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的目的和内容记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一次家访日记

  当唐老师告诉我傍晚来家访的时候,心里有一阵兴奋,自一年级以来,可是第一次!

  由于妈妈加班,五点才到了家。妈妈盘问过各位老师的身体状况后,就买了些香蕉,橘子,倒上三杯水,等待老师的到来。

  我刚刚开始预习第五课,就听到了熟悉的声音。我走出家门,望着隔壁同学黄圣钧的门口,周老师正坐在那儿,我开心的喊了一声:”周老师!“一会儿唐老师也从门里出来,向着我和妈妈走来,我心里不禁又涌起一阵激动。可惜老师没来,要不然兴奋指数就有100分了!

  等家访完黄胜军,就到了我们家门口了。老师第一就四处观察学习环境。这里没有其他人家住在一起,所以很安静,除了有时黄胜军和几位小朋友追逐打闹的噪声。看着外面房间昏暗的灯光,老师又担心起了灯光,待妈妈打开了里面房间的大节能灯泡和台灯,老师们才放下心来。随后,老师们坐下来聊天。开始自然是表扬,到后来娓娓说出我的短处,1不自信,2太浮躁。也确实,这两个毛病不知陪了我多长时间,甩也甩不掉。上课时,不断警告自己,要大胆,自信,才见得稍好一点的效果,要说以往的陈年事,一节课像来听课一样,一声不响就过了。回家后,做着作业总会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分神好一会,才回到正轨上过不了太久,又回去和谁搭上几句话,结果加上写日记想的太久,时间就流逝了。

  望着老师们远去的背影,真想对以后的我说一句:希望你尽力自信!

家访的目的和内容记录

一次家访

  “号外!号外!听说又要家访喽!”女同学响亮的声音浩浩荡荡的传入我的耳中。同学们纷纷扬扬的跑到她的跟前,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挤到前5排来,但只是听到说:“老师会到每位学生家里去问候。”本想离开的我,却发现进来难,出去更难啊!回到座位上,心里开始发慌了。周围的温度变得越来越低了,

  雨下的越来越大了。

  一大早上就起来了,不知为何寒假已经开始,却还是起的那样的早。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常,可这样的平常让我觉得疑惑。平静且平常的一天被打破了,犹如玻璃那样,破的惊心,破的彻底。因为老师来家访了,没有任何准备的我,慌慌张张地迎接了远道而来的客人。妈妈迅速从厨房出来,接待了我的老师。

  这样的家访,已经不止一次了,不知为何还是那样的紧张,它熟悉却又陌生。老师与妈妈坐在板凳上,他们开始了谈话,那时是下午3点整。坐在妈妈旁边的我,也参与了这次的谈话。妈妈紧紧握着我的手,时不时的看看我。快到4点了,我以为这样的谈话即将结束,但是谈话依然进行着。前面一个小时,是谈论我的学校生活和家里的生活,但接下来是令我最害怕的主题,那就是学习。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初三啦。是节骨眼儿上了,学习一定要加把劲啊!努力考上普通高中!”话音刚落妈妈马上接上说:“是啊!我也希望我的儿子能考上好的高中呀!将来才会有前途啊!”妈妈说话的语气非常急切,恨不得我马上去中考哩!其实我也知道,妈妈这样也是想要我好,于是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考上普通高中,给妈妈争口气。”这时候是接近5点了,我想谈话终于结束了,但是谈话还将继续,这次的主题是课外活动的林明泽。

  讲到这点上,气氛似乎变的不再那么的冷冰冰的了。老师赞成我的积极,妈妈承认我的乖巧,我啊很自豪。把那些烦恼全部跑到了脑后。这个主题只用了30来分钟,但这30分钟我们是快乐的度过的。它完美的结束了这次的谈话,让这次的谈话不那么的尴尬。

  这时的天空已泛黄,太阳已落下,家访也到此完美的结束了!我把老师送到车站,看着老师离去。汽车排放的烟雾让我看不清,看不清老师离去的方向,雾散了,那辆汽车消失的无影无踪。

