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手势和站姿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演讲时什么站姿比较好

  演讲时站姿(1)稍息式:一脚自然站立,另一只脚向前迈出半步,两脚跟之间相距约12厘米左右,两脚之间形成75度夹角.运用这种姿势,形象比较单一,重心总是落在后脚上.一般适应于长时间站着演讲中的短期更换姿势,使身体在短时间里松弛,得到休息,一般不长时间单独使用,因为它给人一种不严肃之感.

  演讲时站姿(2)自然式: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相距与肩同宽,约20厘米为宜,太平会影响呼吸声音的表达,太迂则显得拘束.

  演讲时站姿(3)前进式:这种姿势是演讲者用得最多,使用最灵活的一种站姿.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向外侧斜,两脚延长线的夹角成45度左右,脚跟距离在15厘米左右.这种姿势重心没有固定,可以随着上身前倾与后移的变化而分别定在前脚跟与后脚上,不会因时间长而身体无变化不美观.另外,前进式能使手势动作灵活多变,由于上身可前可后,可左可右,还可转动,这样能保证手做出不同的姿势,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以上三种站姿,都是比较稳定而又常见的,可以说都是非常好的,也容易让听众接受,所以小编认为,演讲者任选其中之一即可!

  演讲者站姿规范如下

  (1)脊椎、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

  (2)两肩放松,重心主要支撑脚掌脚弓上。

  (3)挺胸,收腹,精神饱满,气息下沉。

  (4)脚应绷直,稳定重心位置。

  演讲站姿有以下几种

  (1)前进式:这种姿势是演讲者用得最多,使用最灵活的一种站姿。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向外侧斜,两脚延长线的夹角成45度左右,脚跟距离在15厘米左右。这种姿势重心没有固定,可以随着上身前倾与后移的变化而分别定在前脚跟与后脚上,不会因时间长而身体无变化不美观。另外,前进式能使手势动作灵活多变,由于上身可前可后,可左可右,还可转动,这样能保证手做出不同的姿势,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2)稍息式:一脚自然站立,另一只脚向前迈出半步,两脚跟之间相距约12厘米左右,两脚之间形成75度夹角。运用这种姿势,形象比较单一,重心总是落在后脚上。一般适应于长时间站着演讲中的短期更换姿势,使身体在短时间里松弛,得到休息,一般不长时间单独使用,因为它给人一种不严肃之感。

  (3)自然式: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相距与肩同宽,约20厘米为宜,太平会影响呼吸声音的表达,太迂则显得拘束。

  此外还有立正式、丁字式等。

  演讲手势分为几类

  演讲手势1、抒情手势。

  此手势在演讲中运用频率最多。比如:兴奋时拍手称快;恼怒时挥舞拳头;急躁时双手相搓;果断时猛力砍下。抒情手势是一种抽象感情很强的手势。

  演讲手势2、习惯手势。

  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有而别人没有的习惯性手势,且手势的含义不明确不固定,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含义。

  演讲手势3、指示手势。

  这种手势是用来指示具体真实形象,又可分为实指和虚指两大类。实指是指演讲者手势确指在场的人或事或方向,且均在听众的视线内。如“我”或“你们”、“这边”或“上面”、“这些”或“这一个”等。虚指是指演讲者和听众不能看到的。比如“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地方”。常用虚指可伴“他的”、“那时”、“后面”等词。指示手势比较明了,不带感情色彩,比较容易做。

  演讲手势4、模拟手势。

  用手势描述形状物,其特点是“求神似,不求形似”。比如用双手合抱,把梨子虚拟成一个大球形,表达出人们的真情实意。模拟手势信息含量大,升华了感情,有一定的夸张色彩。

演讲的手势和站姿

有用的演讲手势有哪些

  大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欣”、“希望”之意,一般用在情绪高昂和抒情的时候。

  小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表示包容量很大。

  伸手式,手心向上,前臂略直,手掌向前平伸,表示请求、交流、许诺、谦逊、承认、赞美、希望、欢迎、诚实等意思。

  举手,五指朝天,前臂垂直,手掌举至头部,表示行动、肯定、激昂、动情、歌颂等。

  拇指式,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第一等意。

  食指式,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则表示强调。

  拇指食指式,二者弯曲靠拢但未接触,则表示“微小”、“精细”之意。

  挥手式,手举过头挥动,表示兴奋、致意,双手同时挥动表示热情致意。

  握拳式,单手或者双手握拳,放于胸前,充满力量,象征着信念、信心、力量、肯定等。

  数字式,当说到相应的数字时,加上相应的数字手势,可以加深听讲者的印象和兴趣。

  胜利手势

  瞭望手势

  倾听手势

  我爱你手势,也象征着和平与爱

  演讲者,还可以根据演讲稿的内容自然的做出一些符合自己演讲稿的手势。在演讲中用手式最应该记住一句话就是“情到深处,手自然出”。自然是最好的!从技巧方面来说的话,做出一个手式后,一定要等手收回了,才能接着讲后面的话,这个是一个规矩。

