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母爱真实事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最伟大的母爱

  有人说世界上母爱最伟大,它如明灯指引我们前行;有人说世界上友谊最伟大,它如一缕阳光是寒冷的我们变得温暖;而我说孩子的孝心一样伟大,它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家人。

  洛宁一个身形孱弱,沉默寡言的孩子,只有十一岁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的爸爸在他六岁时就患病离世,而妈妈又因车祸瘫痪了。小小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苦不能对妈妈讲,泪不能对妈妈流,他要撑起这个家,他明白:妈妈是因为他才坚强的活下去,所以他要让妈妈开心,妈妈就是他的一切。

  洛宁的家在山里,每天都要走二十多公里山路去上学,但是洛宁每天还背着一个大口袋,这让身体瘦弱的洛宁看起来更加弱不禁风,他那反常的举动让所有的人产生了疑问,而他的老师更是百思不得其解,问洛宁他又不说,只好到他家询问他的妈妈。原来洛宁的妈妈有次口渴去拿床头的暖水瓶,可是却被烫伤了,洛宁见后大惊失色,于是他便想每天背妈妈上学,可十一岁的洛宁哪能背起重八十六斤的妈妈呢?于是,他想了一个方法,起初,背着少量的石头,随着对重量的适应,在不断添加石头,只到他能够背起八十六斤的母亲为止。

  “只因为,他后背上的那一袋石头并不冰冷坚硬,而是因为一份爱,时时春暖花开。”这是文章结尾的一段话。是啊!讲得多么令人深思,多么令人感动啊!洛宁用他小小的身躯扛起了妈妈,也扛起了那个家。从小小的洛宁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份常人没有的“爱”。俗语说,百善孝为先,洛宁的那颗真挚的孝心让我感动。他用他的“孝”、用他的“爱“,融化了石头的冰冷,同时也融化了没一个人的心。

  洛宁这个孝心少年用生命的沧海托起了爱的桑田。

伟大母爱真实事例

名人母爱的故事

  “牛角挂书牛背睡”。齐白石感叹,家里再穷,母亲也支持他学习绘画,并帮助他最终走上了专业绘画的道路。他总感叹,母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也是决定他命运的人:母亲常教育自己再穷也要有骨气。齐白石倔强、坚忍不拔而又有几分高傲的鲜明性格,都是母亲教育和影响的结果。

  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齐白石自己曾经说过:“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官禄,方可从事于画。”是他的崇高品德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而赋予他崇高品德的正是他的母亲。

  老舍在谈到他母亲的时候,曾经满怀深情地回忆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贤母使子贤也”,若你有幸身为母亲,请努力成为孩子成长的“心动力”;母爱无私,身为孩子,我们每个人更应该感恩母亲的每一次付出!

伟大的母爱

  每天早上,我们都能听到母亲叫我们起床的声音,每天放学回家,母亲都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等候我们,当我们伤心的时候,母亲就会来安慰我们。其实,除了这些小事之外,还有很多让我们为之动情的有关伟大母爱的事迹。我就曾看过一篇这样的文章。

  在风景如画的苏州,有一位善良的年轻母亲静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在她的背后,有一个令人垂泪不止的故事,那就是:在医生已经为患有乳腺癌的周丽红的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说她最多活不到3个月,可周丽红却为了自己只有6岁的女儿,坚强地挺过了四年的时光。她为女儿设计出了从8岁到18岁的服装,以在自己死后装扮女儿的成长。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的眼睛渐渐模糊了,我不禁感叹到:母爱的力量居然如此伟大,可以让一位奄奄一息的母亲,重新振作起来。人世间,还有什么样的情感能比这份生命的馈赠更加荡气回肠

这伟大无私的母爱

  俗话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慈祥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名中学英语老师,每天很忙。早上,很早就离开家,晚上又很晚回到家。有时候,累得一回到家就倒在床上,睡着了。每当我看见妈妈这样子,就会想起妈妈为我做的点点滴滴。

  在一个大雨肆虐的早上,妈妈送我去上学,她望着外面的雨滴,对我说:“小邢,来,让妈妈背你去上学吧!”我听了,低下头说;"可您怎么办呀?”妈妈笑了笑,和蔼地对我说;"没事的,妈妈挺得住。长大后你再背妈妈。”

