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家校协同育人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和谐家校协同育人

共创和谐校园

  我们要关心同学,尊师重教,要共创一个和谐的校园,才能快乐的成长!——序

  当今少年似新苗,辛勤培养定丰茂。

  关心同学多帮忙,和谐相处别打闹。

  互相学习同进步,团结友爱共欢笑。

  热爱集体多出力,展现班级新风貌。

  尊师重教要知道,上课专心不要吵。

  与师交流助学习,不懂就问知不少。

  帮助老师多做事,与师相逢要问好。

  和谐校园助成长,需要共同来创造。

  遵守校规和校纪,学校为你而自豪。

  这些方面很重要,我们同学要记牢!

  虽是小事不足道,却让人生永闪耀!

家校合作共促成长征文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走近孩子、倾听心声;走进校园、关注教育,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促学生健康成长。16日上午,梅园中学举行本学期六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全校师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首先,在阶梯教室召开了家长座谈会,朱静英书记向家长汇报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校园生活。希望家校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健康成长。家长们个个心领神会,点头称道。随后,何新老师向家长们进行了如何帮助孩子适应中学生活,怎样建立与孩子良好的沟通渠道的心理学指导,对于家庭教育给与了有效指导。

  随后家长们来到自己孩子所在的各个班级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度过两节课时光。班主任老师们开设了《不吝赞美,学会赞美》、《我爱我“家”》、《我成长 我快乐》、《成长,在梅园:追梦,在现在》四节主题班会课,班主任老师将德育融入到整个课堂中,将感恩、团结、拼搏等话题通过精彩的环节设计层层推进触动着学生心灵,感动着现场的家长。有的环节让家长和学生在课堂里因为彼此的心领神会而潸然落泪。学科老师向家长们展示了《网络信息搜索》,《作文评奖》,《吉祥结的制作》、《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四节教学课,在精心的准备下,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动脑动手,师生积极互动精彩纷呈,向家长展示了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在家长活动后上交的“家长开放日”反馈表中,家长纷纷表达了对学校的感激。表示听到、看到了学校科学系统的办学、管理体系;感到、接触到了班主任、学科老师那样有效、有方法的教育教学水平后,让自己无比放心,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又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家长们还表示学校类似的活动会积极参与,感谢学校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学校,了解学校,会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至此本次开放日活动圆满结束,活动让家长们零距离感触了学校工作,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进一步增进了家校之间的友谊。梅园中学将在不断地求真务实的作风中展现出更优质的姿态。

构建和谐校园,你我共参与

  和谐校园是一份安全感。即使乌云盖天,暴雨倾泻,雷电咆哮,只要在学校里,就像一个庇护所,是一个晴天。

  创建和谐校园首先是要建设一个良好优美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学校虽然不大,但校园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设施齐全。一幢幢漂亮的教学楼,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装饰一新的舞蹈排练厅,干净整齐的食堂……。这就是创建和谐校园首要因素。我们有这么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是太幸福了。想想在山区的同学,连吃饭和学习都很困难,就别说有什么优美的学习环境了。而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所拥有的幸福生活,比吃比穿比玩,虚度光阴,这与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多么的不和谐啊!

  创建和谐校园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谐。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友爱的行为随处可见。但我们这些家中的小皇帝,做事说话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换位思考,因此常有一些不和谐的事发生。比如同学间为了一点小事闹茅盾争吵不休,有的甚至大打出手,这些不良现象与和谐校园的要求是多么的不协调。我们同学之间一定要互相谦让,互相容忍、宽容,互相帮助,大家要友好相处,遇事多为他人想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创建和谐校园尽一份力担一份责。我们敬爱的老师,为把我们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而呕心沥血,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与他们和谐相处,有问题有意见及时沟通,及时处理,共建和谐校园。

  校园和谐也离不开家庭和谐,在生活中爸爸妈妈除了繁忙的工作,还要负责家务和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我们还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我们的父母呢?我们不但要体谅父母的辛劳,除了学习还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责任感和自理能力,做一个自理、自立、自强、对社会有用的人。

  和谐的校园,并不是徒具优美谐栛的环境,而是上至师长,下至同学校工,彼此都有一份关心,一份包容。

携手共创和谐校园作文

  蓝天和白云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老师和父母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我们轻轻地踏进校园这个神圣的园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编织我们的梦想。

  “和谐”这个词说起来大家都懂,可是做起来并非那么容易。我举两个例子来说吧!

