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上甘岭观后感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这首《我的祖国》一直流传至今,可现在应该不大会有人去看一部名叫《上甘岭》的电影了。

  在学校组织的周末影院活动中看到这样一部片子,我竟有一种久违的感动。

  令我一直不能忘怀的就是——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杨德才把爆破筒插进碉堡,却被不知道是被狗日的还是日了狗的日本狗给扔了出来。身为志愿军战士的他毅然决然地捡起爆破筒,用胸口把它压进碉堡,堵住了枪眼。

  记得看到这的时候,我的眼眶不禁微湿。电影中杨德才堵枪眼之前回过头看连长并高喊一声“连长”的那个面部特写也至今深深留映在了我的脑海里。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故事人所共知,后来我上网查阅资料才知道电影中的杨德才就是以黄继光为原型创作的银幕形象。而作为世界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上甘岭战役远比电影中表现的要惨烈很多倍。

  43天内,在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敌我双方投入兵力超过10万,每平方米遭受70次以上的轰炸。这些历史教科书上冷冰冰的数字,在历史上却是血淋林的。用膝盖想想也知道,当时战士们不是十死无生,就是九死一生。

  对不起,战争历史不是故事,而是血涌的事故。

  不管中国参与朝鲜战争是不是正确的选择,不管如果当时美韩占领整个半岛的结果会如何动摇中国未来的国防政策进而阻滞经济发展,不管现在某个半岛上是不是有2400万人被独裁统治着却仍然时常被独裁者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管我此时此刻用键盘再次敲下“战士们”三个字会不会又被贴上抄袭的标签,中国人民都为抗美援朝战争付出了鲜血的代价。

  在这场战争中有十五万志愿军战士的遗骨永远埋葬在了朝鲜三千里山川的靑谷之中。出生后裹上破布的黄继光战士堵了枪眼,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毛岸英战士也被飞机炸没了,还有名字叫的上的和叫不上的,老的和少的,高的和矮的,男的和女的……死者已矣,毕竟时光无法倒流,但会不会有一天,战士们留给世人的印象连这些体征都没有。

  熬夜写到这里,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电影里王兰含着热泪唱起的《我的祖国》,然而上甘岭上却再也找不到在追赶小松鼠的战士们。

  诚如您所见,我一直更爱用“战士们”来称呼这些英雄,而不是“烈士们”。因为一直觉得,“烈士”这个字眼天生就有阴阳属性,强行把“战士们”和我们分处天上人间,有种人鬼殊途的味道。

  其实,“战士们”永远活在每个铭记历史的人儿心间。或者,如果真有天堂和地府,那么我相信在那些地方,“战士们”还是战士们。

上甘岭观后感1000字大学生

《上甘岭》观后感

  黑白的图片,硝烟弥漫的战场,带我重温“上甘岭战役”的悲壮历史。我为那一枚枚打向敌人的炮弹而欢呼雀跃,我为那一个个中弹而倒下的战士们黯然神伤,我更被战士们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友爱的精神而深深感动。

  我虽然不在硝烟弥漫的年代,但仍然为“上甘岭战役”中英雄们的无所畏惧坚守阵地的气概以及严重缺水时相互体谅的无私爱心而欢欣鼓舞,更为那铁骨铮铮的志愿军而骄傲。电影《上甘岭》讲述了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坑道里,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反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展示了我军战士团结友爱,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勇于奉献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电影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八连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连长张忠发和战士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顽强地坚持着,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打退了敌人。虽然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战友之间团结在一起的凝聚力却是如此的温暖感人。此刻,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和同学之间一定要团结友爱。“团结”这个词同学们天天挂在嘴边,但是由于部分同学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不利于团结互助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同学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勾心斗角,甚至因为一己之私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间接地伤害到自己的朋友。这样就会变成“离群之雁”,对于这些同学,我们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热情地帮助他们,让这些不良现象销声匿迹。《上甘岭》中的战士们在利益面前,可以分享两个苹果而无怨,在死神面前,战士们可以只润一下口唇,我们今天又有什么理由为利而失和呢?这更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团结的集体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因为集体拥有个人无法比拟的无穷智慧。友爱产生动力,和谐铸就辉煌。虽然我们每个人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个最优秀的集体——友爱产生动力,团结铸就辉煌。

  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风格,凡事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虽不在硝烟弥漫的年代,但我们可以在小事中,在平凡的学习中体现我们新时代年轻人的风采。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观《上甘岭》有感

  2013级中共党史班程思凡2013070223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人民志愿军于1952年10月一11月,在朝鲜金化东北上甘岭地区进行的坚守防御作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先后动用美7师,韩2师6万余人对上甘岭南侧实施猛烈进攻。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顽强抗击,凭借强大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终于获取胜利,为谈判增加了强力的筹码。而电影《上甘岭》正是以这次伟大的战役为素材,反映战争的残酷和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顽强斗争的一部令人感触至深的经典红色影片。在十一长假期间,由于对朝鲜战争的兴趣,观看了这部电影,将我的思绪重新拉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些炮火横飞的日子。

  电影刚一开始,从战地日记中交代了战役的背景情况,当时,正处于边打边谈的时期,美国人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役。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志愿军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坑道里,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意志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反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战斗中,七连连长阵亡,在临死前,他还说出了最后半句话:“保持七连荣誉。”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军人为什么能打败有

  优势装备的美军的,靠的就是一口气,一个精神,一个视荣誉如生命的责任感,他们无不把自己的胜利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难道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强大的动力。在当下的社会中,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的内心浮躁,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体中,一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能够吃得下苦,一心一意凭借意志克服困难的人很少了。以读书为例,快餐消费、娱乐消费成为主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认真读书,而学础学科又是非读大量专著、文献不可的。那些大师们为何能写下流传后世的巨著,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惊人的阅读量,而取得惊人的阅读量又是非靠过人的意志坚持下去不可。如此这样,才是学好专业的基本功。因此,我们需要像志愿军战士一样保持强大的毅力,戒骄戒躁,才能学好专业。

  总的来说,《上甘岭》是一部十分经典的影片,不仅仅是传达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对我们个人的精神上的鼓舞和人生的思考,我认为这才是一部好的电影真正传达给我们观众的内容。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梁山伯读后感50字概括

无常读后感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