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笔记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数学日记六年级上册作文范文

  10月10日星期三晴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

  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圆的半径乘3.14乘2。

  我还知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找到了一个以前四驱车的轮子。我就开始测量它的周长。找不着圆点是一个难事,于是我借用个课堂上的几个方法,由于这个轮子是安到这里的,所以很不好测量,最后我还是按照车轮的大小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

  测出了直径。3、14×2、5=7、85(厘米)。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测量啊!

六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笔记

小学生六年级数学周记

  今天,数学课后,老师布置我们预习除法估算。

  预习是什么呢?老师为什么叫我们预习呢?我带着惊奇的心情回到家。查资料,问爸妈。原来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自己先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记号,等上课时,再认真听。)这样,就能对新知识有了初步认识。

  我好奇地预习着除法估算。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估算538÷62时,可以把538看作540,62看作60,那么,538÷62≈9。原来,预习可以帮助我扫除数学学习的障碍,我对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听课时,我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识。即使有疑问的地方,也能迎刃而解。

  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为成功的预习,可以使听课质量更高,学习的效率也跟着提高,所以,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六年级数学周记

  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学期我们学的第一个单元学的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我知道了关于长方体的这些知识:它有12条棱,6个面和8个顶点;相交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每相对的两条棱的长度是一样长的,并且每相对的一对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如果有一对面的面积是正方形其余的四个面的面积就是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是: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还有一个是(长X宽+长X高+宽X高)X2。它的体积公式是:长X宽X高。

  关于正方体的知识是:它有12条长度完全相同的棱,6个面积完全的面和8个顶点。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是:棱长X棱长X6,体积公式是棱长X棱长X棱长。

  正方体和长方体积体统一的公式是:底面积X高和横截面的面积X长。

  关于容积的是:容积的长度是从里面量的,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计算容积的公式是和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一样的。题目让你求出容积单位的话,可是题目的第一步先让你求出体积单位的话,你就要从体积单位换算成容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近绿是1000。

  我的小实验

  6月9日 星期一 晴转阴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6月10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中午,我去餐馆买了一份盒饭,并特意要了几双一次性筷子准备做实验。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实验了,心情真有点激动,但又夹杂着几丝恐慌,我可不想让第一个方案刚一出炉就遭到淘汰。为了验证实验方案是否正确,我专门测量了筷子的长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两端的宽度(分别为1.6厘米、0.8厘米)。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体,我便利用梯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筷子的体积,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次性筷子体积大约为8.4立方厘米。如果实验测得的结果和我所计算的结果近似的话,那么就说明我的实验是成功的,否则,我就得另想办法。刚准备动手实验,一看实验用具还不够,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6月11日 星期三 晴

  盼望的时刻总算到了,一放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从单位借来的烧杯。接满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烧杯放在盆子里,确保烧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迹,把筷子分成了两部分,这一道痕迹就是筷子两部分的分界线,我准备分两次来测量筷子的体积。

  实验开始了,我紧张极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时发抖了,但我尽量克制住这种激动的情绪。我将筷子缓缓插入烧杯里,尽量不让筷子晃动,否则溢出来的水就太多了,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当第一次将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烧杯中后,看到烧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烧杯再装满水后,又将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后,我将两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烧杯中,这样就得到了筷子的体积。

  结果,我失败了。实验测得的筷子体积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计算的筷子体积相差甚远。起初,我还有些不相信,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原来是因为烧杯的口径太大了,即使烧杯没有装满水,人的视觉也会看成是装满的,加之筷子的体积又太小,且烧杯的刻度又过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进改进实验方法才行。相信我会成功的,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6月12日 星期四 晴

  自从第一次实验失败后,我就捉摸改进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种简单可行的办法。这天中午,爸爸,妈妈有事没有做饭,于是我们决定到外面吃饭。

  到餐馆点了菜后,妈妈为了不让我等烦,特地点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来,我就大口吸了几下,妈妈害怕我将果汁喝完,没有胃口吃饭,便叫我少喝果汁。菜还没有上,我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于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来,对准水面吹了几口气,水面就起了几个泡泡,瞬间,我想到刚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时,水面下降了一点,我突然有了办法,快乐极了,食欲大增,今天吃了好几碗米饭,还嫌不够

  6月13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六年级数学日记

  日记一:六年级数学日记作文

  6月8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们去买菜,我们买了2斤黄瓜、1斤西红柿,还有2斤我最爱吃的土豆。回来的路上爸爸问我:“黄瓜正好有4只,咱们一家三口,妈妈不吃黄瓜,我们两个人每人吃几只?我想起了以前学的除法,我说:“4÷2=2,每人吃两只。”爸爸点了点头,笑着说:“你算得真对!”

