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的基本内容
会计学习的心得体会
我国企业正处于改制的关键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尚处于构建之中,大多数粗放式经营的企业,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其生存和发展将会变得十分艰难,迫使企业必须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我国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管理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制度。无疑,管理会计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加强管理控制能力的重要工具。
然而,主要是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有待深入,尚未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的性质和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至今仍未界定清楚;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管理会计应用水平较低,成果推行尚不普遍,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缺少专职管理会计师职业人员;另一方面,当前会计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我们不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转变观念,不积极地吸取西方管理会计的先进成果,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仍将处于落后状况。把握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借鉴先进国家管理会计的科学成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将是今后我国管理会计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提出如下设想:
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发展我国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管理会计是管理和会计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从属物,它与管理环境密切联系。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体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均不同于西方,直接应用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不合适的。西方管理会计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逐步建立起来的,我们学习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的同时,还要结合本国和本企业的特点来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应将管理会计体系纳入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之中。目前,西方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的概念和内容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广义的管理会计包含内容太多,管理会计与现代管理过多的融合,使其失去了会计的特征。我们认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应适当地加以限制,不能失去会计的特征。由于西方管理会计涉及范围过宽,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发展经历曲折,成效不甚显著。因此,我们应当适度地界定管理会计内容,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3、建立管理会计师协会组织,制定适用于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推行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制度。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与西方存在很大差距,其重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可建议把中国会计学会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和中国成本研究会两个组织合并成一个独立的管理会计团体或组织机构;如果成立有困难,也可以在中国会计学会下建立一个管理会计二级分会,来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制订和颁布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此外,应尽快开展和组织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为培养和造就我国管理会计专门人才、促进管理会计实务向纵深发展起应有的推动作用。
4、大力开展案例研究,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读书笔记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趋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作为一名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实训内容的衔接可以有助于促进我们对会计知识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所学的本会计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系统的模拟操作,深刻理解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于是学校给我们创造一次实训的机会,以检验自己的会计知识掌握程度和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接触社会,接触现实会计职业,为踏入社会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而作为学习了差不多一年会计的我们,只可以说对会计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这次实习中,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用班级作为会计财务室,那我们每个人就相当于一个财务科,包括有制单,出纳,记帐,成本核算,综合和主管等六个岗位,使我们实习时有一个模拟的操作环境。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总结了以下几点:专业方面,首先,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思维能力,具备诚实守信等端正的职业操守和敬业态度,这是会计工作岗位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再次,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平和的心态。这一次的实习虽然时间短暂,虽然接触到的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习,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朱镕基同志曾经讲过“不做假”。这四个字代表了他对整个会计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会计学习心得
财务是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企业和各方面的关系.
财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资金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会计基础学习心得体会。因大量发生在企业,故通常主要指企业财务。财务随着商品货币经济产生以后,在各个社会形态下都表现为资金运动。如进行商品生产,首先要筹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才能购买生产的三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使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生产。工人除将已耗费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以外,还创造新的价值。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一部分由企业通过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另一部分形成企业的纯收入。产品生产完成后,通过销售收回产品的全部价值。企业取得产品销售收入的大部分,用以弥补生产耗费,其余部分要在投资者、企业和国家之间进行分配,用以弥补生产耗费的资金,又以货币形态开始继续参加生产周转,重新购买劳动对象,更新劳动资料,支付职工工资,实现产品再生产,心得体会《会计基础学习心得体会>。这样,在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是物资运动,即物资的供应、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是资金运动,即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收回和分配。前者是经济活动,后者是财务活动。财务虽表现为资金运动,但它并不是资金,而是体现资金背后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金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综合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马克思这一论述,撇开了资本主义特有的属性,其基本原理也适用于社会主义财务。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在的资金运动,是财务的表象,而由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财务的本质。把两者统一起来,才构成完整的财务概念。
