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部编版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写一写生活中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几段话。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几段文字写的是什么

  3.指名说一说。

  提示:这几段话都是写的让我们学会留心观察。

  4.结合学过的课文,想一想,怎样进行细致的观察?有什么好处

  5.指名说一说。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6.总结。留心周围的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地观察,能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深入的了解……这样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写得更加精彩了。

  二、初试身手

  1.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读一读两篇例文,说一说,文中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4.指名说一说。

  5.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

  6.小组内交流你写的片段。

  7.全班交流,评价。

  三、习作例文

  (一)我家的小狗

  1.自由读例文

  2.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王子”的淘气可爱?把你觉得它淘气可爱的部分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

  (二)我爱故乡的杨梅

  1.自由朗读例文。

  2.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给你印象深刻的片段有哪些

  3.认真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杨梅特点外形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颜色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4.总结细致观察的方法。

  (1)善于抓住细节。

  (2)观察要全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3)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4)通过比较,得出观察结论。

部编版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上册《习作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2.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习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难点: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搜集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明天会更好》音频、微课《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明天会更好》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听听音乐会让心情放松,愉快;种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待发芽、长大,会有成就感;旅旅游看看美景,会增长见识。如何用笔镌刻它,化为笔下灵动的文字,记录这美好生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半命题作文: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合作,审题指导。

  1.回忆你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组内自由交流:

  师引导点拨:本次习作,其实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感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写下来,能表现生活的内涵,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法引领,明确思路。

  师引导点拨:

  1.立意选材,新颖、典型。

  半命题作文立意选材范围广,要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新颖、典型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吸引读者。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如:从家庭考虑,可选择美食、亲情、母爱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友谊、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谦让、诚信、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阅读、集邮、梦想、创意等。

  2.开篇点题,结尾扣题。

  开篇点出文章主题,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要写什么。结尾要扣到主题上,首尾呼应,使中心更明确。

  3.行文过程,切入点要小。

  习作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能小中见大。最好从自我生活实际中选择拟题,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描写事例,生动具体。

  习作时围绕中心,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达到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

  1.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

  2.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合作交流你选择的事例。

  五、明确要求,例文导航。

  1.欣赏微课《美好生活》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2习作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更”字。

  (2)能结合具体事例,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用心想好后再写,要认真书写,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4)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3.例文赏析:『p』

  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傍晚,一抹黑色出现,静静蚕食着天空,路灯逐渐亮了,像是家人对孩子的呼唤,柔和的亮着,指引回家的路。

  我和妍骑车穿过一辆又一辆自行车,以极快的速度向家驶去。

  到了回家的路口,我向妍道别,然后回过头无奈的看着连续不断的汽车,像窜流不息的小溪一样流过。我粗略地数了一下,竟有三十多辆。

  终于看见一条大一点的车缝,我眼睛一亮,正要冲过去,一辆汽车在我鼻前呼啸而过。我目瞪口呆,轻抚着胸口,在那里,我的心脏正急促的跳着……我苦笑不得,继续等待。

  突然,一辆车的速度慢了下来,无视后边拼命鸣笛的车龙停了下来。窗玻璃被旋开,一位阿姨扭过头对我说:“小妹妹,你等很久了,你先过吧!”从没想过这种事真的会发生在我身边,我原以为,这座城市,已经被冷漠吞噬了。我惊讶地问她:“为什么?”那位阿姨却笑着说:“曾经,我也像你一样,常常被前面的车堵得不行,直到有一天,一辆车很谦让地让我先过。”

  我突然感觉,城市的空气里多了些温度。我向她道过谢,继续向家前行。很快,我坐在了沙发上。回想起那句话,心口暖暖地充满着一种叫感动的东西。

  第二天,我骑车去上学。我和另一辆自行车被堵在一条小路上。小径很窄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于是,我偏过头,轻声地对我旁边的人说:“你先过吧。”他感激地看了我一眼就迅速地骑了过去。原来我也可以让人感动啊,想着想着不禁轻笑了出来。我开始觉得,这座城市很温暖,很可爱,很美好。

  谦让,让生活更美好!

  六、实战演习,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温馨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5)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课前搜集“让生活更美好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为本节课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做好了准备。

  2.运用《明天会更好》音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说出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为本节课的习作打好基础。

  3.运用微课导学,开阔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

  4.范文引领,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生更好的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写出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

  7、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

  8、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9、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10、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1、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部编版下册语文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4.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结论。

  2.词句段运用

  (1)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2)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3.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课文,讨论交流

  1.谈话导入。

  本单元的课文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体会《威尼斯的小艇》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快速浏览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威尼斯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小组自由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表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3.体会《牧场之国》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快速浏览课文《牧场之国》,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荷兰牧场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小组自由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4.教师小结: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学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方法。

  板块二语言运用,训练表达

  1.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课件出示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这两段话是如何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小结:第一段话是《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的句子,通过描写半夜戏院散场后瞬间的喧哗来体现威尼斯的动态美。第二段话是《牧场之国》一文中的句子,通过描写晚上荷兰牧场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来体现荷兰牧场风光的静态美。

  2.在这三种情景中,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课件出示

  ①放学后的校园②群鸟飞过湖面③火车进站

  (1)这三种情景中,该怎样写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呢?(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小结:第一种情景“放学后的校园”,先描写出学生放学时喧闹的情景表现出校园的动态美,再描写出放学后校园的安静来表现校园的静态美。第二种情景“群鸟飞过湖面”,先描写出群鸟飞过湖面时,水面上的各种变化来表现出湖面的动态美,再描写出群鸟飞过湖面后,水面慢慢恢复平静来表现湖面的静态美。第三种情景“火车进站”,先描写出火车进站后,人们嘈杂的喧闹声来表现火车站的动态美,再描写出火车站的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来表现火车站的静态美。

  (3)小组讨论交流:第一种情景“放学后的校园”的动、静之美怎样写?(学生自由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学生畅所欲言)

