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形象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眼中的西游记人物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同样是一本旷世奇书,此书的作者吴承恩创作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说: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还有忠心耿耿的沙和尚和气质儒雅的唐僧等等,在这么多的人物形象中,令我深受喜爱的就是孙悟空了。

  我对孙悟空的印象有很多,我对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神通广大,我们知道,孙悟空自从到菩提祖师那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和七十二变之后又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学会了火眼金睛之后变得无所不能,既能腾云驾雾又可翻江倒海,手中还持着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针,真是全能无比呀,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本事,悟空才能大闹天宫,连几十万天兵天将都抵不过他,最后只能请如来佛祖终于将他制服并压在五行山下,当唐僧将五行山下的封印揭开后,他又和师父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一路降妖伏魔,最终取得了真经,如果孙悟空没有这些本领的话,那唐僧也就不能取回真经了,这一切都说明了他的神通广大。

  第二,我对他的印象是忠心耿耿,他在和师父取经的路上一直保护着师父,师父渴了就为他找水喝,师父饿了就去化斋,不想猪八戒那样,动不动就闹着要解散,不去取经。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之后被唐僧赶走,当师父赶他走的时候,他对师父拜了又拜,最后含泪相别,悟空对师父的忠心令我感动。

  第三,我对他的印象是果断,他在三打白骨精时,丝毫没有犹豫,一棒就打了下去,在对付其他妖魔鬼怪的时候,他也没有拐弯抹角,而是见到妖魔鬼怪就打,丝毫没有胆怯的心理。

  第四,我对他的印象是胆大心细,孙悟空在遇到妖魔的时候其实也不知道对方的实力,但他不像猪八戒,遇到妖魔就逃跑,让自己的大师兄去对付,而孙悟空的胆量超群,正是因为它不怕困难和武艺高超,最后才降服了各路妖魔。孙悟空还是一个心非常细而且很聪明的人,他想了各种办法来对付妖魔鬼怪,在对付河神的时候,他提议让自己和八戒来变成将要被祭给河神的童男女,最后等到河神来吃他们俩的时候,迅速变回原形,孙悟空一棒把它打回河底去了。

  孙悟空有着这么多的优点,那他是不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呢?当然不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孙悟空最大的缺点就是性子急,就举一个例子,当天庭上对他稍微有点不好的时候,他就开始大闹天宫,一点也没有承受力和耐心,搞的天宫土崩瓦解,神仙们都落荒而逃,但是他有没有想过,自己会被如来佛祖给制服,所以说,悟空不沉稳,比较毛躁,这就是他的缺点了。

  孙悟空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西游记》中的角色,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都在等待着我们去细细揣摩和品味,说不定还能体会出这个人物的另外一中鲜为人知的形象呢!

西游记人物形象

浅谈西游记人物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西游记》这部经典的文学名着,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家喻户晓了。我想不少文学家已经发表过这部名着的言论了,所以我不想对这部名着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想对其中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赏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劳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猪八戒是他们四师徒之中最让读者讨厌的,可是我对他却不这样认为,他结合了大家的优点,虽然他不够孙悟空那么勇敢机智,但是他也会不停地运用一些自己的思维,在困难面前为大家出主意;虽然他没有沙僧的任劳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会帮助大家提东西;虽然他没有唐僧的优柔寡断与善良,但是他也会动真情。

  在生活中,像猪八戒特点的这种人好像是比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说是最少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证据如下:

  (一)在新世纪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凡事都提倡“爱的教育,无论对于小孩,年轻人还是成年人。小孩喜欢这样的老师(当然外表除外),因为这种老师比较和蔼,并且对外面的世界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他以前是天蓬元帅,当然了解世事啦),交给大家很多课外知识,从他平时的言语中可以发现他是个比较幽默的人,那么就可以带给大家很多欢乐。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这样的老师,不是吗

  (二)除了小孩以外,现代年轻人更喜欢这种人,他们总是动不动就说爱情,像猪八戒这种人就再合适不过了。猪八戒这种人对爱情有责任感,并且会用真心去爱别人,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动别人,所以更能取得别人的信赖。俗话说,想要别人爱你,首先就要学会去爱别人。猪八戒已经学会了怎样去爱人,所以他能获得他人的爱。

  (三)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轻人、老人和中年人。他们同样需要猪八戒这种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责任心的人总是能取得别人的青睐与喜欢的。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有责任心的人吗?答案没有人会清楚。我想会比较少见吧,现代人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负责,却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应该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猪八戒也许是个幽默、有责任心且值得信赖的人吧。这是我对他的印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西游记人物描写