2、税务是指和税收相关的事务。一般税务的范畴包括:
一、税法的概念。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基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二、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无偿性)、强制义务性(强制性)、法定规范性(固定性)。
三、税收的产生。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常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四、税收的作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五、税收制度构成的七个要素
1、纳税主体,又称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关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征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3、税率,这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反映了征税的程度。税率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形式。
4、纳税环节,是指商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阶段。
5、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一般的按次与按期征收两种。
6、纳税地点,是指缴纳税款的地方。一般是为纳税人的住所地,也有规定在营业发生地。
7、税收优惠,是指税法对某些特定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纳税义务的规定。从目的上讲有照顾性与鼓励性两种。
会计方面的读书笔记
期货会计有多种分类方法。依据不同期货合约标的物,可分成金融期货会计、商品期货会计;依据不同期货交易动机,可分成投机期货会计、保值期货会计;依据不同的期货市场参与人员可分成如参与期货交易企业、期货交易所以及期货经纪公司等。对传统会计而言,期货会计将打破原有的会计体系框架。以下对几个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
1会计确认理论
(1)会计确认的标准:对于会计确认方面,必须依从一定的规范与标准。我国对于会计确认做出了一些初步的明确标准:项目必须与某个会计的要素概念相符合;能够对与该项目相关的价值或成本进行计算。
(2)期货合约中的会计确认:一种是将其确认为一种资产,并将合约的义务确认成负债;一种为期货合约的确认是期货合约自身的价值,假使期货合约将引发将来的效益并流进企业中,那么就依据未来流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金额现值确认成企业的资产,否则,就将其确认成负债。以上两种意见的区别主要在确认对象的异同,第一种的确认对象是以未来的交易为主,而第二种的确认对象是以企业所买卖期货的合约为主。
2会计计量理论
(1)会计计量的标准:《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指出了会计计量的标准,具体为:同质性,即会计计量与财务报表中所反应的项目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以及财务情况等必须保持一致;可证实性,对于同一项事物,不同的会计人员所计量出的结果应该相一致,或者是可以对所计量的结果进行互相证实。该标准必须是在进行会计六要素计量中,对于各种计算、判断、摊销以及归集中的步骤等,都必须要以实际的数据作为依据,并且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一致性,主要是指会计计量方法的前后都应该确保相同,不能对其进行任意的变动,假使必须对其进行变动,那么就必须在财务报告中对相关情况进行说明,例如变动的实际状况、原因以及对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情况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效避免由于信息消除而出现的误解计量信息的情况。
(2)期货合约中的会计计量:对于计量属性的选取是期货合约所产生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计量问题。所谓的计量属性就是指计量对象的外部表现方式或者是特性,它的实质就是对事物外部方式进行揭示的一种标准。计量属性是在对计量单位进行考虑的前提下,并和某个特定的项目相连,且通过货币单位所展现出来的。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现值、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历史成本以及可变现净值。
与会计有关的读书笔记
一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初步阅读,我了解到了一个国家对于会计以及涉及会计这一行业领域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会计这一职业覆盖了社会经济,政治等较广的范围,所以,我国对会计的工作要求也相应地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首先,我知道廉洁自律是作为一个合格会计的根本素质。这也是最起码的准则。作为一个会计,应该对自己所做的账簿负责,要有维护账簿真实性的意识和义务。古代司马迁作为一名名垂千古的史官,为了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忍辱负重,不响强权低头,坚决地守护了原汁原味的历史事件。如今,我们作为将来新世纪中国的会计,或许不能像司马迁那样坚毅不屈,但是,做人,做会计一定要正直。不弄虚作假,不收贿赂,不贪污钱财,自我克制不良言行,客观公正。总之,我们求一句问心无愧,我们不做假账。
然后,我认为细心,严谨是作为一个会计应该培养的性格特点。
会计法上明确规定了账簿必须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若有缺页,漏页,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财务账簿不得涂改,若有更正也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将变更的原因,情况以及影像在财务报告中说明。所以,会计在进行制作账簿,会计审核时,一定要细致,认真,一丝不苟,尽可能地避免出错。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自己心思缜密的品质,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各种会计工作中有条不紊,脚踏实地,才能做出高质量的账目,才能让我们建造的“工程”更牢固。我们拒绝渣工程,我们要向社会交一份完美的汇报,实现我们真正的社会价值。
最后,我觉得我们将来要成为会计师还是应该多学习,多看书,提高自己会计专业技能。这样,才能为会计监督积累下更好更扎实的基础。我们才能以敏锐的直觉和准确的思维督察会计人员,维护账簿的真实性。
读了会计法,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国会计肩上责任的重大。
以后,当我们正真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我们一定要用良心来负起这个责任,一定要真正的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
二
光阴似箭,将近一年的实习生活即将接近尾声,实习期间我收获了很多,不但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经验。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我充分的意识到了实习的重要性,也很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因为通过实践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也为以后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石。
其实我知道要想熟悉和掌握公司会计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核算过程是不容易的。我主要采用了"多看、多问、多学、多悟"四种的方式,基本了解了公司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我于20XX年8月25日至今在深圳市万顺兴纸制品有限公司实习,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纸制品(精美礼盒、酒盒等)的生产和销售,制品的销售,我在这里担任财务,该公司实行代理记账,我的工作范围是对公司所有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和编制对内报表。初来公司,我感到有点失望,因为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加入一个大团队学里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在一个小工厂一个人做会计,但我渐渐发现,原来环境不大,人员不多的公司,要做的事却不少,能学到的知识也很多。
此次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跟着以前的胡会计学习,了解并熟悉公司业务处理的阶段,主要是"多看、多问";二、胡会计离职后,我对公司会计工作的流程还不是很了解,靠自己边了解边摸索边学习,直至熟悉了公司的情况熟练的处理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多学、多悟"。
