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寓言故事大全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强盛,不断派兵去攻击其他国家。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一举歼灭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秦王趁机派出使者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作为讲和的条件,否则就要将赵国踏为平地。

  于是,赵王召集楼昌、虞卿来商量对策。赵王说:“我们的军队在长平一带吃了败仗,我准备率领赵国的全部人马与秦军决一死战,你们有什么意见?”楼昌表示反对,他主张派出重要使臣到秦国去讲和。虞卿对这两种意见都不同意,他首先指出楼昌的意见不切合实际,然后针对赵王的意见,问道:“按照大王的看法,秦王能不能打败您带去的全部兵马呢?”赵王说:“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意思是说,秦国进攻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一定要打败我们才肯返回的。虞卿于是说:“希望大王能听从我的意见,派出重要使者带着珠宝礼品到楚国、魏国去。楚王和魏王贪图我们的礼品,必然会很好地接待我们的使者。秦王看到这种情况,必然会疑心各国诸侯要联合抗秦。秦王就会心生顾虑,不敢贸然进攻我们,我们与秦国讲和才能成为现实。”但是,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结果军队也吃了败仗。

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

寓言故事的成语:患得患失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为后羿。他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争相传颂他高超的射技,都十分敬佩他。

  夏王也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来,尽情领略一下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找来后羿,带他到御花园,又命人拿来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你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竞争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脚步相当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箭射出去的后果,一向镇定的他变得紧张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终于下定决心松开了弓弦,箭应声而出,“啪”地一下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后羿脸色苍白,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去的箭也偏得更加离谱。

  后羿收拾弓箭,勉强陪着笑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的同时掩饰不住心头的疑惑,就问手下:“这个神射手后羿平时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跟他定下了赏罚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手下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练习,在一颗平常心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啊!”

  在这则寓言故事中,后羿作为一个神射手,却因为夏王的赏罚规则而弄得心神不宁,一直无法施展箭术。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患得患失,过分的计较自己的利益,而应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寓言故事的成语故事

  尹绰和赦(she)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赦厥为人圆滑,会见风使舵,看主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的话。尹绰就不是这样,他性格率直,对主子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窜出来,赵简子命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谁抓到野兔谁受上奖。众随从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一大片庄稼。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的随从大加奖励。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赵简子不高兴地说:“这个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他呢?”尹绰说:“他只知道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当然,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那样去做。”赵简子心里闷闷不乐。

  又一次,赵简子因头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3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的求见,结果使那位贤人扫兴而去。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

  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深怕伤害了我。可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他又跑去找赵简子,他对赵简子说:“您的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帮助完善您的谋略和您的为人。赦厥从不批评您,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我呢,总是注意您的处世为人及一举一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如果我连您的丑恶的一面也加以爱护,那对您有什么益处呢?丑恶有什么可爱的呢?如果您的丑恶越来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严呢?”

  赵简子听了,似有所悟。

  可见,真正的爱护并不是一味讨好,而是在发现对方的缺点错误后,能真心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使之不断完美起来。

  四个寓言故事的成语故事:抛砖引玉

  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赵嘏(gu),诗才很高,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的诗句,曾得到诗人杜牧的赞赏,因此人们称他为“赵倚楼”。当时还有一位诗人,名叫常建,他的诗写得也不错,但是他自己并不满意,而对于赵嘏的诗,却非常佩服。

  有一次,赵嘏到苏州去游览。常建正好在苏州,他高兴地说:“这是个好机会,一定要设法让赵嘏留下几句好诗来!”但是用什么方法呢?他想:灵岩寺是苏州的一大名胜,赵嘏既到苏州,必然要去灵岩寺,如果预先在寺中写下一句半首,说不定会引起赵嘏的诗兴。

  于是,常建就在灵岩寺的墙上写了两句诗。赵嘏果然来到灵岩寺游览,看到墙上的诗只有两句,便提笔在后面添了两句,成了完整的一首。常建的计策成功了,他用自己不太高明的两句诗,换来了赵嘏续成的精彩的整首诗!

