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纪录片观后感500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人间世》观后感

  最近看了这个关于医院的纪录片,一开始感觉有些抵触。抵触的原因是对于谈论死亡是比较隐晦的。直到有一位医生说出一句话,自己才有所释然。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既然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那还有什么所忌讳的。总结来说,忌讳是我们害怕死亡,对生的留恋,才会有对死的恐惧。

  理解和信任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仅的医患之间缺少理解和信任,很多亲人之间都缺少必要的理解和信任。社会的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过大的生活压力使人们变的更加孤单,甚至是孤立。把自己封闭在很小的圈子里,进行自己的生态系统,不接纳,不去主动的沟通。所导致的恶性循环,越来越糟糕。

  有的时候不一定是医病,更重要的是医心,只有心有所往,心有所向才能勇往直前,不惧艰险。

人间世纪录片观后感500

人间世观后感

  距离这部纪录片的播出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之久,但是它的影响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退。这部纪录片直击医患关系的重重矛盾,用一个个生命的故事去向人们展现真正的医学,让人们在面对疾病的时候能够多一些思考,不避谈失败,不忌言生死,尊重医学,尊重生命。

  医生可能现在已经成为了医患关系中的弱势群体,这也直接导致了现在的医科大学的招生并没有像前几年一样火爆,而是逐渐冷清下来,医生这个职业在当下的中国正在成为畏途。原因就在于医生背负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不光有行医救人的压力,同时也背负着病人家属的压力,这样双重的重压吓退了一些原本打算从医的人。

  “偶尔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的真相就是在高明的医生也有无力回天的时候,在很多“伤医”事件的背后,是因为不少患者家属不能够接受对于自己亲人生的渴望以及现有医学水平之间的落差,这在同时也给医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疾病面前,患者家属能够给予医生充分的信任,让医生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职责,尽力去挽救每一位患者,或许这才应该是我们真正的追求。

人间世纪录片观后感500

人间世观后感

  《人间世》,这是一听名字就很压抑的一部纪录片。片名“人间世”来自庄子,原文写为人处世之难,而现作为这部纪录片的名字,我想,医院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而我们在这里上演着人间世事的百态。和以往我看过的避重取轻的纪录片不大相同,这是一部极其真实的纪录片,不像其他视频一样只有惯有的套路,将医生塑造的似乎无所不能,好像他们总能将濒死的病人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总能起死回生一般的神奇。而《人间世·救命篇》一开始,就向我们呈现了三则抢救失败的案例。

  第一个年轻人被查出有心脏问题,最后发展到急性心衰,医生拼尽全力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镜头,是他的床头,那里还摆放着爱人希望他早日出院而送来的礼物。第二个年轻人因为吃多了变质海鲜,中毒导致多个脏器衰竭,抢救过程中医生们下意识的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血袋,主任近乎恳求的向电话另一头申请多调用些血袋,但是病人最后还是抢救无效死亡。第三个是患有先天性马凡综合征的病人,不做手术的话大动脉随时会撕裂导致死亡,冒险做了特大手术,几乎把全身的主动脉都换成了人造血管,但他还是没能挺过手术第二天……

  这一篇里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亲情爱情,更多的是医德医道,医生们很多下意识的细小的举动,都在诠释着救命的艰难和迫切,那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是身为医生对每个病人的责任心。

  《人间世·生日篇》围绕的是高危孕妇,看完这集我真的很难去评定她们的做法,明明已经被告知不适宜怀孕,却偏偏愿意拿命去赌,看着她们拼上性命生下的孩子,我不知道我该去赞美母爱的伟大还是批判她们的不理智,可是我又有什么理由去做此评判呢。我们每个人所做出的选择,最后都要我们自己去承担后果,只是有些决定伤害的不只是我们自己,连带着深爱着我们的亲人,都会被这个决定拉入悲痛的沼泽。

