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的人物事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精品作文:令我感动的历史人物

  有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令我们敬佩和感动,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少年英雄董存瑞。他1929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河北怀来县人,13岁时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他参加了八路军。1947年他参加了共产党。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 示侄孙伯安 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948年五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所在连队担任国民党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带领着战友连炸毁4座炮楼和五座碉堡,顺利完成了任务。可在发起冲锋的时候遭遇敌人一座桥型隐蔽暗堡猛烈攻击,二班四班接连爆破都没成功。就在这时董存瑞挺身而出,通过连长的批准,他拿着炸药包冲向了桥型暗堡,但是桥型暗堡有一人多高,没有安放炸药的地方,在这危急关头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左手举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站在桥下大声喊:“为了新中国,冲啊!”随即在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碉堡被炸毁了,但是一位少年英雄倒下了,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牺牲时年仅19岁。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像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一样,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他们或舍生忘己,或取义成仁,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董存瑞在拉响导火索的瞬间,也许他没有时间去想太多的理由,只是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正是这种伟大的共产主义信念,让先烈们在革命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董存瑞是个英雄,他“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传承文化的人物事例

精品作文:令人感动的历史人物

  岳飞,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战略家、军事家。

  岳飞出生在1103,于1142去世。他姓岳名飞字鹏举,是汉族人。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岳飞的故事可歌可泣,短暂的一生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政和四年,十二岁。从陈广学击技,一县无敌。绍兴四年,三十二岁。五月,襄阳陷落,岳飞出师。岳飞复郢州,李成弃襄阳去,岳飞遂复襄阳府。复败李成于新野市。六月,岳飞挥师北伐,收复襄阳六郡。八月,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九月,金、伪齐合兵南侵淮西。飞奉诏出师,败金人于庐州,金人退师。岳飞在短短大约一年的时间内,就做出了这么多惊人的事情。

  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 满江红 ,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 满江红·怒发冲冠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 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 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这些事情使我深深感动。因为他对宋朝朝廷十分忠诚;军中记律严明;威名战功。孙中山曾这样评价他: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中华魂。

中华名人的感人事迹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名人辈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中华名人,是因为他们的精神灵魂之光永远闪耀,照我前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为我留下遗言,国家亡了,自己再做一个屈服投降的亡国奴更可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告诉我,在国难当头之际,作为国家一员,我别无选择,只有勇往直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教导我,面队指在脖子上的刀,我也不后悔,因为自己死的有价值;“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黄翠芬用实际行动启示我,祖国是永远的根,是一个邮资的最终归宿;“中国有我,亚洲有我。”刘翔用飞一般的速度告诫我,要让祖国因你而自豪。

  生活在二千多年前的孔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之幼。”他让我明白孝的真谛是孝敬天下所有的长辈;开国元勋陈毅执意给母亲洗尿裤,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无论父母身份高低,他们始终是生我养我的至亲;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田世国让我震撼 ,他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肾回馈给病危的母亲,也让全世界的母亲收获慰藉,使我懂得什么是真孝感天下。我无法作到最好的孝敬,但能做得更好些。

  刘备、关羽和张飞一起提醒我,同甘苦,共患难,在朋友遇到困难时,要竭力相助,在所不辞;李白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表现与汪伦的情谊,从中我学到,对待朋友贵在付出,而不是相互索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鲁迅建议我,对待自己的朋友,要坦诚,真正达到“知我者,朋友也;知朋友者,我也”的境界。

民族精神代代传

  他们的英雄事迹,他们的一个个伟大举动,都成为我心目中的典范,使我感动。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不仅能诗善吟,还为国家的兴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的人虽然失败了,却依然抗争到底。比如说精忠报国的岳飞,上下求索的屈原,楚国朝纲混乱他竭力去理顺,最后尽管被流放,仍然不改初衷。他们爱国爱民。