家访手记范文

  身边的质朴与感动

  文、图/家访组 王星星 郑勇川

  今天要进行家访的几个家庭都在安昌镇附近,距离比起前天而言简直是天壤之别。内心并不再像当初去家访那么激动,仿佛一切都成了习惯和常态。

  车在泥泞不堪的乡间小道上摇摇晃晃媛媛前行,没想到在安昌周边居然也有如此崎岖不平的山路。车子在剧烈地晃动,在陡坡上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即使加足马力,依旧前行得很慢。乡间蛇形般盘绕的道路,不得不感叹司机高超的车技,一面在心里默默祈祷司机把车开得慢点、稳点。

  已经记不清我们经过了多少个路人所说的岔路了,也记不清有多少次我们在岔路口判断失误而走了多少的弯路,但是当我们双脚沾满泥巴地抵达第三户人家时,所有的一切艰辛跋涉都有了价值与意义了。

  同样是重建的一层新房,房屋外贴了白色的瓷砖,内部仅有简单的几件家具,墙壁是赤裸裸的水泥,连最基本的粉刷也没有。让我难以忘怀的不是她们窘迫的家境,而是她们身上流露出的如泥土般芬芳的淳朴。今天,我看到的是一颗自尊的心,不因贫穷而深埋高贵头颅,也不为了获得资助而竭力地展示贫穷,她们不卑不亢,缓缓的诉说自己的家庭,以及家庭背后的故事。

  我想真正贫穷的家庭是不会有钱去买各种东西来表达热情,而是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之内,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感激与热情。还记得我们临走时,爸爸妈妈对小女孩语重心长的叮咛:以后长大了,也要想哥哥姐姐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去帮助别人。我们不奢望每个家庭都有感恩之心,但我们相信,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对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种美德与财富。

  看到最后那户家庭的女孩纯洁得不忍触碰的笑脸,内心除了感动,更是一种感恩,感谢他们,用这么灿烂的微笑,让我看到迎风绽放的野菊花,洁白而又坚韧,如火般燃烧自己的生命。

  我们总是习惯向远处寻找幸福,并坚信幸福仅在他处,殊不知,在转身的瞬间感动自己的竟是近在咫尺的人、事、一言一行流露出的真诚、质朴!

  (责任编辑:郑洋 郑宝婵)

  晴川万里·北川雄起

  文/关外家访组 汪春好 图/关外家访组

  七天前,我来到这里,带着满腔的热情与希望。七天后,我的家访过程就这么样安静地结束了,不带来什么,不带走什么,只有满满的回忆与对这里更多的眷恋、更深刻的认识。这些,就够了。

  还没结束,就开始担心离别。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校园里清新的空气,连绵的阴雨,难得的晴天,绵延的、翠绿的青山,都让我对这个县城充满了希望与祝福。走访了那么多家庭,每一个家庭背后都有一段辛酸史,每每想起,都会忍不住留下心酸的泪水。

  一声叹息,北川雄起!

  阳光万丈,乘车而上。上边高山,下边长河,都带着这个县城特有的气息呼啸而去。脚下就是这个几天来刚刚熟悉的土地。这里,距离我的家有大半个中国的距离,让我对这里的每棵树,每束花,每条路,每个人,每辆车,都充满了满满的希望,希望这里的人们经历过国殇,经历过痛苦,经历过劫难,经历过挫折,依然坚持,依然屹立,依然雄起!

  万丈光芒,北川雄起!

  转眼,七天过去,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山,走过了那么多的河,走过了那么多的路,遇见了那么多的人,也许这是短暂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这更是长久地,长久地停留在我们的身体里,停留在我们的内心里,停留在我们的血液里,停留在我们的大脑里,停留在我们的回忆里,永不磨去……

  前路漫漫,北川雄起!

  每当我想起这些天如电影、幻灯片一样在大脑中不断闪现的场景,脚步就变得异常坚实,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更好的一天”,我们都相信“要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我们都相信“生活总是让我们伤痕累累,但那总是我们最坚强的地方”。

  信念屹立,北川雄起!

