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花木兰替父从军》读后感

  今天,天气极其的热,如火球一般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路上的人简直像“热锅上的蚂蚁”。我的心情也随着天气的变化而烦躁不堪。暑假作业只剩下一篇随笔没写,可我趴在桌子上一点头绪也没有,可恶的闹钟声在我耳旁“嘀嗒、嘀嗒等”响个不停,吵得我恨不得摔了它。此时,我的脑子很乱,于是我找了一本《四库全书》,躺在床上懒洋洋地翻着,一瞬间,我看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好奇心油然而生,不禁打起精神认真阅读起来。

  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木兰的国家受到外敌侵略,统治者可汗要大量征兵,征兵的名册一卷一卷,卷卷上有木兰父亲的名字,父亲年老体弱,木兰又没有哥哥,所以她决定替父去从军。木兰乔装改扮成英俊少年,她骑着骏马奔赴战场,跨过一道道关口,越过一座座高山,跃马飞奔,驰骋沙场。在那战争的年月里,北方的寒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木兰身上的铠甲,她一心只想着杀敌,好早日回归故乡。木兰英勇作战,经受了多年的战争考验,终于打败了敌人胜利归来。

  可汗给木兰记了大功,封她为尚书郎,但是木兰不慕功名,不图富贵,她回答说:“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读完这个故事,我对木兰佩服得五体投地,她敢于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冲破男尊女卑的罗网,乔装改扮,代父从军,英勇杀敌,屡建功勋,之后又放弃一切荣华富贵,回到自己的故乡,这一切不都证明了男子能做到的事情女子也能做到,而且做得很出色。

  我想起往日里,奶奶从不让我干农活,认为我是女孩子力气小,干不了。就说那次摘茶叶吧,她把哥哥、弟弟都带去了,就是让我待在家里。说我一个女孩子家细皮嫩肉的,摘茶叶时万一被草划伤,被虫子咬伤那多不好。奶奶硬不让我去,没办法,我只好使出杀手锏,“奶奶您让我去吧!回来后我给你捶背、按摩?”奶奶经不住我百般哀求,只好答应了。摘茶叶时,我不怕被草划,被虫咬,双手不停地摘,哥哥和弟弟休息时,我也没有停下来,结果我比哥哥、弟弟摘的还要多,我骄傲地看了他们一眼,心想:“哼,谁说女子不如男!”

  其实生活中,男子不一定个个是英雄,女子也不一定人人都弱小,只要努力地去做一件事,不管男女都能做好。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替父从军读后感

  这学期我们有一篇课文叫《木兰从军》。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那时北方年年战争,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的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还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木兰自己理应为国家分忧。于是,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木兰告别了亲人披上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场上的花木兰一点也不比男人差,她历经百战,挥汗流血,凭着他的机智勇敢和超群的武艺,一次次立下了赫赫战功。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战袍,穿上心爱的女装。将士们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是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花木兰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巾帼英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总被外在的条件束缚,只要你意志坚定,对自己充满信心,就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只要努力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读后感

  沙场之上,尘土飞扬,刀光剑影,万千战马驰骋沈沙场,数樽大炮横飞战地。满地的尸首,满天的呐喊,耳畔是轰轰作响的武器发射,眼前是漫天飞扬的枪林弹雨,天际仿佛也被鲜血染成了大红色。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身披盔甲,手握大刀,蹬上骏马飞奔而去,行走于血雨腥风之间,她已经习惯了,就这样习惯了十年……我翻开《花木兰替父从军》这篇文章,逐字逐句地反复咀嚼、品味,痛苦的分离,重逢的喜悦,十年的承诺,统统化成涕泪,千言万语,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微微闭上了又眼,同花木兰一起,奏响她那风华绝代的传奇一生……

