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决定高度,格局决定境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浅谈高度决定视野

  冰心先生说,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世界就小了。

  ——题记

  当奔腾的流水在千仞的峭壁之上倾泻而下时,便有了“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磅礴气势;当勇敢凶猛的苍鹰在九万里的高空挥翼翱翔时,便有了展翅苍穹,谁与争锋的昂扬斗志。好水成瀑,鹰击长空,此之谓“高度决定视野”。

  站得高,所以看得远。他们,在兵荒马乱、人心涣散的年代,独上高楼,看到了芸芸众生的喜怒哀愁。于是,屈原吟唱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陆游低语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范仲淹高歌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子美感叹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们,站在那个高度,决定了他们比凡人看得更远,无论穷、达,皆兼济天下。

  站得高,所以看得清。常言道:“当局者迷。”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满心的踌躇壮志,满腹的才华经纶,换得了力士脱靴,贵妃研墨的非凡待遇。然而,他却独上高楼,看清了宦海的浮沉,官场的险恶,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且放白鹿青崖间”,“举杯邀明月”。再看那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智者,竹仗芒鞋轻胜马的行者,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独上高楼,看清了人生的反复无常。于是,他豁达,他大度,他“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们,站在那个高度,感悟到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因为站得高,所以流放到北海牧羊的苏武未曾放大痛苦,在大汉的历史上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因为站得高,所以人比黄花瘦的易安居士豪气地讲述着“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回州”,即使愁思连蚱蜢舟也载不动,即使“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冬去春来,花谢花开,周而复始。就如同人生的短暂,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心铭记“高度决定视野”。只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清,才能把对人生的热情倾注在眼前的这片土地上,浇灌生命的花儿。

思维决定高度,格局决定境界

角度决定高度

  萧伯纳曾经说过“有的人对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而我却常常思考着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是这样。”思维角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这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写照,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渊源。

  翻开历史的画卷,渡过历史的长河,撷取几朵浪花,品尝和发现他们眼中的角度,体味他们所处的高度。

  那古朴的墓碑镌刻着“照我思索,可以识人;照我思索,能理解我。”沈从文先生其实从未逝去,常忆起那如常春藤般缠绕着的皱纹静静的栖居于你的眼角,常忆起你厚重的镜片下如窗子一般明亮的双眸,更忆起你那似春暖花开般温暖的笑容。你从湘西古城踱步而来,以一个“乡下人”独有的朴实与灵性不如文坛,即便当初有送夫一饭就从文的凄凉境遇,即便“文革”中你文人的风骨一次次遭到玷污,你仍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平衡的心去享受生活,你用充满灵动与空灵的独特文学,为我们无奈展现了翠翠这一代表真善美的女子。你用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的态度静看人世间的风雨雷电,如同边城茶峒那摆渡的老人,撑着竹篙,划出了属于自己的波澜不惊。

  那高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就中仙的李白,亦是如此。人人为得高官厚禄,阿谀奉承,他却高吟钟鼓馔玉不足贵,与尔同销万古愁。人人为得功名前程,仕途得意,他却浅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许有人说过他痴,也许有人说过他傻,可是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人生角度。这种放荡不羁的角度让他在闲云野鹤之地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宠辱不惊。

  庄子钓于濮水,持竿不顾,曳尾于塗中,因为坚信鹏展翅,志在千里;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作子,因为拥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心态;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因为执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闲适生活。他们都是在经营自己的人生,最终目的上,他们都是一样的,有着同一个心灵归属地,那就是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还一片生命的本然。他们的人生视角成就了他们不凡的人生和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伟大哲学家康德曾说过“我要穷尽生命的一切可能”。角度不同,信仰不同,目标不同,人生高度亦不同。

态度决定高度作文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提出这一理念的是《财富》杂志的主编吉夫科文,他曾这样说过:“企业家的格局决定企业的结局,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远度。”在生活中我对人生格局进行了思考,开始重新寻找最本真的内心。

  所谓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只会盯着树皮里的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可能飞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自由自在地在天地之间翱翔!

