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饿的毛毛虫绘本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课件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PPT; 毛毛虫玩具;蝴蝶图片、袜子、报纸、扭扭绳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毛毛虫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猜猜看会是谁呢

  2.教师引导幼儿跟毛毛虫打招呼。

  二、 播放PPT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毛毛虫变蝴蝶》

  1. 星期一,吃了什么?(苹果)吃了几个?(1个)

  2. 星期二,吃了什么?(梨子) 吃了几个?(2个)

  3. 星期三,吃了什么?(李子)吃了几个?(3个)

  4. 星期四,吃了什么?(草莓)吃了几个?(4个)

  5. 星期五,吃了什么?(橘子)吃了几个?(5个)

  6. 毛毛虫吃了那么多东西,你们觉得它吃饱了吗?(没有)

  7. 那我们在来看看星期六,它又吃了什么?吃了这么多东西之后毛毛虫怎么了

  9.星期天,毛毛虫啊给自己吃了一片树叶,他觉得舒服多了。

  小结:亲爱的家长朋友们,通过绘本故事,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培养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 播放毛毛虫演变蝴蝶的过程。(教师引导幼儿跟蝴蝶打招呼)。

  四、 小朋友我们也来做一只毛毛虫吧?教师讲解并示范制作毛毛虫的过程。

  五、 幼儿操作:

  要求:

  1.将报纸撕一撕、捏一捏、揉一揉

  2.再将纸球塞到袜子最里面

  3.然后使用扭扭绳将它绕一绕

好饿的毛毛虫绘本故事

中班绘本故事教程:好饿的毛毛虫

  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及变成蝴蝶的演变过程。

  2、学习10以内数的点数。

  3、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和蝴蝶的动作。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书;卵、各阶段毛毛虫、蛹和蝴蝶图片各一张;音乐;头饰(毛毛虫和蝴蝶)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去郊游》。通过此活动调动幼儿开展活动的兴趣。

  2、集体欣赏故事《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幅图画所表达的意思,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1)树叶上躺着什么?(重点突出有一个卵)

  (2)毛毛虫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啵”这个像声字,并知道毛毛虫的样子是又小又饿)

  (3)毛毛虫都吃了哪些食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随着不同数量食物的出现进行10以内数的点数)

  (4)星期六,毛毛虫吃完食物后怎么了?星期天,毛毛虫吃完树叶后又怎么了?(对比前后毛毛虫的表情,让幼儿学会比较)

  (5)毛毛虫吃饱后又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房子叫什么名字?(重点让幼儿认识“茧”)

  (6)从茧里出来的是什么动物?(适当制悬念,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

  3、完整地欣赏绘本故事。

  4、利用图片演示毛毛虫演变为蝴蝶的自然生长规律。(图片的摆放教师应有意识地摆成一个圆形,代表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5、伴随音乐,幼儿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毛毛虫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和动作,加深对故事的印象。

  6、结束活动,幼儿做蝴蝶飞的动作,离场。

  活动反思:

  这本绘本通过简单易懂的图画向幼儿讲述了毛毛虫演变成蝴蝶的自然生长规律。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还溶合了其它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低幼学习的知识要点,如星期的概念和顺序、10以内数的点数、蝴蝶的生长和告诉幼儿吃东西要适量等等。

  在设计这堂阅读活动时,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10以内数的点数和蝴蝶的生长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活动分为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与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绘本,在欣赏的过程中巩固幼儿对5以内数的点数能力和学习10以内数的点数;第二部分是通过图片让幼儿理解毛毛虫演变为蝴蝶这一自然生长现象。在摆放图片时,我有意把图片摆成一个圆形,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发现毛毛虫的演变过程是:卵—毛毛虫—蛹—蝴蝶—卵这样一个周而复始、为断循环的过程。第三部分为模仿,让幼儿在模仿过程中体验活动的快乐,加深对故事的认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生必知的趣味科学小知识

画一只可爱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