  通过走访受助家庭,更让我明白了一个家庭的不易。为了家庭完整的幸福,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老人的晚年,每个人会更加努力地去生活。感激上天给予我们机会,让我们更加坚强地生活的机会,让我如此幸运的遇见,遇见这一切,并且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去做一些很小很小的事去帮助他们的机会。谢谢你,北川。

  明年今日,我们再见。

  晴川万里,北川雄起。

  (责任编辑:魏婷瑶 周晨煜)

  孩子,我们倾听

  文/关外家访组 刘晓雪

  今天,从项目点去家访的路上,一路狂风暴雨,看着窗外河水湍急,心一直揪着,直到平安到达都坝镇。

  小吴家是我们采访的第一家。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患白血病去世了,爸爸抛弃家庭,留下他与外公外婆相依为命。山顶老房子因塌方导致断裂,所以一家人只好搬入山下20平米的小房里。

  小吴是个白净、腼腆的孩子,他很害羞,与他聊天时,他不太敢看我的眼睛,但是问起他的生活,他可是非常乐意,滔滔不绝地告诉我,迫不及待地跟我分享他生活中的一切欢乐。

  我问他,喜欢住山上还是山下。他毫不犹豫地说:“山上!” 我以为是因为他的童年在那儿度过,有太多不舍的回忆,所以比较喜欢山上。我问他为什么。他兴奋地跟我说:“因为山上可以看电视!” 我的心紧了一紧。

  看电视,在城里孩子的眼中看来,是每天的必需品,不可能没有的,就像呼吸空气一样容易,但在小吴心中,这小小的要求却是个有点遥远的梦,因为家里为了给妈妈治疗,背负上一堆债务,现在,连这小小的愿望也无法满足他。

  小吴告诉我,他很喜欢数学,因为觉得数学很容易。我笑了,说他个儿小小,还敢轻视数学。 我说那我考你乘法口诀吧。他超有自信地笑了:“没问题啊!” 任我怎么问,他就是能用最最快的速度给我个准确的答案!速度之快和百分百的正确率实在让我太意外了!

  与小吴聊完天,家访在我心目中又多了一份意义。它的目的不仅仅是去调查家庭的经济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像小吴这样无助的小孩,在他的心绪无处可说、无人愿听的时候,在那儿耐心地听他们诉说生活的欢乐与难过,哪怕,只听一次。

  (责任编辑:魏婷瑶 周晨煜)

  感动使激情重生

  文/关外家访组 刘畅 谢雅嘉 图/家访组

  家访工作已经进行了三次,从第一次的充满干劲、激情澎湃到第二次的任劳任怨、迎难而上直至第三次的激情渐渐平息、稳定,我们每一次都在成长。我们会为乡亲们的遭遇而感动,但感动的同时我们又渐渐地变得成熟而又理性。

  今天的家访没有第一次的长途跋涉、翻越山路;没有第二次的雨中翻山、一路荆棘;这次的家访整体上就透露出一种平淡。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真吧!

  早上,出发之前就收获了今天的第一份感动--高队为了让我们能赶上早一班的车,特意让后勤给我们行了方便,让我们早点吃饭,然后特意骑着电动车送我们去路口坐车,只为节省时间以保证我们晚上回得来。虽然早上的时间比较赶,但我们收获的却是满满的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出发,我们的旅程将充满力量。

  无伞求自渡,有伞渡他人。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还能想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宁愿牺牲自己的资助名额,希望去帮助那些比自己更加困难的人。这样的人是伟大的,是纯粹的,是无私的。今天,我们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人,带给我们感动,在我们激情渐退的时候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母亲带着两个12岁的孩子生活,丈夫在孩子两岁时出去打工后就杳无音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也从未给家里寄过任何的生活费用,甚至没有一个电话。即使在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发生后,他仍然没有出现,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一个母亲的身上,母亲给别人打工,一个月挣着微薄的收入却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平时婆婆帮忙照看孩子,年事很高的公公还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一年才回来两三次。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在见到我们的时候,就对我们反映了另一个不幸家庭的情况,希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

  当时我们被她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折服了,仿若有一股钟声深深地震颤了我们的心灵,感觉内心有一种东西在复苏。扪心自问,如果是我们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样?我相信,我们不会做得比这位母亲好。

  感动,感动于这种无法言语的伟大,感动,使我们渐渐平息了的激情重生!