演讲中的手势技巧详解

  11)“o”型手式。又叫圆型手势,曾风行欧美。表示“好”、“行”的意思,也表示“零”。

  (12)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表示包容量很大。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请施舍”之意;手部放低表示无可奈何,很坦诚。

  (13)俯手式。掌心向下,其余弯曲。表示审慎提醒,抑制听众情绪,进而达到控场的目的,同时表示反对、否定之意;有时表示安慰、许可之意;有时又用以指示方向。

  (14)手切式。手剪式的一种变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表示果断、坚决、排除之意。

  (15)手啄式。五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并带有一定的挑衅性。

  (16)手包式。五指相夹相触,指尖向上,就像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用于强调主题和重点,也表示探讨之意。

  (17)手剪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掌心向下,左右两手同时运用,随着有声语言左右分开,表示强烈拒绝。

  (18)手抓式。五指稍弯、分开、开口向上。这种手势主要用来吸引听众,控制大厅气氛。

  (19)手压式。手臂自然伸直,掌心向下,手掌一下一下向下压去。当听众情绪激动时,可用这手势平息。

  (20)手推式。见“五指并用式”。

  (21)抚身式。五指自然并拢,抚摸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抚胸表示沉思、谦逊、反躬自问;抚头表示懊恼、回忆等。

  (22)挥手式。手举过头挥动,表示兴奋、致意;双手同时挥动表示热情致意。

  (23)掌分式。双手自然撑掌,用力分开。掌心向上表示“开展”、“行动起来”等意,向下表示“排除”、“取缔”等;平行伸开还表示“面积”、“平面”之意。

  (24)举拳式。单手或双手握掌,平举胸前,表示示威、报复;高举过肩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表示愤怒、呐喊等。这种手势有较大的排他性,演讲中不宜多用。

  (25)拳击式。双手握拳在胸前作撞击动作,表示事物间的矛盾冲突。

  (26)拍肩式。用手指拍肩击膀,表示担负工作,责任和使命的意思。

  (27)拍头式。用手掌拍头,表示猛醒、省悟、恍然大悟等意。

  (28)捶胸式。用拳捶胸,辅之以跺脚、顿足,表示愤恨、哀戚、伤悲。演讲中不太多用。

  (29)搓手式。双手摩擦,意味做好准备,期待取胜;速度慢表示猜疑;在冬天则表示取暖;拇指与食指或其它指尖摩擦,通常暗示对金钱的希望。

  (30)颤手式。单手或双手颤动,必须与其他手势配合才表示一个明确的含义

  一般真正的演讲手式都是情到自然处有感而出的。这样会比较自然,评委和观众也会看得比较舒服。但是,演讲还是有它自身的几个比较规范的手式:

  ①一个是“双手同时上扬,稍高(可平头,但不可太过头)”,这个手式一般用于结尾,因为演讲的结尾多抒情言志,这个手式可以帮助提高气势;

  ②一个是“单手上扬,高度适中(与肩齐高为宜)”,这个手式一般用于演讲过程中,要么叙述的地方,要么情绪稍高的地方,这样可以增加叙述时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情绪更好的抒发;

  ③还有一个手式是“单手握拳,用力一扬,切忌过高(只要自然地在胸前就好)”,这个手式不要随便用,一般是用于一些表明决心表明志向的地方,如果使用不恰当的话会“过犹不及”。

  共2页,当前第2页12

演讲中身体姿势、表情和手势的运用

  一、身体姿势

  几点个人建议:

  1、在轮到你演讲,起身的时候,很多人喜欢扯扯衣角,看看脚下,其实这是紧张所带来的不自信的表现,我的建议是要扯衣服,就光明正大地扯,起身,扯衣服,然后再向讲台走,最好不要一边走一边扯。

