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经典古诗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经典古文60篇》读后感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很多书,也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其中,告诉我最多道理的书就是这本《经典古文60篇》了。

  这本《经典古文60篇》通过故事、古文告诉了我许多道理,比如:怎样学习成绩才好、要尊敬师长、耍小聪明是行不通的、要爱学习、爱生活,还有要怎样做人……….它交给我的道理数都数不清。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古文就是《劝学》了。

  《劝学》的讲的是学习的意义。文章一开篇就引用了君子的话“学习不可以停止”,这是全片的中心。接着又从几个方面具体叙述了学习的重要性:1.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学习能使人进步、提高,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2.以木匠取材的事例,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气质。3.以木料用墨线可以取直,刀剑磨了之后会锋利的比喻,说明人如能博学多识,并能天天反省检查自己,就能提高道德修养。

  而后面的第二段又告诉了我们几个道理:1.空想不如学习。整日冥思苦想,不如学习一会儿得到的东西多。2.要善于利用外物,借助工具学习。有修养的人,也并非天生聪明,只是在学习上善于利用工具罢了。最令我受启发的是第三段,第三段讲了学习的态度。这里强调了三点:1.学习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就像积羽成舟一样,没有一步步的行走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这就是逐步渐进、积累的效果2.学习要勤奋不息,持之以恒,就如“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一样。3.学习要专心致志。就像蚯蚓,它既无尖利的的牙齿,也无坚硬的骨头,但它却能钻到几十米深的地下,靠吃土,往下饮深泉,关键在于它用心专一。

  这篇文章中大量运用了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使我学会了很多道理。读完这本书后,我在想:我们在生活中到底有没有做到文章上说的这些呢?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到底有没有明白学习的意义呢?而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又是什么?知道了这些,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动呢?既然现在明白了,就应该摆好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我相信,只要你按照上面说的的去努力,一定会成功!这本书里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很生动,告诉了我许多道理:怎样学习成绩才好、要尊敬师长、耍小聪明是行不通的、要爱学习、爱生活,还有要怎样做人……….

500字经典古诗文

古文经典对联

  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轮明月两地心

  上联:碧海青天,嫦娥应悔偷灵药

  下联:一身虎胆,后羿无惧射九日

  上联:一聊相识,再聊相知,相见更叹恨晚,红线巧牵姻缘

  下联:千里共月,万里共网,天涯亦如咫尺,小屋喜迎中秋

  上联:满地月如霜,秋似水,天涯入思乡

  下联:半樽酒入肠,愁漫天,珍珠泪无语

  上联:八月中秋占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珑

  下联:九九重阳登九重,上九重,下九重,重重九霄云外

  上联:往事难回首,回首断肠回

  下联:明朝奔圆月,圆月中秋圆

  上联:美酒佳入伴身侧,春风自得意

  下联:夜市千灯映皎月,入月俩团圆

  上联:中秋八月中,月月明,赏好月,赏月好

  下联:小屋活动时,日日欢,作美文,作文美

  上联:佳节美酒佳,酒酒香,把欢酒,把酒欢

  下联:天涯一片天,片片云,剪云片,剪片云

  上联:碧空月圆逐花影,龙灯笑舞闹中秋

  下联:国强民富显龙威,彩旗飘扬迎国庆

  上联:去年秋别泪暗垂,远渡重洋,满载辛酸,独在异乡为异客

  下联:今夜月明入尽望,海外游子,心系故土,每逢佳节倍思亲

  上联:秋风玉露,纤云弄巧,举樽共邀娟娟月

  下联:才子佳入,对影成双,抚琴同唱绵绵曲(.)

  上联:少年游虞美入,相见欢花心动

  下联:杨柳枝柳梢青,沁园春绮罗香

  上联:蝶恋花木兰花解语花,一从花开满庭芳

  下联:江南柳宛溪柳楼下柳,杨柳枝头柳梢青

  上联:浮曦步晨,悬月环素,朝朝暮暮总相循!

  下联:晚霞漫天,落日披彩,年年岁岁惹沉醉!

  上联:月如水,情如丝,你思我思,一样相思。

  下联:秋正红,夜正浓,举头低头,愁上眉头。

最经典的古文寓言

  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鞋匠与财主

  一个补鞋匠从早到晚哼着歌,他的曲调明快欢乐。他的快活也感染了别人,听到这歌声,人们的心情都欢快起来。他比古希腊七圣人中的任何一位都要心满意足。

  鞋匠有个财主邻居,却与鞋匠恰恰相反,极少唱歌和睡觉。他把钱缝到衣服衬里还担心丢失,有时到了黎明才昏昏入眠,可鞋匠的歌声又把他闹醒。财主于是抱怨老天爷,怎么不像出售食品饮料那样也出卖些睡眠给我呢

  这天,财主让人把那个正在哼歌的鞋匠请到自己的家里,问道:“格里古瓦先生,我想知道您一年能挣多少钱?”

