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完整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空城计的故事简介

  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

  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

空城计完整故事

空城计的故事

  司马懿率领大军杀至西城,此时城中只有文官,没有武将。这时只见城门大开,孔明端坐城楼抚琴,数名百姓扫地。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只好退兵了。

  诸葛亮带着蜀军攻打魏军,蜀军失守街亭,司马懿统帅的魏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哲理故事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在“空城计”中,人们不仅看到了渚葛亮的超人智谋,还领略了他自我控制的非凡意志。

  马谡街亭失守,蜀汉军队连遭重挫,司马懿引十几万大军扑来,兵临城下,情势万分危急。而诸葛亮身边却只有一班文官和两千五百名守兵,别无大将。众官闻敌军压境,“尽皆失色”,诸葛亮却传令“大开四门”.然后引小童二人,携琴一张,于城土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

  刚刚经历了“街亭之败”损兵折将的请葛亮,难道就设有挫折感吗?其实,他的这种挫折远远甚于部属。当街亭失守的消息刚刚传来时,一向雍容持重的诸葛亮,竞情不自禁地跌足长叹道:“大势去矣!”然而,他能于瞬息之间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经受住挫折的强烈冲击,表现出自我控制的坚强意志,终于使蜀军化险为夷。

  任何人遇上灾难,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这时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突然而至的险境,才能使自己走出人生的低潮。

  一个人的不凡,首先不凡在不同于常人的情绪控制素质,这是人的一种非常卓越的能力。无法想象一个轻易被激怒,经常为烦恼所苦的人,还能做成功什么事。

空城计的故事简介

  自从制定了空城计划之后,就一直上气不接下气。他又气又怒,说:“诸葛,的小贼,你等我。如果我抓到你,我要你碎成一万块!

  有一天,听说要带十万大军去攻打,心想:我今天就去攻打,捉拿小贼。于是,司马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西城

  到了西城,山下,只见手拿羽扇,焚香弹琴,满面笑容。易想:这个又做了同样的事情。他想让我怀疑有一支军队埋伏在里面,然后撤退。没有办法。想了想,揖叱曰:“可攻城!

  伊大军刚进城,忽然百姓家中出现十万余人,后墙上出现一万余弩兵。然后门啪的一声关上了。易左右为难。最后他被乱箭射死了。

  临死前,易对说了一句话:“该死的小贼,我这辈子就让你碎尸万段!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成语故事

  注释

  ①【虚者虚之,疑中生疑】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虚弱、空虚,第二个“虚”为动词,意为虚晃,让……空虚。全句意思是:当实力悬殊的时候,应该利用谋略制造假象,让对手以为你在使诈,从而不敢轻举妄动。

  ②【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这里指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之际。表示越是巨大的危险过后,就越会出现新的契机。

  寓意

  空城计,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战。

  在自己实力不足以守城的情况下,故意让敌人发现我方城内空虚,不足为惧,这是所谓“虚者虚之”。敌人怀疑我方故意暴露,或者怕陷进埋伏圈内,就会犹豫不前,这就是所谓“疑中生疑”。

  运用此计,必须清楚地了解敌方将帅的性格特征,掌握其心理状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计谋解析

  既然是出奇招,自然首要的是人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凡是能成大事的人,绝非畏畏缩缩、思前想后的主儿。面对大敌进犯,生死攸关,而且对手也非泛泛之辈,稍有犹豫,就可能被识破而引来杀身之祸。对于现如今那些连参加高考都因为受不了压力而要请求心理救援的学子们来说,这个计谋绝对不适用。面对一个要杀死你的人,不但临危不乱,而且还能主动出击。若没有看破生死的气魄,也绝对想不出这样的对策。

  世间万物,商场也好,战场也罢,你越是看不破,就越是猜不透,越猜不透,自然就想不明。谁能想明白,谁就占领了先机。其实就生理构成来说,人和人的智商大致都是平等的,天才少之又少。可为什么有些人却能笑傲沙场,名垂千古呢?思想境界的不同,决定眼光的深浅。智慧不是单纯的地讲IQ,而是“智”加“慧”,有了这两样东西,人就能无往不胜。

