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

  在24个教师节的座谈会上,温总理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内容”。温总理的讲话和“三生教育”不谋而合,这说明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与生命实践活动同步,是生命活动的终身教育,它具有社会性、连续性、持续性。

  一、三生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何谓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具体内容是:珍爱生命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学会生存就是要学会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生活就是能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提高生活能力。

  二、三生教育与人的实践活动同步

  三生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它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实践活动中。从出生开始,生命个体的实践活动便开始了。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哭喊着来到世上,生命伊始,就有了生存的意识,生命的实践活动就开始了。虽然只是本能的表现,但这是生命的抗争,是生命活动的尝试,是生命活动的开始,用哭泣表达了珍贵生命的到来,呼唤父母或社会给予生命生存的条件和权利。相对应的是父母或社会做出的反应,如:给予喂食、穿衣、交流等等。这是生命早期的对话活动,生命的本能就有生存的意识。所以,我们的三生教育应该从生命的实践活动开始,也就是需要食物、衣服、学会语言、走路、认识周围的一切……三生教育就在我们的身边,就是我们生活、活动的行为,而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

  三、三生教育的连续性与持续性

  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美好。就要让他们去感受身边美好的一切,去领会、感受世间的一切。诸如太阳、月亮、星星的灿烂;山川、江河海洋的壮观;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鲜活多样;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充满了神秘;动植物都有生命,都会长大衰老死亡……大千世界,千姿百态。

  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就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如一颗星星一样的灿烂,又似鲜花的美丽,都有各自特殊的亮丽和使命。在这个美丽光明的世界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是一个奇迹,每一个生命就是一个“小宇宙”,又是那样的神奇。教师可用身边的意外事故、死亡的案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一旦逝去,将永不再来。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

  让小孩有这样的感受,接受这样的教育,应该从生命活动开始就开始了。有父母的呵护,他感到满足、安全。伴随着生命的成长,生命就要融入社会环境之中,接受的教育面越来越大,生命教育将会是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命的生存条件和要求会越来越高,并且在不断发展变化,人要适应生存,就必须不断的学习生存所必需的一切。所以,三生教育始以生命开始,终以生命结束,它具有连续性和持续性。

  四、开展三生教育不应是空洞的理论化

  通过“三生教育”的开展,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是群体动物,是社会化的动物,要适应于社会,人的认识以及生命活动的行为就要正确、规范。人的成长过程是实践活动的过程。从吃奶开始,到学说话、走路……逐渐的在认识周围的世界。再就是系统的在学校里的学习认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参加工作,人生的一条路就这样在延伸。生命活动在进行,三生教育存在。所以,“三生教育”就是正确的生命活动的教育,就在各科的教学中,就在我们的一切活动中,它和我们一起同行,三生教育就是生命之路的路标。三生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它离不开良好的行为习惯,传统的道德标准,诸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他人,团结同学,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重生命,学会劳动,遵守纪律,热爱祖国等。所以,脚踏实地的认识好每一件事,学会做好每一件事,是三生教育的关键。不能只是重视理论性的东西。

  五、三生教育的社会性

  鉴于三生教育的重要性,还有它的连续性、持续性。作为社会化的实践性的教育,三生教育不但要在学校开展,应该在整个社会开展,开展好!所以,开展三生教育就是要让学校、家长、社会,共同认识到“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共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建设人的主体价值,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幸福的生活。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议论文论据:生命该如何“教育”

  2月12日早晨,重庆渝北金山美林小区初一学生小阳(化名)从11楼家中坠楼。视觉中国供图

  新学期开学之初,上海市初中生接连跳楼自杀的消息让闻者唏嘘不已:2月14日,15岁初二学生卢某的尸体在上海市某小区的草丛中被发现;2月15日,年仅14岁的上海市初一学生赵某某从小区高层跳下身亡;2月16日一名初二学生从学校5楼跳下,经救治已暂无生命危险。

  悲剧发生后,记者到上海探访悲剧的见证者和相关专家,试图了解这几个初中生极端行为背后的教育困境。

  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媒体上关于中小学生自杀的报道共计79例,其中自杀率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攀升,初中最高,高中次之。