  今天很高兴,不仅跟着爸爸去买了菜,而且还会算数了,真是太好了。

  日记二:六年级数学日记100字

  4月1日 星期三 雨

  今天家里包铰子一共包了三大盘,我数了数一盆有68只。这时爸爸问我:“如果有六个人吃,每人得到多少。”我写了一道算式:3×68÷6我想:首先3×68有多少个铰子,我列竖式算出一共是204个。知道了铰子的总数,又知道把它平均分给6个人,那就很容易了,204÷6,列竖式算出结果是34。我告诉爸爸每人吃68只铰子。

六年级小学数学周记

  在平时上课时,几乎都会有人出现错误,而出现错误的这些同学有时还会被同学嘲笑。不过,大家知道么?往往一堂课上,就是因为这些小差错,才使一堂普通的课变得精彩起来。

  那是一节数学课,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幅地图上有着甲乙连两个城市中间有着连接两城的火车道路,问怎么样测量两地的距离。这个问题一出,同学们就纷纷踊跃思考,举手说着自己的方法,我想得是用尺子先测量两地图上距离,再按比例尺算,这一观点是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不过,这是王诗雅说:“应该用一条绳子测出火车线路的距离,把绳子再伸长,看看绳子有多长,再计算。”这种方法也有不少人同意了。

  现在这道题出现了两种答案,究竟谁的对呢?我们大家都讨论了起来,各自说着自己的观点。有的说“火车路线就是两地的距离!”“不对不对!应该是两地的直线距离!”

  最后,有一个同学终于说出了其中的道理,原来:火车的路线是两地的路程,而直线距离才是两地的真正距离,也就是这正确的答案!

  我们大家听了后,都恍然大悟,知道了这两个方法的区别和不同的意思。

  看来,如果没有王诗雅和一些同学作错了这道题,也不会有我们之后的讨论和知道其中的道理,犯错误并不是坏事,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六年级数学周记

  数学不是靠死记硬背的,而是要靠理解。

  在学习了十二册形体应用题时,许多同学现在对应用题结果除不尽的最后保留到整数怎么保留?是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或是“四舍五入法”,常束手无策。据我分析理解:通常是在做水桶时要用多少铁皮,这样就要用到“进一法”。因为做东西时,一定要把余下的一点都算进去,就是说3.01平方米,也要把0.01往上进,保留4平方米,不然铁皮不够就做不好了,做出来的是次品,还不如不做。

  “去尾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余下的都去掉。比如说一个水桶能装2.9升的水,这样就要保留2升,如果保留3升的话,水就会满出来。如果装的是油的话,还会弄得满地都是,要清理卫生就很麻烦了,而且又浪费。

  再比如有一堆沙子,结果要保留整数,那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一堆沙子重9.4吨的话,那样就得保留9吨;如果说一堆沙子重9.9吨,最后就要保留到10吨。所以用四舍五入法才会显得更加精确些。

  当然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保留整数也有如:一般在买东西时,都会用到分,可是现在人们又没有一分钱、二分钱,卖东西的人只好用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就是尾数1到4去掉,5到9向前进“1”,比方说一斤青菜要5角4分,这样一斤青菜就只能卖5角钱,因为是4分,所以要舍去;如果一斤青菜卖5角5分的话,那么一斤青菜就能卖6角钱,因为是5分,所以要进“1”。

  这样一来,同学们就不会为“保留”这两个字发愁了。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日记

  20xx年6月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道思考题:

  一只蜗牛被困在了井里,井深15米,蜗牛每天向上爬1米,半夜向下落30厘米,蜗牛什么时候能爬出井

  我在草稿纸上列了算式:蜗牛每天爬100-30=70厘米,蜗牛10天爬70 ×10=700厘米,蜗牛20天爬70×20=1400厘米,第21天蜗牛还剩1500-1400=100厘米=1米。蜗牛爬出井,共需20+1=21天。

  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啊!

  10月10日 星期三 晴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

  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圆的半径乘3.14乘2。

  我还知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校

  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找到了一个以前四驱车的轮子。我就开始测量它的周长。找不着圆点是一个难事,于是我借用个课堂上的几个方法,由于这个轮子是安到这里的,所以很不好测量,最后我还是按照车轮的大小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

  测出了直径。3、14×2、5=7、85(厘米)。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测量啊!

  10月15日 星期三 晴

  那天的数学课上,刘老师说了这的样一句话:“课堂因差错而精彩。”——简短而意味深长。

  六年级的上半个学期,我们学习用正比例解应用题。通过书上的几个例题的学习,我们得出了:正比例图象都是直线上升或下降的。就在我们要解决下一个问题时,范安琳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可能是上下起伏的折线而一定是直线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便是在为她解答困惑中度过的。争论了一会儿,我也有点儿困惑了。我发现别的同学也略显困惑。老师让范安琳在黑板上画了一幅,我们这才明白了她的意思:如果数轴上的数据不按顺序排列,那图象就不会呈直线上升或下降。原来范安琳是忽略了数轴的特点。

