,既可以指个人的能力,也可以指某个国家、民族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掌握了知识,掌握了客观规律,自然有助于增强个人的能力,增强这个国家、民族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据此论点便得以证明。同样的道理,概念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批驳某些错误观点,以“破”助“立”,从另一个方面论证论点。比如还是同一篇作文中,我们可以引出这样一些错误的观点:“农民们没有知识,不是照样有‘力量’吗?”“眼下‘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又如何解释呢?”等等。针对第一种错误观点,我们可以明确“知识”的外延,它应该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农民所以有“力量”,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实践知识,而实践知识也属于知识。如果他们将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将会更有力量。至于后一种错误观念,我们当然可以从其他方面驳斥,也可以通过明确“力量”的含义加以驳斥,所谓“力量”,是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尽管眼下卖茶叶蛋的能够比搞原子弹的赚得更多的钱(这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但是并不能说明卖茶叶蛋的更具有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凭这些事实认定“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判断过时了,显然是不正确的。第四,对概念的理解正确、深刻,可以使立论正确、深刻。比如《谈成才》,这是一个明确了论述范围的题目,一个学生对“成才”的理解是“成为对祖国,对社会的有用之才”,而这样的人才,就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不仅需要具备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知识、能力,而且需要有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意愿。因此要能成才,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形成较强的能力,而且需要树立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志向。而一个班级集体如果具有良好的集体主义气氛,对于学生形成、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志向,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据此,这个学生作文的论点便确定为“班级里良好的集体主义气氛是催人成才的沃土。”这篇文章的论点比起一味谈论成才与学习的关系的文章的论点,应当说是正确、深刻的。第五,可以使议论文的立意推陈出新。一些概念,人们习惯于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它,也习惯于由此形成特定的判断。比如“得陇望蜀”这个成语,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贪心不足”,因此对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往往形成否定性的评价。但是如果我们将“得陇望蜀”用来指称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不断探索,追求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在事业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那么“得陇望蜀”则又成为值得肯定的了。又如一篇文章题为“这样谦虚要不得”,文章从一个事实谈起,有个青年到某个外资企业应聘,面试中那个外商多次问这个青年有何特长,这个青年非常“谦虚”,一再回答说自己没有什么特长,结果落选了。文章由此引出论点:这样的谦虚要不得。很明显“这样的谦虚”和我们平时所称赞的谦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见给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可以使议论文的立意推陈出新。比如一些文章赞扬“班门弄斧”、赞扬“昙花一现”,其实质都是如此。第六,有助于提高议论文的理论深度。概念分析中,明确概念的内涵,包括明确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所属的范围。用逻辑学的术语说,就是把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归类”,或者说是找出这个概念的“上位概念”。不同的概念,它们的抽象程度各不相同。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越大,抽象性越大;反之则抽象性越小。一个概念所指的事物如果是某个特定的具体事物,那么它的抽象性就最低。找出一个概念的“上位概念”,其实就是将这个概念和一个抽象性更高的概念联系起来,这就是“抽象化”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将议论文的论述放在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上。比如对“谈理想”这个题目,可以将“理想”归入“意识”这个范畴,那么有关“意识”的论述便可以成为“谈理想”的理论背景。比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由此可知,理想的形成应当具有现实基础,理想形成后对人的行动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说到底,“抽象化”有利于寻找到一般原理,用于展开演绎论证。下文我们将专门作介绍。第七,明确概念的外延,是一个和“抽象化”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法,即“具体化”的方法。将概念具体化,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可以以形象激活思路,激发感情,可以为论证提供形象化的例证,一篇习作《挑刺小议》,其论点是“我们要赞美‘挑刺’的精神”。文中首先明确“挑刺”的含义,便是敢于向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接着便联系实际,将“挑刺”这个概念具体化,指出工厂里的检验员检验产品,我们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进行抵制、批评,都属于“挑刺”,齐威王听从邹忌的意见,便是请人家挑刺,果戈理写好一部作品,总要请他的朋友、诗人茹科夫勘探基给他“挑刺”。这样,使读者对“挑刺”这个概念形成具体的印象,由此生发出种种议论,在具体事实的描述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相反的,一些同学不懂得运用将概念具体化这种思维方法,概念在他眼内只是一个干巴巴的字眼儿,他在写作中思路肯定“活络”不了,即使挤点什么东西来,仍然是干巴巴的。第八,以概念分析为主,还可以形成一种文体,就是所谓“阐释性议论文”,比如《鲁迅的精神》,《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都属于这种文体。当然这类文章中还必须运用其他一些思维方法。如何提高对概念的分析能力?一是要学习一些基本理论,以提高理论水平。比如“意志”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学生只知道它含有“坚持、有恒”之类的含义。如果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常识,就会懂得优良的意志品质应当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目的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和自觉性。如果知道了“意志”具有这些内涵,分析时思路就会开阔得多。二是要密切联系实际。概念本来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学生掌握概念主要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但是从书本到书本,往往理解、感受都不深。歌德说过:“理论是干枯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话不是要我们轻视理论,而是要我们重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生活中具体生动的形象,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要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我们的感情,给文章注入生气。比如《谈爱国主义》,如果一味作概念的分析、推演,而不联系历史上许许多多爱国志士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文章不免会大煞风景。最后,要提高分析能力,关键还要养成“多思”的习惯。否则即使学了一些理论知识,仍然是“死”的知识,不能转化为能力,即使面对丰富多采的实际生活,仍然会无动于衷。在概念分析中要注意四点。第一,对概念的分析力求准确、严密。“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概念分析得准确、严密,文章的立论才能准确、严密,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第二,对概念的分析,求力丰富而又具有针对性。对概念的分析越是丰富,对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认识也越是丰富,这样便为论点的提炼、论证提供了思考的余地。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分析的目的性、针对性。只有明确了分析的目的,才能确定哪些地方要多加分析,哪些地方只须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一般说来,在初步构思阶段,可以尽可能多方面地思考,在明确论证中心以后,概念的分析就要考虑如何为论证中心服务了。第三,要注意辩析概念和词语之间的关系。有时几个词语可以表示同一个概念,比如“脚踏车”、“自行车”;有时一个词语又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概念。一个词语有它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它们往往表示各不相同的概念。写作中既要保持概念内涵的一致性,防止偷换概念;又要适当运用词语的多义性,使文章增添一点灵气(比如说明文《死海不死》中的“死”字。)