  记者用百度搜索“中学生自杀”,截至3月22日11:00,显示有490万条搜索结果。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更让人心头一颤——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据悉,全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惊涛骇浪”的青春期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上海市中学教师、心理咨询师余舟认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觉得自己已长大,对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有了很大期待,会很在意自己的形象。但实际上他们还不够成熟,一旦自己的表现让别人失望,就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有孩子会把这种担忧无限放大,却又无法排遣,最后就会把自己压垮。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看来,青春期是个心理和生理巨变的“惊涛骇浪期”,这时候的孩子矛盾多又封闭,尤其当这种内部的变化与外部环境发生冲突时易引发极端行为,“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比如同伴的欺凌,老师的几句尖刻的话等都有可能引发危机,但最致命的冲突还是亲子关系,如果说父母不能理解他,甚至误解、打击他,这或许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83.6%的中学生家长要求孩子考到班级前15名,小学家长的期望更高。“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变化时代,个体焦虑与社会焦虑并存且相互影响。中小学生与家长都在焦虑,其中孩子的学习状况及其成绩可能会成为加剧家庭焦虑与紧张的导火线。”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系教授朱益明说。

  此外,朱益明认为当前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增多也在于当代青少年对生命及其价值的认知不成熟,“一方面中小学生越来越有自我存在感,但另一方面他们对于生命的真正意义并不清晰,在面对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或外部批评时感觉不到自我及其价值,会试图通过自杀来进行‘对抗’或实现‘解放’”。

  生命无意义的沼泽

  “大量的统计数据及经验观察表明,许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过自杀的念头。自杀不是一个病态现象,而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石中英认为,“不管引发自杀者采取自杀行为的具体社会事件是什么,也不管自杀者属于哪种人格类型,真正直接引发自杀者在某一时刻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是人生意义的匮乏感。”

  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所言,我要大胆地说,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帮助人在最坏的情况中还能活下去,除非他认识到他的生命有意义。

  然而,遗憾的是不少父母却在无意识地剥夺这种意义感。“一方面,如今的父母会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需要他们自己努力去争取的东西反而变少了,他们那种获得感淡了,更多的是空虚;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在这一时期会开始对人生有很多思考,但又对自己的追求很恍惚,如果周围的人把学习、找个好工作这样简单的人生模式强加给他们时,他们觉得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就会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余舟说。

  “人的现实生活是受某些价值目标指引的,去追求学历、财产、名誉、友谊等某些有价之物。而人生的意义是对人生价值合理性进行反思与体验,如为什么要考大学、工作等。当这种反思得到的是种否定性的体验时,就会产生‘无意义’‘荒谬’等感觉。”石中英指出,当前中国社会正在转型中,由于信仰的缺失、狭隘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盛行等原因,传统的价值合理性正在被消解乃至丧失。“比如处于‘原子化’的社会中,年轻一代更多感觉到的是孤独、空虚、无聊等,常看不到自己与他人的联系,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这也是自杀者的一个共性,他们意识不到自杀行为会剥夺父母一辈子的幸福,整个社会为他付出的爱都被带走了”。

  朱益明表示,“在现今高速发展和物质富足的时代,年轻一代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已发生很大改变。他们不再担忧温饱问题,而是要求有更多的生命获得感和意义感,以工具性为目的的教育、纯粹的知识灌输和技能学习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此外,社会的氛围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如影视、文学作品、网络游戏等对死亡的渲染以及社会暴力事件的频发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生对生命存在的认知。

  经得起风雨的生命教育

  “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在余舟以往接触过的中学生咨询案例中,她发现这些对生命发问的声音已悄然在青春期的孩子心中叩响,“然而关键是我们的生命教育是否足够强大,强大到能帮助孩子抵抗这些质疑、空虚、挫折等,让他们明白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对此,石中英建议针对当前中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占主体的学生群体,进行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许许多多的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路上都会或多或少遇到生命的意义匮乏感,我们需要帮助他们不断重置他们人生的价值坐标,帮助他们明白活着的价值依据是什么,增强他们内心的安全感”。