  诸葛亮智退司马懿

  “空城计”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明朝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了。这个故事简直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属于三国鏖战的一个经典案例。当时的情形是,刘备已然逝去,留下个扶不起的阿斗朝中坐镇。诸葛亮为了蜀国能够长久稳固,独自带兵征讨魏国,期望在有生之年平定中原,帮阿斗扫除后患。

  可是,因为错用大将马谡,致使街亭和柳城两个重要的阵地被敌方占领。诸葛亮见形势不利,遂准备着手撤兵。不想,魏国司马懿却集结了十五万人马,直奔孔明驻守的西城县(今甘肃省秦安县)而来,最可怕的是蜀军却只有寥寥的二千五百人,而且全是文官,无一员武将。一听司马懿大军压境,那些文官早吓得面无人色,惊慌失措了,哪里还有胆量应战?而此时诸葛亮却不慌不忙,跟没事儿人一样冲下面吩咐道:“休得慌张,我自有计策引司马懿退敌。”

  紧接着,诸葛亮便吩咐士兵打开城门,将所有的旌旗统统收起来,各自照常驻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得慌乱,不得大声喧哗和随便出入城门,否则一律当斩。然后又安排了二十个士兵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样在城门前打扫,就算敌人来到面前也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洒水扫街。最后,诸葛孔明吩咐完毕,也特意换了一身隆重的服饰,戴鹤氅,披纶巾,领着两个小童子来到了城楼上。案上摆好一张琴,凭栏而坐,焚香抚琴。

  司马懿派去的先头部队来到城楼下,看到此情此景都觉得有蹊跷,所以不敢贸然行动。于是派传令兵飞马去禀报丞相,请司马懿亲自定夺。司马懿在后方听说此事,也不免好奇,便快马加鞭亲自来到城下一探究竟。只见诸葛亮果然在城楼上旁若无人,气定神闲地抚琴。左边的小童子手持宝剑,右边的童子手持拂尘,也是一副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的神态。再看看城门前的那些打扫的平民,十五万魏军压境,却依然该干什么干什么,是真的把司马懿当空气了还是在使诈呢

  司马懿考虑良久,想来想去还是决定退兵。可他的二儿子司马昭却认为不应该临阵退缩。他劝说道:“诸葛亮分明是手上没有多少兵力,所以佯装有诈来欺瞒我等。父亲为何要中他的计?”此时司马懿却说:“诸葛亮一生为人谨慎,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情。如今却城门大开,其中必定设有埋伏。我若贸然进入,岂不是白白送死?我意已决,速速退兵。”于是便带领人马离开了西城县。

  诸葛亮见魏军走远,便哈哈大笑起来。四周的文官又惊又喜,纷纷称赞道:“丞相之计谋,简直神鬼莫测。如若我等,早就弃城逃命去了,哪里还有胆子站在城楼戏耍司马懿?”诸葛亮则从容地说:“我军只有两千五百人,如果逃走,必定没走多远就会被魏军擒获,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啊!不过司马懿这个人生性多疑,他料定我为人谨慎不敢冒险,却想不到我会一反常态,攻其不备,所以我们才能逃过此劫。”

  由此可以看出,“诸葛神算”的称呼绝对不是浪得虚名,而“诸葛亮”这个名字也随着三国故事的不断演绎而变得家喻户晓。

  李广吓退匈奴兵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西汉时期,匈奴自恃力量强大,屡次进犯中原,后来更加有恃无恐。当时镇守边关上郡的正是人称“飞将军”的李广,此人足智多谋,并且骁勇善战,因此深受朝廷赏识,皇帝还钦赐宠信宦官跟随学习箭术,协助其抗击匈奴。

