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画作文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我国的艺术文化也是名扬中外的。我国的艺术文化分为美术、书法、雕刻、戏剧、戏曲、音乐、舞蹈等等。美术中的“国画”是最值得一提的。

  今天,我就要给大家讲讲我国美术瑰宝——国画。

  国画是中国绘画的泛称,是我国独有的绘画艺术。国画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形象的内在神韵,用线条的粗细、着墨的虚实变化来表达意境。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风格多种多样。国画的技法分为“笔法”和“墨法”,讲究“笔法”的是工笔画,讲究“墨法”的是写意画。

  人物画是用婉转延绵的线条勾画出人物的形态、衣裙和飘带,让人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神韵。

  山水画是分为南派和北派的,南派表现南方山水的草木葱郁、烟云迷茫;北派描绘北方风岭的雄浑气势。

  花鸟画善用精细的工笔刻画,所以常常被称为“工笔花鸟”。花鸟画主要表现了花、鸟、鱼、虫等动物或植物。

  在我国古代,有着许多有名的画家,如东晋时期的顾恺之,盛唐时期的吴道子和阎立本,明代的唐伯虎等。除此之外,近代也有像齐白石,徐悲鸿,吴昌硕等国画大师。

  我从小喜爱美术,现正在学习国画。我相信,国画瑰宝定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中国结和绘画

  中国结和绘画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中华传统文化有很多,的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关于小学三年级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内容详情如下。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如:四大名著、神话、中国结、剪纸、对联、戏曲……但我最了解的是中国结和绘画。

  中国结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是用一根五彩的丝绳悬垂在居室四周,既为主人们祈福来年的平安富贵,同时体现着主人不同的个性与审美观念。

  绘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

  历代画家以绘画的形式反映典故,但由于画家对历史事件了解的不同,美学修养不同……所以同一典故,即使用同一绘画形式表达,也会有不同的体现方式,因而出现主题不同的画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文人出仕后,仍以绘画作为雅趣,创造了一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画作,被称为文人画。有人认为文人画是题材画中造诣最高的。众多画匠不识字或识字不多,往往靠耳濡目染,道听途说,凭理解用炭条在宣纸上形成草图,经定稿再用毛笔勾画。好画一经脱稿又引得许多后人临摹,修改……于是产生了一个典故众多派生故事的现象。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一定会为中华传统文化而倍感骄傲。

  小学三年级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传统文化国画作文

  中国画起源于古代的象形字,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所以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民国以前的国画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走进国画收藏家的家里,这里真是别有天地非人间呀,这里的一番尤如在热闹的菜市场一样,叫人眼花缭乱,不信就来看看吧!看呀,画室东面的一角上挂着一幅环肥燕瘦的四女子画像:穿玫瑰色连衣裙的那位美女手拿着天蓝色的丝绸,在清澈的小河前翩翩起舞,犹如天女下凡;穿金黄色旗袍的,则在小桥上喂鱼,也像在逗鱼儿戏水;穿翠绿色长纱裙的正在岸上追赶蝴蝶,与他们嬉戏;穿橙色衣服的在石桌前品尝龙井茶,品味天下风味。

  把这幅画如果放到大草原上,从远处看真像是几位女子在草原上活灵活现的,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足可以假乱真。再看西边的那幅“威虎”,老虎绘声绘色,大声呼叫,吓得人们屁滚尿流。从近处看,仿佛身临其境,自己马上就要被张开血口的虎吞下去了。老虎走在森严的树林深处,瞪着恐怖的眼神,全神贯注地“盯”着你,准备“吃”了你。北边是一幅冬天仍顽强开放的“雪梅”。“墙角数枝梅,凝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这句诗就赞扬了雪梅的顽强,而在做画人的笔下,它伸着那弯折的“胳膊”,还穿着印有梅花的连衣裙。

  独特的是,雪梅下,一只丢失的小鸡正顺着“树丫子”脚印找爸爸妈妈呢!这位做画人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师,他画的画惟妙惟肖,一笔下去就能落墨为蝇。大师画任何画都会一挥而就。这位大师还心灵手巧,剪纸更是栩栩如生,他为祖国的绘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我爱国画,更爱我伟大的祖国。我相信只要我们实现考上大学的梦想,我们就会把自己美好的青春,以至珍贵的生命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祝福祖国走向更繁荣、更昌盛的道路,用我们的实力来突破世界奇迹!