  我来到西游旅店,来采访西游记人物。

  刚一进门,就听见有人大喝一声:“站住,何方妖孽敢打扰俺老孙睡觉!“只见一个身穿铠甲,手舞棍子的猴子一个跟头来到我面前,我的嘴巴成了一个O型:过了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好酷啊!”我不禁赞叹,“想必您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了吧!我是来采访您的。”“哦,原来是记者啊,”孙悟空一听,便跃上餐桌,盘腿而坐“问吧。”“您给唐僧师傅当徒弟时,心里愿意吗?”我问。“怎么会愿意呢?主要因为他给我戴着紧箍圈,而他有紧箍咒,所以才服从他。”“那为什么在三打白骨精时,他赶你走,你却回来救他呢?”“那是为了报救命之恩,要不是他,我现在还被压在五指山下呢!”孙悟空回答。想到我的偶像如此重情重义,我也不禁骄傲起来。

  我告别了孙悟空,走到餐厅,只见有个长着猪头的人正在狼吞虎咽的吃东西,左手中的食物刚塞进去,右手又往嘴里塞了一块鸡肉,那吃相可真难看,旁边还有一个看起来老实巴巴的人,胸前挂着一串大佛珠,不停的向吃东西的人说些什么,我急忙迎上去:“请问你们是猪八戒和沙僧吗?”他俩都停止了在做的事,四只眼睛向我照来,沙僧说:“我们是猪八戒和沙僧,你是谁?”“真的吗?我是来采访你们的。”猪八戒连忙坐好,说:“你有什么问题吗?”“您在取经时有没想过放弃?”我问。“怎么没有?一路上,妖魔鬼怪那么多,我老猪哪吃得了那么多苦,想当年,俺在天宫当天蓬大元帅时.”我打断了他的话,有转向沙僧,问:“您在取经时想请佛祖让你当什么?”“我就只想打扫卫生,让天宫保持整洁。”沙僧说。我又问:“你们的师傅呢?”“美国去了!”沙僧告诉我,我告别了他们,又向前走去.

  经过这一次采访,我敢到很满足了。

说说西游记人物

  说起这《西游记》,那大家可是最熟悉不得了,那么一说起西游记,大家一定会说起师傅唐僧!在这《西游记》中,最善良的人也必定是唐僧:他心地善良,一心向佛,就算必须历经万难才能求得真经,他也毫不退缩;但有时也会不分青红皂白,比如在《三打白骨精》时,唐僧不搞清状况就乱念咒;他偶尔也会有一点的懦弱,在有些事情上,他都会去请求孙悟空。

  说起孙悟空,那可是说上几个小时都说不完的,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闹天宫,并且还敢和佛祖打赌,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还有那不成规的个性。他还有着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忠厚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这更使得他不怕吃苦,勇于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也正是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成为了他的弱点。

  嘿,下面给大家说个搞笑的角色,但是搞笑的同时又表现出他的自私、忠厚又好色,他就是—猪八戒。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他都能体现出活灵活现的样子,有时也有点调皮。而对猪八戒的评价那是人们一直肯定的:好吃懒惰:在大部分时候,他都是出工不出力,让沙僧和孙悟空出打;贪心不足,打赢妖怪后,大部分人民会赠送物品,而其他人都拒之门外,可他是什么都要;好色,在高老庄为了一女子做了妖怪。妒贤嫉能:在三打白骨精时,竟诬陷孙悟空使障眼法,令师父念咒;欺软怕硬:在孙悟空面前不敢妄为,反而经常欺负沙僧。

  而另外一位徒弟沙和尚,他则恰好与八戒相反,而且呈现的是沉默踏实的性格。我个人认为沙僧比较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他不象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象八戒那样花痴不改。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从不左顾右盼,谨守佛门戒律,忠厚老实,他对师兄、师父的话言听计从,一向对师父服侍尚佳;忠心,他为师父死战保护师父。

  《西游记》中的人物个个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取得真经。这个电视剧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意志和愿望。

我眼中的《西游记》人物作文

  吴承恩的《西游记》家喻户晓,书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猪八戒。他成天只想着吃喝拉撒睡,还会耍些小聪明。猪八戒最大的特点就是吃,他一早吃到晚,还不觉得饱,十分好吃。在吃西瓜时,他一口一个,只要一张嘴就能吃上十几只大西瓜,并且吃相十分丑陋,吃完之后,满嘴都是黑黑的西瓜籽。在取经途中,猪八戒巴不得能停下来休息一会,好好的睡一觉,要是睡着的话,就很难会叫醒,但只要孙悟空叫一声:“吃饭了。”猪八戒准能醒来。看来猪八戒可真是实名的吃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也爱耍些小聪明当白骨精变成一个姑娘来骗唐僧时,被孙悟空给识破了。孙悟空便一棒打下去,白骨精便立刻变成了一具尸骨,猪八戒便责怪孙悟空,在师傅面前说大师兄打死了人等等的话。要师父惩罚他。结果孙悟空被师父痛骂了一番,猪八戒可真是爱耍小聪明,苦了孙悟空呀!

