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的6种方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制取氧气的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教材是在课堂中是架起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的内容,主要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高锰酸钾加热,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加热。本节课将主要对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实验中仪器装置的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在中考中也是常见考点之一,所以在整个初中化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新课改指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节课我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也是刚开始接触化学,所以对化学的好奇心还是很重,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兴趣,这也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步学习化学,所以在实验的注意事项上还需要教师重点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认 知用实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实验装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气体收集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以就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堂课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所以接下来我将主要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我将以四个环节来展开我的教学:

  (一)设疑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设疑导入的方法,具体来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氧气的性质,氧气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工业中大量制取氧气,是通过分离空气,利用不同的气体沸点不同的原理来获得大量氧气,属于物理变化。那么在实验室中,我们是如何获得纯净的氧气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设置疑问,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顺利地引入我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就进入到我的新课教学环节,在本环节中我将主要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并按照以下三个环节依次展开:

  1.制取原理讲解

  我会先让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并进行讲解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在加热时会分解产生氧气,同时板书文字表达式。

  1.实验装置介绍

  让学生先通过教材上的插图来观察,并且提问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都有哪些?我会适时点拨并总结出试验中需要的装置有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带塞子)、导管、棉花、水槽,集气瓶。并且我会演示实验装置的连接,并让学生指出哪一部分是实验发生装置,哪一部分是收集装置。进而引导学生联系药品的状态和选用实验发生装置的关系,由于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可以选择直接加热并且便于防止固体药品的装置。收集装置部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选择排水集气法。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规律。

  2.演示实验过程

  实验制取的过程,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制取实验,防止意外发生,所以我选择进行演示实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观看。学生看完我演示完该制取实验之后,我会找学生来复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回想来描述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制取氧气的过程,为后边的讨论打下基础。演示实验完成之后,我会指名学生来上前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具体问题为:

  为什么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为什么试管口要装一团棉花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要等冒出均匀的气泡后才开始收集

  ④收集完毕后,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⑤收集完成后,如何验证气体是否集满

  学生通过讨论之后,我会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防止药品中的水蒸气在加热时凝结在试管口温度较低的小水珠倒流回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发生试管破裂或爆炸。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刚开始产生的气体不纯,因为混有试管中的空气,所以要等待气泡均匀后再开始收集。

  ④防止先拿走酒精灯,温度降低,产生压强,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中发生爆炸。

  ⑤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满。

  (设计意图)整个新课环节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让学生观察与动手亲自操作并且积极思考,真正的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整个制取过程的印象。

  (三)巩固延伸

  巩固延伸环节,我会通过播放一段有错误的制取氧气的过程,让学生进行观看,并且指出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巩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小结作业

  接下来是小结作业环节,我会指名学生站到讲台上来,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本节课的总结。最后我布置课后任务,课后预习另外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且总结出三种方法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我时刻注意把课堂还原给学生,通过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总结的方式,一方面顺利地把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发言的勇气。课后任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与自学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再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实验简图,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看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制取氧气的6种方法

制取氧气说课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2、讲练结合

  四、教学用具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棉花。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板书】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答: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离空气制氧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分别用酒精灯同时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片刻后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现象。

  【小结】用酒精灯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产生氧气。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

  观察记录:过氧化氢溶液是无色透明液体,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后产生少量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同时加热的二氧化锰不产生气体,带火星木条没有变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银行工作人员近三年业绩成果

绩效考核评分标准和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