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文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国画。

  国画就是用颜料在宣纸或是宣绢上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

  国画又称为“中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我国传统绘画主要是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中国的国画大师的作品中我最欣赏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

  我的画画老师张老师在二年级暑期开始教我学国画,张老师说:“国画,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你要努力学习国画,把国画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国画练好!中国传统文化国画作文篇二画国画是我的爱好之一,我没事时就会画国画。

  我画的国画有葡萄、白菜、萝卜、梅花、荷花……可多了!我最初画的就是葡萄。

  我画的葡萄有:篮子里的葡萄、树上的葡萄、掉在地上的葡萄等等。

  下面我就说说我是怎样画葡萄的吧!我先从中国画颜料里拿出藤黄、曙红等颜料,再拿出一根中号的毛笔,然后把毛笔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再把藤黄花菜三青调匀,就像画括号一样,两笔画一个葡萄,……你们一定会想:这么简单,谁都会。

  不过,在画国画的时候,你们就会知道:哎呀,太难了!国画就是这样,看着简单,画着难,比如用墨的时候,要注意干湿,浓淡的变化……那是因为别人画国画,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就会觉得很简单。

  你刚刚学,当然会觉得难。

  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璀璨的瑰宝、灿烂的明珠,而且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形成独特的体系而为世人瞩目。

  我以后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多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多画国画,画好国画,长大了当一个有名的国画家。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

  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

  这幅画很长,有528厘米呢!它宽24.8厘米。

  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安然无恙地在北京故宫博物张择端画这幅画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撑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摆小摊的摊贩,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画上了。

  那里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各样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里面热闹极了。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小毛驴,有的小孩在欢快地放风筝,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那时的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街头溜达……画面上的人有的还不到一寸,但我们能看清楚人们都在干什么。

  我国的民族艺术真是有趣!咱们中国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哦,我忘记了,我们可不要只观看不发扬呀,我们要把祖国流传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

写物作文 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国画

  多姿多彩的国画顾高源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有剪纸、戏剧、书法、国画、陶瓷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国画了。 国画是我们中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古时候称为“丹青”,主要以毛笔、墨、绢纸为绘画工具,题材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界画、花卉画、瓜果画、翎毛画、走兽画、虫鱼画等科画;技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结构、大小青绿结构、没骨结构,泼彩结构、淡彩结构等几种结构。 中国近代出名的画家有很多,张大千、李苦禅、齐白石、徐悲鸿等,他们的作品很多,我最喜欢齐白石画的 虾 !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大虾的体态神情,无一雷同,各虾的姿势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画笔墨简劲,色调自然而美观,画出一种给人惟妙惟肖的感受。看着看着,画上的虾仿佛在活蹦乱跳,在水里尽情地嬉戏,它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就像两颗蓝宝石,那两把大钳子高高举起,像一把锋利的大镰刀。顿时,我眼前一片朦胧,深深的被这幅画给吸引住了,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国画了。 国画是我们中国的国宝,我们要努力学习国画,把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2019年02月23日

中国传统文化之国画作文

  文画/小王子悦悦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有剪纸、刺绣、戏剧、陶瓷、皮影戏、国画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国画了。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国画。国画就是用颜料在宣纸或是宣绢上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国画又称为“中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我国传统绘画主要是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中国的国画大师的作品中我最欣赏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我的画画老师张老师在二年级暑期开始教我学国画,张老师说:“国画,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你要努力学习国画,把国画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国画练好!

