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的善与恶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善与恶作文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从古至今,人们都在培养一颗善良的心,可是,每个人都想不到的是,每个人的人性,都有丑陋的一面,这丑陋的一面,和人性善良的一面,两者之间是有牵连的。怎么会有人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呢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没有天生的坏人,也没有天生的好人。所以,我们无法从表面看待一个人是善是恶,我们只能通过长时间的了解和相处,去认清这个人“面具”下面的嘴脸,看清楚他那最真的模样。

  对于善恶,我觉得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物极必反,如果一个人非常善良,又因为自己的善良被别人伤害,那么我想,这个人可能以后都不会再付出那真挚的善良之心,所以,我觉得,一颗善良的心,是拿来珍惜的,而不是拿来践踏的。

  我记得以前,我有一个朋友,她真的是很善良呀,在她的眼睛里,看不到一点污秽的东西,也看不到一点点的仇恨,她是一个眼睛里有星星的女孩子。可是,最后的她,不敢善良了,也不愿意轻易付出真心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的这个朋友,叫小诺,她的性格比较内向,或许有人说,内向是缺点,但是那时候的她,毕竟善良的。善良到什么程度呢?同学跟她借文具,她会把新的文具借给别人,把坏的留着自己用。刚开始,同学们都挺喜欢她的,但是慢慢的,她的善良被别人当成了一种软弱。开始欺负她,把她的书藏起来,把向她借的文具丢掉,还在她的试卷上面胡写胡画。也许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她变了,彻彻底底变了。

  小诺不再那么软弱无能,她开始反击,别人怎么对她,她就怎么还击,我还记得她跟我说过一句话:“吸取我的教训,不要过于善良,你的身上,一定要有锋芒。”我听后,点点头,迟疑了一会儿,我想问她为什么变成一个敢于回击的人,却又欲言又止。算了,我明白她,之所以变了,是因为自己的善良给了自己教训。

  我想,现在的教育,明显是让学生偏向于学习,却没有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我想,这样的话,不管读多少书都没有用。而我们每一个人做人,也要把握好善良的尺度,不能让别人把自己的好相处看作软弱无能。这样,我们才不会被人欺负,也才能够在不做刺猬的同时,避免被别人伤害。

论人性的善与恶论文

论善恶

  自古有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是形容一个人的丑恶。”可见,一个人外貌的美与丑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美丽,内心世界却是蛇蝎心肠的话,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美吗?尽管外表美丽,但是,如果在一个美丽的外貌之下却是一个丑恶的心灵,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失败的人,一个连自己以前所作的行为都不能反省的人,尽管外表再美,又有什么用呢?这样的人外表再好看也没用,再好看也不过只是用来平均内心丑恶的臭皮囊罢了,这样的人再美也是一个废人,一个彻底的废人!就如桔子一样,漂亮的桔子不一定甜,而丑陋的桔子却不一定是酸的,通常,漂亮桔子是酸的,而丑陋的桔子却是甜的一样,如果外貌丑陋,那就应该用心灵的美去平衡,而不是外貌丑陋,内心也丑陋的人,如果是这样的人,那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一个人的善与恶是靠自己来控制的,想当初,我脾气很差,经常会和老师闹矛盾,但是,后来,我反省过了,也在手心上写了几个大字,或许当初,我认为女生做的不如男生却得到表扬感到很不自在,总想和老师反驳,但是,每次我看到手心上的字时,我的火气就消了,我的身上浑身轻松,在心中与那股邪恶的念头搏斗,对它说:“如果别人认为你错了,你就应该用行动告诉他,我是对的,而不是用恶语相激。”自然,我的火气就被压制下去了。

  一个人心里都有两个精神,一个是善良的精神,一个是邪恶的精神,如果你不想做出错事的话,最好用善良的精神去压制那股邪恶的念头,不让它有机可乘,这样,你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人。

关于善与恶的优秀作文

  善是好人都喜欢的,恶是好人都讨厌的。“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如果恶人知道悔改,重新做人,那么他是善人吗?善与恶何也

  善良的人,人人都喜欢,但也于善良却会被人欺骗。可恶的人,人人都要讨厌,但他用可恶来对付真正可恶的人,却是大英雄。善与恶不可片面看待。所谓:“善与恶何也

  刘邦未当皇帝前善待士兵,后恶除功臣。吕雉未当皇后前善待于人,后恶杀无数。武则天未当君主前怜惜善人,后杀亲子。行恶易容,变善难。当人嗜杀人命,一天不杀就浑身不舒服。就算想变善人也难,善与恶何也?一爱一厌。