  格局要有高度

  外在立身,内在立心。立身更多是对物质条件的追求和满足;立心是真正去思考自己内心,去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立心在整个过程中显得更加宏观,更加虚幻,也就更加神秘,但其在人发展过程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处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看问题会存在眼光的局限性,从高处和长远的角度看,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有节奏,忙而不乱。时间守恒定律在世界中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要想得到更多奋斗和拼搏的机遇,就一定不要去计较生活当中所遇到的繁琐之事,珍惜当下,以大格局的眼光去看待万物就很容易分清轻重缓急,从而可以更高效完成任务,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为人处世。

  在南宁新东方学校上课,我的心态在成长历程中几经变化,从迷茫困惑到勇敢接受挑战到享受讲课的乐趣,经过奋斗,很荣幸地被评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10年度优秀教师,而一切变化在于格局和态度的改变。将来的路任重而道远,人心无疆,则可所向披靡。我们能够回忆的是曾经的经历,能够珍惜的是风雨过后那份恬静与厚重,能够感悟的是在经历挑战之后思考方式的改变和处事格局的调整,以淡然从容的心态来看待成长的获得其实也是一种境界。

  格局要有广度

  随着人生命体验的加深,在逐渐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在思考身边事物的点点滴滴。对自己有理性的思考是成熟的关键,对旁边发生的事物能够处变不惊,坚信“存在就是合理的”是格局广度的体现。如果说格局的高度是纵向发展的话,那么格局的广度则是横向发展,更多体现的是为人处世哲学以及在工作环境中的运行模式。

  南宁新东方学校蔡卫星校长在培训课上谈到单位人事处理的问题,分为上下左右和斜上斜下的沟通等,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要想有和谐的气氛格局显得尤其重要。在办事的过程中产生摩擦在所难免,因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而引发一些矛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出现问题不要紧,重要的是怎样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从而办事更快更好。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讲不出大格局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的话。当事双方在遇到问题时都应该有大格局,不计较细枝末节,凡事从大局出发,愿意舍弃个人的小利益来成全大局,大家都退后一步海阔天空,那么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在谈到如何将事业做大时有这样一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大格局是一种智慧,大智若愚;大格局是一种境界,大勇若怯;大格局是一种深度,大音希声;大格局是一种品性,大巧若拙;大格局是一种姿态,大象无形。

  当我们以崇高的目标指引当下,生命就会变得温暖和充实,在前进的路上斗志盈胸;当我们站在心灵的至高点,满怀期待地眺望远方,就会发现无限风光在险峰,登高望远众山小,高瞻远瞩气自娇。作文

圈子决定格局

  格局是什么?格局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逻辑思维作用于人生、万物之后的形式,这种形式必然是脉络分明,系统健全的。人生都有格局,没有前缀的格局,什么都说明不了,所以格局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衡量作用,一方面是剖析与掌控。全局、大格局、小格局分别从三个角度说明了境界的高低,全局必然是一种高度,站在那里,从容、淡定,通观全局;大格局是一种超越,以超然卓识将局放大;小格局自然是只见一隅,并且以一隅之见,将人生、事物压缩到所见的那个点。

  人生格局与事业格局不同,人生格局在于格己,事业格局在于格物。

  格物、格己,方有格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为人、我、和这个世界,不知何来格局,又哪来谋局。布局之后才见格局,不入局,哪来的格局。当我们用格局来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首先是针对其人内在性格表现出来的风格、气质,以及做事时的方式、方法,通过这两方面作用于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局面,判断其高低,我们说某人格局很小,首先表现在个人的心胸、气度,其次表现为布局的大小,所以很多人都在强调做事先做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格局,格是对于局的分解,局是对于格的优化组合,“所以惟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谋既为格,起到规划的作用,谋划全局。格为法式、标准,通过一种合理的方式格物,探究事物的本质,进而窥探事物的格局;通过格己,可以表现出来的品质、风格、格调、性格。格局的大小,要看格物本领的高低,只有微观格局,没有宏观格局,只能了解冰山一角,自然境界低下,不格物,难以致知,致知眼界自然开阔,境界自然高远,格局自然形成。格局的大小是修炼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格局就是纵横捭阖,无限延伸,格不能将人限制在某个框框里,学会将不同的局进行串联,形成合局。