  有人说,常建的这个方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抛砖引玉”这个成语,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见解或简陋的文字,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是一种表示自谦的说法。

寓言故事的成语:守株待兔

  话说宋国“守株待兔”的农夫遭人嘲笑后,放下农业,开始了戎马生涯。这位农夫倒也改变了不爱劳动的恶习,在军中不断磨练,终于立下了功,被封为平南将军。

  有一年,宋王因奸臣谗言,与楚国发生嫌隙。楚国百般容忍,终于,他忍不住宋国对他的挑衅了,对宋国宣战。宋国见楚国要打过来,慌忙命令那位农夫为元帅,组织兵力,防卫楚国。那农夫经过了几年的磨练,已经成长起来了。他先鼓舞士气,接着调虎离山,调开楚国大将和一部分楚国兵马。最后发兵攻楚军,最终三战三捷,把楚国大军赶出了宋国。农夫调兵遣将,前往追击,要一鼓作气攻破敌人。可在追击路上遭受伏兵攻击,宋国大败。农夫不得不下令,原地驻扎,恢复士气再追。

  当天夜晚,农夫绞尽脑汁在想如何击败楚国军队,突然,一位士兵抓来一个敌军间谍。间谍透露,楚军退往深山之中,已经派兵想要突袭宋国军队。不知何时才会到达。那农夫从自己守株待兔的经历中,再结合这条重要信息,想出了一条“守株待兔”之计。

  次日,农夫开始允许宋兵打猎,同时并吩咐要收拾行装准备撤退。而且故意把声势造的十分浩大。宋王听到消息后,下诏强制命令农夫追击。可农夫坐视不理。就这样,宋兵的士气开始逐渐恢复,可私下底,农夫却吩咐部将这几天要早点前去打猎。

  到了楚兵要偷袭的日子,宋兵一个个都去打猎了。楚兵来势汹汹,要全歼宋军。可到了营寨,却空无一人。领兵之人慌忙下令撤退,可为时已晚,只听旁边一声炮响,满载而归的宋军看到楚军,顿时士气高涨,各个摩拳擦掌,想要一雪前耻。只见宋兵各个拿起器,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楚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一阵厮杀过后,楚军全军覆没,领兵之人成为了宋兵的俘虏。随后,农夫组织兵力,追击躲在深山的残余楚军,楚军溃不成军。楚王只好与宋国定下了盟约。至此,宋军因为农夫的守株待兔之计,在宋楚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寓言故事的成语:狐假虎威

  一天,一只老虎在山林里四处寻找食物。突然,它发现了一只狐狸,便咆哮一声扑了上去,把狐狸按在了自己的爪下,准备美餐一顿。狐狸却故作威严地说:“老虎,你竟敢对我无礼!难道你不知道我是天帝的使者吗?他已经封我为百兽之王,命我代他来统治你们。对我无礼,就是对天帝无礼,你不想活了吗

  老虎挠了挠脑袋,半信半疑地说:“你说的话是真的吗?我怎么从没有听说过。”狐狸说:“当然是真的。别的动物都知道了,难倒没人告诉你吗?要不,我们在山林里走上一圈,让你看看我现在的威风。”

  老虎同意了,就放开狐狸,跟在它后面。果然,它们一露面,山林里的动物们就吓得逃之夭夭。老虎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就这样,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

寓言故事的成语: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寓意以及道理: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与寓言故事的成语

  春秋时,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从楚国到齐国,要经过宋国,按理应事先通知宋国。可是楚庄王自恃大国之君,不把宋国放在眼里,说:“不用通知宋国,只管过去就是!”申舟经过宋国的时候,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当时执掌宋国国务的华元对国君宋文公说:“楚国使者经过我国,事先连通知都没有,简直把我国看做已经亡了,成为它的属地了,这是不能容忍的!我们必须维护主权独立和尊严,不能受这样的侮辱!他们如果借此发兵,我们大不了也是亡国,我们宁愿战败而亡,决不可屈辱而亡!”于是,宋文公把申舟杀了。

  楚庄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派兵攻打宋国,宋国急忙向晋国请求援助。晋景公怕不出兵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便准备出兵帮忙。晋大夫伯宗认为出兵援救宋国对晋国非常不利,就劝阻晋景公说:“古人说过,即使马鞭子再长,也打不着马的肚皮。如今,老天爷要让楚国逞强,怎么能和它相争呢?遇事要心中有数啊!河水可以容纳污浊的东西,山林之中可以隐藏毒虫,美玉也难免含有瑕疵(xiácī)啊。所以,我们要容忍一时的屈辱,不要因为不救宋国就感到羞耻,这是普天下的人都知道的道理。”晋景公听了这番话,于是只派了一位大夫叫解扬的,到宋国去安慰一番。