  我笑了,顺从地伏到妈妈的背上。雨滴落到地上,溅起了无数的小水花。妈妈在风雨中摇晃着,一步一滑地走着,妈妈还不时地嘱咐我:“把伞挪到你那边,可别感冒了。”我看着妈妈湿淋淋的头发,便偷偷的往妈妈那边挪。虽然我被雨淋湿了,感冒了。但我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终于到了校门口,我从妈妈的背上下来,看见妈妈脸上流下来的水滴,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我的心像刀割一样

  ······

  望着妈妈渐渐模糊的背影,我想起了一首赞美母亲的诗歌:

  日子像走在常有风雨的路上,

  母亲走在最前头,

  让一些为儿女遮挡风雨的雨伞给母亲,

  母亲又推给我。

  啊,雨伞下的儿女,

  雨伞外的母亲,

  雨不再是雨,

  是上仓送给人间的一颗幸福泪,

  ~·······

  母爱是穿过云朵的巍峨峻峰,高大无私;母爱是照耀大地的太阳,让我们快乐成长;母爱是温暖的家,让人们住的温暖、快乐。让我们珍惜这伟大无私的母爱吧!

伟大的母爱故事

  “母爱犹如春雨,柔和的、亲切的,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这是许多文章中常用到的话语,的确母爱是柔和的,但我认为还有一种母爱更伟大。

  那次。在公共汽车上,我看见一位母亲和一个三、四岁的女孩,她们只买了一张票,可她女儿偏要一个人一座,于是那位母亲就打了小女孩一巴掌,小女孩哭了一会儿,就下位在车里好奇地乱走,走到大家空调下面顶着吹,母亲看到了叫她回来,可她固执的跟妈妈闹然后放声大哭起来,吵醒了一位性情暴躁的大叔,那位母亲走到大叔面前说了几句话,转身把小女孩训哭了。不一会儿小女孩哭累了就在作为上睡着了。母亲看了看手表起身走向那位大叔结果被痛骂了一顿,她并没有反驳而是一直赔礼道歉还时不时地说:“先生,麻烦您小声点,对不起。”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小女孩家里经济紧张,所以她妈妈只买了一个座位。而这位母亲不允许女儿顶着空调吹是因为女儿的感冒还没好,如果再着凉就会发烧,发烧对于三、四的女孩来说不是一下子就能立即康复的。这也是母亲只买一张座位的原因,这样的女儿坐自己腿上抱着会暖一些,不容易感冒。

  虽然说这位母亲对女儿十分严厉,但是这样女儿才不会病情加重。女儿惹的祸,却要母亲受罪,要母亲代替受骂,这一点难道不足以证明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吗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但是母爱分两种:温和的爱,严厉的爱,温和的爱能给孩子带来温暖,严厉的爱同样也能给人带来温馨,只是需要我们去体会其中包含着的温暖。有时严厉的母爱更伟大!

无私而伟大的母爱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在我出生的那刻起,妈妈就将所有的爱倾注在了我的身上。

  小时候,我常生病。一天雨夜,我突然发高烧了,妈妈很着急,抱着我直往医院跑,到了医院,妈妈又抱着我去挂号,上上下下跑了好几趟,妈妈脸上的汗水与雨水已经分不清了,但她却无暇顾及。

  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在我不会做、不知道该怎么做时,妈妈总是帮助我、支持我;在我叹气时,妈妈总是鼓励我,让我勇敢地去面对。她可以为了我而不顾自己,让我快乐健康得成长。

  母爱就像一道阳光永远照耀着我,母爱就像一把雨伞保护着我,母爱就像冬天的棉袄温暖着我……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我无法回报母爱,只能好好学习回报母爱。

伟人母爱的故事

  妈妈,是您用您的爱为我筑起了遮风挡雨的屋墙,是您用您的精心呵护给了我温暖。您让我明白了母爱,学会了感恩。

  一、跪拜母爱

  有一个盗猎者在山上发现了一群藏羚羊,就在他开**准备射击时,羊群发现了险情,很快想远出逃散。猎人举**追击,体格健壮的藏羚羊跑在前面,把小一点的羚羊扔在了后面。追到一个峡谷时,其余的藏羚羊都纷纷纵身跳了过去,只丢下一对母子。盗猎者很快追上了落在后面的母子俩。藏羚羊的弹跳能力很强,速度快的时候能条数丈远。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小羚羊跳不了那么远。很显然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它要不就是跌入深谷摔个粉身碎骨,要不就是落入盗猎者手中,而母羚羊足以跳过峡谷逃生。

