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故事全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三十六计

  嗬!我最近才知道妈的“小秘密”:她在对我的教育中施行了推崇的兵法上的“三十六计”。你们一定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吧,我来给你说说。

  第一计:无中生有

  我到现在也弄不明白,我哪有那么多的优点?在妈妈的眼里,我简直是十全十美的。她几乎天天都能发现我身上的优点:啊,今天真干净;嘿,今天作业写得真好。可是,我哪忍心让妈妈失望啊!我只好硬着头皮保持这些优点了,只好让它们“无中生有”。

  第二计:欲擒故纵

  这一计,是抓住我好奇心强这一特点而来的。这天,妈妈出门买菜,千咛万嘱在她买菜时不许翻卧室里的抽屉。这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她前脚跟刚出去,我后脚跟就钻进卧室,打开抽屉,没想到都是些书。我心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看看吧!没想到竟然一看就入迷了,动画片也被我抛在脑后。就这样,整个寒假我囫囵吞枣的读完了《西游记》、《东周列国志》、《伊索寓言》。现在,我才恍然大悟,没想到妈妈为了让我读那些平常不想看的书,竟然使出了欲擒故纵的计谋。原来,我作文水平提高的秘密在这儿呢!

  第三计:苦肉计

  从我上学的那天起,爸妈就告诉我,他们是文科出身,数学是一窍不通。所以,数学他们一点都帮不上忙,只能靠自己。我信以为真,所以,数学学得特别认真、辛苦。做题遇到困难时,一看到爸妈在旁边帮不上而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口咬牙,三十分钟、六十分钟、九十分钟地思考、画图计算下去。哎,真奇怪,练习册上的难题越来越少,我的韧劲却是越来越大。

  虽然现在知道以前一只被蒙在鼓里很生气。但现在也尝到了懂得这么多知识的甜头。我的妈妈教育我,真有一套。

36计故事全集

新版三十六计

  大家一定看过《三十六计》这本书吧?它可是我国的十大名著哦!而今天,我家里也汇聚了我们的三十六计,家里的人个个足智多谋,个个都有绝招。下面,请让我们给大家展示展示。

  绝招一:空城计

  表演者:老爸和我

  胜利指数:☆☆☆☆☆

  精彩镜头:这一天,老爸开着他刚买的马自达回到了楼下。可我们家还没有车库,没个安全的地方放他的爱车,怎么办呢?我们在一起讨论了一下,有了!我们使“空城计”。说干就干,老爸和我先做了一个木偶,摆在门前,开着点门帘,点着一盏灯,通宵达旦。这一招果然灵验,每二天一早起来,我们的车子安然无恙。

  结果:胜利

  绝招二:撒娇计

  表演者:我

  胜利指数:☆☆

  写真镜头:一天,我和老妈在商场玩。我看见一个芭比娃娃,觉得它很漂亮,就想叫老妈买。可我一想,家里已经有很多芭比娃娃了,老可能不答应。为了达到目的,我得用计,用我的绝招——撒娇计。我跑到老妈跟前,说:“好妈妈,美丽的妈妈,您好老人家行行好,给我买个芭比娃娃吧!她比任何一个都漂亮,我实在太喜欢它了,我放不下手,妈妈好,好妈妈,妈妈行行好。”而老妈却没有被我的花言巧语所动,我一再撒娇,老妈却生气地说:“什么都不买,回家!”“啊!”我那惊讶的的嘴巴张得可以放下一个鸡蛋了!

