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滥竽充数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滥竽充数故事续写

  在战国时,齐国有一位游手好闲之人,叫——南郭先生,他的眼睛又小又丑,眼神中总能看见一丝邪恶的光,他的鼻子短短的,鼻子上的皱纹和麻子真的是数不胜数;嘴巴又干又厚,让人看着就觉得可怕。

  有一天,皇城门外围了好多人,老老少少都在那儿干什么呢?原来贴了一张皇榜,皇榜上说是齐宣王请人吹竽,赏金过百万,让大家参加。有人说:“吹竽有什么难的!我去。”有人说:“我不会,我站在一边好了。”还有人说:“我儿子会,我让我儿子去!”……大家议论纷纷,这时南郭先生来了,只见他整了整自己的破布衣,说:“我比你们强多了,我去!”说着,他嘴角微微上扬,好像在想:我要发财啦!他想着想着渐渐的走向皇宫。

  面试开始了,两百九十九个人都在想如何吹竽表演,只有南郭先生一人在想如何放飞自我。

  当台下的大臣念叨南郭先生时,只见他立马跳上讲台,在广大人民面前大声吆喝道:“我,叫——南郭,我吹竽那叫一个好,我吹竽时,鸟儿飞到我身边,大树开出红花。”台下的大臣听得如痴如醉,说了声:“过!过!”南郭先生高兴坏了,像疯子一样跑出皇宫。

  只见齐宣王在龙椅上说了声:“开始。”紧接着一阵优美如流水般清巧的音乐开始了,大臣们和宫女们跳起舞来,皇上也听得打起拍子了。南郭先生呢?他在乐队里头仿照别人吹竽,不仔细看真看不出来。乐曲结束后,齐宣王赏了每人三两银子,南郭笑得比谁都开心,自己终于脱贫了,不再每天啃黄包子、喝烂粥了,可以有一个挡风遮雨的地方了,想想就高兴。

  不久后,齐宣王死了,齐泯王上位,他也喜欢吹竽,只是他和他父亲不同的是,他喜欢乐工一个个吹,不喜欢在一起,南郭先生眼看计划要被拆穿了,他面呈菜色,心惊肉跳,他决定连夜逃走。

  夜来了,只剩那微弱的夜明灯,南郭先生左瞧瞧,又看看,终于找到了一节短墙,他刚上去,又被两个卫兵抓住了。

  南郭先生被乱刀砍死,你们以后可不能学习南郭先生的不劳而获哦!

寓言故事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新编

  在一天乡间小路上,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向这边走来,边走还不时回头看,看样子,像是在逃避什么人一样。这人就是从王家乐队里仓惶出逃的南郭先生。

  南郭先生从王宫乐队逃到自己的故乡,乡亲们便以为南郭先生是回来探亲的,便大加称赞:“南郭先生可谓是本县的骄傲,我们可要向南郭先生您学习。”南郭先生听了心里的一块石头放下了,便说:“哪里,哪里,我这次回来是探亲的,顺便做点别的活,等春节过后再回去演奏,敢问各位父老乡亲能不能帮我找点零活做?”

  “到我家去做会计。”

  “如果你不嫌弃,到我家去做管家吧。”

  “到我家去做监工吧!”

  ······

  看来乡亲们很想从南郭先生这里沾点光,毕竟是王家乐队里的人,南郭先生心里乐开了花。

  “你们都别争了,南郭先生,如果你不介意,不妨到我家去,与我谈论乐理?”县里的第一大富翁柳老爷对南郭先生说。南郭先生听到这句话,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连忙说:“柳老爷不介意,我就不介意。”“那就请南郭先生,速速与我前去!”柳老爷毕恭毕敬地说。南郭先生心想:这么大一个馅饼,可以白吃白喝,我怎么能不去呢?便与柳老爷上了轿子,前去柳府。

  到了柳府,这里可称得上是富丽堂皇,到处都是文物,但南郭先生一想到还要与柳老爷谈论乐理,他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于是他对柳老爷说:“老爷,近些天来我长途跋涉,身体不免有些疲倦,请老爷让我歇息几日,几天之后,我再与老爷谈论乐理。”柳老爷听了连忙说:“先生身体固然要紧,我马上备房,让先生好好休息,日后再与我谈论乐理。”南郭先生听后马上进入了房间歇息,想对策。