  盗猎者紧随其后追击,快追到峡谷尽头时,母子俩同时起跳,但是弹跳的那一刹那母亲放慢了速度,几乎只用了和小羚羊相当的力量。母亲在半空中先于小羚羊下降,小羚羊稳稳地踩在母亲的背上,以次作为支点第二次起跳,顺利地逃到了对面的峡谷,而它的母亲却无力第二次起跳,落如深谷摔死了。

  这一幕让盗猎者震惊了!他跪在地上,他含着泪将罪恶的**仍到了山谷里。

  尽管母爱不一定要以**为代价,但是那一降是母爱的升华,是母爱的至高境界,感天动地;那一跪是良心的觉醒,更是对母爱的至诚敬仰。一个是爱的牺牲,一个是爱的觉醒。

  二、母爱的力量

  一个年轻的母亲因患白血病久卧病榻,身心越来越疲惫。她知道留给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趁医生、护士不注意的时候拼命为女儿编织了一件毛衣。毛衣织完藏在枕头下,人也从此进入半昏迷状态,后来她隐约听见护士的议论,知道自己不出3日将远离亲人,心里倒也十分镇定。

  第二天突然听到病房外有鼓乐声,问床前守护的丈夫,丈夫只得告诉她,再过两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生们在**练。年轻的母亲咬咬牙说:“我一定要活过儿童节,我不能死在6月1号。不然,每到儿童节,女儿想起这天失去母亲,她能高兴吗?”果然,这个年轻的母亲再半昏迷状态下与死神周旋,时不时微睁开眼睛问,什么时候了?终于坚持到6月2日,她松了一口气:“好了,我要同你们说再见了。”说完指指枕头下,含笑而去。

  三、无题

  有一天**后,一个母亲怀抱婴儿被困在倒塌的建筑物下,时间一天天过去,救护队没有找到她们。婴儿饿得奄奄一息时,母亲用石块割破静脉,让鲜血滴进孩子的嘴里。等人们终于找到她们时,母亲已死去,婴儿一响亮的啼哭歌颂着母爱的伟大。是的,母爱是伟大的。再这种母爱的支撑下,母亲富有超常的坚韧和超常的牺牲精神和意志,是人类得以繁衍、进步、纯洁的原动力。但是,儿女们常常忘记这个简单的道理,非要他们为人父母后才觉醒。那时,一切都晚了。

  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的地方,导游趁此说了一个感人却也感伤的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难人员不断搜寻著可能的生还者。两天后,他们在缝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画面--一位母亲,用手撑地,背上顶著不知有多重的石块:一看到救难人员便拚命哭喊著:”快点救我的女儿,我已经撑了两天,我快撑不下去了……”她七岁的小女儿,救躺在她用手撑起的安全空间里。 救难人员大惊,卖力地搬移在上面、周围的石块,希望尽快解救这对母女,但是石块那么多、那么重,怎么也无法快速到达她们身边。

  媒体到这儿拍下画面,救难人员一边哭、一边挖,辛苦的母亲一面苦撑等待著…

  透过电视、透过报纸,土耳其人都心酸的掉下泪来。 更多的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投入救援行动。 救援行动从**进行到深夜,终于,一名高大的救难人员构著了小女儿, 将她拉出来,但是……她已气绝多时。

  母亲急切的问:”我的女儿还活著吗?”以为女儿还活著,是她苦撑两天的唯一理由和希望。这名救难人员终于受不了,放声大哭:”对,她还活著,我们现在要把他送到医院急救,然后也要把你送过去!”他知道,如果母亲听到女儿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松手让土石压死自己,所以骗了她。 母亲疲累地笑了,随后,她也被救出送到医院,她的双手一度僵直无法弯曲。

  隔天,土耳其报纸头条是一幅她用手撑地的照片,标题”这就是母爱”。

  长得壮硕的导游说:”我是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人,但是看到这篇报导,我哭了。以后每次带团经过这儿,我都会讲这个故事。”其实不只他哭了,在车上的我们,也哭了……

  多为别人想想不要只是一昧的自私自利

  尽一己之力又何妨呢,多做点善事也很好

  这个世界上就是需要像这样多一点温暖

  多一点体谅,世间才会有许多美好的事物

  四、血 奶

  年轻的母亲正在温馨的家里一边织着毛衣,一边用脚轻轻拨动着摇篮,摇篮里的孩子甜甜地睡着。突然地震发生了,母子一同坠入废墟和黑暗之中,万幸的是,母子都没有受伤。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等待求援一天过去了。孩子吃尽母亲双乳里最后两滴奶,哭声渐渐衰弱。再不获救,孩子将被渴死先于母亲而去绝望中和母亲两手乱扒,企图从钢筋水泥中获取食物。突然,她的手触到了织衣针,心中一阵狂喜:孩子有救了。

