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养的名人名言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关于修养

  1.大丈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3.志不强者智不达. —— 墨翟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6.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陶铸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10.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 —汪国真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12.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 不怒.——苏轼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 ——《论语》

  14.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当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要养成坏习惯

  15.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16.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

  17.最为贤明的生活方式是蔑视时代的习惯,同时又一点也不违反它地生活着. ——不

  18.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19.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弘一大师.

  20.以修养对待修养还不是真正的修养;以修养对待无修养才是真正的修养.

  21.修养,不是说不会发脾气,而是说不会轻易发脾气.不会发脾气的人不一定是有修养的人,动不 动就发脾气的人,则是缺乏修养的人.

  22.一个在人生中欲有所成的人,必得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否则,他不是毁在鲜花中,便是毁在流 言中.

  23.何以止谤,曰无辩,辩愈力,则谤者愈巧. ——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24.坚信自己和自己的力量,这是件大好事,尤其是建立在牢固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信,但如 果没有这一点,它就有变为高傲自大和无根据地过分自恃的危险.——伏龙芝

  25.除了人类和蝗虫,很少有一种动物能在观光一个地区时把它弄得乱七八糟——马长山著《思路 花语》

  26.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 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著名作家王蒙论学习

有关教养的名人名言

所谓教养就是好好说话美文

  常听人说:“对于一个有教养的人,能被你伤害的,往往是那些你爱或者爱你的人。”多么悲凉的真理。

  也常听人说:“某某真是有教养。”可事实却是,很多人的教养都是两面派,口吐莲花、和风细雨给别人,面目可憎、粗口横飞留给最亲的人。

  记得,我曾教过一个十三岁的男孩。他家境优渥,父母均是修养极高的人。男孩门门功课都是优,对我来讲这已经很优秀了。可他却在一个下午,对我吐露了各种想轻生的想法,令我诧异之极。

  一个天真、优异的少年,绝望究竟从何而来?后来,我终于理解了。尽管他那么努力,若考第二,他仍会被大肆批评为不争气;坐在沙发抖腿,父亲会来一句:“男抖穷,女抖贱!”各种数落不堪入耳;如果被发现偷偷地看动漫,立马会有一个巴掌甩过来。这就是所谓很有修养的父母。

  “你是我儿子,我是为你好,打骂几句,你竟然还记仇了?”我很难想象,举止优雅的绅士,在家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寥寥数语已经能让旁人如临疾风怒雨,这样的家庭“教养”,孩子能拥有快乐吗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变得喜怒无常,常对自己的母亲发脾气,甚至将她气得口吐鲜血。直至母亲去世,史铁生才恍然醒悟:我多么希望母亲还活着。我的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诉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倔强,我已经懂了,可已经来不及了。

  多么痛的领悟。

  所谓教养,首先要懂得尊重自己所爱的人。如果我们沦落到要让家人的难堪来获得满足,还拿什么谈教养

  我家隔壁是个咖啡店,因为年轻女老板的好人缘,生意好得不得了,来往客人络绎不绝。某些雨天总有客人会忘记带伞,此时女老板常常面带微笑,十分客气地给客人递过伞:“这把伞借给您,走好,再见!”为此我常听到这些赞许:“她真是个能干又有教养的女孩。”

  说说我看到的吧。如果这个忘记带伞的人是她爸爸,“跟你说过今天要下雨!四十多岁的人,怎么不长点记性呢?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难怪妈妈要和你离婚了!”

  这就是大家看到的教养,对陌生人口吐莲花,挑剔刻薄却留给了自己的至亲。

  我在饭店吃饭,从来不会因为菜式不合胃口而发火,顶多想着下次不再来,付账时往往碍于面子彬彬有礼地夸赞环境好,为此常被夸赞有修养。在家则不然,我常常会因为母亲手抖多放了一勺盐而抱怨,有时母亲忘了我不吃葱而放了葱,我甚至会说:“妈妈,你是昏了头吗?”虽然事后自己也会自责,但伤害的种子已经在妈妈的心里生了根。“我是真的老了吗?什么都做不好。”

  话都不会好好说,自然算不上真正的教养。

  安徒生童话里面有则故事:从前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妻,商量着把家中仅有的一匹马卖掉换些更有用的东西。老太太对老头说:“你决定吧,你做事总不会错的。”于是,老头骑马到了市场,先把马换成母牛,再把母牛换成羊……最后换回了一袋烂苹果。有个有钱人听说了这件事,断定老头回家后肯定会遭到老太太的痛打。老头却坚信自己会得到一个吻,于是他们以金子做赌博。有钱人输了,金子归了老头。

