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上海语文知识点表格式

  初三知识点复习卷

  【表格一】现代文阅读·文体知识点整理

  文体中心主旨顺序结构方式方法语言特点说明文说明对象及特征(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功能、关系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个别、由主到次)说明方法:【举例子】具体地说明……【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作比较】突出说明……【列图表】简洁直观地说明……准确性议论文【论点】①统摄全文②明确的判断句③理清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作用: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论点(观点)【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引用名言警句等)①概括论据②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严密性记叙文写人:人物形象叙事:情节或事件的发展写景、状物:景(物)与情的关系记叙顺序:【顺叙】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倒叙】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等。【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中心更加鲜明。【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作用:把握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①渲染气氛②交代背景③表现人物思想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⑤突出文章中心具体生动形象

  【表格二】诗词鉴赏

  篇目朝代作者出处备注(要点)《观沧海》东汉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开阔胸襟和建功立业的抱负《望岳》泰山的雄伟气象,勇于攀登的雄心壮志《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西湖时晴时雨,热爱与赞美之情《钱塘湖春行》早春西湖,喜悦之情。行踪:孤山寺→白沙堤《黄鹤楼》还乡途中,思乡心切《山居秋暝》《王右丞集》寄情山水田园,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送友人》送别诗。友人惜别,但明快不哀伤《卖炭翁》讽喻诗。揭露宫市的弊端,同情百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答与共勉,豁达乐观(沉郁中见豪放)《题破山寺后禅院》幽深静穆,喜悦之情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东坡乐府》为国效力、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狂”字统摄全词。上阕:出猎;下阕:请战《蝶恋花》《乐章集》围绕“春愁”,漂泊异乡和怀恋意中人交织“伊”既是思念深爱的女子,也暗寓词人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诉衷情》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不满《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年轻时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和“而今”(谙练世故后)报国无门故意避谈的哀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同上同上现实与梦境对比,抗金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四块玉·别情》元暮春(杨花雪),女主人公真挚深切的离愁《天净沙·秋思》《东篱乐府》游子思乡《水仙子·咏江南》秋天(秋光淡),喜爱江南的明丽闲适、富裕祥和

  【表格三】课内文言文

  篇目朝代作者出处主旨(要点)《为学》说明难易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人贵立志,事在人为。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名轲,字子舆)《孟子》强调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橘逾淮为枳》晏子(晏婴)晏子:爱国、机智善辩楚王:平庸愚昧《伤仲永》宋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周处》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小石潭记》唐含蓄地抒发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核舟记》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口技》(同上)展现我国口技艺术的魅力,赞扬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陋室铭》唐抒发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展现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爱莲说》宋歌颂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孟子》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公输》墨子(墨翟)《墨子》表现墨子的艰苦实践精神和反对不义战争的“非攻”思想。《曹刿论战》胜利原因:取信于民、善于掌握战机。表现曹刿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战机,具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贤臣齐威王:善于纳谏,知错就改的明君告诉当权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愚公移山》列子(列御寇)《列子》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孟子》论证了在苦难中造就人才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孔孟论学》(前四则)孔子(名丘,字仲尼)①学习使人终生受益。②学习和思考要紧密结合。③学习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④学习不能止步不前,要持之以恒。(后两则)孟子《孟子》⑤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⑥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黄生借书说》论点: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去读。勉励青年要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批驳“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观点,主张读书需要选择精华,深入研究。《黔之驴》唐旨在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的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同时也启示人们要敢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狼》告诉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有敢于并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岳阳楼记》宋表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宋表现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陈涉世家》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出师表》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和北定中原的决心。《桃花源记》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和平、宁静、幸福、美好)的憧憬。《登泰山记》描绘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新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新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

初三语文基础知识之文学常识

  第1课沁园春雪

  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

  《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

  第4课外国诗两首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其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l、《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

  2、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

  3、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主要着作有《忏悔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

  4、狄德罗,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组织编纂《百科全书》。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

  《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悲惨景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第10课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作者是曹文轩,节选自《草房子》。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着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第12课心声

  1、《心声》的作者是黄蓓佳。

  2、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文学体裁。

  3、小说有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主要要素是人物形象。

  4、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5、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人物的直接描写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6、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7、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第13课事构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第15课短文两篇

  1、《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着有《随笔》、《新工具》等。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阅读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第16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

  第17课智取生辰纲

  1、《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朝代)人。

  2、“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3、写出下面人物的绰号。

  吴用:智多星杨志:青面兽白胜:白日鼠

  第18课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第19课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朝代)小说家。

  第20课香菱学诗

  1、我国古典四大名着是:《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2、曹雪芹,名,字雪芹,号梦阮,清代小说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第21课陈涉世家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朝代)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22课唐睢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

  第23课隆中对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第24课出师表

  1、《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历史上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

  第25课词五首

  1、《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是唐朝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北宋朝的范仲淹。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北宋朝的苏轼。

  4、《武陵春》作者李清照,是南宋朝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南宋(朝代)着名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赋”是写作的意思。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新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复习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初三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新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句意分析: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计算机专业简短面试自我介绍

学生在校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