  此外,他认为不同的生命价值依据带来的意义体验和抗打击能力不同,生命的价值依据应努力提升到较高的层次。“现在的问题在于关注具体的东西太多,关注超越性的东西太少,理想教育和生命价值观教育被社会、媒体的庸俗价值取向淹没了。但若一代人缺乏真诚的信仰、高尚的理想、远大的追求和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只是活在一个原子化的、物质的、当下的、感官的以及冲突的自我当中,他们怎么有勇气和智慧面对人生随处可见的困难与挫折?”石中英说。

  “社会是残酷的,不是说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朱益明表示,“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在变化,我们教育的观念也应当从原来的‘学习改变命运’向‘丰盈生命’转变,简单粗暴的批评式教育方式已不合适,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平等和尊重,让他们从中有更多的参与感、体验感、幸福感与获得感。”

  除了学校教育,孙云晓认为家长也有责任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认识到自己孩子与别人不一样,“对10岁以前的孩子可以严格要求,对待10岁以上孩子的首要原则就是理解和尊重,多陪伴沟通,与孩子一起成长”。

  “生命教育也不仅是家长和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余舟说,“我们好几年的教育,也不一定能抗衡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如影视、文学、网游中,耳濡目染的对待生命的方式,所以经得起风雨的生命教育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关于生命教育的作文:我的生命和他们不一样

  有的生命很伟大,有的生命很平凡。但伟大的都相似,平凡的却各有各的不凡。关于生命教育的作文1200字结构安排合理。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在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北岛如是说。

  这段话说的,仿佛从热血沸腾的青春,到了无牵无挂的暮年,不过是一念之间。但此刻,我们的生命正值血气方刚,青春正好,无所畏惧。大好青春,生命如花,我们有梦,我们敢梦。哪怕这世上真有一语成谶的道理,此时此刻那大过于天的渴望流浪的心,正向远方驶去,快马加鞭。我没有畏惧。

  很多时候我好想飞,逃离这个疯狂世界。很多时候我宁愿自己活在古代,做个行走于山水之间的君子,我吟诗作对,我笑傲江湖,时间浮沉与我何干。

  生命只有一次,我不想活的像任何人,我只想活的像我自己。

  我并非是个悲观的人,也并非是个强说愁的人,在这乱世浮生的背后,我依然喜欢看着光亮的地方,我从不故意把自己搞得愤世嫉俗,也不乏愤青的时候,我是这样的:我能有多开心,我就要多开心。所以我渐渐明白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那些无事生非的人,我是真的无话可说。我们的生命不同,我们有不同的路要走,我们谁都无权干涉谁,你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亦有我的追求。那些猜忌很冷漠已经成了大众化的产物。但我想说的是,纵使这个世界有再多的阴影,我也要笔直向前。

  我有梦,我不想和俗世一样,我用一腔孤勇向这个生命呐喊与证明,无论成与败,只要敢站出来,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便已不枉此生。

  我有我的梦想,有我的想法。有的生命很伟大,有的生命很平凡。但伟大的都相似,平凡的却各有各的不凡。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

  我知道,不怕痛的毅力,是追梦人的护身符。

  让不明白的人不懂,我依然有我的远方要去追。这样的生命里,我有我的幸运,我不必羡慕别人,我有了勇气和力量,大步向前,庆幸着我的幸运。

  我的生命和他们不一样。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关于生命教育的作文1200字到这里就结束了,请您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征文

  西安交大附中高20XX届9班陈月颜

  我仍旧忘不了那个初夏的午后,忘不了那清脆婉转的歌声,忘不了那个阳光下一袭长裙的美丽少女。

  那是一个炎热而晴朗的下午,天空中浮着柔软的云朵,阳光在树叶上落下金色的吻痕,夏日的气息在空气中微微蒸腾。我和往常一样走在回家的路上,然而却在那座天桥下,我邂逅了一个美丽的生命。

  往日空旷的天桥下围了好些人,人群中隐隐传来了好听的歌声,温柔的嗓音好像一双柔软的小手轻轻包裹了你的心。我好奇地跑过去观望,只见人群中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在卖唱。

