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真实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传说
赵氏孤儿
在山西历史中,赵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家族。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
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
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以实情。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从赵武开始,复苏的赵家再次成为晋国的风云家族,并最终成为三家分晋的一支庞大力量。至今,在山西的襄汾县,还有一个叫做“三公村”的村落。据说,就是当年这三位义士商量保护赵氏孤儿的地方。故人远去,但忠义的云朵依旧漂浮。
介子推绵山被焚
山西有座很著名的山,叫绵山。而因为介子推的缘故,绵山有了灵魂。
事情还得从晋文公重耳说起。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个侍从叫介子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说是麻雀汤。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子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子推。
在秦国的帮助下,重耳在阔别19年后,终于成为晋国国君。但是,得到天下的重耳却遗忘了当初流亡途中的誓言。在他的封赏之中,唯独遗漏了介子推。目睹他人的加官进爵,深受刺激的介子推选择了无言隐退,这一退,却是他与重耳的永别。
介子推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之后,在别人的提醒下,晋文公重耳终于想起了这位随自己飘荡四方的忠臣。但是,面对他的宣召,介子推始终都不肯走出绵山。情急之下,晋文公竟然采纳了三面烧山逼出介子推的馊主意,熊熊大火燃烧了七天七夜,但就是不见介子推和母亲的身影。烈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和母亲早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一代忠臣孝子,转眼已成灰烬。
为了表示这份懊悔之情,晋文公下令从此之后在介子推祭日时,全国都不得烧火煮饭,后世熟知的寒食节就这样带着一缕苦涩从历史中漫卷而来。
望娘滩
许多年以前,川西平原闹天旱,旱得多厉害呀!树木枯死了,禾苗焦黄了,水田旱裂了口,堰塘旱现了底,天大都是一轮火红的太阳照着大地。
在靠近小河的村边上,住着一户姓聂的人家,屋头只有一个四十多岁的母亲,大家喊她聂妈妈;一个十四五岁的儿子,名叫聂郎。他们虽说租种着几斗粮的土,但不够吃,聂郎就在外面去打柴、割草来贴补。聂郎很直爽,又能吃苦耐劳,肯帮助别人,又听母亲的话,村子里的小朋友都跟他很合得来。大家称赞聂郎是个好孩子。
有一天,公鸡才叫头遍,聂郎照例把背篼背起出去割草。他朝着赤龙岭走去,边走边想:咋天遇见长生,他说周员外家里,有人送了一匹雪花马,一天能走千里。周员外喜爱得很,要村子里的人割青草去喂。他心在想事,不觉已翻过了赤龙岭。
赤龙岭山脚叫化龙沟,在发春水的时候,鱼虾很多,沟边常常长满绿色的水草。现在却变成了乱石坝。聂郎叹了一口气,正想到别的地方去,忽然看见一团白影于,在土地庙背后一闪,聂郎吃惊地说:“噫,白兔!”
聂郎想到白兔是吃青草的,背起背篼就追,这一趟不晓得跑了好远。白兔跑到卧龙谷的岩下,忽然不见了。那儿却现出了一城青幽幽的嫩草,聂郎好不高兴,取出镰刀,满满割了一背统。
聂郎接连两天,都到那儿去割青草,那草非常奇怪,头天割了,第二天又生长出来。聂郎心想:“我不如把草搬回家去,栽在屋后,也免得天天跑十来里路。”他急忙上前把周围的泥巴刨松,连根拔起。聂郎正想站起身来,忽然看见草根底下有一凼水,水上露出一颗亮晶晶的珠子。聂郎真是欢喜,小心地把它放在怀里,背起青草回去。
这时候,太阳已经落坡,聂妈妈正在屋头煮包谷稀饭。聂郎回来了,聂妈妈用埋怨的口气说;“你怎么这样晚才回来?”聂郎就把搬草的事情讲了,又从怀中摸出珠子。这时候忽然满屋通亮,珠子闪出的光芒照得眼睛都睁不开。聂妈妈赶忙叫他把珠子藏到米坛子里去。聂郎吃了晚饭,就把青草栽在屋后竹林边。
第二天,聂郎很早就爬起来,跑到竹林里一看,“啊嗬!”那窝青草早干死了。他又赶忙进屋着珠子还在不在。他刚揭开坛子的盖盖,便大声喊道:“妈妈,你快来看呵!”原来坛子里装满了米,那珠子仍在米的上面。他们才知道这是一颗宝珠。从此以后,珠子放在米里米涨,放在钱上钱涨。家中有了钱米,再不愁穿愁吃了。邻近几户农民没吃的,聂妈妈就叫聂郎经常给他们送米去。聂郎自己是穷人,只要别人来借,三升两升总是答应下来。这样消息便传开了。村中有个员外叫周洪,是一个恶霸地主。他一听说这件事,便对管家说:
“想个办法,把这颗宝珠弄过手来才好。”
管家说:“员外,聂家是个穷人,多拿点钱给他买就行了。”
聂郎是个聪明的孩子,当然不会上周洪的当。周洪就同管家想了一条毒计,说聂郎偷了周家的家传宝珠,派管家带了四个狗腿子到聂家去抢。聂郎要不交出珠子,就捆送官府办罪。这个计策却被放马的长生听着了,悄悄出去告诉聂郎,要他们快快逃走。聂郎晓得了这件事,正想和妈妈往外走,就碰到周洪的管家。那管家凶恶地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大声喊道:“快快将我家员外的传家宝珠交出,要不你今天休想活命!”