  在21世纪,也有许多伟大的英雄事迹,如诚信自强的王一硕,亲自下田插秧的袁隆平,小学生也有许多,抗震英雄少年——林浩,救灾英雄少年——童世强……我读的一本书中,有许多许多个这样的故事,书名是《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他们的精神没有一个是不值得学习的。

  当你来到华西村的时候,你会看到:一排排精致的欧式别墅掩映在绿草丛中,处处可闻悦耳的鸟鸣,一些神态安详的老人在这环境优美的景色里进行晨练,一辆辆轿车行驶去不远处的工业新村。若不是那村里的“八仙过海”彩色泥塑和画着历史故事的长廊所散发出的那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或许你根本找不到华西有种农村的感觉。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的江阴市东郊,素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村里500多户居民资产少的也有上百万元,多的也有上千万元,家家有轿车,户户住别墅。谁能想象原来的华西村集体积累只有1764元,每人平均分得53元,每人每日平均吃的粮食只有0.25千克,可如今依靠发展集体经济,华西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现在已脱胎换骨,成为中国的“首富村”。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这两句话正是领导华西村走向富裕生活的原村党委书记——吴仁宝,他28岁时,就上任华西村支委书记,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在50年中带领华西村人民走向美好光明的未来。

  吴仁宝从来不享受最高级别的待遇,他给自己立下了“三不”的规矩: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不拿全村最高的薪水,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值得敬佩,值得赞美的。

  我觉得他的精神我一定要学,实事求是,一切都为了集体着想,大家在一起奋斗,一起思考,才能取得非凡的成绩,就像是拔河比赛一样。一定要全体同学齐心协力,才能打败对手,有一句话中说;人心齐,泰山移。是呀,只要众人团结起来把泰山都能移走。

  在二年级的一次拔河比赛中,我们全班懂得了这个道理。当时我心里十分激动而又紧张,就看了看其他同学,他们个个摩拳擦掌,生龙活虎,第一局比赛开始了,我们和二(5)班比,第一局,大家由于大家精神不集中,而输了比赛,心里都十分气馁,但又转念一想;不行,我们一定不能让二(2)班丢脸,于是,大家心往一处靠,力往一处使,很轻易地就赢了对手,大家欢呼,跳跃,看来,人心齐,泰山移这个办法是没有错,我们都会心地点了点头,意思是,下一局必胜!

  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一次次微不足道的举动,他都会成为历史上一个永恒的瞬间,我要学习名人们的精神,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舍生忘死,我都会记住!

弘扬民族精神作文 英烈精神永驻心间

  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又是春天,又是四月,又到了缅怀英烈丰功伟绩的时候。曾几何时,有多少像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这样的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的土地上。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有的却连姓名也没有留下。但,他们都为了革命奋斗终生,在疆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先烈们跳动的脉搏。正是因为他们的伟大,中国巨龙腾飞于九霄之外,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一个古老的民族写下了新的篇章,拉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先烈们为了中国的解放,在枪林弹雨中抛洒青春热血,在疆场青丝变白发,在战火中流下最后一滴鲜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悍不畏死的形象依然历历在目;狼牙山五壮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跳崖明志发出的呐喊仍然回荡在耳边;黄继光舍生堵枪眼的事迹仍旧撞击着我们的胸膛……

  一批一批的烈士倒下了,但又无数的后来者站了起来!革命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无论前进的道路有多么坎坷,有烈士们所赋予的力量,我们坚信:华夏儿女有勇气、也有信心面对和战胜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困难!

  老师们常说,我们少先队员的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小时候,我们还不太了解其中的含义。现在我们长大了,也渐渐懂得了,正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我们才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健康地成长。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我们一定会继承先烈们的精神,随时迎接困难和挑战!

  我们会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祖国博得更美好的明天,英烈精神会永驻我们心间!