  这件事不就验证了那句话吗?课堂上因为她的一点错误,而使全班对数轴与正比例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还使我认识到,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提出来,让大家来共同解决。由此我明白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要因担心出错而踯躅不前——课堂会因差错而精彩。

六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一

  这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年轻人,买个五元的肉丸子串,那位卖肉丸子的叔叔的价钱定位0。5元一串,卖肉丸子一时急把题目算错了,价钱弄钱了,认为定位1元一串,只给年轻人5个,年轻人一算好声好气对那位卖肉丸子的人说:“你算错了就应10个肉丸子。”那个人不听回改,年轻人一劝在劝,后才答应,给他11串,年轻人说:“多一个我也不一样,你拿会去,人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多了一个我也不能要的,原先是数学帮了个忙。

  我也有一回,这天的事情最后发生了,我外公带我到理发店去洗头,洗头价钱是5元一次,洗完后,那位理发店的老板因顾客太多,忙但是来,我外公给他10元,他却找我外公7元钱,我外公没看钱就走,走了一半,外公摸了摸口袋的钱多了2元,外公把我送回家后,就回去把那2元钱还了那位糊涂的老板,老板惭愧的摸了摸脑袋说:“都怪我粗心大意,人多我忙但是来。”“这两件事中给突出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老实的人给有上帝的保佑。

  二

  这天我闲着没事干,就想去帮阿姨买菜。我就想这样也好我也能完成数学日记了。

  一来到菜市场,热闹非凡。喧闹声,让人感到好烦。我立刻就去买我的最爱的鸡腿吃了,刚到那一股香气让我迫不及待的过去。我立刻问老板几元一只,老板回答说:“4。5元一只:”我掏出10元钱给了他,他给了我钱我就走了。当时我没注意就跑了。我准备在去买东西时却发现少了5毛钱准备去换了,当时我真糊涂立刻来到了当时来买鸡的地方去换。我真的很马虎怎样没注意看呢?那位老板也是个热心的人他没说什么就给了我钱我羞愧的低下头说了声:“多谢”就走了。

  我之后又去买了很多东西算也算不了我决定耐心的数,最后数出来了。结果算出了答案:45。3元。爸爸给了我50元怎样只剩下了4元了,怎样办呢?少了7毛钱怎样说呢

  一回家我来到爸爸面前说:“爸爸对不起我算错钱了,”爸爸笑了笑说:“没关系,在生活上肯定有马虎错误的。”这次我原谅下次不能犯了。我听见了说什么。所以说一般数学不能犯马虎错误,一犯马虎就吃亏了。之后我去买菜不会犯了。懂得上次的教训。

  三

  这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寒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后。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方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的面积,要求体积还务必明白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样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妈妈来了。妈妈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但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妈妈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之后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方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方除以另外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笔记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师:请你举例说明。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7,-0.5,0,6,+1.5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六年级数学听课笔记:《圆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听课笔记是关于《圆的认识》的听课笔记,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叫直径,无数条,长度相等,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

  一、导入:

  1、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对于圆我们有没有深入学习的必要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一下。

  2、看见过方形的车轮吗?(课件:唐老鸭骑方形车轮的车子)

  为什么笑呀?(生述原因)

  3、摸一摸手中的圆片,在桌上滚一滚,感觉怎么样?(没有棱角)

  我们说方形能给人以阳刚之美,那么圆形给人以曲线美,圆形是平面内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4、唐老鸭骑车时它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不平稳)

  学生模拟平稳着走路。

  5、(课件:小强骑车)车轮安装时该把车轴安装在什么地方?(圆的中心)

  (课件:小红平稳骑车)猜想为什么安在中心走起来就能平稳了?(圆点到圆边的长度一样)

  板书:圆中心的一点到圆边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都一样长。

  6、指名指出课题中圆的圆边上、圆内、圆外。

  二、新课:

  下面我们来证实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都一样长。

  1、可以怎么证明,师述方法,学生找手中圆的中心,找到后小组交流。

  2、指名说是怎样找的

  谁用的是对折的方法?能找到圆中心到圆上的线段吗?能找到几条?画出来。

  圆里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

  3、证明这无数条线段一样长,你有什么方法?小组讨论。

  指名说方法。

  4、边展示边指出定义:圆心、半径(一样长、无数条)

  能解释车轴为什么安装在圆心上了吗

  5、看圆形的折痕有没有比半径更长的线段的呢

  有什么特性?自己来解决,完成“工作报告单”。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全班对照报告单交流。(通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叫直径,无数条,长度相等,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

  6、回顾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是怎么得到的?观察——猜想——实践——获得

  提倡这种学习方法。

  三、会画圆吗?自己画一画。

  指名板演画圆,师问生答:每一步要做什么

  学生再画一个圆。

  比较大小两个圆,为什么大小不一样?(指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练习拓展:

  1、体育课上要在操场上画圆,你打算怎么办

  2、生活中随处可见圆,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欣赏课件:有关圆

  板书设计: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狼王梦读书笔记

西游记13到16回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