  这篇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位忠孝两全的女子不平凡的一生,字里行间又再次浮现出那一段凄美的回忆,那与亲人分离数十载的煎熬与痛楚:挽一抹泪藏于心间,吟一句词封锁记忆,笼罩爱与正义的光环、沐浴纯洁白雪的亮丽少女花木兰,越过崇山峻岭,跨过五湖四海,担负着光荣的卫国使命,承载着家人浓浓的思念,走向了不归之路,走向了生死存亡的战场,走向了数十年的艰难险阻。她迫于无奈,替父从军,被卷入硝烟弥漫的漩涡,她牺牲了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去边关完成突如其来的使命。骑上骏马,飞奔而去,泪洒家乡,把一切的一切都埋在内心深处,独自承受……

  花木兰,像一朵盛开在冰山上的雪莲,纯洁而朴实;像一株生命力旺盛的向日葵,勇敢而坚强,她就是一位孝与智,真善美的化身。她本可以挣脱命运的不公,去完成自己所幻想的宿命,但是,她没有,她没有半途而废,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毅然决然地替父从军。战场上,她不是一女子,她是一位战士,她必须和男人一样,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奋勇杀敌;她必须忍住思念之情,不能流半滴眼泪;她必须装成男子样,不可以露出马角……这,对于一个年轻少女来说,实在是太难,太难……花木兰的初衷是什么?一个字-----孝。北魏时期,边界不断有部族来搔扰,为了把这些人彻底出国家,每个百姓家里都必须有一个男丁上前线打仗,花林兰看了看成迈体虚的父亲和那纪尚小的弟弟,作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花木兰就这样,告别家人,不远万里来到战场。庆幸的是,她活了下来,十年后,花木兰凯旋而归,她不要官位和名利,只求快点见到双亲,一别就是十年,花木兰看着眼前这对鬓发全白的老人,热泪盈眶,紧紧抱着爹娘……花木兰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孝的真谛,演译了巾国英雄的传奇一生,她勇敢孝顺的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岁月流逝,花木兰在沙场上度过了刻骨铭心的十年,我由衷地佩服她这个善良、勇敢、孝顺的女性。孝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如今的社会,孝心之人越来越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动不动就恶言相告,事知道一味地要求父母完成自己的心愿,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实再不应该这样,而是要向花木兰学习,一心为父母着想,尊敬长辈,做个有孝心之人。

  宁静的小山村,花木兰又摇起了那个熟悉的纺车,唧唧复唧唧,一样的声音,一样的动作,一样的纺车,哦!唯一不一样的是那相隔十年后的重逢……

读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后

  读了《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个故事后,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花木兰心里想父亲年老多病还要上战场。花木兰考虑了很久,最终决定要替父从军,于是他就和家人说:“我要替爸爸从军。”家人都说:“不能”。花木兰太坚定了,所以只好让她去了,花木兰杀了无数敌人,最终打了胜战,回到家后他们开开心心的吃团圆饭。

  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给妈妈买轿车,买别墅,再带妈妈去旅游,因为妈妈要上班,所以我长大后带妈妈到世界各地去游玩。还要报答老师这些年关心我的思情。

花木兰从军

  花木兰为了替父从军,她找到爸爸、妈妈与弟弟。

  花木兰对妈妈说:“我知道,您正为父亲从军的事担忧,我认为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而我自幼就习武练功,熟读兵书,所以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妈妈说:“我也想全家团团圆圆,共享天伦之乐,但国家有难,不去也不行呀!我支持你的想法。”爸爸说:“我真的老了,我相信你的能力,会实现你的愿望的!”花木兰又对弟弟说:“你在家帮姐姐照顾好爸妈,好好学习,习武练功。将来和姐一起为国分忧,为家争光。但这件事你要保密。”

  几日后,在家人的帮助下,花木兰终于从军了。

花木兰替父从军

  “唉…我昨夜在告示上看见可汗真在大规模地征兵,军书有很多卷,卷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已人到老年,身体哪能还打仗啊!唉!我没有成年的哥哥,看来只得自己出征了。”她一边想着一边无心地织着布。