  后来,人们引用“鞭长莫及”来比喻现有力量所不能办到的事,或者是虽有力量也难以办到的事。

寓言成语故事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写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

  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药商竞富

  有三个从外地来的商人都在同一个集市上卖药材。第一位药材商专门从产地购进货真质优的上等药材,根据进价定售价,差价不大,从不谋取暴利。按理说,这种诚实商人应该先富起来,可他的生意萧条,铺面冷清,只有少数知根底的人来买他的药,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第二位药材商对质优质劣的药材都收购进来,售价随顾客的意愿而定,出价高就给优等品,出价低就给劣等货。因为选择余地较大,利润有大有小,所以生意总的说来还比较好,综合效益还比较可观。于是,两年以后,这位药商成了一名殷实的小财主。

  第三位药材商则专门去大量收购价廉质劣的药材,然后略作加工,再换上精美的包装,俨然是一种名牌精品的派头,可售价并不比另两家高多少,有时顾客还价或者添加一点的要求往往也能得到满足。因为“一个便宜三个爱”,外观也挺有档次,经营也灵活,所以许多人都争先恐后地来买药,生意总是特别兴隆,从不愁销路。不到两年,这位商人大发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个大富翁。

  这个故事说明不同的经营之道有不同的结果。第一位药商可贵,第二位药商可叹,第三位药商则可耻。不仅在市场,而且在其他方面都应当一要诚实、二要灵活、三要不断改进。

  后来居上

  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作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散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你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拂袖而去。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割肉自啖

  战国时代,在齐国有一个无名小镇,镇上住着两个自命不凡、爱说大话、喜欢自夸为全世界最勇敢、最顽强、最不怕死的人。他们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

  有一天,这两个自诩为最勇敢的人碰巧同时来到一家酒楼喝酒。他们一先一后进了酒楼后才互相看见对方。两人相互寒暄了一番后,便选中kao窗的一张又干净、又明亮的餐桌相对而坐。不一会儿,酒保送上来了一坛陈年老酒。店小二又替他们剥去坛口上的封口泥,打开了酒坛盖子,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店小二替他们各自斟满了一碗酒后,把酒坛子放到桌子上,很客气地退了下去。

  这两个“最勇敢”的人喝了一会酒,聊了一会天,边喝边谈,渐渐觉得有酒无肉实在是有点乏味。其中一个“最勇敢”者提议说:“老兄,稍等一会再喝。这样光喝酒不吃肉也不是味,我到菜市场去买几斤肉来,叫这酒店厨师加工后端上桌子供我们下酒。咱俩难得在一起,今天喝个痛快。”另一个“最勇敢”者答道:“老兄,不必到菜市场去买肉了。你我身上不都长着有肉吗?听人说腿肚子上的肉是精肉,我们将自己随身带的刀在自己身上割下肉来下酒,又新鲜、又干净,不是更好吗?只叫店小二端盆酱来蘸着吃就行了”。第一个“最勇敢”者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敢”,只好同意了对方的提议。不一会儿,店小二将一盆酱端来了,放在桌子上面。他们每人喝了一碗酒后,各自抽出自己的腰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大块肉来,血淋淋的放在酱盆里蘸了一下,然后送到自己嘴里咽了下去。就这样,他们每喝一大碗酒,就在各自大腿上割下一大块肉来吃。当时在场的人看到后又惊讶,又害怕,但谁也不敢上前干预。这两个“最勇敢”者在酒楼里一边喝酒,一边吃着从自己身上割下的肉。他们两个人都自称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谁也不肯在对方面前认输。就这样,酒一大碗一大碗地喝下去,他们身上的肉也一大块一大块地被割下来;鲜血不断地从他们身上流出,流到地上,流了一大片……不多久,这两个自诩为最勇敢的人都由于失血过多而死去。

  “(dan)”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本来是很好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危险和困难。但盲目的逞勇斗狠却是无聊的行为,是愚蠢而可悲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简短的民间故事150字

小学生古诗100首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