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感人的红色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和平时代的红色故事-红心向党作文

  村口到村尾,是李叔叔开展村干部工作时的必经之路,他瘦削的身影至今还在我眼前历历在目。

  李叔叔是我们村的共产党员。他虽然年轻,对待工作却很负责,有着一股子韧劲。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向我们宣传时事热点。去年疫情期间,他虽然不像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们那样,抢救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但他每天在村里村外巡逻,检查有没有人发高烧;人们出门有没有戴口罩;有没有扫绿码。虽然工作细碎繁琐,但他仍然坚持岗位,认真负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疫情全面爆发的时候,我们被隔离在家中,出门时也要带上厚厚的口罩,不少人在微信群中夸李叔叔未雨绸缪,宣传工作到位。每每天亮黄昏,我们总能在寒风刺骨的路口碰见他。虽然是二三月份,可仍然寒冬料峭,李叔叔只穿了一件棉大衣、一条棉裤和一双粘了积水湿掉的棉鞋。他的身影虽然瘦削,但在我眼里却高大了不少。我看着他用冻红的手在为外出的人们量体温和登记,我就把口袋中的另一双手套给他戴上。他说:“小朋友,谢谢你。”我说:“李叔叔,不用客气,我只帮助了你一个人,你却帮助了许多人。”

  今年寒假疫情有了反复的现象,李叔叔还是不辞辛劳,认真宣传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性。他苦口婆心地劝说大家在过年期间不离甬,减少外出。可个别村民觉得他小题大做,觉得他是“乌鸦嘴”。就连我也亦是如此。他对我说:“小朋友,今年疫情有了反复,要特别注意防护!”我当时一点都不相信,说:“李叔叔,疫情已经有所好转,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吧!”接着,李叔叔又为我详细地介绍了轻视个人防护所带来的危害。我将信将疑,接着,他告诫了我几句,又契而不舍地转告其他村民了。我看着他一步一步地走远,瘦削的背影消失在村口。突然,一股热流暖过我的心间,是李叔叔对党领导的防疫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村民的人文关怀感染了我,看着他消失的背影,我不禁肃然起敬。

  一天一早,村里所有人户都收到了10只口罩。听早起的奶奶说,是李叔叔趁着大家还没出门时,踏着寒风,从村口一步一步地走来,分发抗疫物资,他说只有亲手将口罩交给村民,他才放心!握着手中的口罩,想起李叔叔被冻红的双手,我热泪盈眶,心想:李叔叔真是位人民好公仆!

  李叔叔身为党员以身作则,用一颗赤子之心爱着我们的祖国,用自己的身躯承担着抗疫的责任,平凡而又伟岸。李叔叔不正像抗战时期宁可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保家卫国的红色英雄吗?他身处和平时代,却依旧光芒闪耀!

新时代感人的红色故事

让我感动的革命故事

  让我感动的革命故事让我感动的革命故事有许多,例如:《三人行》、《一袋干粮》、《特制布鞋》……但是,最让我感动、记忆犹新的革命故事却只有一个:《罗盛教救落水儿童》。

  这个故事我是听老师说的,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1952年1月2日早晨,罗盛教和他的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那时,正值隆冬时节,河面早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朝鲜少年正在滑冰,咯咯的笑声不断。忽然,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打碎了冰面,跌入了8尺多深的冰窟窿里,笑声转眼变成了呼救声。罗盛教听到后,立刻飞奔过去,边跑边脱棉衣,毫不犹豫地跳进冰窟窿里进行抢救。他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摸索了3次才找到崔莹。他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头将她顶出水面,这时战友赶来,把她救上来了。但罗盛教却由于严寒,嘴唇冻得发紫,体力渐渐消耗殆尽。当他被人们救上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他,能在零下20摄氏度,顶着严寒,去救一个朝鲜少年;他,能在嘴唇都冻得发紫的情况下再次寻找崔莹;他,那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罗盛教,这个平凡的名字,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他,会被世人永远铭记在心中的!这,就是让我万分感动的革命故事——《罗盛教救落水儿童》。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

  连绵千里的喜玛拉雅,沉默无声,群山静静地注视着的山峰——珠穆朗玛。在珠峰,那以前千万年的孤独沉寂,那以前狂嘶的烈烈长风,变化莫测的险峰渊谷,令人望尘莫及的仙山神湖,凄凉贫瘠的土地,久望而灼眼的皑皑冰雪……安静的让人荒芜。