  老头为什么有这种信心?因为老太太喜欢吃苹果,他把妻子的需要看得比物品的价值更重要。

  你看,教养还包括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人人心平气和,坦诚相见,以愉快的态度和温煦的言辞相待,这才是至高的教养。

教养

  教养这东西,人家都以为是出自名门才能得到,其实是一种普通常识,只要稍微注意,就可学到,和你的出身没有关系。

  没有教养的人,是懒惰的人。不求上进的人,无可救药,一见大场面,即刻出丑,在外国旅行,被人歧视,也是活该的。

  当今大机构聘请职员,最后的面试大都在餐厅中进行。

  主人故意迟到,看你是不是一坐下来就先点菜不等别人。酗不酗酒,也即刻知道,忍不住的人一定先来一杯烈的。

  菜上了,看你拿筷子,姿势正不正确倒没太大关系,那碟炸子鸡,你有没有乱翻之后才夹起一块,就决定了你的命运。

  吃东西时,啧啧有声,更是大忌。有教养的人哪里会做出这种丑态?吃就吃,为什么还要啧啧啧啧

  父母没教你,那你的家庭也没教养。不过这是上一辈人的错,不能完全怪你。但是你在社会混,连这一点小小的餐桌礼貌都学不会,派你去和大公司谈生意,人家听到你啧啧啧啧,先讨厌了,一定谈不成。

  有些时候,不必从餐桌看到,连面也不必见,听你的电话,已经知道。

  “等一下!”你说。管理阶层已皱眉头,为什么不会说请等一下?这个“请”字,难道那么难说出口

  “是谁找他?”

  为什么不能是:“请问您是……”

  没有教养的女人,比没有教养的男人更加不能容忍。快去向苏州姑娘学习吧,她们每句话都像是征求你的同意。即使命令手下:“把那个东西拿来!”也会变成:“请你帮我把那东西拿来好不好?”

教人知耻,并养护其知耻之心

  耻辱,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评价,是对那些不履行社会义务、违背社会公德、违反国家法律等各种错误行为的否定、贬斥和谴责。孔子讲过,“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在国家兴旺之时,自己贫贱,说明没有为国家效力,应引以为耻;相反,在国家危难之时,你个人却发国难时而富起来,更是可耻。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卖国求荣者,都被视为无耻之徒,都像宋代秦桧那样,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耻辱,是一种自我意识、一种悟性、一种觉悟、一种良心。一个人有了知耻之心,当受到他人或社会的谴责、唾弃时,就会感到羞愧,从而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以至宁愿做出自我牺牲,也要保持自尊与人格。

  知耻,是人性的标志,是人与禽兽的重要区别,“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知耻,是明善恶、知是非、辨美丑的一种内心的标准;知耻,既是个体的一 种品德素质,也是个体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一种内在机制和动力。

  知耻,才能有所不为。有了羞耻之心,就可以自觉地不去做各种可耻之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民若无耻,只靠政治与法律的手段,难以实现社会控制;民若明德、达礼,就会知耻,进而使自己的言行不违背社会各种规范。可见,国民的知耻与无耻,对社会秩序与安定至关重要。知耻,是治世之端,是立国安邦的心理基矗知耻,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可以转化为民族的凝聚力。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备受西方帝国主义欺凌、压迫,在屈辱中挣扎的历史,国耻累累、苦难深重。面对祖国的危亡,无数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赴国难、雪国耻、以身殉国。革命先烈秋瑾的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拼将十 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就是孔子讲的“知耻近乎勇”。“勿忘国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的民魂,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欧阳修认为,廉耻是“立人之大节”。寡廉鲜耻的人,是素质低下的人,这种人难有高尚的品德;寡廉鲜耻的民族,是文明素质低下的民族,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寡廉鲜耻的国家,难有社会的安定与祥和,更难成为礼仪之邦。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和他的一个亲属谈话时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杀了他们就是救了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埃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帧,我们决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就容易无恶不做。古今中外所有做伤天害理之事的人,都是无耻之徒。当今出现的坑蒙拐骗、盗窃抢劫、贩毒吸毒、**嫖娼、行凶杀人以及黑社会等等丑恶现象,都是无耻之徒所做的无耻之事。无廉耻,则嗜饮食、则枉行。无论为民、为官、为君,只要生活糜烂,贪污腐化,就必然走向荒淫无耻,成为无耻之徒。