胡会计先带我去熟悉公司的环境,会计事务所(我们外账是委托事务所做的)、银行、国税局等地方。对此,我有些不解其意,后来她才教导我,人际关系不能只局限于这小小的工厂,也要多接触外面的人,尤其是那些经常跟自己打交道的人。"人认识多了,事就好办多了",刚来第一天,她就给我上了一课,告诉了我团队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跟着胡会计学习时,我主要是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客户及供应商,并对发生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等,并学着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这个公司是一个小型微利生产企业,没有财务软件,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账都是通过手工完成的。这主要依靠办公软件的帮助,因为我对办公软件的操作比较熟悉,所以使用起来也很熟练。我认真学习了该公司会计工作的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
刚开始接触账务的时候,我的心情充满了激动、兴奋、期盼、喜悦。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学习,好好把握,做好每一件事,实习肯定会有好成绩。但我发现很多东西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它并不容易。我一直觉得自己会计学得相当不错,胡会计给我看过以前的帐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大显身手。然而,当胡会计让我根据现有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时,我就出现了一些纰漏。这时我才明白,即使是"借""贷",也不能轻易忽视。胡会计细心的帮我指出了错误并耐心的给我讲解,并替我重新温习了会计重点,并告诫我一些规则,以防我日后犯错,例如:
1.数字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这样才能作废,而我们在学校学的,只要用红笔划掉,写上"作废"就可以了。
2.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黑笔划掉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而且写摘要时,一定要靠左顶格写,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在学校时,对摘要栏不是很看重,认为可写不可写,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3.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的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工整,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并且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而不能乱写,否则总账的借贷方就不能结平了。
所有的账都记好后就是结账,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一个月要结一次(现金及银行存款要每一笔结一次),这就是所谓的月清月结。结账最需注意的就是费用及税费,要再三复查审核,以防出错。在有不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先用铅笔进行记账,以防出错时不好改。
胡会计说,会计的责任重大,别以为那只是单纯的动笔,关系的内容可多额,责任更是重大,一个不小心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会计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别人负责。做为一个会计人员,职业操守及专业素质甚为重要,要细心、耐心,还要有恒心,具备了这"三心"才能做好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
胡会计离职后,我开始了自己去探索去学习的过程。首先,我认真的去熟悉公司的主要运行情况,以便我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公司,掌握公司的客户及供应商情况。其次,认真的审核各项收入及费用的单据,原材料及外协加工聊的账务处理计算,从而了解公司日常活动的经营方向。第三,熟读"增值税防伪系统一机多票开票子系统"、"网上申报系统"、"网上报税操作指南"等关于增值税专用票的填开、地税及国税的各种资料,让自己对整个公司的经营情况更为熟络。
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待工作进入正轨后,我还制定了每月固定的工作流程表,以便自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对会计这门专业也有了实际的操作和了解,为我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期间我悟出了以下心得:
1.是要有坚定的信念。会计是个很枯燥的工作,每天每月面对的事情都差不多,就这么周而复始的循环着,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会觉得很无聊,没事可做,便产生离开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轻易放弃只会让自己后悔。
2.要认真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和工作制度。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要有吃苦的决心,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个科目,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多次复核计算核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4.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坚持学习。现代的会计是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刻处于变化更新中,要多关注学习经济、税法等烦各面的发展,以便自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国家经济的各种政策及变动。
5.要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与人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起来才得心应手。与同事相处一定刚要注意沟通方法,要礼貌、谦虚、宽容、相互帮助和相互体谅,不要怕付出,有舍才有得。
此次的实习是我深入社会的起点,让我了解到在社会中生存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然给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是在课本中所学不到的。工作经验的企业选择会计人员的重要因素,通过此次实习,让我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这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让我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也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了更多的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经验。让我能够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三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科学,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透过次次学习,将学校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了会计核算对象,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对必须时期内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认识并掌握了会计会计帐簿登记的基本原理。并且认识到了自我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我也了解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实习是每个学生务必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会计工作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有关数据资料,透过加工处理转化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掌握会计工作不仅仅要学好书本中的各种会计知识,而且还要认真用心地参加各种会计实习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齐,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透过本次实习,我发现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在本次的实习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我实际的动手潜力,增加了实际的财务工作的过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充分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会计本来就是一项十分烦琐的工作,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百倍用心、细心。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这样做帐时才能感觉左右逢源,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有劲。 本次实习已到达了预期目的,超多的会计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社会知识,对我今后的就业有极大的帮忙。透过这次实习我对出纳、会计岗位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我找到了专业知识的漏洞,对好多基础性知识还不是很肯定,需要重新回顾学习。对会计岗位人员要求的细致、耐心有了切实的体会,明确自我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企业的财会人员均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帐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
