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草船借箭》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

  一天,周瑜想让诸葛亮当面出丑,就找诸葛亮让他在十天之内要造出十万支箭,他还让诸葛亮的军匠们故意放低诸葛亮造箭的速度,便以为自己的阴谋得逞了,但他死也没想到诸葛亮也会耍小诡计,他叫鲁肃帮他一个忙,帮他要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三十个军士、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第一天没动静,第二天没动静,打三天就有动静了,诸葛亮在第三天四更的开船出发了,曹操看到诸葛亮的船开过来了到,赶紧叫弓弩手放箭,箭像雨一样,嗖嗖的刺在假人上,船翻了一身,箭刺满了假人,诸葛亮要士兵们擂鼓,“谢谢曹操丞相借我们箭,”曹操一听蒙了,可是想追也来不及了,因为诸葛亮实天文、懂地理,船已经顺风顺水走了二十多里了。

  这时候,周瑜正好要来湖边搬箭,鲁肃把实情全部告诉了周瑜,周瑜甘拜下风,自叹一声,“唉!我真是不如诸葛亮。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问诸葛亮与曹军水上交战用什么最好。诸葛亮说用箭最好。于是,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为了致诸葛亮于死地,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不给诸葛亮准备齐全造箭的材料,还让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情况。鲁肃见到诸葛亮。诸葛亮请求鲁肃借给他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鲁肃照诸葛亮的请求去做。

  头两天,诸葛亮那边没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诸葛亮请鲁肃去曹营取箭,他让军士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让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军出来怎么办。诸葛亮说雾这样大,曹军不敢出来。曹操听到擂鼓呐喊声,让一万多名弓弩手放箭。等一边插满了箭,诸葛亮又让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受箭。天渐渐亮了起来,但雾还没有散。过了一阵,船两边插满了箭。诸葛亮让船驶了回去。周瑜派来的军士到江边来搬箭,清点了一下总共有十万多支。

  最后,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是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看到诸葛亮才华出众,心里十分不平衡。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和那姓曹的决一死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武器最好。”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喽!”周瑜说:“‘猪狗亮’和我想的一样,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那就请你在十天之内造十万只箭,造不好的话,嘿嘿,你就玩完儿了。”诸葛亮说只用三天就可完成,请周“愚”第三天去搬箭。

  鲁肃对周瑜说:“那姓诸葛的牛皮吹的太大了。恐怕是假话吧。”周瑜冷笑到:“是他自己自找死路。我要军匠们拖延时间,让他搞不成!你去探听消息,回来报告与我。”鲁肃见了“猪狗亮”。诸葛亮说:“造箭的工程还需您帮个忙,这点小费请收下,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只要你借我20条船,布置好草把子等一切东东,就搞定了。”鲁肃答应了,报告时果然不说借船之事。

  到了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和鲁肃就把船用绳索连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候大雾弥漫。诸葛亮要军士擂鼓呐喊,自己同鲁肃饮酒作乐。

  曹操下令一万名弓弩手朝“猪狗亮”他们放箭。诸葛亮赶紧掉过船头,来收箭。

  天亮了,诸葛亮笑了(根据韩红《天亮了》中的“天亮了,妈妈笑了”)。他们驶回了南岸,曹操叫苦不迭。

  船靠岸时,周瑜的五百名军士正好赶来。鲁肃告诉了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你这鲁肃,不想好了,吃里趴外。哎,孔明神机妙算,我不如亦。”

《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周瑜利用制作弓箭这件事情,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让鲁肃准备好:二十条船,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到了第三天晚上,诸葛亮跟鲁肃一起去借箭:当接近曹操的兵营时,河上起了非常大的雾五步之外就看不见人了。先让士兵呐喊、擂鼓,因为诸葛亮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在这种大雾天气的时候肯定不会派兵出来,只会让弓弩手放箭,先把船尾朝周瑜的水寨受箭,再让船头朝周瑜的水寨受箭,等船两边的草把子已经插得满满的时候,就往回行驶。让士兵们喊道,谢谢曹丞相的箭。

  因为船顺风顺雨,走得很快,曹操想追也追不上了。

  回来以后,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周瑜觉得自己比不上他。

大话诸葛亮草船借箭

  周瑜最近闷闷不乐的,总是打着诸葛亮的手机,可诸葛亮就是不开机。

  周瑜刚刚又打了一个电话,诸葛亮总算是开机了。周瑜大吼道:“你这小子,怎么不接电话?”“哎呀!对不起。这几天手机被偷了,我刚买了一部,把卡装上去,看见有七七四十九个未接来电,都是你打的。你到底有虾米事?”

  “哦!我最近手有点痒,想打曹操,我想用箭,不知军师有何意见?”

  “箭好啊!可以可以!很好啊!”

  “但……现在我们的箭不多了。这可怎么办?”

