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矛盾的方法
谈怎样解决与孩子的冲突
孩子一天天长大,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唯父母之命是从,甚至有时会因为一些事情和父母赌气、争论或争吵。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只要正确对待和解决,对孩子的性格完善和父母都是有好处的。我认为,解决与孩子的冲突时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首先检讨自己的言行;二是让孩子认识他(她)的缺点。
向孩子真诚地道歉和孩子在一起,很多父母不忘自己长辈的身份,对孩子也通常会使用命令、权威的口吻:“听话”、“这是不对(好)的”、“你不可以这么做”、“你不懂”等等。产生的后果通常是孩子反感,不说还好越说越不听话,于是或大或小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这种情况下,父母应检讨自己的态度,即使孩子做得不对,即使你很正确,也不要使用这种居高临下的口气,要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她)的信任、爱、平等和适度的尊重。如果家长能真诚、坦白地对孩子说:“对不起,我刚才态度不好。”一般情况下,孩子会表现得更大度:“没关系。”
这时,再同孩子讲明事情的原委,孩子就能较容易地接受,也才真正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
变堵拦为疏导有一段时间,女儿看动画片上瘾,哄不听、呵斥也没用,气得我们有时就拔电源,但女儿毫不示弱,你拔她就插,这不更危险了吗?这与我们要的结果真是大相径庭了,后来我们改变了策略。首先,同意她看中央台的“大风车”节目,并为此推迟了晚饭时间;二是,找时间陪她玩儿,诸如:做手工、走迷宫、下跳棋、滑板车等,有了我们的陪伴,她再也不吵闹着看卡通片了。正如古人治水,强堵不是最好的办法,合理疏导才是关键。
人前莫教子如果和孩子的冲突发生在朋友和生人面前,做父母的会感觉非常难堪。千万不能因为怕失了做父母的面子,就劈头盖脸地把孩子训一顿。因为暴怒会让你忘了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也许还会说出许多不理智或伤感情的话。慑于你的威力,孩子可能会暂时让步,但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严重的、恶劣的,不但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影响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而且会为以后更严重的冲突埋下隐患。这时,需要的是冷静,采取“走为上”,让自己离开孩子,把这事和孩子放在一旁。等没人的时候再找个切入点,重新来谈这个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和孩子都经过了思考,想法相对更全面;孩子在大人面前赢得了面子,也有愧疚的心理。这时,则可以直接指明孩子的缺点所在,同时要告诉他(她)你不愿看到类似事件(在外人面前冲突)的再发生。这种方法对于能讲通道理的孩子是非常有效的。
家长有责任成为孩子的榜样,当和孩子有冲突时,一定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不要为争气等原因固执已见。如果家长给孩子充分的爱、宽容、民主和智慧,孩子也会觉出父母的可爱与可敬。如此,我们的心血便不会白费,孩子则会更健康、快乐、顺利地长大。
沟通化解矛盾
崔锦心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是我们之间也有过矛盾。
那天,崔锦心正在画一张画,我看到画上是我最喜欢的头戴蝴蝶结的米老鼠,就想借过来仔细瞧瞧,不料,她不同意,我又特别想看,就猛地一夺,结果,一不小心把她那画给撕了。她看了,又气又恨又伤心,两眼瞪着我说“你真恶心,以后我不和你玩了。”当时,我也很不服气,心想: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只想看看你画得怎么样而已,又没有故意想撕坏你的画。
第二天,崔锦心轻轻地走到我的身旁,红着脸对我说:“陆叶,对不起,昨天的事情是我的错,我不应该用那种口气和你说话。”我听了,也很不好意思。说:“你不要自责,这件事我也有责任,其实,我应该先征得你的同意,才能将画拿过来看,我也太霸道了。”说完,我们俩都不好意思的笑了,并重新拉起了手。