  结果:失败

  哈哈!怎么样?有意思吧?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我们家的人,就请你来我们家作客。这里,每天都有精彩上演。564字

三十六计的故事――前言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兵书中,《三十六计》无疑十普及率最高的一部。作为一本谋略书,它将深奥难懂的古代军事理论概括为三十六计,并将每条计谋的名称用通俗易懂、妇孺皆知的成语来命名,即形象生动,又简明扼要;它把古代军事理论概括为具体的取胜计谋,具有好学易懂的实用价值。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不但运用于军事,而且还在政治、经济、外交等众多领域启迪着后人,成为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为了让少年儿童更好地学习、理解这本书,我们对每条计谋都作了深入浅出地解释、翻译和点评,又列举了典型地战争故事。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画,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少年儿童读了这本书,不但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军事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素养。

  我们相信,这本精心策划的儿童版《三十六计》一定会给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他们受益匪浅。

关于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的开国武将撩道济,曾领兵北伐前秦,颇有功勋。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檀道济被进封为“武陵郡公”,拜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在他统帅大军、征讨北魏的那一次战事中,打了三十多仗,也连连获胜,曾进攻到历城一带,只因后方军粮接济不上,才不得不退兵。

  据记载,檀道济当时军至历城,军粮不足,准备撤退,宋军中有投降魏军的个别士兵,竟把缺粮的事告诉了魏军,并且建议趁机追击。魏军就先派密探到宋军营中来侦察。檀道济料到敌人的这一著,便在晚上故意叫管军粮的人点数军粮,用大批沙子充作米,还故意用斗来量,—边量,一边唱:一斗,两斗……几石,几十石,……一袋又一袋的沙子,高高地堆放着,而把少数的米散露在上面。媿军的密探,把看见和听见的情况,回去作了报告,魏军以为宋军军粮有余,便不敢追击,而且把投降过去的人处死,说他们是假降谎报的间谍。檀道济于是率领宋军,安全撤回3

  这个故事,叫做“唱筹量沙”,可见檀道济打仗是很会用计谋的。

  可是,后来有人对于檀道济却加以歪曲,说他计谋虽多,最后还是不免敗走。例如南齐的王敬则就说过:“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南朝宋亡以后,萧道成称帝,即齐高帝,就是南齐。王敬则是萧道成的辅国将军,不识宇,为人奸猾,野心很大。齐明帝萧鸾时,王敬则起兵造反。那时明帝病重垂危,明帝的儿子萧宝卷准备逃走。王敬则听到这消息,很是得意,带有VI讽的口气说道:“他父子俩谅来没有什么办法了,‘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当然还是趁早逃走的好。”

三十六计

  第一计:浑水摸鱼

  一进鸭舍,鸭子们就“嘎嘎嘎”地叫唤着飞奔过来。瞧,花的、白的、大的、小的,鸭子们全围在小姨婆脚下。我迫不及待地想趁乱捉一只,可还没等我蹲下身子,鸭子们就四散奔逃起来。我忙活半天,连根鸭毛也没摸到。

  第二计:抛砖引玉

  “别看鸭子们围上来,好像跟你很亲近似的,它们可精着呢!”小姨婆笑呵呵地说,“它们这是向我讨食吃呢!”说着,小姨婆撒了些谷粒。鸭子们又争先恐后地飞奔而来。我和小姨婆不约而同地盯上了一只大肥鸭。大肥鸭似乎感受到了我俩“凶狠”的目光,一边啄着谷粒,还不忘警惕地抬头看看我们。

  趁那只大肥鸭低头啄谷粒的时候,小姨婆一个箭步冲上去,结果不但没捉住它,还把鸭子们吓得“嘎嘎嘎”叫。鸭子们惊叫着在鸭舍里横冲直撞。

  第三计:关门捉贼

  小姨婆紧紧盯着那只大肥鸭,紧追不舍,将它逼到角落,瞅准时机,张开双臂,向它扑去……(动作描写精彩)咦,大肥鸭呢?它竟然狡猾地从小姨婆的腋下逃了出来。见此情景,我们笑得前仰后合。

  第四计:趁火打劫

  趁着这只大肥鸭惊魂未定之际,我也向它发起了进攻。我朝它飞奔而去,双手一钳,哈哈,捉住它的尾巴了。“耶!捉住了,捉住了……”开心不过三秒——大肥鸭又挣扎着逃走了,徒留几根轻飘飘的鸭毛在我手上。

  我火了,心想:等我捉住你,马上把你大卸八块!两块清蒸,两块熬汤,两块红烧,两块爆炒……

  第五计:以逸待劳

  就这样追呀追,我和大肥鸭都精疲力竭。小姨婆则以逸待劳,乘虚而入,一举拿下了那只大肥鸭,顺势绑好它作乱的两只脚和一对翅膀,将它装进了袋子里。

  唉,想吃上鲜美的鸭肉,还真不容易呢!