民族精神代代传,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中国也是个了不起的国家,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努力拼搏、为国争光。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送去了明亮的眼睛;火药的发明为资产阶级做革命送去了枪炮;麻沸散的发明,为人们解除了病痛;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3.15926---3.15927之间,比世界其他国家早一千多年,东汉的张衡发明制造的地动仪是当时世界地震学最辉煌、最先进的成就,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年。还有郑和七次航海下西洋,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岳飞抗金,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切一切,我们无不为之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它铸就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有了新的内涵。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峰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都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让我们深深感受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体验着民族精神的绚丽光彩。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这种精神源远流长,与时俱进,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刻苦耐劳的人民群众和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将来要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民族精神的传承要靠我们一代代继承下来并传递下去。从现在起,我们要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继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品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一个有用的中国人,做个自豪的中国人,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公朴精神代代传

  李公朴,一位永垂不朽的爱国英雄,他的精神让人们铭记于心,李公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李公朴是一位真正的爱国勇士。在学生时代,他就树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他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与众多青年一起组织“爱国团”上街演说,欲为祖国的独立与民主尽一份绵薄之力。在11月,正值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一二九”运动风起云涌之际,李公朴与救国会的其他六人被逮捕入狱,这正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虽然被捕了,但他没有屈服,没有向黑暗势力低头,反之,他在狱中还与敌人进行顽强抗争,正气凛然地挥毫题词:“拼七人的自由,争取四万万五千万人的自由!”“入狱入狱,是谁所欲?爱国有罪,入狱何辱!”字字句句,坚定有力,震撼人心。他曾义正严词地指责国民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是啊,国民党为虎作伥,是可耻的,是令人憎恨的。李公朴虽然身在狱中,但他考虑的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为灾难深重的祖国,以及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而担忧。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装下了全中华民族的人民,却惟独少了自己 。面对权势,他不畏惧、不退缩,坚强不屈地与敌人作斗争。在出狱后,他仍然为抗日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庞大的队伍伴着有力响亮的口号,在李公朴的指挥领导下,井然有序地向前走去……厄运最终还是降临到他的头上,李公朴先生暗遭毒手。临终前,他仍在怒斥着国民党的腐败,盼望着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的那一天早日到来。他至死不忘祖国的情怀,令人感动。

  身为公朴小学的一名少先队员,我感到自豪,为正义凛然、刚正不阿、坚定不移、威武不屈的爱国英雄李公朴而自豪!他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要勤奋学习,将来才能成为栋梁之才,才能报效祖国,为祖国做出贡献。来到公朴故居,看着摇曳的树枝、恬静的小院、雕花的门窗、朴素的楼阁……不禁令人想起了公朴先生生前的丰功伟绩。李公朴一身正气,为祖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虽然早已离开我们,但他却永远存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爱国精神令人刻骨铭心,必将代代相传!

绍兴名人精神代代相传

  一说起绍兴,许多人就会想到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的,自古到今,在绍兴这块沃土上涌现出了无数个文华四溢的名人,无数个肝胆相照的英雄······从大禹到“鉴湖女侠”秋瑾,从贺知章到“俯首甘为儒子牛”的鲁迅,从王充到“学界泰斗”蔡元培······他们每个人都值得我们这些后人所敬佩,所爱戴,所学习。

  先说起古代的绍兴名人,恐怕大家想到的第一个就是勾践。有个成语是专门赞扬他的事迹的,叫“卧薪尝胆”,对,战败后的勾践就是靠着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而最后取得了胜利,打败了骄傲自大的吴王夫差。尽管现在已经改革开放都20年了,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但依然需要卧薪尝胆的精神。要知道,我们的时代是竞争时代,怕吃苦那是不行的,最终也会一事无成,只能混日子。想想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哪一个没吃过苦?又哪一个被困难绊住了?答案是:没有!但能吃苦的还是不少的。像某些小学生,尽管家里的家境并不好,甚至到了贫困的程度,但他们面对困难会勇敢地站起来,早早学会了吃苦,能做许多家务活,帮父母们分忧。在学习上,他们只要有书读就心满意足了,也知道父母供他(她)读书是不容易的,就会铆足劲认真读,给父母一个好的交代,让父母亲高兴高兴。这是多么感人啊,小小年纪,就要干这么多事,真的能扛下来的,除了能吃苦的还会有谁