聂郎听了又气又恨,指着管家说道:“你们仗恃周洪有钱,到处欺侮穷人,你说我偷盗宝珠,有什么凭据?”
管家不理睬他,叫狗腿子进屋去搜,没有搜着什么宝珠。管家把眼皮一翻,眼睛一瞪,又叫狗腿子搜聂郎的身上,聂郎急忙把珠子放进嘴里,狗腿子慌忙喊着:“糟了,糟了,聂郎把珠子吞下肚了。”
管家大叫道;“给我打!”
聂郎被打得昏死过去,幸好左邻右舍出来几十个人把管家哄走了。他们把聂郎抬进屋去.给他医治创伤。聂妈妈坐在床边流着眼泪看护着儿子。
半夜以后,聂郎忽然醒来喊道:“我口渴呀!我要吃水呀!”聂妈妈看见儿子能够说话了,当然很高兴,赶快递了一碗水给他,那碗水一到嘴巴就干了。聂郎不断地嚷着要水喝,后来索性扒在水缸边,“咕嘟、咕嘟”地把水缸里的水吃干了,聂妈妈吓得只是发抖。
“儿子,你吃了这样多的水,怎么得了阿!”
“妈呀!我心头象烈火在烧.难过得很!妈,我还要吃水。”
“水缸里的水,都被你吃干了,哪里还有水!”
“我要下河吃水!”
点击展开全文#art_sho;z-index:900;botto;;padding:0;%;height:50px;border-botto solid #f9f9f9;background-i-gradient(hsla(0,0%,100%,0),#f9f9f9);color:#1c6bcc;text-align:center;line-height:170px}#art_sho{position:relative;font-size:14px}#art_sho,#art_sho{position:absolute;top:-20px;left:50%;display:inline-block;-left:-4px;;height:8px;border-botto solid #1c6bcc;border-left:1px solid #1c6bcc;content:' ';transfor(-45deg)}#art_sho{top:-15px}
关于真实民间风水故事
有一风水先生顺着龙脉的踪迹寻得一处风水宝地,细察之后发现穴位正好在江边山坡上两间茅屋之处,先生直叹天意如此,注定是此茅屋主人之福,于是决定去试一下此户人家有没有福德消受。
此茅屋现住着一个老婆婆带着一个十多岁大的孙子,老婆婆的儿子很早就因意外身亡,老伴黄伯人称鞘公黄,靠撑渡为生,可是也在前几年过了世。现在就她一人带着小孙子,生活的艰苦可想而知。
先生走到茅屋前见到老婆婆和一个小孩在里面,就上前对老婆婆说道:“我乃一过路之人,现在天色将黑,前有大江挡路,后不着村,可否给碗剩饭饱肚并借宿一晚,等天亮再赶路?”老婆婆说“客官如不嫌弃这茅屋漏雨透风,但住无妨,只是我这穷苦人家没什么待客,怕是委屈你了。”
当下招呼先生进屋坐下,就去忙着找些杂粮剩米将就着煮饭,饭的问题是解决了,可菜就令老婆婆犯愁了。平时都是有些杂粮稀饭喝都算是好的了,那有什么菜啊,正当她不知所措时,眼光扫到屋角正在抱窝的母鸡,心里一亮,有了。母鸡孵的鸡蛋才一段时间,鸡蛋应该还可以吃,于是拿了几个打在碗里,那鸡蛋已经成型成凤凰儿了,老婆婆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要能做菜就得,几下功夫就煎好拿来给先生做下饭菜。
先生是看在眼里,心里感动呀,我一个素味平生的过路人,老婆婆这样热心肠的待我,这不正是行善有福德之人啊。第二天先生还是不走,决定再试一下,赖在那里几天吃完那窝鸡蛋还是不走,老婆婆最后连那抱窝的母鸡也杀来煮了给先生吃。这时先生才开口对老婆婆说道:我乃风水先生,这几天麻烦你了,我会报答你的,你的子孙以后必会人丁兴旺,荣华富贵。
老婆婆大喜谢过先生。先生接着拉着老婆婆的小孙子走到一边轻声说,你这茅屋是个风水宝地,喝形蜘蛛孵蛋。等你婆婆百年贵寿之后,你把做饭的火灶打开,在火灶的位置挖下去把你婆婆埋在下面,完事之后你就坐上你那条小木船顺着江水任由它流去远走他乡,木船在那里搁住不去你就在那安居乐业,发迹之后再回来寻祖吧!