  飞翔在童年记忆里的蜻蜓

  胡雯萱

  绩溪县桂枝小学503班

  童年就像一个百宝箱,装满了欢乐,装满了笑声。现在回忆起来,每件事情就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连在一起就像一条美丽耀眼的项链,闪烁在我记忆的长河中……

  小时候,我很喜欢蜻蜓,那轻盈的身影、透明的双翼是多么惹人怜爱!可妈妈不让我去河边捉蜻蜓,怕我掉入水中。暑假中的一天,妈妈带我回乡下,路上,我看见一些红色的、黄色的东西在空中飞舞,仔细一看,正是蜻蜓。蜻蜓三五成群地展翅高飞,密密麻麻地盖住了一大片天空.我入神地看着,直到妈妈再三催促才移动脚步。

  到奶奶家已是中午,吃完午饭,妈妈让我睡午觉。可我哪睡得着呀!脑海中尽是蜻蜓飞翔的样子。想着想着,我再也睡不着了,我翻身坐起,趁妈妈不注意,溜出了家门。

  我来到河边,扫视了一下,发现那两棵柳树旁的台阶上,立着许多红颜色、黄颜色的蜻蜓,我一步一步地靠近,目光落在一只粉红色的蜻蜓身上,暗暗地说:”就它了!”我离蜻蜓越来越近,只剩一步之遥,我慢慢地蹲下,但还是被警惕的蜻蜓发现了,”呼”,蜻蜓大多数都飞了起来,只有一只黄蜻蜓还静立不动,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嘿!下一个目标就是它!我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慢慢蹲下,它现在翅膀下垂,尾巴往上翘,好像在表演倒立,也好像在跟我玩游戏,我的手慢慢伸向它的尾巴,它却毫无察觉,说时迟,那时快,我立刻捏住它的尾巴,成功啦!我捉到了一只黄蜻蜓,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渐渐长大了,知道蜻蜓是益虫。我还是经常去河边玩,小时候捉蜻蜓的经历仿佛给我的童年画了一条美丽的弧线,但我不会去捉蜻蜓了,我喜欢看他们飞来飞去。有时遇到小朋友捉蜻蜓,我会制止并告诉他们,蜻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要去伤害它们。

  (指导老师;王凌云)

  走进金色的稻田作文

  夏姑娘悄悄地走了,秋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给稻子换上了一件金色的外套。站在田埂上放眼远眺,一大片稻田展现在我眼前。仿佛所有阳光都聚在这里,又仿佛灿烂的朝霞降落人间,微风吹拂着,一串串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金灿灿的稻田变得格外显眼,稻子随风摇摆,发出了清脆的沙沙声,好像在说:“农民伯伯,您养育我到现在,可以吃到新鲜的白米饭了!”

  走进稻田,低头俯视,近看,一粒粒饱满的稻粒,就像一个个大肚子阿姨,正忙着生宝宝呢!小小的稻穗越长越大,越长越多,把细长的稻杆压弯了腰,弯着腰的稻杆既像在跟土地妈妈说着悄悄话,又像细心的小朋友在低头思考;更像被批评的小孩子低下了头。熟透了的稻穗高兴极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溜溜尖的米粒。这时你摘下一个稻粒,剥开外皮,就能看见里面又白又胖的米粒娃娃!