就这样,我们之间的矛盾又化解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敞开心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感情更加深厚。
化解矛盾
我和弟弟经常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弟弟说我总逗他、气他,我说弟弟小心眼,开个小玩笑就告状。今天就出现了这种事。
我正专心致志地用一把尺子切粉笔玩,弟弟见了,也要玩,还就要用我的那把尺子,我笑嘻嘻的说:“就不给你!”他气极了,瞪了我一眼,追着我要。我想:拒绝他,看他什么反应。“我偏不给你,气死你,气死你!”“给我,给我!”弟弟追着跟我要,我拿着尺子在院里跑来跑去。我想吓唬吓唬他,便猛地转身,扬起尺子,瞪圆眼睛,好像要吃人:“就不给你!凭什么给你,凭什么,凭什么?走走走,再不走,看我不打你!”说着把尺子往上抬了抬。
弟弟看到了,他嬉皮笑脸走过来,走到我面前,脸色突变,大喝一声:“把尺子给我!”我把脸扬得老高,像个骄傲的公主,漠然从他身边走过,当他是空气。他发怒了,拿起我的手又抓又挠,疼死了!我生气了,便来到水笼头前,往尺子上淋了些水,然后把水珠都往他身上甩,甩得他像只落汤鸡。他身上晶莹剔透的水珠,衬托得他“楚楚动人”。本来怒气冲冲的我一见他这样,马上哈哈大笑。我的弟弟哟,可气得不行,接着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用沟通化解矛盾
城管定义小商贩为违法乱纪的刁民,小商贩痛斥城管野蛮粗暴,不近人情。二者的矛盾由来已久,似乎已成为当代城市不可治愈的顽疾。其实,只要学会沟通,换位思考,便能架起城市管理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桥梁,实现和谐共生。
城管与商贩之间的矛盾,并非凭空产生,它的背后,是双方换位思考能力的缺失,其本身正是沟通不畅的恶果。商贩经商谋利天经地义,然而,占道经营导致道路交通堵塞,缺斤短两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屡见不鲜,让人难以对其某些行为保持沉默。与此同时,有些城市管理人员趾高气扬的处罚姿态,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也确实令人难以恭维。
二者的控诉皆有原委,却都仅传达了单方诉求,仅仅关注了自身的利益。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却不从对方的角度审视自我行为,势必导致冲突、摩擦愈演愈烈,难以收场。除了确实存在的不良现象,矛盾的升级,恐怕也与戴上有色眼镜审视问题的社会心态有关。
看到涉及城管的字眼,便联想到暴力执法的情景,看到关于商贩的新闻,便理所当然得打上素质低的标签。因缺乏沟通和理解产生的抵触情绪不断加剧,是否也让彼此的隔阂越积越深,让本可以修补的裂隙失去了缝合的可能?面对矛盾,多数人将批判的目光投向城管,要求城管改善执法的呼声不绝于耳。同情弱势群体本来无可厚非,但一味要求城管的宽容却并非良策。社会的运转离不开严格的司法和执法,情再大,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感性的潮水再汹涌,也不能冲垮理智的堤坝。
我们需要的是加强双方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一味放宽管理的标准,用软弱妥协作让步换一时的安宁。欲真正化解社会矛盾,还需学会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诉求。小商贩应体谅城管严正执法的责任,自觉规范行为,提高个人素质;城管也该尝试理解商贩们谋生的不易,用引导代替喝斥,用礼貌有序代替暴力野蛮。
矛盾的平息需要双向出击,携手并进的努力,需要换位思考的勇气和胸怀,需要城管和商贩同时迈出相互沟通,加深理解的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若不想让小商贩们像歌词里所唱的那样成为“迷路在街角的违章动物”,就必须学会沟通,相互理解,用换位思考的智慧融化坚冰,消弭分歧。
解开“矛盾”问题