  那里的一切,至无言,去亦不闻!一回首,一俯仰,历史将让我们永远铭记2008年的5月9日,同样的西藏,同样的珠穆朗玛,一只红色的队伍正在前行。珠峰已经泯灭了昔日的沉默,它因着这支队伍而蠢蠢欲动,难道你也在为这群挑战者们颤动吗?他们被厚重的登山服遮住了面颊,只露出一双双坚定的眼睛,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带着火炬,勇攀顶峰。9时17分,红色的祥云燃着奥林匹克圣火,出此刻世界的顶峰,8844。43米,从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到最后的次仁旺姆,人类最后实现了最伟大的攀登,中国最后完成了最光荣的使命。

  珠峰上架起了红色巨塔,祥云,火种,五星红旗,奥运会徽,倚在白雪与蓝天之间,一幅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这一刻,只有一个声音:中国之声;这一刻,只有一种表情:热泪闪烁。无论峰顶峰下,近处远方,每一个中国人都从内心燃起一个声响:我爱中国。为什么登山队员不畏艰险,登上珠峰?因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为什么特派记者承受着疲惫与高原反应仍然坚持采访?应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为什么技术人员呕心沥血,倾尽所能,不辞劳苦?因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为什么每个人应对这壮举都饱含泪水?因为我们爱着土地爱的深沉。

  火炬登珠峰的成功,建立在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上。他们恰似一滴滴水,融入了祖国这片大海,方显出波澜壮阔。校园中亦是如此,我们从属于一个校园,就是校园中一个个不可或缺的分子。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红色的校园。清晨,走进校园,醒目的屏幕游动着特有的温馨的红色字眼,使我们精神饱满的应对崭新的一天。

  办公楼大厅的红褐色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要沉稳,严肃,用一种谨严的态度应对各种任务。体育课上,我们踏入红色的跑道,尽情挥洒汗水,激起无限生机活力。闲暇时间,漫步在校园,廊边红色的蔷薇花伸出香气,调剂我们紧张的思维,染透我们的心灵。

  展现朝气的红色校徽,带有职责感的红色学生卡,在园中骈飞的红色“飞舞”,无不张显着十九中的无限活力,校园的红火,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在这红色的五月,我们的校园愈发美得难以言状。

  爱国很大,爱校是本。我们也许没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义举,但我们能够努力上进,为学校争得荣誉;我们也许我没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气概,但我们能够遵守校纪,树一份职责在心中;我们也许没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济世情怀,但我们能够帮忙别人,和同学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

  校园是我们阳光下的梦工厂,阴雨天的避风塘,是我们摇曳着期望与理想的一片净土。花开里有我们的崛起,鸟鸣中含着我们的失落。那里的一草一木,看着我们成长,见证我们长成。以前,我在那里走过三个五月,每一次都看着五月盛产的红色与爱弥漫了整个世界。去爱吧,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校园,让爱之歌奏响在这个红色的五月。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

  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国军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以自己的身体充当火药支架。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军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感人红色故事演讲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20XX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

  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我们思考之后弄懂了: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他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

  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红色之旅”主要历经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他们分别是:沪浙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太行红色旅游区,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我们就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最感动的革命故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一想起这熟悉的歌曲,我就心涌澎湃.革命先烈是我们通向现代的垫脚石,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今天,更没有未来。

  黄继光是我们牢记的英雄,但又有谁真真的了解过他呢?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小时候给地主当长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痛苦不堪。1950年黄继光加入民兵,第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部队受到机巢火力压制的时候负责爆破任务,他投掷了一枚手雷但是未能完成任务。最终他用身体挡住了机口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高地。逝世时才21岁,他是多么年轻啊。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先遣部队遭到敌人的重机扫射,黄继光毅然接受了任务,准备用手榴弹炸毁敌人的暗堡,但机火力太猛,打死了跟着的两名队员,打伤了黄继光,黄继光忍着剧烈的疼痛依然爬向暗堡,但敌人十分狡猾,有打伤了黄继光的脚,黄继光在最后的时刻突然扑向暗堡,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机,此时,叫喊声轰然而起:“为黄继光报仇!”