  课件出示

  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整个校园仿佛也被这铃声所唤醒,校园变得喧闹起来,快乐与轻松充满了每个角落。噼里啪啦的收拾书本声,为了庆祝放学的欢呼声,同学之间的招呼声,又结束了一天的学业的如释重负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部放学交响乐。默默地,校园在夕阳红色的余晖中吐出最后一群归去的孩子们的喧哗,热闹了一天的校园终于宁静下来。寂静的校园被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包围着,那是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草儿的绿色和夕阳的红色渐渐变暗、变淡,向无言袭来的暮色过渡着,整个校园和着暮色也渐渐地入睡了。

  3.请同学们按照描写第一种情景的方法,描写出其他两种情景。(学生独立在语文练习本上完成练习)

  4.四人小组内交换读一读各自写的句子,互相提出修改建议。

  5.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6.全班交流汇报。(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写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板块三语言运用,体会表达

  1.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件出示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说一说这句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这是《金字塔夕照》中的一句话,描写了埃及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熠熠发光之美,作者穆青只描写了一种金色就表达出对埃及金字塔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这是季羡林写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一段话。

  课件出示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说一说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这是《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一段话,描写了印度的泰姬陵纯白的奇迹之美,作者季羡林只描写了一种纯白色就表达出对印度泰姬陵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这是朱自清写的《绿》中的一段话。(课件出示《绿》中的一段话: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那醉人的绿呀!)

  (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2)说一说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这是《绿》中的一段话,描写了温州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的特点。作者朱自清只描写了一种奇异的绿色,运用对比衬托法就表达出对温州梅雨潭的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4.这三段话共同的表达特点是什么?(指名学生说)

  5.教师总结:这三段话都是通过烘托、渲染的方法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试着运用烘托、渲染的表达方法来描写景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总结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欣赏,体验乡村美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乡村吧,你觉得乡村美吗?(美)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不同的乡村美景图)

  2.欣赏了这几组乡村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小结: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真是令人陶醉!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写下了描写乡村美景的不朽诗文,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名为《乡村四月》的古诗。板书诗的题目,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乡村四月)

  4.四月是什么季节?(农历四月是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

  5.了解诗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乡村美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知诗人、解诗题,为学习古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悟诗韵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课件出示《乡村四月》这首诗)

  2.听老师范读,同桌互相讨论交流:要读出怎样的节奏?(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乡村四月》及节奏划分)

  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4.教师小结:诵读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5.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6.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意?(查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借助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

  7.学生根据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理解古诗的诗意。(学生独立学习)

  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首古诗的诗意。(学生自由讨论)

  9.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古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让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理解古诗的诗意。

  板块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1)虽然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但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学生边读边圈画)

  (2)谁来说一说你圈了哪些词?(绿、白、子规声)

  (3)你看到的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乡村的景色很美,村里的人很忙)(相机板书:景美人忙)

  2.学习一、二句,感受“景美”。

  (1)播放背景音乐,老师深情朗读:“闭上眼睛,我们仿佛走出了家门,看着自己美丽的乡村,这里有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熟悉的歌声‘布谷,布谷’……这是布谷鸟在歌唱,声音是那样清脆,是那样悦耳,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我们屏住呼吸,继续听,我们听到了无数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草丛中,池塘边,小溪旁,树林里,田野里……慢慢睁开眼睛……”

  (2)从这两句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3)教师小结:绿色山野,白色平地,如烟的细雨中,响起杜鹃鸟的歌声,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优美的乡村画卷。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这里的人家,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诗。

  3.朗读三、四句,感受“人忙”。

  (1)学生齐读三、四句古诗。

  (2)“蚕桑”和“插田”是干什么?(“蚕桑”是采桑叶养蚕;“插田”是在田里插秧)

  (3)教师引导:清晨农民要挑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后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喂养四次:清早、中午、下午、半夜。家家养蚕,户户忙蚕,蚕儿要上架了,从吐丝、结茧到销售,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们有什么感受吗?(很辛苦)农民插秧的时候,天空下着细雨,农民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雨水流进脖子里,脚踩进烂泥田里,整日弯着腰插着秧苗,你们又有什么感受呢?(非常辛苦)那就请你们时常记住这句话。

  课件出示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4.抓“才”和“又”字,体会“人忙”。

  (1)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和“又”)

  (2)乡村四月里,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啊!这两行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行诗重在写人,“才”“又”这两个看似平实的词,充分说明了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3)请用一个感叹句来赞美一下辛勤劳动的农民们。(指名学生说)

  (4)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诗。

  5.学生自由背诵古诗《乡村四月》,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诗句来入诗境、悟诗情,感受古诗中景美和人忙的情境。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本单元的课文所呈现的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方法。指导学生总结出“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结论。

  2.把握“词句段运用”的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描写方法,并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感悟三位作家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他们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三段话都是通过描写一种颜色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的。

  3.“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这首古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记背古诗,体会诗意,引导学生体会“景美”“人忙”的情境,领悟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下册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

  2.学习并认读大写数字。

  3.学习例句中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此法介绍一个事物。

  4.积累和理解一组对联。

  教学重难点:

  1.词句段运用(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个事物,仿照例段写片段)

  2.理解并积累一组对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自评式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

  2.你是怎样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的

  3.读课本第31页“交流平台”的内容,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

  4.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积极思考,想办法解决。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看课本中的图片。这是什么?(一张汇款单)

  2.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疑问?(汇款单上的金额为什么要大写?)

