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学活动观察记录表100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幼儿园幼儿观察记录

  行为记录:

  攀爬架一直是我们班小朋友很喜欢玩的玩具之一,今天在户外区域的时候我们分散后,范轩语,崔艺凡和崔李童三个小朋友迅速来到攀爬架上进行攀爬游戏,当他们都登到顶端的时候,轩语小朋友想翻越过去,但是又有些犹豫,我说:“轩语加油,但是要注意安全啊”

  轩语明白了我的意思,小心翼翼的翻越攀爬架,手抓的紧紧的,生怕自己会受伤。轩语顺利的翻过攀爬架,瞬间脸上扬起了开心的笑容,并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翻过来了”我立即给轩语竖起了大拇指并表扬他说:“你真棒”。

  轩语安全的到达了地面,自信的说:“老师你看,我下来了!”我问道:“那你还能到外面来吗?轩语自信的向上爬去,这时张桂铭在最上面说:“你快出来!”在外面旁观的崔艺凡也说:“范轩语,快出来吧!”轩语听到后速度变得更快了。

  轩语快就爬到了最顶端,这时候下面旁观的崔艺凡更加兴奋了,又蹦又跳的喊着:“范轩语出来了,范轩语出来了”。轩语顺利的从攀爬架的里面翻越了出来,崔艺凡看到后也想试一试。

  崔艺凡和崔李童这尝试着想办法该怎样翻进攀爬架,这时候范轩语突然也向攀爬架的顶端爬去。

  在崔艺凡和崔李童正在想办法怎麽翻过攀爬架的时候,范轩语再一次的翻过了攀爬架,这一次的速度可比第一次翻越的时候快了许多。轩语再一次成功的翻越了攀爬架,崔艺凡和崔李童在攀爬架上呆呆的看着范轩语。

  轩语得意的说:“你们也爬进来啊”,崔艺凡说:“我们进不去,你还是出来吧!我们去玩别的去吧”。轩语听完爬到攀爬架上准备出来,崔艺凡和崔李童也爬下来,一起去玩别的游戏去了。

  分析原因:

  1.在户外活动中很多小朋友愿意进行攀爬活动练习,这表示孩子们对攀爬活动很感兴趣。范轩语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尝试进行攀爬架的翻越,这证明了范轩语不怕困难敢于进行创新尝试。

  2.崔艺凡和崔李童在范轩语的影响下也进行翻越攀爬架的尝试,这表明孩子很容易被新鲜玩法所吸引,但是在尝试的过程中失败,没有获得成功,选择了其他的游戏,这也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给孩子宽松舒适的环境进行游戏,适当的给孩子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更好的进行游戏。

  采取措施:

  1.在此次的活动中范轩语小朋友进行了翻越攀爬架的挑战,这体现了他勇敢的品质。在游戏中崔艺凡,崔李童等小朋友关心范轩语怕范轩语受伤,这体现了我班孩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2.在下次的攀爬架活动的时候可以让范轩语小朋友示范如何翻越攀爬架的方法,在活动中为幼儿准备软垫,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情景下进行尝试,对孩子们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们进行更好的发展。

大班教学活动观察记录表100篇

2020年新版幼儿园观察笔记优秀范文

  观察时间:20xx

  观察地点:小五班教室

  观察幼儿:雨恩(小小)

  观察实录:

  午餐快结束了,大部分幼儿已经出去散步了,只见小小等三、四个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进餐,我用眼神暗示他们稍快些。只见几个幼儿立刻快速地嚼起饭来,只有小小一个人还慢吞吞地、不着急地、自顾自地悠闲地进餐,不时还玩弄一会儿。“小小,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个人了,需要我帮忙吗?”小小看了我一眼,最后说,我吃不下了。

  分析:

  张雨恩小朋友在班级中做任何事总是慢吞吞的,吃饭慢、穿衣慢、洗手慢。从不争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蜗牛。姥姥反映在家也这样,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动。但是,她做事较仔细,不慌不忙,不易冲动,比较冷静,喜欢思考,观望。