  “一年?说真的,老爷,”快乐的鞋匠用愉快的声调回答,“我可不用这种方式计算收入。我也不是天天可以赚到钱的,只要能混到年尾也就可以了,过一天算一天。”

  “是这样吗?那你一天能挣多少钱?”

  “时少时多,倒霉的事也不是没有,要不然收入还相当可观。主要是一年中总有些日子要歇工。人们一过节我们可就惨了。真是有人欢乐有人愁。可本地神父在布道时还在不断地公布新的圣人纪念日。”

  财主见他如此憨厚,就笑着对他说:“我今儿个要让你像当上国王一样。来,把这100块钱拿去收好,今后会派上用场的。”

  鞋匠这时仿佛看到这是100年里生产出来的全部财富一般。他回到家里,把钱藏在地窖里,不知不觉地,把欢乐同时也埋藏了起来。自从他得到这笔劳神忧愁的钱以后,他便失去了往日愉快的歌喉,也失去了睡眠。忧虑、怀疑和惊吓常来搔扰他。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到了夜晚稍有动静,就以为连猫也会偷钱。最后,这个可怜的鞋匠不得不跑到那个已不再被他歌声吵醒的财主家里,对财主说:“把我的歌声和睡眠还给我,呶,这100块钱你拿回去吧!”

  丢掉尾巴的狐狸

  一只狡猾的老狐狸,是偷鸡捉兔的老手,它能在一里以外嗅到猎物的踪迹。一次,它不慎落到陷井中被捉。侥幸的是,它得以逃脱,作为代价则是丢了自己的尾巴。

  这狐狸丢了尾巴觉得很没面子,便想让其它狐狸都没有尾巴(多损!)。一天狐狸聚众开会,它发言说:“我们要这没用的负担干嘛?尾巴只能打扫泥泞的小路,此外别无它用,不如割掉它。请相信我,下个决心吧。”

  “你的意见是不错,”一只狐狸答腔,“只不过想请你转身过去,让我们回答你的建议。”话音刚落,狐狸中一片嘘声,这可怜的丢尾狐狸没有了听众,想除掉所有狐狸尾巴的诡计只能是南柯一梦。直到现在,我们仍可看到狐狸保存下来的尾巴。

  庄稼汉和他的孩子

  干活和受累,这是创造财富的本钱。

  有一个富裕的庄稼汉,在自己感到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便不让旁人在场,把孩子们都召到自己跟前,说:“你们千万不要卖掉家产和土地,那是祖辈留下来的,地里埋着财宝,我不知道确切的位置,你们只要发奋挖掘,就一定能成功。秋收后你们就去翻地,挖、锄并用,每个地方都别落下。”

  父亲说完便死了,孩子们根据遗嘱把地里翻了个遍,折腾了一番。一年过去了,财宝没有找到,不过地里的收成比往年要好得多。他们终于悟出了父亲临死前暗示的道理,这就是劳动创造财富。

经典古文寓言故事

  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林回弃璧》

  周朝有一个诸侯国灭亡了,亡国的难民中有个叫林回的人,他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玉璧,却背负着婴儿逃难。

  难民中有人不理解林回的选择:“你是为了金钱吗?如果是为了金钱,一个婴孩能值几个钱?”又有人问:“你不害怕受牵累吗?一个吃奶的婴儿在战难时,给人添的麻烦简直说不完。国难当头,真不明白你抛弃宝玉,背上婴儿这个包袱是为什么?”

  林回背着孩子说:“那块宝玉是因为值钱才和我在一起。这孩子因为是我的亲生骨肉,和我的感情连在一起。”

  和金钱利欲结合在一起,遇到天灾人祸,患难之时便会互相抛弃;和骨肉情义友谊结合在一起,遇到患难便会相依为命。互相抛弃与互相依存,实在是相去十万八千里啊!

  用金钱利欲结成的关系是暂时的,不能经受患难的考验;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谊,患难与共才是长久和永恒的。

  《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徕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

  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腐败,百姓遭殃。

  《韩娥善歌》

  从前,韩国有位歌唱家名叫韩娥,要到位于东方的齐国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断了钱粮,从而使基本生活都发生了困难。为了度过这一难关,她在经过齐国都城西边的雍门时,便用卖唱来换取食物。韩娥唱起歌来,情感是相当投入的,以至在她离开了这个地方以后,她那美妙绝伦的余音还仿佛在城门的梁柱之间缭绕,竟至三日不绝于耳;凡是聆听过韩娥歌唱的人,都还沉浸在她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好像她并没有离开一样。

  有一天,韩娥来到一家旅店投宿时,店小二狗眼看人,见她穷愁潦倒,便当众羞辱她。韩娥为此伤心至极,禁不住拖着长音痛哭不已。她那哭声弥漫开去,竟使得方圆一里之内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为之动容,大家泪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