  突然,我听到一阵轰隆声,以为是打雷,被吓得心惊胆战!原来是一辆威武的收割机驶进稻田里。只见同学们欢呼雀跃地喊叫着:“收割啦!收割啦!”“好酷呀!”我情不自禁地称叹着。还有一部分同学好奇地走进田里,用手捧起一大把一大把稻草。老师担心地喊着:“不要靠近收割机,小心!危险!”只见收割机的大嘴巴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颗颗尖利的钢牙,卷起稻穗送进它的血盆大口,津津有味地嚼了一阵后,送进了又白又大的肚子里,尾巴下还排放出又硬又难吃的稻梗,活像一条凶猛的猎狗,一边进食,一边排放出对身体没营养的东西。不一会儿,农民伯伯开着大卡车来到稻田里。收割机把它的“朋友”仔细打量了一番,便从鼻子里把成千上万粒饱满的稻粒装进了卡车肚子里的储存室里,农民伯伯看到此景,笑得乐开了花,心满意足地开着大卡车走了。

  漫步在金色的稻田旁,同学们玩得开心极了!我们张开双臂,迈开双脚想把稻田团团包围,可是只围了稻田的一半少一点,真是异想天开呀!我可能是累了,整个身子倒了下去,好心的稻谷娃娃们把我支撑了起来,我才没有被摔个四脚朝天。我望着碧蓝的天空,沉思在一片幻想当中:蓝天上突然露出了稻谷娃娃的笑脸,它好奇地问我:“我住在这里可舒服了,你住在哪里呢?你想不想和我们住在一起呢?我们可以天天陪伴着你呀!”“我不能住在这里,我要上学的!”就这样,我俩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起来。眨眼间,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从我身边闪过,我知道队伍走了,依依不舍的离开稻田时,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把稻杆连根拔了起来,一阵风地去追赶队伍。

  同学们笑着,跳着,奔跑着,一切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连在大巴上也不停地谈论着。

  (这篇课堂习作得了优加五颗星)春天,植树去!

  浙江省温州鹿城区南浦小学一年级小鹿中队徐同聿325000

  周日的一大早就去坐班车,我们去干什么呢?你们猜?原来我们小鹿中队要去临江小花朵基地,种树添绿啦。

  开始植树了,先把旁边的草通通铲掉,然后挖个坑,我们还发现了一只蚯蚓,但是老师说它们会给树苗松土,我们就放过了它,温茜发现一只小虫子,白白的,肥肥的,我想抓住它,说不定这虫子会吃我们的小树苗的根,可是它一钻进土里就不见了。忙乎了好久,终于把坑挖好了,我们把树苗放进去,最后再把土埋起来,给它浇了点水,然后再把土壤弄平。

  最后还挂上了亲手做的名字牌,真希望它快快长高!

  然后我们还栽了向日葵,小花朵基地的老师教我们怎么栽向日葵,我们先把向日葵的土装好,然后装个三分之一,再把向日葵的种子,也就是瓜子埋进去了,这样就可以了,接着就等着它开花啰。

  后来,我们还玩了很多项目,磨豆浆、挖荸荠、拔河,看鸟窝、抬水比赛等等,还去看了美国火鸡,它的嘴很长很长,比所有鸡的嘴巴都长,它的身体很大很大,脚却很短,我真怕它那细脚支撑不住它那肥胖的身体。

  时间不知不觉在开心中溜走了,太阳都快下山了,我们小鹿中队只好恋恋不舍地坐车回家了。

  指导老师:李宗明关于写第一次植树的作文关于植树的作文300字

中国传统艺术国画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国画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这幅画很长,有528厘米呢!它宽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安然无恙地在北京故宫博物

  张择端画这幅画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撑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摆小摊的摊贩,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画上了。

  那里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各样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里面热闹极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小毛驴,有的小孩在欢快地放风筝,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那时的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街头溜达……画面上的人有的还不到一寸,但我们能看清楚人们都在干什么。

  我国的民族艺术真是有趣!咱们中国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哦,我忘记了,我们可不要只观看不发扬呀,我们要把祖国流传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

传统中国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起源很早,五六千年前的先民们就用矿物颜色在岩石上涂画拙朴的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在陶器上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纹饰,之后又在青铜器上刻铸纷繁神秘的花纹及其他图形。这些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所保存下来的实属凤毛磷角,却使我们得以一窥早期绘画的面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绘制于纸绢上的独幅绘画作品,是出土于墓葬的随葬品,距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中国绘画以作品的题材划分为若干画科,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公元17世纪前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为了与本土传统绘画相区别,舶来之欧洲绘画作品冠名为“西洋画”,本土绘画自然就称为“中国画”。因此,中国画最初的称谓,是相对于西洋绘画(泛指欧洲绘画)而言的。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主流,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无论在艺术内容、形式,还是表现手法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都有极大的差别。

