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练字的散文和诗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有关练字的经历和过程的作文

  自从读书以来,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几乎我的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求我们把字写好,要求我们练字。那时虽然听老师说,但并未坚持下来,只是偶尔练一练,现在看着自己的字还真的有点后悔当初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没有把字练好。正好今年放寒假时学校校长给我们布置寒假作业,我想就利用寒假时间来练一练字吧。

  但是坚持三天后,每天练两页,到了第四天,心就有点痒了,想想还是算了吧,反正一下子字也不会写好的,但另一个声音又在耳边想起,要坚持,不要轻言放弃呀。最后经过矛盾的争扎,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尤其是当我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就拿出纸和笔,安静的练起字来,结果什么烦心事都没了。现在练字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习惯,如里哪天不练倒觉得好像还有一件事情没完成。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的字有了一定的进步,今后我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适合练字的散文和诗歌

我的练字心得

  暑假里,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个人都要练字,于是,认真练正楷。

  听老师说,正楷是基础。一想到自己连基础都没打好,也难怪写出的字对不住观众了。这样一想,练字的思想端正了许多,劲头也更足了。每天摹一页临一页,那枯燥的一笔一划,也就变成了踏上“书法家”宝座的一级一级的台阶了。

  从小到大,我这人做事就毛躁,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这热情一过,就提不起劲儿来了。这不,听爸说法院对过有个书法班,声称“中宫格五天练好字”,我刚刚下定的决心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来到书法班,看了看教材,蓦然发现这种字体不适合自己。捷径,谁不想走?可我这种执拗的人却偏偏要赌一把,我要凭自己的耐性和毅力,练出自己喜欢的,令别人赏心悦目的字。

  再想,这汉字可真有意思,无论多么复杂,都是由这部首和几个笔划组成,无一例外。所以,练好了部首和这基本的笔划,也就大功告成了吧?可事实却给了我一个严重打击!自己很用心地用练好的部首和笔划写出了一个字,可这个字怎么看都不好看,再和字帖上的字一比较,根本不是一个妈生的!气愤至极,抓过来一把撕烂。再细看字帖,发现除了笔划规范外,间架结构也是非常漂亮的!恍然大悟,原来,这跟做房子一样,不是有了好的砖瓦就都能盖出房子,要搭起好的架子才行!做人难道不是这样吗?你的气质、内涵、学识、修养等等,不就是你的框架吗?搭好了,人往那儿一站,别人看着也舒服,不是吗?而气质修养等等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呢?不就是一笔一划慢慢积累的知识、道德吗?越是这么想,我就越发认真地去写一笔一划,去揣摩间架结构。嘿!别说,倒还真有几分像了!

  练字成功的秘诀关键在于“恒”。有恒心者,事竞成。不光练字要认真,其他长期的事情也是要认真的对待。一定要坚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进步!

练字偶思

  特别想写一手好字,尤其是毛笔字,也曾定为2017年的一个小目标——每天练字。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练字,被自己的惰性打败了,或者是时间管理不到位。

  整体来说,硬笔字写的还能看得过去,想想应该得益于小学阶段练过毛笔字,那时候,应该是每周都有书法课,也是我喜欢上的课。

  大约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吧,每人要一支毛笔,还要买一瓶墨汁,作业本里专门写毛笔字的大字本,大大的米字格,一页写不了几个字。

  记得很清楚,是一位老教师教我们写,先讲了笔画,横平竖直,撇似柳叶捺似刀(片)……。应该是没怎么练笔画,就开始写字了,印象最深的是“天”字,横、撇、捺基本笔画写不好,老想回笔描一下,让字美观一点。

  同学们大约都是这种心理,开始写时,都细一点,然后一点点地回笔,添上新的墨迹,目的只有一个,好看。老师见了,批评我们,阻止我们这样写,说,大字是黑狗,越描越丑!写大字,握笔姿势正确,一笔下去,写不好看没关系,开始都是这样的。练多了,熟了,就越来越好看了……

  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可能是年龄小吧,能真正听的人不多,我大约是他比较得意的弟子,练的还算认真,作业交上去,他朱笔圈字,每页上都有好几个红圈圈,大大鼓励了我练字的热情。

  可惜,只写了一两年大字,后来,学校就没有开课了,也就荒废了。不过,五年级开始,老爸把写春联的任务传教给我了。

  家里每年都买一本农家历,上面有一两页都是春联的内容,这个无须杜撰和发挥,直接抄写来就行了。老爸买来大红纸,用剪刀裁开,再折叠一下,力求写出来的字均匀分布,美观大方。

  我呢,还真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提笔就写,老爸成了助手,给我打下手。家里家外,要写的好真不少,除了对联,还有“出门见喜”,“小心灯火”,“春光满院”,“出入平安”等吉利话。