  3.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了防止金额被篡改。)

  4.出示大写数字,指名认读。(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5.同桌合作。一个说数,另一个用大写数字写出来。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们的名称有的是新出现的,有的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含义。

  2.出示词语: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桌面、窗口、潜水、文件夹。

  3.读一读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4.小组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第二题。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作者是怎样介绍事物的?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指出说明方法。(作比较)

  2.作比较有什么好处?(将我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3.拓展练习: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注意读准“塞”“锁”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

  (1)“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这是出自徐悲鸿的一副对联。此段用南北方景色的不同,道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

  (2)“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一副回文对联,就是上下联从最后一个字往前倒着念和顺着读是一样的。回文要做到“似倒而顺,似顺而倒”,这有赖于巧妙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匠心。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是苏州沧浪亭的对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歌《沧浪亭》,“清风明月”指的是自然界的景物,它们没有主人,人人可得而享之,所以说原本是无价的。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歌《过苏州》,写苏州景物美好宜人,山水亦似有情,真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的一副七言对联。上下联巧用两组数词,仅用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几个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极其生动逼真地概括了济南古城风貌的秀美景色。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请全班交流。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了数字的大写,学习了新生词汇,能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特点,积累了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发现自然的美丽和奥秘,体会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部编版语文下册经典语文园地

  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4.积累名言警句。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4.积累名言警句。教学难点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重点说明,引起兴趣,赏析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新课教学2、引用例子,讲解方法。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3、1点题式。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2设问式。提出问题,引起注意。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学生读)3描写式。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例如《草原》再介绍非常好用的开头方式:4引用式。引用名言警句、诗歌、谚语、人物语言等。(举例)假如我想写有关父母的爱的,可以引用我们学过的什么名言呢?“父母是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那如果我想写有关努力学习的,我可以引用哪句古诗呢?总结结尾的方法及作用:那结尾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呢?(板书:结尾)1、首尾呼应。2、3、总结全文。4、5、点明题旨。6、7、意犹未尽。(板书)8、4、回顾课文,拓展延伸5、课外延伸其他文章的开头、结尾:学生想一想、找一找你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把开头结尾列出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在具体的文段中感受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三、总结方法,运用习作。最后老师想说,写虽有章法,但并无定法,只要写得详细、生动就是好。所以只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多积累、多学习,你们才会写出更好的。板书内容开头:1点题式、2设问式、3描写式、4引用式结尾:1首尾呼应、2总结全文、3点明题旨、4意犹未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2.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3.积累名言警句。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1、新课导入2、教师出示蜜蜂、梅花、月亮的图片。(板书:蜜蜂梅花月亮)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会联想到些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看到某些事物,就会让人联想到某一类人或是产生某一种情感。有些诗人就把他们写进了诗歌。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用生活的常见的事物导入,拉近古诗意向与我们的距离,孩子们也更能感受到诗歌意向之美。新课教学二、总结写法学生展示收获,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共同点是都用了“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强调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不同点是“物”的不同,“志”的不同。三、拓展延伸请同学说说其他“托物言志”的诗句。4、分析作用5、师:古诗因为有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才显得魅力无穷;现代散文同样也有自己独特的添加色。学生自主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分析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生分析,师总结:1.通过外貌描写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在人物刻画时又起到加强的作用。2.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五、日积月累读一读这些名言,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同桌之间交流,汇报。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原意是说,柳枝比较容易扦插成活,而花即使很用心种植,也难使其成活。比喻有些事情努力追求却没办法达到目的,而有些事情并没有刻意去做,却很好地完成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增广贤文》解释:药虽然很苦,但是对病人的病有好处;诚恳的劝告、尖锐的批评虽然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是有利于听的人改正他们的行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而子女想要去养老孝敬,可是亲人却失去了。教育子女,应该好好的对待自己的亲人,不要等到失去了亲人以后再去叹息。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也就是"居安思危"的意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你真正应用知识于实际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知识不够;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不会知道它的难处的。巩固复习“托物言志”的表现作用。先让学生思考句子意思,再交流、汇报,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动性。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六、课堂小结本节课咱们学习了很多语文写作的小妙招,希望可以在平时的习作中运用起来。板书内容蜜蜂梅花月亮托物言志教学反思学生的作文写的好不好,开头和结尾很重要。有的学生写了几年作文,还不会开头。甚至有的教师都不知道作文常用的一些开头结尾的方式方法。1、在教学实践中自己摸索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2、我们整合网络资源,发现作文常见的开头和结尾方式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点题式、引用式、设问式、描写式等,这些简单易懂的名称,学生记起来容易,运用起来方便。我们以课本为据,总结作文的开头方法。细心的老师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出示的“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而且进行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即:“简、新、美。”二、针对不同作文学会选取适当开头和结尾通过本次研讨课,学生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作文中会自觉运用那是最好。如果理解不够深刻。在今后的每次作文教学中,我们都会选取适当的开头和结尾,对学生进行逐渐渗透,直至熟练运用和理解。相信每位学生都会有所得。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须引起每个执教者的高度重视。我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总结出好的方式方法为我所用。就像我们常说的,写文章虽有章法,但并无定法,相信我们开动脑筋多积累、多学习,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写出更好的文章。随后,我们又讲到了外貌描写读人物刻画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根据文本提供的句子,注意到了讲与练结合。从这堂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课堂反应还不错。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都被调动起来,讨论、交流、回答问题都比较热烈,练习的准确率也比较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然,如果我能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和练习再多加以评析,给学生质疑和交流讨论再多的机会,再多放手给学生总结归纳写作规律,我想学生会有更大的收获。其实每一个学生就像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只要我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火花,正确适当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我想学生们一定会对生活有更深刻的感悟,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来。

2020年最新部编版语文下册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教学重难点:

  1.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2.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有些语句特别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或想法

  1.小刚:我发现有些语句能够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小兰:我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

  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

  小明:学习《天窗》时,我从“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中,

  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请同学们从本单元其余的文章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情或想法的句子,看看

  从《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表达了诗人喜爱儿童及乡间美景的思想感情。

  从《三月桃花水》体会到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并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板书:城市生活农村生活)

  第1页共3页

  1.出示课件

  cuǐcàn

  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

  ǎo

  肥沃静谧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注意读准平舌音“璀、璨”,鼻音“袅”。

  3.说一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第一行词语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第二行词语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词语。

  4.选一选,说一说。(出示课件)

  (1)描写城市生活:

  我们生活的城市里高楼林立,一到晚上,大街小巷的灯都亮了,璀璨夺目,漂亮极了。白天的时候,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片繁华。

  (2)描写乡村生活:

  城市远郊的小村庄依山傍水。这里的田野,土地肥沃,一阵风吹过,绿

  油油的麦浪翻滚。傍晚时分,一缕缕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是村庄最美的时候。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