N年以后那孙子全部照先生吩付去做,埋好他婆婆后坐上木船顺江漂流而去,也不知流了多远,在一大江弯停下后就走上岸,后来当地一财主收留了他,后来的事就顺风顺水,发家致富,成为一个人丁兴旺的家族,现在他的子孙也有去到北美加拿大等外国发展。我们那里现在还有句民谚说:抱窝母鸡都煲来给你吃,你讲人家好不好心!
其实不管是什么宗教也好,什么信仰也好,哪怕没信仰没宗教,这些都没关系,关键的是,人生啊,有很多事,只要你做了好事,并且行对了方法,好心,那是一定会有好报的!
民间真实传奇故事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1、宋江劫粮
一天,梁山寨打探消息的小卒禀报:济州府的十三条粮船,早是从济州出发,已过汶上县地界,天黑时将靠安山镇码头过夜。宋江听了心想:这许多粮食,都是百姓血汗,如今正是春荒,山寨里屯粮也不十分多了,不如夺了回来。吴用也有意夺粮,对宋江说:“大哥,这安山镇离梁山泊近在咫尺,又有河汊相通,若要夺粮,请早做定夺。”
宋江连连点头,传令水军备下十条快船,一队由李俊带领,另一队由张顺带领,每队二十人,从安山镇东西两方划近码头,夜交二更动手。
入夜,安山镇码头的济州府粮船,桅杆上吊着一只只大灯笼,把河面照得通明。守船的官兵受了一天的颠簸,身子骨乏了,坐在船头上,拄着杆长枪打盹。夜交二更,只见码头上游漂来几条小船,箭一般靠近了粮船。守船的官兵听见水响,打了个愣怔,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这时只见小船已经贴上了船帮。
“谁?”守船官兵大声喝问。小船上的人,也不答话,扳着粮船的船帮一纵身子,嗖嗖地蹿上了粮船。后头粮船上守夜的官兵,见前边出了事,一齐赶来,把小船上上来的人堵住,在前边的船上厮杀起来。
约摸半个时辰,忽听人有高喊:“不好了,尾船上有人偷粮!”正在前边助战的官兵一听,慌了手脚,舍下前边,又一齐向后退来。也真奇怪,前头小船上上来的人,也不追赶,各自跳上了小船,一声呼哨,飞一般地走了。等官兵退到后边的船上,三条尾船上的粮食全不见了。官兵知道中计,想要去追,河面上却连个人影也没有。
原来,宋江令李俊把船从河上游划近粮船,缠住守夜的官兵;叫张顺逆流上去,爬上尾船,带人搬运粮食。等小船装载满了,叫人故意喊叫,把前边的官兵向后引,好叫李俊脱身。
宋江设计劫了这几万斤粮食,一半留在了安山镇附近,散给了四乡百姓;一半运回了梁山寨上,补做军粮。事后,吴用又让戴宗到安山镇贴了一张告示,告示上写:“凡过往官府粮船,须留下三条尾帮船只的粮食,方可通行。如有违令,除将粮船全部夺走外,并将押运官吏处死。”末尾,写着梁山泊寨主宋江的名字。
告示贴出后,有几起官府粮船不听,强行过境,宋江便派人截住全部粮船,杀了押运官吏。从此,再没有人敢用脑袋去试梁山好汉的钢刀了。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2、宣赞装罗汉
“丑郡马”宣赞,脸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使口钢刀,武艺出众。先前因对连珠箭赢了番将,郡王爱他武艺,招做女婿,谁想郡主嫌他丑陋,怀恨而亡。
宣赞同大刀关胜、井木犴郝思文,一道征剿梁山,被俘后归顺义军,东征西讨,为梁山泊立下了汉马功劳。这里,不说他与郡主婚姻上的一段不幸,也不说他横刀立马,战场上勇猛冲杀的英雄壮举,但说他小时候庙殿装罗汉的一段故事。
生在东京,长在东京,父亲是一员朝中武将。
这年,皇上拨了一 笔巨款,让重修普陀寺。宣赞的家就在普陀寺的旁边,平时常时和伙伴们来寺里玩耍。
竣工这天,皇上传旨要来寺里视察。一大早,寺里和尚就将殿堂打扫干净,严守门户,但等着皇上御驾亲临。
宣赞和伙伴们可不管这一套,瞅个空子,又钻进了寺庙里玩耍。
寺庙的偏殿,塑有八百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宣赞和伙伴们便在里面捉起迷藏来。玩着玩着,一个伙伴突然将一尊罗汉撞倒,泥塑的罗汉被摔成几段。
小伙伴吓坏了,宣赞也吓坏了。因为这尊罗汉手举阴阳棍,就在前面比较显眼的地方。小伙伴见自己闯了祸,撒腿就想跑。这时,老方丈来了。一见这情景,当时就气坏了。因为皇上就要来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给桶了漏子,这还了得!再塑,已经来不及了,这位置又是那样的显眼,冷丁少了一个,与整体又不协调,这可如何是好!