  反思和措施:

  一、“用心鼓励”策略

  运用群众荣誉感去激发思远,让琰琰抓紧自己的动作,为群众争光,并长此以往地影响她,让琰琰逐步构成新的习惯。

  二、“感受代价”策略

  我们与她家人交流,期望他们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帮忙小小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响去公园玩的时间”、“饭吃慢了,会错过好看的电视”等,以此激发她尽快完成的目的。

  三、“移默化”策略

  经常玩一些“争上游”、“争第一”的竞赛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真正体会“准确快速”的内涵,在孩子感受获胜后的愉悦时逐渐远离“慢吞吞”。

  其实,个性的转变与发展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只要老师、家长能配合默契,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对待孩子不急躁,长时间地给予孩子良好环境的影响,孩子必须会有变化,会成长得十分好。

  我们期盼着琰琰的变化,相信她必须会有好转。

幼儿园老师观察日记

  观察手记1:幼儿园的插班生

  飞飞虽然是新来幼儿园的小朋友,但是她快4岁了,已经上过其他的幼儿园。来到新的环境,飞飞没有表现出哭闹的现象,每到午休时,飞飞比较难入睡,她总是跟老师说她不想睡。老师就会拿给她一本书,让她坐在床边看,休息一会儿。还有几次,班里的老师有时候就拍她睡觉。持续几天,飞飞早上来园情绪一直不是很好。妈妈告诉老师,她是为中午睡觉的事情发愁。

  家长的疑问:这个幼儿园是飞飞自己选择的。刚来那几天,她的情绪还不错。可这几天,她总是跟我说中午不想睡觉的事,好像这件事对她很有压力。她每天总跟我念叨,我也挺烦的。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宝贝的睡眠时间有个体差异,而且三四岁的宝贝相对于两三岁的宝贝,睡眠时间会明显缩短。所以,幼儿园会给4岁以上的宝贝重新安排午休时间,每天吃过午饭,还要求他们休息一会儿。到下午一点半时,睡不着的宝贝可以起来,有老师陪同做安静的活动,不强迫他们中午必须睡觉,他们午睡的压力也就没有了,而且中午可以做一些好玩的事情。这样,中午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会变得有吸引力。对于不午睡的宝贝,家长可以在晚上让宝贝早点入睡,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观察手记2:回家吃得多是不是幼儿园没吃饱

  豆豆最近在幼儿园的活动量增加了,跟着小朋友跑来跑去的。每天下午家长来接后,还要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再玩一会儿,回到家也要在小区里和其他小朋友玩,每天总是精力充沛。晚上回到家,已经在幼儿园饱餐过一顿的他,看到家人吃饭,又跟家里人一起吃,而且吃了很多。

  家长的疑问:豆豆回家又吃了这么多,是不是下午在幼儿园吃饭没吃饱啊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宝贝入园后,每天三餐两点,吃饭比在家里规律,而且幼儿园每天下午是4:30左右吃饭,而家里一般都是7点左右吃晚饭。

  这个时间距离他在幼儿园用餐已经3个小时过去了,吃完的东西经过这么长时间也基本消化完了。所以当他看到家人在吃饭,还很有食欲地跟着又吃了很多。幼儿园里有很多这样的小朋友每天晚上回到家里,还要跟家人再吃一顿。

  观察手记3:幼儿园里的小“奥特曼”们

  小勇快4岁了,最近他总爱和班上其他年龄相仿的男孩子在一起模仿“奥特曼”的样子打怪兽。可宝贝的动作轻重控制不好,有的时候,就会打到别的小朋友,于是经常有小朋友来找老师,说“某某打我了”。