  [例文评析]

  谈择友

  明代学者苏浚在他的《鸡鸣偶记》里讲到有四种朋友。他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与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此话重提,对我们如何择友,是很有启示的。所谓“畏友”就是志同道合,铁面无私,敢于直言规劝,能够开展批评的朋友。这种朋友,表面上叫人有点害怕,其实正是朋友之俊杰。琳衡·德穆特,是马克思的女佣人,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畏友”。据威廉·李卜克内西的回忆,当马克思一时烦燥得暴跳如雷的时候,别人吓得销声匿迹,她竟能“直入狮穴”,“狠狠地教训他一顿,于是,狮子就会变得比羊还驯服。”她是马克思一家风雨同舟的战友,她一生对马克思的帮助,不是用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而马克思在“畏友”面前,顿改弊病,从善如流。所谓“密友”,就是不但在平时友好往来,而且危难之际,也能相互依托,生死与共。能交上“密友”将是莫大的幸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事业中结成了举世无双的“密友”。列宁曾评价说:“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他们的终生合作,不但为无产阶级带来了光明,而且使他们度过了平生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真挚的友谊有着迷人的魔力。马克思被疾病纠缠的时候,只要收到恩格斯的一封信,或者恩格斯陪他走走逛逛,他的疾病即会十去八九,正如马克思的女儿燕妮所说:“他在卡尔身上起的作用,比任何药物都大得多。”所谓“昵友”,就是那些互相吹捧,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昵友”除了他们自己欢心得意,乐于口腹外,对人类、国家和他人毫无益处。亲昵的面孔,最容易掩藏祸心,郁烈的醇酒,最容易使人陶醉。前几年“四人帮”网罗党羽,多是以“昵友”的面孔拉人下水的。“昵友”不“昵”,是可信的真谛。所谓“贼友”,就是那些利害倾轧,两面三刀的人。当你一帆风顺时,他以朋友的面孔出现,阿谀奉承,亲热异常;当你有个三灾六难时,他又会为自己的得失,出卖灵魂,落井下石。与这种人交朋友,正如纸孩子玩火,到头来烧掉的是自己。由此看来,“畏友”难得,“密友”可贵,“昵友”不昵,“贼友”可恶。这“畏”、“密”、“昵”、“贼”如何识别,有没有什么标准呢?我们说,在革命队伍中,最亲密的朋友莫过于同志。如果要一个什么择友的标准,最高的标准就是“同志”二字。“同志”就是志同道合,只有建立在共同理想、共同事业基础上的友谊,才是长久的友谊。马克思在赞扬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时说:“人类的兄弟情谊在他们中间不是词句,而是真实,而人类的高贵从那被劳动锻炼得刚强的形象中向我们发出光辉来。”这“真实”二字,对交友来说,是极有份量的。待人不诚,言而无信,怎么会找到自己的朋友呢?我们提倡的这种“交心”,就是一颗纯纯净净的同志之心,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阶级情谊的真实。