  我还十分喜欢孙悟空。他神通广大,能七十二变,在与二郎神战斗时,他能变成房子,能变成小鱼……使二郎神捉摸不透。在阎王爷面前,撕了生死簿。大闹天宫。在龙宫,向龙王所要金箍棒作为兵器。孙悟空他斗站神勇,在取经路上,困难重重,出现许多妖魔鬼怪,他总能打败,保护好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修成正果。

  忠诚老实的沙僧,吃苦耐劳的白龙马,慈悲为怀的唐僧也令我敬佩。经典将永垂不朽。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不过就是在这一页页的纸张上填满沧桑罢了。我们在扉页上写下序言序言里爬满一条条的荒凉,然后我们写下尾语纪念我们失去的青春最后找一副与青春无关的图画做了封面草草了事一段时光然后留着给自己怀念那段无所事事的年华。后来我也不知道,我是在怀念那段无所事事的荒唐年华,还是在怀念那段荒唐年华的无所事事。努在说后是为了更好的遇见,遇见另一个自己我不争将立并为。而他人,年和子哭,明还子向并觉军别没说的作继续。如果不努在说后上的点什么,只要我能见到明日朝阳,我还是会微笑的。能在们必为昨过是的泪,走多认并自湿今过是的阳光。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西游记人物作文 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大家肯定对西游记都不陌生,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这本书的四个主要人物,并把这本书推介给大家!

  可以这么说,一说起《西游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孙悟空。的确,作者把孙悟空实在太生动了,他的机灵,他的勇敢,他的正直都使人们难以忘怀。有时,他也喜欢捉弄人,如故意让八戒去巡山,自己变成一个虫子叮在他的耳朵上,把他编的谎话全部告诉师傅。也许,这正是大家喜欢他的原因吧。如果作者把孙悟空刻画得太死板,只会打妖怪的话,人们只会认为他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的忠诚,勇敢,机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进。

  说到唐僧,我脑海只有这几个字:善良中的愚蠢。多少次,孙悟空说是妖怪,他就是不信,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三打白骨精了。悟空如此尽力,而唐僧却认为孙悟空无心向善,把他逐回了花果山。结果大家可想而知,有一次被妖精捉了进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唐僧有半点记性,就不会被妖精捉去。不过,现在想来,这正是作者的巧妙之处,字字扣人心,句句动心弦。这个情节安排让读者徜徉于书海之中,同时又是教育人们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

  无可非议,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喜剧人物。他的贪婪,他的懒惰,他的好色无一例外给《西游记》这部艰深的,难懂的古典名著注入了几分笑料。我对猪八戒的影响并不这么好。他经常在唐僧面前讲孙悟空的坏话,让孙悟空饱受皮肉之苦;他时时想着回高老庄做女婿;他经常说一些丧气的话……也许,这是猪八戒对孙悟空的报复罢了。不可否认,猪八戒的确是孙悟空的第一得力助手。在降妖时也能帮上一把。他再去进路上所表现出来得不好的习惯更能体现出他的独特。正所谓文章贵曲,人物贵独。

  老实说,作者并没有把沙僧刻画的怎么生动。因为对他的描写并不多。不过,从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找到一些线索的,例如,他常常一声不吭得挑着担子走路;当两位师兄吵架时,他总能挺身而出,化解俩师兄的矛盾……其实,沙僧是《西游记》中必不可少的人物,要不是他在俩师兄出去降妖时保护唐僧,后果不堪设想。不管怎么说,作者是想让我们学习沙僧的良好品质,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听完了我的介绍,大家一定对西游记有新一步的了解了吧!作者拿这四个教育了我们,学习孙悟空那样忠诚,勇敢,机灵,沙僧那样的良好品质,但不能学习唐僧那样的愚善和猪八戒那样的贪婪,懒惰和他的好色。

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简介、人物分析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

  ②出世:仙石孕育而生。

  ③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好勇斗胜,重视承诺,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④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偷吃无数蟠桃和各种仙丹练就而成金刚不坏之身。

