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的诗意解释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早发白帝城》作文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安史之乱后,被流放到千里迢迢的贵州西部,一个荒凉的地方。

  一路上,李白心情非常郁闷,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原来是圣旨来了。李白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皇上赏识他的才华,赦免了他。李白无比兴奋,走到白帝山上,准备明天一早出发。

  一早,李白带着书童,离开了霞云中的仙境——白帝城。他们租了一条船,准备返回江陵。一路上,李白心想:“这千里迢迢的江陵比起贵州,简直是近在眼前啊!李白带着高兴的心情,欣赏起两岸风景来,翠绿的草丛、鲜艳的花、高大的树,简直是人间天堂。树林之中,不时传来猿猴的啼叫声,像给我们庆祝。”转眼间,小舟已驶过重重高山。李白想:“这不也是我的人生吗?现在已走过弯曲,我该振作起来了。”于是,李白大笔一挥,写出了这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准确送给他的母亲。

  我们相信,李白以后将写下更多千古名篇。

早发白帝城的诗意解释

白话《早发白帝城》

  自从上次流放到白帝城,自认运气不好,无力再回家乡,思前想后,多想插翅而飞,如能有人在白帝城与江陵间架一天桥,感激不尽。哎,我的一生就只能在白帝城吗?时来运转,一道圣旨圆我梦想,日夜睡不着,只等太阳从东方探出头,一夜之间,梦想成真,使我激动不已,“老夫,可以回家了!”顿时泪流满面……

  一大早,我背起行李,走出白帝城,似乎过了一千里,看见了家人和朋友。我呼吸了一口早晨清新的空气,快步往山下跑,一路上还在胡思乱想,回忆当初,也走在一样的阶梯上,可如逆水行舟,心情不舒畅,可如今如同顺流而下,心情舒畅极了。不知不觉,我已下了足足有三千尺的阶梯,看了看白帝城的城门,我才意识到我已告别了彩云缠绕的白帝城,脚却一点不痛,一叶小舟已停在山边等了我好久,坐上小舟,速度超快,似乎会飞起来,一日还不到就来到了千里以外的江陵。

  一开始流放来白帝城,我最讨厌那些猿猴啼叫,可现在听起来却宛如一首歌,听着它们的声音,再一睁眼,我已过了万重山,耳边呼呼的风声叫醒了我,使我看到了三峡格外壮观的景象。

  正当这时,我看见一个影子,啊!是江陵,虽说男人不能哭,但我还是落泪了。上了岸,我看见了亲人和儿子,我的眼睛慢慢地模糊起来,眼泪更多了,如下雨,如瀑布……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暮至江陵;江水滚滚,猿鸣悠悠。我该何去何从,试问路在何方

  那是一个清晨,一个白雾朦胧的清晨,云与雾带给李白的只是心中的壮志难酬,是那伤感的徘徊。山,多么高,似乎耸入云霄,而云与雾,便在山间缠绵,缭绕。山,已经上了青天,而李白的青天呢,似乎永远也不会到了。

  喜讯来了,皇帝开恩,大赦天下,李白欢喜地梳理好头发,整理好行装,在云雾的簇拥下下了山。他满怀欣喜,本以为,经历了这么多失败,成功的好日子终于要到了,可惜的是,他始终走不出的,是命运的漩涡。

  小船泊在岸边,李白上了船,船夫便立刻划起船来,李白好久没有这样舒心过了,便躺在船上,闭目养神,而心中的喜悦却无法使他安下心来。他抬起头,通过薄雾的缝隙看到了久违了的青天,不可言喻的明朗。

  李白又闭上眼睛,他在喜悦与美景中沉醉了。

  不久,远处传来凄惨的声声猿鸣,李白震撼了。他想到了自己,曾经的坎坷人生路令他苦不堪言,而他坚强的意志帮助他活到了现在。真是天意弄人啊!

  随着一片又一片的白云,一声又一声的猿鸣,一次又一次的伤感与喜悦,时间已是黄昏,小船随着碧波不知漂流过多长时间,走过多少重山。原本山间的晨雾已变晚霞,在江边映出落日的余晖。江陵到了,船也如早晨那样停泊了。

  李白想了很多很多,最终他决定了他该何去何从,他依然要去找他心中的人生理想,依然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这次旅途带给李白的不仅是喜悦夹杂着一丝伤感,更是一次思想上的收获,因为他再次决定了今后的人生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品译文

  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作品注释

  (1)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2)朝:早晨。

  (3)辞:告别。

  (4)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5)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还:返回。