  “一个字‘造’。”

  “那就让军师您做了。那我给你十天时间做怎么样?”

  “十天?三天就够了!”

  “好!”

  挂了电话周瑜很高兴,因为在卡拉OK里,诸葛亮总是比周瑜唱得好!周瑜最嫉妒他了,今天终于有机会报仇了。

  前两天,诸葛亮在家中悠闲自得,看着电视,喝着小酒。可到了第二天晚上,诸葛亮把鲁大将军叫着,还要他准备二十只船和六百多名士兵。

  第三天早上,诸葛亮把二十只船栓在一起,头对头,尾对尾。这时,刚好起东风,还下起了大雾。诸葛亮把六百名士兵聚集到船头,船上已经放了诸葛亮早就准备好的草人。只见,诸葛亮和鲁大将军率领士兵个个拿着个喇叭。他们的船正向曹操的军营进攻。鲁大将军害怕的抖来抖去,就连刚到上的二锅头都抖完了,一口没喝。

  曹操正在睡觉,突然被惊醒。他穿着大裤衩到岸上观望。这时,诸葛亮让士兵举起喇叭,大声唱着放箭歌。当曹操火冒三丈时,诸葛亮大喊:“STOP!”说完就钻进雾里。曹操等不及了,大声喊道:“放箭!”刚好,箭都射到了草人的身上。诸葛亮见箭够多了,便大叫:“三克油!三克油!”说完就借着东风回到了周瑜的岸边。

  当诸葛亮把十万支箭放到周瑜面前,周瑜顿时甘拜下风!

诸葛亮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大家可能都读过。在《三国演义》中最出名的就是诸葛亮了,他又一个小故事,叫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就是这个故事。

  为了打败曹操的进攻,解燃眉之急,刘备打算让孙权来帮助,可是孙权怎样才能被请来呢?诸葛亮只好传一封书信给孙权。大名鼎鼎的曹操也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大脑,早想到他会来这一招,赶在诸葛亮前就和孙权联系到了,孙权也不傻,他怕打败刘备后再把他大败,如果联合刘备呢,他势力不强,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于是便主动去联合刘备。周瑜是孙权的一名大将,善于用水兵,他告诉诸葛亮,在水面上用箭是再好不过的方法,可两军都缺箭,便要求诸葛亮在3天内打造好10万支箭,由于对诸葛亮嫉妒,还要求立下军令状,他很爽快,立刻答应了。前两天,他整天大吃大喝,不把事放在心上。到了第三天,诸葛亮令几百人与他一同带上几只船,共去曹操的营地旁。曹操得知这件事后大喜,便令弓箭手去射诸葛亮,正好,那箭刚好落在船上。就这样,曹操一直射,箭也没了,船也满了,他便满载而归。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便得了十万支箭。

  这个故事怎么样?诸葛亮是不是很聪明呢?我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知道了有时可以用别人的长处来取长补短,像故事中那样,没有箭就好比是诸葛亮的短处,曹操的箭很多就是他的长处,我们要学习诸葛亮一样,把别人的长处去补自己的短处。我们是不可能成全才的,但补一点比不不是要强得多了,每天多学一点都是一种进步,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也要学习诸葛亮善于思考的特点,凡事多动脑多动手,想好了再去做,让我们成为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

  草船借箭故事简介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亮的事迹

  周瑜一向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即将跟曹军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10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10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10天造好,必然误了大 事。”周瑜紧接着问道:“先生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只需3天。”周瑜手拍桌案说道:“军中无戏言。”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3 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10万支箭,3天怎么造得完呢?”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到时候造不完,定他的罪,他就无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有何打算,然后回来向我报告。”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3天之内要造10万支箭,还要请先生帮我的忙。”鲁肃说:“我怎么帮得了你?”诸葛亮说:“你借给我20条船,每条船上要 30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1000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第三天管保有10万支箭。不过这事不能让都督知道。”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20条快船,每条船上配30名军士,按照诸葛亮所说,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候诸葛亮调度。

  前两天,诸葛亮没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寸,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诸葛亮吩咐把20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边擂鼓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 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需饮酒便可,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 声和呐喊声,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 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转方向,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20条船驶回南岸。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20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很有才干,他非常嫉妒。有一天,他们俩商量军事,说要和曹军在水上打。周瑜就问诸葛亮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箭!”周瑜就对诸葛亮说:“让他在3天之内造好10万只箭。”第一天,周瑜不放心就叫鲁肃去探听探听,被诸葛亮看见了。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条船,每条船上都要有20名军士,在用布包起来。诸葛亮叫鲁肃吧要告诉周瑜,不然,我的计划全完了。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也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的四更,诸葛亮把鲁肃叫到了船上饮酒喝乐。诸葛亮吩咐把船向北岸开去。这时大雾漫天,江面上看不清楚。船渐渐靠近曹军的水寨了。曹军立马放乱箭。过了一会儿,诸葛亮的20条船上都是箭。