  后来,韩娥难以安身,便离开了这家旅店。人们发现之后,急急忙忙分头去追赶她,将她请回来,再为劳苦大众纵情高歌一曲。韩娥的热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内的老人和小孩个个欢呼雀跃,鼓掌助兴,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将以往的许多人生悲苦都一扫而光。为了感谢韩娥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大家送给韩娥许多财物和礼品,使她满载而归。

  韩娥的故事说明:真正的艺术家,应当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与大众共悲欢,成为他们忠实的代言人。

  《爬得很高的牵牛花》

  一株柳树被虫蛀空了身体,大风将他拦腰折断。然而,它仍活着。第二年春天,它的残躯上发出了新芽。新芽饮着雨露,沐着阳光,长成了袅袅娜娜的柳丝。

  牵牛花从它的脚下钻出来,伸展柔软的身肢,紧紧地缠绕着它往上爬。

  柳树皱着眉头呵斥:“缠着我干什么?你这讨厌的小东西!”

  牵牛花掏出一个小喇叭,“哇喇哇喇”地吹了一气说:“尊敬的柳树老前辈,您多么健康,多么挺拔,多么令人肃然起敬啊!古今中外的名人,我最崇敬的就是您了!”

  柳树听了,心里跟用鹅毛拂的一样舒服。它轻轻摸了摸牵牛花的头,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牵牛花趁机往上爬了爬,掏出第二只小喇叭说:“伟大的柳树老英雄,您宁折不弯的崇高精神,实在太令人敬佩了!我要向您学习,向您致敬,永远做您的小学生!”

  柳树陶醉地闭上眼睛,紧紧地把牵牛花搂在怀里,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一样轻轻摇晃着身子。

  牵牛花抓紧机会又往上爬,边爬边掏出第三个小喇叭:“至高无上的柳树老博士,您的知识多么渊博啊!瞧您这头学者似的长发,比爱因斯坦还有风度!瞧您这经受过风雨考验的铮铮铁骨,比萧伯纳还挺拔!古今中外的这家那家,我看都不如您老人家!”

  柳树感到自己飘起来了,像一朵白云,冉冉地越飞越高,越飞越高。

  牵牛花一边吹着喇叭,一边往上爬。不久,它比柳树还高出一头。

  它俯视着对旁边的一棵幼松说:“小伙子,你瞧我爬得多快,爬得多高!”

  幼松瞥了瞥它挂满喇叭的身子,报以轻蔑的一笑。

古文经典伴我成长

  名人和长辈的话都会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在我的印象中,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和莎士比亚的“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差一点就终止不做了。”这两句话令我记忆犹新。还记得那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绿地广场玩。我在花圃里发现了一株非常漂亮的花朵,就伸手去摘,妈妈看见了,就说:“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怎么能破坏呢?这株小小的花儿也是一个生命啊!花圃里的花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花香,闻着花香,看着美景,那是多么温馨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无论这是一件多么小的坏事,也不要去做;无论这是一件多么小的好事,也要去做。”我听了妈妈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课余时间,我在学习小提琴的时候,老师对我的要求特别严格。

  而我学过琴回到家里练习时,有时候拉弦会发出杂音,有时候会按错琴弦,还有的时候会串弦,我有点想打退堂鼓了,心情非常沮丧。这时,妈妈鼓励我说:“老师不是说过练琴是枯燥的,只有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练习,才可以把曲子拉完美吗?来,赶紧练练吧,你一定能拉得更好!”妈妈的话音刚落,我就想起了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差一点就终止不做了。”于是,我每天写完作业后就抽些时间练习小提琴,哪怕写完作业已经很晚了,我也要坚持练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相信,在我不断地努力之下,我拉的曲子会越来越动听,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著名的小提琴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差一点就终止不做了。”

  这句话教育我们做事不要半途而废,要有始有终,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些名言会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我相信,它会帮助我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实现我的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它会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为我照亮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韩愈经典古文作品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àn)。郯子之徒,其

  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2]。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经典佛经古文

  我在佛前沉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遇到你,我落下一颗忧郁的泪。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0、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8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9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9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9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9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9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

  9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98、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9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0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10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3、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0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0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人京使〉)

  10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

  10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10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11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1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1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1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1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12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1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12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12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2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杜甫《茅屋为秋凤所破歌》)

  12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2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2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2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13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3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132、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叫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133、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34、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园》)

  13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13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13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139、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14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14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4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适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4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4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4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4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村绝句》)

  14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14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唐·李商隐《无题》)

  14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15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15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152、天意伶幽草,人间重晚情。(唐·李商隐《晚情》)

  153、风暧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15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5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156、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157、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5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15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160、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唐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161、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16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6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164、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记谢法曹歌》)

  16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6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6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6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6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17o、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7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7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试《后赤壁赋》)

  17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试《水调歌头》)

  17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7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7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177、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17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7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8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8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8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8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18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8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8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8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18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189、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宋·姜夔《扬州慢))

  19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91、**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192、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19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19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95、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19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19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梅尧臣《雪梅》)

  19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9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20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写给2035的自己

二十年后的家乡500字优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