  一周之后,母子俩终于重见天日,孩子安然无恙,母亲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脸色十分苍白。人们惊奇地发现,母亲每个手指都扎了一个小孔,孩子正是靠吸吮母亲的鲜血存活下来。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当年的唐山地震中。

  五、102滴血

  主人在某一天把废弃的阁楼重新装了门窗,半个月后去,发现窗台下有一只死不瞑目的小鸟,从窗台到地下,细数共有102滴血!估计是小鸟撞窗所致,是什么令小鸟不顾一切的呢?主人检查了阁楼,发现了里面有一窝饿死了的雏鸟.主人明白了因他关了门窗,小鸟妈妈不能进去,为了它的宝贝,它想用自己的身躯去撞开窗啊!

  六、地震中的母与子

  有一个城市发生了地震。救援工作在紧张地进行。三天后,救援工作人员依稀听得一处有“救命啊!快来救我的孩子啊!”顺着声音搜索,发现是从一片废墟中传出来的。拔开废墟,发现一位年轻母亲四肢撑地,腰背拱起,顶着残砖碎瓦废梁,而在挡住的空间下,有一个婴儿,躲在他身下,熟睡着。这位母亲不住地叨念着:“快救我的孩子!快救我的孩子!”当救援工作人员把她们救上来后,她第一句话就问:“我的孩子怎么样?我的孩子怎么样?”医护人员告诉她:“你的孩子很好,没有危险。”当她一听自己的孩子安全了,没有危险了,心情一松,晕倒了。医护人员赶快把她送往医院抢救。

  这位母亲之所以能撑到现在,是她要救孩子出去这个强烈的念头支撑着她,如果没有这个信念,她自己也不能坚持下来。

  七、断指的母亲

  一天中午,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把捡来的破烂物品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后,骑着三轮车往回走,经过一条无人的小巷时,从小巷的拐角处,猛地窜出一个歹徒来。这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妇女的胸部,凶狠的命令妇女将身上的钱全部交出来。妇女吓傻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歹徒便开始搜身,他从妇女的衣袋里搜出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包着一沓钞票。歹徒拿着那沓钞票,转身就走。这时,那位妇女反应过来,立即扑上前去,劈手夺下了塑料袋。歹徒用刀对着妇女,作势要捅她,威胁她放手。妇女却双手紧紧地攥住盛钱的袋子,死活不松手。妇女一面死死的护住袋子,一面拼命呼救,呼救声惊动了小巷子里的居民,人们闻声赶来,合力逮住了歹徒。众人押着歹徒搀着妇女走进了附近的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待了他们。审讯时,歹徒对抢劫一事供认不讳。而那位妇女站在那儿直打哆嗦,脸上冷汗直冒。民警便安慰她:“你不必害怕。”妇女回答说:“我好疼,我的手指被他掰断了。”说着抬起右手,人们这才发现,她右手的食指软绵绵的耷拉着。宁可手指被掰断也不松手放掉钱袋子,可见那钱袋的数目和分量。民警便打开那包着钞票的塑料袋,顿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那袋子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为8块5毛钱,一个断了手指,一个沦为罪犯,真是太不值得了。一时,小城哗然。

  民警迷惘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妇女,使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块5毛钱呢?他决定探个究竟。所以,将妇女送进医院治疗以后,他就尾随在妇女的身后,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但令人惊讶的是,妇女走出医院大门不久,就在一个水果摊儿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么认真。她用8块5毛钱买了一个梨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香蕉、一节甘蔗、一枚草莓,凡是水果摊儿上有的水果,她每样都挑一个,直到将8块5毛钱花得一分不剩。民警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难道不惜牺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块5毛钱,竟是为了买一点水果尝尝

  妇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径直出了城,来到郊外的公墓。民警发现,妇女走到一个僻静处,那里有一座新墓。妇女在新墓前伫立良久,脸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后她将袋子倚着墓碑,喃喃自语:“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没办法治好你的病,竟让你刚13岁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从来没吃过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个好水果该多好呀。妈愧对你呀,竟连你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为了给你治病,家里已经连买一个水果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借下的债都还清了。妈今天又挣了8块5毛钱,孩子,妈可以买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苹果,还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妈花钱给你买的完好的水果,一点都没烂,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吧,孩子,你尝尝吧……”