三十六计故事无中生有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实际上,秦国兵力最强,楚国地盘最大,齐国地势最好。其余四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当时,齐楚结盟,秦国无法取胜。秦国的相国张仪是个著名谋略家,他向秦王建议,离间齐楚,再分别击之。秦王觉得有理,遂派张仅出使楚国。

  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于之地六百里(今河南淅川、内江一带)送与楚国,只要楚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一得了地盘,二削弱了齐国,三又可与强秦结盟。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怀王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条约。二人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从车上掉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得在馆驿住下。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得上书秦王。秦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未绝齐,怎能随 便签约呢

  逢侯丑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怀王哪里知道秦国早已设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于是齐国绝楚和秦。

  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碰到逢侯丑,说:“咦,你怎么还没有回国?”逢侯丑说:“正要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于之地一事。”张仪却说:“这点小事,不要秦王亲自央定。我当时已说将我的奉邑六里,送给楚王,我说了就成了。”逢侯丑说:“你说的是商于六百里!”张仪故作惊讶:“哪里的话!秦国土地都是征战所得,岂能随意送人?你们听错了吧!”

  逢侯丑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可是现在秦齐已经结盟,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秦军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最后,怀王只得割地求和。

  怀王中了张仪无中生有之计,不但没有得到好处,相反却丧失大片国土。

三十六计故事暗渡陈仓

  一般来说,一个将领实施某一计谋取成功之后,敌方会吸取教训,防止再次上当。因此,故伎重演,难度很大。古代军事奇才韩信,二施“暗渡陈仓”的计谋,玩弄敌人于股掌之上,堪称一绝。

  楚汉相争,各路诸侯,自知力量不敌刘邦、项羽,他们密切注意战争动向,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

  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度日,封锁临晋关河面,森严壁垒。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他决定再施“暗渡陈仓”的计谋。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人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那里地势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口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作出强攻的样子。魏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汉军佯装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后,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了西魏。

三十六计故事借刀杀人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挡,进犯明朝,志在必得。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十三比一,力量悬殊。宁远守将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抗敌,击退满兵三次大规模进攻。明军的奋勇抵抗,力挫骄横的满兵。袁崇焕乘满军气馁之时,开城反攻,追杀数十里,击伤努尔哈赤,满军惨败。怒尔哈赤遭此败绩,身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愤懑而死。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又率师攻打辽定。袁崇焕早有准备,皇太极又兵败而回。

  又经过几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越长城,攻山海关的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满兵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作好迎敌准备。满兵刚到,即遭迎头痛击,满兵先锋巴添狼狈而逃。

  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又恨又害怕,袁成了他的心病。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特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州订下密约,故此满兵才有可能深入内地。崇祯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斩首。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哀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三十六计故事瞒天过海

  公元583年,陈叔宝当了陈朝皇帝。他整日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奸臣乘机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搞得民不聊生,陈朝危在旦夕。

  当时,隋文帝统一了北方,国力强盛,斗志正旺。他分析局势,深知陈朝国力空虚,已不堪一击,便派兵南下,想一举攻灭陈朝。

  可是,隔着一条滔滔长江,如何进攻才能万无一失?老臣高颖悄悄向他献了一条妙计。

  隋文帝依着高颖的计策,一声令下,几路大军浩浩荡荡一齐进攻,首先切断了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军的联络,使他们不能相互照应。