我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叫《自相矛盾》,好像是一个人叫另一个人做一把世界上最锋利的矛,能刺穿所有的盾,另一个人说可以做;这人又叫那人做一把世界上最坚固的盾,能挡住所有的矛,那人说可以做。这人说,用你做的矛刺你做的盾,会该如何?那人哑口无言了。
这个矛盾问题,看上去是没办法解决的,实际很容易解决,那是什么问题导致矛盾无法破解?这是因为人忽略了人的意识的作用。我打个比方:当你认为这个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能刺穿所有的盾时,就必须不存在一个能挡住所有的矛的盾,反过来也是如此。所以,你的意识只能决定一个,当你认为这个矛是能刺穿所有的盾时,那么能挡住所有的矛的盾就不存在了,当你认为这个盾能挡住所有的矛时,那么那个能刺穿所有盾的矛就不存在了;所以并没有解不开的矛盾。你的意识只能决定一个,不可能是同时决定两个对立的矛盾,因为人的意识决定矛与盾,时间总有个先后的。
私人分享:所以世界上没有解不开的矛盾,因为你的意识参与矛盾时,总会先想到矛或者是盾,当你意识到‘矛’,那么对应‘盾’,就不存在了,后来又意识到‘盾’,那么前面对应的‘矛’,又不存在了。
职场沟通解决冲突的技巧
什么是沟通中的冲突
沟通中的冲突是指人们在沟通中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异。
很多同学天真地认为,冲突不就是吵架嘛,要不就是打架。然而,冲突的表现形式其实有很多种。以程度由浅到深分为回避/转移、冷战和争吵。
所以,沟通中的冲突远非我们平时想的那么简单。并且,冲突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职场中,冲突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个人方面和组织方面。
如何解决冲突
一、先处理好心情,再处理好事情。
运营部员工
我在论坛上看到有客户抱怨投诉问题没有及时处理,你们怎么回事?怎么老是不解决客户的问题?!
没有啊,根据一季度的数据,我们98.2%的客户投诉都被及时解决了。
客服部主管
在上述对话中我们能够发现,这两个人一个在用情绪对话,而另一个在用数据和理智对话。这样的对话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因此,处理冲突之前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同对方展开进一步的沟通。
二、识别防卫行为
在处理情绪之前,你要有能力了解对方的情绪,识别对方由于情绪变化而产生的防卫行为。
当撕逼即将开始之时,你的身体感受到了威胁的临近,因此不由自主地产生了自我保护的行为。然而不同性格的人自我保护的方法是不同的。
第一类人:
在冲突中常常情绪激动,并容易开始现场争吵。
你简直胡说八道!
嗨呀气死我啦!
我今天跟你没完!
第二类人:
往往表现出要掌控大局、要赢的目的,可能会采用威胁或者用权力施压。
你说你错没错!
警署都有规定!下属不可以驳上司嘴!
你看你不听我的,现在懵逼了吧~
第三类人:
面对冲突则易妥协,尝试解除紧张气氛,或是转变话题。
你长得好看说什么都对
抬走,下一个
第四类人:
尽量避免个人冲突,喜欢讲道理以及分析后果,必要时会发出撤退声明。
别激动,咱们好好讲道理。
事情并没有你想得简单……
这可不是我的责任啊。
三、利用对比法消除对方的不良情绪
那么,识别出了对方的防卫行为过后,为了开启进一步的对话,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
消除对方的不良情绪。这一过程的关键套路是“对比法”,即肯定回答加否定回答,这一手段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消除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抱有不轨企图的误解,其二是确认你对对方的尊重,并明确你的真实目的。
例如:
在一个项目完成后,你的项目组成员认为你没有向经理汇报他们的工作成绩。
肯:“我不希望你们认为我不重视你们的工作,认为我不想向经理汇报。”
否:“正相反,我认为你们的工作表现非常突出。”
需要注意的是,对比法不意味着你需要向对方道歉,也不意味着收回说过的话。对比法只是对潜在冲突的预防以及对误解的补救措施。
解决矛盾
有一次,爸爸妈妈因为一点小事互相争吵起来,他们赌气谁也不理谁,这可苦了我——没人做晚饭了。我瞧瞧爸爸,又看看妈妈,心想:爸爸妈妈平时对我这么好,他们之间有了矛盾,我一定要帮他们解决。