感动人心的母爱

  这是一件女孩与妈的感人事例。这位女孩叫王英齐,她的妈妈叫海林,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她。她从5岁开使经常一个人在家,她经常问她的爷爷自己是妈妈亲生的吗?她的爷爷总是肯定的说:“当然了!宝贝。”虽然爷爷这么说,但是她总认为自己不是亲生的因为妈妈根本没爱过她。

  一天,她在书上看到一件事,在一次地震中,房楼马上要倒踏了,许多人在这次地震中丧生,而有一对母女幸存下来,被夹在废墟里,一天过去了,女儿晕过去了,母亲便用嘴咬破手指,用血去喂女儿,当人们救出她们时,母亲休克过去了,女儿幸存下来了,经过抢救母亲也终于得救了。读了之后女孩感动了,她太羡慕这个女孩了,如果她也有这样的母亲那该多好啊!

  她决定让母亲也看看,当她给妈妈看时,妈妈竟漫不经心的说:“这有什么!每个妈妈都会这样!:”然后将书扔到了纸蒌里,她哭了心里十分难过,当她捡起书继续看时,书中下一行写着:这个幸运女孩叫王英齐,着位伟大的母亲就是海林,海女士。啊!她大吃一斤,她就是那位幸运的女孩啊!她感到从所未有的幸福充满心头。

  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她飞快的跑到母亲身旁,妈妈正在看和她手里一样的一本书,她扑到了母亲怀里,她感到耳边湿湿的。啊!妈妈在流泪。愿来她也拥有母爱,她也拥有母爱,他是妈妈的好女儿,她原来竟那样认为,她好后悔,好后悔……

  从此以后她更爱妈妈了,妈妈也更爱她了。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纯洁的,母爱是人人都拥有的,她怎么会认为自己是捡来的呢!妈妈忙工作也是对我们的一种爱啊!有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我们慢慢长大,妈妈却来越老了,我们要努力,尽力去报达母亲。只是天下的儿女要抓紧呀!

体现母爱伟大的故事

  老友相见,觥筹交错,我一面笑对酒局,一面偷偷看表——每过两个钟头,我就要打个电话回家报平安,电话那头不是我的爱人,而是我的母亲,在家里随着时钟的滴答声而越来越惦记我是否平安的母亲。

  电话接通,母亲欣喜而急切的声音传来:“在哪儿?和谁在一起?几点回来?和谁一起回来?喝酒没有?打车吗?打车要坐后面,东西要拿好,手机没放桌上吧?”

  我需要认真而明确地回答以上问题。因为一旦含糊其辞,电话那头就会传来母亲略带埋怨的声音:“烦了吧?”这时,需要我马上予以否认,同时说些温柔软语加以安慰。我不愿意母亲不高兴,不愿意她在无数个可怕的设想中煎熬地等我。尽管,那些可怕的设想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只有万千分之一。

  但有时,我还是感到自己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有一次,我试图和母亲探讨这个问题。我说:“妈,我现在已经成家了,不是需要保护的少女,而是一个要担起责任的女人。”

  母亲说:“我不管,我就觉得你是个孩子。唉,什么时候我闭眼了,也就不会烦你了。”说完,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赶紧住了嘴,人老了,心也变得脆弱了。张爱玲曾在文章里感叹:“人年纪大了,就会有点儿怕自己的儿女。”我想,这应该不是怕而是爱得更深、更投入、更全心全意、更孤注一掷。

  爱是分等级的,太深的爱,副作用就是累。在有自己的孩子之前,我不明白这一点。我享受来自父母的、爱人的以及哥哥姐姐的爱,同时也轻松地回报给他们我的爱。但在儿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对这个不谙世事的小毛头,我不由自主地给出的这份爱竟然那么重,重到我自己也无法承受。

  短短几天,我由一个一沾枕头便睡着,一睡便是十几个小时的懒女人,变成了迟迟不能入睡,孩子的一个响屁都会被惊醒的机警妈妈。因为睡眠不足,我头昏脑涨,但还是会因为不放心而拒绝丈夫帮忙冲奶粉。累得不行,还是不愿意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怕万一有什么闪失。

  我被汹涌而出的母爱折磨得苦不堪言。丈夫说:“你应该学学人家‘老外’,让孩子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于是,我努力学着放开。晚上,狠心一个人去睡,结果一躺在床上,无数个担心便涌上心头:担心孩子蹬被子着凉,担心丈夫翻身压着孩子,担心孩子掉到床下……最后蹑手蹑脚地从熟睡的丈夫身边把儿子抱走了,才算踏实。

