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食用菌栽培过程心得体会

  本次栽培的食用菌为平菇和金针菇,基本流程为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出菇—采收。具体过程如下:

  1、培养料配制

  1.1培养料配方(12袋的用量)

  棉籽壳3900g,麸皮1000g,蔗糖50g,CaCO350g,NaOH5g,水5000。调节PH至6.5,并拌匀。

  1.2装袋

  装料用袋是一端开口的塑料袋,装袋时应尽量把料压实对菌丝生长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其粗壮有力,生活力强。大致装到袋子的三分之二处即可,然后在开口处挖出一个半鸡蛋大小的凹槽,用橡胶圈套口封膜并用橡皮筋固定。

  1.3灭菌

  在实验室高压灭菌锅中120oC灭菌3h后出锅,放置在室温中冷却。

  2、接种

  2.1接种

  接种在无菌室的超净工作台上完成。在操作之前用紫外灯对无菌室进行消毒灭菌,接种之前用酒精棉球将双手、接种夹、菌瓶消毒灭菌。然后用接种夹夹取菌种放于培养料的凹槽中,并封口做好标注。整个接种过程在火焰旁完成,确保无杂菌的侵入。

  3、培养

  接菌后将培养袋放于培养架上培养,要多次检查,加强通风降温,注意料温变化。料温要保持在20~25℃,如超过30℃,则会因受热产生杂菌而感染病害。养菌要求无光,经20d左右菌丝长满后用散光照射,刺激出菇。

  4、出菇管理

  平菇现蕾后,应注意通风、增湿工作。出菇要求有微弱的散射光、温度10~15℃、相对湿度80%~90%。增加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可向地面、墙壁、空间喷水,切忌直接向幼蕾喷水,一般正常天气每天喷水2次,而且浇水时要注意大通风,谨防平菇在厌氧高温的情况下感病而长出畸形菇。随着菇体的长大,应增加湿度,每天要轻喷、勤喷,以保持空气新鲜、湿润。

  4.1开袋

  当菌袋变软、出现大量白色菌丝时,打开菌袋。去除菌袋料面上的老菌块、小菇蕾,促使新原基成丛地形成,达到整齐出菇的目的。

  4.1.1温度、湿度

  在原基形成期,菇房最适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80%~85%。在菇蕾形成期温度应该保持在15~16℃,相对湿度为80%~85%。子实体生长期温度基本维持不变,室内相对湿度为85%~90%。

  4.1.2光线、通风

  菇蕾发生初期需光照1~10lx,菇蕾发生中后期需50~100lx,每天开灯1~2h,进行间歇控制,菇蕾催齐后停灯。整个过程都应该保持通风良好。

  5、采收

  子实体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从培养料上轻轻旋下,要求轻采、轻拿、轻放,尽可能减少机械损伤。第一潮菇采收后,要将残留菌柄、碎菇、死菇清理干净,停止喷水两三天,让菌袋中的菌丝积累养分,然后再喷水促使第二潮原基形成。

  心得及建议:

  食用菌的栽培最重要的就是防止杂菌感染,保证适宜的菌种生长环境。其中需要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1、拌料是要搅拌均匀,水分含量应达到手捏一拳培养料能够挤出少许水滴,抛下后能够散开;

  2、培养料装袋时应该压实,装袋虚容易造成菌丝徒长,细弱无力,出菇后期出菇量明显下降;

  3、接种时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确保无杂菌感染,接种不同菌种时也要严格灭菌;

  4、在培养过程中注意温度、湿度、光照的调节,并保证通风良好;

  5、即将出菇时要及时开袋,以防影响菇的正常生长;

  6、子实体成熟后要及时采收,轻轻将其旋下、轻拿轻放。

香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观察蘑菇生长日记

  这天,妈妈在网上给我买的蘑菇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把箱子打开,只见满满的一箱,装着四大桶蘑菇种子,上面贴着有平菇的、红平菇、茶树菇。

  我连忙拿起说明书,仔细阅读起来,说明书上介绍了蘑菇的“种法”。第一,蘑菇需要在潮湿的地方生长,不能阳光直射;第二,记得每天早晚要给它浇水。接着,我打开桶盖,上面铺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小点点,看起来有一点吓人。“这么小的一个桶,能种出蘑菇吗?”我惊讶地问妈妈。妈妈自信的说:“那你来试一试吧!”我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打开中间预留圆孔,盖上纸巾,对着纸巾喷水,保持纸巾潮湿。

  接下来的几天,过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喷壶给我的小蘑菇浇水,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我的蘑菇生长的怎么样。可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蘑菇怎么还没长出来呢?我有点着急有些失落,妈妈鼓励我说:“别灰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于是我又继续坚持早晚给蘑菇浇水,终于有一天,我发现纸巾的顶端隐隐约约有点破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纸巾撕开,啊!里面长出了一个个小小的红平菇,接着,我又发现平菇也长出来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爸爸妈妈也跑了过来看我的劳动成果,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小蘑菇长的一天比一天大,尤其是红平菇长的非常茂盛,就像一束粉红色的鲜花,美丽极了!

  妈妈告诉我:“蘑菇长大后可以采摘,就像剪头发一样,这样他还会长得更高更大。”我听了妈妈的话,就去给小蘑菇剪“头发,”咔嚓,咔嚓,小蘑菇的“头发”被剪掉啦!