  一日,那位皇帝宠信的宦官出外打猎,突遇匈奴袭击,手下多人被杀死,宦官身负重伤逃了回来。李广听闻此事勃然大怒:“连皇帝身边的人都公然冒犯,长此以往,那还了得?而且瞬间发动突袭,其中必定有神箭手。”于是亲自率领一百骑兵前往追赶肇事匈奴兵,并且杀死两名神箭手,活捉了一名。正准备凯旋时,突然有部下来报,前方有数千名匈奴也向这个方向开来了,但是因为害怕李广是皇帝派来的先头部队,唯恐后面还有重兵,所以也不敢贸然行动,生怕陷入埋伏。

  此时此刻,匈奴正借着地势,在远处山头安插了很多探子往李广这里观望,许多人看到被敌人包围的情形,早已乱了阵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李广不慌不忙地对手下说道:“现在敌人正在观察我们,如果我军因为一时的慌乱而逃跑的话,敌军肯定会派人来追,不出一百里,我们就会被匈奴抓获。所以到了这个关头,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我们唯有继续前进,而且不能慌张,要摆出一副挑衅的姿态,让匈奴误以为我们这一百骑兵是皇帝用来引蛇出洞的诱饵,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逃过一劫。”

  说完,李广便带领着仅有的一百骑兵,继续往前,一直深入到敌人的腹地,眼看离匈奴驻扎的营地只有二里地的样子了,这时候李广才命令士兵全部下马休息。并且还特地吩咐所有人卸下马鞍,摆出一副像是在郊游的轻松姿态。手下的士兵听了感觉很奇怪,问道:“将军,匈奴人马众多,而且离咱们又近,把马鞍解下来,万一发生突袭,岂不延缓了咱们自己的时间?”李广一听这话便解释道:“卸下马鞍是为了让他们相信我们不会逃走,转而认定我军是皇帝派来的先头部队,这样匈奴才不会袭击咱们。”说完,他便第一个下马,卸掉了马鞍。而且身为主帅的他更是若入无人之境,躺倒在草地上呼呼大睡起来。匈奴看到此情形越发摸不着头脑,于是偷偷派了一个军官走到近处来探个究竟。刚要靠近,李广立刻跳起来吩咐手下上马,好一通穷追猛打。张弓搭箭,一箭便了结了探子军官的性命。然后又大大咧咧地回到原地休息。

  匈奴见此情形,早已惊慌失措,看到对方这样的胆大妄为,认定李广一定还有重兵做后盾,否则区区一百人怎么可以在几万匈奴大军面前如此嚣张?一定是皇帝派来引诱他们出兵的幌子,一旦中计便会陷入重重包围。眼看夜幕落下,李广的部队似乎完全没有打算要离开的样子,而是依旧泰然自若地在草地上休息。匈奴这头已经坐不住了,待夜深人静,匈奴连夜撤退,慌慌张张地逃窜开去。第二天一早,李广才率领部下大摇大摆地回到了营地。

母鸡的空城计故事

  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住着母鸡一家子。有一次,母鸡要出远门,带小鸡出去吧,又不方便。不带小鸡出去吧,又不放心。

  怎么办呢 ? 忽然,聪明的母鸡想起了诸葛亮吓退司马懿的“空城计”。于是,母鸡出去了,还特别叮嘱小鸡不要把门关上。母鸡走了以后,狐狸果然来了,它看小鸡一个人坐在家里刚想进去但马上就停住了,它想:“只有一只小鸡在家,里面肯定有阴谋。要是里面有什么机关,我就糟了!我才不上当呢!”狐狸想着就回家去了。

  母鸡回到家里看到小鸡安然无恙,很高兴就说:“空城计可真灵!以后可以再用一次吧!”小鸡说:“好的。”过了几天,母鸡又出去了,这一次,它又用空城计。狐狸又来了,其实那天它就很后悔,如果没有机关的话就可以吃到小鸡,如果有机关的话就算自己倒霉。狐狸想,今天,我无论如何也要试试。于是,它冲了过去,就把小鸡吃了下去。见没什么危险,便扬长而去。