于是我大声说:“我饿了,爸爸妈妈快去吃饭吧”。我以为说了这话他们一定会和好,没想到他们谁也不理我,都走了。晚上,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早上,吵着爸爸带我去姥姥家拿琴。可他们谁也不带我去。我一听气极了,大声说:“好了,好了,你们不想去就算了,我自己去好了!”说着我壮着胆子,一个人去姥姥家拿回了琴。到了下午,我看见他们两个气也有些消了。何不趁这个机会把我爸爸妈妈之间的矛盾化解开呢?于是,我来到客厅,我走过去趴在妈妈耳边悄悄地说:“妈妈,你到我房间里来一下。”妈妈看了我一眼就进去了。
我又告诉爸爸有件事想跟他商量一下,爸爸也来到了我的房间。这时妈妈坐在我床上,爸爸站在门口,我看出他们还有点不好意思呢!过了很久爸爸和妈妈终于忍不住相视一下笑了。爸爸说:“你这个小机灵鬼。”妈妈说;“我们的儿子长大了。”我帮爸爸妈妈把他们之间的矛盾化解了,你说我能不算开心的“小钥匙”吗
教你如何缓解医患矛盾
医患沟通技巧:1、不该说的话:不知道
画外音:拒绝、漠不关心
“医生啊,什么时候住院?”“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刀?”“不知道。”“能快点吗?”“不知道。”
这是电视剧《心术》里冷面医生“孤美人”与患者对话的一段场景,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孤美人”对如何激怒患者很有一套,三言两句就能把患者气得火冒三丈。
医生体会:“不知道”医生很常见,因此许多医院提出“首诊负责制”。患者遇到困难第一想到的是接诊自己的第一位医生。所以,医生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信赖感。
许多医生反映目前每天接诊的病人太多,根本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这似乎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记者曾在一份关于医患沟通的资料中看到,假设一位医生一天接诊了100位病人,由于目前患者对诊疗的不满意或者他所需要的信息不了解,会转而再找别的医生看,假如一个患者看一个病平均跑三家医院或者换三位医生,那么,100个病人当中,只有33个病人是真正需要的病人。换个角度,如果医生能真正做到有效沟通,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医生工作强度理论上要减少2/3。能否这样设定,在排除掉医院少、医生少等医疗资源不圴衡因素后,医生充分有效地沟通,理论上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整体同行的接诊压力。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13区病房护士长王倩说,在他们医院里,不论医生护士还是行政人员,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说这些话:“不知道”、“没有办法”、“做不到”或是“这不是我们部门该管的事”等。只能说“我帮你了解一下”“我看看能不能帮到您”。
医患沟通技巧2、不该说的话:这事不归我管
画外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老人做完心脏搭桥要出院了,张先生陪着父亲去拍片子。单子上就写了个地点,但没有具体楼层。于是问了许多穿着白大褂走来走去的人。那些人要么说“我不管这事,你问别人吧”;要么就是一通瞎指,把两人从2楼指到8楼,又从8楼指回2楼,最后又让他们绕回老门诊楼。上楼下楼折腾半天终于在老门诊楼一楼看到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窗口,里面的医生看了眼单子说:里面。两人进去了,却发现有很多房间,都黑乎乎的,也不知道是哪一间。看到有一个亮灯的房间里有个女大夫,又问,女大夫说:对面。到对面一看,还是没人。李先生又折回来问:对面没人。女大夫很不耐烦地挤出一句:等着。之后就见女大夫喝了口水,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医生体会:由于“不是我管的事”,患者往往要跑很多冤枉路,这是最窝火的事。然而,这种以前通常发生在某些政府部门的情景,现在却常常发生在医院里。
以前经常有这样的事例:政府某部门通知你来领表格,本来现场就能交表,事先却不告诉你要带公章。等你回去盖了章,再跑去交表格,工作人员又会告诉你,还要再盖一个章,你又得回去一趟……