  诸葛亮回去见了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那么下面是本人带来的关于诸葛亮的历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

  接着,诸葛亮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不久,诸葛亮碰到了东吴的鲁肃,对他说:先生,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见到周瑜,也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品。周瑜听罢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可是一连两天诸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坦然地告诉他:“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夜里,曹操不敢贸然出战。你我放心饮酒取乐,等大雾散尽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霎时间,箭飞蝗,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些时间,诸葛亮又令船队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并嘱加劲地擂鼓呐喊。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为时不过3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亮隆中对策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在荆州住了几年,刘表一直把他当上等宾客来招待。但是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有一次,他摸摸自己的大腿,心里有了感触,流下了眼泪。刘表发现了,就问他遇到什么不快活的事。刘备说:“没什么!以前我经常打仗,每天不离开马鞍,大腿上的肉很结实。现在在这儿过着清闲生活,大腿的肉又长肥了。看看日子像流水般地过去,人都快老了,还干不了什么大事业,想起来就感到难过。”

  刘表安慰了他一阵。但是刘备心里总在考虑着长远的打算。为了这个,他想寻找个好助手。

  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司马徽很客气地接待他,问他的来意。

  刘备说:“不瞒先生说,我是专诚来向您请教天下大势的。”司马徽听了,呵呵大笑起来,说:“像我这样平凡的人,懂得什么天下大势。要谈天下大势,得靠有才能的俊杰。”

  刘备央求他指点说:“往哪里去找这样的俊杰呢?”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刘备急着问卧龙、凤雏是谁,司马徽告诉他: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刘备向同马徽道了谢,回到新野。正好有一个读书人来见他。刘备一看他举止大方,以为他不是卧龙,就是凤雏,热情地接待了他。

  经过一番谈话,才知道这个人名叫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

  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从徐庶那里知道了诸葛亮的情况。原来诸葛亮不是本地人,他的老家在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水县南)。他少年的时候,父亲死了。他叔父诸葛玄跟刘表是朋友,就带着他到荆州来。不久,他叔父也死了,他就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定居下来,搭个茅屋,一面耕地种庄稼,一面读书。那时,他年纪只有二十七岁,但是学问渊博,见识丰富,朋友们都很钦佩他,他也常常把自己比做古时候的管仲、乐毅。但是他看到天下乱纷纷,当地的刘表也不是能用人才的人,所以他宁愿隐居在隆中,过着他恬淡的生活。

  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

  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一定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

  诸葛亮得知刘备要来拜访他,故意躲开。刘备到了那里,扑了个空。

  跟刘备一起去的关羽、张飞都感到不耐烦。但是刘备却记住徐庶的话,耐着性子去请,一次见不到,第二次再去;两次不见,第三次又去请他。

  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刘备把关羽、张飞留在外面,自己跟着诸葛亮进了屋子。趁屋里没有人的时候,刘备坦率地说:“如今汉室衰落,大权落在奸臣手里。我自己知道能力差,却很想挽回这个局面,只是想不出好办法。所以特地来请先生指点。”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着听着,不禁打心眼里钦佩眼前这个青年人,说:“先生的话真是开了我的窍。我一定照您的意见干。现在就请您一起下山吧。”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热情诚恳,也就高高兴兴跟着刘备到新野去了。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

  打那以后,刘备把诸葛亮当老师对待,诸葛亮也把刘备当作自己的主人。两人越来越亲密。

  关羽和张飞看在眼里,心里很不高兴,背后直嘀咕。他们认为诸葛亮年纪轻轻,未必有多大能耐,怪刘备把他看得太高了。

  刘备向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先生,就像鱼得到水一样。以后可不许你们乱发议论。”关羽、张飞听了刘备的话,才没有话说。

诸葛亮草船借箭

  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智,处处想陷害他。

  有一次,他让鲁肃去诸葛亮处试探,没想到从诸葛亮的辞色中发现他对周瑜的想法了如指掌,觉得很意外,便立刻向周瑜汇报。于是,周瑜请诸葛亮商议武装力量,设下陷坑,想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但诸葛亮说三日就可以,并立下了军令状。随后,诸葛亮请鲁肃借二十条船,每船要三十个人,船上用青布做幔。

  第一天,诸葛亮没有声响。第二天,仍不见声响。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倏然派人请鲁肃去取箭。当晚,迷雾满天时,他让人用绳子把二十条船连起来朝北岸开。靠近曹军水寨时,他又下令船一字排开。士兵们都跃跃欲试非常自信的样子。曹军不敢出兵,叫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放箭。诸葛亮又下令调头受箭,等到日出雾散,箭也受满,曹操也知道上当了,但已经来不及了。

  周瑜之后听闻这一盛举,不断地夸奖诸葛亮神机妙算并自叹不如。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简短50字

春天景物描写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