  城市生活:灯红酒绿门庭若市万人空巷水泄不通人声鼎沸

  乡村生活:山青水秀花香鸟语春色满园鸟语花香湖光山色

  (二)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别描绘出了什么地方的风景画

  (第一幅是田园风景图,第二幅是海边图,先选择出自己喜欢的一幅,然后观察图画中分别画有什么景物,运用一些修饰词语以及学过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一幅画面。)

  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

  示例:

  第2页共3页

  (1)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悠闲地摇着尾巴吃草的羊群,构成了一

  幅动静结合的草原牧羊图。

  (2)蓝天白云,高大的教学楼,绿茵茵的操场,在跑道上锻炼身体的孩子们,

  构成了校园中最迷人的风景。三、日积月累

  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意思是: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

  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意思是说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

  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

  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

  在花丛中笑。

  4.课件出示译文、诗句赏析。

  四、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卜算子.咏梅》

  2、完成同步指导和词语手册上的练习。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页共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组第1课总计3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4月21日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惠崇《春江晚景》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二、初读古诗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2、学生自学。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①识字“蒌蒿”、“崇”、“轼”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1、出示自学提示(二)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三)①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②背诵古诗。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①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②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五、课堂训练六、总结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板书设计:桃花鸭子美丽的春江晚景画中蒌蒿芦芽画外河豚(联想)第二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2、自学自读,熟读诗句。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3、深入探究,了解诗意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第三课时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2.强调曾是多音字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组第2课总计2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4月21日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2.燕子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我们首先听一首儿歌,看谁能猜出歌里唱的是什么?播放儿歌《小燕子》。(学生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燕子,看看它有多么可爱。板书课题《燕子》。二、检查自学,展示成果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燕子的资料。2、展示作者的介绍。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三、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比一比看谁学的最快。(1)在读课文中,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2)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提示: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根据形近字的不同偏旁,根据字的结构深记忆。2、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3、生字组词大挑战。四、自主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大声朗读课文,可以个人读、小组齐读、接力读,逐渐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1、你知道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吗?点拨:对燕子的喜爱的赞美之情。2、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燕子,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点拨:描写的是春天的燕子,从“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看出来。四、深入探究燕子的美丽外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1、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分别是什么样子的?点拨: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2、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燕子外形有什么特点呢?点拨:外形非常美丽。3、小燕子还有什么特点?点拨:活泼机灵。五、感情朗读,欣赏春天美景组织学生齐读第二段,然后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看谁先回答。1、春天到来了,景色是怎样的?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点拨:是光彩夺目的春天,描写了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2、细雨、微风、柳丝、草、叶、花分别是什么样的?点拨: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3、“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怎样的景象?点拨:各种树木、花儿、草儿,长的非常茂盛,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就像赶集似的,热闹极了。4、小燕子从哪里赶来的?它给春光增添了什么?点拨: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5、发挥想像,你认为小燕子会为春天增添什么生机呢?点拨:带来美丽的身影,带来悦耳的歌声,带来精美的舞蹈等。六、合作探究,理解空中飞燕的美姿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第三段,看那个组读的整齐、有感情,然后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1、燕子是如何中天空中飞行的?点拨: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2、课文写了燕子几种情况的飞行?两种,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3、你能描述一下“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的情形吗?点拨:小燕子飞快的飞到清澈的湖面上,轻轻的贴近了水面,俊俏的尾巴轻快的沾了一下水面。湖面上产生了一圈又一圈的美丽波纹,慢慢向四周荡漾开去。4、这一段你感受到燕子飞翔时怎样的特点?点拨: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巧和优美的姿态。七、细细品读,体会静止燕子的优美仔细品读第四段,反复体会语句意思,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1、小燕子为什么要落在电线?点拨:几对燕子飞倦了,所以落在电线上。2、我会找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点拨:“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第一句把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比作五线谱,第二句是把电线和停着的燕子比作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3、发挥想像,说说燕子“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会赞美什么呢?点拨:会赞美春天的美丽、燕子的可爱美丽、大自然的生机活力、人们的勤劳。八、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提高指导学生仿写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点拨:远处的丛山,连绵起伏,多么像一个大屏障啊!天上轻盈的白云,飘来飘去,多么像美丽的仙女啊!九、当堂练习、及时巩固十、课堂总结同学们,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美,写到燕子的飞行美,又写到它静态的美。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和活力;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可爱。希望我们热爱小燕子、保护可爱的小燕子,让生活更加美好。【板书设计】燕子外形活泼机灵南方赶来增添生机飞行天空掠过静止电线休息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组第3课总计2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4月21日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3.荷花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教学准备:识字卡片、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课件、挂图。第一课时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轻声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提示: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从“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看出。)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未见荷花先闻其香!)(板书:闻清香)师: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叶爷爷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读出来呢?先自己试试。(指名学生读,评议,全班齐读。)2.相机引入学习后面的自然段。师:这么美的荷花,这么浓郁的清香,把人都给深深陶醉了!怪不得,叶爷爷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初读。)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教师: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精神抖擞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请大家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这句话。2.(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指一指,哪处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教师讲述: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挤挤”的情景?师: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好在哪里。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出示句子)“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对照插图,想一想,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学生自由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师: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姿态外,还有别的姿态吗?2.(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1)教师:眼前的荷花有多美?你怎样感受到的?为什么称它为“一大幅活的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2)教师:花,用眼去欣赏;优美的文字,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同学们,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四、学习第四自然段出示句子:“不光……好梦……”,齐读。1.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2.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3.蜻蜓、小鱼都是“我”的伙伴,他们会跟“我”说些什么呢?还会有哪些动物来与“我”交谈,会对“我”说些什么?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师:我们沉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哎,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一齐读第五节。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组第4课总计1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4月21日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4.昆虫备忘录教学目标:1.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2.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1)学生观看视频(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虫的。(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二、初读课文读通读懂1.自由读通课文(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字词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4.