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一把古风扇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扇蕴清风满文情

  扇子是谁最早开始使用的,现在已无从考证。但是,最早用扇子的名人大概是三国时代的诸葛孔明了。“扇”这个字是由“户”和“羽”组成的,那么大概就是每家每户都有一把用羽毛做成的扇子的缘故吧。每每读起(三国演义),总是要想象一下诸葛亮轻摇羽扇,天下事了如指掌,宏伟计划成竹在胸的风采。他舌战群儒时,用这把羽扇提点众儒,为他们指明获得胜利的光明正道;他辅佐刘备时,用羽扇对他一样的忠心来帮助刘备;他写《出师表》时,羽扇又一次见证了他的雄才大略以及对后主的一腔热血。羽扇纶巾诸葛孔明,也已成为中国历史上智慧与谋略的象征。羽扇和诸葛亮,成就了时代的又一个传奇。

  轻摇羽扇,道不尽的天下事……

折一把古风扇子

一把扇子

  话说三国时代,诸葛亮有一把扇子,所有的机谋都出自于那把扇子。比如说空城记、火烧赤壁……

  可是有一天诸葛亮突然去世了,这个扇子被人冷落了,它好伤心那!它哭呀、哭呀……终于,在唐朝的时候被一位诗人——李白拿走了,李白一拿这个扇子,立急来了灵感,一连几年写了几千首诗,终于得到了“诗仙”这个称号。可是不久就被李白给丢掉了,这可把扇子气的,可又毫无办法。

  这扇子又等了几年,只到有一天两个考古学家把它带走,它还以为有人重用它呢!可谁知道它被考古学家放到一个大厅里边走了,它哭了,哭的很伤心!过了几天它才知道它原来在博物馆里,而看它的人全是高级领导,它不在悲伤,不再哭了!

折扇

  什么残花败月,一样暮色中赤裸

  裂缝的夕阳沐浴了故事的灰色

  尘土的飞扬让人了落伤感

  轻轻的一把折扇摇去消失分散

  瞳仁中的村庄,让我膺然泪下

  手指划过的地方,看到了饿以往

  那张杉木的摇椅

  爷爷的怀里

  爷爷手中的纸扇,摇来摇去

  木椅,吱呀吱呀……,轻声入耳

  纸扇上的牡丹花开得如此美丽

  好像女子的脸庞

  看湿了我的双眼

  木椅,吱呀吱呀……,脆弱溪水

  我拿着折扇,轻扶观看

  沧桑的改变,对瞬间的思念

  扶去了那些灰尘

  一切有回到了从前

  记忆变的清晰

折扇

  “唰”

  “磁啦”

  你不及空调

  凉爽的不够

  你不及电风扇

  风力很小

  可,在吃过晚饭的时候

  坐在院子里,坐在藤椅

  惬意的用你扇着风

  “唰”

  “磁啦”

制作古色古香的扇子

  虽然现在家家户户有了空调和电风扇,外出还有方便携带的迷你小风扇,但扇子始终是夏日必备物品。中国有“制扇王国”的美称。文人墨客的情怀,常常用浓墨挥洒在小小的扇面上。我个人很喜欢古色古香的扇子,一把檀香木扇或是用行书写满了遒劲汉字的折扇拿在手里,轻轻一挥,就仿佛让世界停下了脚步,满是夏日的宁静。这次杭州网组织的活动,我最期待的就是制扇这个环节。

  一把团扇拿在手上,半透明的薄纱,白的清清爽爽。我暗想,这么一把白扇子已经很精致又玲珑了,画糟了岂不是更不好么?还是先调颜料罢。正用毛笔再藤黄中搅和着,余光看见有的同学在扇面上展示了“雕版印刷”,于是我心中稍稍一喜:那不是又方便有简约美观吗?为什么不试一下?然而,另一个声音弱弱地在我心中响起:还是自己画画看吧,涂鸦的创意嘛。我听从了后者。在扇面上随心所欲地画着大大小小的圆,染成红黄蓝。举起来一看,三原色果然有视觉冲击力啊。不过好像太花咯。一个热心的小男孩拿过我的扇子,和我一起站在空调底下把它吹干。我拿起黑色水笔,思考了两三分钟,提笔画了一个短发女孩荡秋千的背影,并在右下角写上了很小的几个字——三原色的世界。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我抬头一看,是另一个小男孩。

  “嘿,黑色又不是三原色。还有,白色也不是的咯……你应该用三原色画那个人。你知道三原色加在一起是什么颜色吗?”我看着他,刚想说大概是黑色吧,他立刻说道:“是黑色!还有,光也有三原色……光速……”我在心中笑了一下,现在的小孩都这么厉害!后来我把那行字用水彩笔涂掉了,改造成一块木板上坐着一对小兔子。扇子总算是做完了,赶紧趁大家还没拗好造型找了个空隙,咔嚓一声,大家举着扇子那种得意的神情便定格了。做好的这把扇子,我现在一直在用,很凉快!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感人伤感的短篇故事

虐心小故事短篇催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