  又要说到鲁迅了,他的那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曾经感动了多少中国人,激励了多少中国人为着革命的成功而奋勇向前冲!如今,虽然已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了,大家都欢迎外国人来中国作客,但这两句诗依然有效,为什么呢?很简单,只要改一个词就够了,把“千夫指”的原意改成“整天游手好闲的人或违反分子”就行了。尽管中国是个大国,但还有个别违法分子在破坏祖国的和谐,我们对他们冷漠一些,不出多久,他们就会清醒,说不准还会弃暗投明,走上社会主义新道路呢。

  绍兴名人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作为后辈,我们应该好好地继承他们的精神,愿绍兴名人精神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走近名人,传承经典作文

  “一针一线缝宝典,传承名人好经典。”这句话是我从这次的研学活动中总结出来的。

  就在不久前,老师带着我们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研学之旅。首先,我们坐着大巴来到了沈鸿纪念馆,它位于海宁教育园区中。我们一走进馆中,就看到了沈鸿的雕像,他亲切的笑容永远凝固着。这里展示了对沈鸿的介绍和与他有关的物品。沈鸿虽然只读过四年的书,但他凭着自己对学习的一腔热情和执着精神,排除万难,最后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国家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我们怎能不好好读书,早日回报祖国呢

  走出沈鸿纪念馆,我们来到了东山公园。在这里,整个五年级的同学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爬山活动。陡峭的山路上,绿树成荫,悦耳动听的鸟叫声,此起彼伏。一路上,我们尽管爬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当登上山顶的那一刻,眼前的美景让同学们忘却了疲劳。习习凉风迎面而来,繁华的城市美景尽收眼底。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河道蜿蜒,一派欣欣向荣。

  下了山,品尝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之后,我们便来到了金庸故居。金庸大侠的著作家喻户晓,他不愧是我们袁花人民的骄傲。在金庸故居里,我们有三项活动:射箭、做投石车并进行对战和创造宝典,最有意思的是创造宝典。我们来到故居内,发现桌上放着铅笔和一个袋子,拆开袋子是一针、一线几页有洞的纸。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老师在桌子上演示:先把线和针穿起来,我费力地看着针上的孔,一下没进,二下没进,三下……这怎么就是穿不进啊!干着急也没用,这时,我突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嘴抿了下线一穿就成功了。我们又跟着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完成了宝典。最后,再贴上“梦想宝典”这几个大字。

  这次的研学旅行,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些影响重大的家乡名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他们光辉灿烂的一笔。他们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传承文化经典彰显中国力量

  传承文化,从小做起,要以德为本。孔子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以德为本不仅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道德评价标准,也是中华民族朴素的为人之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天下为公”“与人为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美德情操陶冶着人们的心志,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所谓根本,就是事物的本源。“根本不美,枝叶茂者,未之闻也。”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强基固本尤为重要。民族的文明基因,文化的根源血脉,都要靠祖国的下一代不断传承。

  从小做起,更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好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逐步形成。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受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影响,各方面都要为文化传承营造良好的环境。大人要做好榜样,学校要组织好教育,社会要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

  传承文化,不但要树立榜样,还要记住历史。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历史是国家的根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留住血脉,才能走向复兴。习总书记反对语文教材“去中国化”,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立德修身,广大青少年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约束自身行为,才能更好地影响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净化社会环境的队伍。无论是《论语》《道德经》《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还是流传千古的诗歌名篇,其中对仁、义、礼、智、信的弘扬,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同时也饱含着温文尔雅的人格养成。

  广大青年要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对广大青少年朋友躬身践行、以身作则,很有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哲理小故事50字

二年级写我最喜欢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