  其实,字写的应该是一般,但老爸鼓励不断,极力表扬,偶尔哪个字写的特别不理想,就有点沮丧,说写不好,不写了。老爸在旁边鼓劲儿,写的还不错呀,你要是觉得不满意,咱们裁的纸多,你再写不就行了。或者是,就这都中,看着像有文化人写的。

  总之,从没有挨过批评,连周围邻居也夸,或者也让我写,赞扬声中,写了好几年的春联。

  再后来,基本没有写过了,倒是跟着字帖写了几天的硬笔书法——那时候最流行的庞中华字帖。

  去年灯展,去了开封的龙亭公园,特别喜欢书法主题的那组灯,暗下决心,要练字,结果呢?只是呵呵哈。

  今年,突然又有了这样的小目标,想每天练一张字,于是拿出了早已备好的笔墨纸砚,开始从基本笔画练起。

  第一天写的是“横”,临摹柳公权字帖,认真写了一页,对于这个笔画还算满意,从起笔到收,写出来的还有点样子。自我感觉不错后,第二天开始写“竖”,这下子,挫败感就来了,一口气写了十来笔,居然没有特别直的,哎,基本的“竖直”都这么难啊!

  写了一页,基本没有看着像样的,哎,毛笔在我手里不停使唤啊,怎么写好呢?重新再看字帖的书写要求,再一遍遍地写,还是不满意……

  和老刘说练字的挫败感,他说,你又不靠这吃饭,慢慢练呗,不急。

  也是,练毛笔字,本来就是一种乐趣,他一个字道出了我的性格:急。练字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下真功夫才会慢慢地提高,还是慢慢来吧。

  今天,还继续我的“竖”,我就不信,练上几个月,这个笔画还写不好?越挫越勇的感觉哈!

  现在想想,那时候居然敢写春联,十来岁时,那字,应该是稚嫩的,没有什么书法美可言,还敢贴在大门上,还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哈哈,要是再让我写,我可不敢拿笔哟。

  小时候,听王羲之练书法的故事,据说是用了十八缸墨,方有长进,当时想,那该写多少字啊!吃完饭,就写,啥都不干吗?现在呢,自己每天加一些墨在砚里,写干为止,写到春节,能用完一瓶都不错了哈!

  还别说,听着古筝曲,练字还真是一种情趣,慢慢练呗,不是说了吗,时间很公平,花在哪里,哪里就会有结果吗?对于我来说,结果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的体悟哈!(1560字,2018年1月7日星期日5:20——6:20)

练字与人生的感悟

  有一件事情,想必每个人都做过。每当去银行里存款时,业务员会递给你一张单子,说:“请您在这儿签字。”这时,父亲叫我过去,说,“你来签字。”我三下五除二的就写好了,父亲拿起来一看,眉头挤在一块了,他不高兴的说:“你的字怎么那么难看呢?”我不说话了,但我记得父亲把“难看”那两个字说得很重。

  从那件事情以后,我就开始练字了。在现代社会中,中性笔、手机、电脑盛行,我是一个还在和笔杆子打交道的人,“你还是学生吗?怎么还拿着钢笔不放,快点扔了吧!”有人这样问我说,我并不向他解释,反而我是这样:我每天关着门,苦练自己的正楷字。我有个习惯,那就是一边听音乐,一边练字,我嘴里叨念着歌词,一笔一划的用力写着,我突然间发现,音乐的旋律就像这一撇一捺的字一样,弯过去,再来个一撇一捺,什么横折弯钩,什么横折竖钩就像林忆莲和李宗盛唱的《往事匆匆》一样,起伏不定的音调,高音低音这样如此回旋,最后,在一篇字帖写完之后,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就像父亲唱那首《水浒传》的主题曲一样,“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不过,我是该写字时就写字,不写字时,我也琢磨着字。

  当我每天写完一篇字帖时,我就开始琢磨练字与人生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字是一笔就能完成的,除了“一”这个字。特别是笔划复杂的字,感觉就像一条漫长的人生路一样,永远都没完没了。有的人走的是捷径,所以就像行书,一笔一划就完成了,所以这种人就早享福,叼着烟,喝着酒,打着永远打不完的麻将,这应该是“麻将人生”。有的人走的是一条弯路,走过去走过来,就是苦尽甘来,他们的人生有太多的坎坷和荆棘,所以当他们回首过去的时光时,“虚度年华”这个词不会从他们的嘴里蹦出来,相反“人生苦短,不忍再回首”才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还有的人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开始的路很陡,后面的路平缓,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就像“愁”这个字,“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其实他们的心里还是有些所谓的愁苦。

  闲暇时,我翻看着《说文解字》这本书,中国人对字的构造的理解,可谓博大精深,每个字的来历就像一个人的出生一样,是有根据可查的。“怎么来的,就回哪里去”,我经常听到前辈们这么说,当我在写人生这两个字时,我突然明白: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基石,然而口头和书面上的表达是不同的,我们通过声音可以判断这个人说话的语气和性别,然而写出来的字才是了解一个人的关键,“看字就像看这个人”,一位前辈在我签名时这样对说道,我有几分疑惑,可是当我把练字和人生结合起来时,我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学生时代的练字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是因为学业的要求,然而成年后的练字,则需要摆脱内心的浮躁与功利以及外面的诱惑。暮年时的练字应该是返璞归真的心态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