  于是,她在各地买好了出征所需的物品,便告别父母,奔赴战场了。

  经过两天的路程,她终于到了战场上,心中甚是想念父母,但在战场上,她认识了许多朋友,也就没有那么孤单了。

  经过几次战争,她已疲惫不堪,但她极力忍受着,心中只想快快打完仗,赶快回家。

  回家了!她见到了亲人们熟悉的脸庞,他们见了她都忙得不亦乐乎,父母出门迎接她,姐姐忙着打扮自己,弟弟忙着磨刀,准备杀猪羊,这一切都令她太开心了。

  “换岗了!快起床!”“怎么又是战友的声音?我不是回家了吗?”她睁开眼一看,刚才的一切居然只是一场梦!对于这场梦,她感到无可奈何,只得去站岗了。

  一晃就是几十年,木兰终于凯旋而归,她见到了可汗,可汗问她想要什么,木兰说:“我不要官位,也不要钱财,只想要一匹跑得飞快的马,快快送我回家。”可汗很赏识木兰,想要留住她,但木兰很坚定,他只好赏赐了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家了。

  木兰回家后,就如同她梦中一样,亲人们都流下了热泪,纷纷忙着为她接风洗尘,木兰热泪盈眶,她想:“曾经替父出征是对的。”走进自己的房间,她脱下了打仗时的战袍,穿上了自己好久都没碰过的衣裳,对着镜子梳理着头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她想:“十多年的风霜让我已不是一个懵懂的女子了,而是一个能自己保护自己的女人了。”梳理好后,她打开门一看,许多战友已站在门外,他们都吃了一惊,一起打了十多年仗,他们还没发现她是个女人。

  一位大将军见她竟然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便单膝跪地:“木兰,与你同行,从来没想过你是个女人,但你的优秀品质早已打动了我。嫁给我吧!”“可是……”木兰很害羞。“为什么?难道靠我们十多年的友谊,还不够吗?你如果不答应我,我就不起来!”大将军坚定地说。“嫁给他!嫁给他!嫁……”战友们和亲人们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那……那好吧。”木兰虽然很害羞但还是同意了。父母都很开心,忙着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准备把木兰嫁给大将军。

  选定的日子到了,木兰和父母刚团聚却又要分开了,木兰流下了热泪。“别哭,要笑。今天是个好日子啊!”母亲擦去了木兰眼角的泪水。迎亲的轿子来了,木兰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地嫁人了,这都是因为她勇敢、孝顺、不贪图名利才获得了幸福。

  木兰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那么谁说女子不如男呢

替父从军的花木兰

  我还记得他替父从军前的坚决;还记得她踏上征途前的不舍;还记得她南征北战时的刚毅,还记得她回家时的喜悦;还记得……

  花木兰在战场奋勇杀敌,凭借高超的骑射技术,一直坚持到最后凯旋而归!她胜过了许多同期入伍的士兵,让我们知道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道理。她不慕名利,只是想替父从军之后就和家人继续过着安稳的生活:她深明大义,明白父亲老了,无法从军,也明白没有国就没有家这一道理。于是想了个万全之计"替父从军“。其实,替父从军并不是万全之策。这个计划只牺牲了花木兰。她冒着随时可能战死沙场的危险,冒着可能会暴露身份,以欺君之罪被杀头的危险。可她还是去了,因为她早已有了战死的准备。战场上条件艰苦,可木兰身为女子,却没有吭声。因为她早已把自已当作一个男子,一位男子怎可连这点苦都吃不了呢?当她胜利归来时,一家人有着万分喜悦,因为木兰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比如,这一次的“赌注”,木兰这一次出征是以生命作为赌注。这虽说是她的孤注一掷,但也赌赢了,不是吗

  她像一颗明珠,用自已高尚的品格来照耀后人的人生道路,她用自已的方式铺垫出一个属于她的人生,让所有人都记住的人生。

  今夜星光璀璨,我望着天空似乎听见了那一声“谁说女子不如男”,仿佛穿越时空在我耳边回响,语气霸气、豪迈,正如木兰的性格。刚毅、孝顺、豪迈等这些都是花木兰的品格,正有了这些品格,才成为了一个我们熟知的花木兰,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花木兰!