  “五一”黄金周期间,许多的游人在黄山旅游时,随意折花,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随便进入不该去的地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与风景如画的黄山极不相称。

  国庆后的天安门广场,到处都可以看见口香糖的残迹,显得格外刺眼,不到一平米的地方口香糖竟达9处之多,这些密密麻麻的痕迹与神圣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形成强烈反差。

  在校园里,一部分同学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行为。我还清楚地记得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事:那天中午,我看见几个学生大摇大摆地在路上走,嘴里吃着刚剥的糖,手里捏着糖纸,我们以为他们会扔进不远处的一个垃圾桶,可是万万没想到,他们就在离垃圾桶仅一米远的地方将垃圾扔在了地上,他们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大摇大摆的走了。还有,平时在花园里,楼梯间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许多同学出口成脏,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意攀爬围墙和花台,故意损坏学校公物。

  由此可见,我们的社会还存在不和谐因素,离现代文明还有一定差距,作为一所学校,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务之急。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必须靠大家,那么怎样才能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先学会做人。现在我们正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身心发展,文明的言行促进我们的健康,拥有文明,我们就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保护良好的校园环境。在生活中,随时提醒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双手去美化环境,用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每个同学有一颗善良之心。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每人更应有一颗宽容之心,用自己真诚的心打动另一颗真诚的心。“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大家都应记住这句话,才能让校园充满和谐的气氛。

  构建和谐的校园也需建立良好的学风。在和谐的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享受;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有所长进;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更好的成才。

  同学们,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一个微笑,是同学们有难时的一句安慰,是见到师长时的一个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别人时的一个道歉……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的学习。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在这花开的季节里,伸出我们的双手,共建美好的校园吧!

创和谐校园靠大家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之共同特点,和谐就是美。

  和谐校园就是应该团结互助,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财务,共同维护校园,尊敬师长等等。

  团结互助这个词也许在有些人眼里不算什么。但是在我的心里它拥有纯洁和宽容。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难免有一些磕磕碰碰,踩一脚碰一下这都不是什么大事,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后,要及时学会道歉,而被踩到或碰到的同学也要学会宽容,塬谅他们的不经意,这样大家在一起才会更加亲密。

  保护环境美化校园也是和谐的一部分。不乱丢纸屑和垃圾是我们每个同学必须做到的。爱护花草树木是每个同学的美德,看到有的同学去损坏花草树木,我们无论是谁都要及时去劝阻。要记住,美化环境人人有责。

  尊敬师长,要懂礼貌,见面时要问好。学习要努力,作业要认真完成,做到老师的要求,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创造和谐校园,人人有责。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美丽和谐的校园吧!

家校紧密合作

  4月22日下午,在这风和日丽,极其平凡而有意义的日子里,二(六)班举行家校教研活动。

  首先,我们聆听了章老师《揠苗助长》的公开课。瞧,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家长,孩子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课堂上,章老师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讲说、提问。同学们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你瞧,这两位“筋疲力尽”的近义词回答得多贴切:疲惫不堪,腰酸背痛。现场气氛热情高涨,同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非常高,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不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不知不觉一节课结束了,但孩子和家长的心还沉浸在课堂的趣味中。

  接着,家长会上,章老师对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做了详细的说明,让我们更科学的根据自己孩子的学习水平与心态进行课外辅导。这样一来,学校与家庭便构成一个系统,能更有利地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家长们对章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的精神赞不绝口。感谢校方能够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也令孩子们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重视。

  希望校方更能多地组织这类家校教研活动,让学校与家庭进一步的联系互动,为我们孩子成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家校合作共促成长征文佳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期盼。回忆女儿成长的过程、总结教育女儿的经验,我感到应从四个着力上下功夫,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一、着力在身心健康上下功夫,让孩子茁壮成长

  重视孩子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父母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习惯。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培养孩子不能仅仅满足于衣食无忧、学习出色,关键是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就是一张白纸,关键是家长和老师如何去规划。教会孩子做人的根本和优良的品质,要培养孩子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学习是基础,成绩不是一切。著名教授朱永新说过一句话,我很欣赏。那就是“状态大于勤奋,分数大于成长”。我们的眼光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分数是否上升了,还要关心孩子其他方面的品质是否提升了,特别是做人方面有没有提高,思维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在一天天进步等等。我对孩子的成绩也很关心,但是看得不是很重。我认为:孩子考试考好了,收获的是满足,偶尔考得不理想,也不是前途黑暗,关键看孩子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只要基本知识掌握了就行,最好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毕竟孩子的思维程度、理解能力需日益完善。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着急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我们要冷静下来,与孩子一起检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着力在加强沟通上想办法,与孩子和谐相处