  所幸,我是这个时代里还紧握钢笔写字的成年人,我在练字时,也是在体会人生百态,因为我知道不用力的人生是不可能精彩的,不用力写的字也不是好字,而只是在打发时间而已。

练字小学作文

  我每天都要练字,练着练着,就不由得开始烦起来。

  我每天练字,练着练着,就忘了为什么练字。幸好,我在墙上贴着几句名言: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写天下字。我看过以后,又开始练起字。可是不到五分钟,就觉得寂寞了。我好想去客厅看电视啊!于是,为了我能写好字,我在脑海里对这个欲望说道:不行,如果坚持不住,就等于自毁前程。我便开始练字了,可我的心早已飞到外面的电视上去了。我努力的控制住自己的心思,不往别的地。可是,电视一发出声音,我就不由自主的跑向电视,看了几分钟,我又去练字了。可是心里总想着干这干那,我气得跺了一脚:哼,我还管不住你?经过这么一折腾,我的心思又回到练字上了。我一口气练了几张字,终于练完了。我长长的呼了一口气。

  耶!这一次的练字风波,就结束了,我有一次成功的“治理”了一下自己。

练字随感作文

  字乃中华民族之精粹。端正的方块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到如今已经遍及世界。近日一直在临摹字帖,一笔一画都仿佛比以前更加灵秀,更加苍劲。练字是需要工夫、精力的,就好像制作一件小巧玲珑的工艺品,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往往一个笔划决定了整个字的风格。练字并不是一件易事。

  吾等孤陋寡闻之人有幸瞻得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便立刻为之倾倒。不仅为了“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简单的两句话,其字体的秀美,有力,甚至带着一些诗画独有的韵味。我轻触着这一个个字体,心中注满了感情,它们一个个都好像跳跃了起来,灵动了起来,在我的眼前展示着,舞蹈着,这难道就是“天下第一行书”的独特魅力吗

  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自然无法与“书圣”相比,但能体会到其惊世之作,亦无怨无悔。能写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同样让我自豪。字帖一页页翻过去,就好像经历着几千年来文字的沧桑。每一笔,每一画,都是无数文人墨客的血泪!练字,终于练出了字中的意味。

  练字大有裨益。它使人心静,耳朵内静止了一切嘈杂,使我领略到达摩面壁的“绝境”,这“绝境”让我有幸与字对话,书写的同时,我也学会了宁静致远。

  练字使人心旷神怡,它使人清醒、理性,它不仅让人意识笔下的字应该伸展自如,也让人不知不觉从昏沉中觉醒,精神为之一振。

  练字使人豁达,人世的不如意全化作一笔一画间的来去、波折,烦恼也烟消云散。人生便是在书写汉字,豁达就能写出最精彩的字。

  练字使人协调,练字使人向善,练字使人求真,练字使人回归在我……

  让我们感谢汉字,感谢充满智慧的前人!

练字作文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王献之练字》这篇课文,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故事真使我受益良多。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王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于是他就有点自满了。当他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字拿给母亲看时,却发现自己的得意之作竟比不上父亲随意写上的一“点”。他感到很惭愧,并接受了父亲的教导。从此,王献之开始了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练字生涯,最终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从王献之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他那种好学、勤奋、坚持不懈和知错能改的精神,如果我能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学习上,我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学作文的经历。记得刚开始学写作时,我一见到“作文”二字就会心烦意乱,总觉得找不到材料,不知如何下笔。后来妈妈教我先起提纲再起稿,然后再修改。这可是件又累又烦的事啊!我真的很不乐意,幸好妈妈有足够的耐性教我,硬是要我按她说的写,还要我每天读一篇好的文章,日复一日地坚持了下来。渐渐地,我的写作水平提高了,有时写的作文还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让我既有满足感,又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懂得了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懂得了勤学苦练与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今后,我一定会在写作上学习上像王献之练字那样下一番功夫。

练字惜纸如金的散文

  课余时间,闲来无事,可以吸烟放松,可以聊天解闷,可以喝茶小憩,也可以伸伸胳膊踢踢腿,舒展舒展筋骨,凡此种种,均有尝试。然而于我,最为惬意的两件事,一是端坐桌前,面对电脑,敲击一些文字,记录平淡日子里的点点滴滴,只是久了,眼睛有点难受。于是另一件事情,我是乐此不疲,展一卷废旧报纸,或者铺开一张学生练字的毛边纸,提起那只已经有点“谢顶”迹象的毛笔,挥毫泼墨。