  善与恶互补。善良的人不能太善良,因为那样别人会认为你是好欺负的,没完没了得压榨你。太恶的人多学习学习善良的人,以便改邪归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不再成为人们所厌恶的人,而是名流后世,受人敬仰的人。善与恶何也?互补也,此之谓“天下太平”。

  善与恶皆好。善良的人与善良的人相处不会有争议、吵闹等一系列事情。盛显国泰民安的景象。恶人与恶人在一起会使天下陷于战争之中。如果将恶人与恶人组织成军队,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为国效力,永保天下太平。这不是很好吗?善有善的好,恶有恶的好,好好利用是国家的一项利好。

  善与恶何也?好啊!善良的人努力耕织,恶人保维国家减少弱者的死亡。善行天下,恶臭远名。

  善良的人,人人都说他好,使他流传千古。恶人人人都讨厌他,使他恶臭远名。但谁不喜欢自己名声流传千古呢?恐怕只有少数吧!每一个人都想做好自己本份事,可谁会知道要哪个地方会出错呢?错误是避不可免的。但恶臭远名已经传出去了,也就收不回来了。

  善与恶,商也。现在善良的商人少得可怜,更多的也就是可恶的商人,善良的商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可恶的商人呢?却尽量伤害人。食物加工厂的老板为了节省过滤费,将大量污水排向城市中的市民。可恶至及,我们要向善良的商人致谢。要向善良的商人好好学习。

  善与恶何也?互补,皆好也。要长短互补,要做人上人。要知其善恶而为之。

  高二关于善与恶的优秀作文800字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性的善恶作文

  茫茫森林里、茫茫人群中发生着许许多多美妙崎岖的事,我发现了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它优与劣的一面,就像镜子里的自己一样有好与坏的一面。不,我想我发现了美妙中最特别的事——本性的善恶。

  一、Ani的本性

  今天,太阳的阴脸拉了下来。瞧,蒙蒙细雨下了起来。我独自站在屋前的花园中,望着屋子里,雨点顺着雨伞落在地上,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晶莹的小水花,雨点打在玻璃上“噼啪”响,流下了一条条疤痕。

  这也正打断了屋子里的宁静。屋里洁白的墙上,有一只小小的蜘蛛快速地爬着。它可能是尽力达到最快的速度,但在它看来,那依然是微不足道的。它本能地将它弄到地上,踩死了——没费一点儿力气。之后,它却丝毫没有感到快意,反倒觉得有种莫名的负罪感。虽然那生命小的不足挂齿,虽然它的死,一点儿也不会影响整个蜘蛛家庭的兴衰,但我似乎能够感觉到它的呼吸、它的心跳,更能感觉到它在死亡那一瞬间的无比恐惧。生命对于人是宝贵的,对于动物也是同样宝贵,想到这,我默然了……

  身旁,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雨点仍然打在窗户上,我觉得这敲打声好神奇,似乎是那首“一帘幽梦”的词曲。

  动物们虽然没有喜怒哀乐的丰富表情,却有最原始的情感判断,懂得善与恶。

  二、Person的本性

  昨晚,我的梦中萌生了一股“绿”,它是和平鸽衔来的橄榄枝,使人清朗和安定。人类天生不喜欢灾难。战争,这个恐怖与灾难的代名词,这个让人提起就不寒而栗的恶魔,它的恶行不胜枚举。看看战火不断的非洲,人们流离失所,鲜血逼染街巷,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血腥。城市的废墟上日夜回荡的痛哭声,人们的眼睛里已不再闪烁着发自他们骨子里的那一股灵气。“绿”去以自己独有的魔力,洗涤着战争的灵魂,在每个人的心里萌生出和平的幼苗,让天空重现蔚蓝,让花朵再次争香开放。它以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我,绕在我的梦中,“和平”、“安定”的字眼,铭记于我心。

论善与恶作文

  城中的一位老人说,请给我们讲讲善与恶吧。

  他答道:

  我能谈论你们身上的善,但却无法说恶。

  因为恶不就是被自己的饥渴所折磨的善么

  的确,当善饿了,它甚至会到黑暗的洞穴中寻找食物;当它渴了,它甚至会从死水中取饮。

  当你们和自己同一时,你们是善的。

  但当你们和自己并非同一时,你们也不是恶的。

  因为一间分开的房子并不就是贼窝,它只是一间分开的房子。

  即使没有舵,船只也只是在险岸边漂摇不定,而不会沉沦海底。

  当你们力求奉献自己时,你们是善的。

  但当你们力求为自己谋利时,你们也不是恶的。

  因为当你们力求为己获益时,你们不过是紧紧附着土地尽情吸她乳汁的根而已。

  显然,果实不会对报说:“跟我学,成熟而丰满,总是奉献自己的丰裕。”