  2、不管坐着还是站着,尽量挺胸抬头。

  3、走到讲台上以后,转身要稍放缓,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不要仓促转身,然后又开始扯扯衣服,给人感觉你好像不好意思似的。

  二、面部表情

  人们总说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但如果你的外在给别人的感觉很差,很有可能,你的内在再美,也不会有人去关注了,而表情,可以说是你所有情绪的外在表现,如果没有控制好表情,演讲的内容再好,对听众来说恐怕都是没有吸引力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表情呢?普通人当然不可能像演员做的那么好,但只要你注意了就肯定比没注意好,这里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一般情况下,最重要的表情就是微笑,微笑就像润滑剂,可以迅速让你的亲和力提升,从而拉近和听众的关系。不管是日常说话还是当众演讲,试着保持微笑吧,俗话讲:微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三、手势

  一般公众人物的行为都会经过专业训练,但普通的演讲就并不需要像交警指挥交通那样专业了,很多人习惯把双手交叉,叠放在肚子上,其实这种手势的姿势并没又什么不妥,但是放手的位置很重要,恰当的做法手臂不要耷拉下来,而是要端起来,并且把双手放在肚脐眼稍往上的位置,需要出手的时候,随着你的语言节奏把手伸出来或者缩回去。

  演讲考验的不仅是一个人的语言功夫,还有表演功夫和心态,而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用来形容一个好的演讲者一点儿也不为过,所以在懂得一定规则的基础上,实践才能出真知!

演讲手势技巧

  演讲手势大全:

  01.伸手(手心向上,前臂略直,手掌向前平伸)

  表示请求、交流、许诺、谦逊、承认、赞美、希望、欢迎、诚实等意思

  02.抬手(手心向上,手臂微曲,手掌与肩齐高)

  表示号召、唤起、祈求、激动、愤怒、强调等

  03.举手(五指朝天,前臂垂直,手掌举至头部)

  表示行动、肯定、激昂、动情、歌颂等

  04.挥手(手臂向前,手掌向上挥动)

  表示激励、鼓动、号召、呼吁、前进、致意等

  05.推手(手心向前,前臂直伸)

  表示坚决、制止,果断、拒绝、排斥、势不可挡等意

  06.压手(手心向下,前臂下压至下区)

  表示要安静、停止、反对、压抑、悲观或气愤等

  07.摆手(手心对外,前臂上举至中区上部)

  表示反感、蔑视、否认、失望、不屑一顾等

  08.心手(五指并拢、弯曲,自然放在胸前)

  表示自己、祝愿、愿望、希望、心情、心态等

  09.侧手(手掌放在身体一侧,手心朝前)

  表示憎恨、鄙视、神秘、气愤,指示人物和事物等

  10.合手(两手在胸前由分而合,双手合一)

  表示亲密、团结、联合、欢迎、好感、接洽、积极、同意等

  11.分手(两手在胸前由合而分,双手打开,做另一手势状)

  根据打开后手势的区域不同分别表示空虚、沉思、消极(下区),赞同、乐观、积极(中区),兴奋、赞美、向上(上区)等

  这些手势在演讲中又有什么作用呢

  1.在演讲中使用恰当的手势的话,可以对演讲的内容起到强调的作用。

  让听众对演讲者演讲的内容更加的深刻,而且也能让演讲者把听众的注意力拉回到演讲中,提起听众对演讲的兴趣。

  2.当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抽象的形容。

  比如:铅笔有多长,这个时候,演讲者就可以用手势比划一下,听众就能够很清楚地明白铅笔的长度了。

  因此,演讲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去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

  在演讲中手势要运用得当,如果频繁地运用手势的话,就会让听众觉得眼花缭乱,觉得很烦躁,同时也会暴露出自己的小缺点。

演讲中的基本手势技巧

  演讲手势贵在自然,切忌做作;贵在协调,切忌脱接;贵在精简,切忌泛滥;贵在变化,切忌死板;贵在通盘考虑,切忌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

  演讲的手势可以说是“词汇”丰富,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一个出色的演讲者平时要认真观察生活,刻苦训练,积极付诸实践。下面介绍演讲中常用的三十式手势。

  (1)拇指式。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第一等意;