  喜欢练字,当然不敢妄谈学习书法,只是把毛笔字写得好看一些,给人感觉舒服一点罢了。我有一个现在很多人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的怪癖,说是吝啬,或者抠门,只是对于我,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无法改变的习惯了。一张纸,不管是废旧报纸,还是有点奢侈的毛边纸,我一般都是写了大字,再在空隙里面写小字,正面写了,背面再写,套路和前面一样。有些时候,底色是黑色墨汁写字,我还会在上面用红色的墨水写上大字。一张纸,被我如此折腾甚至蹂躏摧残之后,自然变得面目全非,然后再丢掉。自然,这张纸在我看来,应该是物尽其用,效率最高了。别人看来,感觉不可思议,甚至有年轻人调侃,老李怎么这样抠哦。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会有它的原因,我曾在《我为纸痴》的一篇短文里详述过自己对于纸张的痴迷,这些和幼年时期的经历有关。我今天练毛笔字对于纸张的利用态度,其实和上学期间尤其是写毛笔字那段经历有直接关系。

  记忆里,小学三年级,我们就要按照学校的规定写毛笔字了。语文老师要求我们,一个人需要准备两枝毛笔,一枝写大字,其实就是中楷字,另一枝写小字,写小字要准备一个白纸钉起来的本子,写大字就用草纸。另外还要准备墨盒墨汁等必备用品。因为家里贫穷,上学就晚,能够上学已经很是不易,要置办这些,对于我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于是在小学期间,三四五这三个年级,小字本我基本没用过,自然小字就没练过。得益于老师的理解和格外开恩,我免去了写小字的要求,但是写大字,必须按照规定来。我也知道,这已经是最低的标准和要求了,但是即便如此,写大字的用具我还是准备不齐。写大字,我们的方言里叫做捺大仿,我感觉这很形象,因为我们照着老师写的字帖,照猫画虎去仿写。那时候写大字,我们用的草纸,是非常粗糙的一尺见方的纸张,这种纸,现在是葬礼上给死去的人烧的纸。当时代销店里卖这种纸,一般一刀即一百张为单位,价格是一两毛钱吧,记不清楚是因为我基本上没有买过整刀纸张,都是隔一段时间,父母拿给我一些草纸去用。因为这些原因,我对于写毛笔字可以说毫无兴趣的。其实现在想来,那本身可是蛮有趣味的。

  一般情况下,老师先给我们每个学生写一张字帖,我们叫写格子,内容一般是课本上的生字和词语,一学期大概要写十来张,基本上每周换一次。然后我们把字帖放在底下,上面盖着我们自己的草纸,然后一笔一划照着写,传统蒙学里面就叫做描红。写好大字以后,还要在大字的空隙里写上小于大字大于小字的字体,而我现在的习惯,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吧。仔细想来,这样的练习的确很好,在那样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真是一种练字的好办法。一切完成,需要交给老师批阅,我们把作业交上去,最最期待的莫过于老师的认可和肯定了。老师会用红笔写上批阅时间,作业等级——甲乙丙丁,在写的漂亮的大字上面,还会画上一个圆圆的红色的圈——这应该是对于写字者最高的奖赏了。当我们拿到老师批阅的大仿,看到上面一片红彤彤的,那是最开心的时候。有时候,笔画没有写好,字形结构有问题的地方,老师会用红笔勾画一番,写出正确的字形。如果是整体存在问题的地方,老师会在黑板上集体讲评。现在想来,这样的情景该是多好,安静的教室里,一群稚气未脱的娃娃们,屏气凝神,一笔一划,安安静静地临帖习字,老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来走去,偶尔,他会俯下身子,小声叮嘱,或者拿笔示范。窗外,和煦的暖阳透进来,弥漫开,落在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上,黑亮亮的头发上,那一种幸福,应该落在我们小小的心底里。

  如今想来,这样温馨的场景的确令人难忘回味。但是亲历过那些过程,我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心痛和恐惧。写大字最难熬的就是冬天了,冰天雪地里,人被冻得缩手缩脚,墨盒结冰,就是自然。还要写字,那就要先把墨盒里的墨汁化开。那时教室里都生炉子,烧的柴禾煤炭都是孩子们从家里自己带来的。一般吃过早饭,通红的炉子旁边,就挤满了烤墨盒的男生女生,冷不丁挤来挤去,就有同学的墨盒掉进炭火通红的炉膛里,眼尖手快可以一下子捞起来,只是墨盒边沿肯定变形,以后放在桌子上扭扭歪歪。笨手笨脚,就只能看着塑料材质的墨盒在炉膛里滋滋啦啦燃欢唱,然后激情洋溢的舞蹈。伴随着的,是一声声绕梁三日的哇哇大哭了。闻声赶来的老师,自然要宽慰一番,孩子也是自认倒霉罢了。