实习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体现它的好处。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匪浅,它为我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为我以后的就业找工作指明了方向。
四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趋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作为一名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实训内容的衔接可以有助于促进我们对会计知识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所学的本会计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系统的模拟操作,深刻理解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于是学校给我们创造一次实训的机会,以检验自己的会计知识掌握程度和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接触社会,接触现实会计职业,为踏入社会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而作为学习了差不多一年会计的我们,只可以说对会计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这次实习中,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得到学习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用班级作为会计财务室,那我们每个人就相当于一个财务科,包括有制单,出纳,记帐,成本核算,综合和主管等六个岗位,使我们实习时有一个模拟的操作环境。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总结了以下几点:专业方面,首先,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思维能力,具备诚实守信等端正的职业操守和敬业态度,这是会计工作岗位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再次,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平和的心态。这一次的实习虽然时间短暂,虽然接触到的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习,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细则,法律知识及攻关经济动态。这样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给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财务计划,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诱惑,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朱镕基同志曾经讲过“不做假账”。这四个字代表了他对整个会计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会计基础学习读书笔记
很高兴终于念完了《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以下是我对会计学的一些感触与想法。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老师指教。谢谢。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会计学基础的知识。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经过老师细致的讲解,使我对会计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
在学习当中我了解到会计要素,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财务管理、审计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本方面。而且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信息中心,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我们必须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不做假账。必须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和准绳进行会计核算,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从态度上应该重视它,认真学好它,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强调它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基础会计毕竟只是基础会计,它的内容是基础的,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把它定位在这样一个高度:对基础会计中的知识以课本知识为主,不要进行太多太深的扩展,对会计核算的流程只要有一个全面的基本了解即可。
说实话,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基础会计学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
因此,学习时一定要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例如,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要理解其理论依据;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做。要防止钻入具体业务处理,而忽略对其原理的学习。我们要善于将讨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后面阐述的会计核算具体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吃透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在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时,必须处理好识记、领会和应用的关系。识记是指能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识记这个最低层次上。较高层次是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但识记和领会还不够,还要会应用,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所谓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其中,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事实上,每门课的学习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要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再说,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此之多,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学习会计学心得体会
管理会计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他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了一门综合了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讲大致相同的,都是反映和控制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中的两大基本内容,在职能目标和资料来源上是相同的。两者都源于同一个母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财务会计通过固定的核算程序与方法,把一定时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结果通过登记账簿等方式形成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可以应用于外部,也可以应用于内部。管理会计通过对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加工,使其成为管理会计信息,从而为改善内部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同时为会计监督提供必要的条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职能目标主要体现在通过提供信息为企业等组织提供多方面的咨询服务,从而有效的改善经营管理,促使经济效益的提升。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以下八方面存在着区别:
1、工作重点:财务会计面向过去算呆账,属“报账型”会计。管理会计面向未来算活账,属“经营型”会计。
2、核算目的:财务会计侧重为企业外部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服务,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的方式进行。而管理会计侧重为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服务,通过预测、决策、规划、考核的方法进行。
3、核算依据:财务会计遵守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而管理会计服从管理需要不受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限制。
4、核算对象:财务会计以整个企业为对象,综合评价与考核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属外部会计。管理会计以企业、车间、班组或个人为对象,对其日常业绩进行评价与考核,属内部会计。
5、核算程序:财务会计核算程序固定,证、帐、表有规定的格式。管理会计无固定的核算程序,证、帐、表按管理要求自行设计。
6、核算要求:财务会计定期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采用规定的核算方法。管理会计不定期,可采用多种计量单位和多种核算方法,大量运用运筹学和计算机等现代手段。
7、核算方法:财务会计力求数据准确。管理会计不要求数据准确。
8、法律效力:财务会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管理会计报告无法律效力。
现在有许多人包括部分财务人员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管钱,只要管住钱就可万事大吉,重资金,轻核算。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具体管理中,核算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只有加强内部核算,才能真正做到节支降耗,否则,“钱”是管不住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财务管理就是管财务部门,把财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割裂开来,财务管理的触角不能延伸到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其实这种说法也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如果一旦将财务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割裂开来,那么财务管理就成了无本之木,其作用得不到发挥,造成经费支撑和保障与实际工作相脱节。而这种状况一旦出现在单位管理上,则会带来很大的隐患。
财务管理在现代经营管理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首先现代财务是一个“大财务”的概念,涉及到单位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外部的沟通交流在财务管理方面也显示着巨大的作用。其次要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重视财务制度的建设,抓好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用制度改善单位内部控制,提高决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财务工作能按照发展目标顺利进行。再次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要在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以上是我学习《管理会计学》肤浅的心得体会。
会计学心得体会
自开学后第一次上课以来,专业概论这门课一共上了五次,通过不同的老师对会计这个专业的简介和概述,我对会计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首先,是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要打好基础的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就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英语和体育。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专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习好通识教育的同时也要进行学科基础教育,算作是对于专业的入门前的教育。接下来就是最为重要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分为必修的核心课和选修的专业强化、专业拓展、知识拓展。其中的核心课就包括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学、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实操企业会计事务、电子账、手工账。选修课主要有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英语、保险学、金融市场学、林业常务会计、财务ERP、资本运营等等。最后是综合拓展,有电子账实习和会计学综合实习。
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存在了20xx多年。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
到奴隶制时代,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周朝还制定了一些财计管理制度。在周代,会计一词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即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中国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隋唐至宋代,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产生的时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从此,中国会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会计学,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指标)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使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它是人们对会计实践活动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的运动,包括会计的所有方面,如会计的性质、对象、职能、任务、方法、程序、组织,制度、技术等。会计学用自己特有的概念和理论,概括和总结它的研究对象。
会计的实操性强,当然,它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能完美结合的学科。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研究会计原理和原则的具体应用,提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反映与控制的方法技术。会计学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会计实践服务,成为人们改进会计工作、完善会计系统的指南。从管理学上来讲,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源自会计簿记的制度安排、技术手段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深厚内涵的诠释。会计是现代经济发展和价值创造的重要动力。
会计学主要是由会计学原理、专业会计学和会计发展史组成。专业会计学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按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会计知识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司分为工业会计学、农业会计学、商业会计学等。按照会计知识所包括的不同内容,如对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会计信息的研究,可分为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和成本会计学等。按照会计知识涉及不同范围的会计主体,又可分为微观会计学(企业会计学)、宏观会计学(社会会计学)、国际会计学等。
在中国对会计的解释有“管理活动论”、“工具方法论”和“经济信息系统论”等三种主要不同观点。按照“管理活动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学就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按照“工具方法论”,会计是一个反映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方法和工具,会计学应当视为一门为经济管理服务的方法学或方法论的科学;按照“经济信息系统沦”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学应当既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又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
基于对会计和会计理论的这样一种理解,我认为,至少在现代,会计已经成为公共性信息资源,成为市场经济体系基础性设施。同样,会计学又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充满智慧与挑战、生动而活泼集大成的管理学科,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的重要基石。所以,在现代,不了解会计,不懂得和不善于应用会计知识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中国会计知识的普及性教育必将到来,增加会计基本知识,学习会计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应当也必然会成为经济发展国度公民的自觉选择、一致共识和迫切期盼。