  山水格局、房屋格局,首先是用一个领域的理念,形成了某个局,然后以格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的审美与舒适度,来判断其格局的合理性,真正完美的格局自然是符合了事物的规律,以期达到“制天命而用之”

  局有时局、局势、大局、全局,局包含的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有宏观格局,微观格局。格局,先格后局,先局后格,先格后局是一种分析论证,然后成局,先局后格,是高屋建瓴之后的纵横驰骋。人生之理,万物之理。梳理格局的大小、合理性,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借势造局,所以人生如棋,万物如局。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己是诚意、正心、修身的基础;格物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格局是格己、格物的支撑,格己需慎独,需要气定神闲,格己需要慎独,故“君子慎其独也”,格物需要穷理,所以“理气一体”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礼记·缁衣》,言之有物,知行统一,格局既成。

眼界决定高度

  现在,一种观念在互联网上盛行一时,即“做人,格局决定了你的高度”。这里的格局,指的即是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这个观点在今日的盛行,充分说明了眼界在这个高度运转,人人急功近利的时代的重要性。

  说起眼界,对此早已深有体会的古人还传于后世两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来告诫后人:“盲人摸象”和“井底之蛙”。前者说的是几个盲人各自摸了大象的一部分,遂分别认为大象就是它的一部分身体结构特征与现实相接近的生物。后者则说的是生活在井底的青蛙认为只有它生活的一口井是这个世界,而对别人口中的大海不以为然。由此看见,人对新事物的认知何尝不是基于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可倘若新事物与已有经验相悖,就会无论孰对孰错都将初来乍到的新事物观念逐出门外,束之高阁。如果这样的处事方式态度如井底之蛙,摸象之盲人者,不仅再难以取得进步,甚至还会沦为笑柄。

  何止古代,近代的史事也无一不告诫着我们固步自封受制于已有经验的后果:清朝因为中期闭关锁国,中国之发展远远落后滞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遭到外国列强的侵略瓜分,形势岌岌可危。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传播宣扬西方的进步思想,国民的思想仍然不是受到着封建礼教的毒害吗?如此,还会有今日繁荣昌盛之中国吗?而进行着这彻彻底底民主主义思想革命运动的领导者——诸如陈独秀,鲁迅,蔡元培等人,谁又不正是因为出国访问留学的经历才接触,了解到了西方科学,民主的思想,对世界格局和中国实际情况有了客观清晰的认知呢?如果他们仍停留在封建礼教的

  环境中,眼界不加开阔,则仍保持在无知无觉,精神麻木的状态,如此还会有新文化运动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此看来,人要有有所飞跃性的突破与进步,必须先打破已有的认知所形成的枷锁,解放思想去接触全新的事物观点,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与认知范围。身处于这样一个无比喧嚣嘈杂的时代,面对相同一件具有争议性的事物、事件,往往会众说纷纭,各有各理。甚至有些事情已复杂到没有孰是孰非之说,此时倘若只听一家之言,靠谱吗?如何有着这样的观念,往往会被情绪煽动所迷惑而失去了自我,今天听服那家,明天说不定又轻信于那家,如此一来,随波逐流,究竟何去何从呢?就拿前些时间轰动一时,引发社会争论的江歌案来说,案件的情况很复杂,里面的人物更不是单纯能单面论断的,可谓人心难测,可恰恰最传播开来的对此事的论定就是不多加了解推理就胸有成竹陈说的一面之词,尔或是传播者别有用心,故意煽动特定人群的情绪,而良知往往是小声的。此时如果不众家之言无一不了解思辨,判断后形成自己的认知,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与论定是真相吗?甚至久而久之,你的价值观就会被扭曲,你的思想就会变成任别人指使摆布的傀儡。若此沦为等,何其悲哀呢