梳理课文内容(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4)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三、制作昆虫备忘录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向同学介绍说明。3.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1)表格式(2)图片文字说明式(3)文字记录式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1)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咯咯声、独角牛为什么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2)交流解决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究,请在课下阅读杨红珍《走近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板书设计:4昆虫备忘录蜻蜓复眼瓢虫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独角牛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蚂蚱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组语文园地一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4月21日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口语交际·春天去哪儿玩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特点。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3、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通过口语交际中的交流、评价,让学生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学重点:能在交流过程中看到的景物说清楚,对于印象深刻的,能说得具体些。教学难点:会聆听同学的发言,把句子说具体、生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设计一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歌唱春天。1.读一读。课件展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2.唱一唱。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春天的歌曲(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3.说一说。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二、畅所欲言,感受春天1.是啊!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春天的美图,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言把看的说出来呢?(课件出示春天的美图)2.学生畅所欲言把看到的说出来。说话示例:(1)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开了……(2)春天来了,小溪里的水解冻了……(3)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设计意图:出示不同地方的春天的图片,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春天,为后面“春天去哪玩”铺垫材料。】3、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如何让把话语说生动、具体(如,运用不同的修辞,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设计意图:教会孩子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把把看到的景物说清楚,还要说具体说生动。】3、小组合作,描绘春天春天在你们的口中变得如此的多姿多彩,这么美好的季节,若能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想不想出去玩?你想去哪玩呢?1.学生回答2.小组合作课件出示交流要求(1)想去哪里玩?说清楚想法和理由。(2)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讲话(认真倾听也是一种美德)。(3)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总结把组里的意见,并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4、回顾小结,增强感受春天里,有阳光,有小鸟,有花香……春天多美啊!一年之季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走进大自然,共同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吧!板书设计:春天去哪儿玩颜色形态视觉听觉嗅觉按一定顺序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组语文园地一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4月21日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目标: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教学重点: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教学难点: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教学准备:搜集要描写的和你喜爱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观察。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什么样的关系才称得上朋友?植物包括什么?(出示植物的图片)二、学生自己展示喜欢的植物记录卡1.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了解的性状。2.小组内介绍。3.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三、写作方法指导:1.写好植物的形态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与其它植物不同之处。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般来讲,写植物的顺序有两种:一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二是按生长顺序。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1)对比法例如:在这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里,我喜爱的既不是花中之王牡丹,也不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而是可治百病的芦荟(2)比喻法例如:万寿菊有的是未开的青色的花骨朵,远远地望去像一个个小小的话筒,竖在枝头,花瓣一层又层,密密地重叠在一起,像一个淡黄色的绣球。(3)拟人法(4)衬托法芦荟不像牡丹那样艳压群芳,也不像文竹那样温文尔雅,更没有玫瑰那样的馨香四溢。但就是它的朴实无华和默默为人奉献的内涵深深打动了我的心,(5)远近结合法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例如:近看:盛开的菊花真是漂亮,花朵极大,像个大绣球,淡黄色的花瓣,一丝一丝的,菊瓣弯曲带钩,中间金黄的花蕊像一个小太阳,菊花的茎都非常挺直远看:a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5.要有联想地抒发感情写植物可进行联想,抒发一些个人感受。四、尝试写作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板书设计:我的植物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对比法比喻法拟人法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组语文园地一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4月21日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识字加油站”都是形声字,可以让学生再列举一些和这一板块中的生字有着相同偏旁的汉字。2.词句段运用”可以让学生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3.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4.从课文片段中提取写作方法并加以实践。教学重点:正确识记形声字。习得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并进行练笔。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PPT。学生搜集“扌、纟、贝”这三个偏旁的生字,搜集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熟读精思品佳句1.自学预习读一读下列语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2.检查自学成果教师指名学生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三段文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花骨朵儿”,其中“骨”读为(ɡū),整个词应读出儿化韵。“顺顺溜溜”的“溜”读为“liū”。3.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这句话。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1)一只活泼的小燕子在空中飞翔(2)小燕子身体特别轻盈,与水面的接触只是轻轻地一点。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把这种画面描述出来,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学生读得越出色,说明他的想象越丰富,感受越深刻。学生读完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朗读方法——边想象画面边读书。4.运用方法尝试自学(1)引导学生运用“边想象画面边读书”这一新掌握的方法,自学“交流平台”的后两段文字。(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3)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在此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画面:这朵荷花马上要绽开了,花骨朵儿已经包不住花瓣了。感受:作者把花骨朵儿写活了。学生通过朗读把脑海中的画面描述出来,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二、分门别类识生字1.预习自学2.检查预习教师指名公布自己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对于出现的错误进行订正。提醒学生注意以下汉字的读音:“援”前鼻音发音,“贡”后鼻音发音。“掷”、“资”的音节是整体认读音节。3.归纳整理(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板块中的三行生字,说一说每行三个生字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以第一行的“援、掷、捞”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预习单,从而得出结论:这三个字有着相同的偏旁——“扌”。以此类推,第二行和第三行的生字也都有相同的偏旁,分别为“纟”和“贝”。(2)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给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仔细观察这些词语。师生小结:“援、掷、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与手部动作有关。学生拓展提升:“拍”、“打”、“挑”、“挖”的偏旁也是“扌”,这些字的意思也与手部动作有关。师生总结:偏旁为“扌”部的汉字,其意思与手部动作有关。(3)按照总结第一行生字字义的方法,借助文中词语,尝试总结二三行生字的意思。4.总结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再次仔细读一读这九个生字,找一找,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它的组成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课时一、精挑细选析词句1.布置预习查字典,查找以下四组词语的意思。(1)清香浓香(2)荡漾飘荡(3)轻巧轻快(4)灵活灵敏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师生合作,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形近词(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清香”和“浓香”的意思,找找二者之间的异同。(2)提示学生回顾课文《荷花》,想一想,荷花的香味属于哪一种?(3)总结方法:形近词的运用是需要具体的语境的,因此,要区分形近词的差别,就要将这些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进行对比。3.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1)学生运用在具体语境中区分形近词这一方法通过自学解决这一板块剩下的三个句子。(2)师生共同验证学习结果。二、由表及里悟方法1.布置预习(1)安排学生借助文中拼音将以下两段话读熟: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独角牛的甲壳铁黑色,很硬,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2)找一找这两段话中分别描写了燕子和犀牛的哪些部位。2.检查自学成果(1)指名朗读课本这两段文字。描写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描写独角牛的:甲壳、角3.深入体会写作特点(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成果二,找一找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分别有什么特点。羽毛——黑色的尾巴——剪刀似的翅膀——轻快有力(2)层层推进总结方法要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描写生动,首先应明确它由几部分构成,然后从颜色、形状、动作等方面明确每部分的特点是什么。(3)巩固强化学习方法独角牛:甲壳——铁黑色,很硬角——像犀牛的角4.尝试写作三、日积月累读经典1.布置预习正确朗读《忆江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谙”的读音,借助资料查阅“谙、蓝”的释义。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对个别字进行读音指导。比如“谙”读为“ān”,它在词中的意思是熟悉,“蓝”的意思是蓝草,叶子可制青绿染料。解决了字词障碍后,学生再读整首词。2.在朗读中想象画面(1)指导学生反复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找出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诗人提到的颜色。(2)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日出江花红胜火: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红。引导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画面,把这种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学生再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3)再读整首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教学反思:

部编版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下面是同学们围绕文章的写法展开的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琳琳:我读文章,常常发现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

  兰兰:是呀,比如读《北京的春节》,我发现课文重点写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宁宁:是的,我读《腊八粥》一文时,发现这篇课文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件事,重点写的是________这一部分。

  刚刚:为什么这样写呢

  强强:这样安排,会使文章主次分明,使读者能更好地

  比如《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那几天了,所以要详写。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

  丽丽:哦,我知道了,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娟娟:嗯,是的。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运用这样的方法,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写得____________一点,次要内容则________一点。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清楚。

  二、词句段运用

  1.读句子,仔细观察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我发现加点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总结:在一个句子中用不同的词表示一样的意思的好处是

  A.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B.起强调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

  C.使语言表达更全面。

  D.用词有变化,使语言更加生动丰富。

  3.仿照第1题的句子填一填。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雨在跳远比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宁在游泳比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写一写。

  过年的时候吃鱼: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建筑上雕刻蝙蝠:

  建筑上雕刻云纹:

  三、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

  徒:

  3.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

  4.这首诗告诉我们:

  语文园地

  一、兰兰: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

  正月十五

  宁宁:等粥喝粥等粥

  丽丽:重点表达的意思

  娟娟:具体详细简略

  二、1.意思是一样的2.D

  3.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4.寓意年年有余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寓意福从天降寓意高升如意

  三、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散布。空。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要珍惜时间。

  二、选择题

  2.

  忧伤的国歌

  房向东

  ①那天,我们先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路上,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②“全筷子”是一个女老板,三十五六岁模样,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弥漫着伦墩的雾,有点儿迷惘,有点儿忧伤。她先是为我们上了茶,接着上饭上菜。

  ③边吃饭边聊天。这时,女老板凑过来问:“你们几个,什么团呀?”我们告诉她,我们是出版方面的。她“哦”了一声,她似乎对我们是搞出版的来了兴趣,话稍多了几句,淡淡地说:“我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院里长大……我的继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美编。他叫李某某。”这时,我仔细瞧了她一眼,她说不上漂亮,然而有一种气质,有点冷,有点无奈,仿佛还有点渴求。

  ④这时,突然响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我们几个全都抬起了头,先是对视一眼,接着就寻找声音发自何处。在伦教,还能听到我们的国歌?原来,是从女老板的口袋里发出的声音—是她的手机响了。她的手机铃声设置为我们的国歌声!

  ⑤她到一旁接电话了。

  ⑥在国内,每天听这支歌,可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特殊的震撼力。这音乐,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一时间,我们几个都沉默不语了。

  ⑦接完电话,她过来又为我们每人加了一小碗汤。我们问,你的手机怎么会有国歌声呢

  她说:“想家。特地灌进去的。”

  ③我们似乎也没有太多的话说。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在心中品味着她的“想家”二字。我还品味着“金筷子”这个店名,筷子,是中国才有的,“筷子”却是“金”的!中国的筷子,在她心中有多大的分量啊!

  ④过了会儿,我问:“最近有没有回到国内看看?”她说:“去年春节回北京了。我什么人也没有找,在宾馆住了三天,这三天都打着车在街上转……”她的声音很低。听到她的声音,我被她的伤感所感染。她说了,她想家。北京,是她长大的地方,有同学,有亲人,至少,有熟人,她却谁也没有见。她有一个继父,她母亲还在吗?她与母亲说不上话?或者母亲待她不好,所以她出国了?也许,她的爱遗失在北京的某个公园,遗失在依然款款而流的水中?无家可归?还是有家不想回?她在北京转了三天,她在寻我感觉还是寻找梦?总之,我觉得她瘦弱的身躯里装了很多心事,很多理不清的情感。

  ①我们走了。女老板把我们送到门外,神情恋恋的,又把我们送到了停车场,起风了。我们要上车了,请她回去。她说:“一路上小心啊,过马路要小心啊……”她的语气,像母亲送孩子上学,像妻子送爱人远行……我们点着头,却什么也没说。我们用眼神和笑容向她告别。我们上车了。这时,她的手机又响了,她右手接着电话,左手上举着,晃动着,目送着我们远去,远去……

  ①所有的中国人都远去了,只有她留在伦敦的风中。这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那手机里发出的国歌声,有那么点儿,忧伤……

  1.请你梳理文章的情节,理清文章的思路。

  吃饭时遇到女老板————惊闻国歌————送别

  叮咛——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女老板“想家”的情感

  4.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其中之一便是“他乡遇故知”。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对这一喜事的理解。

  1.聊天中得知女老板的身世,听女老板诉乡思,感受到手机里国歌的忧伤。

  2.语言描写。表现出了女老板对我们离去的不舍,体现了她对祖国和国人的思念与热爱。

  3.①在手机里灌装国歌。②回国在大街上转悠。③为店取名“金筷子”。④为“我们”送行。

  4.文章中在伦敦开餐馆的女老板,遇见我们几个“国人”态度非常热情,和我们相聊甚欢,在“我们”告别之时非常依依不舍,这正应了古人之语:他乡遇故知。在他乡久居或旅游之时,因为和家乡不同的环境等因素,难免会感到孤独和忧伤,当遇到家乡人时难免会感到亲切和欣赏,所以这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结合本文言之有理即可。)

  3.