  母鸡兴冲冲地回了家,不见小鸡的踪影,只在地板上发现了几根带有血迹的羽毛。母鸡明白了小鸡被狐狸吃了。它生气地把《三国演义》撕了个粉碎。邻居黄狗开导母鸡并对它说:“你看诸葛亮只用了一次“空城计”,而你却用了两次呀!当然会被别人识破的嘛!母鸡听了后悔不已。

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

  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诸葛亮的空城计故事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 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15 万,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位官员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立即传令道:“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杀!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20个军士,扮为百姓,打扫街道。如果魏军到时,不可乱动,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演奏。

  魏军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自己飞马向前了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面一个少年,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少年,手执麈尾。城门内外,仅有20余名百姓,低头打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着脸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然冲进去,必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呢?还不快退!”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哈哈大笑起来。众官员问他说:“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今统率15万精兵来到这里,见了丞相,慌忙撤退,这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见我们这样镇定,怀疑有重兵埋伏,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大家敬佩地说:“丞相的计谋,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必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我们只有2500 人,如果弃城而走,必定走不远,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空城计三国演义的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 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 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 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 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 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 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 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拓展:

  草船借箭的故事

  公元前一世纪左右,中国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其中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不多久,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伺机攻打。

  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回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是时间太长了。

  当时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正好出访吴国。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周瑜于是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写下了军令状,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斩首。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并不着急。他向吴国的大臣鲁肃说,要造这么多箭,用普通的办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着,诸葛亮让鲁肃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并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它必需的东西,可是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支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到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时候没有完成任务,诸葛亮就没命了。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鲁肃大惑不解地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于是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

  当天夜里,大雾漫天,水上的雾气更是伸手不见五指。雾越大,诸葛亮越是命令船队快速前进。到船队接近魏军营地时,诸葛亮命令把船队一字排开,然后命令军士在船上擂鼓呐喊。鲁肃吓坏了,对诸葛亮说:“我们只有二十条小船,三百余士兵,万一魏兵打来,我们必死无疑了”。诸葛亮却笑着说:“我敢肯定魏兵不会在大雾中出兵的,我们只管在船里喝酒好了。”

  再说魏军营中,听到擂鼓呐喊声,主帅曹操连忙召集大将商议对策。最后决定,因为长江上浓雾重重,不知道敌人的具体情况,所以派水军弓箭手乱箭射击,以防敌军登陆。于是魏军派出约一万名弓箭手赶到江边,朝着有呐喊声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时间,箭象雨点一样飞向诸葛亮的船队,不一会儿,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满了箭。这时候,诸葛亮命令船队掉转身,把没有受箭的一侧面向魏军,很快上面也扎满了箭。诸葛亮估计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队迅速返回,这时大雾也渐渐开始散去,等魏军弄清楚发生的事情时,懊悔极了。

  诸葛亮的船队到达吴军的营地时,吴国的主帅周瑜已经派五百名军士等着搬箭了,经过清点,船上的草把中足足有十万支箭。吴国的元帅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了。诸葛亮怎么会知道当天晚上水上会有大雾呢?原来,他善于观察天气变化,经过对天象的仔细推算,也得出当天晚上水面上有会大雾的结论。就是这样,诸葛亮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从敌军那里弄来了十万支箭。

  三顾茅庐的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着名谋土)和司马徽(也是着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着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三国演义空城计的故事

  空城计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素以善于指挥战争而着称。

  有一次,魏国得到消息,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蜀国得到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的情报后,从国王到士兵都非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蜀国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正在他大惑不解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音乐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却弹起了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将军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因此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他的军队撤退。成千上万的魏军迅速撤退,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这就是诸葛亮有名的“空城计”。

  这则按语又讲了两个故事。张守圭接替战死的王君焕,正在修筑城墙,敌兵又突然来袭。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大家惊慌失措。守圭说:“敌众我寡,又处在城池刚刚破坏之后,光用石头和弓箭是不对退敌的,应该用计谋。”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奏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城中有备,只有退兵。齐祖铤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张守圭又多一招:等贼兵以为人走城空,不设警备时,突然命士兵大声叫唤,更将贼兵搞得糊里糊涂,只得退兵。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我的自画像600字优秀范文

折纸飞机过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