  工笔重彩画与水墨写意画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传统的中国画似乎就是水墨写意画,其实这是一个误会。中国画按照其技法及风格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笔重彩画和水墨写意画。工笔画又称“细笔画”。其绘画风格工整细致,以规整并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并注重于细部的刻划,然后再敷以厚重、鲜亮的颜色。工笔画所用颜料大多以矿物质制成,历经多年,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色彩;整个画面漂亮明丽,有着很强的装饰效果。正因为这部分绘画作品具有富丽堂皇的外观,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宫廷画家部采用此种画法,以表现皇家气派。

  相对于工笔画的就是写意画,又称“粗笔画”。其画风简略,通过尽量简练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神韵相意态,而并不十分在意所画对象的逼真与形似。画家在画中多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运用丰富的联想,最大限度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张扬不同的个性。因此,写意画作品带有一定的即兴性、随意性和偶然出现的意外效果,较难临仿和描摹。它们几乎部是用水墨完成的,有着素淡、清雅的外观。这类作品在后期中国画坛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从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来看,早期的(公元12世纪以前)画幅均为工笔重彩画。晚期的作品则多是水墨写意画;再从作者的情形来看,工笔重彩画的作者大都是职业画家或工匠画家,水墨写意画的作者则大多兼有文人的身份。

  当然,在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还有一片开阔地带,供画家们在两端取舍,从而形成折中的即半工笔半写意的画法。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传统的中国画离不开诗词、题款、篆刻,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表述。

  早期中国的许多文字,是根据对象的形状或意义,用简练的线条描绘出来的象形艾宇。这与使用线条画画相似。中国文字的这一特点,加上书写文字的形式本身带有很强的艺术创造性,因而与绘画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人谓之“书画同源”。中国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在作画的过程往往十分自然地将写字的笔法运用到绘画中去;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很多时候以诗句的形式——直接题在画面上;并按中国文人的习惯,在画的落款处盖上刻有自己名号的朱砂红印章。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强调绘画笔墨的书法情趣,是品评中国画作品格调高下的重要标准。

  中国绘画非常讲究画家综合的艺术修养,画家在下笔之先,一般已经将题诗的内容、宇体及印章在画面中的位置作了通盘的考虑。画中的诗何与图像相辅相成,对画面意境和构图起到了某种补充和平衡的作用;印章的红颜色义与黑白的(水墨)图画形成色彩的差异。将诗、书、画、印四个分割的因素融为一体,组成一幅统一的画面,是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从画面布局上看,中国传统绘画与欧洲绘画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中国画很注重在画面留有空白。空白处并不是空无一物,它可以是山中的云蔼,可以是江面的晨雾,也可以是日月的光华,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是。有人认为,“布白”是中国画中最为人关注的要点。画家强调画面诗意的传达,那些空白处也许正是诗意的不确定性、模糊檬拢的象征,留给观赏者想象的余地。公元11世纪时的中国大画家、大文学家苏轼(1036-1101)曾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张,这也是后来历代画家追求的境界。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足鼎立