  写字用墨,必须具备,那时候,有小瓶的墨汁,这是最方便的了,也有墨锭子,长约寸许,黑亮黑亮,上面还刻有学海无涯之类金色的字样,这是需要和水研磨的,最麻烦。如果买不起这些,那就要自己制墨,把自家锅底那黑色的东西用刀刮下来,收集好,我们叫锅墨子,加些水放在炉火上熬,熬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加进去一些木匠黏合木板的胶块,接着要不断搅动,看到有点粘稠的时候停止,晾晒之后收起来,一次可以多熬一些,就可以用上一学期甚至一学年。那个时候,大人忙着劳动,我们自己动手,经常把自己搞得跟个花脸小猴娃,但是没有人笑话,反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是一阵开心地哈哈大笑。

  写小字,不只是在白色纸张的本子上写专门的蝇头小楷,那时开始写周记作文,也要用小毛笔誊写。因为自己几乎没有练过小楷,所以周记作文是我最发愁的事情,写在本子上的字,一个个像极了那个时候野性难收的自己,常常超出格子之外。潦草,卷面不整,是老师在作文周记里面给我下得最多的评语。虽然我的周记作文内容好,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同学,有时候甚至要拿给高年级同学去读,或者抄写在学校的黑板报里,但是因为写字不好,我常常感觉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正经八百开始练字,是我上了师范之后,有专门的老师教我们,趁此机会,我才好好的过了一把瘾——练字。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喜欢上了写字,一直到后来参加工作,延续到现在。偶尔想起,满是心酸。

练字

  有那么一瞬间,真的觉得自己活得好失败,活在自己心中的一个小世界中,周围全都是灰暗,害怕每个人看我的眼神都是那么冷漠也是陌生的;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简直是一事无成却还在这个世界上每天这样漫无目的的活着;又有那么一瞬间,涌出了想要练字的冲动……

  我想我可能真的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吧,虽然对写作这个爱好坚持了许久可我三分钟热度的毛病,到底还是没有改掉这个三分钟热度的坏习惯啊。可在这个颓废的日子里,还是忍不住的想要练练字了。怎么说呢,我真的觉得有时候活的好失败,不知道自己前面的十多年都做了些什么啊。我同学的字,要么是练好看的楷书,要么就是潇洒不羁的草书,要么就是规整整齐又干净的方形字,要么就是带点俏皮活泼的圆形字,总之吧,我就觉得他们的字各有各的特色,可我的字呢?简直是什么都不像,虽然我没练过字,可我有些同学的字其实都是自学的。我之前的十多年,真的没有想过练字吗?我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看着自己笔下出的字,什么都不像,只是略微带一点草的感觉,只觉得和同学的字比起来难看极了。一下子我想要练字的冲动兴趣涌上了最高,我赶紧去网上搜索,什么钢笔啊,什么练字帖啊,打开淘宝,迅速的看着可价格当然都是不菲的。不过我相信啊,只要我慢慢努力,总能攒到钱的,我的字肯定也会有很大的改进。我想了想,三分钟热度这个毛病也真的要改改了,否则我真的可能是一事无成的。嗯,想了想吧,准备每天腾出那么十分钟去练字,你可别小瞧了那么十分钟,每天十分钟,我只要坚持一个月,是的就一个月,我的字怎么可能还是一点改进都没有?相信自己,就可以做到。

  虽然我这个人身上有很多的坏习惯,各种各样的毛病,其中以三分钟热度首当其冲,不过我想,只要我慢慢的坚持几件事情,那么这个习惯也会改掉的。练字和写作,应该是我短时间内,唯一要坚持做的事情了,行了说干就干,慢慢的攒到钢笔和练字帖的钱,就要正式开始我的写字旅程了,坚持坚持!我相信,每天我都来坚持,都来打个卡,一定可以慢慢喝同学的字差不多吧?不说其他,只要我自己看着顺眼漂亮,那就可以了!

文心雕龙练字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①,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②也。仓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③。先王声教,书必同文,輶轩之使,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周礼保氏④,掌教六书⑤。秦灭旧章⑥,以吏为师。乃李斯删籀而秦篆兴⑦,程邈造隶而古文废。

  【注释】

  ①鸟迹: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兽蹄鸟迹的形状创造象形文字。书契:文字。契,刻。

  ②宅宇:住所。指文章寄托于文字。

  ③官治民察:见于《周易·系辞下》。

  ④保氏:地方官名。

  ⑤六书:《周礼·地官》说保氏的职责之一是教授“六书”。“六书”:创造文字的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⑥旧章:指各国的章程法规,包括文字的条例。灭旧章:即焚书。

  ⑦李斯:秦相。秦统一六国后,他主张统一文字,废除和秦文字不同的文字。籀(zhòu):籀文,周朝文字,笔画比较复杂,秦统一六国后,李斯主张统一文字,于是就将它加以简化,称为小篆。秦篆:小篆。比大篆简化,仍复杂。