老方丈抓住小伙伴,就要揍他。然而就是揍死人,也于事无补。情急之下,宣赞想出一个好办法。对老方丈说:“老师父,我有一个主意,不知可行不?”
老方丈正在火头上,怒冲冲地说道:“你能有什么办法?除非你会变!”
“对,我就想变个罗汉,你看我这模样,不用打扮就像………”
一句话,提醒了老方丈,仔细一打量宣赞的模样,不由得转怒为喜。暗道:这不家伙长得倒蛮像!个头像,不用化妆,真是一个天生的罗汉!事到如今,只有如此了。
老方丈让小伙伴们立刻把碎泥胎搬出去,打扫干净,又让宣赞手拿阴阳棍,拿个姿势,立在那里。嘿,与整个罗汉群混为一体,实在是太像了!
老方丈松了口气。这时,皇上率文武百官视察来了。老方丈嘱咐了宣赞几句,慌忙迎驾去了。
皇上对新落成的普陀寺很感兴趣,转了正殿转偏殿,最后来到了八百罗汉群像前。
宣赞拿阴阳棍,做着姿势。毕竟是第一次经此阵式,不由得心儿呯呯直跳。一个姿势站久了,腿也疼,胳膊也酸了。他紧咬牙关,硬挺着,心里只盼着这帮人快些离去。
文武百官中,宣赞的父亲也在其中。
众百官陪皇上在八百罗汉群像前驻足观赏,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宣赞的父亲一眼扫上了手拿阴阳棍的黑罗汉。暗道:嗯?咋这么像我家宣赞?再仔细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啊?这孩子咋来殿里装起罗汉来了!这要让圣上看出破绽,惊了驾,岂不要招致灭门之祸!这可如何是好
再说跟随的老方丈,此时更是如热够锅上的蚂蚁,生怕宣赞被人认出,那还了得!老方丈在苦苦想着对策………
皇上来到了宣赞面前。情急之下,老方丈“哎哟”一声,装作崴了脚的样子,把皇上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宣赞的父亲借机发作起来,大声喝道:“混帐!如此大呼小叫的,惊了圣驾咋办?”说着拔剑就要杀老方丈。
宣赞的父亲也是为了吸引皇上和百官的注意力的。这一招儿还真灵,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他和老方丈。
皇上还算仁慈,忙用手止了宣赞父亲:“不得乱来,快去看看他怎么了?”
众官围拢过来,皇上也往前走了好几步,离开了宣赞。老方丈松了口气,宣赞的父亲也松了口气。
老方丈被人扶了起来,说明原因,连连责怪自己“罪过”。
经过这场小小的“变故”后,皇上的游兴大减,又往前走了几步,扫了几眼满殿的罗汉,便走出了偏殿………
宣赞见皇上和文武百官都退了出去,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中国民间传奇故事3、柴进恩施三家店
南皮县王庄村北有片废墟,名叫三家店。这儿原来是个十字路口,南北、东西交叉着两条古官道。张青与孙二娘结亲后,传说就在这儿开店谋生。
他们交结梁山好汉的事发后,县衙都头崔灿率二百多名兵丁前来缉捕。激战一天,终因寡不敌众,夫妻二人双双被擒,装上木笼囚车,往县城押送。
崔都头一身血污,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押着囚车正往前走,只见野猪林里尘土飞扬,飞出一彪人马,鹰鹞马上架,猎犬马后追中,中间红马上坐着一个年轻公子,英姿勃勃,精神抖擞。他就是大周柴世宗的后裔——小旋风柴进。此时他是从西庄轩出来的在野猪林里围猎一天,来东庄园歇息的。柴进见了崔都头,勒马跑拳问候道:“都头辛苦!车上缉拿之人可是匪首李豹?”崔都头还一礼,垂头丧气地道说:“唉!别提了!野猪林的李豹谁奈何的了他?就为捉这对鸟男女,折了我多少兄弟!”
柴进近前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差点失声喊出来。碍于官军,柴进忙退回来,强作镇静地对崔都头抱抱拳头;拨转马头,无精打采地回到了东庄园。
晚上,家人端来射猎的野味,柴进哪有心思尝一口?操练人马的时候到了,柴进摆手免了,参星西斜,更鼓声声,柴进还独自在书房里转磨磨。孙二娘夫妻落入虎口,性命难保,他怎能不心焦呢!