遇上这种情况,是个人都会有想把对方“打一顿”的冲动,更何况患者本来就是身体疲惫、心理焦虑的人呢?常常还会听到护士说:医生开的药,你找医生去!“别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自己的事情看得太重,虽然不是自己的事,临末了加上一句‘我帮你找个明白的医生问问吧’,沟通就会有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李宪伦笑着说。
医患沟通技巧3、不该说的话: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
画外音: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
两岁的儿子发烧,陈先生去北京某医院看病,当他问女医生两种退烧药的区别,并对医生的说法稍有不理解时,这位女医生就蹦出一句“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陈先生很郁闷,说:“你还年轻,不要这样说话。”女医生马上回敬一句:你不爱听可以出去!之后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甚至动了手。
医生体会:面对患者,一些医生惜字如金。有时,患者多问几句话,便会遭到医生的训斥:“我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事实上,一些医生存在严重的“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医生也会遇到“不会说话”的患者家属,往往回敬一句“你怎么说话的”就会把火点燃。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胜文曾有一位老患者,住了很久的院,子女很少来看,可在老人弥留之际,子女们却怒气冲冲地来和医生理论:“你们怎么给我爸治的?”“都什么水平,瞎治呀!”遇上肝火旺的医生,可能马上会回敬一句,“你们怎么说话的……”或“平时干吗去了,不关心老人现在才来。”这样的话不仅让家属撮火,也让老人听着伤心。李胜文告诉记者:“当时看到在床前抹泪的老太太,我就绕过矛盾说‘老人家,你们很有福气呀,孩子们都孝顺,都在跟前。’没想到,我说完,本想大闹一场的子女听到这话,表情明显变柔和了。”“你想让患者和家属理解你作为医生的选择,那么你首先得让他们觉得心里舒坦才好。”李胜文说。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
医患沟通技巧4、不该说的话:晚了,怎么不早来
画外音:冷漠
一个从农村来县城看病的患者,好不容易借了点钱,在他认为“水平最高”的县医院挂了一位专家的号,一见面,这位专家看了看检查报告,第一句话就说:“你来晚了”。第二句话说:“没治了。”第三句话说:“回家吧。”这时,病人精神上已经快受不了了,急忙央求医生说:“大夫,您给看看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求求您了。”医生的第四句话,让这个病人当场就站不起来了:“你早干什么去了?”
医生体会:尽管都是实话,但“作为患者,我们来到医院,当然是抱着希望来的。”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刘女士说,“医生一句‘太晚了’就打发了,谁受得了啊。”李宪伦常常被同事推着去告之“没希望了”的结果。他说:“在我们ICU(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多数是危重症的患者,抢救的时候,年轻医生往前冲不在话下,可每一次面对病人的离去,怎么样跟患者家属交代,让年轻的医生们不敢挪脚。”他所在的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至今没有出现过类似纠纷,这与李宪伦的“会说话”是分不开的。“你们这几日的辛苦我们也都看在眼里,我们在里面抢救,你们在外面也都很焦急、很辛苦,我们也都知道……”李宪伦主任说,这样的开场白最能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要让家属知道医生和他们一起在共同进退,这是最重要的。
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曾提出把医生的态度分五等:
甲等是对病人如亲人,病人感到亲切、舒心;
乙等是把病人当熟人,满腔热情,详细解释,病人感到满意、放心;
丙等是把病人当病人,一片同情,病人感到友善认真、安心;