  对医生来说,这些可能是每日最平常不过的记录,却看得我几次泪目。

  尤其是《人间世·烟花篇》,这是我最先观看的一集,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会忍不住的难过。这一篇将镜头对准了一群孩子,他们均患有骨癌,虽然这种病的患病率只有百万分之三。在本该是天真烂漫无所顾虑的年纪,他们却被命运裹挟着推进病房,受尽病痛的折磨。刚开始我以为既然播放出来了,最后都该是健康出院了,可是却眼看着他们一个个从鲜活可爱到被盖上了白布,谢幕时名字被框上了方框……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巨大的命运面前,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纪录片一开始便是三个医生尝试给松茗进行麻醉,而松茗挣扎着哭着喊“我要呼吸”。仅仅四个字,就让人不忍再看。在这一集里,他们说的很多话都会让人心尖犯疼。子涵说“痛的时候嘴里含块糖就会好些”;安仔说“游戏里人有很多命,输了重来就好了,不像我自己,只有一条命”,“我真的到极限了,我撑不住了”;思蓉说“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以及叙述旁白的杜可萌,在片尾时平静的说“医生告诉我,我体内的癌已经扩散到肺部了”……还记得可萌在片头时说,病房里的故事有的结局很悲伤,有的结局很美好,但更多人的故事都还没有结局……

  我想他们一开始也是有着满满的希望的吧,因为在孩子们的心里医生无所不能,他们总能治愈我们的疾病,可是一次次的化疗,一次次的手术,一次次的通知,渐渐地让他们习惯了病房的残酷,从满怀希望到坦然接受……也让观看的我们真正的体会到医生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们不是神也不是救世主。

  这些医生中的一个心脏外科主任赵强,他的微信签名写着“每天都要开心”,对我们来说,这不过是一句简单的祝福,可是对他来说,“开心”是工作,也是每天都要面临的残酷考验。还有给我印象最深的车在前医生,在病人抢救无效去世之后,48小时没合眼的他本来可以离开了,但他几乎下意识的在病床前试图擦干净病人的血,他说“我们还是希望年轻人有更多机会活下来,可是你没得选啊”。

  每每抢救失败后,镜头里留下的医生的背影,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深深的无力感。医闹,医患关系紧张,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让我们正确看待医生这个职业。但是通过这个纪录片,我想或许我们可以稍微理解一下这个高强度工作的职业,去发现和感受这个世界的善意和温暖,并将它一直一直的传递下去。

  真的很感激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即使身处绝境,但仍然有一些从细枝末节里渗透出来的最珍贵的情感。

  那是一束光。

《人世间》观后感

  今天早上,我和同学们一起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叫《人世间》。

  纪录片讲的是一位名叫蔡弦安的骨肿瘤患者,他患了骨癌,左手臂上长出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肿瘤,于是被迫截了肢,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求和对生活的希望,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开始积极的面对化疗,面对厄运。这笔纪录片还讲了其他许多许多骨肿瘤患者的故事,有不满十岁的儿童,有十几岁的青少年,还有成年人。

  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也跟着不定。当蔡弦安进行手术时,我紧张,当蔡弦安带病参加活动时,我感动,当蔡弦安平静的度过他生命的最后几天时,我难过……

  这部纪录片告给我很多感触:我们要乐观地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要珍惜当下和拥有的,要感恩父母及那些给予过你帮助的人们,要关爱那些被疾病所折磨的人,当你在困境中,要坚韧地面对,这样,才能渡过难关。在生活中,乐观、珍惜、感恩、关爱以及坚韧是你最大的财富。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的一帆风顺,当我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人世间》里那些像蔡弦安那样遭受病痛折磨的人,始终用微笑迎接病痛,面对生活、迎接挑战。

  病房里的笑容,你们是人世间最绚丽的风景!

《人间世》观后感

  人间就是我们说的地球。我间有人,有动物、植物等。人间既是复杂的,又是美好的。复杂的是,人与人之间会争吵,会打架,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也会发生战争,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美好的是有山也有水,有花还有草,更还有很多好人。人间有好人也有坏人,有的人的嘴巴虽然很会说甜言蜜语,但心却如很坏,简直就是口蜜腹剑。有的人却很宽容,就算是对待和自己有过节的人,还是那么热情,真是“宰相肚里好撑船”。真应了一句话“人貌不可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确,有些人虽然外表长得好看,但心里却很坏,而有些人外表虽然不好看,但心地善良。还有一种人,不管是外表还是心灵,全都不好,同时人间也有一种人,他们的外表和心灵都很美。人间常常会让人留下一些后悔的事,比如一个干农活的青年,他也许在后悔自己小时候为什么不珍惜时间好好读书,一个年过半白的穷光蛋也许在后悔自己小时候为什么要浪费青春,在年青时没有好好把握机遇……