  ⑤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车迟国斗法。

  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大果,被释迦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那种不畏艰辛困苦的精神贯穿取经始末。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踏上西天取经之路:两界山除六意,鹰愁涧收玉龙为唐僧坐骑,黑风山斗熊罴,取回被偷袈裟,又先后在高老庄和流沙河收猪刚鬣和沙悟净为师弟,于黄风岭苦战黄风怪,在五庄观为救活人参果树。白虎岭三打白骨夫人,却被唐僧误会赶走。后为了救被变成老虎的唐僧,巧战黄袍怪。平顶山斗智斗勇,降服金银角。在乌鸡国救活被害死三年的国王,在枯松涧大战红孩儿,车迟国解救被迫害众僧。又在通天河、金兜山、毒敌山与灵感大王、兕大王、蝎子精多方激战。诛除二心,三调芭蕉扇,荡除碧波潭,误入小雷音寺,七绝山除红蟒精,朱紫国三折肱,盘丝洞扫七妖,黄花观斗蜈蚣精,狮驼岭会战三魔,比丘国救众小孩,无底洞寻师,隐雾山诛豹精,凤仙郡求雨,玉华州收徒,竹节山大战众狮精,青龙山力斗三犀,天竺国擒玉兔,助寇洪还魂。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五、美猴王美在哪里

  ——孫悟空剖析

  1.美猴王的心靈美和性格美

  小說家在文藝作品中所創造的人物形象,能不能吸引讀者,有沒有永久的藝術生命力,這決不是依靠評論家憑空吹噓所能吹出來的,當然,也不是政治行政力量所能夠任意加以左右;而是完全取決於這個人物形象本身的藝術創造性究竟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一個缺乏藝術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即使評論家把它吹得天花亂墜,最終它必然成為一個扶不起的“劉阿斗”,只會在人們不經意中悄悄地銷聲匿跡;即使一時靠行政力量的推銷而走紅,它也必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最後只能由於時過境遷而被人們所遺忘。相反,任何一個具有高度藝術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即使由於某些時候某些人的不喜歡而任意加以貶抑和冷淡,它也依然不減自己的光彩,而且總有一天會被人們所理解,得到恰如其分的評價。《西遊記》裏的孫悟空形象,已經歷經不同時代千百萬讀者不同批評標準的鑒衡和不同藝術趣味的品賞,就其形象的代表性而言,雖時有怪論迭出(容後再議),但總被公認為是一個塑造得極其成功的藝術形象,永遠活在人們的心頭,並給人們以永久性的藝術享受。因此,對於孫悟空,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給他作任何言過其實的吹噓,當然,更沒有必要給他作任何吹毛求疵的貶抑;我們需要作的是如何實事求是地分析這個藝術形象的特點,並總結它怎樣被成功塑造的經驗,深入地揭示出這個藝術形象之所以具有永恆生命力的奧秘,從而使人們進一步深入理解這個形象,並且不斷地從這個藝術形象中獲取有益的啟示。

  孫悟空是一個石猴;石猴勇探水簾洞,就被群猴尊為美猴王。我們切莫以為這不過是一個猴頭的稱號而已,要知道孫悟空即使後來被玉皇封為齊天大聖,以及跟隨唐僧往西天取經以後,一提起當年當猴頭時的這個美稱,他還依然挺樂滋滋的!孫悟空為什麼這樣念念不忘這個美猴王的稱呼呢?我們不妨說,這不是偶然的,這個美稱,恰恰可以代表這個形象的美的心靈和美的性格!所以,這正是作家有意識地藉以映襯自己和表明自己對這個形象的美的創造!

  美猴王美在哪里

  一打開《西遊記》,人們就難免被孫悟空神奇怪誕的出生經歷所吸引而愛不釋手: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受日精月華,孕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見風化作一個石猴,學爬走,拜四方,目運兩道金光,金光之強烈,竟能射沖鬥府,驚動聚集在南天門內靈霄寶殿上的玉皇和眾仙卿。孫悟空出生時與眾不同的奇異情景,足以令人驚詫不已;然而,隨著作家描寫筆墨的展開,卻又更使人們稱奇不止。石猴被尊為美猴王后,立志參仙訪道,以求長生不老,拜靈台方寸山、日月三星洞的須菩提祖師為師,修成了與天同壽的真功果;回花果山後,龍宮強索寶,得了一根重一萬多斤卻又能隨意變化的如意金箍棒做武器;大鬧幽冥界,一筆勾銷猴屬生死簿;後被上天招安,封做“弼馬溫”,管理天馬,卻嫌官品不高,反出天宮,自稱齊天大聖,再次被上天招安後,權管蟠桃園,卻怪王母不請他赴蟠桃大會,這才大鬧天宮,打敗了十萬天兵天將;後不慎被二郎擒住,投進太上老君的丹爐中鍛煉了七七四十九天;誰知猴頭絲毫無損,出爐後,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蹤。玉皇束手無策,最後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與猴王賭鬥,哄得後者上當,才被一巴掌打壓在五行山下。這就是膾炙人口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神話故事。對於這則動人故事,不但千千萬萬讀者歎為觀止,而且也受到許多論者的熱情推崇和由衷讚賞。這不僅由於作家運用生花妙筆將這個形象刻劃得如此活龍活現,栩栩如生,使人們的藝術審美要求從中得到了絕大的滿足,而且還由於這個故事中顯然流露著的對於神聖不可侵犯的三界權威的蔑視,使無數讀者自然而然地會與打碎那種不合理的封建秩序和精神桎梏的觀念聯繫在一起,從而產生一種難抑的快感。因此,儘管作家展開幻想的翅膀,運用高度誇張的筆法,來鋪寫這個神奇的故事,並通過這個故事來表現孫悟空這個神奇的人物,但人們卻依然感到這個人物的可信性和真實感。