  家长的疑问:小勇特别爱看“奥特曼”的光盘和书。在家时,不管他高兴还是不高兴,总是模仿“奥特曼”的动作打打闹闹的,我们也很怕他会伤到别人。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宝贝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的崇拜“孙悟空”,有的崇拜“天线宝宝”,宝贝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模仿偶像的动作和语言。家长在给宝贝买光盘和书籍的时候,一定要有选择性,而且要给予适当引导。在幼儿园,老师也经常会提醒小朋友,可以和小朋友闹着玩。但当别人表示不愿意这样,或你的动作让他不舒服时,就要立刻停止这样做。

  幼儿园老师最想告诉父母的话

  1、对待我们应该就像朋友一样。因为,当你的孩子看到我们的关系很亲密,他也会感到很愉快。

  2、要把握好时间。如果你每天总是担心上班迟到,结果匆匆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会使孩子感到紧张。要腾出一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安顿下来;而且如果某天下午你很忙,你可以提前给我们打电话,这样等你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提前给他准备好。

  3、给孩子穿普通的衣服。当你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好的衣服,否则当他不小心把染料弄到衣服上的时候,他会有挫折感。

  4、不要把玩具带到幼儿园里来。小孩子通常是不喜欢与别人分享他自己的玩具的。

  5、要带足孩子的用品。如果你的孩子的尿布用完了,要我们从别的孩子那里借用,这是不公平的,而且只有自己带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尺寸。

  6、把你从家里带到幼儿园的东西写上孩子的名字。

  7、给我们留一些你的小物品。当孩子想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你留下的这些东西给他,这些通常会使你的孩子感觉舒服一些。

  8、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想到要一整天见不到孩子,所以当与孩子说再见的时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复杂,但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如果当你要离开的时候,表现得很难过,那么孩子会更不愿与你分开。

  9、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请你放心。我们希望你的孩子过得愉快,而且我们会尽我们的努力使你的孩子感觉这里就像他的家里一样。

  10、你要知道,你的孩子并不总是兴高采烈、情绪良好。他既然在家里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那么他在幼儿园里也是,所以对他的小脾气不要反应过度了。

  11、尽量守时。如果我们说我们在5点半下班,毕竟,我们也想按时回到自己的家。

  12、看看我们给你写的字条或我们的留言本,上面通常有重要的信息。

  13、在家里要和在幼儿园的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你在家里允许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这在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14、你是你的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如果你的孩子穿反了裤子,不会系鞋带,请不要急着责怪我们,因为你平时在家里就需要教孩子自立。

  15、告诉我们关于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如果你家中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不要告诉孩子:在幼儿园要保守秘密。孩子要在幼儿园里呆很长时间,和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他也需要觉得自己很诚实。

幼儿大班观察日记

  我们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理解教材内容。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让孩子起主体作用,随其所欲,教师可以参与他们的活动,但只能充当引导者或"伙计"。在孩子完成初步的分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后,老师帮助幼儿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为了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在幼儿间及时展开于垃圾回收利用的讨论。这样的活动实践,避免了孩子们对枯燥的书本知识的理解,他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再如中班的《废报纸的利用》、小班的《飞舞的塑料袋》等许多回收垃圾、变废为宝方面的问题,我们也采用了实地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和知识的整合,给孩子树立了自信心,同时教师教学中一些难点也迎刃而解。

  垃圾的回收利用为幼儿游戏开拓了空间,丰富了材料。

  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我们将部分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的安全可靠的材料经过清洗消毒后投放到各种区角中去。如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手工区中,孩子们用蛋壳、塑料瓶、泡沫等制成自己喜欢的不倒翁、民族娃娃、雪花片、……建构区中,这些能工巧匠们,用易拉罐、礼品盒、木块等设计成精美的音乐厅、科学泡泡、糕点作坊……一件件变废为宝的作品,设计新颖,构思巧妙,易于操作。其中融入了全园师生的绿色环保、健康、文明、节约的生活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区角活动内容。

幼儿园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分析:

  开学有一段时间,我一踏进教室就有幼儿向我告状,说东西不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帮幼儿整理书包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小明的口袋里有许多东西。仔细一看,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丢失的东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里,他是个乖巧、懂事又内向的孩子。这件事发生在他的身上,我觉得很惊讶。拿别人的东西属于一种偏差行为,如果不经教育,很可能影响到幼儿日后的发展。

  为了更客观地分析小明的行为,我首先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观察发现,小明“拿”的东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朋友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另一类是幼儿园里的玩具或者一些食品。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小,比如玩具上的小零件等,这些东西都可以捏在手心里或放在口袋里。玩具基本上是新的或是比较特别的,小明没有玩够或者没有机会玩的。小明拿东西的时间通常是在自由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转换的时候,因为这些时候幼儿都分散在教室、卧室、盥洗室等各个地方,教师的注意力相对也比较分散。

  结合对小明行为的观察及年龄特点的分析,我认为:小明的行为属于一种偏差行为。所谓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其次,四五岁的幼儿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对于他人和自我的区别也不是非常明确。小明对那些小东西很感兴趣,所以就拿走了。综合起来,导致小明偏差行为的原因可能有:小明对“所有权”概念理解模糊,对集体交往时的规则不太明确,自制力较弱。

  采取措施:

  由于这一行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我坚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在操作上,注重从细节出发,不过分关注他,尽可能以集体的形式解决个体的问题。

  于是,我想出了整理口袋的集体游戏。

  为了保护小明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把不良反应减到最低,每个星期五,我都要幼儿玩“玩具回家了”的游戏,用游戏代替调查帮小朋友找到丢失的东西。要小朋友们回家前都要整理书包。

  我用一个废纸箱,让幼儿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放进箱子里。等幼儿整理完书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纸箱,是幼儿园里的东西就送回“家”,是小朋友的东西就还给主人,没有用的废弃物则扔进垃圾桶。

  教师策略与指导: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改掉了拿玩具的毛病,班级里再也没有小朋友说东西不见的情况了,每个小朋友都能在放学回家自觉地把小伙伴的东西还回去,班级里的物品也会被小朋友乖乖的放回原位。

幼儿园大班观察笔记

  观察对象:玩拼图的幼儿

  观察时间:2010.3.24

  观察目的:了解幼儿是否能够持久的进行拼图活动。

  观察记录:幼儿一进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刚开始一玩,幼儿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了出来,剩下的图片不由使个别幼儿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他们直抓头。这时在一旁观察的泽泽兴奋得叫起来:“这块应该放在这,你看这不是吗!”边说泽泽边把一块拼图放在了合适的地方。小羽进区后还是选择了大型拼图,他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适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标记,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当收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小羽看了看没有拼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处。

  分析:对于简单的四拼、十拼的兴趣已经淡化,比较喜欢数量较多,有困难的拼图,但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都没有长久的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了解还不透彻,目标过高,导致幼儿跳起来也没有摘到苹果,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对拼图的兴趣。由此问题,我们改变了材料,投放了难度较小的拼图并对已投放的拼图增添标记的方法,降低了拼图的难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了发展:中等能力的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图过程;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完成一部分拼图内容后,又根据拼图标记拼摆了一半多,这说明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都不错。

  措施:

  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从两方面入手添加区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图材料,分块数量在20件左右,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数量的拼图上作相应的标记符号,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已有水平,在拼图小卡上标记数量或图形符号,使幼儿能够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拼图,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

  2、在区域活动时,可以有目的的对益智区玩拼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学习观察和分析两拼图之间联系的方法,能根据事物之间的颜色,图案等进行判断,使其学会学习。

