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二年级期中数学试题

  1、这是一个( )角, 图中共( )个角。

  2、计算8÷4=( ),用到的口决是( )。

  3、根据口诀三五十五可以解决的问题是( )

  4、24÷4>2×( ) 16÷4<15÷( )

  5、小华今年9岁,爸爸35岁,爸爸比小华大(  )岁;5年后,小华比爸爸小(  )岁。

  6、把10个面包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都分得了2个这种分法叫

  7、有12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如果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

  小猴分个。

  8、二年级一班有22名女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多3人,全班共有( )人。

  9、二年级一班有5个红皮球,黄皮球的个数是红皮球的3倍,黄皮球比红皮球多个。

  二、在○里填上“>”、“<”或“=”。

  30÷6○6 18÷3○8 25○5÷5

  12÷4○3 5○20÷4 24÷6○7

  7○6÷1 40○6×5 4×2○16÷4

  三、看谁做得对。

  3×7+24= 25÷5+35= 15÷5×6=

  24÷6+76= 12÷3×5= 3×6-10=

  四、填一填。

  6×( )=24 ( )÷5=4 [文章来源于

  ( )×5=15 ( )×3=4×3

  9+8=30-( ) 6×6=42-( ) 1×1=( )-( )

  ( )÷6=3×( )=20-( )=6

  五、列式计算。

  1、除数是4,被除数是24,商是多少

  2、把24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6乘6的积比8多多少

  4、12是2的多少倍

  六、解决问题。

  1、学校买了6本科技书和36本故事书,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几倍

  2、书店第一天卖出6箱书,第二天卖出18箱书,第二天卖的是第一天的几倍?两天共卖出几箱

  3、小明家的鸡圈里原来有45只小鸡,妈妈上个星期卖掉了12只,这个星期又卖掉了15只,现在鸡圈里还剩下几只小鸡

  4、小华和爸爸、妈妈掰玉米,小华掰了6个,爸爸的是小华的2倍,妈妈比爸爸少掰了5个。妈妈掰了多少个

  5、二年级一班有5组同学,平均每组有5个,“六·一”节有21人参加合唱队。没参加合唱队的有多少人

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试题评价及试卷分析报告

  单位:年级:一学科:数学分析人:时间:年月日

  一、试题评价:这套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本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趣味性强,贴近生活《标准》认为数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本卷为学生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知识,设计的情景、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充满情趣的数学活动中。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3.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从实物图中解决问题,在购物中来解决问题。这些活动具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感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4.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一道题的题目都是对学生的温馨提示:仔细读题把空填完整、耐心计算、认真思考、按要求做题、分析思考解决生活问题等。二、评卷分析:(一)等级统计(全级)参考人数A等人数A等率B等人数B等率C等人数C等率D等人数D等率3714%7%10%6%(二)各题做题情况:1、填空题该题正确率86%。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第1、2、4、5、6、7、10题正确率较高。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组成教学。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第8、9题学生对“后面的数”、“相邻的数”理解不清。2、填=该题正确率为92%。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主要是粗心3、连线该题正确率为94%,个别学生未能理解题意。4、看图列式计算:该题准确率89%5、兑换:该题正确率75%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钱币兑换方面的练习较少。6、计算该题正确率为82%。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口算中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及退位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学生对计算方法都掌握得很好,计算的能力也好,正确率高。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做错的同学较多,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一步的得数记不准确,就进行了第二步计算,老师一再强调要把第一步的得数写出来,可大部分学生没按老师要求作;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粗心,计算时将加法作减法算或减法作加法算,甚至有学生将数字看错。7、画一画:该题准确率%8、应用题:该题正确率为%。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了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训练,基本数量的关系分析及审题习惯、解题方法的指导。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有的同学是数字抄错,有的是方法做错,今后还要加强对题意理解的训练。第1题,忽视了隐藏的条件,没把老师去掉。第2题,一部分同学缺乏购物经验,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被“50元钱”这个信息干扰,尤其这道题是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第4题,出现了整十数减两位数,一半的同学出错。9、统计。该题正确率为87%.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整理数据错误较多,孩子小,容易弄错。(三)取得主要成绩及分析: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对检测所涉及到的知识掌握较好。特别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到位,认识深刻,对相关的方法掌握得较好。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亦说明他们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不力,导致这部分学困生计算和应用能力较差。以后要重点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计算和应用能力。(五)改进教学措施:1、继续加强数学“双基”教学。要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双基”的本质,体现“双基”的内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首次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必要的生活情景,应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学习任务。在情景中,“数学问题”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购物的情景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引导。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使用学具的习惯等。4、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5、要切实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要分析差生的原因,确保每单元每阶段基本过关。采用多种形式、方法帮助学困生,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让每个学习好的学生都成为老师的助手。

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9分)

  1.67读作,九十二写作。

  2.由7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3.10,20,40,70。

  4.25比9多,30比46少。

  5.读数时都要从最位读起。

  二、比一比,算一算。(22分)

  73-3=47-7=26-6=

  30+4=6+50=28-8=

  60+8=46+7=41+3=

  95-30=80-30=90-20-40=

  87-3=62+7=8+16-7=

  20+20+20=

  3元4角=角6角+8角=元角

  46角=元角7元+5元=元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12-=713-=411-=6

  14-=816-=915-=9

  四、在○里填上或=。(9分)

  34+20○20+3453-6○54-632+4○38

  7+30○57+457-8○4446-6○40+0

  12-8○317-8○915+4○15-4

  五、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方框里。(10分)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圆

  六、连一连。(5分)

  3角+7角1角+2分

  10角-6角5角+3角

  1元-2角2角+2角

  7分+8分10分+5分

  7分+5分6角+4角

  七、选一选。(3分)

  1.下列数中,比76大,比79小。

  A.89B.58C.77

  2.红花有89朵,黄花比红花少得多。黄花可能有。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网址

  A.88朵B.25朵C.90朵

  3.2张1元,2张5角,5张1角共

  A.3元B.3元5角C.10元

  八、回答问题。(14分)

  1.42与9的和是多少

  2.76与7的差是多少

  3.30比69少多少

  4.98比50多多少

  个

  九、解决问题。(22分)

  1.湖边原有45条小船,划走了8条,还剩多少条小船?(3分)

  2.黄狗和花狗共有13只,黄狗有8只,花狗有几只?(3分)

  3.小明买一本书用了8元钱,她付给营业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4分)

  4.一个铅笔盒8元钱,买3个铅笔盒要多少钱?(4分)

  5.树上原来有32只鸟,刚刚飞走了6只,又飞走6只,树上现在又多少只鸟?(4分)

  6小明拿着12个气球,左手拿着7个气球,右手拿着几个气球?(4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以上就是由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希望您阅读愉快!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新员工转正一般写意见和建议

搞笑幽默聊天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