  落筆固然不凡,續筆更能振奇。如果說,大鬧天宮在《西遊記》中還只是孫悟空全部事業的一個開端,這就是為什麼有的論者把它恰當地稱之為孫悟空的創業史;而孫悟空的更光輝的業跡,卻是在他拜唐僧為師並保護後者去西天取經的過程中來表現的;他那無限豐富而鮮明的性格特徵也才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突現。作品描寫:孫悟空在五行山下被禁錮了五百年,後遇觀音尋找取經僧而皈依,這位神話英雄從此脫離苦難而“重展掙”,“再顯功”。在西行途中,出生入死,英勇奮戰,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險阻,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的英雄戰歌。在五莊觀,由於師兄弟“嘴饞”偷吃觀中人參果,爭吵中孫悟空一怒之下,竟推倒果樹,斷絕了五莊觀的丹頭,闖下大禍,幾番為鎮元大仙所擒,孫悟空雖變化騰挪,戲弄鎮元仙,但無法保護唐僧脫難,不得已趕往蓬島仙山到處去找能人醫樹,最後請來觀音菩薩才得以解救;在車遲國,孫悟空帶著八戒、沙僧化三清,遺溺充聖水,戲弄鹿力、虎力、羊力;後又與三妖賭鬥,孫悟空施展莫大法力,歷經剖肚、砍頭、滾油鍋,竟視同等閒;三打白骨精,孫悟空慧眼識詭計,連續三次棒打變化成善人的妖精,斷了屍魔靈光,救了唐僧,但唐僧不識好心,竟以為孫悟空逞兇,貶逐了徒弟,孫悟空遭受了無端委屈,痛苦難言,後來唐僧迭遭波折,才覺悟到悟空的忠良之心,三調芭蕉扇,火焰山前,唐僧西行被阻,孫悟空幾翻巧使奇計借寶扇,均被鐵扇公主和牛魔王識破而受挫,最後被迫與結拜兄嫂奮戰,強取寶扇,搧滅八百里熊熊山火,平安過了火焰山;平頂山前,孫悟空突遇強手,先是被妖魔遣山壓住,解脫後,騰挪變化誆法寶,使盡心計鬥二魔,迭遭波折,幾翻受挫,最後盜用妖魔的法寶,征服了妖魔,那妖魔竟是太上老君的看爐童子;金□(左“山”右“兜”)洞中,老魔有寶善收人武器,孫悟空請來各路神將降妖,屢戰屢敗,最後探知那魔王竟是太上老君的青牛作怪,請來老君才得以收伏。僅舉數例,就可看出孫悟空在西行途中經歷了多麼曲折複雜的歷程,進行了何等艱苦卓絕的爭戰;全書所寫是如何的驚心動魄也就可想而知了,用孫悟空自己的話說,他為保唐僧取經,正是“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闖過了千難萬鹼,吃盡了千辛萬苦,最後到達西天,才取得真經,得成正果,被如來佛祖封為鬥戰勝佛。

  毫無疑問,孫悟空形象是一個高度理想化了的藝術典型,作家在這個藝術形象的身上,不但傾注著他在那個時代中所能理解的時代思潮和時代精神的內含,而且賦予他以可能具有的對於未來時代的美好希望和理想光輝。所以,孫悟空那種敢於蔑視和反抗三界權威,大鬧天宮,在前進道路上勇於披荊斬棘一往直前的樂觀主義精神,以及為爭取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去艱苦奮鬥的堅強信念,固然充分地真實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和百折不撓地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民族特性;而且,作家筆下所出現的孫悟空那一雙在任何情況下善於識別善惡、明辨真偽的火眼金睛,他那刹那間能夠變出萬物甚至達到以假亂真的神通,他那一根化大能如擎天柱,縮小竟像繡花針的如意棒,他那一聳身就能飛出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等等奇思異想,也莫不意味著作家通過這種幻想實際上是在建構和抒寫未來的理想世界的神奇景象。這一切,說明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的心靈是多麼崇高,性格是何等優美!標誌著孫悟空這個藝術形象身上所概括的社會內含和審美意蘊是多麼的豐富和深刻!