丁等是把病人当路人,冷冷淡淡,不阴不阳,少言寡语,病人感到失望、寒心;
戊等是把病人不当人,医生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训斥病人,看病反添病,伤心。
医患沟通技巧5、不该说的话:不是做了检查了吗
画外音:不耐烦、嫌麻烦
那年冬天,一位奶奶带着两个多月的小孙女来看病。儿科的年轻医生为了让手暖和些,搓了搓手,然后麻利地解开包裹孩子的层层衣服,迅速地查完了说,宝宝没大事。可奶奶仍不放心,反反复复地问,还要求医生“再给查一遍!”“不是做了检查了吗?”这名年轻的女医生很不耐烦地反问道,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当场就吵了起来。
医生体会:显然,这位儿科医生起初时还是很体贴病人的,但是在沟通上有些待改进之处。北京宣武医院儿科主任田莉莉说,只要换个说法,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医生在检查前,先跟患儿家属解释一句:现在天气冷,为了避免宝宝感冒,我尽量争取一次就检查清楚,如果实在有疑惑,可能需要两次,请您谅解。’说不定,这位奶奶一次检查就结束了,还很高兴呢。”田莉莉感叹道。田莉莉说,医生要少说“我不是说了吗?”“我不是告诉你了吗?”这种反问句的语气,往往是带着明显的不良情绪,因此很容易激怒本来就着急或有怀疑的患者家属。“做医生的不被人理解时会着急,但我们的工作是为了解决问题,一个好医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田莉莉说。有些人费了好几个小时挂一个专家号,短短几分钟医生就检查完说没问题,他们会认为自己被打发了,不是没问题,而是医生没检查出来,心里不平衡。
有位中国医生到日本进修,遇到一名心绞痛患者准备做冠脉造影。检查前,医生和患者及家属坐在一间谈话室里,桌上摆着心脏模型。医生从心脏血管的解剖结构说起,再解释心绞痛是怎样形成的、最新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可能会有什么风险,最后才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和家属欣然离去。
中国医生问,有必要说那么细吗?日本医生回答:“任何一步看似无意义的铺垫,都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刻变得无比重要。”此语可谓精妙。医生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其实也是在保护自我,一旦发生医疗意外,患者也不至于采取极端方式。
医患沟通技巧6、不该说的话:你说什么我听不懂
画外音:轻蔑、不屑
有一位学医的朋友,毕业后在安徽一家地市级医院上班。“那老太太进门就扯着嗓子喊了一堆,我却一个字也没听懂,我说‘你说什么我听不懂’,旁边一同来看病的老爷子也跟着吆喝了起来,科室里头就像装了扩音器一般,还是外文台的。”“我也跟着吆喝了半天,后来,就干脆直接熄火,一言不发了。”医生说。后来就是两位老人跑去医务处投诉,说医生不管不顾他们的病痛。医生体会:沟通不畅,不仅仅可能是患者答没答好,也很可能是医生问得不合适了。“您慢慢说”、“您是不是说……”、“你能写下来吗?”可能多问几句就能把病情问出来。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业务发展部高级经理Jenny说,患者来医院,就是带着问题来的,对有问题的患者,不要连头也不抬冷冰冰的,要把关心融入到细节中。在新加坡已经住了20xx年的郎先生,不久前因右眼外伤到新加坡政府医院陈笃生医院看急诊。第二天复诊时,换了一位医生,没想到医生见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说华语的吧?”这个细节让他印象深刻。原来,第一位医生写病情报告时,已在报告上注明了他的语言习惯。
这个细节在医生交班时可以借鉴,不要仅仅只是说病情,对怎么跟患者沟通,什么样的沟通更有效,都可以做一下交接。
一位会说话的妇产科医生
昨天,我带了三句话去门诊上班:“控制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嘴巴,微笑服务。”一上班,就有个年轻女孩在门口胆怯地探进头来,我朝她点头笑了笑。女孩就勇敢地走入诊室,拿出一张化验单,是支原体感染。我问诊和解释之后,给她提出了治疗方案。走之前,女孩说:“昨天在另一家医院,那个医生说这个病是性病,还骂了我一顿,说年纪轻轻就得性病!吓得我连病都不看了,医生谢谢你!”