  无耻,则易无德。在职业道德方面所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都是没有耻辱感、羞耻心和没有良心的表现。有的经商者以假乱真、缺斤少两,坑害顾客;有的行医者视有无“红包”以及“红包”的大小开药、住院、动手术,甚至造成把手术器具遗留在病人体内的医疗事故。这些年伪劣商品混迹市场,制造和贩卖假药,贩卖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等伤天害理的大案也屡屡发生。国家采取各种手段打假,民间成立“消费者协会”,大众传媒起动“质量万里行”,“百城万店无假货”等等,全国上下齐打假,虽然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很难治本。因为,那些造假、卖假的人们,只是“民免而无耻”,并没有做到“有耻且格”。

  无耻,则伤风俗。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大城市中,经常可以见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绿地、损坏公物、在古建筑上乱刻乱画、说粗话脏话;稍有磨擦,发生口角,就大打出手;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给老、弱、并残、孕主动让座;在大庭广众之下,少男少女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种种缺乏公德、伤风败俗的社会现象,都与这些公民欠缺羞耻之心有关。

  对此,北京市已经公布了“市民公约”,上海已经有了“七不”的市民规范。这些都是必要的、有效的。但是,这些规范对公民来说,只是一种“他律”,只有让公民懂得这些行为是可耻的,从而自觉地“不为”,学会“自律”,才是治本的。康有力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

  知耻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教育和培养形成的。培养新一代国民的知耻之心,历来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耻者,治教之大端”。忽视对新一代国民进行“知耻”的教育,是当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大缺陷,也是导致当代社会上道德滑坡、世风日下的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在1989年春讲过,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这种失误的一个具体内容,就是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廉耻教育。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廉耻”的教育。历代蒙学也都把“廉耻”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各种蒙学读本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成为学校、家庭、社会通用的“教科书”。“廉耻”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许多家训和治家格言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古人认为,“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

  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是说,教人知耻,并养护其知耻之心,奖惩并用是最佳的教育方法。正是由于中国具有对国民进行“廉耻”教育的优良传统,才使“廉耻”的美德代代相传,才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

教养

  光明磊落是有教养,心胸宽广是有教养,诚实守信是有教养,勤俭节约是有教养,教养无处不在。关心他人,保护小动物等等都是有教养的表现。

  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要是你每一天都用暴力来解决事情,就离教养非常的远。对同学,要团结友爱。而不是你不动手脚,用“嘴上功夫”,又有什么差别?要做有教养的人,要文明不说脏话,才能显出“君子”性格。

  每一天我经过楼梯,打扫卫生的阿姨把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非常干净。她非常辛苦,有时要用抹布蹲下来擦楼梯。我想帮助她,一起干活。今天是星期天我有空,我拿着抹布和水桶。我也学着阿姨的样子蹲下来,把抹布弄湿。反复地擦楼梯,从一楼到六楼,过了两三个小时,我的腿开始发麻发痛。这次我体会到了打扫卫生的阿姨有多么的辛苦。我们有的时候会随地吐痰,随地丢垃圾。以后我要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做一个时时处处显现文明教养的小学生。

  池田大作说过:“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我会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以教养之名,行事如流水

  听到“教养”这个词,会想到什么?一位优雅的女士扶老人过马路,一位翩翩绅士给孕妇让座。教养似乎是美好的代名词,成熟的体现,人性格的最高境界。人,一直在为教养奔波。

  教养真的重要吗?相当重要,是否有教养会影响他人对你印象的好坏,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影响你生活点滴。试想一个情景:你是一个面试官,有两位面试者前来硬皮,一位普通大学毕业,言行举止得体,十分礼貌。而另外一位面试者硕士毕业,但为人粗略待人无礼,傲慢又骄傲,你会选择哪位?教养总是在不经意影响生活,教养是人最重要的一张名片。

  不仅如此,教养也决定了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倘使你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轻易动怒,脾气暴躁,你会认为这个世界是这么的险恶不友善,怎么人人和你生气作对。没有教养的人生活也累。反观之。你彬彬有礼,心怀真诚,用友善的行为回报每个人,每件事,世界的美好都会倾之囊中。教养便是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美好是会回馈给美好的。

  知名央视主持人,是多少人心目中的气质女神。董卿谈吐端正,做人行事拿捏恰到好处。在《朗读者》上,她同年事已高的老人讲话时,会蹲下身子摆出倾听者的姿态,不让人觉得居高临下,体现了年轻人对老一辈的尊重。教养,是用自身行为让他人感受到尊重,同时自己在他人心中也得到了一份尊敬。