  不過,對於孫悟空形象的理解,長期來是有不同看法的:或說是一位農民英雄,或說是一個起義叛徒,或說是代表新興市民,或說是代表開明地主。新近則又有人認為鬧天宮的孫悟空是一個急於向上爬的野心家和愚蠢的罪人;西天取經的孫悟空則是理想的英雄和改革的英雄。這種分歧看法的出現,對於一部具有豐富性和複雜性的文藝作品來說,本來不足為奇。問題是對一部神怪小說中的一個神話人物來說,卻是從政治概念出發,硬把神話人物放置在實際生活中尋求對號入座的結果,所以,顯得脫離形象實際,多有不夠貼切之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看法,認為孫悟空大鬧天宮是反映了封建時代的農民起義;而皈依後保唐僧西天取經,則是向統治者投降,反過來殘殺同類,變成了叛徒。其實,孫悟空作為一位神話人物,我們大可不必給他作這樣那樣的政治鑒定。當年,歷史上玄奘取經的班子中並沒有他;孫悟空的最早原型,根據現有資料分析,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的“白衣秀才”、“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彌猴王”的猴行者。至於猴行者又從何而來,則與印度佛教的傳入不無關係;但猴行者迭經演變,發展至《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當然又大量吸取了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豐富營養培育而成。對於這樣一個人物,簡單地規定他代表什麼,未免會使人味如嚼蠟。人們欣賞的是他那種企求掙脫一切羈束,蔑視種種困難險阻,勇往直前地去實現自己願望的自由思想和進取精神,對他那種善於七十二般變化、飛舞金箍棒打得十萬天兵天將無影無蹤,打得妖魔鬼怪望風披靡的莫大神通,表示無限的神往。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來欣賞,那麼,無論是大鬧天宮,還是西天取經,對於孫悟空來說,是他人生途程上的兩個階段,是他的性格成長、發展的必然經歷,而在他所經歷的兩個階段中,出現大鬧天宮不過是為從事西天取經作準備和預演,而西天取經則不過是他大鬧天宮後的另一個合乎情理的理想歸宿的途徑。從這個意義上來分析,沒有大鬧天宮的壯舉,孫悟空便不可能有保護唐僧,參加西天取經事業的資格,因為在如來、觀音的心目中便不會有孫悟空的地位,孫悟空正是由於大鬧天宮,才使如來和觀音刮目相看,而推薦給唐僧做徒弟去從事那偉大的壯舉;同時,沒有西天取經,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光彩便不可能相得益彰,因為孫悟空在西天取經事業中所顯示出來的絢爛壯麗的性格光輝,正是由於大鬧天宮時的表現提供了強烈的襯托。所以,無論從情節構思或性格塑造上來衡量,我們都沒有必要把大鬧天宮和西天取經視為截然矛盾的兩個階段而加以對立;恰恰相反,如果把二者統一起來,卻能使我們對孫悟空這個神話英雄形象和性格的理解,更合乎實際和順理成章地正確把握。

  2.美猴五成功塑造的獨創性特點

  美猴王是如此之美,孫悟空形象是那樣的栩栩如生,以致深深地鏤刻在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坎中而永久不衰。《西遊記》成功塑造孫悟空形象的獨創性特點,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以下三方面。