  因为对果实而言,给予是一种必需,正如接受对于根是一种必需。

  当你们在言谈中保持清醒时,你们是善的。

  但当你们在睡梦中舌头盲目地摇动时,你们也木是恶的。

  因为即使是含混不清结结巴巴地讲话,也会强健虚弱的舌头。

  当你们阔步而坚定地向目标前进时,你们是善的。

  但当你们蹒跚而行时,你们也不是恶的。

  因为蹒跚而行的人并没有倒退。

  不过强壮敏捷的人何,你们不要在残疾者面前破行,以为那是善行。

  你们的善展示于各个方面,在你们不善时,你们也不是恶的,

  你们只是闲散或怠情罢了。

  遗憾的是,奔鹿无法教会乌龟敏捷。

  你们的善寓于你们对自己的“大我”的渴求中;你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渴求。

  但你们中有些人的渴望,是咆哮着奔向大海的激流,载着山峦的秘密和森林的歌曲。

  而在其他人那里,这渴望是一道平缓的溪水,在抵达海岸前,就已在蜿蜒或回转中松懈下来。

  但渴望丰裕的人不要对清心寡欲的人说:“你们何以如此迟缓而踌躇呢?”

  因为真正的善者不会问赤身裸体的人:“你的衣服呢?”也不会间无家可归的人:“你的房屋怎样了?”

性善论与性恶论

  千百年来,人们关于“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争辩仍无止境。

  首先是孟子的“性善论”。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刚来到这个世上都是一张纯净无暇的白纸,还为沾染世俗的污尘,不懂官场的谄媚、情场的虚伪以及其他一切劣性恶行,他保留的是最原始的善性。他之所以不作恶,是因为他还未接触到恶,不知“恶”为何物。而后,他逐渐进入到了这个社会,接触到了一些品行顽劣之人,开始染上一些恶习,这时,他的性格里才渐渐有了“恶”的产生。

  再谈谈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观点恰恰相反,荀子则认为,人的天性就是恶劣的,种种不好的劣性都是根植在人们心中的,是与生俱来的。而后人们受到了教育,懂得了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有了是非观念,再然后才主动或被动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善”的方面去发展。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荀子的“性恶论”。因为可以用逆向思维去推理,假设孟子的“性善论”成立,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那么回到人类社会的起始点,人人都善,那么他们后天的恶是向谁学习来的呢?这个答案是无从解释的。所以我认为人类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劣根性。

  其实,人类的天性是善是恶并不重要,因为不管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都逃不过后天环境的塑造。哪怕人类是存在劣根性的,但如果在后天教育中加以矫正,那么出自淤泥的莲花照样可以一尘不染、光洁无暇。所以,与其在这方面思索繁多,争论不休,不如多花点时间经历在后天来弥补,多约束自己,改造自己,使当下的人人都成为善良的人。

人性—善乎?恶乎

  若是说人性乃恶,其实也不尽然。记得我以前的一位十分敬佩的老师曾与我讲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事情,在听了老师的回忆后,我始终对这事久久不能忘怀……有一次,老师的孩子生病了,她便抱着孩子上了车,那时车上并不甚挤,可也没位了。这时只见一个小女孩一路小跑过来,拉着老师的手说:“阿姨,来,坐。”老师有些奇怪地问:“你不坐吗?”小女孩笑着摇了摇头说:“不用了,我待会儿就下车了。”老师不好再推辞,于是到了谢后就坐下了。直到老师下车时,她才发现,那个给她让了座位的小女孩,依旧在车上站着,并未离去……

  这两件事,同样是发生在车上,同样是座无虚席的场景,同样是围绕着“让座”所发生的事件,却展示了人不同的本性。

  如果如今有人问我,人性,究竟是善,亦或是恶呢?我想我会回答:亦善亦恶,善恶参半吧,其实只要你用一颗真诚的向善之心去面对生活小节,那你自己就能回答这个让人感到扑朔迷离问题了。

对人性善恶的认识作文人性善恶

  人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我认为是人性本恶。

  人性本恶,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向善;人性是靠后天的教育、教化,而非天生;所以才存在教育这个概念,才有各种法律、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才使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加已改造。如果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要是人的自然倾向无限的向外扩张,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向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这说明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类的前途一片黑暗;人之所以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并不因为他完美无缺,而在于能有认识自己的勇气,承认人性本恶的事实。人有判断是非的理性,能够矫治本恶的人性;以法律平息暴力,规范道德减少斗争;设立政府处罚叛逆;倡导反对意乱行迷,如果人性本善,那么道德法律、交通规则用来干什么呢?如果人性本善,个人修养;社会教化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正是由于人性本恶的存在,所以;在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中,教化显得尤其重要;相当艰巨。才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通过后天的教化,人是可以加以改变;甚至形成伟大的人格。作文