幼儿园幼儿观察记录

  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又到了,孩子一切就绪,就待老师发号施令了。为增加孩子们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我会定期在区角添加一些活动材料,在每次活动前都会向孩子介绍新材料。这次区域活动我没有给孩子们分配区域,而是让他们自由选择区域开展活动。基本上每次区域活动都是给孩子们分配好区域内容,时间久了会让活动很死板,显得局限性。但要是突破原有的活动模式,我难免会对活动有很大的担忧和顾忌。我们班的孩子都非常的活跃,这样把它们放散开去,会不会乱成一团,以至一发不可收拾?没有指定性,会不会有争抢玩具的现象?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当然,在活动前对孩子们的活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开始了,孩子纷纷选择区域、材料、同伴游戏了。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小朋友来问我:“老师,___玩具可以玩吗?”“可以,区域里的材料都可以玩,但是要保护好这些玩具,玩完了要整理好。”胡梓莹、刘欣悦、几个人在位子上认真的玩编织,这是新加入的玩具,孩子玩得还不怎么熟练,于是我稍稍进行指导。之后我再去观察发现她们根据范例及我的指导已经编织的很完美了。孩子的仿编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郭虹伶、李薇薇、李翀宇几个在阅读角安静的玩着办家家,他们扮演着爸爸妈妈和宝宝,在讲故事给布娃娃听。看着她们的一举一动,我是既佩服又好笑。她们完全投入到情景中,学着大人的行为举止,学的有模有样的,真乃是一位位的小大人啊!可见她们平时关注大人的行为举止,大班的孩子有着很强的模仿欲望。有的孩子这个玩了会整理好又换了地方,有的孩子邀请其他的孩子进入自己的区域游戏,有的孩子在观看他人游戏。

  观察反思:

  活动开展的很顺利,我之前的多种顾忌全然消失,没有乱哄哄的现象。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开放式的活动反而使活动更有生气,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选择伙伴,反而显得井然有序了。发现孩子们有着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游戏方法,而作为老师的我则在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给予帮助。在我的关注指导下,孩子玩的很投入很开心,但愿时间在那一刻多停留会。形式多样的区域活动有助于孩子游戏的兴趣,在活动上有深层次的突破,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也将会尝试新的活动形式,让活动变得更有意义。

幼儿园大班老师观察日记

  孩子们升入大班后我明显地感觉到了孩子们的变化,大班的孩子爱探索、好奇心强。

  户外活动的时候,由于近中午,太阳比较强烈,我提醒孩子们可以躲在树荫下玩,可操场中间有两个小小的身影还是在那里,不知在商量什么。我悄悄地走进,原来是王志潇和李卓凡,他们正在观察小蚂蚁呢,操场中间有个小洞,两人为这是不是蚂蚁的家闹得不可开交,我也不打搅他们,只是邀请他们上两块的地方继续去寻找蚂蚁的家。

  进教室的时候,他们两人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小蚂蚁的家住在墙角边,而不是在操场中间,看着他们满头大汗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也十分高兴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答案。

大班观察记录

  观察状况记录与分析:午睡时间又到了,这天我把想想对床的涵涵调到了别的床位上,并对他们都进行了教育,承诺到“这天老师会一向在旁边陪着你们睡觉,如果你们能安静闭眼睡觉,那么待会都有一颗五角星。”想想努力的点点头。躺在床上,他的眼睛又睁着东张西望,我走过去,请他轻轻的闭上眼睛。他闭了一会,不自觉地睁开眼睛瞄瞄我,发现我正在看着他,他就立刻闭起眼睛,又过了一会,他的眼睛又睁开来,看到我又赶紧闭起来了。就这样闭闭睁睁了几个回合,他总算睡着了。午睡活动结束后,我就他这天的午睡表现表扬了他,并发了五角星,他也个性地自豪开心,表示在老师的陪伴下会继续这样持续下去,逐渐自觉地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分析:想想每次午睡时,总是翻来覆去,有时还会和对床的涵涵聊天,指手划脚,影响午睡秩序。当老师走过去时,他就表现的老实一点,老师一离开,就又控制不住自己,动来动去,直到午睡活动结束。

  指导策略:

  1、观察想想午睡习惯不好的现象,将一些客观因素(与对床幼儿相互影响)进行调整,使他的午睡床位及周边环境更利于其安静的午睡。

  2、鉴于之前,想想看到老师就比较乖的现象,这次,我就重点陪伴在他旁边,督促他睡觉,让他无机可乘,相信在持之以恒这样做以后,他会养成独自安静入睡的习惯。

  3、利用承诺奖励的教育方式,激励他进步。因为大班幼儿还是很在乎自己得到了几个五角星,他们同伴之间也会比较的。

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

  继续采取第一阶段的措施方法,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掌握明明小朋友在家的吃饭情况。奖励对他很有帮助,今后要多多对他进行鼓励。

  刚由中班升上大班的大一班,38名幼儿,活泼聪明可爱,幼儿的自我意识很强,大胆创造,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

  个案的表现:

  在进行幼儿园物品五常管理中,老师在行为上是做到了,但小朋友们每一次进行活动后都不主动自觉的收拾好活动室的物品,这样一来苦了老师,大大地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是在浪费人力资源。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培养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个案的成因:

  我们通过对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观察发现,大班幼儿虽然自我服务较小班、中班幼儿要强,但是,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惩缺乏为集体服务的责任感。幼儿责任感的形成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也有这样一条目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责任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教育对策与过程:

  一、创设责任区

  为了加强幼儿对他人、集体的责任感,我们创设了几个责任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把各种任务按要求划分成若干项,每一项落实到一个责任区,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分配给幼儿,使幼儿主动承担起责任区工作,以此让幼儿去体验“责任”的含义。责任区的创设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把活动室的各种活动区,分配给幼儿做责任区,如:图书区、美工区、积塑区、建构区等,根据每个区的性质不同,对幼儿的要求也不一样。如图书区、美工区,幼儿比较喜欢,材料多、面积大,这些区就需要二、三个幼儿来负责管理,其它责任区有一、二名幼儿负责就可以了;责任区的另一种形式就是班进而的各种值日生工作,如负责幼儿一日三次餐具的发放;负责给植物角的植物浇水,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等。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责任区,教师在给幼儿分配责任区时,都注意根据每个幼儿具体情况而定,使每个幼儿都在责任区的活动中有所进步。

  二、教师对责任区进行指导和评价

  1、教师要幼儿明确责任区的任务要求

  如幼儿要负责好自己责任区的卫生、整洁,物品的合理摆放,参与教师更换、调整该区材料等各项活动,监督指导其它幼儿爱护本区物品,幼儿每天入园后必须先整理好自己的责任区,然后再进行其它活动,每天定时对责任区进行检查。下面一例是幼儿责任区活动情况的观察记录:(刘嘉伟、高琦负责图书区)“刘嘉伟一早入园,在洗手间拿来抹布到图书区擦书柜,然后整理种类图书,发现常识类图书里有一本语言书,便拿出来放回语言类。这时,高琦刚好来园,见刘嘉伟已经把图书区整理完毕,两人便进行美工区,发现彩色笔和铅笔混放在一起,便函拿来笔桶,把它们进行分类,然后整齐地摆放在美工区。整理完后,两人各自进入自选活动。”上面这例观察记录充分说明,这两名幼儿基本明确自己责任区的责任,并对自己所负责的责任区有了一定的责任感。他们的工作已不限于自己责任区的工作,更多地表现在对集体的关心。因此,教师只有让幼儿明确责任区的任务要求,才能促使幼儿提高责任感,做好本区的工作。

  2、深入活动,随时指导

  开始创设责任区活动,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觉性都较差,有时出现责任不清的情况,使幼儿心里感到困惑,不能安心活动。这就需要老师深入到幼儿活动当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比如自选活动时,负责管理图书的幼儿把图书分类整理得井井有条,可到其它活动区去了就不够自觉,负责别的责任区的幼儿到图书区也是任意翻阅图书,把书乱放,出现这种情况,责任该由谁来负?经师生共同商讨决定,谁在活动区出现了问题就由谁来负责。责任分清了,幼儿就能安心地活动了。

  3、掌握标准,及时评价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幼儿园中班半日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活动观察记录大班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