  首先,亦妖亦神、亦人亦猴的形象設計和描繪,使孫悟空在古代小說形象畫廊中呈現出與眾不同,獨具一格的光彩。人們一見到他那副毛臉雷公嘴,金睛閃火眼,身穿綿直裰,腰系虎皮裙,手中提著一條金箍棒的動人形象,就知道是孫悟空,而且絕對不會與別人相混淆。然而還不僅如此,難得的是作家既能夠抓住這個特定人物的外形特點,又賦予他獨特的豐富的內在的性格特徵;從而使孫悟空形象真正變成“這一個”,達到了不可更易的程度。所以每一個讀過《西遊記》的人,就很難在記憶中完全抹去和忘記孫悟空活生生的身影。孫悟空是妖,是一個猴精,這本來不足為奇。妖的形象,猴精的形象,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多得難計其數,然而他們卻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在作家的藝術構思中幾乎沒有體現什麼必然性,即使我們把它任意更換名稱,將什麼牛妖虎精改為象怪鹿魔,都無關宏旨;然而,孫悟空這個妖,這個猴精,卻不然,你如果把它說成是豬八戒,是一頭豬精,那麼,讀過《西遊記》的人就會指出你搞錯了。這是為什麼呢?又,孫悟空是神,又是一個人,這當然更不足為奇。文學作品就是寫人,包括神化的人即神,然而又有多少作品中的人或神,給人留下永久的記憶呢?就因為在作家的藝術表現上沒有達到“這一個”的境界,所以人們很容易將不同作品中的人或神的形象相混淆;然而,孫悟空這個人,這個神,卻不是這樣,你若把他偷偷地更換為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神,人們也都不會相信。這又是為什麼呢?究其原因,是作家對這個亦人亦神,亦猴亦妖的特定形象進行具體描繪時,能緊緊扣住其特點來刻劃,達到神形逼肖,不可移易,所以為其他一切藝術形象所不能代替和混淆。孫悟空作為一個猴,作家特別喜歡在他的火眼金睛和尾巴上做文章,這就抓住了要害,效果特別顯著。作家寫他的火眼金睛的來歷真正非同一般,是在老君八卦爐中燒煉了七七四十九天后,猴頭不但絲毫無損,而且被煙熏成火眼金睛,因此善能識妖辨怪,堪稱一絕;寫猴頭的一根尾巴更妙,他與二郎神鬥法時處境不利,匆忙中變成一座廟,尾巴無法變,變成一根旗杆,卻樹在廟後,這種絕無僅有的神奇之筆,無疑有獨創一格之妙,所以通過這樣的描寫,還有什麼別的猴子能來代替孫悟空呢?孫悟空作為一個妖,作家沒有象通常文藝作品那樣寫他如何迷人吃人,卻繪聲繪色地寫他如何大鬧龍宮,大鬧幽冥,甚至大鬧天宮,要奪玉皇的寶座,作了這樣令人叫絕的描寫,又還能有別的妖可與孫悟空相比並嗎?孫悟空作為一個神,他善於降妖伏怪,好鬥狠鬥,這似乎還顯得一般化,作家又反復描寫他變化無窮,既能變成蚊子,蟭蟟蟲,鷹等各種會飛會爬會跳的動物,深入敵方探聽消息;而且還能鑽入對方肚中作怪,致敵於絕境。這樣一個神,恐怕天庭神國中再也尋不出第二個了。最後,孫悟空作為一個人,他既有著普通人的社會特徵和時代印記,如他尊師愛師,追求長生不老等等;同時又有著普通人的某些性格,如不喜歡人稱“弼馬瘟”,卻喜歡戴高帽子等等。因此,即使某一個形象能夠在一方面或兩方面有著類似的特點,他也不可能與孫悟空相似和相近。正由於作家這種富有獨創性的藝術設計,使這個亦猴亦人、亦妖亦神的形象能融合成一個性格鮮明的渾然整體,屹立於古代小說的形象畫廊而不朽。