  黄继光死的光荣,为我们的未来开辟了新的道路,我相信,我们祖国的未来,绝对不会辜负黄继光叔叔的期望的。

让我感动的革命故事—刘胡兰

  革命时期,有着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流泪的故事,有宁死不屈的八女战士,有热爱人民、热爱祖国,不被敌人屈服的赵一曼,而让我最感动的,却是那小小年纪,为了革命的胜利和敌人顽强斗争所牺牲的刘胡兰。

  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人,小小年纪就参加了革命。1947年1月8日这天,天刚蒙蒙亮,国民党阎锡山的部队突然袭击了刘胡兰所在的村子,这个村子是抗日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根据地。在这次袭击中,农会秘书石五则等五人被敌人抓走了。11日深夜,上级通知刘胡兰立即转移,第二天派人来接她。第二天拂晓时分,阎锡山的部队又来袭击,村子的各个路口都被把守得严严实实。敌人敲着锣,扯着嗓子大声呦喝:"集合了,全村男女老少在村南大庙前集合!"刘胡兰想转移出村已经不可能了。她妈妈想了个主意:"邻居金忠嫂刚生了孩子,正在做月子,你可以躲到那里,假装是伺候金忠嫂的。刘胡兰觉得这个主意还可以。便走到金忠嫂的窗户下,敲了几下窗格,问:"大嫂,我可以进来吗?"金忠嫂一听是刘胡兰,忙说:"快快快,进屋来。"刘胡兰进屋一看,发现屋里有很多妇女,想:产妇不需要这么多人伺候啊!万一被敌人发现了,那金忠嫂可能也保不住了。于是,刘胡兰同村名一起来到了村南大庙前的广场,混在人群中。敌人看过许多人,一下子就认出了刘胡兰,而且审问她:"最近你和哪些共产党员见过面?""没见面!"敌人狞笑着说:"别嘴硬了,已经有人把你供出来啦。说你是共产党员!""说我是,那我就是""村里还有哪几个是共产党员?、"就我一个""难道?你不怕死吗?"敌人又问"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敌人急了,拿起三把铡刀放到广场正中,当众把石五则等那五人杀害了。又问刘胡兰:"你想死吗?我说最后一遍!"刘胡兰愤怒地盯着敌人,说:"我咋个死法?""一个样。"刘胡兰从容的躺在铡刀下,她牺牲时才15岁。

  刘胡兰同志虽然只有15岁,但她在敌人的铡刀下宁死不屈、从容不迫,表现出共产党员顽强的精神。毛主席还亲自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同学们一定要牢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革命先烈们的生命换来的,因此要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切,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祖国,为祖国做贡献!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

  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浙南游击根据地遭到敌人数次大规模武装进攻。洪汝兰带领武工队的同志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与敌人周旋,坚持斗争。白天隐藏在深山荒林之中,没有吃、没有喝;晚上摸黑下到平原敌占区,大家也不管水田的水有多脏,伏下身就灌满一肚子,解渴充饥。

  一次,正是过年的光景,洪汝兰带领同志来到家乡吴小垟附近活动。他的父亲闻讯赶到武工队驻地,对儿子诉说着家乡遭受敌人摧残破坏的情景:“几个月前,敌人派兵包围吴小垟、包垟两个村,想抓可夫(刘英)、龙跃、老海(郑海啸)等省委、浙南特委、平阳县委的领导,结果扑了空。

  恼羞成怒,烧毁房屋57间,捕去58人,杀害8人,自家11间房子全部烧毁,捕去的乡亲中有7位是自家人……,现在流离失所,东分西散,年都没法过了……”洪汝兰却安慰父亲:“现在中国是富人过年,穷人过关,要想有好年过,就是一条路,团结穷人,坚持斗争,革命成功就好了。”

“红色经典”故事让我感动作文

  《党在我心中》,这本书写的事迹太感人了,当我看完时,才发现自己已经热泪盈眶。原来,我被这些为爱国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英雄人物感动了!因为他们一心只想着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他们甘愿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甚至是生命!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要是没有他们,我们现在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吗

  对,是他们,就是他们!坚贞不屈的李大钊,为信念而奋斗的俞秀松,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勇敢机智的钱壮飞;世界上最可亲可敬的母亲赵一曼戎冠秀;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时传祥……是他们一直坚信着自己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才使得我们过上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当然,最让我打心眼里佩服的就是中国最可亲可敬的妈妈----赵一曼、戎冠秀这两为母亲。我敬仰赵一曼,是因为现在几乎没有母亲能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放弃自己孩子的。可这位年仅三十一岁的年轻妈妈却做到了。这并不是她狠心,而是为了天底下无数像她儿子宁儿一样的孩子,不再受到和家人分散的这种滋味;所以面对敌人用几十种酷刑轮番折磨,她也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革命信念,依然严守着抗联机密!

  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写不尽,说不完的。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十分骄傲!中国,是一个让人感动肺腑的国家,也许,当你们知道中国人民以前受尽摧残,而那些日本侵略者是多么残酷时。相信你们,中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你们也会被那些爱国者的英雄事迹而感动的,我们应该永远把他们铭记在心中!

  总之,只有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万岁!我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爱国的例子

三岁小孩的故事睡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