  拉亮了灯等你

  ①冬天的夜,来得早。

  ②电话铃声响了。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是,我就是。”我急忙应道。打电话的是我班上最调皮的男孩。“昨天一早,候婕要转学回老家。大家商量明早六点在学校为她送行。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真的!谢谢老师,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

  ③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一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早是六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厖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打开百度文库APP阅读全文取消确定

部编版语文下册13.荷叶圆圆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认识本课12个生字,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

  2.会正确书写7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书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感受、体验生活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头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就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有意思的谜语,听好了:

  “圆圆大绿盘,浮在水面上,水珠拿它当摇篮,小鱼拿它当凉伞。”猜一猜,这是什么?(荷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荷叶的课文。揭题──《荷叶圆圆》。

  齐读课题:要求把题目读得美美的。

  3.导语:夏天到了,池塘里长满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可美啦!瞧!这三个小朋友都乐呵呵的,是什么把它们吸引住了

  (出示课件)荷叶圆圆教案_荷叶圆圆优秀教案

  二、探究方法、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注意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读准课文中那些生字娃娃的读音。

  2.(屏幕出现全文)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评价(这几个小朋友不仅把课文读通顺,就连躲藏在课文里的12个生字娃娃都读准了)。

  3.(出现12个生字)瞧!生字娃娃来了,跟他们打打招呼吧。赶快借助文中拼音,把它们读一读、认一认。自由读读也可以同桌互读。

  4.都会认了吗?来,咱们来读一读: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指名带读。

  5.仔细看看,哪些字在你的生活中经常见到,对它比较熟悉

  (学生提到的字,大家都比较熟悉,隐去那个字)

  小结:只要在生活中主动地观察,主动地发现,就能认识好多好多的字啊!

  6.剩下的这些字,也许你不太熟悉,怎样认识它们呢?来,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模样吧。自己试一试。

  7.和同桌的小伙伴商量商量:老师巡视指导。

  8.怎样记住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指名汇报说说。

  9.小朋友们一定还有许多识字的好方法,来,咱们每个同学选择自己记得最好的一个字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10.相信大家已经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屏幕上消失的字又回来了)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11.读给同桌听听:互相考考,还有不会的生字,请同桌帮助帮助。

  12.我的火车要开了,开哪里?开这里。

  请2、3小组的同学开火车。其他的同学,当好小听众,读对了,请你跟着读;读错了,请你帮帮他。(开火车)

  三、美读美诵,体验童趣

  1.现在这些生字娃娃要跳回原来的位置去了。

  2.(屏幕出现全文)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想象,看你都能看到些什么有趣的景物?(学生反馈)

  3.最喜欢谁?自由读读写它的哪一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看课文插图,说说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句子: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全班齐读。

  3.(出示荷叶课件)看到这些荷叶,你觉得荷叶美吗?我们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好这句话呢?自己试试。

  4.指名读──评价──集体读。

  五、作业布置

  1.认认生字朋友。

  2.好好地读读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巩固认字

  1.认读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2.齐读全文。

  二、美读课文

  1.美读小水珠:

  ⑴抽读,评价。

  ⑵来,咱们一起再来体会体会。(齐读)

  ⑶来,咱们轻轻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受呢?理解词语“摇篮”。(指名说说)

  ⑷让我们舒舒服服地再来体会一下读。

  ⑸(课件)大家看,小水珠正舒舒服服地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一起再读一读这段话。

  2.朗读小结:只要大家用心体会,就一定能读好课文。

  3.美读:小蜻蜓、小青蛙、小鱼。

  4.小鱼游得可高兴啦,谁愿意做这可爱的小鱼,读读课文。我们一起来做这快乐的小鱼吧。

  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

  5.四个小伙伴我们都认识了,小朋友,小声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谁?好好读读写它的一段,读的时候可以做做动作,能够背下来最好,待会请同学上台表演。

  6.抽学生上台表演。(佩带上相应的头饰)

  (课件出示全图)看着图,我们一起试着美美地背一背。

  三、开心写字,写对写好

  1.开心写字时间到了!(出示7个字),来,和字娃娃打打招呼!

  2.仔细看看,哪些字最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儿,好吗

  3.你觉得哪个字最不容易写好

  (师范写,边写边讲)

  4.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和最难写的字练一练,写得好写一个,写得不好,多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提醒书写姿势)

  5.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安安静静地,开开心心地写字吧!(配乐)

  6.展示学生的优秀书写作业。

  四、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高高兴兴地学会了12个生字,读懂了一篇有趣的童话,还开开心心地写好了这些生字。现在,让我们高高兴兴地说声再见吧。

  五、课后延伸

  回家后,把自己眼中的荷叶画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绘画比赛,看看谁眼中的荷叶最美!