  (7)猿:猿猴。

  (8)啼:鸣、叫。

  (9)住:停息。

  (10)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早发白帝城—李白

  自从上次流放到白帝城自认运气不好无力再回家乡思前想后多想插翅而飞如能有人在白帝城与江陵间架一天桥感激不尽.哎我的一生就只能在白帝城吗?时来运转一道圣旨圆我梦想日夜睡不着只等太阳从东方探出头一夜之间梦想成真使我激动不已“老夫可以回家了!”顿时泪流满面……

  一大早我背起行李走出白帝城似乎过了一千里看见了家人和朋友.我呼吸了一口早晨清新的空气快步往山下跑一路上还在胡思乱想回忆当初也走在一样的阶梯上可如逆水行舟心情不舒畅可如今如同顺流而下心情舒畅极了.不知不觉我已下了足足有三千尺的阶梯看了看白帝城的城门我才意识到我已告别了彩云缠绕的白帝城脚却一点不痛一叶小舟已停在山边等了我好久坐上小舟速度超快似乎会飞起来一日还不到就来到了千里以外的江陵.

  一开始流放来白帝城我最讨厌那些猿猴啼叫可现在听起来却宛如一首歌听着它们的声音再一睁眼我已过了万重山耳边呼呼的风声叫醒了我使我看到了三峡格外壮观的景象.

  正当这时我看见一个影子啊!是江陵虽说男人不能哭但我还是落泪了.上了岸我看见了亲人和儿子我的眼睛慢慢地模糊起来眼泪更多了如下雨如瀑布……

  看着将要回家睡觉的夕日缓缓落下我心中不免有些伤感.这是否就是我此时的心境呢?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没想到带来的竟是皇帝大赦天下的好消息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第二天一早我便又乘上了那叶小舟.我站在船头此时正是曙光初灿的时候放眼望去一轮红日正喷薄而出朝霞染红了半边天四周的群山都镀上了一层金色分外壮观.江面上翻腾着的薄雾与朝霞互相辉映缓缓流动船就像在仙境中游走一般.流水在我耳边汩汩流淌只见一个接一个、一个大似一个的涟漪一圈一圈向外荡漾开去.两岸的石壁被江水冲荡的千奇百怪有的似精心雕刻的盆栽有的似巨大的花骨朵有的似天空中浮动着的浪花这奇妙的景象使我看的目不暇接.两岸山石林立有的高大雄伟好似一匹奔驰着的野马又如手握宝刀的战士有的险峻陡峭好似插入云峰的宝剑又如攀入巅峰的云梯真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啊!青林翠竹使我陶醉其中新芽绿枝与苍天大树争相辉映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前方轻雾飘荡恰巧给远处的万重山、千叠水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神秘的面纱显得格外诱人令人神往.实是欲界之仙都.

  也许是鸟儿的鸣叫太清脆也许是为了我的快乐竟引来了河岸上无数猿猴的欢啼清脆嘹亮的猿声在天空中此起彼伏画出了一条漂亮的弧线.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让我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样的情这样的景让我脱口吟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一天清晨,朝霞犹如一条绸带,系在草木丛生的山腰之间。这时,山顶上的小屋里走出一个人,那就是李白。

  只见他轻轻地打开门,把行李背在肩上,又转身悄悄地关上小门。他被关了近一年,人消瘦了很多,也苍老了许多,但尽管如此,一切的消瘦苍老都掩盖不住他的喜悦。

  今天,李白可以离开这里,回到家乡,去过美好的生活,他像得了什么大奖似的,一关上门,他就如鱼得水,一路狂奔来到江边。

  上了船后,李白按纳不住心中的喜悦,真想在一瞬间就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亲人的身边。于是,他一刻不停地对船夫说“船家,麻烦你再开快一点。”

  接着,小船像发了疯似的,一路顺着水势,向前飞奔。

  “哦、哦、哦……”两岸上的猿猴像在呼唤亲人似得,不停地啼叫,似乎舍不得李白离开,李白刚想再听一听,可是小船已远去,听不见猿猴的声音了。李白顿时诗兴大发,吟道: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唐诗

  朝辞白帝①彩云间,

  千里江陵②一日还③。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①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②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③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早发白帝城》李白唐诗鉴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诗鉴赏:

  《早发白帝城》,又作《白帝下江陵》“安史之乱”爆发后,中年李白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政治热情,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希望能够挥戈“扫胡尘”,一清中原,以功报国。然而,不久,永王兵败,李白也因此被定了“附逆”罪名,开始关押于浔阳狱,后又被判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行至巫山附近白帝城,恰逢唐王朝颁布“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的赦令,遇赦。一生渴望自由、追求解放的诗人,突然间恢复了人身自由,感到狂喜无比,当即从白帝城乘船东下,急返江陵。