  (责任编辑:周晨煜 魏婷瑶)

  灿烂笑容的背后

  文/家访组 王蒙怡 图/家访组 新闻组

  每次我们家访出行总是遇不上好天气,云层很厚,淅淅沥沥的雨很恼人,但这样糟糕的天气却加深了我们对眼前笑容的感慨:感动、感悟、感恩于那灿烂笑容--灿烂笑容的背后是值得我们细细体味的坚韧与不屈。

  灿烂笑容的背后是一家人相拥的温暖以及对生活艰辛的释怀。简陋的摆设:唯一看得过去的电器是一台没有连入数字电视网络的彩电,家里连张桌子都没有。苦难阻止不了属于一个小家的温情与凝聚,物质的匮乏、至亲的空缺,一切的一切都在时间流逝中被冲淡,因为还有家人在,还有家在。不忍抛弃,不忍放弃,有家有温暖,那温暖支撑着一个家历尽生活的不幸还是能用灿烂的笑容面对,给其他人以无限的希望和动力。

  灿烂笑容的背后是爷爷奶奶对三个孩子的期望。家里的三个孩子都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没有抱怨,没有不甘,哥哥的孝顺与懂事,两个妹妹的可爱与活泼就是对两个老人最大的回报。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是老人为了生活奋斗下去的源泉。掌心的粗糙厚茧,脸上深深的皱纹,控诉着岁月与命运对生命的侵蚀。身体不复曾经的硬朗健康,但眼睛依旧清澈,内心依旧温热,怀抱依旧有力,对孩子们的爱不变,为他们营造一个美好未来的期待不变。

  灿烂笑容的背后是逐渐成熟的男子汉对家庭的责任。高个、干净、爽朗、爱笑是对那个大男孩的第一印象,浑身有一种不属于贫穷的淡淡傲气。不卑不亢的他有着与同龄人不同的成熟,流下隐忍的泪水只为了对家里难以承担自己念大学经济负担的担忧。上学还是去赚钱?心中的天平摇摆不定,去追寻圆梦的渴望还是为年迈的爷爷奶奶减轻负担、供两个妹妹上学,他难以权衡。言语中无不透露着他对校园生活的热爱,行为中又时时显出对爷爷奶奶的爱和感激。

  灿烂笑容的背后是天真可爱的妹妹对世界绽放的热情。不谙世事的年纪,可爱的容颜,看了就使人不觉心情变好的笑容。她们的健康成长源于爷爷奶奶和哥哥对她们的呵护,没有缺失,没有忧愁,她们的笑容是对世界的向往与憧憬,单纯明亮的让我们不忍破坏那一抹的美好。她们笑容的背后,是绽放心间的最初的美好。

  感谢那一抹笑容,让我们看到困苦中生命的顽强;感谢那一抹笑容,让我们看到灰暗中爱的希望;感谢那一抹笑容,让我们看到贫穷中尊严的不卑不亢。

教师家访日志记录

  作为教师、班主任的我,要教育好学生,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很难想象一个生存状态不好的学生会将他全部的精力投入学习中。所以我们第一要做的是了解学生,了解他的家庭。

  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简单快捷。电话联系是家校沟通常用的一种方式,可是有一种最传统的也是最有用的家校联系——网格家访。它不仅更能使教师和家长得到沟通,增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家访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教养,从而了解到学生的生存状态。

  网格家访,给人的印象无非就是去给家长告状,比如学生在学校不做作业啦,打架啦……要家长配合老师管好孩子。通过网格家访,知道谁家离校最近谁家最远,谁家家庭条件好,谁家条件差,谁是留守儿童,谁是单亲家庭,谁家有什么特殊情况……

  可是这一次网格家访是对有上述情况的学生再次网格家访,并带去节日的问候。

  家访进行时

  5月31日11:50左右

  范婴尹是个再组家庭的孩子,妈妈在她还是婴儿时就意外过世了,后来一直由其奶奶带着她。该生性格内向,平时的家庭作业每次都是没做完的,其一是不会做,其二是没有家长的辅导。其奶奶只管她的生活,根本就不管她的学习。

  我们一到她家就大声喊她的名字,其奶奶已在院子里大声回应,他们客气地把我迎进家,坐在小椅子上开始交流,上学期的家访也没看见其爸爸,今天仍旧如此。其婶婶说:每天在工作,甚至晚上还要加班,也根本没在管她的学习,每天只不过在作业本上签个名字罢了。

  我拿出期末测试试卷告诉她考了86分,这次进步非常快,这离不开自己的努力。看着其奶奶眉开眼笑,我也打心眼里为她高兴。老师啊,真是太谢谢你了,没有你的教育,我们家的婴尹不会考到这么好的成绩。接着我和她一起分析试卷错误的地方,分析她存在的问题,以明确努力的方向。最后,我带给她节日的问候和学校带给她的学习用品。