会计学的就业方向及前景为一般是到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财务、审计等实务,也可到高校、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在的会计职业,低层次的人才供过于求,高层次的人才供不应求,需求缺口还很大。会计的层次很分明,拿到了含金量较大的证书,比如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这样很快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当然,拥有名牌院校的学历证书,对就业而言,如虎添翼。
对于会计,现在在我脑海中只是一个雏形,相信在今后的更深的学习中会更好的了解会计,运用会计,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们要对今后的学习有合理的规划,老师教我们用“听”“看”“写”“说”这四个字来学习。听是指认真听课,学会听讲;看是指会看课本,会看材料;写是指能下笔、写论文;说是指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只有学会了学习才能有好的未来,无论考研、出国还是工作都会有好的发展。
会计学学习心得体会
一、整体印象
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
(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
(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
(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
二、具体章节评述
(一)关于第一章总则
1、关于持续经营假设。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存续状态(持续经营)的假设是不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一切会计活动,基本准则规范一切具体准则。除了持续经营会计,还有清算会计、中止经营会计,这些会计也应是会计准则规范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持续经营”这一种情况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这类内容:企业处在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变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相应地,根据该条款,应修改第九章会计计量等章节的内容,增加清算价值等计量属性。将来的具体准则则相应应将企业终止经营会计纳入规范。
2、关于会计要素。第十条提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其中“经济特征”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会计对交易或事项的构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项中的价值物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则是义务(企业本身就是股东之间的一项长期交易安排)。
(二)关于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六条关于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首先,“经济实质“的对应概念是”“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法律实质”,将“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列,容易造成混乱(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质,会计应该反映法律实质);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近似于哲学,而且该条款的主旨已体现在第十二条“如实反映”的意蕴中(后者实际上也是哲学式的规范,属于难以检验的、形而上的终极理念)。
(三)关于第三章资产
1、关于资产的概念。第二十条的资产定义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义一般不宜循环定义,但该条款关于“拥有或控制”的定义是循环定义。“拥有”可能是指所有权,大家容易理解。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是“控制”概念,准则制定者却只给出了循环式解说。在关联交易、投资等准则中会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觉得准则制定者在基本准则中,应该给控制一个严肃的定义(我对该概念有过专题研究,
初级会计学笔记和书内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含义
一、两则新闻:
1、吉林通钢群体事件国泰君安百万年薪事件
2、领悟
①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公平——公众话语权“多种渠道,不能一家之言”
·公正——讲诚信、讲规则、守法纪
·公开——公众知情权“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减少谣言,防止内幕交易”
②增强自身辨别能力
③了解经济类的信息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二、了解企业真相
1、买股票就是买未来
·价值决定价格。股票价格所围绕的价值就是企业内在价值,即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
2、企业的内在价值——看现状,想未来
①经营现状:
·盈利的状况(净利润、股利)
·负债风险(负债比率)
·资产质量(总量和结构)
②经营环境(外部):对企业生存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竞争特征
·需求特征
·技术特征
·行业生命周期
·行业获利能力
③经营策略(内部):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为获得竞争优势所采取的竞争策略
·选择何种竞争战略
·是否具备与所选竞争战略相适应的成功因素和核心竞争力
·为实施战略所构建的一系列执行活动是否与所选战略相适应
三、会计信息
1、企业内在价值信息的获取途径
①政府官方渠道
②市场行业渠道
③媒体渠道
④中介渠道
⑤企业内部渠道
2、反映企业内在价值信息的分类
①会计类信息
·资产结构和质量
·负债水平
·盈利能力
·股利
·现金流量
②非会计类信息
·经济政策和法规
·行业特征
·市场环境
·企业竞争策略
·人力资源
3、会计信息
①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用会计特有的方式对经济现象的量化表达。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的“产品”,具有广泛的商用价值。因此,会计信息也被称之为通用的“商业语言”。
②会计信息的特征
·相关性:企业内在价值包含在会计信息中,虽然报表数据不能直接揭示企业内在价值,但它提供的数据,为我们寻找企业内在价值提供了重要线索。
·综合性: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状况的综合体现,以货币定量、系统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只有会计信息。
·专业性: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有其独特的方法和专业的术语,需要系统学习,才能读懂“天书”。
③会计信息的作用
·投资决策
·信贷决策
·管理决策
·宏观调控决策
④会计信息的监管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a.客观条件:
-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往往处于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一方,则处于不利的地位。通常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如“二手车市场”、“证券市场”、“经理人市场“等,买方拥有信息优势的比如“保险市场”。
好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因此促进了信息的搜集(付出成本),形成了信息产业和市场。
弊端:可能形成“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
-会计信息系统
信息是产品,会计信息是经过会计信息系统加工生产出的产品。
会计信息系统包括:信息源的搜集(原料质量)→信息加工生成(自由裁量权)→信息输出(内容有限、时间滞后)
b.主观动机
-业绩考核
-信贷资金获取
-股票发行和上市资格维持
-纳税
-政治
-责任推卸
c.会计数字=经济实质+计量误差+激励性偏差
·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的措施-要求:强制公开、审计鉴证、违规制裁
a.制定编制会计信息的统一标准
b.健全公司内部控制结构
c.加强会计信息的社会审计
d.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框架(证券立法)
-会计规范→会计法→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财政部
-披露规范→公司法证券法–证监会
-审计规范→注册会计师法→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财政部
-我国法规按层次分为: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
⑤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及内容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条件:会计人员为实现会计目标,而对所面临的变化不定、错综复杂的会计环境,根据长期的工作实践所作出的公认的、合乎情理的判断。