  在二胎政策出台之前,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集家庭宠爱于一身。随之而来的是父母溺爱孩子现象,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个词“熊孩子”其实不难发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正慢慢消失,不注重做人的教育,青少年说脏话的习惯愈发严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有八字是对个人层面的总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国家对教养的概括,对我们的期望。

  国在发展,中华之少年也决不能落后。我们应谨记国家期望,把教养牢记心中,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动,让教养成为中国人的亮眼名片。

  生而为人,以教养之名,方能幸运流水。

教养的芬芳

  心灵的花园,如果以思想为种,教养为花,那么当繁花似锦之际,心香数朵,就能芬芳自己的人生,也能芬芳他人失落而寂寞的心灵。瞻仰前贤,我们敬佩他们的为人,并仰慕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馨香。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直上九万里。”庄子以他的空灵、澄静、豁达而闻名于世。他不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禄,“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曳尾于涂中”,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孤独的树,从而为我们树立一个难以企及的心灵高峰。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胡为乎惶惶欲何之,何不委心任去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悠闲的轻唱,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云无心以出岫”的逍遥,追求的是不受世俗污染的超脱尘世的洁净之乡。他放弃了头上的乌纱帽,归隐山林,在没有车马喧闹的山野之中,寻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这一切都源于他那“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铮铮铁骨。

  如果说身处乱世而能寻找心灵栖息之所,“出淤泥而不染”是很有教养的话,那么面对逆境仍能至死不渝地坚守自己的信念,这种修养更能让人扼腕长叹。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苏[文章来源于]武挥舞着节鞭,将敌酋的“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承诺看得比鸿毛还轻,比粪土还臭,而将“生是大汉臣,死是大汉鬼”的高贵誓言在心灵深处高高擎起。胡笳幽怨,大漠飞雪,苏武,这个铮铮铁骨的男儿,没有退缩,像高山雪莲那样在恶劣的环境里仍能保持圣洁的品行,仍能对理想执着的守望。他用自己的睿智和忠诚,在史书上写下了不朽的传奇,亘古长存,不会随时间地推移而尘封。

  对信念的忠诚,对理想的执着,这也是芬芳四溢的人生教养。这人生的教养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散发着沁人的芬芳。

  歌德与席勒的友情是足以照彻欧洲的人文历史。年长的歌德给了席勒无微不至的呵护,而年轻激越的席勒也给歌德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和热情。这段被誉为经典的“魏玛佳话”,展现了人性的宽容和理解,展现了真诚和敬重的真正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良好的教养,芳香四溢,能给人以心灵的洗礼。当大地普降甘霖,芳草必将绿遍天涯。同样,当心灵之花朵朵盛开,我们必将生活在一个芬芳的百花园里。

  文章语言凝练流畅。紧扣“教养”,立足“芬芳”来选择材料,通过对“庄子”“陶渊明”“苏武”等人的抒写,阐述了文题的独特内涵。在行文中,过渡自然,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习作者能把教材上所学的内容,巧妙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来,具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你这孩子真没教养,不知道你父母是怎么教的”,七、八岁时的我常听别人这样训斥我。当时一听到这话,我就大声的反驳。爸妈做生意不常在家,身边只有爷爷奶奶,他们怎么教我呀,再说了,教养能当饭吃吗?因为当时还小,真不知道是什么,模糊之中,“没教养”大概就是“没人管”的意思吧,现在想来都觉得可怜!

拥有教养

  如果说教养是一件华丽的衣裳,那么人若拥有了它,就将变得美丽无比;如果说教养是一朵绚丽的花儿,那么世界若拥有了它,就将变得五彩缤纷……

  但是,真正与教养打过交道的又有多少人呢?随着时代的推进,教养也随着被冷落,变得“孤苦伶仃”。可想而知,现代社会有教养的人寥寥无几。

  做学生的我们一昧追求成绩,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倘若一个人,成绩骄人,但,他却毫无文明礼貌可言,出口就是污言秽语,全然把“教养”两字抛到九霄云外。那么,这个人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成功者,不含一丁点儿瑕疵吗

  然而,我们要怎么做个有教养的人呢

  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若整天跟他人拳脚相对,那你离成功之路依旧遥遥无期。对于同学,我们要“团结友爱无打骂”。而,如果你不动手,却使出你的“嘴上功夫”,那又有何差别?所以,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我们还必须做到“谈吐文明无脏话”。这才显出你的“君子”性格。

  有教养的人,不会在墙壁上留下“纪念”;有教养的人,不会随地吐痰、扔垃圾;有教养的人,不会使出自己的拳脚功夫破坏公共财物;有教养的人,用水用电都节约;有教养的人,他会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心中有他人”也是有教养的人说必备的修为。多为他人着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果每个人都具有教养,那么,那些整天争权夺利,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就会逐渐减少,世界也将更和平。

  同学们,让我们为“教养”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它永远陪伴在每个人的身边,让它在大千世界发挥它的本能吧!