  在中国画中,人、物、山水、花鸟是三个最大的科目,也是最常见的题材。它们大致可以和欧洲绘画中的人物、风景、静物相对应。

  以人物形象为赛主体的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各科目中出现最早的,美术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原始社会的先民们用白茎、红矾土、霸炭黑在岩壁上画的人寨形和动物图案,可以说首开人物画的先霸河。至大约1500年前的魏昔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的艺术发展逐渐成熟。这一时代的霞著名画家、艺术理论家顾恺之(348-409)提出了人物画应“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主张,认为画家不仅应当正确地描绘人物的外形,而且要注意刻划人物的精神、气质,即内在的东西。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几乎无一例外地依循这一认识,从事创作和品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前期有极其辉煌的历史。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为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科目。它的兴起比人物画要晚得多,大约在唐代(618-907)趋于成熟,此后名家辈曲名作不断,盛极一时。山水画的兴盛,有其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深层的原因。中国古代哲人崇尚"天人合一",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相通的,人的善性天赋能感知自相通的,人的善性天赋能感知自然。即便人在官场市井,心也向往着山水林木;亲近自然、融人自然,成为中国文人(包括画家)最大的愿望。画家们在描绘自然景色中寄托内心的感情和追求,同时给予观赏者以许多联想与启示。纵观中国古代的绘画史,山水画画家在所有画家所占比例是最大的。

  中国画的另一门类,以描写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体,其中最常见的是将花、鸟组合在一起,故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给人一种特殊的观赏情趣,其兴起较山水画为早,起先用于工艺品的纹样上,到唐代开始成为中国画中的一个独立门类。中国古代文人喜好梅、兰、竹、菊,认为它们清雅高贵,表现了文人清高脱俗的气质。因此,梅兰竹菊是花鸟画中常见的题材。

传统文化国画

  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我爱国画,也正是因为国画洒脱、流畅,并不是像西洋画一样,有无数丝线束缚,有的只有眼睛看到的,不能有丝毫偏差,让人感到死板。我在初学国画时,经常抠着小细节,画出来的画也不好看,只是好像是把书上的物,搬在了纸上,使我觉得只是画出来的,并不是活灵活现的生物。老师常常对我说:“国画,讲究的不是表面上的,国画讲究灵动,讲究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不是书本能够左右的,是靠心来完成。若你死抠书中的东西,那么你永远创造不出好的作品,永远只能照着别人的心境当成你自己的心境,永远不会体会到国画的情趣。”在日后的不断练习中,我渐渐悟出了一些门道,渐渐地明白了国画所存在的意义,所存在的价值:国画所表达的,是作者的心境,因此,国画才会洒脱,流畅,随着作者的心境,国画所表达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体会到一些感觉后,我发现,我的画渐渐灵动,渐渐地就像是一个活物,这使我特别开心。

  渐渐爱上了国画。每一个星期都在盼学画的这一天。因为在这一天,我可以尽情地遨游水墨的世界。大胆地画,开心地画。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我都画过,但我最喜欢竹子,竹子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奉献,卓尔,善群,性坚,操守,担当。画竹的时候,竹节最难画了。画竹节时,我曾经历过数次失败。因为竹节的墨汁变化层次多,为了显示出刚劲的竹节,墨色是主要的。笔肚沾淡墨,笔尖沾浓墨,画时要一笔抹过,决不能三五层的描。运笔要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出竹的脱俗。每当画国画时,就觉得心情很舒畅,胜比游了美景后的心情。每一次,我都能体会到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是以前从未体验过的。

  我爱国画,我爱那种快乐的心情。我爱国画中的山水、动物、人物、工笔、写意、传统。国画,是中国人自己的绘画方式,起初的我只因为这一点,现在的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国画,爱上的国画独有的情趣。

中国传统文化之国画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国画是笔墨造化的艺术,虽无西方油画色彩的绚烂多姿,但是她以笔墨的变化万千、意境的深远并富于历史悠久的艺术而屹立于绘画艺术之林。她重意和神,而非形,并以意取胜。就意而言,国画中蕴含着人们理性的思考,所谓中国画的理性。

  一、 笔墨造化的艺术,自然的理性美:

  国画注重用笔用墨,以毛笔落墨的轻重徐疾,造成线色的刚直、柔和、飘逸等的不同变化,同时水墨的浓淡随画家的情感变化而出现微妙的变化。强调物我一体的境界,需通变,且有法可依,但求变化。法,即法则是前人的完整的经验总结。