  与此同时,隋朝大将贺若弼帅大队人马向陈朝国都健康进军。兵马来到长江北岸驻扎下来。只见帐篷林立,军旗飘扬,人喊马嘶,一派战前景象。

  江南陈朝将领见这阵势,以为隋军即将渡江攻城,顿时紧张起来,召集全部人马,抖擞精神,准备与隋军决一死战。

  谁知剑拔弩张地等了几天,隋军不但没有渡江攻城,反而撤了回去,渡口只留了一些破旧小船。陈朝将士以为隋军水上力量不足,不敢轻易进攻,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气。

  可是不久,隋军又集结江北,安营扎寨。陈军慌忙再度备战。这样反复折腾了几次,弄得陈军人困马乏,加上粮食又被隋军间谍烧毁陈军更是人心惶惶,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隋军突然发起总攻。浩浩长江之上,万船齐发,金鼓震天,陈军哪里还有还击之力?连陈后主也乖乖地当了俘虏。

  隋文帝笑逐颜开,重奖有功将士。他夸赞高颖道:“好一个瞒天过海之计!若不是如此麻痹敌军,我们怎会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取胜?姜,到底还是老的辣嘛!”

  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施展瞒天过海之计,出奇不意取胜的战例不胜枚举。在商战中,巧用此计获胜者,也不乏其人。

  日本一味精商,为其味精销路不畅而苦恼。一天,他突发奇想,将味精瓶盖上用来倒味精的孔,有直径1毫米,加大到1.5毫米。用户不知道,用时一倒就多了。消费多了,销量自然也大了。这个商人用的是什么计谋?就是瞒天过海的计谋。他利用人们经常使用此味精,常用不疑的心理,促进了消费。

  当然,用这种办法促销是不符合经商道德的。但是作为一种计谋,我们需要了解,而且和外商打交道时要提高警惕。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三十六计故事全集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这是谦虚的话。

  类以诱之,击蒙也。

  【注释】

  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击,撞击,打击。句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语】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勿扞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又如孙膑减灶而诱杀庞涓。

  【故事】

  公元690年,契丹攻占营州。武则天派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四虽大将西征,想夺回营州,平定契丹。契丹先锋孙万荣熟读兵书,颇有机谋。他想到唐军声势浩大,正面交锋,与已不利。他首先在营州制造缺粮的舆论,并故意让被俘的唐军逃跑,唐军统帅曹仁师见?路上逃回的唐兵面黄饥瘦,并从他们那里得知营州严重缺粮,营州城内契丹将士军心不稳。曹仁师心中大喜,认为契丹不堪一击,攻占营州指日可待。

  唐军先头部队张玄遇和麻仁节部,想夺头功,向营州火速前进,一路上,还见到从营州逃出的契丹老弱士卒,他们自称营州严重缺粮,士兵纷纷逃跑,并表示愿意归降唐军。张、麻二将更加相信营州缺粮、契丹军心不稳了。他们率部日夜兼程,赶到西硖石谷,只见道路狭窄,两边悬崖绝壁。按照用兵之法,这里正是设埋伏的险地。可是,张、麻二人误以为契丹士卒早已饿得不堪一击了,加上夺取头功的心情驱使,下令部队继续前进。

  唐军络绎不绝,进入谷中,艰难行进。黄昏时分,只听?声炮响,绝壁之上,箭如雨下,唐军人马践踏,死伤无数。孙万荣亲自率领人马从四面八方进击唐军。唐军进退不得,前有伏兵,后有骑兵截杀,不战自乱。张、麻二人被契丹军生擒。孙万荣利用搜出的将印,立即写信报告曹仁师,谎报已经攻克营州,要曹仁师迅速到营州处理契丹头人。曹仁师早就轻视契丹,接信后,深信不疑,马上率部奔往营州。大部队急速前进,准备穿过峡谷,赶往营州。不用说,这支目无敌情的部队重蹈覆辙,在西峡石谷,遭到契丹伏兵围追堵截,全军覆没。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赵州桥的特点简单概括

负荆请罪的故事简短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