部编教材语文第2单元整合备课

  泗店镇中心小学教师备课

  年级:三学科:语文

  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主题秋天的美景设计者:金平教学目标1.认识35个生字,会写39个字,读准1个多音字,能够正确读写31词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3、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4、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5、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课件、预习提纲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班级:姓名:一、日积月累(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1、识记:四字词语2.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3.趣味识字:4.易写错的字:5、多音字:假、(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三)尝试背诵《山行》。每首古诗的意思:(二).质疑:预设:1、荷尽已无擎雨盖什么意思?三年级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班级:姓名:一、日积月累(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1、识记:四字词语2.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3.趣味识字:4.易写错的字:(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明朗、熨帖、凌乱,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二、文本细读:(一)整体感知:1.思考本文中的主要内容?2、自读,阅读链接,思考:主要讲了什么?与《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有什么不同?(二).质疑:预设:从哪里看出门前的水泥道的的美?三年级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班级:姓名:一、日积月累(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2、趣味识字:(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五彩缤纷,把你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分类标记。(三)尝试背诵2段。二、文本细读:(一)整体感知:本文的主要内容:(二).质疑:预设:1、课文中的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2.思考:课文每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来。预习展示交流反馈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本单元我们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来理解课文。二、展示交流1、本单元的四字词语:2、.本单元易读错字。平舌音:赠、增、棕、残翘舌音:挣、匙、橙、易混淆:斜、缤、3、多音字:挑4、趣味识字。雪梅半入目(霜)花前放着半包米(菊)歼一半,钱一半(残)左耳听完(院)二人相见(规)一斗米(料)5、易写错字。6、指导书写:(1)学生汇报书写方法(2)教师指导:盖:上边部分一竖不出头,几个横长短相似,距离匀称,第三横写在横中线上。菊:下边的“米”,左边一部分写在里面,使整个字重心更稳。晶:“品字形”上边的“日”居中,下边的“日”分别在竖中线两侧。迟:半包围结构,先写尺,在写走之。颜:左边下边的三撇写成短撇。右边的“页”的齐笔与左边的第一横在同一水平线上。(3).学生写字。(4)评价反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书写书写较好的。7、积累词语:(1)词语:寒山、霜叶、荷尽、菊残、明朗、熨帖、凌乱、五彩缤纷,(2)理解词语的意思,指名说说,你采用什么方法理解的?(3)学生汇报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古诗三首》,指名说说,《山行》首古诗额意思。2.同学们评价、补充、修改:3.小结:方法总结:把每句诗中的字的意思、词的意思了,连起来就是古诗的意思。4、自己概括:《赠刘景文》、《夜书所见》5、学生概括《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的意思。5、交流主要内容四、总结延伸教师总结:三篇课文主要内容栏目设计预习提纲预习展示精讲点拨创设情境出示课题第二课时(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水泥)1、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2、集体交流:说一说每篇课文的最主要内容。3、重点训练: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自学展示汇报交流1、学生提出质疑根据学生问题,解决简单问题2、梳理重点问题,小组讨论教师预设问题:1、《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从哪里看出门前的水泥道的的美?3.小结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到相关句段,反复阅读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一)教学《古诗三首》介绍杜牧、岳麓山。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这首诗就是_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二)教师预设问题:1、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白云、人家。①“生”是什么意思?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2.小结解决疑问的方法:找到相关句段,反复阅读或小组讨论。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呢?(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五、指导诵读诗句。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课堂总结拓展提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一)同学们总结学习第一首的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三首。1、小组讨论交流2、班内汇报3、教师总结(二)创意朗读指导古诗朗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三)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A质疑:从哪里看出门前的水泥道的的美?1、小组交流2、班内汇报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B、交流感悟,丰富想象。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2.小组内讨论交流。3.指名说一说。四、总结感受。《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两篇课文从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方面体现了秋天的美景。反馈训练巩固落实限时作业第四课《古诗三首》配套练习册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配套练习册板书设计古诗三首山行:寒霜赠刘景文:荷尽、菊残夜书所见:寒、秋风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地毯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发现)(赞赏)第三课时(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创设情境出示课题课件出示:秋天的美景1、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课件。3、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教师小结:秋天的景色真美,秋天的雨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跟随陶金鸿去看看。板书:秋天的雨齐读学生课题。自学展示汇报交流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1、指名说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读2、出示学生质疑根据学生问题,解决简单问题3、梳理重点问题,小组讨论教师预设问题:1、课文中的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2.思考:课文每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来。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教师重点点拨以下几处。①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②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一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想象句中描写的画面,读出凉爽的感觉。③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创设情境,表现“你挤我碰”和“争”的情趣,再有感情地朗读本句。④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教学《秋天的雨》汇报:课文中的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指名回答: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中的“五彩缤纷”什么意思?你采用什么方法理解的?2、指名回答3.创设意境,激活学生的想象,指导朗读本段优美的语句。教师指导朗读,创设想象空间,激活想象,让学生看到更多的菊花的色彩。相机理解省略号的作用。4.借助小泡泡,理解“五彩缤纷”的含义。5、变成诗歌形式再读,感情朗读6、乱句重组。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3.背诵。(二)自读第3、4自然段,理解“勾住”、“吹起小喇叭”的意思。(三)学生汇报:第三自然段,体会用词的形象传神,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1.指名回答:“勾住”的意思,你采用什么方法知道的?2.指导读好“香香的”“甜甜的”。3.引导学生体验并读出被香味“勾住”的感觉。4.拓展,你还能闻到哪些水果的香味。(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读出语段中蕴涵的积极情感。1.自读本段,思考:秋天的雨吹起了小喇叭,你们听到了什么?(冬天快要来了)2.树林里的小动物,植物听到了这个消息,它们都在忙什么呢?指名几个学生合作朗读本段。3、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4、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四)第五自然段秋天的雨,是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我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颜料,闻到好闻的气味、听到了金的小喇叭的声音。齐读第五段课堂总结拓展提升比较《秋天的雨》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描写秋天,都写了秋天的动物和植物不同点:《秋天的雨》主要围绕“雨”写秋天的景。《迁徙的季节》主要写动植物在过冬之前迁徙的情景。教师预设:(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你能用朗读表现么?一、自读《阅读链接》,思考:短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景物?1、指名回答2、比较《秋天的雨》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教学《听听,秋的声音》1、出示与阅读要求2、自读课文,思考问题3、指名回答4、汇报交流:2、(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配乐朗读1----4节。3、学生发散说自己听到的秋天的声音,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4、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让我们齐读最后两个小节。反馈训练巩固落实限时作业第五课《秋天的雨》配套练习册第六课《听听,秋的声音》配套练习册板书设计6、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丰收欢乐是一把钥匙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吹起小喇叭7、听听,秋的声音黄叶蟋蟀大雁田野匆匆来去教后反思本单元整合备课后节省了4课时,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学,学生能通过交流解决质疑,进行感情朗读,效果较好。我根据课后题设计教案,并抓住课文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教学。《古诗三首》抓住《山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利用方法,去学习另外两首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重点《秋天的雨》根据方法,让学生自读阅读链接和《听听,秋的声音》。找到共同点和不同点。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开门红营销方案

廉洁座谈会个人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