  其次,亦褒亦貶、以褒為主、以貶襯褒手法的大膽而又恰如其分的運用,不但有效地豐富了孫悟空形象的性格特點,而且,這種手法成功運用所提供的經驗,足證作者的藝術創造性及其審美觀的合理性。對孫悟空的褒美傾向,從其前身《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的猴行者、《西遊記》平話中的吾空和《西遊記雜劇》中的孫行者即已顯露和形成,這說明孫悟空形象性格的出現有著歷史的淵源和借鑒;同時,它們也或多或少地摻雜著貶抑的筆法,這也開了孫悟空形象多有貶抑筆墨之先河。但是,它們都在不同程度上顯示著隨意性;從創作手法上來衡量,與《西遊記》孫悟空形象的塑造,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詩話》的猴行者主動投身取經行列,以莫大法力戰勝災厄,陪侍和保護取經僧西行,故事敍述雖然簡扼,但褒美傾向鮮明;偶而插敍其缺失,亦多幾筆略過而已,談不到是藝術創作上的有心設計。“平話”的吾空,雖因原書遺佚難窺全貌,但從所存《車遲國鬥法》一節及其注釋來分析,褒美傾向亦極鮮明;看來就全書言,貶抑筆墨亦在所難免。至於《雜劇》中的孫悟空,旨在褒美雖無疑問,但貶抑筆墨之濃重,至少在客觀上卻頗有轉移其褒美傾向之嫌,略舉數例即可見一斑,如:敘其經女兒國時淫心頓起,只是因頭上金箍忽然扣緊而不得已作罷;又述及他曾娶金鼎國女為妻,盜取王母仙衣開慶衣會;並敍述其被取經僧救援後,竟說:好個胖和尚,吃得我一頓飽等,從這數例不免使人對形象特性的把握有難以捉摸之感,從而對作者的創作意圖產生一定的懷疑,而且實際上也難免影響其褒美傾向的體現。對比之下,《西遊記》孫悟空的形象塑造就顯示著藝術的成熟度和創造性。其一,形象的褒美傾向體現得十分鮮明而完整,顯然,這是作者既定的創作意圖的直接而成功的反映。這從前面對孫悟空大鬧天宮和西天取經故事所分析的形象性格之美和心靈之美就可得到確鑿的證明。這種證明之所以確鑿,就因為是基於對人物形象的具體藝術描繪的全面分析,而不是撇開形象描繪,僅僅以小說中某些非情節性的詩詞偈語,或從政治概念出發,摘取非主要情節中的片言隻語為根據來遽下判斷,後者曾使不少高明者在形象分析中陷入自造的迷宮而失去正確把握之機;其二,對人物的貶抑筆墨,既顯得充分,又頗有分寸,這顯然也是作者的有意設計,是作者既定的創作意圖的有機組成部分。之所以說它充分,因為孫悟空形象身上的貶抑筆墨也可說異常濃重。作者反復寫他好勝心強,喜歡戴高帽子,有時還要作弄人,闖點禍。孫悟空一聽別人叫他“弼馬瘟”就光火,而奉承他幾句就骨頭較。他戲弄豬八戒顯然也過分,有一次八戒出戰,用一根繩子束腰當救命索,戰敗時要求師兄幫助扯回,莫讓被妖精捉去。孫悟空當面滿口答應,但當八戒戰敗高喊師兄拉索時,悟空反把繩子拋將去,害得八戒絆倒被捉。孫悟空管蟠桃園偷桃;還偷過五莊觀的人參果,結果闖下大禍,受盡折磨,等等,等等。但這些描繪所體現的性格弱點,不足為怪,而且可以理解,因為這反映了孫悟空形象的豐富性和複雜性。說明作家並不想把這個藝術形象僅僅寫成為思想的簡單傳聲筒。作為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被賦予高度理想化,並不等於是理想的化身;相反,他應該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可以理解的並立足於現實土壤的人。孫悟空正是這樣的一個形象。作者這樣描寫,決不能說已經損害了這個形象。為什麼?這我們只要將他與前述《雜劇》中的孫行者形象相對比,就一目了然,涇渭分明。後者意欲淫汙女兒國人,又盜娶金鼎國女為妻。如果把這些凡心移植到《西遊記》孫悟空身上,僅此就足以使其基本性格的光彩,黯然失色,因為這當然不能說是那個時代的理學異端、思想解放的產物,而是與孫悟空的既定品格格格不入的表現。《雜劇》中的孫悟空甚至有撕吃取經僧的打算,如果把這一凶念也移植到《西遊記》孫悟空身上,那麼他就與作者筆下的妖精無異。《西遊記》作者在接受歷史上“西遊”作品的已有藝術成果的同時,從自己的既定創作意圖出發,堅決地摒棄了那些足以損害形象光彩的不當筆墨,扣住亦人亦神亦妖亦猴的特定身分,極有分寸地刻劃其性格弱點,達到以褒為主,以貶襯褒的目的,從而使孫悟空形象既富有現實基礎,充滿生活氣息,而且也更真實可愛,生動感人。這種將貶抑筆墨寫足,然而又把握分寸,以更好為塑造形象服務的成功做法,正是作家豐富而成熟的藝術審美意蘊及其創造性,在塑造孫悟空形象中的鮮明表現。

  打开百度文库APP阅读全文取消确定

西游记人物的形象分析

  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或者看过《西游记》这一本书吧,这可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一本书啊!今天就让我来议一议这本书中的人物形象。

  ——题记

  孙悟空:

  孙悟空在前几回是一个非常活泼的猴子,平时对师傅也是好上加好,每当它消灭妖精时都会毫不犹豫的,但这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他非常暴躁的性格,中间经过于师傅的撒气而分离,最后变成了一只理性思考的猴子。

  我心中想让孙悟空变成的孙悟空人物形象:

  我希望孙悟空是一只比平时还活泼的猴子。路上多打一些妖怪,能比一百回还多上几十回呢。因为我真的特别希望看。

  唐僧:

  唐僧是一个十世修行的好和尚,但在文中,他多次因为妖精的相貌而蒙蔽了他的双眼。

  我心中想让唐僧变成的的唐僧人物形象:

  我真的特别希望唐僧有一双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因为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也不知道受了师傅了多少次气了。

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

  描述人物

  今天我给大家描述一个朋友,他就是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

  他非常勇敢,师傅只要有难,为了救师傅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他的身上(除了脸和耳朵没有毛)全身上下都是毛。头上一闪一闪的金箍像个月亮,还戴了顶帽子上面写着一个佛字。眼睛大大的,一眨一眨的闪闪发光,他是火眼金睛,一看就能分出是人和是妖。鼻子挺挺的,嘴唇红红的,手里拿着金箍棒。是不是长得很帅呀!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保险话术经典语句

写一篇 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