柴进的庄园离孙二娘的三家庄只隔十几里。闲暇时,柴进常到这里坐客,论江湖,谈拳脚,惺惺相惜,关第处得很好。柴进是深知他们的底细的:二娘家住山东,三岁丧母,跟着爹爹长大,从小不习针凿,专好舞枪弄棒,爹爹爱她若掌上明珠,把平生的武艺传授给她,又请了些名师指点。二娘长到十七岁,出落得亭亭玉立,貌如芙蓉出水。这时她已十八般武艺在身,样样精通娴熟。当地三十里五十村,很有名气。不料知县看中了她,定要娶为妾,几次差人提亲。二娘哪里肯依?定要找一个武艺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如意郎君。知县恼羞成怒,亲自率人来抢亲。二娘火起,打死了一个衙役,又把知县打成了残废。为避祸与爹爹逃在江湖上,以后来到沧州李员外家当武术教师糊口。后来与张青结亲,二人靠开店为生。二娘痛恨当官的,更恨那些流氓无赖。她害的都是这号人,决没伤过一个贫若百姓。如今,他们大难临头,怎样救得他们性命呢
第二天一大早,柴进便差人去城里送饭打探。一连两天,还不见探子回报。柴进更是坐立不安。这两天,他哪有心出去打——更无心操练人马。家丁家将们知道主人的心事,都默不作声,只等着主人的吩咐。他们深知柴进的为人:自幼喜好武功,长大后专好结识天下豪杰。他的庄园里聚有四方奇人,吞金吐火,行云走风,百十号人当中,会哪项的没有
再说柴进,见探子还没回来,又要差人去打探。正在这时庄园里黑压压涌进来一群人。说李豹带人抢劫了大赵庄,还放火烧了村子。柴进闻听,二话没说,立刻披挂,点起百十号人马,飞奔大赵庄而来。等他们赶到,土匪们早逃没了影儿。柴进命人救灭了火,狠狠地打了几下马,好不沮丧地往回走。刚走到沧州官道上,正碰上去城里打探的探子,探子惶惶地报告说:“大官人不好了!沧州府批下回文,明日要把孙二娘夫妻押赴沧州开刀问斩。”柴进闻听,叫苦不迭,急得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走着走着,猛然心生一计,心一横,忙唤过心腹家将黑虎,如此这般地作了吩咐……
第二天,天色阴暗,野猪林里松涛阵阵。通往沧州的大道上,吱呀呀行着一队车马。崔都头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挥动那口九耳八环刀,不住地吆喝着,催促快行。三十多个兵丁个个哭丧着脸,跟着囚车缓缓而行,真如同出大殡一般。二娘夫妻俩五花大绑,坐在带钉子的囚车里,动不能动,挪不能挪,如同猛虎落阱,纵有通天的本事也是枉然。
囚车行到野猪林的深处,突然一声锣响,树丛中跳出一百多个蒙面强人拦住去路。一个黑脸大汉跳出人群,端刀喝道:“此树是俺栽,此路是俺开,要从此地走,拿出过路财,李爷爷饶儿性命!”兵丁们一听碰上了李豹子,吓得撒腿就跑。崔都头大声吆喝,哪里止得住?只好挺刀来迎。二人摆开阵式,一个马上一个步下,叮叮当当大战起来。崔都头哪是黑大汉的对手?三十多个回合后,渐渐不支,被黑大汉一刀砍下马来。几个没敢跑的兵丁一看都头脑袋没了,谁还愿再砸了吃饭的家伙儿?哭爹喊娘,撒丫子就跑。
这时,树丛中跑出一个青年,撕下面纱,急奔困车,举刀“喀喀”两下砸开了铁锁,急忙把二娘夫妻扶下车来。孙二娘夫妻见是柴进,又惊又喜,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原来这是柴进为救孙二娘夫妇,设得一计。柴进见二人已获救,急忙催促道:“此地不是说话处,快走!”拉起二人钻进了野猪林。
后来孙二娘夫妻在柴进家藏了些日子,以后柴进便把他们秘密地送到了二龙山。
历史典故:中山狼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在中山举行狩猎,遇到一只狼就拼命追赶。狼遇到东郭先生说:“先生能借你的口袋让我苟延残喘躲一会,躲过这场灾难,我会报答你的大恩的。”东郭先生帮助了狼。后来狼安全跳出布袋扑向东郭先生咬去。
相关资料:
据古代民间传说改编。故事鞭笞了一切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是谓“中山狼”;而“东郭先生”,则是迂腐懦弱的无能者。情节曲折,文字简洁,富有哲理。
(内容简介)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道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垂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丰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于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日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先生曰:“嘻!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水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狼请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銮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乃局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纳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伏踬就地,匍匐以进,跽而言曰:“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奔走遐方,自迷正途,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夫羊,一童子可制也,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请问诸皮冠;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先生亦驱驴兼程而进。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拨矢我臂,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极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先生曰:“狼负我!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我辈食也。”相持既久,日晷渐移。先生窃念:“天色向晚,狼复群至,吾死已夫!”因给狼曰:“民俗,事肄必询三老。第行矣,求三老而问之。苟谓我可食,即食;不可,即已。”狼大喜,即与偕行。
逾时,道无行人。狼馋甚,望老木僵立路侧,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草木无知,叩焉何益?”狼曰:“第问之,彼当有言矣。”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问曰:“若然,狼当食我耶?”木中轰轰有声,谓先生曰:“我杏也,往年老圃种我时,费一核耳。逾年,华,再逾年,实,三年拱把,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子食我,外至宾客,下至于仆,皆食我;又复鬻实于市以规利,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今老矣,不得敛华就实,贾老圃怒,伐我条枚,芟我枝叶,且将售我工师之肆取直焉。噫!樗朽之材,桑榆之景,求免于斧钺之诛而不可得。汝何德于狼。乃觊免乎?是固当食汝。”
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狼爽盟矣!矢询三老,今值一杏,何遽见迫耶?”复与偕行。
狼愈急,望见老牸曝日败垣中,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向者草木无知,谬言害事。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狼曰:“第问之。不问,将咥汝!”