  读三国演义,我觉得写的,就是一个格局。我读出来的,是即使我们不想成为英雄,抑或是不能成为英雄,仍应该铭记人即使再强大,格局过小,小家子气,就很容易走下坡路。反之,即使再弱小,但只要格局较大,就一样可以石破天惊,一飞冲天。我觉得,这就是对格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眼界的作用的最好概括了。

高度决定思想

  雄鹰在高空中盘旋,麻雀在电线与楼房中穿梭,因而雄鹰与麻雀的高度不同。云杉在峭壁上扎根,玫瑰在温室里生长,因而云杉与玫瑰的高度不同。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诚然,人们看待问题的想法不就是由他思想的高度决定吗

  心胸广则思想高。楚王去云梦泽的路上丢失了心爱的弓箭。侍从们要沿路寻找,楚王说不必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不会到别处的。人们都敬佩他的豁达。孔子听闻之后说到:不如说:“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听到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去掉:“人”字就更好了,就成了“失之,得之”。我想,那些赞叹过楚王豁达的人,听到老子所说的话后,应该会感到惊讶吧。楚王虽大气,但也只触及到“楚人”这小小范围。孔子境界很高,但终究只改成“人”的大范围。只有老子,他对得失的范围没有界定,可以是人,是物,可以是气象万千,意境更加深远,让人叹服,这就是思想高的缘故吧。

  目光远则思想高。人们常说:凡事要看远一点,不要仅盯着眼前。是啊,遇到利益,不要急着争抢,遇到困难也不要急着绝望。有三个砌墙的工人,他们做着相同的工作。某天,一个记者来采访,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说:“我在用砖砌墙”。第二个人说:“我在造一个大门”。只有第三个人满眼放光地说:“我在建造一座华丽的大厦”。三年之后,第一个人还在砌墙,第二个人当了工头,第三个人已经在盖另一座楼了,不同的是,这次他是老板。

  高度是基石。它由知识,经历,感悟所构成。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就有什么样的思想,不要永远只羡慕雄鹰和云杉,因为在努力之后,你也可能成为他们。当思想开阔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它们的视野。

格局

  大文豪鲁迅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首先是正视自己的缺点,找到学习的方向。要用虚心的态度聆听批评,用开放的胸怀包容多元,多取长补短,多加油充电,知耻而后勇,才会夯实大格局的基础。

  其次是增强必胜的信心,增加超越的勇气。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承认落后、安于落后,自甘菲薄,失去前行的动力。我们必须要有不服输、不服老的心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打破别人眼中的你不行不能的妄断。信心比黄金更可贵,信心是我们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

  三是要脚踏实地的笃行,完成历史的使命。人的格局不是高中楼阁,它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上。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要问你的追求。

  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要问你的志向。

格局

  大文豪鲁迅先生曾言:“必须敢于正视自我,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国际通行棋种围棋,要想取得它的胜利,就不能局限于一兵一卒的得失,要放大眼界,学会高瞻远瞩,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同样,在生活中,在选择时也要正视自我,学会拓宽视野,三思而后行,这样才能翱翔于更广阔的天空。

  一个拥有小格局的人,未必不幸福,但他的生活一定很平淡,缺少精彩;一个拥有大格局的人,未必会一蹴而就很容易达成目标,但他的每一天一定过得很踏实!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近乎一半的命运。所以,你在你的人生路中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格局!

