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故事内容概述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寓言: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一人在田里耕作。一只兔子在田里飞跑,撞到田里的一棵树上,脖子折断而死。这人便从此丢下他的锄头,整日守在树边,希望能再捡到撞死的兔子。

  兔子再也没有捡到,这事在宋国传开,大家都笑他。

  寓意: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守株待兔故事内容概述

成语故事之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案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寓意:

  ①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的不可能发生的。

  ②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③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④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官员的愚笨。

中国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这个小故事,主要写了农夫和兔子之间的一段幽默。

  故事发生在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个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个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

  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农夫好笨啊!我真想对他说:“农夫啊!难道你就不会用脑子想一想吗?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被你捡到只是幸运。所以你不可能天天都这么幸运,不过如果你勤奋种田早出晚归,就一定可以天天都吃兔子肉。”

  我读完这个故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不能想着让别人来做,一定要自己动手去做,才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词义】株:树桩。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守着树桩等待兔子跑来。

  【用法】用来比喻死守片面的经验,或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获得成功。

  【出处】这则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典故】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农夫。他每天早出晚归,十分精心地耕种着自己的一块土地,可到头来,也只落得个顿顿粗茶淡饭,刚刚能填饱肚子。一天正午,烈日炎炎,劳作了整整一上午的农夫感到十分疲倦,就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这时,一只野兔没头没脑地冲过来,一头撞在了离他不远的一截树桩上,昏死过去。农夫跑过去拎起了兔子,心中不禁一阵窃喜,心想:哈!想不到不费吹灰之力就捡到了一只兔子,看来我真是时来运转了!以后我要是天天能捡一只兔子,那该多好啊!这以后,他果真再也不去种地了,每天都守在树桩旁,希望有哪只兔子再撞过来。一天、两天过去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农夫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在树桩上的野兔,而自己田地里的庄稼却因此荒芜了。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宋国,人们都笑话他的这种行为。其实,野兔撞到树桩上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这个农夫竟然把偶然当成必然,不惜放下本职工作,专门等待偶然的出现,真是愚蠢得很!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守株待兔”

  蓝天,某中学初三学子,放假无所事,四处游逛,误入一乡。但见楼房星罗棋布,有良田、村舍、公园、宾馆之属,且中外游人熙熙。闻之,方知此乡名“待兔”,便疑与典故“守株待兔”有关。再问之,乡人欣然为外人道也。

  据说此地原名玉兔乡,有一奇树,长得上细下粗,左凹右凸,干枝不齐,弯弯曲曲,奇形怪状,堪称一绝。一日,几个穿着考究、手持拐杖的老者前来,围着此树转了七七四十九圈后,当即发布消息,证实此树为千年古树。此后有好事者考证,言此树正是当年宋国人“守株待兔”之“树”,四乡一时轰动。

  于是围树建栏立碑,地方政府大宴宾客,有书法家题匾曰“兔投之株”,有学者撰联:“昔时骄兔走,此处巨龙飞”;记者在大报发表长篇通讯《千年奇树,一朝新生》;乡长忙得团团转,县长喜气洋洋。闪光灯一片。

  乡民宋某,抱出发黄家谱及祖宗碑位,自居为“守株人之后”,升办了“待兔乡‘触株兔’食品加工厂”,广告发布称,此兔系千年兔种,善跑体健,其内极富营养,且皮薄肉厚,口感甚佳,常食能医多种疾病,实乃名贵而古老的绿色食品。一时间,生意火爆,收益颇丰。一年后,小厂扩大,易名为“守株集团”,名扬神州,正待招股上市。

  与此同时,地方农牧局在此设立“触株名良种基地”,通过杂交、变异开发优良品种,使得该良种一夜成名,甚至漂洋过海,进军海外。

  不久乡政府特拨专款,建成“守株待兔文化公园”,内设“守株待兔”雕塑一座,并借助形、声、光、影渲染气氛,引来无数游人光顾,地方才子常聚于此地饮酒作文,使该公园名声大噪。现此公园已被批准为该地“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守株集团”在公园附近建成数层高楼,命名曰“守株宾馆”,在报刊重金征集广告,获奖广告语为:“人有首都宾馆,我有守株宾馆”。蓝天忽忆起,来时曾看见该广告牌赫然路旁。

  如今待兔乡已成为一个集养殖、饮食、文化、旅游产业为一体的新型乡镇,“待兔人”的精神已被有关人士概括为“能守、能改、能想、能变”,据闻,某电视台为此还拍摄了专题片一部,近期将与广大观众见面。此乃后话,不表。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它讲的是:宋国的一个农夫本来很勤快,可当他白捡了一只撞死的野兔后,从此,他想不劳而获。后来,他不但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且他的田地也荒了。如果你有点忘记这个故事了,就听我再讲一遍吧!