先生不得已,揖老牸,再述始末以问。牛皱眉瞪目,舐鼻张口,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谬矣。老牸茧栗少年时,筋力颇健。老农卖一刀以易我,使我贰群牛,事南亩。既壮,群牛日以老惫,凡事我都任之:彼特驰驱,我伏田车,择便途以急奔趋;彼将躬耕,我脱辐衡,走郊垧以辟榛荆。老农亲我犹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给,婚姻仰我而毕,赋税仰我而输,仓瘐仰我而实。我亦自谅,可得帷席之蔽如狗马也。往年家储无儋石,今麦收多十斛矣;往年穷居无顾藉,今掉臂行村社矣;往年法卮罂,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酝黍稷,据尊罍,骄妻妾矣;往年衣短褐,侣木石,手不知揖,心不知学,今持兔园册,戴笠子,腰韦带,衣宽博矣。一丝一粟,皆我力也。顾欺我老,逐我郊野;酸风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泪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挛而不可举;皮毛具亡,疮痍未瘥。老农之妻妒且悍,朝夕进说曰:“牛之一身,无废物也:肉可脯,皮可鞟,骨角且切磋为器。』指大儿曰:『汝受业疱丁之门有年矣,胡不砺刃于硎以待?』迹是观之,是将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彼无情乃若是,行将蒙祸。汝何德于狼,觊幸免乎?”言下,狼又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毋欲速!”
遥望老子杜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辞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父当死之。欲少延于片时,暂定是于三老。初逢老杏,强我问之,草木无知,几杀我;次逢老牸,强我问之,禽兽无知,又将杀我;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敢乞一言而生。”因顿首杖下,俯伏听命。
丈人闻之,再三,以杖叩狼曰:“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肖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请愬之,愿丈人垂听!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又蔓词以说简子,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羿亦有罪焉。”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知之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历史典故:中山狼
出处
中山狼:全名《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明人康海作杂剧剧本,取材明代马中锡《东田文集》中的《中山狼传》。明王九思有同题材作品,仅一折,原题名《中山狼院本》。还有明汪廷讷、陈与郊也各有同名杂剧,失传。剧中主角东郭先生是一个滥施仁慈的人物,因救助被人追猎的中山狼,几为狼所吞噬。
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在中山举行狩猎,遇到一只狼就拼命追赶。狼遇到东郭先生说:“先生能借你的口袋让我苟延残喘躲一会,躲过这场灾难,我会报答你的大恩的。” 东郭先生帮助了狼。后来狼安全跳出布袋扑向东郭先生咬去。
相关资料:
据古代民间传说改编。故事鞭笞了一切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是谓“中山狼”;而“东郭先生”,则是迂腐懦弱的无能者。情节曲折,文字简洁,富有哲理。
(内容简介)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道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垂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丰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于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日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先生曰:“嘻!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水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狼请曰:“事急矣!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銮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乃局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如其指,纳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伏踬就地,匍匐以进,跽而言曰:“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奔走遐方,自迷正途,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夫羊,一童子可制也,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请问诸皮冠;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然,回车就道。先生亦驱驴兼程而进。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拨矢我臂,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极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先生曰:“狼负我!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我辈食也。”相持既久,日晷渐移。先生窃念:“天色向晚,狼复群至,吾死已夫!”因给狼曰:“民俗,事肄必询三老。第行矣,求三老而问之。苟谓我可食,即食;不可,即已。”狼大喜,即与偕行。
逾时,道无行人。狼馋甚,望老木僵立路侧,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草木无知,叩焉何益?”狼曰:“第问之,彼当有言矣。”先生不得已,揖老木,具述始末。问曰:“若然,狼当食我耶?”木中轰轰有声,谓先生曰:“我杏也,往年老圃种我时,费一核耳。逾年,华,再逾年,实,三年拱把,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子食我,外至宾客,下至于仆,皆食我;又复鬻实于市以规利,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今老矣,不得敛华就实,贾老圃怒,伐我条枚,芟我枝叶,且将售我工师之肆取直焉。噫!樗朽之材,桑榆之景,求免于斧钺之诛而不可得。汝何德于狼。乃觊免乎?是固当食汝。”
言下,狼复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狼爽盟矣!矢询三老,今值一杏,何遽见迫耶?”复与偕行。
狼愈急,望见老牸曝日败垣中,谓先生曰:“可问是老。”先生曰:“向者草木无知,谬言害事。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狼曰:“第问之。不问,将咥汝!”