  次日早晨,南郭先生正准备进餐,柳老爷走向前问南郭先生:“先生,明日是我60大寿,敢问先生是否可以在宴会伤演奏一曲?”南郭先生心里一惊,直冒冷汗,柳老爷问:“先生怎么了?是不是身体有什么不适?”“没······没什······没什么事,只是······近些天我想回家看看老母,不知是否可以?”南郭先生闪烁其词。“那就没办法了,我去叫人备轿,先生何日启程?”“我明日启程。”“那您慢吃,我先走了。”柳老爷走后,南郭先生觉得心里战战兢兢,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但又不知该去哪儿,只好在这混一天是一天了。

  第二天早上,南郭先生收拾好行李,上了轿子,向家中奔去。到了家里,老母赶忙向前迎接:“孩子,你最近可好?”南郭先生不忍让母亲为自己伤心,说:“娘,你别担心,我这次回来是探亲的,而且柳老爷让我去他家,与他谈论乐理,我很好。”“那就好,孩子,你等着,我给你做饭去。”老母向厨房走去。吃完晚饭,南郭先生在自己的房里睡着了。

  早晨,柳老爷的轿子来到南郭先生家,接南郭先生回去,南郭先生与母亲道别后,上了轿,老母在轿外留下了眼泪,其实她心里知道南郭先生是逃回来的,只是不好揭穿罢了。

  南郭先生回到了柳府,柳老爷便马上问:“先生回来了,可否吹一首给我听听?我这儿有一支上好的玉竽,您拿去吹吧。”南郭先生又开始张口结舌了,可又不能又逃吧,于是他提心吊胆地拿起了玉竽,吹了起来。顿时,大堂里传来一阵难听的竽声,在场的人都捂住了耳朵,柳老爷大发雷霆,对南郭先生说:“本以为你是王家乐队里的人,就吹得好竽,没想到你吹得竟如此难听,你现在就给我滚出去!”说罢,就将南郭先生扫地出门。南郭先生见此景,大呼饶命:“柳老爷,您饶了我吧,我再也不敢了,求你饶了我吧。”可说归说,南郭先生已经被扫地出门。

  南郭先生流浪街头,他想:我不能再这样了,我一定要重新做人。

  于是,他去了山中的寺院反省自己的错误,寺中的长老见南郭先生整天不吃不喝,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说:“施主不能整天不吃东西,这样下去会把自己的身体搞垮的,依我看施主不如去经商,给自己留条后路。”“长老所言极是,但我不懂经商,不知如何是好?”“施主只要会算术就行了。”南郭先生想:自己以前在乐队学过算术,不妨试试,如果成功了,也是一条办法!于是他拜别长老,回到县里,做起了小买卖,生意渐渐变得兴隆起来,不久便名扬四海,成了齐国第一富。

  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只要你不放弃,鼓起勇气,重整旗鼓,成功就会重新属于你。

滥竽充数新编

  南郭先生捧着大把的俸禄,离开了王宫。他花天酒地,很快就把俸禄用光了。没有钱买吃的了,怎么办呢?南郭先生转了转眼珠,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来到山脚下,那里有一个乐团给贵族表演音乐。他混了进去。第一天,一个姓氏是王的贵族来找他们演奏。南郭先生像上次一样鼓起腮帮,按着竽眼儿,摇头晃脑地装作吹竽,那次音乐会很成功的被南郭先生混了过去。南郭先生拿到了一大把俸禄,花天酒地。本以为他会悔改,认真学吹竽,在乐团继续带下去,谁料他不知悔改,依旧没有学吹竽,混在乐团里。每天都会发俸禄,于是南郭先生整天都花天酒地,过着奢华的生活,雇了好多仆人,在家乡的名声也大涨,大家都很敬重他,以为他靠自己的努力夺得了财产。

  一天清晨,大家像往常一样起来奏乐。可是今天南郭先生露出了马脚。在一个王室贵族演奏的时候,到半途,突然有一个人提出要一个一个单独奏乐,要到南郭先生了,他慌了,四周都有人,人太多了,没法儿逃,可是自己又不会吹,怎么办呢?说要上厕所吧,是对人家公然的不尊重,可是有没有别的理由出去,只好硬着头皮上。到南郭先生了,他吹出来的不是美妙的音乐,而是难听的噪音,在场听众全都捂上了耳朵,贵族勃然大怒,向朝廷上报南郭先生,齐王发现是南郭先生,火冒三丈,“诶呀呀你好了,在这儿不会吹竽,逃走了,有区别出坑蒙拐骗了,你……你真是不想好了!来人呀!给我拖出去,斩了!”南郭先生苦求齐王,齐王还是不闻不问,就这样,南郭先生被斩杀了,齐王-第一滴血南郭!yisha!