替父从军花木兰

  近了,近了。只见远处的夕阳边一个骑着骏马的高大俊俏的身影向城门飞驰而去。

  近了,近了。远远的看见年迈的父母亲,木兰觉得自己似乎失去了什么,只见鼻头一酸,泪水就如断了线的珠子似的顺着凹凸有致的脸蛋往下流。

  近了,近了。木兰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一种缠绕在她心中整整十二年的情感。不是要做回娇弱女子而打铺垫,而是内心深处有一种想要马上哭出来的感情。

  近了,近了。木兰简短有力的说了一声:“吁!”未等马停下来,就从马背上扑下来,跪在爹娘面前,用一种听起来又伤心又悲凉的声音哭诉着:“爹,娘孩儿回来请罪了!”虽然爹娘已泪流满面,但急忙扶木兰起来,但又什么都没说,不知是激动地说不出话了,还是不想说话。此刻,小弟与阿姊扑上来抱住木兰却什么也没说,只是一个劲儿的哭。

  只见远处的一路尘土飞扬,听见战马嘶鸣一个高大英俊的身影向这边奔来。在离木兰有百十米的地方说了声:“吁!”就从马背上翻下来,打了个跟斗就窜到木兰跟前,看起来武艺非凡,说道:“木兰,你这么快干嘛?我都快跟不上你了。”木兰向伙伴使了了个眼色,伙伴会意:“伯父伯母好,我是木兰的结拜兄弟。”爹娘笑得合不拢嘴,木兰急忙道:“我一路风尘仆仆,肚子前皮都贴着后皮儿了。”于是一家人回家,木兰却并不着急吃饭,而是先回到她那久违了十二年的房间,关上房门,脱掉那沉重的铠甲,开始梳妆打扮。

  木兰终于恢复了女儿身,无比高兴。

  出门招呼伙伴吃饭,伙伴说道:“我以前从未听说木兰还有一个妹妹啊!”木兰笑道:“伙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伙伴:“我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女子,又怎会认识你?"木兰一字一顿道:“我———是———花———木———兰!”伙伴无比的惊讶:“木兰,为何我与你行军打仗十二年,却未发现你是女子呢?”

  全家人笑了。伙伴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木兰更似一朵花了。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恩励志故事

  花木兰,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她为了让年迈的父亲安享晚年,不至于战死沙场,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出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恩励志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扬。她对父亲的孝心和慨然参军的英勇气概,让无数的热血为之沸腾。

  花木兰是南北朝时代的北魏宋州人,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不断侵犯北魏边境,致使边境的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也不堪其扰。因此北魏政府决定出兵抗击侵略,于是规定北魏子民每家每户均出一名男丁入伍,赶往前线迎敌,花木兰的父亲也在征兵之列。但木兰感念父亲年迈,弟弟年幼,所以她决定代父出征。

  花木兰身着男装,果断前往边关,开始了长期的军旅生涯。花木兰因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骑射,加上她酷爱兵法,于是在与柔然的战争中屡立奇勋。虽然边关的生活很艰苦,虽然战场上危机重重,但她始终没有退缩。经过北魏将士多年的浴血奋战和奋勇杀敌,柔然终于被彻底击败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花木兰凯旋而归时,朝廷欲对其大加封赏。她却谢绝赏赐,选择了卸甲归田,与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人团聚。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恩励志故事早已是名扬四海。我们当从她的感恩励志故事中有所感悟,精忠报国,孝敬父母,做一个忠于祖国、孝敬父母的励志青年。

花木兰替父从军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确实,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符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付出与回报议论文素材

团结素材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