先生不得已,揖老牸,再述始末以问。牛皱眉瞪目,舐鼻张口,向先生曰:“老杏之言不谬矣。老牸茧栗少年时,筋力颇健。老农卖一刀以易我,使我贰群牛,事南亩。既壮,群牛日以老惫,凡事我都任之:彼特驰驱,我伏田车,择便途以急奔趋;彼将躬耕,我脱辐衡,走郊垧以辟榛荆。老农亲我犹左右手。衣食仰我而给,婚姻仰我而毕,赋税仰我而输,仓瘐仰我而实。我亦自谅,可得帷席之蔽如狗马也。往年家储无儋石,今麦收多十斛矣;往年穷居无顾藉,今掉臂行村社矣;往年法卮罂,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酝黍稷,据尊罍,骄妻妾矣;往年衣短褐,侣木石,手不知揖,心不知学,今持兔园册,戴笠子,腰韦带,衣宽博矣。一丝一粟,皆我力也。顾欺我老,逐我郊野;酸风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泪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挛而不可举;皮毛具亡,疮痍未瘥。老农之妻妒且悍,朝夕进说曰:“牛之一身,无废物也:肉可脯,皮可鞟,骨角且切磋为器。』指大儿曰:『汝受业疱丁之门有年矣,胡不砺刃于硎以待?』迹是观之,是将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彼无情乃若是,行将蒙祸。汝何德于狼,觊幸免乎?”言下,狼又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先生曰:“毋欲速!”
遥望老子杜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辞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父当死之。欲少延于片时,暂定是于三老。初逢老杏,强我问之,草木无知,几杀我;次逢老牸,强我问之,禽兽无知,又将杀我;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敢乞一言而生。”因顿首杖下,俯伏听命。
丈人闻之,再三,以杖叩狼曰:“汝误矣!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肖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乃厉声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请愬之,愿丈人垂听!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又蔓词以说简子,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是安可不咥?”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羿亦有罪焉。”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知之也。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狼的民间故事
南山沟住着这么一家儿,只有娘儿三。大闺女叫门哗拉,二闺女叫门墩儿。
有一天,姥姥有了病,娘就买上麻花、果子去看姥姥。娘走的时候,嘱咐两个闺女把门看好,除非娘叫门,别人谁来也不能开。娘挎上篮子走了,两个闺女把门闩好,再用一个大树杈子把门顶得结结实实的,坐在屋里等着娘回来。
娘走到南山坡上,就听的有人问:“你上哪儿去呀?”
娘说:“去看我娘呀。”
就听的有人问:“篮子里挎的啥?”
娘说:“麻花,果子。”
就听的有人说:“我吃点行不行!”
娘说:“你好嘴馋。”
娘是光听有人说话,就是看不见人,就正往前走着,一个红眼狼拦住道儿了,说:“你给不给!不给我就吃了你。”
娘就往前跑,红眼狼在后头追。娘跑不动了坐在大石上歇着,红眼狼追过来了,蹲在娘眼前头,吐着大红舌头。娘吓的没法儿,就把麻花、果子喂了它,红眼狼还是不走。
红眼狼就问:“你家里尽有啥人?”
娘说:“就有俩闺女。”
红眼狼问:“尽叫啥的?”
娘说:“大闺女叫门哗拉,二闺女叫门墩儿。”
红眼狼说:“要是这么着你就走吧!”
娘本来害怕得不行,听红眼狼这么一说,以为真是这么可以走了,就挎起个空篮子站起了身,还没走几步,红眼狼趁娘不防备,一下子就把娘扑倒了,三头几下就把娘给咬死了。
老爷儿压山了,两个闺女在家里,左等右等,也不见娘回来。天黑了,两个闺女就睡了,刚躺下就听娘叫门:“门哗拉,门蹲儿,快快给娘开门来!”
门哗拉、门墩儿一听娘回来了,就急忙穿衣裳去开门。门哗拉从门缝里向外一看,不是她娘,就说:“我娘左肩膀补着一个黑补丁,右肩上补着个蓝补丁,你不是我娘,你是南山的红眼狼。”
红眼狼听门哗拉这么一说,就摇了摇身子,念叨着:“东风来,西风来,给老娘婆子刮过来。”唿溜溜,左肩膀上补了块黑补丁。唿溜溜,右肩膀上补了块蓝补丁。
红眼狼就又叫门:“门哗拉,门蹲儿,给娘开门来。”
门哗拉,门墩儿说:“你不是我娘,你是南山上的红眼狼。我娘左髁膝上补着个蓝补丁,右髁膝上补着黑补丁。”
红眼狼听门哗拉门墩儿这么一说,又摇了摇身子,说:“东风来,西风来,快给老娘婆子刮过来。”唿溜溜,左髁膝上补了块蓝补丁,右髁膝上补了块黑补丁。
红眼狼又叫门:“门哗拉,门墩儿,给娘开门来!”