  (选自陈继英、张楠《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指导》)

  这篇文章的中心是谈论如何择友,重点则是对畏友、密友、昵友、贼友这四个概念作分析。概念分析中所运用的方法,一是明确内涵,二是举例,使概念得以具体化。在此基础上,指出择友的最高标准就是“同志”。

  [思考和练习]

  1.对“勤”这个概念进行分析。分析时请注意:①明确目的。假设你的分析是针对一些学生上不够勤奋这一现实的。②充分揭示其内涵或外延。比如“勤”的外延包括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等方面。③注意运用抽象化、具体化的方法。2.“我行我素”、“异想天开”本来都带有贬义,请运用概念分析的方法,赋予这些概念以新意,对“我行我素”、“异想天开”作出肯定评价。

高中考场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文学样式日记式范文

  薄暮冥冥,我在昏黄灯下一遍又一遍地读你的《涉江》。心灵的底片上便慢慢地洇染上一层层殷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了一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瑰丽的想像连同汨罗江畔那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

  这是一篇百读不厌的千名篇。每次阅读,总有一种感动淹没我心。你人也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曾在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入定般地想像一颗孤寂的灵魂在汨罗江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怎样孤独地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狄啼血般的哀鸣。但你只将凝聚着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自己的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

  此刻,你的足音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湿的今夜,走向我阅读的今夜,走向我审视自己灵魂的今夜!依旧是那阵秋冬的绪风,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汨罗江畔执著地守望,守望着能再回到祖国,再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落在密林之中的梦想与守望?那么,又会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注定从激越走向安详;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走向平淡;那么,你真的走得一路安详吗?你那伟大的思想及远大的理想都、胡滔滔不息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们只能在那空濛浩瀚的疏星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奇绚丽的篇章中读懂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种长存于尘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而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虔读你的一腔热忱,遥想你短暂一生的苦难历程,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假文章来抒写自己的苍凉人生!文章中那悲愤、抑郁的倾诉,不都寄寓了你深绾于心的血泪,情浓于心的忠贞吗?每回在嘈杂喧嚣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汨罗江畔的呼声就萦绕于耳畔,回响于心际,让我不自觉地以此来观照我自己。在我这个被言情武打以及各种光怪陆离的书籍杂志充斥了的社会,是你在时时提醒我,记着仍沉浮于人世的另一种人生。那些我们是不是就可遭遇的人,不都是在以类似于你的方式在日渐冷落的街巷里蹀躞吗