  女孩大概二十岁左右的样子,有着柔软的长发和白净的脸庞,甚至可以说是很漂亮。阳光在她清亮如水的眸子中旋出浅浅的光流,她的脸上一直带着明朗的微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少女的娇羞,就像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小小歌手。然而,过了片刻,当我的注意力渐渐从她的脸上转移时,我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异样,女孩坐的是一架轮椅,我疑惑地向下看,不禁心里一紧,她长长的裙摆无力地垂着,被风一吹便软绵绵地贴在了轮椅上。我不敢再往下看了,然而在那慌乱的一瞥却终究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裙摆下方是空的,女孩没有双腿。

  那一刻的惊诧和女孩婉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美丽又残酷,我的心中顿时充斥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

  同我一样,许多路人被女孩的歌声所吸引,但同时也很快注意到了那空荡荡的裙摆,我看到他们的眼神里,有惊讶,有同情,有惋惜,有不忍,但也有的只是冷漠的一瞥,仿佛是司空见惯般的不屑。

  但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女孩依旧微笑着歌唱,就像歌星看着自己的歌迷,她的神态似乎在告诉我们:“别用这样的眼神看我,我没什么不一样,我很快乐!”

  我将一些零钱放入女孩怀中的纸箱中,心中却不断地问着:为什么这样出众的女孩要平白无故遭受这样残酷的厄运?为什么令人同情的她眼里却看不出一丝悲伤

  抬起头来,女孩笑着对我说“谢谢”,不卑不亢,看着我的眼神中却充满感激。

  那一刻,我想我终于明白,在女孩的心中,从某一个时刻开始,也许就不再有过所谓的“为什么”,曾今的她一定痛苦过,绝望过,也曾哀叹过命运的不公,但现在的她却有着坚强美丽内心,不会再为他人异样的眼光而动摇。因为她明白,既然上天创造出这样的自己,那她就有着必须面对自己坚强活下去的理由,并且要活出自己的光芒与尊严。正如她歌唱的样子,全无一丝乞讨者般的卑微,她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这份骄傲已经足够。她的歌声不是悲伤的倾诉,而更可以诠释为一种乐观的感召,温暖且充满力量。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无论怎样的不幸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都要去承受,而那支撑着我们挺直了身躯的,便是尊严。

  阳光下歌唱的她真的很美,因为在她的身上,我看到生命的尊严正在闪闪发光。

生命教育作文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又被称为“80后”,因为我们大多都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这一代是很特殊的,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溺爱中长大,使我们变得好高骛远,我们的成长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看待社会的角度和前几代人大相径庭,使得我们的生活和前几代人也大不相同,尤其是大学生,开始慢慢认同反社会反崇高,追求物质和刺激。大学生不喜欢过去的生活观,又没有自己的生活观,所以,我们陷入了深深的空虚之中。逃课、同居、网恋似乎样样和大学生有关。

  然而,我们又被寄于厚望,作为迷茫的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生命呢?此时,对生命的教育就迫在眉睫了,特别是大学生,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不能缺失的人生一课。缺失其他方面的教育,其后果也许在短时期内难以显现,或许可以弥补。然而,缺失生命教育,其后果的严重性,都是较之缺失其他任何教育所不能比拟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而言仅有一次,是父母的给予和上苍的恩赐,拥有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悠远的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又是短暂的,总有一天会走到终点,千金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学习了生命教育课程,让我学会了很多。

  人生要修养好心灵。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坚守自己的一份信念。面对世间的种种庸俗事,心如磐石不随波逐流;面对权贵张扬过市,而自如雪峰般坚守自己的那份高洁。这就是勇敢,就是骨气。不艳羡他人,不轻看自己,虽身处红尘,而心早已超脱,短短一世,活出自我就是一种精彩,干吗还在意别人说什么呢?这就是洒脱,也是一种境界。

  人生要有所追求。追求事业,追求爱情,追求美好的事物。只有不断的追求,生活才会更精彩,世界才会更美好。人还要有一颗平常心善待自己,要知道,我们的大多数都是普通普通的人,伟人只是少数,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渺小的。客观的存在,不会因为你我而改变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有接受,也只能接受,不管你是被迫的,还是心甘情愿的!既然都要接受,那我们为什么不去试着放松自己,快乐的去面对每一件事呢?不刻意地去追求,也不去回避,顺其自然,知足长乐,平平淡淡才是真。