  【译文】

  象形文字的出现与使用改变了上古结绳记事,仓颉受到鸟兽足迹的启发才发明创造了文字,它是语言的符号,构成文章的材料。相传仓颉造字的时候,鬼神夜哭,天上落下小米雨来;黄帝使用仓颉造的文字,使百官办好事物,万民分清事物。前代王者传播教化,书写必须用统一的文字;坐着轻车外出寻访的使臣,要到各地去记录方言的发音和文字书写的不同习俗,这些是为了统一文字字体,汇集各地不同的方言。据《周礼》记载,周代的保氏官,是掌管教授文字的官。秦统一六国后,烧掉各国旧有的规章,主张以官吏为师。到李斯删改籀书,秦朝的小篆得以兴起;后来程邈又把小篆改造为隶书,而周代的古文字被废去了。

  【原文】

  汉初草律,明著厥①法,太史学童,教试六体②;又吏民上书,字谬辄劾。是以马字缺画,而石建惧死③,虽云性慎,亦时重文也。至孝武之世,则相如④撰篇。及宣成⑤二帝,征集小学⑥,张敞以正读传业,扬雄以奇字纂训⑦,并贯练雅颂,总阅音义,鸿笔⑧之徒,莫不洞晓。且多赋京苑⑨,假借形声,是以前汉小学,率多玮字,非独制异⑩,乃共晓难也。暨乎后汉,小学转疏,复文隐训11,臧否大半。

  【注释】

  ①厥:其。

  ②六体:指古文(籀文)、奇字(古文的异体)、篆书(小篆)、隶书、缪篆(刻印字体)、虫书(写幡字体)。幡:旗幡。

  ③石建惧死:石建,汉武帝时的郎中令,石奋之子。《汉书·石奋传》说,他写的奏章皇帝批下来后,看到马字少了一笔,他很害怕,说罪责该死。

  ④相如:司马相如,汉朝辞赋家,作有《凡将篇》,其中没有一个重复的字,像后来的千字文。

  ⑤宣:汉宣帝。成:疑是“平”之误。平:汉平帝。

  ⑥小学:文字学。

  ⑦“扬雄”句:平帝时,征集了一百余文字学者在未央宫中讲文字,扬雄根据他们的所讲写了《训纂篇》。训,解释;纂,编。

  ⑧鸿笔:大作家。

  ⑨多赋京苑:西汉赋多写京都苑囿,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扬雄的《羽猎赋》等。

  ⑩异:异体。

  11复文:异体字。隐训:怪僻的字。

  【译文】

  汉朝初年,萧何创制法律,明白地写出有关文字的法令,太史考试学童背诵文字,又用六种文体来测验;另外还规定官吏、百姓上书,书写的字有错误就要受到弹劾。所以郎中令石建因为奏书中的马字缺了一画,就吓得要死,虽说他的小心谨慎,也是由于当时看重文字的缘故。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其中撰写的每个字都不重复。及至汉宣帝和汉平帝时,征集研究文字的学者,张敞跟随他们学习正音释义,扬雄以采集他们的各种奇字写作了《训纂篇》,他们都熟悉《尔雅》和《仓颉》这些文字学的典籍,全面阅读掌握了它们的字音字义。当时创作鸿篇巨制的人,没有不深通文字学的。并且多写赋颂京都苑囿的作品,喜欢用假借字来描绘形象声音;因此西汉的文字学,大多有很多玮奇的字,这不独是作家喜欢制造异样的字体,乃是当时大家都通晓这些难识的文字。到了东汉,文字研究反而疏忽了,异体字和诡异解释都产生了,正确和不正确的也各有一半。

  【原文】

  及魏代缀藻,则字有常检①,追观汉作,翻成阻奥。故陈思②称:“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岂直③才悬,抑亦字隐。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今一字诡异,则群句震惊,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④易,时所共废⑤,虽易斯难,趣舍⑥之间,不可不察。

  【注释】

  ①常检:一定的规格法度。

  ②陈思:曹植。下引他的话已无考。

  ③直:但,仅。

  ④斯:是。

  ⑤时所共废:“时”上疑脱一字;“废”下合补“者”字。

  ⑥趣舍:趋向或舍弃,与取含意近。

  【译文】

  到曹魏时代的写作,文字的运用就有了一定的规格;用这种规格去阅读汉代作品,反而觉得汉代的作品深奥难懂了。因此陈思王曹植说:“扬雄和司马相如的著作,文意旨趣深远,读者没有老师的讲授不能辨析它的辞义,不是学识渊博的人便不能掌握它的内容。”难道只是因为读者和扬雄、司马相如的才智悬殊,也是由于他们用的文字太隐晦诡僻的缘故。从晋代以来所用的文字,都相率遵从简单平易的原则,当时都用容易认识的字,谁还去采用难字僻字呢?到现在用字只要有一个怪异,就使人对许多句子都感到震惊;三个人都不认识的字,那就要成为字妖啊!后世共同都能明白理解的字,即使是难字也成为容易了;为时代所共同废除的字,即使容易也成为难懂的一类。写作的文人在取舍文字的时候,不可不明白这个道理。