  (2)小指式。竖起小指,其余四指弯曲合拢,表示精细、微不足道或蔑视对方。这一手势演讲中用得不多。

  (3)食指式。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这一手势在演讲中被大量采用,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观点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则表示强调,也可以表示数字“一”、“十”、“百”、“千”、“万”。手指不要太直,因为面对听众手指太直,针对性太强。弯曲或钩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齐肩划线表示直线,在空中划弧线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并用式。食指、中指伸直分开,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及非洲国家表示胜利的含义,由英国首相邱吉尔在演讲中大量推广。也表示二、二十、二百……之意。

  (5)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并用式。表示三、三十、三百……。

  (6)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用式。表示四、四十、四百……。

  (7)五指并用式。如果是五指并伸且分开,表示五、五十、五百……。指尖并拢并向上,掌心向外推出,表示“向前”、“希望”等含义,显示出坚定与力量,又叫手推式。

  (8)拇指、小指并用式。拇指与小指同时伸出,其余三指并拢弯曲,表示六、六十、六百……。

  (9)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三指相捏向前表示“这”、“这些”,用力一点表示强调,也表示数字七、七十、七百……。

  (10)拇指、食指并用式。并拢表示肯定、赞赏之意;二者弯曲靠拢但未接触,则表示“微小”、“精细”之意;分开伸出,其余三指弯曲表示八、八十、八百……。

  手势在演讲中是不可缺少的动作,是最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言。它可加重语气,增加感染力。在做手势的同时,要配合眼神、表情和其它姿态,尤其应注意配合内容特别设计,并反复训练,才能使动作自然流畅、大方。

  如加重语气时,可四指并拢,拇指自然分开,掌心向左,手腕伸直,使手与小臂成一直线,肘关节自然弯曲,大小臂的弯曲成45?左右;抒发感情时,可单手应用也可双手应用。四指并拢,拇指自然分开,掌心向外(或向内),手腕向上,使手与小臂成140?,肘关节自然弯曲,大小臂的弯曲成140?为宜。由身体中心向两侧打开;朝一方向指去,可采用直臂式。四指并拢,拇指自然分开,掌心向左,手腕伸直,使手与小臂成一直线,屈肘从身前抬起,向应指向的方向摆去,摆到肩的高度时停止,肘关节自然伸直。眼睛也应朝指向的方向看去。握拳代表着力量,可有力度的将五指握紧,大小臂自然弯曲成45?。鼓掌表示喝彩或欢迎,用右手轻击左手掌,掌心向上。两手自然下垂:掌心朝向身体,中指对准裤缝,但不要紧贴在大腿上,略开一公分左右即可。双手相握:两手五指自然想握,置于胸前或腹前即可。

  演讲手势贵在自然,切忌做作;贵在协调,切忌脱接;贵在精简,切忌泛滥;贵在变化,切忌死板;贵在通盘考虑,切忌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除此之外,以下一些手势动作切忌不能在演讲中出现的:

  1、拍桌子;

  2、拍胸脯;

  3、拍手掌;

  4、拳头对听众;

  5、手指向听众指指点点;

  6、双手插入口袋;

  7、背着手;

  8、双手交叉在胸前;

  9、双手插腰;

  10、双手乱动或乱晃;

  11、挠痒痒、抠鼻子、揉眼睛、抓耳挠腮等;

  12、摆弄衣角钮扣等;

  13、乱动话筒;

  14、拿桌上的东西;

  15反复用手摸头发。

演讲的手势规则

  上区,就是手势在肩以上,表示积极向上,一般用在号召鼓动、赞美、表扬的时候。

  下区,就是手势在腰以下,表示消极的、不好的,一般用在批评指责的时候。

  中区,就是手势在肩与腰之间,表示一般的描述表达。

  一般演讲过程中,大部分手势都在中区。

西方演讲者演讲中的手势

  表示幸运手势,对恋人们而言,这年的这一天他们会留下更深刻的回忆。

  看看一个人的动作,就能知道他来自何方。中国人与欧美国家人表示数字就有很大的差别。中国人伸出食指表示“1”,欧美人则伸出大姆指表示“1”。中国人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2”,欧美人是伸大姆指与食指表示“2”,并依次伸出中指、无名指、和小姆指表示“3”、“4”、“5”,中国人用一只手的五个指头可以表示6——1的数字,而欧美人表示6——1要用两只手,如展开一只手的五指,再加上另一只手的姆指表示“6”,以此类推。在中国,伸出食指指节前屈表示“9”,日本人却用这个手势表示“偷窃”。中国如表示“1”的手势,在英美国家则表示“祝好运”,或示意与某人关系密切。