论教养

  教养似乎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词语。它需要高贵的品格,优雅的风度,发自内心的尊重别人等。然而它却可以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表露出来。这里的一言一行不单单指在公共场合场合的言论,更考验到在家庭的言论。换句话说,要让教养真正融入你的灵魂,成为你人生的一部分。所以说,家庭才是教养的孕育地。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作为出席我们人生舞台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我们的教养问题。举一个真实的事例,我曾经在图书馆中见过一个小男孩,在一片寂静中,这个小男孩一直在旁若无人的说话,全然不考虑旁人的感受。这个小男孩,他遗失的不仅仅有自己的美德,更有他乃至他背后整个家庭的教养问题。一个真正注重教养的家庭,父母整日关注的不会只是成绩,更有孩子的待人处世之道。

  因此,家庭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教养。劳伦斯说:“使人高贵的是人的品格。”而教养的品质也正是“尊重”这一品格。再次回头看看那个事例,小男孩正是没有尊重图书馆阅读者的权利,才做出这样有失教养的表现。家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尊重这一品格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定要让孩子在家中就有所警觉。不再随心所欲,而是去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尊重家人对他的爱,让他从小就树立“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总而言之,在通往教育的道路上,家庭责任重大。父母孩子应该携手前行。尊重他人,共同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直至成为孩子行为的典范。

教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教养就犹如人生的决定者,指引你未来的路;教养是一杯清茶,甜甜淡淡却后味无穷;教养是一阵清风,轻轻柔柔却和熙万里。因为教养,所以拥有璀璨人生。

  教养是血红的河中泛出的尊严与忠诚。有些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被人们淡出记忆,但岳飞一名,永载史册,万古流芳。在战火纷乱中,一道道加急召回令从京城发出,那是屈辱与猜疑的到来。一生忠诚的岳飞毅然回程,为表忠心,跪在河,断然自刎。破烂的衣衫遮不住“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一河的水被染红了,一代人的心也被撼动了。岳飞到死也记得从小母亲教他的精忠报国,赤城的血顺着河流到了他的家乡,流到了他幼时母亲教养他的地方,流入了每个中华炎孙的心里……正是因为岳飞母亲从小教养,才成就了岳飞这一代英雄,才培养了岳飞这一朝忠臣!让教养从小开始,从正道大爱开始,真真切切的流进每一个人的心中。

  教养是黑暗的世界跳出的乐观与坚强。当我们在奢侈的享受这阳光与大自然时,有一位女孩却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那就还海伦·凯勒。天生聋瞎的她没有办法享受世界的美好,上帝像是开了一个玩笑,忘记给她安装眼睛和耳朵,但是却给了她一颗坚强而乐观的心。即使身在黑暗,但她却不颓废、不放弃,一生与书为伴,与书为友,在书中寻找世界的光明与声音。她如此卓越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的家庭教师,她曾经说过老师是她最想看到最想感谢的人。她的老师从小与她相伴,教她学习,教她生活,更教养她,让她坚强乐观。正是这不离不弃的教养才出得这样一位伟人,用一生战胜天命。教养是让人走正道,有恒心,坚强的源泉,让教养的光芒照射没一个人吧!

  教养是山水田间中留存的悠闲与淡泊。在那山水田间中有一草屋,那是谁的住处,那么随意?那是陶渊明的。他不爱朝堂,独爱田园;他不爱名利,独爱自然;他不爱束缚,愿享清贫自由。他似一匹野马脱缰飞驰却不爆裂;他似一只雄鹰展翅高飞却不凶猛;他似一朵天山兰莲洁白超脱却身处平凡。他用一生书写淡泊,一生教养衬出淡泊名利,不势利。他就是真正的悠然伟人,教养伴随了他一生,也成就了他一生。正是教养,才让他做自我。

  教养是茶,苦涩却细品甘甜,让教养伴随我,让教养注进血液,陪伴一生,让人成长灿烂!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得与失的新颖题目

关于宽容的三个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