  《易经》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唐代的释亚栖道“风书通则变… …若执法不变,纵能入木三分,亦被称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就是要求书画要求变。

  王羲之善于博采众长,学别人的而能求变,故而创立了千变万化的书法。王寅的《梅兰竹谱》云“凡绘画之初作工巧,… …久则熟,熟则精,精则变,变则一片化机,皆从无中出,是为超脱极致。”苏轼也说过“山石竹木水波烟云无常,故而有常理”。提醒人们:自然界中万物的状态有变化,中国画也一样讲求变化。但万物有本来的规律,必须不悖常理。总之,通过笔墨之变化来表现出追求自然、效法自然的哲理。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蕴含的哲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之美。

  二、写意重神,虚无的理性美:神本虚无,意本虚无,而国画体系中却蕴含神与意之论,赋物以神。这正是与西方注重色彩的明暗,追求散点透视的写实主义迥然不同之处。该论断,可追溯到魏晋时期。‘神’反映的是人们追求的风度,魏晋时的谢赫倡导“气韵生动”,顾恺之的在实践中的“以形写神”,“传神写物正在阿堵之中”,点明了绘画中的风神、风骨、风度,反映了魏晋玄学中的哲理。

  庄子的《庖丁解牛》的寓言进一步展现了对神的关注。庖丁为文惠王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最终达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的地步。强调的是神,从而很容易地引导了中国画从写实走向写意,写意由此萌芽。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画的写意重神必有所发展,但总体上是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而发展的,写神国画中人物画有尤重视而写意画无处不在,也无处不美。实际上神,意,虚无的哲学思想似乎含有唯心主义的哲理,并不是完全的虚无,也不乏对宇宙的探讨与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故而神、虚无是充满理性的,画中有大美而不言,意、神在也,理性之美常驻。

  三、艺术的融合,统一的理性美:

  国画不仅仅是绘画的艺术,而且还包含了书法、文学、篆刻艺术,是多艺术共同发展融合的艺术,并十分讲求各艺术的协调统一。如画中之题款,须讲究“画上题款,各有定位非可冒昧,盖补画之他处也,如左有高山,右边空虚,款印在右;右边亦然,不可侵画”。一幅好的作品不仅仅表现在它的技法上,而且也包含在其它艺术的协调统一。如果款题的不当,而国画注重空间的伸展与气势的恢宏时,无疑对画本身而言是一大惋惜。各艺术对立统一的特性,始终贯穿着国画创作的始末,蕴含着儒家和而不同的哲理,这是中国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四、诗文并茂,哲思的理性美:

  诗文并茂始盛与唐朝。在宋朝,时人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的是文学美与诗的绘画美,表现出画美的主题。诗言简练,即能反映绘画的主题,也能流露出画家内心的情感与哲思。梅、兰、竹、菊历来作为画家广泛创作的题材,是国画家对中国传统的君子典范的追求。如赵孟頫的《岁寒三友图》、张无咎的《四梅图》。而题画诗更丰富了其内涵,反映出理性的光辉。郑板桥的一幅《兰竹图》题词曰:掀天揭地之文,震地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故不再寻常蹊径也。表达了画家的大无畏的精神,是画家反封建传统启蒙思想的反映。

  同时,题画诗对于意境的构造也功不可没。总之,中国画充满着理性,并继承着中国传统的穿越时空的哲理思想,绚烂致极,有大美而不言。虽然国画中充满着理性美,同时也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糟粕部分。如明清时期,“扬州八怪”的画作,有些偏于怪诞,不说常人无法理解,甚至连画家也琢磨不透其中的真正含义,意境过于玄妙,寓情于画却远于画外。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我们当以理性的头脑去加以判别、并果断地摒弃,进而将国画发扬光大,并继承国画纯真的理性美。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感恩的古诗词

提高成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