门哗拉从门缝一看,说:“是咱娘回来了,快开门。”
红眼狼进到屋里,门墩儿说:“快点灯。”
红眼狼说:“别点灯,别点灯,老娘的眼伤了风。快睡觉,快睡觉,老娘我累的腰腿疼。”
红眼狼拉开被子躺下了,说:“今儿个黑夜是,胖的胖的挨娘来,瘦的瘦的贴墙来。”门墩儿说:‘我胖,我挨咱娘!”
红眼狼揽着门墩儿,门哗拉挨着墙睡。
门墩儿说:“娘啊,咋鬼的一身毛?”
红眼狼说:“你舅舅怕我冷,我翻穿着他的老皮袄。”
门墩儿说:“娘啊,咋鬼的你耳朵上也是毛?”
红眼狼说:“我戴着你舅舅的皮耳窝子哩。”
门墩儿说:“娘啊,咋鬼的你腿上也有毛?”
红眼狼说:“我翻穿着你姥爷的皮裤哩。”
门墩儿摸着了红眼狼的尾巴稍儿,说:“娘啊,你咋一腿巴裆儿毛。”
红眼狼说:“傻孩子,你姥姥给了我一绺麻,没处拿,夹到腿巴裆儿里当尾巴。”
门墩儿问着问着就睡着了。
睡到半夜里,门哗拉听见哧噜哧噜的响,就问:“娘,你吃啥哩?”
红眼狼说:“你姥姥给娘拿了个柿子,娘嗓子干,吸它两口。”
睡着睡着,门哗拉又听见格嘣嘣格嘣嘣地响起来了,门哗拉就又问:“娘啊,你又吃啥哩?”
红眼狼说:“你姥姥给了娘一把大豆。”
门哗拉越思谋越不对,往日娘从姥姥家回来,有啥东西也是先尽姐妹吃,这她有啥好东西先放到自己嘴里,肯定不是我亲娘。她小心眼一转就哭起来了。
红眼狼问:“门哗拉,门哗拉,你为啥哭哩?”
门哗啦说:“我肚子疼,想拉屎。”
红眼狼说:“你快出去,快回来。”
门哗拉三把两下穿上了衣裳,踢拉上鞋就往出跑。她悄悄地开开大门,门口正好有一口井,井上安着辘轳。井沿上长着一棵大榆树,门哗拉三爬两扒就上了大榆树,又怕红眼狼追上来,就给大榆树上又倒上了大*子油。
红眼狼吃完了门墩儿,还想吃门哗拉,一等不回来,二等也不回来,就从屋里追出来。一看门哗拉上了树,红眼狼就往树上爬,可是,大榆树上倒了大*子油,红眼狼爬上去又哧溜下来,爬上去又哧溜下来,红眼狼上不去,就想把她诓下来,说:“门哗拉,门哗拉,你快下来,柿子大豆还有一口袋。天明老娘给你俩分,你半夜三更为啥不回来?”
门哗拉说:“娘,我是上来了下不去了。”
红眼狼说:“门哗拉,门哗拉,那我就上去拉你。”
门哗拉说:“娘,你想上来也不难,把辘轳上的绳解下来,我往上拔你吧!”
红眼狼一听,这个办法行唠,就解下井绳来,拴上自己的胳膊,又把另一头扔到树上。门哗拉就往上拔,等拔到半腰里,门哗拉把手一松,红眼狼正好掉在井里。
门哗拉从树上下来,忙把辘轳头滚到井里,又把井台上的石头都搬起来,咕咚咕咚地往井里扔。一憋气儿把井填了个满满的。天明又填了土,从那以后红眼狼再也没上来。
第二年,从井里长出一个窝瓜苗来,结了个枕头大的瓜。一天,一个货郎哥过来了,门哗拉就把那个大瓜换了点针头线脑儿,自个儿过日子。
货郎哥挑着个大倭瓜一边走,一边听见背后有人念道:“货郎哥,货郎哥,上坡下坡好生担着你老娘婆!”
货郎哥回头看没有人,挑起担子一走,又听念叨起来:“货郎哥,货郎哥,上坡下坡好生担着你老娘婆!”
货郎哥觉得很奇怪,往后一看除了那个大倭瓜,啥也没有。
他回到家里和老婆说:“我换回来个大倭瓜,咱们把它熬熬吃了吧。”他老婆搬来案板放在炕上,把瓜横在案板上,就这么扒哧一刀,就听得哇吆一声,一股红光从窗户眼里跑了。
谁也没看见是个啥,光是炕上流了一滩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