  唉,不学真本事,去骗人,在社会上是立不住足的。希望大家能吸取南郭先生的教训,学好真本事,在社会上发挥才能,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报答,做出一份贡献!别为一时贪心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滥竽充数

  时间真如流水一般,又到了第二天下午.南郭先生来到海边,坐在一块石头上观看海上日落,他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突然茅塞顿开,他想:如果我学一点本领,也不会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我应该去学一些本领.最后南郭先生打算苦读十年,考状元.南郭先生用自己的双手开辟一片新天地.

  十年寒窗后,南郭先生已三十八岁了.他决定明天进京赶考,南郭先生答题真是笔下生花.考官见了南郭先生的文章后,心中大喜,把他引见给齐泯王.齐泯王问:"你为何读书?''南郭先生一本正经地说:"是为了养活自己,是为了我国的江山,是为了不在受大家的抛弃,是为了不在受心的唾骂.''南郭先生说:"大王,我就是南郭啊!以前我欺骗自己,欺骗先王,我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啊!我已经醒悟了.所谓,路没有平的,河没有直的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您就放过我吧!十年前,我曾铁打房梁磨绣针.齐泯王听了十分感动,以前沉芝麻烂谷子的事也不在斤斤计较了并封南郭先生做天朝一品宰相."南郭爱卿,我问你,如何使我齐国强大起来呢?''"本地姜不辣.''南郭先生慎重地说."那如何把民心放在保卫我大齐国土上?''"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南郭先生意味深长的话使齐泯王日夜琢磨。

  在南郭先生的辅导下齐泯王正确的治理了他的国家,使齐国繁荣昌盛。

滥竽充数新编故事作文

  南郭先生,他穷得买不起吃的,甚至还露宿街头。但是这个“老狐狸”狡猾极了。

  一天,南郭先生到处寻找可以借钱不还的人时,看见了一张告示,不看不要紧,看了南郭先生一阵狂喜,原来齐宣王想听人吹竽,正在招人呢。南郭先生眼睛“咕噜”一转,向报名处跑去,心想:终于有一个骗钱的好地方了。

  南郭先生用剩下的十文铜钱,在路上买了一把极其破烂的竽,至于破烂成什么样,用力稍微一握就会破成碎块,吹得不到半个时辰就要掉一块木头,还得重复安上去,但是南郭觉得:反正进宫就能赚钱,破不破都能吹。

  到了报名处,他报上姓名,考官要他吹一个听听,他不慌不忙地说:“我这一流的竽师,吹几下就可以叫你们睡上几日,后面还有好多兄弟呢,难不成你要为了听一下,就耽搁这么多人,让他们把你给揍醒?”考官也觉得挺对的,所以直接录取了他。

  南郭先生上任的第一天,早晨一醒来,便找来两三颗大豆,把孔用大豆堵上,啊不,是“搪塞”上。去到宫中表演,他用力地鼓着腮帮子,活像一只巨型的青蛙,用脚跟着别人打拍子,吹得比谁都“认真”,要是真的发出了声音,也只能是他一肚子的坏水的“哗啦”声。每天齐宣王都会赏个五十两银子,南郭先生慢慢地发了财,他的眼里不再是眼球,而是白花花的银子!

  齐宣王去世,他的儿子齐湣王续位,他认为乐师一个一个吹的乐声清澈,几百人同吹,轰隆不好听。南郭先生被人告诉他是第200个出场,按照一天十个人,第十九天时南郭先生的小宇宙爆发了!开起了超级马里奥逃跑模式,跑出了皇宫。

  当然,南郭先生被成功贴上了通缉令!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逃走后,不肯善罢甘休,逃到了赵国。在赵国他又加入了乐队,一天,二天,三天…。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日子倒也过得清闲,也没有什么演出任务。

  直到有一天,赵王想看表演了。那就排练一下再上场吧!排练时南郭先生又故伎重演,装腔作势。可乐队老大也不是省油的灯,那双眼睛,那对耳朵利害着呢,一下就听出不对了来,再听听,就知道是谁不对了。老大发现了是南郭先生发出的杂音,南郭先生也看出乐队老大发现他了。好吗?不怕,有办法,南郭先生怕乐队老大去向赵王告发他,赶紧抢先一步先到赵王那自首去了。

  到了赵王那儿,南郭先生可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把自己的不对说了一番,那样子可是可怜的不得了,赵王看到南郭先生那可怜样,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只好安慰南郭先生道:“南郭先生,你能到我这来自首,是勇敢的,说明你知错了,但你一定要知错必改啊!”南郭先生连连点头称是。赵王又叫手下拿了一些元宝南郭先生。南郭先生接了元宝感恩戴德地走了。