  接着,走访了乐芷怡家庭,这是个很优秀的学生,但是家庭条件不太好,只靠父亲一个人的收入进行家庭开支,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并带给她节日的礼物。

  接着,我们又去几个新居民子弟家,同样带去我们的节日的祝福。

  写在家访后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学校教育:

  1、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2、引导孩子感受身边的爱3、及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

  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在家庭中,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情感上最依恋,家长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强烈。

  1、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

  2、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

家访

  可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第二天,妈妈回来后,对我说:“你要有心理准备。”我不知道妈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等妈妈忙完后,她叫我坐到她对面的沙发上,看着妈妈那严肃的面孔,我更加疑惑不解,妈妈对我说:“老师有没有来家家访啊?”我回答道:“有啊,但你们不在。”我不禁心中暗暗大喜。妈妈问到:“没事,就来一次电话家访吧”“啊?”我失声大叫,忙岔开话题:“哦,对了,中午煮什么啊?我好饿!”可我妈妈并不吃我这套。“等下再说。”便拨通了老师的电话。

  我急得百爪挠心:完了,老师要是把我的糗事一一说给妈妈听,那我岂不是要挨棍子啊??那电话“嘟——”的声音,预示着我“死亡”的倒计时。

  当电话通了的时候,妈妈有礼貌地说:“打扰您了!请问德鑫在学校有没有给你添什么乱子吧?”哪会有啊,他在学校的表现不错,还当组长哩!”我心中那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便仔仔细细地听着妈妈与陈老师的对话,心中不由得多了对老师多了一分敬意:一次下午,由于我贪玩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收作业,由于我的缘故,连累了我们一组也跟着我受罚,老师把我严厉地“批”了一顿。随后,老师便又格外地教导了我一番。不由得觉得我太对不起老师了。

  第二天,我去了学校,同学们相互诉说这老师家访的情况,我也确确实实地舒了一口气。

小学生家访记录

  家访目的:

  赵昶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不及时。并且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是自卑心理作怪?是盲目自负心理的原因?还是由于焦虑、抑郁、嫉妒或是逆反心理的缘故呢?不能任由这种学习状态继续下去,因此我决定进行家访。

  家访内容:

  经过深入与该生妈妈交谈,基本摸清他的问题所在。父母都种地多,天天上地,没有时间管孩子。父母把她放给年迈的奶奶照顾,老人家过于疼爱孩子,基本不过问其学习方面的事,长期以来造成学生对学习不重视,作业完成不及时。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以下措施帮助该生:

  1 与该生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她的想法,鼓励其扬长避短。

  2、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 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建议父母多抽点时间对其在学习方面进行关心,结合家校两方面的力量帮助转化。

  家访效果: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决定下学期更加努力的学习。

  家访目的:熟悉他的生活环境,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和他的父母进行沟通,取得彼此的信任,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家访内容:

  张士峰的话语不多,看到我似乎有些紧张,不是偶尔地看看自己的父亲就是总低着头。他的父亲看上去还算友好,一直滔滔不绝地说着。孩子的学习环境不好,他的妈妈是个残疾人,不会说话。他的父亲告诉我,孩子的基础不好,甚至很差。我说:“没关系,只要认识到就好。就让我们从新的一个学期开始,共同努力。”从他家情况来看,孩子的学习真的很是问题。于是,我和其父亲交流了意见,在校我会多找机会帮助他。孩子和家长都很感动,表示一定把学习当做大事来办。

  家访效果:发现了学生更多的优点,对于更好的发掘其潜力奠定了基础。 心得:我深深地知道,要教好一个学生,要带好一个班级,仅有激情和爱心是远远不够的。

家访

  老师突然宣布要家庭访问,大家一听到这个消息都异口同声的大叫了起来,这对大家无意就像晴天霹雳一般的打击,顿时天昏地暗,宛如一场恶梦即将到来。

  时间飞快,经小道消息得知,家庭访问就将轮到我了。爸爸早早泡了一壶珍藏已久的上等茶,又准备一大堆茶点;妈妈老早在上星期就把头发烫得整齐又漂亮,还把家里整理的一尘不染;