  小蘑菇,我期待你的第二次成长,希望你长得更大更好!

蘑菇种植

  几个星期前,一阵炸雷把一棵高大的树木给击倒了。大家看到都感到十分惋惜。后来,我听人说在树木上可以种植蘑菇。那蘑菇可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物品。于是,我就和同学说在那棵被雷炸坏的树木上种蘑菇。大家都说好。于是,我们就一起动手在那棵树的剩下部分放上一些垃圾。我们还拔了一些草来放在上面。然后,我们把蘑菇的菌种撒在上面。接着,我们找来一些油毛毡和塑料纸盖在上面。最后,我们又在上面浇上了一些水。

  我们在上面一天浇了三次水,尽量使那里保持潮湿。有几天,气候变化无常,有时,太阳整天都挂在天空中。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照着大地。有时,又接连下了几天雨,好像这老天爷哭个没有完。大家就不辞辛苦,顶着烈日给蘑菇菌种浇水。下雨了,大家又忙着在树旁边挖开一条水沟,好让雨水迅速流走,免得影响菌种的生长。虽然,我们的衣服给雨水淋湿了,鞋子弄脏了,可是看到那里情况依然,大家都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虽然大家付出了汗水和心血,但是那蘑菇还是没有长出来。这时,大家的心情不由得像着了火一样,别提有多着急了。

  有过去一天,我再去那里看,发现了奇迹!啊,蘑菇终于露出了小脑袋在风中向我们点头致意呢!哈哈哈,我们怎么能够不高兴呢!

我学会了平菇的栽培技术

  我的爸爸是一位生物教师,他们学校开设了劳技课,学习平菇的栽培技术。在种植平菇期间,我成了爸爸的小帮手。

  首先是选择房子和配料。房子的空间要大,能通风透气,能保温。原料有玉米粉、稻谷草、麦麸子、士灰、石膏等,往配好的料里加水,并搅拌均匀。潮湿的程度为:用手把料儿捏紧,要感觉到手指间的缝隙里有水,但水又不能向下滴。然后把料儿堆起来。

  接着是装袋。将专用白色塑料袋剪成约40厘米长的小塑料袋。小塑料袋的一头用约6厘米长的线扎紧,另一头敞开。还要准备黑色套圈、牛皮纸、橡皮圈等,装袋需要两个人,我把小袋敞开的那头拉开,爸爸就把料儿往里装。料儿只装30厘米就足够了。然后,我用黑色套圈套住,将剩余10厘米的塑料袋反卷过来,盖上一张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的牛皮纸,再紧紧套上一根橡皮圈,这样就装了一袋。再用这种方法,我们将剩余的料儿装完。

  下一道工序是加温、消毒、灭菌。我将装满料儿的塑料袋放入锅中,盖上锅盖,把火加旺,蒸七八个小时,再拿出来,堆在墙角处冷却。

  该接种了。我和爸爸先用酒精、高锰酸钾将手和仪​器消毒,再将冷却后的塑料袋打开,把平菇菌种按照一定的比例,用筷子接入袋内,然后把原料袋口封住,再一排一排放好。

  最重要的是管理。每天要洒上一些清水,洒的时候,不能直接对着原料袋洒,要洒在它们的周围。注意空气流通,早上要把窗户打开,让原料袋透透气,晚上,要把窗户关上保温。就这样,菌丝慢慢长出来,白蒙蒙的。

  过了大约半个月,平菇开始冒芽了,我和爸爸好高兴。又过了一段时间,平菇长出来了,大小各异,这儿一堆,那儿一簇,就像朵朵小伞,我和爸爸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简析》小作者像是一位搞实验的生物老师,又像是一位科技工作者,把种平菇的过程写得如此详细、具体。一个外行人,读了这篇作文,也会按图索骥,学会种平菇的。这里不是说写得越细越好,而是说要实践,提倡的是同学们写自己亲自做的事,才能写得真实。例文的后一部分写了种平菇的忧与乐,体验很真切。如果前一部分在写有关知识和做法的同时,也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本文获得奉节县征文一等奖,发表于2002年12期《小学生作文选刊》五年级课堂作文指导(一)例文、2005年《当代重庆优秀作文精萃》等6种刊物及几家网站。)

香菇的种植过程

  清明时节,我跟着爸爸来到他的家乡———庆元县荷地镇。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香菇的发源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每家每户门口都会晒着香菇。香菇大大的,白白的,张着圆圆的“伞”,在太阳底下散发着香喷喷的气味。

  我怀着好奇心来到一户人家门口,他们正在把木屑装进一个塑料袋里。妈妈问叔叔:“这是做什么的?”叔叔说:“这是菌棒,是种香菇用的。”我更好奇了。叔叔热情地邀请我去他家看一下香菇的种植。叔叔告诉我,菌棒装好后就要在木蒸笼里高温消毒两天两夜,然后冷却,在菌棒上打孔放入菌种,等菌丝发育后再把它们放在菇棚里,整个过程需要半年时间。叔叔带着我去看了菇棚,在那里我看见了菌棒上长满了香菇,有的小小的,还没有张开“伞”,有的大大的,已经张开了“伞”,它们像一个个小精灵快乐地生长着。

  我这才明白香菇原来是这么长出来的,需要这么多道工序,需要付出这么多的心血。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农民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红方案

2022年劳动法辞退员工补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