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原文翻译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游山西村》陆游翻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1,丰年留客足鸡豚2。

  山重水复3疑无路,柳暗花明4又一村。

  箫鼓5追随春社6近,衣冠简朴古风存7。

  从今若许8闲乘月,拄杖无时9夜扣门10。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

  1、腊酒: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2、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猪,诗中代指猪肉。

  3、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4、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5、箫鼓: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 燕 赵歌兮伤美人。”箫鼓,吹箫打鼓。

  6、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5个戊日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

  7、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8、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9、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10、叩(kòu)门:敲门。

  中心思想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陆游生平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十余岁就熟读了陶潜、王维、岑参和李白的诗篇,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2岁便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17岁便有诗名。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二十九岁那年,赶赴临安应试,因名居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才被启用。

  他始终坚持抗金,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游山西村原文翻译

陆游的游山西村翻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就等于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相关试题及答案

  1、 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答案:

  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 示例一:“这句诗表现作者正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示例二:诗句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处发现了一个村落。诗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希望。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3、 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观新景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4、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5、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6、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在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7、 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8、 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游山西村 陆游翻译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注释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赏析】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陆游《游山西村》阅读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答案:

  1、农村纯朴民风;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3、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4、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D

  中心思想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作者陆游简介【成就及特色】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吐露出万丈光芒,使他成为杰出诗人,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 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很真挚动人。还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诉衷情》等。[2]他的代表作有《诉衷情》、《夜游宫》、《鹧鸪天》以及咏梅的《卜算子》等。

  陆游的作品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有浪漫色彩。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中年入蜀之后,形成豪情奔放的风格,晚年诗风趋于恬淡,有时幽愤。总体看来,艺术特点是宏伟豪放,热情洋溢。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原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