二、四个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空间范围指特定产权范围内的空间)。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营活动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而产生。
①作用:界定不同会计主体的交易范围以及会计主体交易与主体所有者交易之间的界限。
②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例如企业集团)并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一种时间上的假定。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
①会计主体是否持续经营,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
②作用:持续经营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3、会计分期: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作为会计结账、编制报表的时间期限。
①这一前提是从持续经营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
②会计分期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的,由于投资者和经营者都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的有关信息,所以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状况下,必须划分一定的会计期间,以便于定期提供关于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③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以公历日期划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为会计中期。
4、货币计量: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题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
①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通过人民币进行核算反映。
②货币计量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为条件的。
二、会计基础
1、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和责任作为划分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而不以款项是否收到和付出与否为标准。
①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③核心是按交易或事项是否影响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
④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的基本问题,贯穿于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总过程。
⑤优点:可以正确反映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从而可以把各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成本相配合,加以比较,正确确定各期的财务成果,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就需要根据账簿记录对期末账项进行调整。
2、收付实现制: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收入和费用都是按照款项的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
·优点:是会计处理简便,不需要对账簿记录进行期末账项调整,但是不符合配比原则要求。按照配比原则要求,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3、总结:
·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正确地反映本期收入和费用,正确计算本期损益。因此企业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2、及时性: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及时性是相关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3、客观性(可靠性):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注:“可靠性”和“相关性”的矛盾。
4、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采用一致或规定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互相可比。
5、明晰性: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表现为:是否披露,特别是是否单独披露。
7、谨慎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8、实质重于形式: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以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
·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从外在的法律形式看,其所有权不属于承租人,但从经济实质看,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承租人,因此,承租人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视同自有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四、会计计量方面的要求
1、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①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②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③持续经营为条件,以客观性为基础
2、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①重置成本是一种现行成本,它和原始成本在资产取得当时是一致的。之后,由于物价的变动,同一资产或其等价物就可能需要用较多的或较少的交换价格才能获得。
②重置成本表示当时取得同一资产或其等价物需要的交换价格。这种交换价格应该是从企业资产或劳务市场获得的成本价格,而不是从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通常出售其资产或劳务的市场中的销售价格。
3、可变现净值: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额,俗称脱手价。
4、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折现价值。
5、公允价值:又称公允价格,是指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
①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②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第二章会计等式与计价方法
第一节会计的本质
一、会计对象
1、会计本质是一门分类学科,是一项记录的技术。它是将所要反映的经济活动信息经过分类整理转化为用会计语言表达的会计信息,并将其提供给使用者用于决策的一项管理活动。
2、会计对象:
①经济活动→(分类)→会计要素→(再分类)→会计科目
②客观(资金运动)→主观
③经济活动:资金运动
④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主观
⑤会计科目(账户):
a.按会计要素分类:
·资产类账户:流动资产账户【货币资金账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结算债权账户(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存货账户(原材料、库存商品)】非流动资产账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负债类账户:生产经营性负债账户(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经营成果性负债账户(应交税费应付利润)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投入资本账户(实收资本)、提取利润账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账户(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收益类账户:营业性账户(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非营业性账户(营业外收入)
·成本费用类账户:营业性账户【销售过程账户(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生产过程账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购进过程账户(材料采购)】非营业性账户(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b.按提供指标详细程度分类:
·总分类账户: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总账账户、一级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对企业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能提供某一具体经济业务的明细核算指标——二级、三级、四级账户的总称