有关教育的议论文论据:生命教育

  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他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还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生命教育一经提出之后,很快就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地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比如,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即提出了所谓的“呼应课程”,以顺乎学生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日本在 1989 年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我国的港台地区更是掀起了一股生命教育的热潮。生命教育的作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命教育呼之欲出的图景。

生命教育之旅,进步从磨炼开始作文

  暑假里,温州市绣山中学36名师生团体队伍踏上了“台湾生命教育之旅”的旅程,体验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种种细节。

  旅行的第一站为台北健康护理大学,护理大学以独特的自我心理治疗花园——“愈花园”而著名。“愈花园”以园艺安排与宇宙自然生命力量结合的概念设计了这个花园,通过自我照顾,心理咨询,和解来帮助陷入悲伤的人从绝地里拉出来,抚平心中的伤痕。紧接着的花花姐姐三之三绘本馆,通过绘画的绘本形式,让还幼小的孩童通过简单而易懂有趣的方式,认识到生命的意义。第二天的行程便踏上了宝岛台湾的著名景点——日月潭与阿里山。舟车劳顿让不少人感到疲惫不堪,但磨炼中让我们的心在前进。

  在阿里山上阿里山香林国小,这里以探索阿里山的自然动植物为生命教育的方针,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反省自我的生活。在南华大学,“生死学”和“哲学与生命教育学”让学生们真正走入人生教育的殿堂,从出生到死去,经历过的种种都是值得体会的。让人理解“我们应该为活着的生命赞叹,也应该为去世的生命歌颂。”不论生死,凡是有可贵的精神才是最值得敬佩的。

  惠明学校拥有残缺的身体的孩子们让同学们认识到了自我的不足,他们即使身体残缺,也有着坚强的意志,更让人敬佩与赞叹。世界宗教博物馆将宗教教育与人生的概念融为一体,从与学校不同的角度,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国语实验小学的生态小尖兵通过与大自然中的生物打交道,懂得了尊重任何生命和善待所有人、所有物。自强国中邀请来自三所不同学校的老师进行讲课,让所有人都为之感动。由黑人建州、范玮琪夫妇发起的“love life”活动邀请了三位抗癌小天使:dora、家彣、亦华以及众多明星参加,小天使们用他们仅剩的一点点的生命来告诉世界,好好活下去——珍爱生命,永不放弃。

  生命是一个旅程,有些人的旅程长,有些人的旅程短,但每段旅程都有自我独特的地方。这次的台湾生命教育之旅,让同学们都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当面对抉择、失败、悲伤时的态度,面对困难而一定要迈出最艰难的那一步。无论如何也要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将自己的生命价值活出来。

对生命教育内涵的思考

  来源:学园

  ISSN:1674-4810

  年:2010

  卷:000

  期:003

  页码:49-50

  页数:2

  中图分类:G40-0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生命教育;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

  摘要: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完善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是实现生命教育有效性的基础.本文从人性的特征出发,试图从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层次来阐释生命教育的内涵.

试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来源:西部法学评论

  ISSN:1674-3687

  年:2005

  卷:000

  期:004

  页码:133-136

  页数:4

  中图分类:G40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生命教育;目标;主要内容

  摘要:生命教育在我国已扬帆起航.目前,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论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及主要内容,指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是由低到高三个层次,即能珍爱生命--能积极主动创造生命价值--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这个目标是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文中提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四种意识,即生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谐意识及奉献意识.

生命教育

  寒假期间,通过对有关生命教育的学习,感触颇深。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正是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开始,学生的心灵、身体都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此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生命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生命教育呢?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生命教育不单纯是健康知识教育,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文教育。我们要明确“生命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有了生命教育的意识,并且热爱生命,那么他才能将生命教育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教学中,才能在课堂上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我们还可以将生命教育同一些边缘学科(政治课、品德课、健康课)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事例向学生讲述生命于我们的伟大意义。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对他人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态度,使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健康发展。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设备管理思路及方案

关于羽毛球的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