  而我则是抱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在门口探头探脑,瞪大着眼,深怕稍有一不注意,就错失了偷溜的先机。正当我转身时,突然看到老师正朝我走过来,我吓得冒出一身冷汗,立即冲到门后躲起来,偷听老师和妈妈的对话。突然之间我右眼皮跳得好厉害,又打了一个很大的喷嚏,似乎有不好的预感。突然一个重心不稳,我不小心从门旁摔了出来。老师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说:“必晟很懂事,不仅顶呱呱而且还是老师的得意助手。”我顿时感觉受宠若惊,真像洗了一场三温暖。

  家庭访问完,我总算松了一大口气,动也不能动的瘫在沙发上,想一想,还好平时在学校不至于表现的太坏,不然今天晚上一顿竹笋炒肉丝可能是避免不了的!

小学生家访记录

  家访目的:

  该学生自进校以来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虽然进行过多次的差生辅导教育,但是效果仍不明显。致使班级总体成绩落后于同级其他班级。而且该生性格内向,不愿与同老师进行交流,沉默寡言,课堂上从未发过言。问原因,不愿和老师作深层次的交流,只是一言不发,而且只要一批评她,就会掉眼泪。所以为了找出问题的症结,避免她的成绩下降,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我进行家访。

  家访情况:

  到学生家中,家里只有父亲一人在家,家长反应较为冷淡:知道小孩很早就是这个毛病但是却无从下手。就是一个劲的说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是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耐心的交流,说明家访的来意后,家长终于放下思想包袱于我进行了交谈。从家长口中得知,原因可能有几方面。孩子很内向,虽然是女孩子,但是也很好玩,而且具有一定的惰性。孩子回到家后就沉醉在电视中,对其中的情节津津乐道,但是对学习却基本只字不提,可能这也是孩子行为反常的原因之一。而且学科中有她并不是很乐学的科目,比如说

  家访体会: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学习压力的增大,许多孩子在生理和心理都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短期内是无法改变这一社会现状的。

  作为教师,不能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一味的批评指责接着放任不管。而是应该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以爱心关怀学生,以细心观察学生,以耐心教育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尽量帮助其解决问题。我们不能放弃,而要在个方面给她多点鼓励多点爱。让她能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把我当成可以交心的朋友,并愿意让我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拥有正常孩子的阳光灿烂。

家访记录

  家访时间:1年月6日星期四

  家访地点:丁家巷

  家访内容:

  斌父亲做运输生意,早出晚归,有时甚至不回家;而母亲每天沉迷于麻将,一个月和他碰面的时间可以用小时来计算;照顾他日常生活的是奶奶。

  他对读书毫无兴趣,几乎不做作业,学习基础也很差,平时的行为规范也不好。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他家。第一次因为刚开学打架,而这次因为一个学期结束后,他所学的三科里已经有两科的期末考试成绩是个位数了。

  一直以来,和他父亲接触了很多次,而他父亲比较简单的家教方式让我有点担心。每次和他父亲谈完后,他父亲总是骂他一通,也不管是什么时间。我不知道这次家访到底有多少效果,带着担心和希望我还是走进了他家。

  在简单地寒暄后,我向他父亲汇报了他的学习成绩以及在学校的表现等情况,并告知他父亲如果按这样的趋势,肯定是

家访记录内容

  家访教师:xxx、xxx

  家访时间:XX年5月22日

  家访对象:xx同学

  家访地点:武昌车辆厂宿舍

  XX年5月22日,我和班级几位科任老师去了xx同学的家,一路细雨蒙蒙,很快敲门之后,我看到一位很慈祥的老人-----xx同学的奶奶,一位八十几岁的老人。

  寒暄之后,我们说明了来意,老人就操着江浙口音打开了话匣子。从孙子的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从学习谈到生活,谈到做人,交谈之后,我们都一致认为xx同学反映的情况和同行的几位老师的感觉差不多,都认为xx同学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个人人品不错,待人接物有礼貌,有分寸。当着奶奶和所有科任老师的面,我对林俊提出了几点要求;

  1、增强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

  2、少注重外表,多注重提高内在修养

  3、加强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之后,我们在林俊家四处看了看,了解了他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了解了他的家庭及整个家族情况,从而了解了他的整个成长的家庭氛围,教育背景。

  家访心得体会:

  1、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2、加强了家校联系

  3、有利于采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寻找教育契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西游记经典语录

西游记第二回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