病人越来越多。有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从外面挤进来,拿出一张B超单,对我说:我想打胎。我微笑着说:好的,不过打胎之前要做个妇科检查,化验一下血和白带。她说:我身体很好的,不用验了!我依然微笑着说:不行,如果有急性阴道炎,打胎会将炎症扩散,所以要检查清楚。中年妇女坚持不验。
病人越积越多。我微笑着对她说,你想清楚先。然后去妇检室帮别的病人检查。看了三个患者,中年妇女又挤过来说:“以前我打过胎的,都不用验。”我又笑着对她说:“我们女人,就算身体很好,最好也要每年做一些常规的体检,这次检查,就当是体检了。你再想清楚先。”然后又给别的病人检查去了。
等我再次回来,我又问她:想清楚没有?她终于说:“好吧,验就验吧。”结果一切正常,我又笑着对她说:一切正常,这样,你放心,我也放心了。走之前,她对另一个旁边她熟悉的病人说:这个医生,可以呢!
解决矛盾
尽管代际矛盾或冲突不可避免,但是积极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
当我们采取平和的态度与父母沟通时,我们与父母的矛盾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亲子关系就能得到改善。
第一,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第二,乐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
第三,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第四,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第五,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而不依赖、自主而不逆反,真正自立于成熟;在于父母和谐相处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共同发现。
化解矛盾的最好方式
两双仇视的眼睛敌对着我,不堪回首的往事又重现心头……
夏日的午后,我和三个要好的朋友刚组成了“四人帮”,就被她们拉去在教室里无聊的胡乱闲窜着,想寻点有趣的新鲜事儿。刚想坐下休息会儿,琦从讲台上发现了老师绞来的胶水,秘密似得对我说:“我们不如把胶水涂在臣的位置上,捉弄捉弄他?”“这样。。。不太。。。”还没等我拒绝,她就开始涂了起来,那时臣在操场上打篮球,教室里也没几个人,臣一向为人亲切,从没见他生过气,我就做了个睁眼瞎。
我无心留意臣的举动,静静的趴在桌子上,散发着闷热的气息。
“是谁?是谁把胶水涂在我椅子上?”从背后传出一句愤怒的话语,我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转过头,却见臣如此大发雷霆,没人再敢吱声,我看了一眼琦,她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我又问了磷,臣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是因为在打篮球的时候输给了142班,回到教室又被人捉弄。胡以为我告了密,站起来就对臣说:“是她,是万奕含涂的”我的心灵猛地被陨石撞击了一下,呆若木鸡地望着琦,那个我认识的善解人意的琦顿时消失得不留一点痕迹,我没有说什么,更没有为自己辩解,可能我想做无畏的辩解只会使自己更加矛盾,有谁又会相信这个表面功夫的琦会做出这样无聊的事,不如得饶人处且饶人,最起码我终于认清了琦的真面目,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另人没有想到的是,放学后,我的一帮朋友知道不是我干的,要为我出气,就瞒着我,找到琦,狠狠得把她骂了一顿,然后琦告诉了她的爸妈……最后竟然闹到校长那儿去了,但我却毫不知情,还是贝贝告诉我的。当时我就蒙了,事情怎么会越闹越大,我就去问琦,她却对我不理不睬,说是我指使的,我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这事不是都已经过去了吗
贝贝还告诉我,那帮我出气的几个同学都会受到处罚,把家长都请来了,我不就成了幕后指使?这件事我没参与啊!!!冤死了,也不要落个臭名远扬啊,现在整个学校都把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看来,解铃还需系铃人,这应该都是一个误会,我跑到校长室,当面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了一遍,校长叫来琦,琦已经哑口无言,校长要琦写1000字的道歉信贴在学校大门口,还要跑操场10圈,负责学校卫生一个月,这些已经够她好受的了,但是我还是不忍心看她这样,毕竟她曾经也算是我的好姐妹,我替她求了情,从轻处罚,就当是帮她最后一次吧。
琦后悔极了了,对我说:“佳,认识你真好!是你让我醒悟。以前我太自私了……”
操场上琦的身影在我脑海中浮现,余晖下,一抹红霞泛起点点红晕的光,正是它,这个看得见摸不着的“表达”也许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