  人间常常会留下些快乐难忘悲伤的事,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接触过的人和事也许都不一样,真可以说是各有不同。

  面对这个复杂而美好又多变的世界,我只能提醒自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要好好把握时机,世上没有后悔药。

人间世纪录片观后感500

人间世观后感

  泪流满面,是我看完这部纪录片最直接的情感表现。豆瓣评分9.8的它,的的确确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起先以为蒲老师留的作业,是让我去学习一部纪录片该如何想,该如何做。可事实证明,我错了。这不是一部能反复品味,琢磨其中奥义的纪录片。它让我看完第一遍,不敢再去看第二遍。那些生离死别,与我无关,却钻心的疼。

  其实,我不是个这样的人。

  我总是用麻木来形容逐渐长大的我。我已经很久没有向遇见的乞讨者递出一元钱,也很久没有因为电视剧里的感人桥段嚎啕大哭。我对于他人的不幸即使同情,也难以设身处地。也许,是被媒体大肆渲染的人间悲剧消费过多,我对悲伤早已免疫;也许,我单纯只是个冷漠的人。我知道,这世界每天都有无数的不幸在发生,死亡和哀嚎是生活的必需品,你得接受,也得习惯。

  但就是这样一个冷漠的我,还是在屏幕前潸然泪下。我为主人公心电图的每个起伏而提心吊胆,为活着的人庆幸,为去世的人黯然。我大概明白了鲁迅的那句:“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相关。”是什么意思。他们,就是我。

  曾经某一天,我哭着来到这个世界,身边的亲人拍手笑着看我;未来某一天,我笑着走到人生的终点,身边的亲人伏在我床前嚎啕大哭。算起来,前前后后,也不过就几十年的时光。但我还是无法释怀。第二季第二集中,那个手腕上写着吴莹之子的孩子一出生就没有了妈妈,医生对着镜头说:“你说可怜吗?她都没能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孩子更可怜,没妈的孩子能不可怜?”第一季第四集中,那个身患绝症,在临终关怀医院住院五年的老人,每天都在社交媒体中记录生活的点滴。医院,承载新生,就得接受死亡。我看着屏幕哭,因为我旁观死亡,却无能为力,这才是我最痛心的地方。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医院的走廊,比教堂聆听了更多的祈祷。你猜猜看人们为什么祈祷?因为这世上,除了生死,哪一件都是常事。你要记得这句话,然后好好活着。

  送给你也送给我自己。

人世间观后感

  最近看了《人世间》电视剧,感触很深,虽然个人感觉后半段剧情有点拉跨。

  最欣赏的角色是郑娟,殷桃演的也很好,个人认为她应该是最幸福的状态,虽然经历了很多苦难,但在这人世间谁又不会经历点东西呢,让我最有感动的不是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而是,我感觉郑娟是内心最安定的一个状态,也正是这样坚韧、安定的状态,孩子都很出色。她是有自己的,看似她为别人而活,为丈夫周秉坤而活,秉坤是她的一切,但也同样秉坤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男人给了她这种安全感,她不矫情、不造作,顾全大局,为家人、为孩子、为邻居、为朋友都做到了最好。

  相比其他人,周蓉是有些自我的,活在自己的世界,只考虑自己,简单说,她有自己,没有别人,但她也在改变。

  秉义给人的状态是有些拧巴的,虽然做到了市委书记,做了很多实事,但他没有自己,不洒脱,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一直是一种被动的感觉。

  冬梅,很理解她,她付出了很多,有的时候很无能为力,爱自己的老公,因为老公的身份,这种爱需要隐忍,到了后半生,失去了父母,没有孩子,丈夫不在身边并且得了癌症,工作也没有了发挥的空间,是有些悲哀和凄惨的。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作为一个女人,结婚生子后,才越发的感受到这人世间的真真切切。有时候想想,工作可能才是自己唯一能抓的住的东西,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老公总有不理解的时候,还可以工作,和自己对话,在工作和学习中看到自己的成长,相对应的有一份自己可以支配的收入,这可能就是还有自己吧。也只有自己有了这份安定和平和,才会影响孩子更自信更强大。有时候经常会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不自信而苦恼,想想可能还是心态不够平和,或者对自己要求过高,需要好好改变。看到郑娟和秉坤主动去春燕家,还是很感慨的,朋友即使对自己做过不好的事情,最后还是会原谅他,主动去拉一下,感觉自己是完全做不到的,这种宽阔的胸怀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每个人物都很鲜活,仿佛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就是生活中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但却折射出了这人世间太多的人性。每一个人都承担了不同的角色和压力,对个人来说,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处理好自己和身边人的关系,是一生的功课。