格局决定高度作文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藏匿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藏匿在一个个看似浅显的童话故事里,藏匿在小时候的寓言里,藏匿在花草树木之间。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当我们拨开他们最表层的外衣,呈现出来的就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品质。

  而今天这只云雀的故事其实和我们小时候读到的坐井观天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青蛙坐在井底望着天空,天空便只有井口一般大。一般是比喻那些故步自封,眼界狭窄的人。

  由此可见,与之相反的,我们更应该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地向身边的人学习,向这个迅速发展的世界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走向成功。

  如果寓言故事不能给你带来深刻的认知,那历史早已经给了我们最深刻的警醒。我们在近现代之所以受到外国列强的欺凌,饱受战争带来的家破人亡之痛,难道不是“天朝上国,互通有无”这样故步自封,盲目自大,不肯睁眼看世界的错误思想造成的吗?前人用最惨烈的方式告诉我们:睁眼看世界,才能获得正真的成功与尊重。

  放眼古今中外,那些拥有丰功伟绩的伟人们,无一不是拥有广阔眼界的。牛顿在别人给与他无上的荣光的时候说:“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作文也许正是这种开阔的思想成就了他。中国第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正是因为他拥有广阔的眼界,知道学海无涯,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所以不断地吸收知识,最终成为后人眼中的“孔圣人”。而近代,新中国的开创者毛泽东先生也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许,眼界越开阔的人,越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我们绝大部分人不会拥有他们一样的丰功伟绩,但那种睁眼看世界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看到世界的广大,看到自己的渺小,然后不断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也许只有先看到世界,才能让世界看到你。

思维,决定高度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所推崇的“思辨”思想尤其注重思维的重建。放眼中华名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统治者们不是独守一家思想,也不是恪守先秦时期的制度风俗;而是百家争鸣,儒法兼施,是名族融合,摒陈推新。文化、政治领域的多层面融合造就了五千年来的不断发展。思维的更替使中华民族完成了从氏族社会步入农耕社会,再跨入工业化社会的历程。那么,思维是什么呢?为何会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思维决定了高度。互为邻里的甲、乙二人相邻地开了两家面馆。三年后,甲家赚得盆满钵盈,生意源源不断,而乙家处于破产边缘。贫富差距的原因究竟出在哪了呢?原来乙家的拉面口感虽好,但刚出锅的面烫,客人往往七、八分钟才能大块朵颐。甲家则是在面出锅时,用碗把面盛起来放入清水中30秒,待冷却后再端上桌,到客人口中时温度刚好。这30秒和八分钟就决定了客人的流向,甲店主的经济头脑更胜一筹,这也何尝不是思维固守给乙店主带来的“破财之灾”呢

  思维也决定着人生的宽度,中国著名禅师马祖道一,推崇并身行人善之义。有次,他见一蝎子掉入水中,决心救它。谁知手刚入水,蝎子便蛰了他的手指。禅师无惧,简单处理了伤口又将手伸入水中,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子狠狠蛰了一次。一旁的弟子实在看不下去:“它老蛰人,何必救它?”禅师回答:“蝎子蛰人是它的天性,而善是人的天性。我怎么能因为它蛰我,就改变了自己的天性呢?”弟子默然。是的,禅师的做法或许有点可笑,但换种思维想想,这难道不是对人性本善的诠释吗

  思维更体现出生命的长度,黑人总统曼德拉曾被关押27年,期间受尽虐待侮辱。在他就任总统之际,他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他向这三名不知所措的中年人致敬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时,我已经清楚,自己如果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当你真正把一切负担抛之身后时,对自己才是一种真正的解脱,思维的变通使曼德拉重新组建了对人生的认知。

  生命的高度、宽度与长度构建了人生的视野,思维一陈不变只会让你注视眼下,前途惘然。思维通达变换,才能使你豁然开朗,欣赏本属于人生的那番美景。

  思维创造视野,视野展现思维。让我们多加变化思维,拓宽人生的纬度。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译文评论

逆向思维技巧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