  沟通是人与人特别是与孩子交往不可缺少的艺术。与孩子沟通尤为重要,需要技巧。首先,你要做到认真的倾听。不管孩子告诉你什么,千万不要边看电视或报纸,边听孩子讲话。你应当认真地面对孩子,聚精会神地听他讲话;第二,尽量理解孩子对你所讲的话和他所关心的问题;第三,切忌发表长篇大论。长篇大论的说教,孩子非常反感,如果用一种间接的沟通方式:如对孩子某一方面的问题感到担忧时,通过报纸、电视的有关报道进行讨论,从中告诫,这种方式孩子更乐于接受。第四,与孩子讨论时言辞不能激烈。如果你很冲动,不但会破坏谈话气氛,同时也在关闭孩子与你谈话的闸门。结果可能是不欢而散。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有一次,我给女儿出了个题目《我想对爸爸说》,告诉她,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女儿是这样写的“我想对爸爸说:亲爱的爸爸,我很爱您,因为您教给我许多知识,让我懂得了要好好地生活,我永远爱爸爸,不光是爸爸给我了幸福,而且爸爸也给我了快乐,让我开心。我还想对爸爸说:爸爸,谢谢您给了我快乐,女儿一定会用最真诚的方法来感谢您”。我读了以后,非常感动,也深深地意识到和孩子交流的重要性。

  三、着力在行为养成上动心思,使孩子有好习惯

  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说过“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人生”,由此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大。

  一是抓预防,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习惯培养要顺其自然,小孩子有一些坏习惯是很正常的,只有长大了,就会变好的。因此,当孩子出现坏习惯的时候,家长就报无所谓的态度,结果,当孩子的坏习惯形成后,父母要想纠正时,问题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实际上,什么事情都是重在预防,如果你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就不用在孩子染上坏习惯的时候而烦恼。

  二是抓强调,提高孩子对好习惯的认知。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责任在于父母。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对于好习惯、坏习惯是没有概念的,这就需要父母在有意识地引导过程中,不断地向孩子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如果孩子缺乏对好习惯的认知,他就有可能在家长提醒的时候注意一下,家长不提醒,问题就又出现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孩子的坏习惯总是无法纠正的原因。只有孩子深深地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孩子才会主动地强化这种良好的习惯,避免出现与此不相符合的坏习惯。

  三是抓示范,用自己的好习惯去感染孩子。每个孩子具有模仿心理,只要身边的人和事物引起他的好奇心,他都会去模仿。模仿本身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如果被模仿的对象具有坏习惯,那么,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坏习惯。因此,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谈吐等方面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这种长期熏陶的结果,孩子必然可以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孩子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四、着力在广泛阅读上作文章,要孩子学有所得

  “读书破万卷”,从小养成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不但可以丰富孩子课外知识,一本好书还能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德行,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昵?对此,家长要舍得购书、藏书,构建书香家庭,培养主动读书的意识。要努力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第一需要。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孩子就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一.一是带孩子进书店。让孩子徜佯在书的海洋中,通过书店的环境感受读书的气氛。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书店就像一个“气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效应”。二是与孩子同读书。无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每天都应当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分享名家经典,这对家长自身来说,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品书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滋润,得到净化,更有利于亲子双方在文化修养上的共同提升。三是读书给孩子昕。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经常给孩子读一本经典童话或寓言,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书中的快乐和情趣。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就会发送一个“愉悦”的信息到孩子的脑中,甚至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我们推销的东西叫“阅读”,而朗读故事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推销方式。四是和孩子聊书。主要还是帮助孩子去发现可能被忽略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大人如果通过要求孩子“再读”的方式,可能起不到好的效果,但大人通过自己读,与孩子开心地聊一聊,孩子可能就会去重读,让书中的营养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伴随着孩子成长。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还需要多向大家学习。要想培养好我们的孩子,光靠老师还不行,还需要父母的督促,实现家校共建。总之,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为了孩子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和谐校园,你我携手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那么,如何建设和谐的校园呢?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我国古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附中校园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当然,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校园,才能称得上是和谐的校园。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人把教师比作学生的第一盏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身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幼小的心灵以温暖的慰籍,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一个和谐的校园,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赡的校园文化。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如春天的枝叶一样无拘无束地伸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附中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热爱运动的同学能在“体育节”上一展矫健的身姿,喜欢书画的同学能在“文化节”中尽情挥毫泼墨,擅长表演的同学能在“艺术节”里赢得阵阵掌声……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让你我携起手来,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校园吧!

家校合作共促成长征文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家庭至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仍然很重要。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简单继续。因此需要加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使家校合一,才能最终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老师是平等的。两者只不过是不同场合的教育者而已。因此,作为家长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发展状况,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如果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老师应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与老师配合。同样,如果孩子在家出现问题,家长应该积极的与老师沟通,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和家庭共同解决好孩子的问题,使其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培养孩子—这极其细微而重要的工作。因此,作为家长要更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策略研究课题

家校协同公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