演讲中要领:身姿风度、站立姿势、手势动作

  身姿即形体外表,良好的形体外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演讲前应尽量避免去想不愉快的事情,以增强成功的自信心,并且,登台前一定要做到精神集中、情绪饱满,保持心情愉快。

  单向表述口才应用中的身姿由上下台步伐、站立姿势、手势动作和服装仪表等构成。

  1、服装礼仪

  演讲者的服装要有别于家常便服,但又有异于文艺演出,亮相比较,应更接近于生活,以朴素庄重为宜。

  2、上下台步伐

  演讲者的上下台步伐,要能显现沉着,充满自信,稳健有力,大方自然,上身要挺拔向上,双臂自然地前后摆动,幅度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头不要昂的过高,也不要过低,目光平视正前方。

  3、站立姿势

  站立一般宜取丁字步,两腿不要紧贴在一起,前后交叉距离要适中。要注意把全身重量始终放在一只脚上,另一只脚虚设,能保持身体平衡即可。两手不做动作时自然下垂,微微弯曲。

  4、手势动作

  常见的手势动作有上举(抬)、下压和平移、斜劈(挥)等几类,每类中又可分为单手和双手两种,每种均可有拳头式、掌式。

  在设计手势动作时要掌握以下原则:

  (1)辨清褒贬含义的区别。

  含褒义的,即表达积极意义,如希望、肯定等意,手往往向上、向前、向内;

  含贬义的,即表达消极意义,如批判、否定等意,手往往向下、向后、向外。

  另外,手势动作范围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分别表示褒、中、贬三种感情。如号召性的动作,多在胸部以上的区域;一般强调性的动作,多安排在胸前区域;而鄙视、贬斥性的动作,多在胸部以下的左右侧,且以右手在左侧做动作最佳。

  (2)把握动作的情感分量。

  一般来说,单手的分量比双手的轻,当配合演讲内容情绪设计动作时,大都不将双手同时进行的大幅度动作安排在演讲前半部,随着一个一个的小高潮,动作幅度逐渐加大。

  另外,拳式动作和掌式动作的内涵是有差别的。拳式动作往往强调动机、决心,而掌式动作往往是动机和效果同时兼顾。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动作要成套。

  演讲时哪里要有动作,有什么样的动作,动作幅度多大,都需要密切结合内容通盘考虑,不要随心所欲。一般在7分钟的演讲时间里,有5—7个动作(由小到大)就够了。

日常中如何锻炼演讲的姿势和手势

  提高非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主要是对着镜子来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练习来把握自己的表情变换,体会不同的体态语言给听众带来的不同感觉。

  1、手势

  讲话时的四肢动作主要集中在双手上,人的许多复杂的思想可以通过手势简单地表达出来,听众可以通过讲话者的手势与讲话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英国学者莫里斯在《手势新探》中提出,当人们进行活生生的感情交流时,手势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语言本身。例如,列宁在工人中演讲时用力前指的手势,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之前在机场时挥礼帽的手势,邱吉尔在动员英国人民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时用的"v"字母手势,都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讲话者进行手势练习,主要可以通过观看着名影片中的精彩片段,揣摸剧中人物不同的手势表达。除了要熟悉不同手势的含义外,还要注意手势的流畅性,犹豫不决的手势就会给听众造成缺乏自信的印象。

  2、姿势

  讲话者平时就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正确的姿势形态。孙中山先生在总结演讲经验时,特别强调要练姿势。他说:"身登演说台,其所具风度姿态,即须使全场有肃穆起敬之心;开口演讲,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祥和之气,最忌轻佻作态。"所以孙中山先生经常对着镜子练姿势,直到无缺点为止。

  3、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讲话者要善于用眼神去和听众交流,从而增强表达的亲切感,以促使听众更加集中注意讲话内容,也更加容易产生认同感。学会运用眼神说话的办法,主要是平时对着镜子练习,揣摸自己的笑颦展蹙,提高眼神的亲和力。

  4、表情

  表情的练习可以通过看录像来模仿和学习。一般来说,演员特别善于运用表情来感染人,在一些好的影片中,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经过精心地揣摸,都有比较深刻的含义,都能让观众觉得与环境非常贴切。如果仔细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就能增强表情的驾驭能力。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自己演讲的感受与收获50字

演讲时的手势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