人间世观后感心得体会

  我见过城市的灯火,没见过手术台上的灯光;我有过等待的急躁,没有过抢救时的心急如焚;我看过聚散离合的故事,没看过急诊室里的悲欢。

  在看《人间世》之前。

  可我当我看过了24小时待命,24小时辗转奔波的救护车;当我看过了一台手术的艰辛不易,所有医生的心忧,所有医生的不眠,不放弃;当我看过一个家庭对生命的期待,每个生命对延续的渴求;当我看过医生忍受饥饿、疲惫、苦痛、悲伤,可是却少有抱怨的言语;当我看到敢于扼住死神喉咙的战士,被不理智的家属扼住了他们的喉咙;当我看到手术失败后他们的不甘与遗憾,他们的悲伤和不言;当我看到收到病人家属的节日祝福的医生,他们意外,面容却波澜不惊,可心中满是动容……

  当我看过这些,我被感动被震撼,我悬着心,我感受到沉默里的伤痛,我分享成功与理解的喜悦,我愤慨对医生的伤害和不理智的报复,我心疼他们的劳累,我敬佩他们的精神。

  在充满来苏味道的走廊,在担架和病床,在手术台边,在心电图旁。我没看见身披圣光,拯救世人的神,我只看见了医生,各种各样的医生,外科的内科的,主刀的医学专用的,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却又都一样,他们都坚强,坚强到48小时不眠不休,敢从死神的刀下抢回一个又一个生命,坚强到每一天与各种病魔斗智斗勇,不死不休;他们也脆弱,脆弱到堂堂七尺男儿只能靠信仰支撑,脆弱到无法在没能挽救一个生命后面对镜头表达惋惜和遗憾,还有不甘。

  我将会成为这样。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在专业名词和常人理解仍不能完全统一的今天,想到这里的时候说不头疼绝对是假的。可即使这样我也没后悔走上这人人说是不归路的学医道路。

  因为我虽看见了黑暗,可也看见了光。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活在世界的表面,但这世上有两种人,他们不活在表面,而是扎根在人间。一种是作家,一种是医生。前者创造抽象的生命,后者拯救具化的生命。所有作家笔下的人物,都是其生命的拓展。所有医生拯救的生命,都是其生命的延伸。前者探索人类的情感,后者钻研生命的构造。前者是天空之眼,后者是大地之灯。一个审视,一个守护。

  有朝一日我也将成为大地的灯火,重新点亮无数的生命。我将和我的先辈们一样,我不求歌功颂德的石碑,不求著书立说的赞誉,不求千世万世的不灭。我只想做这人间世里的,大地之灯。

《人间世》观后感

  泪流满面,心痛不已,这是我观看这部纪录片最直接最强烈的情感表现。我这个人笑点很低,但泪点还是挺高的。那些穷极煽情技巧的影视作品,那些配着悲情背景音的新闻报道,都在卖力地想赚取观众的眼泪,把一幕幕人间悲剧演给人的看,展示给人看,对于这些我非常吝惜自己的眼泪,即便同情也难有深切的痛楚,更难泪流满面。我曾怀疑自己是否过于冷漠,无动于衷于他人的人生不幸,是否这世间的不幸多到已经让我开始麻木。

  麻木,这个词在《人间世》中也出现过,是说那些每天面对生生死死的医生们,在目睹的一次次的死亡之后最初那个火热的心开始降温,对待死亡,他们变得越来越从容淡定,淡定到好似无情,最后麻木。目睹了太多不幸,人就麻木了,是这样吗?我反问他们,也反问自己。