  “从前,在宋国有个农夫,他非常的勤快。有一天,当他正在辛勤的翻土时,突然,他看见有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夫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而且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了。农夫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里快乐的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夫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便宜事,只有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好日子。

守株待兔故事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读懂课文,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所蕴含的道理。

  3 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两个成语故事。

  4 有学习成语、积极应用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积累并灵活应用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

  1 教学挂图。

  2 查找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学过的成语,引入课文题目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有故事的成语和有趣的成语,你们还能记起来吗

  生说出成语。

  师: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十分有特色的宝藏,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守株待兔”。(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意

  1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勾出本课生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形式掌握生字音、形、义。

  (4)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

  2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讲了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成语故事。

  三、 分别重点学习“水滴石穿”“守株待兔”

  1 学习“水滴石穿”。

  (1)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故事,想象当时的情景。

  (2)抽查、评价。要领:读出石阶轻视的语气,水滴自信的语气。

  (3)仿照文中句子,练习用“是……还是……”“既……也……”说话。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学生联系生活讲一讲“水滴石穿”的事例。

  2 学习“守株待兔”。

  (1)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中,老师将与你们再次点击一个成语。(板书:守株待兔)

  提出学习目标: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2)(出示挂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同桌合作读课文,学习生字“夫”“窜”“撞”。

  ③全班交流,通过做动作理解“窜”“撞”的意思,让学生讲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偶

  得野兔)

  ④结合挂图,理解“株”“待”“守株待兔”的本意。

  “株”,树桩。随即学习生字“桩”,再次看图理解“桩”,并给它扩词。

  (3)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①再一次读课文,重点体会第2段中农夫的心情。

  ②自己勾出写农夫心理活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

  ③请学生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评价评价,谁读得好。

  ④结合最后一句(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把动作神态加上去,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⑤结合挂图,想一想,说一说,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心存侥幸。

  (4)读想结合,背诵表演

  ①自读第3段,体会农夫感情。

  ②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加上动作说。

  ③读最后两句话: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连野兔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农夫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什么庄稼都收不到了。

  想一想,此时此刻,农夫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应该怎样读。(伤心、难过、后悔)

  ④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什么?小组讨论。

  ⑤每一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板书:一事无成)

  ⑥再读这一段,想一想,农夫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希望→失望)应该怎样读呢

  ⑦演一演这个故事。

  ⑧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终将一事无成)

  四、课外作业

  1 课外阅读几则寓言故事。

  2 自主积累更多的成语。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内容

  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成语典故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是时期宋国有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他便放下锄头每天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译文

  宋国有一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启示

  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

  主要批评

  狭隘的个人经验的思想方法

  揭示道理

  全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只能用新的方法解决,只有愚蠢的人才看不到事实的变化

守株待兔

  本意:站国时期,有个宋国人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从此,他放下手里的工作。天天手在树旁,希望再得到兔子。结果地干了,秧死了,他也饿死了。后来用[守株待兔]比喻不努力,抱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新编:宋国有一养猪人,到了冬天猪怕冷,这个人就在猪圈里放了很多的草让猪御寒。因为冬天是荒凉的,有一只兔子半夜到猪圈去吃草,不料吃太饱,安安静静睡着了。第二天,养猪人发现了猪圈里的兔子,便伸手去逮,兔子只轻轻一跳就蹦出了猪圈,养猪人很是苦恼。

  第二天,养猪人又发现了兔子,就不再去逮它,只是给猪窝添了更多的草,希望能打动兔子的芳心。

  一天天过去了,兔子叫来了一大群兄弟姐妹,和猪一起睡觉,一起抢食,它们长得越来越壮,越来越像猪了。养猪人高兴得做梦都笑醒了。只是那只可怜的猪怎么也抢不赢这些活蹦乱跳的兔子,吃得越来越少,反而越来越像兔子了。

  兔子越来越多。养猪人却有些招架不住了,他给的食物越来越少。那只快变成兔子的猪终于不堪饥饿的折磨而香消玉焚了。养猪人并不悲哀,他眼前的兔子跟猪一样,肥着呢。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寓言故事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