  正因为有本恶的人性存在,所以,学好三年,学坏三天;“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认识到人性的本恶;并不是人类的耻辱,真正应该反省的。面对着真理,却不敢去正视它。其实,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的尊严这种虚假的虚荣被不断剥去的过程。

  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人性的本恶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的样后果呢?作文

  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向上的人格。在历史的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人们才可能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向善的人格,并不意味着人终身成恶。

  只有认识人性的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手段来“扬善避恶”。我们也相信,通过人类的努力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合理的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才能使人类的教育教化得到发展,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注定用它来寻找光明。对人性善恶的认识作文800字:人性善恶

人心的善与恶

  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已是现代社会的困境之一。这看似轻描淡写,毫不重要,却能酿成一桩桩惨案。

  在重庆的一辆公交车监控里,出现了让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公交车在桥上行驶时,一位女乘客因坐过站而要求司机停车。要知道,司机在没有到站时,是不能够停车的,重庆如此,全中国也如此。因此,司机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女乘客火冒三丈,如猛兽一般冲到司机身旁,对司机破口大骂,骂完后又开始对司机殴打。

  车上的其他乘客在干什么呢?只是冷眼观看,只是抱着热闹的心态围观,或者只是欣赏窗外的美景,的确,窗外的景色多美呀!没有一个人上前劝说,没有一个人上前阻止。司机不忍受打,便开始还手,但不小心转动方向盘,车子被死神围绕,冲出车道,撞断护栏,掉入长江。车上的十几个乘客及司机,无一幸免!十几个家庭,一瞬间,像精美的瓷器,从高空坠向冰冷的水泥地。

  其实,大家都在同一辆车上,一个人不安全,所有的人都不安全。可这么简单的道理,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的。这些乘客,实际上死于自己的冷漠。

  在武汉,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可武汉乘客与重庆乘客有着不同的反应。同样的,一辆公交车行驶在桥面上,一位女乘客因坐过站而要求司机停车。很多乘客马上告诉她,桥面上是不能停车的,司机也没理睬她。谁知,女乘客跑上前来,冲到司机身旁,疯狂地抢着方向盘。司机十分紧张,但第一时间快速地踩下刹车。

  女乘客赶紧去抢手刹,当她刚摸到手刹时,两位男乘客冲上来,分别抓住女乘客的手,阻止女乘客。女乘客拼命挣扎,不甘心地挣扎着,又想抓住方向盘,最后被几名男乘客拖回座位上。其他乘客一边安慰女司机,一边打电话报警,这让女司机十分感动。当警察来到现场,了解情况后,便把这位女乘客带到公安局。

  同样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同的结果呢?如果没有那两位女乘客的无理要求,也不会出现这种危险场面。但为何,一个是无一幸免,一个是平安解决呢?这两件事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乘客的反应,一个是冷眼相看,一个是竭力劝阻;一个是置身事外,一个是置身事内。

  惩恶扬善,从来不是神仙大侠才能做的,可能只需要你的举手之劳。重庆发生的事件,其实就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不论是上层互殴,还是低层相斗,最终就算拖向深渊,看热闹的人都一样不为所动,该吃瓜的吃瓜,该打酱油的打酱油,如同鲁迅笔下那些麻木的看客。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辆沉入江底的公交车,很像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大家都在同一辆车里,如果有一个人绝望,那么所有人都不安全。所以,我们永远不要对别人的苦难无动于衷,我们都在同一辆车上,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遇到危险的不是你我。只有所有人都主动站出来,把集体的危险当成自己的危险,并挑起自己的责任,一切不幸的事,都会在一颗团结的人心面前望而却步!

论人性的善恶

  前些天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几个人在一起抓着另外一个人,其中一个人拿着一把刀,把抓着的那个人从脖子上像杀鸡一样的宰杀着,没过了几十秒时间,那个被宰的人,就离开这个不知道他认为是好是坏的世界。那血腥的场面,简直惨不忍睹。

  听声音好像是外国的,也没兴趣继续看更多为何会出现这血腥画面的缘由。只是感到更多的对人的恐惧。

  记忆中总是《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后来的人们,又究竟遇见了些什么?经历过什么?以至于能变得如此残忍,如此失去人性。

  我总相信人是善良的,也总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偶尔看到如此血腥的画面,看到那些失去人性的人,只是不知道是否该选择去相信,他们的本性并不是如此。无论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罢。

  愿这个世界都是美好的吧!愿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吧!愿那些一时迷失了自我的人,总能找回最初的那个善良的自己。愿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林黛玉具体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英语小短文介绍泉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