  你因《离骚》而不朽,这或许是你不培育的一生的幸运一一虽然这是千年以后的事。这也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同你一样遭际不培育的生命,他们生命中那些闪光的东西却为人不知。现代被言情武打、卡通漫画宠坏了的眼睛是不屑于咀嚼这些倾诉的。由于,我也常常在阅读你之余,掬一捧清泪,为那些无声消逝了的生命。在光影斑驳的现代社会,固守住我生命里那些最为本真的东西,真的希望你一直都未曾远离我们。或许,你正踏着滔滔江水,穿越千年尘世的风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远远地注视着我们这群现代人。

  阅读屈原,就是阅读历史,阅读人生。屈原“假文章抒写自己的苍凉人生”,作者借作文审视自己的青春魂灵。从屈原身上,他读到了坚持高远理想的孤独,读到了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读到了长存尘世的顶天立地的精神。第二人称的写法,呼告抒情,拉近了历史与当代的距离,凸现出屈原流星般凄美的形象,也展示出作者深沉的思索与澎湃的激情。

2017年议论文4大模板

  名校·模板绝技

  这一模式将哲理和论证过程统一起来,论证过程即为文章的结构模式。论证过程可以采用传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思路清晰明了,充满哲理的内容紧紧跟随论证的每一过程,让文章处处展现出思想的光芒。这样的模式可以避免因结构过于传统而受阅卷老师排斥的现象出现,而文章的思辨性又可以让文章在发展等级上占优势。

  优点:传统求新 突出思辨

  【范文】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各国银行大多停止了对困难企业的接济。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幸运的是,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并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举措,不但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这一双赢的做法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彰显了自己的长处。

  相反,当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现在的一些企业利用诋毁别人的手段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这样做是极不明智的,它不会赢得买家的信任,反而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来彰显自己的长处,这种双赢的智慧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那么,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身处危难之时,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进。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共同享利,让我们彰显长处。

  【点评】

  文章引用充满哲理的外国一位著名企业家的谈话内容提出观点,接着用花旗银行积极发放贷款,尽力挽救各国企业,获得双赢的哲理故事和充满寓意的外国一位传教士的言辞,从正反两面分析并解决问题。文章处处可见哲理的智慧,如“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通过帮助别人来彰显自己的长处”,“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等等。思辨的语言让读者掩卷沉思。

  作文模板种类繁多,除上文列举外还有:对照式、分论点列述式、设问式结构、形散神聚式等等。考场作文一般不限体裁,选择模板的灵活性很大。考生要根据命题要求和自我特长确定好一种模板。有了合适的模板,可以节约宝贵时间,有助于我们打开思路,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

  总之,“模板”只要运用得当,“有模板”而不死于“模板”,“有模板”而能变通,“模板”就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议论文常见模式

  第一种:总分式(或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第二种,并列式(又叫板块组合式)

  并列式结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开列的,也就是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其先后次序有时可以前后互换;它们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例文: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评:本文中间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阐述其理由--为什么

  第三种:递进式

  递进式的结构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提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它们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换的。意思是一层一层先后蝉联的。

  例文

  诗意地生活

  07年高考湖南考生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的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到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风》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出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着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秋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评:本文运用层进式。中间三级理想、奋斗、收获一层层深入,先后层次不可互换,另外,本文文采斐然,诗意盎然,"拿起奋斗的斧辟开理想的石"等比喻句用得新颖贴切。三是材料新鲜,积累丰厚,文章用到的材料,古今中外不下10处。

  第四种对比式(论证结构)

  对比式论证,指文章从正面和反面取材、论证,也即"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各层次既独立又相互支撑,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论述。

  例文:

  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余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恕。

  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的家里,开枪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恕。

  多一份宽恕,多一位朋友。多一份仇恨,多一个敌人。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仇视别人就是仇视自己。

  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心灵一片纯净。

  评:作者没去论述宽恕的必要性,重要性等等,而是紧紧围绕着"选择",反反复复地说出"选择宽恕"的好处,和"选择仇恨"的恶果。通过一次次的对比论证,让人接受"宽恕"的心灵选择,而抛弃"仇恨"的心态。

  第五种,启感式(论证结构)

  启是启示类,感是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还可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基本写法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这种写法由"引""证""联""结"四步构成

  例文:

  可以填平鸿沟

  某校高二(1)学生暑假想承包一个冰柜,既可尝到课本外的知识又可减轻家里经济负担,但良好的想法、一腔的热情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因而伤心已极,离家出走。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思想上已出现了一道鸿沟。由此我们不得不发出呼吁:两代之间应互相理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年轻的一代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他们的想法、做法都与上一代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这时父母不应该一概否定他们甚至责骂他们。时代不同了,我们怎能要求孩子一成不变呢?作为父母,应与孩子多接触,多了解,不要让彼此的距离越拉越远,形成一道真正不可逾越的鸿沟。同样,作为孩子,也应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也许他们是有点守旧,不大能接受全新的东西,但他们是出于一片关心。记得报载一初中女学生成绩不好,常受父母责打,终因厌世而自杀。她死后,父母哭得死去活来。若她的父母真的不关心她,又怎会如此之伤心呢?因此,多与父母沟通,多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两代人的思想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思想上的差距,这已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为此而离家出走,弃世自杀的孩子时有所闻。唯今之计,父母所该做的是少一点严厉的批评、打骂,多一点真诚的关怀,而孩子则该多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情,切不可轻易悲观厌世。

  从一个中学生的离家出走,我们应该警惕,不可再让那条"沟"广大下去理解,理解与热忱,是填平它的唯一途径。鸿沟,是可以填平的,但需要两代人共同的努力。

  本文为典型的"引--议--联--结"的结构形式。引材料,简明扼要;明观点,要言不烦;发议论,情理相生;联现实,有的放矢;作结论,善于照应。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标题形象,语言准确。

  第六种:比喻式(论证结构)

  比喻式认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例文:

  象棋哲学

  象棋,确实是一个富于智慧的发明。一盘棋就是一个小的规范社会,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车行线、马行日、象飞田、炮打隔山子,小卒子一去不复返……正因为各有各的行为规范,大家都按规矩办事,才使这个小社会有条有理,妙趣横生,使下棋的人百下不厌,其乐无穷。

  下棋的人必须按棋的规矩办事,这是获得棋趣的前提,假如有人不讲究规矩,随心所欲,来邪的,要横的,这棋局就会乱了套,其中的乐趣也就烟消云散了。

  规则是象棋的根本,在规则之内,下棋的人可以运用自己智慧,可以灵活地调兵遣将,一招一式都显示着自己的谋略和思考,因而在小小象棋盘中,在规则的基础上,任人想象,任人发挥,变化莫测,极为有趣。

  象棋的基础是规则,规则的基础是公平。包括老将在内,都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并不折不扣地执行。

  棋局中没有闲子,每个棋子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或负责进攻,或负责守卫,或负责配合,总是各司其职,没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棋子一致对外,同仇敌忾,从不搞"窝里斗"不干勾心斗角,同室操戈的蠢事。为了大局的胜利,每个棋子都随时准备做出牺牲。……

  这种棋局中的哲学已经超越了原始的竞技范畴,它暗示给世人的是谋生之道,为官之道。对于一个口口声声标榜热爱法制的社会,游戏规则就是平等,就是没有法外之外、权外之权,这一条适合于平民百姓,也适合于国家之首。

议论文写作模板

  所有使用过该模板的同学,在历次60满分的作文考试中,最高仅得到58分,但最低也没有低于43分。此模板可以应对关于所有话题的议论文考试,笔者本人在高考中正是严格按照此模板写作,作文得到52分。此方法当年被戏称为50分作文法。

  该模板写作方法如下:

  1、题目的写法。题目一定要反映出文章的体裁,切不可起一些类似散文或者记叙文的题目。一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指明文章论述范围,比如《论友爱》、《谈理想》、《说勇气》等等;第二种题目就是论点,这种写法很特别也很醒目,大多数情况下效果很好,读到下文会给阅卷人一种紧扣题目的大局感,比如《团结就是力量》、《重理轻文可以休矣》等等。

  2、开头第一段的写法。如果是给材料议论文,则该段必须将材料压缩到60%左右,以此提醒阅卷人考生具备概括材料的语文能力,此项分数可以得到。如果是话题作文,则可随便谈论一些与下文论点有关的现象或者事实,不宜超过80字。此段结尾可以用一句设问(论点作为回答)引出下一段论点。