  片中很多医生在抢救生死一线的病患时,思路清晰、话语冷静,相比于患者亲属的悲痛欲绝,焦急失措,他们冷峻得像一台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分析病因、解释病情、实施手术,即便安慰家属,也只是语气平静的只言片语。这能说他们麻木了吗?记得在第一集《救命》里,瑞金医院心脏重症外科的医生们在抢救海鲜中毒的朱建峰,血库的供血不够,主任打电话要血,电话这头他那句“兄弟,帮帮忙,这人只有24岁呀,太年轻了”让我感动了许久。这位医生只是无数这样的医生中的一位,见惯了生死的他们内心应该依旧是火热的,只是这份热情隐藏在了为医者所需要的那份冷静镇定之中。也许多年的从医经验,无数的看诊治病,让他们竖起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让自己的情感不再那样敏感,难过也不轻易示人。对于患者的不幸,为医者怎么可能完全置身于外呢?只是他们需要懂得如何保留自己的能量和情感来面对下一个可能的不幸罢了。

  对我自己,麻木这词总是让我心惊。我害怕自己变得麻木,对世界的美好缺乏感知,对他人的不幸缺乏同情,对自己的生活缺乏热情。这世界每天都有无数的不幸在发生,无数的人在死去,无数的人在承受死亡所带来的悲痛。透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每天都能知道到许多人间悲剧。这样的新闻看多了,渐渐也变得无感了,那些死亡和哀嚎仅仅作为一个过去的事件去知道罢了,这世界的不幸多到让同情都疲惫了。

  而这部纪录片然我的同情之心再次敏感起来。我几乎是哭着看完了片子,从抽泣到泪流满面,到最后放心不下,去关心故事中的人过得怎么样,想知道第九集中那位被医生判了死刑的年轻妈妈有没有能够活下去,去守护着自己的儿子长大。在这些不幸面前,我投降了,我交出了我的泪水,我的同情,我的挂念,我不再去纠结自己是否已经变得麻木,因为这些泪水告诉我对于他人的不幸,我的感知是那么强烈,强烈到内心开始想要逃离这些生离死别所带来的痛苦。这就是纪录片的伟大之处吧,它把世界的真相呈现给你,即便有时事实不那么美好,你也会认真去感知,让自己毫无保留的沉浸其中。片中的人和事与我相隔千山万水,毫无关系,但因为真实,却又让人感觉触手可及。他们的悲喜透过影像感染着我这个不相干的人,我开始去理解鲁迅先生“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相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他们的生命和故事让我流泪,让我去思考生死,思考医患关系,思考这个国家的医疗体系,思考独生子女对父母的意义,思考如何活得更健康更好……这是他们给我的相关,而这样的相关会通过媒介传播到很多像我一样看似无关的人那里,让他们思考。思考,也许就会有行动,行动去让一些事情变好。

  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表达和反馈方式,冷静和淡然并不是麻木。记得高中时学过关于庄子话: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很多人,就是这样的冷眼热肠吧。

人间世纪录片观后感500

人间世观后感

  《人间世》这是一部新闻纪录片,以医院为拍摄背景,让我们看到很多医疗问题,面对死神的到来,我们会感到无措、会感到痛惜,不仅仅是病人,一生内心也受到煎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人间世观后感500字欣赏。

  这部催泪无数的纪录片,看了第一集。看到有人说看完后会为自己找到前行的力量。我大概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这种说法我却不能赞同。

  看完纪录片,目睹这些坚强又可怜的孩子们的悲惨命运,我感慨命运对他们太不公。而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因为此时面对的是命运本身,这本身便是最崇高的事。把别人的悲惨的命运变成自己生命里的故事,通过目睹别人身上真切地发生的悲剧作为自己前行的动力,用别人的故事来给自己力量,这看似产生出来的同情,实际上却是一种自私。最崇高的事情,我们应该用严肃和纯粹去面对。因而看《人间世》,只是去懂得这种痛苦、去理解这种群体,除此以外再多一个目的,都会觉得是对别人命运的亵渎。

  但能做到的也仅仅是这样了。因为我再怎么努力,我也不是他们,所以我永远也无法完全懂得这种痛苦,因而永远也无法完全理解他们。我看到你的悲惨遭遇,但我所能做的却依旧不够。这是真正的痛苦。在命运之下,人真是无力。

  但我们依旧要去做这种努力。因为这种为了理解和懂得所做的努力,依然有意义。它让每个人在和他人实际的交往中,会站在每一个对方的位置上,去懂得对方、理解地方、体谅对方。这种懂得、理解、体谅,哪怕它依旧不能抵抗悲剧带给对方的全部的痛,但产生的力量给他哪怕只增加多一份前行的勇气,也将是很大的力量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电影《老师好》观后感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