  这首诗就是诗人在东下江陵途中所作,表现了诗人重获自由时欢畅轻快的心情。

  白帝城遗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汉末年公孙述占据此地,称看见殿前井内有白龙跃出,就自封为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白帝城居高凭险,高耸入云,云窜缭绕,而城下临长江,跟三峡入口处甚近,形势蔚为壮观。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是写诗人离开白帝城。《水经注·江水》篇曾写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在此改“发”为“辞”,显得感情充盈,神采飞扬,亲切轻快。“彩云间”三字,既说明白帝城地势的高峻,又表现出了其间景色的绚丽多彩,同时,也显出诗人“辞”别的不是荆棘坎途,而是旷逸仙境,更增添了诗歌情调的欢悦感。

  次句“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写诗人东归江陵的情况。“千里”二字,写出了行程路途之遥;“江陵”与白帝城相距约一千二百里;“一日还”三字,说明了还归的时间之短暂。这里,“千里”与“一日”的鲜明时空对照,形象地表现了飞舟疾下的迅速,显得凝炼干净,简捷有力,大有“归心似箭”之意。

  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是从听觉感受方面补叙归途之上的所闻。长江三峡多高猿,猿声凄楚悲切,牵人愁肠。李白在逆水而上的流放途中,满怀冤枉,心情悲愤曾写下:“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以表达悲愁愤懑之情。而《早发白帝城》中诗人的心境判若两人,连猿声啼叫,也一反其哀切的象征意义,变得婉转多情,仿佛是为诗人夹道送行,并不给人以凄楚之感。这里的“猿声啼不住”,其实也是诗人心情欢愉的表现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激动兴奋的心情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正含意。因此清人桂馥在《札朴》中曾盛赞此诗“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

  第四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从瞬时的视觉感受补写归途之上的所见。这里承接上句,只写“万重山”这一宏观客体,既能使人体会到江舟顺流疾行之迅捷,又能使人感受到诗人胸怀宽广明亮。从这轻舟如飞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诗人欢快轻松的心境和重又燃起的豪情壮志。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这首诗的突出艺术特色。

  全诗虽然无一字使用欢乐的字眼,但却字字深寓欢愉之情。这首诗中的朝辞彩云、暮至江陵、猿声啼送、舟飞万山,实际上都是客观形象与诗人深厚浓烈的感情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景因情丽情因景生。

  因此,《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从写景则鲜艳夺目,抒情则淋漓尽致,深得情景交融之妙。

  此外,这首诗还善于以补叙手法达成曲折跌宕之美。诗的开头两句写船行如飞,从白帝城到达江陵,朝发暮至,只需一日。接着又调转笔锋,补叙路途之所闻所见。长江三峡两岸,清猿啼叫,本来是此起彼伏的,因为船行迅疾,才感觉啼声不绝。这一句其实也旨在写船行神速,但诗人并不正面落笔,而是采用曲笔借“猿声啼不住”来侧面描绘,既避平铺直叙,又显出三峡风光的独特和奇异,同时,也造成了诗歌的曲折跌宕之美。由于三峡水急滩险,无论上下水,“一叶扁舟”是很难 “容与中流”的;相反,由于上水船必须由纤工用力牵挽,我们心目中倒更容易联想到船的分量沉重。可是诗人偏偏下了一个“轻”字。

  为了形容船快,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必须给船的本身加上一笔,直说船快,那自然是平浅;于是诗人选择了这个“轻”字。夫船行水上而几乎轻如无物,则其快也可想而知。从立意看,这个“轻”字使全诗空灵飞动;而从遣辞看;它又显得那么熨帖工稳。此诗频用数词也是虚实相生的。“千里”、“一日”和“万重山”,当然都不免是夸张说法(直到今天坐轮船出峡,也没有“一日千里”的速度);惟独“两岸”的“两”,却是实写。而全诗之妙,恰在这个“两”字上。正因为两岸都有山,都有猿啼,所以才能“左右逢源”;也正因为“左右逢源”,才见出船上人目不暇给、耳不暇接的神情来,这才能从紧张中见出愉快!

  这首诗历来也被人们视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可谓当之无愧。

《早发白帝城》唐诗鉴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文解释】

  早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天之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两岸猿猴的啼鸣声回荡不已,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了千重山峦。

  【词语解释】

  在被贬途中忽闻大赦,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万分的诗人立刻驾舟东还。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并无一个「快」字,但时空之感却扑面而来。

  全诗气势豪爽、笔锋峻利,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喜悦也在空灵飞动的诗句中一览无遗。

早发白帝城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 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 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早发白帝城的译文

做手工50字二年级