  我不得不爱,因此我不得不累。累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份负累将伴我终生。一位同事曾这样描述她初当母亲时的感受:心被一根铁链套住了,而且永远不会解锁。那根铁链就是爱,不可自控的爱。

  去年,单位里有一个女同事自杀了。起因是保姆不小心摔伤了她两岁儿子的后脑,孩子当晚做了开颅手术,使孩子的大脑发育受到了严重影响。半年后,这位母亲终于承受不了心里的愧疚,留下少不更事的孩子撒手人寰。她做出弃世决定时,必然没想到自己的母亲,没想到母亲对她的爱丝毫不比她对自己儿子的爱少。这位丧女的可怜母亲,在女儿的追悼会上哭得肝肠寸断,她拼命抓着女儿冰冷的手不肯松开……

  那个场面深深刺激了我,从此,我更加小心地看护儿子。夜里常常做噩梦,醒来摸着身旁儿子的小手,心情才能慢慢平复。一次,儿子得了急性支周炎,我彻底崩溃了,在医院走廊里哭个不停,一连3个晚上不能入睡。丈夫看我急速消瘦,要带我去看心理医生,我拗不过他,就去了。

  心理医生直接甩给我一个问题:“假如世界末日到来,只有你有一个机会逃生,你会撇下亲人逃生吗?”

  “不会!”我回答得斩钉截铁。

  “好。”他又甩出了一个词,“‘末日心态’懂吗?以后,每天都抱着‘末日心态’过日子就可以了。”接着,他补充了一句:“末日到来前最重要的就是珍惜当下。”

  这剂药方很有效。后来的日子,我一旦想到“末日”二字,再看看身边的亲人,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心态也慢慢平和起来。

  母亲看出了我的变化,悄悄问原因。我和她说出了心理医生给出的“药方”。她沉默一会儿,说:“你姥姥在世时,总想和我拉着手聊聊天,可那时上班累啊,下了班我就想歇会儿,老是对她不耐烦。我总想,等我清闲了,就好好陪她聊,这样想着想着,你姥姥就走了……”说着说着,母亲的眼圈红了:“所以,闺女,我觉得自己挺幸福的,遇上了你这样懂事的女儿。”

  下行的爱,总是这样,让你甜蜜着,负累着。

关于母爱伟大的故事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宝贝回家”,点击后跳出300多万条信息,“关爱儿童我们共同的责任”几个字映入眼帘。“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建于2007年,专门帮助被拐卖的、被遗弃和走失的、流浪乞讨儿童回家,网站的创建人是张宝艳和她的丈夫秦艳友。

  创办“宝贝回家”网站,是因为张宝艳自身曾遇见的一件事情:张宝艳的儿子跟着外婆外出玩,不小心走散了。几个小时的寻找,张宝艳一家人度日如年。所幸只是虚惊一场,儿子最终安全地回到了家人身边。

  但这件事依然给张宝艳极大的触动,最深的感受是,如果儿子丢了,那她也没法活。从那时起,张宝艳就开始关注有儿童被拐的不幸家庭。有时看到电线杆上贴满寻亲启事,张宝艳说:“除了痛心外,也感到忧虑。这样的寻找方式不仅费力,效果也不好。”直到2002年她接触到网络,意识到这是寻亲最好的途径。

  2006年,张宝艳辞去工作,专职做起了“宝贝回家”。创建初期,面临很多困扰。不仅没有工资,每月打电话都要花上千块钱。随着网站知名度提高,陆续有四名志愿者无偿加入,他们每天要在网上发布寻亲资料,还要随时跟进寻亲进展,并且与警方联络。他们没有周末,甚至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五六个小时。

  网站成立多年,帮助过许许多多寻亲者,但顺利的寻亲经历并不常见,张宝艳和志愿者遇到的冷遇往往更多。张宝艳说,“宝贝回家”网站一路曾受到了很多质疑,她甚至在半夜三更遭到过辱骂。但是,在每次泪水之后,她依然会坚强起来,只因为“还有那么多找不到亲人的家庭需要我帮忙!”

  经过3年探索,张宝艳跟公安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她提出“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的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张宝艳和丈夫秦艳友,同时代表着他们身后的千千万万默默行动的寻亲志愿者们,在这条通往希望的道路上,失望与希望交相往复着,他们以别人无法企及的坚韧一路执着前行,他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梁晓声《我的母亲》文章

怀念母亲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