  【原文】

  夫尔雅者,孔徒之所纂,而诗书之襟带也①;仓颉者,李斯之所辑,而鸟籀之遗体也;雅以渊源诂训②,颉以苑囿奇文,异体相资③,如左右肩股,该旧而知新,亦可以属文④。若夫义训古今,兴废殊用,字形单复⑤,妍媸⑥异体,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讽诵则绩在宫商,临文则能归字形⑦矣。

  【注释】

  ①诗书:《诗经》《尚书》。指经典古籍。襟带:衣领和衣带,衣服要有襟带才能穿,比喻古籍要有《尔雅》才能够读懂。

  ②诂训:指古义。

  ③资:凭借。

  ④属文:即作文。

  ⑤字形单复:即字形的笔画少和多。单,笔画单一;复,笔画复杂。

  ⑥妍媸(chī):美、丑。

  ⑦字形:泛指刘勰对炼字的一般要求。即“言亦寄形于字”的文字,不是“字形单复”的“字形”。

  【译文】

  《尔雅》是孔子的后学所编纂著作的,它像衣服的襟和带一样,是《诗经》《尚书》的辅助读物;《仓颉》是秦丞相李斯所编辑的,保留着原始文字鸟书和史籀的籀书遗传下来的字体。《尔雅》是解释古语的渊源,《仓颉》是收集奇异的文字的园地。这两种工具书体裁不同,却又互相配合,如像人的左右肩膀和股腿一样,通过研究它们来总括了解旧学,也有助于懂得新意,在文字创作上也是有用的。至于字义古今的训诂解释,有新兴发展的,有衰旧废亡的,作用不同,要区别运用。字的形体分简单复杂,排列起来有好看难看的分别,用字造句时要注意文字的不同形体。作者的心思既然通过声音用语言来表达,语言又通过字体用文字来记录;讽吟诵读的动听,在于文字的声律和谐,看起来美观在于字形的对称。

  【原文】

  是以缀字属篇,必须练择:一避诡异①,二省联边,三权重出②,四调单复。诡异者,字体瑰怪者也。曹摅③诗称:“岂不愿斯游,褊心恶讻呶。”两字诡异,大疵美篇。况乃过此,其可观乎!联边者,半字同文④者也。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⑤于常文,则龃龉⑥为瑕,如不获免,可至三接,三接之外,其字林⑦乎!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⑧,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单复者,字形肥瘠⑨者也。瘠字累句,则纤疏而行劣;肥字积文,则黯黕⑩而篇暗;善酌字者,参伍单复,磊落如珠矣。凡此四条,虽文不必有,而体例不无。若值而莫悟,则非精解。

  【注释】

  ①诡异:指怪僻奇异的字。

  ②重出:重复的字。

  ③曹摅:西晋良史。所引诗句无考。

  ④半字同文:指偏旁相同的字。

  ⑤施:用。

  ⑥龃龉(jǔ yǔ):牙齿不齐,喻不合。

  ⑦字林:字典、字书。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⑧诗骚:《诗经》《楚辞》。《骚》,《离骚》,代表《楚辞》。适会:偶合,偶然相同,不以为忌。《诗经》《楚辞》都善于适应情况恰当重复用字。

  ⑨肥瘠:笔画多,字肥;笔画少,字瘦。

  ⑩黯耽:状暗黑。

  【译文】

  因此联字作文,对使用的字必须选择:第一要避免“诡异”,第二要减少“联边”,第三要权衡“重出”,第四要调配“单复”。“诡异”,就是字体怪异。曹摅的诗说:“我难道不愿意参加游乐,只是褊狭的心胸讨厌那里的吵嚷。”诗里用“讻呶”这两个诡怪的字,大大的损害了美好的篇章,何况那些用诡怪文字比这还多的作品,难道还有什么可观的呢?“联边”,就是半边相同的字联在一起用。描山范水,古今多用些山旁和水旁的“联边”字,用在平常的文章里,便显得不相协调而成为缺点,如果实在不能避免用“联边”字,最多可用到三字“联边”,三字以上的“联边”,那要成为字书了吧?“重出”,就是相同的字在句中重复的用。《诗经》《离骚》中都恰当地用相同的字,可是近代把用相同的字看成忌讳;假如“重出”的两个字都是必要的,那就宁肯重复。所以善于做文章的人,即使胸中富有文章万篇,也常常苦于换一个重复的字,并非是找不到那一个字,而是因为要避免重复字的困难。“单复”,就是笔画字形的多或者少。笔画简单的字联接成句子,就会因它们笔迹纤细疏散而行款使之单薄,就不好看;笔画复杂的字联接起来组成章节,就会因它们笔迹繁密而篇章臃肿昏暗不美观。善于斟酌用字的人,注意交错配搭运用简单和复杂的字形,使字形圆转像连贯的珠子。上面说的这四条,虽然文章里不一定都碰到,可是就文字体例的应用上却不一定没有这些情况。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却不懂得应该如何处置,那就不是精通练字了。