  回到家乡后,南郭先生把分别后的情形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语重心长地说:“郭郭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啊!我们做事一定要脚踏实地,不要弄虚作假啊!”南郭先生听了连连点头。他打算要努力一番了。于是请了一位高明的老师专门教自己吹竽。春去冬来,一年过去了,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南郭先生练成了。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吹竽高手。

  后来南郭先生自己也组建了一只乐队,成了远近闻名的高手。每逢过年,他就领着乐队去给赵王演奏,优扬的乐声在宫中久久回荡…。

寓言故事滥竽充数续写

  自从南郭先生从宫中逃走后,他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有一天晚上,南郭先生在睡觉时做了一个梦,梦中的情景是:南郭先生走到一个悬崖边上,突然有一个人的声音传了过来:南郭,你如果在不学无术,将会受到惩罚!南郭做梦做到一半,突然惊醒。他惊慌的说:从此以后,我应该好好做一件事,不在招摇撞骗了。

  果然第二天,南郭先生琴艺班报了名,从此以后,他便洗心革面,认真学习吹竽。他每天白天学习完后,晚上回家点着蜡烛,认真复习当天学的类容。就这样,经过一日日,一年年的练习。南郭先生终于把竽这方面的知识弄的滚瓜烂熟的。就在这晚,南郭先生做梦又梦到了那个神秘的声音:南郭先生,这次你做的非常好,相信自己吧,一定能成为一名着名的乐师。你明天就可以去皇宫报名了,相信你的生活一定会变得富裕起来的,继续努力吧!

  这天,南郭先生真去皇宫报了名,他把自己创作的曲子吹给皇上听,皇上听了,连连称赞,不停的拍案叫绝。因此,皇上不但给了他丞相的名分,还给了他上万的黄金。从此以后,南郭先生不仅过上了好的生活,还成为了一名着名的乐师。

寓言故事滥竽充数续编

  南郭先生从齐国逃出来以后,因为他没有真才实学,去哪里工作哪里都不收留他。于是,他决定沿街乞讨。过了一段时间,他偶然遇到了当年一起吹竽的同事,同事见他如此模样,就真诚相劝: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应该学点有用的东西呀!当乞丐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听了同事的话,他重新振作起来,却不小心呼啦一下来到了21世纪。他想,在哪里都得生活,所以就去找工作。他来到一家服装店,见店里挂着很多马甲,他疑惑地问老板:你们店里那个没有上袖的衣服怎么能拿出来卖呢?老板瞪了他一眼,说他是白痴,便把他赶走了。

  他又来到了杂技团,那里的人问他都会做些什么,他说他会吹竽,于是便吹了起来。人家听了之后,说他吹得像鸡毛卡在嗓子眼里了,上不了台面,但看他可怜,便收留他做杂工。可是他把地扫得想画画一样,人家没办法还是把他给辞了。

  南郭先生又来到了科技公司,吹嘘自己样样精通。董事长让他做总经理,他在电脑上打字,却把字打得一塌糊涂,公司也把他给炒鱿鱼了。

  南郭先生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事一定要有真才实学,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找到了一位吹竽专家,经过刻苦学习,终于学有所成。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

  【解释】滥:不加选择;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充:冒充;数:数目。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凑一个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个数而已。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寓意:①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②讽刺那些虚荣,对人不加以鉴别而重用的掌权者。

  【寓言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滥竽充数

  过了几年,南郭先生的儿子渐渐地长大了IQ也高了,这时,他打算给儿子实行一个“成材制度”,想把他培养成一个人才,但是,他的儿子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练武,在无奈之下,望子成龙的南郭先生就将他儿子原来的名字:蠢材,改成了:天才,以此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

  自从南郭先生的法术被人家戳穿了之后,他便带着他的儿子和他的妻子,一直逃亡到北京,可是,去了北京之后,他又觉得那里人多口杂,便又打算逃亡到浙江,在那里,他终于安下了个像样的家。

  过了几年,南郭先生的儿子渐渐地长大了,IQ也高了,这时,他打算给儿子实行一个“成材制度”,想把他培养成一个人才,但是,他的儿子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练武,在无奈之下,望子成龙的南郭先生就将他儿子原来的名字:蠢材,改成了:天才,以此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虽然,他把儿子的名字改成了天才,但却毫不见起色,天才依然喜欢习武,不喜欢读书。有一天,他将自己的儿子找来,好好地将他数落了一通,还把自己的那个滥竽充数的故事跟他讲了一边,想让他不要学自己。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幼儿故事武松打虎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