  3、第二段为论点段。论点必须独占一段!!这是本模板效果的核心!这是一个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切记。多年的学生经验告诉我,凡是试图让阅卷人费力寻找论点甚至不惜让阅卷人顶着酷暑归纳论点的作文,绝没有什么好的结果,及格的话就算比较走运了。论点宁可不新颖也绝对不要有争议,更不能出现立场上的错误,否则将变成零分作文,实在没有高水平的认识,可以选用大众化但绝对没有错误的论点——与报纸上的新闻论调一致是个可以遵循的简单原则。一败涂地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为了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和哗众取宠,而写出了一些引起争议甚至极端到错误的论点,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4、第三至第五段,为分论点论述。这三段每段开头均为一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之间可以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平行扩展关系,比如一篇谈论尊老爱幼的文章,分论点可以是1)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2)当今社会依然提倡尊老爱幼。3)世界各国都把尊老爱幼当作一种道德准则。这三个分论点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论述了论点,它们之间是平行关系。另一种关系是递进关系,同样以尊老爱幼举例,递进的分论点可以是1)尊老爱幼是个人道德水准高低的体现。2)尊老爱幼是社会风气好坏的体现。3)尊老爱幼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否的体现。这种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依照从个人到社会再到人类的层次递进,体现了逻辑的准确与思路的清晰,给人一种高水平认识的感觉。强烈推荐在高考中使用递进方式设置分论点,效果好,得分高。分论点的句式最好使用统一的句式,比如排比。

  每段的分论点写完后,就进入使用论据进行论证的阶段。论证方法按照学校的教学所教,无非有事实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几种。我们可以写一些事例作为事实论证,引用相关的名人名言作为引用论证。但是这不能算是高水平的论证,每段论证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论述,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你的论证将被认为是堆砌事例和名言而毫无说服力,事实证明,自己的论述越多的文章,分数往往也越高。但是以现在中学生众所周知的贫乏的课外知识和思考能力,自己的论述从哪里来?这里有个不诚实但有效的办法,我们可以多多背诵一些名人名言——这一点显然不难办到——然后去掉说话人,把名人的论述当成自己的论述,不但有话说而且效果很好。同时,一旦我们在某个论点上没有名言可以引用,我们也可以自己说上一句,然后冠上名人的头衔就成了名言,不过一定要说的有哲理性,不要被别人看出破绽,事实论据也可如法炮制。但是此种方法不可多用,用于救急尚可,频繁使用定会漏洞百出。用时一定要使用生僻的名言与事例,切不可乱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资料。比如万不可说“天才是99%的汗水+1%的灵感”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否则不但贻笑大方,分数也会大打折扣。高水平的同学可以尝试使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等等,生动形象,效果往往很好。注意,这三段的字数要保持大体一致,不可有的段过多有的段过少。有字数要求的作文主要靠这三段凑够字数,按800字的要求,这三段最少也要占到500字,也就是文学上常说的“猪肚”。

  5、第六段是所谓辩证段。这一段主要是为了体现考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不必过多,几十字即可,

  防止将论点极端化以后出现漏洞。比如论点如果是“人必须学会自信”,那么有人也许会抬杠说自负也是自信,所以这一段必须指出,我们要自信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将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这样一说,文章就显得严密,给阅卷人的印象很好。

  6、第七段要联系生活现实。可以指出论点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更可以联系时事,给人一种眼界开阔关心国家大事的感觉。比如还是谈自信,这一段就可以写自信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学习与交往中的意义,而且还可以联系神州五号成功发射,正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充满自信,才在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

会议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1)期刊

  [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专著

  [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论文集

  [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1998-12-25(10).

  (9)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 g 3-SAT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a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tool in supra che〔D〕.The Netherland:T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 Toshiyuki, Yoshida,et Coating co〔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 K, Hayashi gro pro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面试人际关系题答题技巧

高情商聊天幽默的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