  【原文】

  至于经典隐暧,方册①纷纶,简蠹帛裂,三写易字②,或以音讹,或以文变。子思弟子,於穆不祀者③,音讹之异也。晋之史记,三豕渡河④,文变之谬也。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⑤,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⑥”。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傅毅制诔⑦,已用淮雨,元长作序,亦用别风⑧;固知爱奇之心,古今一也。史之阙文⑨,圣人所慎,若依义弃奇,则可与正文字矣。

  【注释】

  ①方册:指书籍。方,木板,刻书所用。册,编联在一起的竹简,即古代的书。

  ②三写:几次传抄。易字:抄错字。

  ③於穆不祀:孟仲子把《诗经·周颂·维天之命》中“於穆不已”错读为“於穆不似”。於,赞美词。穆,深远的样子。不已,不止。祀,作“似”。

  ④三豕渡河:子夏到晋国去,从卫国经过时,听到有人在读史记道:“晋师三豕渡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渡河。”到晋国一问,果然是“己亥渡河”。“己”与“三”、“亥”与“豕”形近。见于《吕氏春秋·察传篇》。

  ⑤尚书大传:解释《尚书》的书。旧题西汉伏生撰,可能是其弟子所录而成。“别风淮雨”:《尚书大传·周传》的原文为:“久矣,天之无别风淮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别风淮雨”是抄错了的文字。

  ⑥帝王世纪:史书。西晋皇甫谧著,记上古以来帝王事迹,今不全。“列风淫雨”,《帝王世纪》的原文与《尚书大传》相同,只改“别”为“列”、“淮”为“淫”。列风,烈风,即暴风;淫雨,即过多的雨。

  ⑦傅毅:东汉时期作家。诔:指傅毅的《北海靖王兴诔》。

  ⑧杨校:据顾广圻校,“固知”句上补“元长作序,亦用别风”八字。元长,南朝齐王融的字。他用“别风”一词的序文已无可考。

  ⑨阙文:缺字。

  【译文】

  至于说经典中文字隐晦暧昧,书籍简册中文字纷繁众多,简册容易遭蛀虫之害,帛书也容易损坏破裂,几经传抄就会发生错误,或者因为字音相近而发生错误,或者因为字形相近而发生错误。子思的学生孟仲子把“於穆不已”读成“於穆不似”,就是字音讹变产生的差异;晋国的史记,把晋军“己亥渡河”写成“三豕渡河”,就是字形相似发生的谬误。《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的记载,而《帝王世纪》则作“列风淫雨”。“别”和“列”,“淮”和“淫”,字形相似,无意中抄错了。“列风淫雨”中“淫”字和“列”字的意义恰当倒并不奇怪,“别风淮雨”中“淮”字与“别”字意义不合却很新奇。傅毅在写作《北海靖王兴诔》时,就已经用了“准雨”;王融作序文,也用了“别风”二字。可见文人爱奇,古今相同。要知道史书上缺了的文字,圣人谨慎地对待它,弄不清楚,宁肯缺着,倘使能够依照文字本来意义去理解运用,放弃好奇心理,那样的人就可以跟他订正文字了。

  【原文】

  赞曰:篆隶相熔,苍雅品训①。古今殊迹,妍媸异分。字靡②易流,文阻难运。声画③昭精,墨采腾奋。

  【注释】

  ①品训:分别训诂解释。指《仓颉》、《尔雅》所汇集训解的对象不同。品,众多。

  ②靡:顺,指顺时。

  ③声画: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字。

  【译文】

  总结:

  隶书从篆中演变发展而来,

  《仓颉》、《尔雅》对文字作了全面解释。

  古今文字运用的不同形迹,

  其好坏标准就有相异的区分。

  用字为世所通晓才易于传流,

  为世所共废则难以行运。

  文字把思想表达得明白而精确,

  笔墨的华彩定然飞扬突出。

  【评析】

  《练字》的“练”是选择的意思,“字”是文字。“练字”即选择文字。本篇探讨了创作中如何用字的问题。以诗赋作品为主,而不是泛论一般的用字问题。

  全篇分三部分:一、讲文字的起源、发展变化,以及汉魏以来的运用情形。并总结了“难”和“易”的观点,表达了反对用古字怪字的态度,这些都是辩证的,可取的。二、讲“练字”的原则与方法。强调了善于练字,必须兼通古今兴废之变;扼要的说明了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三、讲文字使用中发生错误的原因及防止的方法。

  刘勰已经正确认识到,文字是语言符号,是构成文章的基础,所以很重视写作中文字的使用,专题进行论述,认为文字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其趋势是由繁难到简易,不同时代文字的使用有不同特点。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书法比赛适合写的内容

《明天要远足》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