c.其他
·按提供资料编制的会计报表分类:资产负债表账户利润表账户
·按会计主体分类:表内账户表外账户
·按期末余额分类:借方余额账户、贷方余额账户、期末无余额账户
二、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在会计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对会计对象进行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
2、《企业会计准则》列示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6大会计要素。
①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a.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b.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
c.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里预期的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
·可交换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能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可用于偿债。
d.注意:
·资产≠财产物资:
(1)权利(2)预付的报刊杂志订阅费(3)装修费(4)报废设备
·资产主要按历史成本计量和确认。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折中。
·资产和价值的大小和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经济利益的多少。但现实中很难直接以未来收益作为资产的价值。
e.分类
·按形态→有形资产(货币形式实物形式)无形资产
·按流动性→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又称长期资产,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②负债: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a.是目前和过去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当前已承担的债务(即现实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如合同,还包括推定义务如公开的承诺)。
b.是可以确定或可以估计的数额;
c.必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需要以现金或其他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确实的债务。
d.分类(按流动性分)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预计负债等)
·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等)
③所有者权益: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a.简称权益,或净权益。从广义上来说,权益包含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前者为负债;后者为所有者权益。
b.企业无须偿还;
c.清偿顺序在债权人之后;
d.所有者据此参与利润分配。
e.分类
·投入资本:实收资本
·直接计入的利得或损失:资本公积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④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a.从日常经营中产生(以便与利得区分);
b.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c.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d.分类
·营业收入(狭义):主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净收益。
·营业外收入
⑤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a.在日常经营发生的经济利流出(与损失区别)
b.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c.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d.分类
·营业费用(狭义):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净损失。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⑥利润: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也就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分类
a.税前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b.税后利润(净利润)
三、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为了进行会计核算而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标志或项目。
2、具体要求:
·将会计对象中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设立一个会计科目名称,凡是具备这类信息特征的经济业务都在这个科目项下核算。
·会计科目的构成取决于业务的复杂程度。
第二节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等式
1、三个等式
①资产=权益
②资产=债权人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2、等式说明:企业所拥有的资产都有人主张权利,债权人在前,所有者在后。
3、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
①编制基础:会计恒等式(资产=债权人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结构:
a.资产类项目:按流动性大小或变现能力强弱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b.负债类项目:按其承担经济义务期限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c.所有者权益类项目:按其来源划分为实收资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
③格式:
a.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垂直式资产负债表):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采用垂直分列的形式排列于表格的上下两段。
b.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水平式资产负债表):将资产类项目排列在表的左方,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排列在表的右方。左右双方总计金额相等。
④编制
a.货币资金(流动资产)
·反映企业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合计数
·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
b.应收账款(流动资产)预收账款(流动负债)
·反映企业因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各种款项/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的货款。
·根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账户期末余额填列。
·若二者合计,则根据两账户所属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c.预付账款(流动资产)应付账款(流动负债)
·反映企业预付给供给单位的款项/反映企业购买材料或接受劳务供应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根据“预付账款”/“应付账款”账户期末余额填列。
·若二者合计,则根据两账户所属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d.其他应收款(流动资产)其他应付款(流动负债)
·反映企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应收和暂付的款项/反映企业所有应付和暂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
·根据“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账户期末余额填列。
·若二者合计,则根据两账户所属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e.存货(流动资产)
·反映企业期末库存的各项存货的实际成本,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
·根据“材料采购”、“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
f.待摊费用(流动资产)预提费用(流动负债)
·反映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以后各期摊销的费用/反映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根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期末余额填列。
·若二者合计,则根据两账户所属明细账的期末借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